【推薦】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1、能利用統計表記錄并比較塑料與其他材料在性質上的區別。2、對于有關塑料性質的題目,能夠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過實驗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3、能從實驗結果中發現新題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舉例說出人們為了滿足城樓而不斷地研究開發新材料。2、能分別舉出兩個實例說明塑料制品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和引起的環境題目。科學知識目標:1、能說出塑料的多種性質,并能用三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塑料的用途。2、能舉出兩種以上新材料的性質和用途。3、能舉例說出物品的特點與組成該物品材料的性質有關。
教學預備: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熱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學過程:
一、引進
塑料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動一:比較塑料尺子和木頭尺子
在書中的表中記錄兩種尺子的特性。
討論用塑料代替木頭有什么優點?有什么不足?
同組比較塑料尺子和木頭尺子
同學記錄
全班交流
三、活動二:塑料杯碰到熱水會怎樣?
提示:分別向塑料杯或礦泉水瓶內裝進冷水和熱水,觀察它們的變化。
學生自己猜測
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學生交流
四、活動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兩只手的感覺一樣嗎?
學生實驗
學生交流
五、學習科學在線——活動四:熟悉新材料
1、熟悉書中先容的新材料
2、談談對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設計什么樣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學期我們曾經做過埋垃圾的實驗,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沒有腐爛?
板書設計: 2、塑 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質
新材料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2、初步知道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惡果。
3、有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水,牛奶,醋,玩水的玩具及制作好幻燈片。
2、幼兒經驗:了解水從哪里來及水的用途。
教學過程:
一、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1、動用多種感官感知水無味的特性
(1)給每組幼兒桌上提供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師:知道杯子里面是什么東西嗎?你是怎么知道的?醋是什么味道?牛奶是什么味道?水是什么味道?
(2)教師小結:水是沒有味的。
2、感知水無色的特性
(1)引導幼兒觀察三種東西的顏色。師:醋是什么顏色?牛奶是什么顏色?水是什么顏色?
(2)小實驗:透明的水。方法:將三顆紐扣分別放進三個杯子,讓幼兒分別觀察。師:能看見醋和牛奶杯子里面的紐扣嗎?為什么?能看見水杯里的扣子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因為醋和牛奶有顏色,所以,杯子內的東西看不見,因為,水是沒有顏色的、透明的,所以,能看見杯子里面的東西。
3、出示水盆和玩具,感知水能流動和具有浮力。師:水還有一些秘密藏在水盆里,只要小朋友仔細觀察,開動腦筋,就會發現其中的秘密。
(1)幼兒玩水,老師參與幼兒的教學,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玩具浮在水上、用手指把玩具向下按,有什么感受?水能從這個杯子流進另一個杯子)。
(2)集體交流自己的所見、所感。師:剛才,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3)教師邊演示邊小結:水可以流動,水有浮力。
二、觀看幻燈片,了解水的來源
1、談話教學:水是從哪里來的?(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已知經驗)
2、觀看幻燈片,了解水的來源。
3、教師小結:天山下雨,雨水匯集到河里、水庫里,就形成了很多的水。
三、觀看幻燈片,了解水的用途
1、談話教學:水有什么用處?(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已知經驗)
2、觀看幻燈片,了解水的廣泛運用。
3、教師小結:(省略)
四、觀看幻燈片,了解缺水給人類造成的惡果
1、談話教學:沒有水會怎么樣?(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已知經驗)
2、觀看幻燈片,了解缺水的嚴重后果。
3、教師小結:(省略)
五、延伸教學:環保小衛士
1、談話教學:怎樣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宣傳教學——環保小衛士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幸福七彩泡》是中班的一個科學活動,活動內容新奇有趣,對幼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感知不同吹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狀的同時,別出心裁地讓幼兒以吹泡泡的形式給同伴送去祝福。從中體驗到吹泡泡的快樂,并感受給別人帶去幸福的'喜悅感。
活動實錄及評析:
一、觀賞泡泡,激發活動興趣
師:寶寶們,你們玩過吹泡泡嗎?
幼:玩過
幼:沒有
教師出示自制吹泡器(圓形)。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吹泡器,請你們看看它是什么形狀的?它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幼:圓形的
教師表演吹泡泡,幼兒觀察。
(活動評析:活動開始,當孫老師吹出的幾個泡泡在空中飄動時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他們興奮地大叫起來,有的跑出來用手去抓泡泡,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二、猜測泡泡形狀,產生探索的興趣
師:原來圓形的吹泡器真的會吹出圓形的泡泡,寶寶們都猜對了!現在老師想再考考你們。
看,我這里還有其它形狀的吹泡器呢!請你們猜一猜,這些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會是什么形狀的?
(出示正方形吹泡器) 師:這個吹泡器是什么形狀的?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幼:正方形的
師:這個吹泡器是什么形狀的?(出示三角形吹泡器)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幼:三角形的
師:這個吹泡器是什么形狀的?(出示長方形吹泡器)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幼:長方形的
師:看,這里有張表格,現在老師就用這張表格來記錄你們猜想的結果。(教師將幼兒猜想的結果一一記錄在表格中)
(活動評析:讓孩子們進行猜想,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參與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搶著說。但由于教師在示范時用的是圓形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因此當教師出示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吹泡器,引導幼兒猜測時,孩子們都猜測會吹出與吹泡器相同形狀的泡泡,沒有人反對。)
三、探索幸福七彩泡
師:是這樣嗎?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吹泡器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實驗:幼兒自由選一個吹泡器吹泡泡,教師個別詢問實驗結果。
師:請大家告訴我,你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和原來猜想的一樣嗎?
幼:不一樣;都是圓的。
師:好奇怪呀!不管是什么形狀的吹泡器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的,真有趣。你們還想玩嗎?
幼:想玩
師:那好,請你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吹泡器,用它朝著你的好朋友吹幸福七彩泡,吹出一個泡泡,就送一句祝福的話好嗎?
(活動評析:讓幼兒帶著猜想進行吹泡泡實驗,在具體的操作實驗中,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從中感受實驗的有趣,并在不經意中獲得了新知) 四、互送幸福七彩泡
教師示范吹泡泡送祝福。(祝你天天快樂;祝你笑口常開)
引導幼兒互送祝福。
(活動評析:在相互的吹泡泡和送祝福中,孩子們的情緒達到了高潮。既體驗了吹泡泡的快樂,又感受到了給別人帶去幸福的喜悅。)
五、活動延伸
七彩泡泡里藏著美好的祝福,剛才我們把祝福送給了好朋友,回去后我們把藏著祝福的泡泡送給爸爸媽媽和更多的人,讓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開心快樂好嗎?
課后總評: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活動的每個環節,幼兒的新奇感和探索欲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是一個融知識性和游戲性于一體的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案例。總的說來,這個活動是成功的,但也有不少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一、因為天氣原因,活動是在室內進行的,所以“七彩泡”的顏色不明顯,致使孩子們對其感受不深。可利用陽光好的日子在戶外組織開展,著重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顏色。
二、由于小孫老師是一位新教師,經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某些方面的交代和講解不夠明確,課堂應變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個別幼兒沒有吹出泡泡來,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在顧全大局的基礎上要兼顧個體,要讓所有孩子都能體驗成功與快樂。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水,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材料準備:
飲料瓶若干(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錐子鉆2~5個大小一樣的小孔,小孔間距約為0.5厘米);吸管;用蠟涂染過的硬卡紙片若干;大小一樣的玻璃板若干(玻璃板周圍用膠布貼好);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鏡子(不要太小);迷迷轉若干(把乒乓球剪成月牙形);每組盛水臉盆一個;筐子;抹布等。
活動內容與方法:
游戲一:調皮的小水滴每個幼兒從筐子中取一個干燥的玻璃板和一張涂過蠟的卡片,用吸管吸水,向干燥的玻璃板上滴,看玻璃板上的水滴是什么樣子的。(水滴是"散開"的。)再向用蠟涂過的紙片上滴,看水滴是什么樣子的,和玻璃板上的水滴一樣嗎?(不一樣,玻璃板上的水滴是"散開"的,紙片上的水滴是圓圓的,像小豆子一樣。)
游戲二:不容易分開的玻璃板給每個幼兒提供兩面大小一樣的干燥的玻璃板,讓他們把玻璃板疊放一起,試著分開一下,然后再在水中將它們疊合在一起,拿出來之后再試著掰一掰,看兩塊玻璃是否容易分開。(濕了之后的兩塊玻璃板比干燥的兩塊玻璃板要難分一些)
游戲三:會"握手"的水向飲料瓶內注滿水,會發現水從飲料瓶壁上的幾個小孔射出,形成幾條水流。讓幼兒在幾條水流的"根部"輕輕一捏,看有何現象發生。(幾條水流合在了一起)再用手在水流"根部"輕輕一劃,又有何現象發生。(幾條水流又分開了)。
游戲四:旋轉的"迷迷轉"給每位幼兒提供一面鏡子和幾個"迷迷轉",讓幼兒把"迷迷轉"放在干燥的鏡面上,當鏡面稍稍一傾斜,"迷迷轉"會怎樣?(會從鏡面上滑下來)如果在鏡子上滴上水,再像剛才那樣玩, "迷迷轉"會怎樣?("迷迷轉" 像穿上了滑冰鞋,旋轉的很快很好看)。
結合4月22日地球日,教育幼兒要樹立的節約用水意識。
注意事項:
本活動屬感知類活動,不屬于理解活動。對于活動中發生的現象不強求幼兒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也可試著讓幼兒說說為什么。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象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激發幼兒探究科學的欲望,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讓幼兒知道蠟燭燃燒時會發光、發熱,燃燒時需 要空氣中的氧氣。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透明玻璃瓶6個、玻璃杯1個、火柴、打火機。蠟燭實物圖片、輕音樂、課前對幼兒進行的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例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很燙;小火苗會隨風"跳舞",說一說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等。)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二、通過觀看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讓幼兒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師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用過蠟燭?(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掛燈籠的時候等。)
三、通過游戲《蠟燭的熄滅》,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1.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2.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后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4.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這種方法。
(1)幼兒操作實驗:罩上杯子后,蠟燭會慢慢熄滅。
(2)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自由發言)
(3)罩上杯子后蠟燭會熄滅,還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杯子會發熱、發黑,杯壁上會有小水珠,火焰熄滅時有一股煙味)
5.教師小結: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當蠟燭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氣進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氣被拉住燃燒用完了,蠟燭就會熄滅。
活動延伸:
蠟還可以繪畫,請幼兒用桌子上的碎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后用棉簽蘸上盤中的顏料,均勻的涂在畫上, 就會顯現出美麗的蠟染畫。
活動反思:
在組織這節科學活動課之前,我提前給孩子做了詳細的安全工作講解,因為擔心從來沒有接觸過火的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緊張、害怕,再有怕孩子會不小心燒著手。當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就很投入,探索的積極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問題,就這樣在孩子們的帶動下,我逐漸放開手,和孩子們一起來探索,效果很好。
科學教案 篇6
第一單元:物質的變化
第一課 無處不在的物質變化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與方法:
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 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不斷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教學難點】: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化。
【教學準備】:
師:塑料袋、易拉罐、水結冰圖片 生:蠟燭、火柴、鐵繡釘、紙 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質構成的
1、切身環境導入:觀察我們的周圍,由哪些物質構成了我們的教室?
2、學生自由發言,(預計大多為可視性的具體物體)教師指出:我們能直接觀察到的物體都可以叫做物質。
3、深入探討:我們的教室其實不僅存在這些可以看的見摸的著的物質,還有我們不能直接感觸到的空氣、火、聲音、電、光,它們是物質么?
4、建議作出討論,要求學生列出證據和理由。
5、教師介入抽象物質的界定:對學生見解適當點評,必要情況下以空氣做示例,塑料袋實驗證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質構成。
6、小結:無論是實際存在的物質還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感觸的到的物質,都說明了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
二、過渡物質在變化:
以教室為例,教室里同學們所列舉的物質都是一成不變,沒有任何變化的么? 學生會列舉許多變化,教師給予肯定。
1、師引入演示:在我們的教室里還有老師帶來的兩種物質——易拉罐和水結冰的圖片。
討論:捏扁易拉罐和水結冰也同樣是物質發生了變化,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呢?(物質本身沒有變,形狀改變,變化速度不同) 我們生活里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2、分組實驗發現:實驗盒里有火柴和鐵釘,它們會發生變化么?它們的變化又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實驗討論:火柴燃燒過以后變成了什么物質?和之前一樣么?鐵和鐵銹是同一種物質么?(除變化速度不同以外,都產生了新的物質) 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么?
3、比較前后兩種實驗:這兩組實驗有什么相同和異同點? (前者沒有產生新的物體,后者產生新的物體)
三、讓物質發生變化:
1、在教師提供的鐵絲、熱水、紙張、蠟燭、火柴中,它們都會產生在怎樣的變化呢?(學生的思維面不會停留在課本展示的變化中,要求學生作出適當合理的解釋,教師適當補充,尤其是蠟燭的燃燒)
2、各種變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點在自然產生的變化和人為產生的變化、變化速度的快慢、是否產生新的物質)
3、過渡引申:我們說的是我們現有的物質,對于巖石、房屋、馬路在變化么?世界上有不變的物質么?說出你的依據。
四、總結:
世界總是在不斷的變化,有些變化只是改變物質的形態,大小,有些變化就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下節課接著研究。
第三課時和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
2、學習實驗設計、進行實驗驗證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
教學準備:玻璃杯、蠟塊、生銹的鐵釘和無銹的鐵釘。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由主題人物在廚房中發現在各種現象,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到處都存在著物質的變化,引出“物質的變化是不是產生新物質”的問題,并板書課題《無處不在的物質變化》。
二、新授
(一)活動一:尋找身邊的物質變化。
1、讓學生觀察煎蛋、燃放煙花、鹽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鐵制品生銹這些
日常生活中時常能見下馬看花變化現象。
2、學生試描述這些變化前后及過程的現象。
(二)活動二:冰的融化。
1、回顧以前(四年級上學期)做過的蠟塊加熱的實驗。
2、使用玻璃杯進行實驗,觀察冰融化成水的現象及做好記錄,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3、比較冰融化成水的過程與蠟塊受熱過程。
4、比較討論后,學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蠟塊融化都只是形態發生了變化。
5、討論:P5頁的現象。
(三)活動三:鐵銹還是鐵嗎?
1、引導學生觀察生銹的鐵釘和無銹的鐵釘,并作記錄。
2、用小刀削下鐵釘表面的鐵銹,然后用砂紙打磨鐵釘,即得鐵銹和鐵。 3、用磁鐵靠近鐵銹,進行觀察。
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可以知道磁鐵能吸引鐵,若鐵銹不被磁鐵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鐵銹還是不是鐵”的答案。
3、活動延伸和應用:生活中還有沒有類似鐵生銹這樣的變化呢?并與活動二作比較。
(四)活動四:研究蠟燭燃燒過程的變化。
步驟1:點燃蠟燭,將一只手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會兒,觀察現象。
步驟2:將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燒杯中,用石灰水將燒杯壁濕潤,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驟3、將用石灰水濕潤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會,觀察現象。 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蠟燭燃燒后會產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動五:給物質變化分類。
1、出示書本的五種物質變化過程情況。
2、學生進行討論,從而作出判斷。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走進科學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