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寓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寓言教案1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薩摩斯島上一個丑陋無比,但智慧無窮的叫伊索的奴隸所作。伊索寓言膾炙人口,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說理深邃,詼諧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譽。
本課所選的三則寓言,故事情節緊湊,意蘊豐厚,以淺顯的語言把角色刻畫得繪聲繪色,生動傳神,令人讀后興味盎然,從中獲得深刻的啟示和教益。
《狐貍和葡萄》講狐貍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講一個牧童屢次大叫“狼來了”欺騙村民,當“狼真的來了”,誰也沒去幫助他;《蟬和狐貍》講狐貍想吃蟬,便假裝贊美蟬的歌聲美妙,但蟬看穿了狐貍的詭計,沒有上當。每則寓言都以一句訓誡作結,具有畫龍點睛之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賞析理解“蟬和狐貍”中蟬為何能識破狐貍的騙局,避免上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對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3、弄清每則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揭題:大家聽過《狐貍和烏鴉》《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從伊索寓言里選出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三則故事。
2、簡介寓言及伊索寓言。
二、感知三則寓言大意。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及不理解的詞。
3、學生借助拼音或工具書自學生字。
4、每人選擇其中一則故事朗讀,思考:
(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誰?
(2)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用簡潔的語言給大家
(3)每則寓言故事分別揭示了什么道理?
5、指名了解學生朗讀思考情況。
(1)指名三組有感情地朗讀三則寓言。
(2)指名學生對故事主人公、主要內容的掌握
6、有感情地朗讀整篇課文,從整體上抓住每則寓言的主要意思。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習字冊。3、課文中你對哪個故事感興趣,給同學、家長講一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一、復習
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其中一兩則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一)《狐貍和葡萄》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抓住文中關鍵詞語來體味葡萄的誘人。
2、一只狐貍看到了,讒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樣做的?能通過想象說具體嗎?
(主人公狐貍很喜歡吃葡萄,“讒得直流口水”;“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3、結果怎樣?他應該怎樣想,怎樣做?
4、可狐貍是怎樣說的呢?為什么這樣說(“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虛榮心強、愛面子、生怕別人笑話;自己無能為力,卻又不敢承認,表里不一。)——即狐貍的形象
(二)《牧童和狼》
1、集體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務是在村邊放羊。閑得無聊,大喊“狼來了”,拿村民們的“驚慌失措”取樂。)
2、到底有沒有狼?
(哪里有什么狼?)
3、牧童“好幾次”大叫“狼來了”,是什么行為?
(
欺騙、撒謊、不誠實、不老實。)
4、引讀第二自然段,村民們好幾次上當受騙后,會怎么想?怎樣說?
(村民們以為牧童在撒謊,不愿意再上當。)
5、以后村民們再聽到“慌忙大叫”后,會怎樣想?怎樣做呢?牧童的結果會是什么?
6、小組之間討論:牧童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蟬和狐貍》
1、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圈套”本來指什么?在本則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當受騙的、壞的、害人的計謀、計策,陰謀詭計。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他。)
2、怎樣騙的?(細讀第二自然段。并畫出突出表現狐貍會騙的詞語。)
3、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蟬?從哪里看出來的?他是怎樣想?(細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線畫出最能說明上述問題的內容。拓展思維:想象蟬的思考過程。)
4、對待狐貍這樣的*詐小人,我們應該怎樣做?
三、理解寓意
(一)
1、齊讀第一則寓言的第三自然段。(聯系狐貍想吃葡萄的讒樣兒,狐貍的言行,剛才分析的狐貍的形象。)體會寓意。
2、現實生活中你還想到了哪些類似的話語?
3、對于這些不良話語和心理,我們應該怎么辦?
(二)1、牧童說謊的結果是什么?2、拓展:(1)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人和事嗎?(2)男女生分組讀第(3)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對那些說謊的人說些什么?對自己說些什么?
(三)1、這則寓言中蟬聰明在哪里?(讀“蟬和狐貍”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之間交流:你想對寓言中的蟬說些什么?對那些中了“圈套”的“蟬”說些什么?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則寓言的寓意。
四、對比“狐貍和蟬”與“狐貍和烏鴉”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烏鴉”愛聽奉承話,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抵不住誘惑,失去戒心。而“蟬”善于思考,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存有戒心,識破了狐貍花言巧語的險惡用心。
五、總結
1、啟發學生把握文章結構:先講故事,再揭示寓意。
2、本課通過學生朗讀故事、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學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還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六、板書設計
伊索寓言
“狐貍和葡萄”
葡萄:誘人狐貍:讒得直流口水(揭示道理是什么?)
“牧童和狼”
牧童:不誠實,經常說謊,自食其果。(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人相信。)
“狐貍和蟬”
蟬:善于觀察、思考,保持警覺,存有戒心。(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六、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4。2、選讀〈伊索寓言集
教學后記:《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
故事集。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于講動物故事。現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后人匯集,統歸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這些小故事言簡意賅,平易近人。不但讀者眾多,在文學史上也具有重大影響。作家,詩人、哲學家、平常百姓都從得到過啟發和樂趣。許多故事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龜兔賽跑,牧童作劇,狼來了,狐貍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到幾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為西方寓言文學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經典作品之一。
寓言教案2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3.教育學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輝的頂點.
學習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理解紀昌學射和扁鵲求治到不治的經過。
學習難點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片
活動1.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你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各抒己見初解課文。
活動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對字詞有哪些質疑?學習生字,釋詞掌握識字方法,理解重點詞識字釋詞。
活動3.再讀課文,了解故事的梗概兩則寓言各講了件什么事?討論交流:課文講了件什么事讀文交流,匯報成果了解寓意。
活動4.細讀課文,理清故事內容飛衛讓紀昌分哪兩步練習眼力呢?讀文討論討論并回答深入理解寓意。
拓展升華你對兩則寓言的體會是什么?分組討論各小組選代表回答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1.你認為蔡桓公怎么樣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覺得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么?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不信
請治皮肉之間不高興比理睬
腸胃非常不高興
不治―深入骨髓渾身酸痛---病死
作業設計
1.將下面技能與其基本功搭配連線。
射箭練腕力
唱歌練基本招式
書法練眼力
武術練丹田之氣
教后反思
寓言教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通過導讀,讓學生學會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
要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開拓自己的視野。
[教學難點]
要有后繼活動,深化讀書效果。
[課前準備]
通讀《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內容,知道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授課類型]
閱讀課
[教學時間]
2XX年10月22日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路,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熟知的《龜兔賽跑》、《誰的本領大》、《狼和小羊》、
《狐貍和烏鴉》都出自《伊索寓言集》,你能不能選其中的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
2、簡介《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
過人,在兒童的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它的內容題材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層社會里奴隸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動物擔任,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思考,能說話,從本質上說仍是人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
3、認真閱讀《導讀》,想想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確讀書要求,制定讀書計劃:
1、《伊索寓言集》有許多版本,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本進行閱讀,要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止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果是借來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自制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意的語句,采用多種方式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3、制訂讀書計劃,堅持每天必讀,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定一個時間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整本書讀完。
三、后繼活動,深化閱讀效果:
在全班同學都讀完《伊索寓言集》后,組織學生交流心得體會,聯系具體故事談談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心得及啟示。
今日作業設計
一、制訂讀書計劃。
二、按所訂計劃持之以恒閱讀《伊索寓言集》,并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板書設計]
我讀書
我快樂
閱讀《伊索寓言集》
持之以恒
讀完全書
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制訂讀書計劃
寓言教案4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請教jiào 穿梭suō 雖然SUI 成績Jì
扎針ZHā 骨髓suǐ 疼痛téng tòng
多音字
中 zhōng 中國 教 jiāo教課 悄qiāo 悄悄
Zhòng 中彩 jiào 教學 qiǎo 悄然
扁 biǎn 扁鵲 間jiān 房間
Piān 扁舟 jiàn 間隔
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彩(彩色) 湯(湯藥) 剪(剪刀) 桓(蔡桓公)
睬(理睬) 燙(燙手) 箭(射箭) 恒(永恒)
三、需要掌握的詞語解釋
百發百中:原指射出的箭全能擊中目標,限制技術高超,沒有失手的情況發生。
四、近義詞
百發百中——彈無虛發 高明——高超
五、反義詞
滿意——失望
六、照樣子寫詞語
百發百中:百依百順、一心一意、不理不睬、自由自在
百發百中(數)千恩萬謝、三心二意、三言兩語、朝三暮四
聚精會神:眉飛色舞、喜笑顏開、手舞足蹈、氣急敗壞
七、句子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
這兩句話寫出了紀昌學習態度的虛心和認真。他虛心聽從老師指導,并且真正按著老師的要求去做,一點也不猶豫,一刻也不耽誤。
“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兩年以后,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
這兩句話寫出了紀昌練習眼力的決心、毅力和恒心。說他有決心,是因為他練習的目標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來回穿梭的梭子,這就增加了追逐目標的難度;說他有恒心、毅力,是因為他躺在織布機下面,并且一躺就是兩年,其學習之勞苦可想而知;并且,據說他練習看虱子時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時間練習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見一斑。紀昌學習的態度及決心、毅力、恒心,與他成為一個射箭能手,也是不無關系的,這點教學時不能忽略。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派人去請扁鵲”。
這些句子,前幾個句子都以蔡桓公對扁鵲的話不以為然,嫌他胡說自己有病而生氣、憤怒。后來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鵲的行為不同以往──掉頭跑了,不再講自己有病,直到聽了扁鵲的解釋,也無動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鵲,是說他開始相信扁鵲說的話了。
“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渾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這些帶有時間的句子,隱含著寫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輕到重的發展過程。前后不過月余,蔡桓公的病就發展到無藥可救。雖悄然不覺,卻來勢兇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漸的道理。并且,從扁鵲在月余時間,不管蔡桓公的態度怎樣,幾次來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勸戒他及時治病,足見其醫德的高尚。
八、相關練習
1、《紀昌學射》原文見《列子·湯問》。講的是紀昌拜飛衛為師學習射箭,飛衛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例闡明了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師的指點對學習結果的重要的作用。
2、《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3、紀昌是個有毅力,刻苦練習堅持到底的人。
4、 蔡桓公是個自以為是的人。
寓言教案5
基本實踐觀點:
1、教學實踐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欲望。
3、在句中理解字詞用法。
4、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見解。
教學內容:
課題:《寓言四則》課型:自讀
課時安排:1課時授課方式:研讀、點撥
教學目標:
1、理解四則寓言的寓意并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2、能運用成語。
3、文言文閱讀能力訓練。
4、文言字詞及文學常識積累。
5、獨立創新地解讀文言寓言的能力訓練。
教學重點:
1、理解四則寓言的寓意并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2、能運用成語。
3、文言文閱讀能力訓練。
4、文言字詞積累。
教學難點:
1、能運用成語。
2、文言字詞積累。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展示:(幻燈展示)
二、 導入:
在我國古代文學殿堂中,有一支瑰麗的奇葩——寓言。我們對寓言并不陌生,在初一我們已經學習了《伊索寓言二則》、《黔之驢》、《愚公移山》、《扁鵲見蔡桓公》等寓言,今天我們將學習四則先秦寓言。作為成熟最早的文學形式,他們具有什么樣的文學魅力呢?
三、 幻燈打出課文標題。
四、 回憶寓言的相關知識。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人生哲理,在形象的故事中隱含一種規勸或諷刺的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種文學體裁。
六、 檢查預習:(幻燈打出)
1、給下列字詞注音:
祠(cí)卮(zhī)櫝(dú) 綴(zhuì)濫(làn)竽(yú)
廩(lǐn)湣(mín)遽(jù)髀(bì)跛(bǒ)薰(xūn)
2、解釋加點字詞:
引酒且飲之。(拿來)終亡其酒。(失掉)
(1)(2)
丁壯者引弦而戰。(拉)馬無故亡而入胡(走失)
綴以珠玉。(用)吾能為之足。(給,替)
(3)(4)為木蘭之柜。(做)
此獨以跛之故。(因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給,替)
此何遽不為福乎?(是)
3、 翻譯下列句子:
(1)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蛇本來就沒有腳,(先生)你怎么能給它畫上腳呢?
(2)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譯:(結果)鄭國人買了他(楚人)的(裝珠寶的)盒子而把珠寶還給了他(楚人)。
(3)廩食以數百人。
譯:用官倉的糧食來供養幾百人。
(4)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譯:這怎么就不能成為禍事呢?
(5)人皆吊之。
譯:人們都來慰問他(塞翁)。
七、 自由閱讀、質疑、釋疑。
八、 寓意討論:(先由學生討論,再用幻燈展示)
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適當。
買櫝還珠——諷刺只注重外表,不看實質,只重形式,不重內涵的人。
濫竽充數——比喻無真才實學混在行家里充數,或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里充數。
塞翁失馬——事情的好壞可以轉化,要辨證地看待事物。
九、 成語造句:(先用幻燈展示例句,再由學生自由造句)
十、 小結:(幻燈打出)
1、 在課外自由閱讀了課文,編成了課本劇并進行了表演,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2、 回憶了寓言的相關知識。
3、 分析了部分字詞,結合句子重點講了“為”和“以”的用法。
4、 解析了部分疑點。
5、 對寓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6、 學習了成語并進行了造句練習。
(其中,“為”“以”的用法,成語的運用和寓言的相關知識及寓意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十一、作業布置:(幻燈打出)
1、 熟讀課文,
2、 任選一則寓言改寫為白話文(可充分發揮想象)。
寓言教案6
一 閱讀這兩則寓言,分別概括它們所包含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寫神使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詢問雕像價錢的經過。諷刺了那些愛慕虛榮但卻一錢不值的人。
《蚊子和獅子》寫蚊子在獅子面前夸口,終于戰勝獅子,正當它得意忘形時卻被蜘蛛吃掉了。諷刺了那些能夠戰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勝的人。
二 下邊兩題任選一題,展開想象,在課堂上口頭作文。
1.給《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寫一個續篇。
2.給《蚊子和獅子》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這一題是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求異思維。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下邊是一位同學就蚊子和獅子安排的一個結局,可供參考。
蚊子撞到蜘蛛網上,一動也不能動。它有戰勝獅子的經歷,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難過極了,懊悔極了。它懊悔自己戰勝獅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這時,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過來,張開大嘴,蚊子閉上眼睛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刻。就在這時,從那棵高大的松樹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斜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頃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動彈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網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三教學建議
1、這是學生上中學以后第一次學習寓言,可以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簡單介紹一下有關寓言的知識。學生在大體了解寓言的基礎上,繼續閱讀課文,看看所選文章是怎樣體現寓言的特點的。
2、寓言讀起來很有趣味,但是不能滿足于了解故事情節,重點還在于引導學生揣摩想象的合理和巧妙,研究故事在短小的篇幅中怎樣構思得有起有落,甚至大起大落。因此,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以下思考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巧妙構思和合理想象,進而讓學生概括課文的寓意。
(1)商店中一定有不少雕像,赫耳墨斯問了哪幾座雕像的價錢?為什么要問這幾座?
(2)為什么赫耳墨斯對自己雕像價值的估計與雕像者的回答有那樣大的差別?
(3)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
(4)前兩則寓言在結尾處都有較大的轉折,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或《蚊子和獅子》構擬一個合理的結局。
寓言教案7
一、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指生動的小故事。通常情況下學習寓言,必須先了解這個寓言所敘述的故事情節。然后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概括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即寓意。而在語文課里學習寓言,除了要做到上述兩點外,還要注意寓言中有哪些語言因素可以學習、訓練和借鑒。這樣,無論對教,還是對學,都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課三則寓言,包括了《濫竽充數》、《買櫝還珠》和《南轅北轍》,每則寓言的題目都是一個成語。三則寓言內容不同,蘊含的道理不同,行文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在教學中也應該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并有不同的側重點。
《濫竽充數》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在位時,每次都要300人的樂隊一齊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在里面湊數,照樣得到很高的待遇。齊湣王繼位,要每個人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過去了,只好偷偷逃跑了。其寓意是: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文章采用對比手法寫了齊宣王和齊湣王聽竽的不同方式和南郭先生的不同表現。教學上可側重創造性復述的指導,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諸如300人一齊吹竽時的場面、聲勢是怎樣的?南郭先生請求參加吹竽隊時的表情、話語是怎樣的?南郭先生裝腔作勢時的具體表現和混不過去的狼狽相又各是怎樣的?等等。
《買櫝還珠》講的是楚國有個珠寶商人,到鄭國去賣珍珠。他把寶珠裝在用名貴的木料雕成的盒子里,裝飾得十分美觀。鄭國有個人出高價買下盒子,卻把放在里面的寶珠還給了商人。其寓意是:看事物不能只重華麗而不追求實際價值。這則寓言由兩部分組成,前面是故事內容,后面是作者的議論。而寓意的揭示可從作者的議論中去體會概括。而教學的側重點在于探究原因的指導。即:珠寶商為什么要把盒子做得很考究?鄭國人肯出高價的動機是什么?等等。
《南轅北轍》講的是有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當朋友提醒他時,他還自恃優勢,強詞奪理,繼續背道而馳。其寓意是:辦事要行動和目的一致。如果方向錯了,那么再好的條件也是徒勞的。本則寓言多對話,故應側重于朗讀的指導。應注意不同身份的人說話時的不同語調、語氣。
二、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懂得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是不行的、不能只重表面華麗而不追求實際價值、辦事要行動和目的相一致的道理。
2.讀、寫、默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課后讀讀寫寫中指定的有關詞語。
3.會用然后、越越等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復述《濫竽充數》。
【教學主要步驟】
一、初讀課文,掃除閱讀障礙
1.,自學生字新詞。
2.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課后讀讀寫寫中指定的詞語。
二、檢查交流,抓好基礎訓練
1.給下列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濫竽(jiānlàn)腮幫(sāisī)
買櫝(màidú)北轍(zhéchè)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脾( )斷( )雕( )
牌( )繼( )難( )
3.全體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整齊和流利。
三、解題讀文,整體感知內容
1.竽指什么?濫什么意思?誰在濫竽充數?他混過了嗎?
2.櫝指什么?既然買下了為什么又要去還掉?
3.轅指什么?轍是什么意思?這里的轅借指什么?南轅北轍的結果怎么樣?
四、分篇讀文,揭示蘊含哲理
1.學習《濫竽充數》
①自由讀本則寓言。
②填表:
③比較表格中的內容,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學習《買櫝還珠》
①珠寶商把盒子做得十分考究的原因是什么?
②文章哪些詞句寫出了這個盒子的考究?
③鄭國人出高價買櫝還珠的原因是什么?
④從作者的議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3.學習《南轅北轍》
①寓言中的那個人為什么不聽朋友的勸告?
②為什么說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他離楚國就越遠?
③這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五、抓住特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1.對《南轅北轍》進行朗讀指導。
2.對《濫竽充數》進行想象訓練。
六、布置作業 ,做到讀練結合
1.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可用濫竽充數、買櫝還珠、南轅北轍這些成語?
2.聽寫生字新詞。
3.用然后、越越造句。
4.在課外找一本寓言書來讀一讀。
寓言教案8
授課日期:年月日總課時:
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含義。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①理解寓言含義。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第一課時《白兔和月亮》
教學內容
①介紹寓言。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二、誦讀感知
1、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2、整體感知,學生談感受
感知內容: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三、語言品味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四、合作探究
1、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2、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寓言的諷刺意義。
4、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五、互動釋疑
六、自我反思
1、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
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3、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七、作業布置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落難的王子》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②與《白兔與月亮》比較閱讀。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二、誦讀感知
1、朗讀、默讀課文,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系。
2、整體感知
①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②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③“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三、合作探究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引導:
①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
②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③“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④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⑤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研討二)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四、互動釋疑,討論交流
五、比較閱讀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六、體驗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七、教師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八、作業布置
①積累警句
②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寓言教案9
學習目標:
①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②分析故事情節。
③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④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
①分析故事情節。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學習難點: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學習目標:①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②分析故事情節。
③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學習難點: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學生:熟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結合注釋試著翻譯。
二、導入:
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
三、自學,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①全班朗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③全班再集體朗讀一遍這兩則寓言,然后教師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句子并解釋加點的詞。
聯系上下文,解釋加點的詞。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不筑,必將有盜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
④復述課文大意
四、合作探究(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合作探究)
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概括這兩則寓言大意。
②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請你從這兩則寓言中各概括一個成語。
五、成果展示
結合小組代表的發言,學生點評
六、課堂小結: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
七、課堂練習
結合今天的生活寫出你對寓言故事《黔驢技窮》的理解。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學習目標:①分析故事情節。
②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③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①分析故事情節。
②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難點: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誦讀課文
二、導入新課
①《智子疑鄰》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這寓意的?
(由學生回答《智子疑鄰》寓意的理解,過渡到寓意是通過分析寓言情節得出的。)情節的設置、想像是寓言創作中重要的一環。今天,我們再學習兩則古希臘寓言,通過對這兩則寓言的分析,發揮想像,學習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
三、自學研讀
①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寓意,并說說你是根據哪些具體情節概括出這些寓意的。
這個環節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脫離寓言的故事情節,一定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來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寫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后來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卻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獅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動寓言情節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出示投影(改動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三、合作探究(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合作探究)
改動寓言情節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出示投影(改動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蚊子和獅子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如,改動后的《蚊子和獅子》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同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點撥,寓言的故事情節都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像創造的,閱讀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而創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的具體想像。
四、成果展示(小組推薦回答)
五、拓展練習
學寫寓言,進一步鍛煉想像思維與發散性思維
①續編寓言情節練習。
教師投影出示兩個續編題目:a.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些什么?b.蚊子戰勝獅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
以上兩題內容,學生可任選一題,做到練習本上,然后在班上讀,其他同學評論。
②自編寓言練習。
教師出示題目:a.嘴和眼睛的對話;b.樹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畫筆和顏料;e.蜜蜂與花朵止貓和老鼠。
學生可以任選其中的一個題目構思,并在最后點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討論。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學習了通過分析情節,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實習了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請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還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正確認識生活。
七、課堂練習(名校課堂積累)
八、信息反饋
寓言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8個。積累詞語8個。理解成語“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的意思。
2、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4、讓學生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重點
1.通過圈字劃詞的方法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2.讓學生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難點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幅圖講的是什么故事?
對啊!這是我們上個學期才學過的《狐假虎威》,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本來是一個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們反復提及,就成為了一個成語。可以說,許多成語來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過一個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
3、今天我們要學習兩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兩則》。
齊讀課題。
4、理解課題。
什么是則?
則就是篇幅比較短小的文章。寓言兩則我們可以說是寓言兩篇。下面就讓我們一則一則地來學習吧!
二、學習《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從圖片中找到矛和盾嗎?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這兩種古代的武器。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矛是用來攻擊的武器。柄是木頭的,頭是青銅制成的,呈尖銳狀。
盾是用來防御的武器。圓且寬大,青銅制成,十分沉重,但堅固。
學習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頭下掛著的紅纓絡。
盾:提醒:不是廠字頭。為什么里面有“目”呢?(學生思考交流)
2、學習課文內容
在市集上,就有這么一個人在賣矛和盾呢!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賣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銳利得很,不論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堅固得很,不論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讀。
(1)對于這個人在介紹矛和盾時的樣子,課文中都用了一個詞――夸口。
(2)什么教“夸口”?誰來學學這個人的樣子,來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生字:銳:金字旁說明這個字在發明出來的時候就是形容金屬制品的。
(3)他賣力地介紹自己的矛和盾,結果怎樣?在書上劃出有關的詞語。
出示:啞口無言(簡單學習啞。)
(4)他為什么從一開始的夸口到最后會變成啞口無言呢?
(5)總結:這個人不顧實際情況地隨便夸口,讓自己的話
自相矛盾(板書:自相矛盾)最后啞口無言,說不出話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
三、學習《掩耳盜鈴》
1.整體感知,理解詞義
(1)出示:掩耳盜鈴(讀準題目)
(2)理解:掩,盜(用動作來表示)耳、鈴
(3)說說掩耳盜鈴的字面意思。
(4)學習生字:掩:換部首“淹”、“腌”。
盜:回顧皿字底的字。
鐺:與金屬相關,形聲字。
2.閱讀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鈴會有什么樣的效果?
學生找出關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實際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3)你想對這個掩耳盜鈴的人說什么?
(4)小結:小朋友,其實,你語重心長的對偷鈴人說的話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騙自己,
四、拓展鞏固:
1、你還知道哪些從寓言而來的成語呢?
媒體出示部分圖片,請學生們猜一猜。
2、學習剩下的一個生字“零”:模仿鈴鐺的聲音“丁零丁零”,并回憶雨字頭的字。
3、開火車朗讀詞語。
4、形近字組詞。
5、聽寫句子:
(1)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辭。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業布置:
1、熟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
3、分層作業:摘錄一個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并將其中的道理說給同伴聽。
板書設計:
23寓言兩則
自相矛盾: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
掩耳盜鈴: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設計中我把第二則寓言故事的寓意通過讓學生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里話這樣一個環節來揭示。在這一環節中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形式的討論,根據課文的內容,試著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里話,應該說這一環節老師是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一部分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根據課文的內容通過對盜鈴者說的話來揭示寓意,這樣的設計對那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等方面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對于一些后進的學生,效果就不容樂觀,因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在孩子們說心里話后,增設這樣一個環節:他們說得好嗎?你能學著他的樣子也來說說嗎?這樣既可以給那些學習有困難、害怕發言的學生一個示范,也可以激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欲望,從而更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寓言教案11
教學目標:
1、初讀《伊索寓言集》了解作者,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總結讀寓言故事的方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培養書做筆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交流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教學準備
1、仔細閱讀《伊索寓言集》
2、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說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
最近我們讀了《伊索寓言集》。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都對這本書了解了多少。
1.通過閱讀和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請學生簡要介紹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臘寓言作家。傳說是奴隸,后憑借聰明才智獲得自由。善講寓言諷刺權貴,終遭殺害。所編寓言經后人加工,以詩和散文的形式發表,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集》。其中《農夫和蛇》、《狼和小羊》、《狐貍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種文字譯本,對歐洲文學中的寓言創作影響很大。《伊索寓言集》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讀者量最多的一本書。《伊索寓言集》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閃著智慧的火花,寄托著教訓和哲理,有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有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撻,有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識別是非好壞,怎樣變的聰明智慧。《伊索寓言集》是古希臘人民留給世界的一筆精神遺產。所以我們有必要去閱讀,甚至是一讀再讀。
今天我們就再來選讀讀《伊索寓言集》中的幾則寓言故事。
二、邊讀邊聊,汲取營養
1、說說人物:在讀過或聽過的故事中,你最喜歡或討厭哪些人物,為什么?
2、閱讀資料中的《農夫和蛇》,說說你對其中農夫的看法。
3、明白寓意:寓言最大的寫作手法是比喻、擬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農夫和蛇》為例,談談在讀過的故事或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人或事情?
4、小結:通過交流我們知道,書中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經驗豐富多彩。這些經驗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指導生活,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之所在。
三、明確讀書要求,制定讀書計劃。
1、翻開《伊索寓言集》目錄,讀讀題目,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再現情節:讀完這本書,你覺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讀給、講給其他同學聽或表演給其他同學看。
(1)2分鐘做準備。
(2)生說或表演。
教師結合學生的發言相機出示幾則大多數同學比較感興趣的故事;同一則也可引用賽一賽的方法,來激發大家的.興趣。
3、在沒有讀過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題目最吸引你?讀讀題目,猜猜情節,然后請看過的同學說說,你想象的和原文是否一樣。
4、討論:這些故事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點?
總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經驗非常豐富多彩。這些經驗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導生活,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則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訓,這些教訓顯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較切題,有的并不切題,甚至牽強附會,閱讀時不必受這些教訓的束縛,這樣更可以體會寓言所蘊含的智慧的豐富性。
5、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制定讀書習慣,做到每天必看,根據自己的情況大體規定一個時間表,一般一個月左右完成。
四、后繼活動,深化閱讀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讀的好書。它還有許多值得向大家推薦讓大家學習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寓言幽默夸張,形象的再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著不同的性格。
所以,請大家繼續閱讀此書,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思索書中的思想精髓,體會蘊涵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詼諧的語言。并且在讀后,將你讀到的有趣的故事講給你的父母、朋友、同學聽聽。
作業:繼續閱讀《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有很多種版本,選擇適合自己的一本進行閱讀,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劃劃,也可以在書上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果是借來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本上做好記錄,也可以自制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意的語句,采用多種方式留下自己讀書的痕跡。
3、指定讀書計劃,堅持每天必讀,根據自己的情況劃定時間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把本書讀完。
另外推薦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希臘寓言》
七、成果展示
1、以小組為單位,將讀書卡粘在事先準備的白紙上作為一份小報。
2、將小報貼在讀書欄上,在全班展示。
板書設計:
《伊索寓言集》
寓言是一種帶有勸喻性的小故事。
結構特點先講故事,再點明寓意。
寫作手法比喻、擬人
寓言教案12
教學理念:
1、“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2、會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我讀書,我快樂”(愛讀書)。
教學目標預設:
1、讓學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通過導讀,讓學生學會讀整本的書的基本方法,訂立讀書計劃,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通讀《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內容,知道伊索寓言在種程度上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2、設計讀書計劃表樣表,讀書卡樣卡。(樣表、讀書卡附后)
學生準備:
1搜集整理伊索寓言(課內外)(已讀或未讀的),準備匯報自己的讀后感。
2、討論:我們應如何讀書、設計讀書計劃表、讀書卡、準備交流。
3、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的資料。
教師導引
民間俗語導入:日常生活中,人們口頭流傳著許多含著深刻道理的名句和寓言故事,如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龜兔賽跑、老鼠與青蛙、叼著肉的狗、狼與小羊、熊與狐貍……這當中不少是來源于《伊索寓言集》。
問題激趣:有了解《伊索寓言集》和其作者的嗎?
師生互動
交流
簡介《伊索寓言集》和作者:(盡量讓學生有充分的展示機會)
生:………………
(掌聲鼓勵)
師生點評或補充:
生:我覺得………………
師:………………
生:……………………
……………………(掌聲)
…………………………
………………………………
(掌聲)
教師小結:
(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被后人譽為“寓言之父”!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后來獲得自由,他善于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終于遭到殺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臘寓言故事。)
討論:
1、你所讀過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哪些共同特點呢?舉例說明。
提示:從故事的主人公方面、故事的結果方面、故事中的人物雙方的情況……多方面去思考。
小組討論交流班級匯報。師生小結。
2、你都是怎樣去讀所讀的故事的?你建議同學們讀書時要注意什么?
討論預設: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導入讀書要求---------
(1)讀書做記號,不動筆墨不讀書。
如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是別人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以自制讀書卡,抄寫點明故事寓意的語句。
(2)采用各種方式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這樣一來不但豐富了自己的語文積累,而且給自己留下特別愉快的回憶。
(3)整本的書怎樣讀?
寓言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讀會寫“窖、泯、厄、稟告、皎潔、風韻”等字詞。
2.理解、積累“審美、閑適、慧心、落難、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等詞語。
3.了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的奇妙。
3.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并簡要概括,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
●教學重點
誦讀;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并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解《白兔和月亮》對人類的諷刺意味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
●教學方法
1.朗讀法。作為文學體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內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落難的王子》的感悟是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寓言故事情節,體會寓意的表達。
2.自讀與點撥結合法。所選寓言兩則,故事精短,構思奇妙且含意雋永。運用合作研討解決閱讀理解中的疑難問題,準確把握寓意。
3.延伸積累法。搜集整理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培養戰勝困難的堅韌意志。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準確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語言的精美。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構思。把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體會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擁有權勢或財富是好事,卻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失去樂趣;遭遇厄運是壞事,卻可以鍛煉人的意志,頑強地挑戰命運的不公,如失聰的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而奏響磅礴的鋼琴曲。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呢?閱讀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英國哲人培根說過“幸運并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曠神怡地賞月的白兔,一旦擁有了月亮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極為脆弱的王子,遭遇兇險的厄運卻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為我們闡解如何去應對幸運和厄運這人生的兩大難題。
二、資料助讀
1.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2.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三、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
1.教師范讀,學生標示生字詞并疏解。
投影顯示: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險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滅,喪失。
落難:遭遇災難,陷入困難。
厄運(è):不幸的命運。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閑適:清閑安逸。
2.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
思考:這則寓言主題詞是“得失之患”,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學生加以概括。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于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后,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后構成鮮明的對比,后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
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3.學生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
如:用詞精當的語句“有一只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一個念頭”。對稱的語句“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請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體顯示:
(1)__________________獨具審美的慧心。
(2)__________________皎潔的月色。
(3)__________________無憂無慮的嬉戲。
(4)_______________心曠神怡地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不愧是_______________的行家。
(6)__________________各具風韻。
(7)__________________舉世無雙。
(8)__________________一掃而光。
(9)__________________閑適的心情。
(10)__________________烏云蔽月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12)__________________險象迭生。
4.按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聯系生活體驗、討論:
(1)“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寓言中這樣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2)有人認為,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說出理由。
(3)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學生交流,教師明確:
(1)句子的意思說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2)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內涵。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得失之患,這種“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并非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3)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兩者處于兩種不同的關系,決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態,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則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說“必然”顯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說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說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5.學生跟錄音輕讀,體會寓言含意的雋永。
四、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
1.聽讀錄音,學生交流閱讀體會。
2.學生自由誦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思考: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例子。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
說“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內容不是說,為了堅強起來必須尋找厄運,而是說,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厄運是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厄運可以使人堅強起來。
3.學生合作研討寓言情節構思的巧妙。
(1)這則寓言要說的意思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為此作者擬定了一個王子的形象,請問文中是怎樣極寫他的脆弱的?
(2)寓言為什么把落難王子的遭遇編造得如此兇險?
(3)為什么寫“我”親眼見過王子,還跟他交談過?
(4)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復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眼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通過王子對別人災難的嘆息極寫他的脆弱。
(2)落難王子的厄運,如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極為兇險,作者意在用落難王子之口,說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3)寓言構思奇妙,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復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
寓言教案14
[教學目的]
一、了解莊子的人生哲學,并能對之作簡單辨析。
二、體會《莊子》散文中寓言特色,并體悟作者的情感。
三、在朗讀與解析中,認識如下啟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只要反復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就能像庖丁一樣,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學設想]
1、一篇課外自讀課文,因而教學重點放在作為獨立的寓言故事,在讀后所能得到的啟示上。
由于《庖丁解牛》的主題可以有二:一是莊子主觀意圖要闡發的“緣督以為經”的養生之道的思想;一是作為今天讀者從中總結出的主題思想,即上述的啟示。莊子作為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的社會,動蕩、復雜。因而他的政治思想、哲學觀點也反映其復雜性;他的養生思想也如此,即有其合理存在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因此,作為教學則應注重促進學生上進心,而且短短的一節課內,學生未必能理解其中道理。故對莊子要人們像庖丁那樣找空隙下刀,避免來矛盾,逃避現實不讓自己受損傷的茍且偷生的人生觀,提出批判。并著重于從一則寓言中我們可受到啟發,獲取教益上從事教學。
2、學難點是文章的三個境界的理解。
庖丁學解中的頭三年,精力高度集中,達到對外物(除牛之外)無所感知的境界——文章所創造的第一境界;
庖丁動手解牛時而又“未嘗見全牛也”,對牛的全身結構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頭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東西。這是他已經完成了對必然王國的認識,行將踏進自由王國的境界了——第二境界。
十九年后,當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時,進入了一個異乎前兩個境界的嶄新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此時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動批郤、導窾、避開技經肯綮與大軱,游刃于彼節者之間,游刃有余,把又臟、又累、又笨重、又麻煩的解牛活計,干得漂亮極了、高級極了——第三境界。
莊周不愧為大思想家、文學家,他在幾百字內寫出了庖丁解牛的十九年的歷程,寫出了出語驚人的三個境界。用對話方式來寫,從庖丁回答中得知。教學應作為本課教學難點,提醒學生學習注意。
3、教學方法:朗讀與討論并重。
4、教學用具:多媒體(或錄音機)投影等。
5、教學時數:1課時。
6、預習(略)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先秦諸子中能自成一家,別樹一幟,具有獨特內格的就是莊子。魯迅稱其文章“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作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以其思想、哲學等影響著后世,今天我們學習他的《庖丁解牛》,看看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示。
二.自讀程序及內容
一讀
一字一詞一句的讀,憑借注釋,讀準字音,了解詞義,弄懂字詞(預習中提出的),理會文義。
二讀
整體閱讀,理清思路。(思路體現在文章的段落層次中,文章的段落層次中又蘊含著思路。)
第一部分:(開頭……乃中《經首》之會)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第二部分:(從文惠君曰……至第四段結束)寫庖丁與文惠君的對話。
三讀
細細品讀,體會并感悟作者的思想所給我們的啟示,并對莊子人生哲學作粗略辨析:
庖丁解牛的場面:
庖丁解牛,文惠君觀看。作者以寫動作為主,一連用了五個動詞:解、觸、倚、履、踦,(總動作為“解”;分別描寫庖丁全身各部位的動作為觸、倚、履、踦、)簡直是一系列藝術化、舞蹈化了的動作。并用兩個擬聲詞:砉、騞,描摹他解牛進刀的聲音,用兩個比喻“桑林之舞”、“經首之會”,生動描繪出庖丁解牛的動作節奏感,刀鋒所到異乎尋常。、
這段描寫引人入勝,對突出全文的中心,起到重要作用,是后面敘述抽象道理的依據。有之,才能使讀者對庖丁的“經驗之談”心服,才有其感染力。
B.三個境界的理解:
文章從文惠君贊嘆詢問引出庖丁回答的一段話,這段答話層次分明,先總括一筆“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然后分述原因和過程,最后又以文惠君的話作結,環環相扣,十分緊湊。并由之反映庖丁解牛三個境界,使我們得到了一定的啟示。
a.以“刀”貫穿全文:
奏刀——釋刀——更刀——動刀——提刀(神態)——善刀、藏刀(精心),寫出庖丁深得解牛之道,從而突出了中心思想。
三個境界的分析:(見教案關于“教學難點”內)
第一境界:(三年內)始之解牛,所見無非牛者。
這是積累上熱知階段,也是專心致志于學習解牛階段,反復實踐的階段,通過“更刀”的過程。是認識階段。
第二境界:(三年后)庖丁解牛未嘗見全牛也(目無全牛)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只要反復實踐,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就可以以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
第三境界:
1.嫻熟的技藝來自“依乎天理”,故能“以神遇而不以自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2.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解了數千頭牛,仍“新發于硎”這也用一個角度表現出他解牛技藝的“游刃有余。”
3.庖丁的解牛從不掉以輕心,每次都如此。“每至于族,吾見
其難為,怵然為戒,應乃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說明他真的是“道也,進乎技矣”。
c.由學生自己談實踐出真知等體會。
例:1胸有成竹。
2現代人彈鋼琴。
3學習外語。
4練習射門……
引導學生抓住“熟能生巧”,“反復實踐”、“積累經驗”、“認識并掌握規律”等來談,只要這樣做了,就能夠與庖丁一樣,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做到游刃有余。
四讀
表情朗讀,讀出抑揚、輕重、緩急,并能瑯瑯上口。(文言文學習應該注重在讀中積詞會意,讀中感悟,讀中辨析,讀中融會貫通)。
A.成語解釋:
1、游刃有余:現在使用比喻技術熟練高超,做事輕而易舉。
1. 2、目無全牛:現在指技藝達到極其純熟的程度,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
3、躊躇滿志:指對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樣子。
4、切中肯綮:肯綮,中肯。此語指能正好擊中最重要的關鍵。
B.翻譯句子:
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觸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手之所觸”等句均由指示代詞“所”加動詞“觸”等形成名詞性詞組,它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名詞,意為“接觸的地方”。“手”為句中定語,“之”是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的結構助詞。)
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從未碰脈絡相連和筋骨相結的地方,更何況大骨頭呢?(嘗,動詞、試,這里可作“碰到”、“接觸”之意。技經肯綮是“嘗”的賓語,這里提到動詞“嘗”的前面,“之”代詞,復指前置賓語。)
恢恢乎其游刃有余必有余地矣:
骨節間的空隙寬寬綽綽地,它對于刀刃運轉必定是有余地。(恢恢寬綽的樣子;乎,形容詞尾;“其”,代詞,代上文的“間”。)
怵然為戒:
怵然,害怕的樣子,等到于說小心翼翼也。(戒,警惕;為(wèi)介詞,后面肯略了賓語“之”字,下面“為止”、“為遲”皆同。)
C.概括本文主題
明確:只要反復實踐,不斷積車船累經驗,就能認識和掌握事物
的規律,做到“游刃有余”。
D、讀中體會本文描寫細致生動,語言富有表現力的寫作
特點,體悟作者善于把哲學思想和文學想象巧妙結合的用心:如技與道;目有“全牛”和目無“全牛”;“官知”與“神欲”、“無厚”與“有間”幾組相對的哲理性概念,把讀者思想引向深入,而“桑林之舞”、“經首之會”的比喻,“良庖”、“族庖”間的對照,“刀刃若新發于硎”的夸張,“躊躇滿志”的精神描繪又使得想象力充分展示,把庖丁解牛的故事講得妙趣橫生。這是一篇難得的獨具風格的哲理散文。
五讀
擴展閱讀
1、作者簡介(略)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莊子》是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者的著作。
2、充短文片斷,了解莊子思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列近名,為惡無近利。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養親,可以盡年。
3、你讀《庖丁解牛》的感受。(課外作業)
三、總結:(略)
(見四讀、五讀)
附板書設計:
庖丁解牛《莊子》哲理散文
一個場面描寫:
解、觸、倚、履、踦、 (動詞)
砉、騞(似聲詞)
《桑林之舞》、《經首》之會(比喻)
二個部分段落大意:
1、寫庖丁解牛的場面,反映其技藝高超。
2、記敘文惠君與庖丁對話,表現庖丁的三個境界
三個境界展示:
第一境界:所見無非全牛。 (三年內)
第二境界:耒嘗見全牛也。 (三年后)
第三境界:神遇—目視;官知—神欲。 (十九年后)
寓言教案15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學習文章中精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龜兔賽跑----《伊索寓言》----寓言的特征----人生寓言的定義----引出今天學習的課文
同學們,相信你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老師想叫一位同學來復述一下。(同學回答)嗯,這位同學復述得不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做事情要踏踏實實的,這樣才能夠成功。那同學們知道這個故事出自哪部作品集嗎?對了,就是《伊索寓言》,很多同學利用國慶的時間讀過伊索寓言,那么根據自己的閱讀,對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掌握了多少呢?我來提問一位同學。(同學回答)
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含有諷刺意義和教育意義的故事。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課文第八課也是寓言,但叫做人生寓言,是指有人生哲理的寓言,那這兩個故事究竟給我們以怎樣的人生啟示呢?現在就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自傳《歲月與性情》等。
我們大學里學生喜歡的作家及其作品有規律性,就有一種女生喜歡讀周國平,男生喜歡讀王小波的說法,我也挺喜歡讀周國平的作品,最起碼在剛上大學的時候,喜歡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喜歡他用哲學思考來貫穿他的文學寫作。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兩篇作品吧。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5頁,把《白兔和月亮》跟《落難的王子》兩篇文章朗讀一遍。
2、迅速地回顧一下昨天給詞語注音和解釋的作業,然后合上課本,給黑板上的這些詞語注音(同學回答),老師強調幾個難點詞語的解釋(風韻、正色、歸屬、險象迭生等),最后讓同學們使用這些詞語來講述這兩個故事。
【寓言教案】相關文章:
《寓言》教案11-11
《寓言》教案02-26
《人生寓言》教案12-24
精選《人生寓言》的教案12-24
《人生寓言》教案精選12-24
《人生寓言》的教案02-17
《人生寓言》的教案03-24
寓言教案07-20
《伊索寓言》精彩教案05-30
課文《人生寓言》的教案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