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時間:2023-02-14 10:44:18 松濤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數學教案(通用1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六年級下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數學教案(通用18篇)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

  2、從多種角度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3、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4、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的思想。

  5、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用活所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性質,學習了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本單元主要通過五個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面的旋轉(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等內容,并參與實踐活動。本單元教材編寫力圖體現以下主要特點:

  1.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經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教材的第一個活動體現的內容是“由平面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幾何體”,這不僅是對幾何體形成過程的學習,同時體會面和體的關系也是發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教材將此課題目定為“面的旋轉”的原因。教材呈現了幾個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觀察,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經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在結合具體情境感受的基礎上,教材又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通過快速旋轉小旗,引導學生結合空間想象體會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發展空間觀念。教材還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轉成體的練習。

  2.重視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索圖形特征、發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在本單元中,教材重視學生操作活動的安排,在每個主題活動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動,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如“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中,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操作來說明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怎樣的圖形,并呈現了兩種操作的方法:一種是把圓柱形紙盒剪開,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另一種是用一張長方形紙卷成圓柱形。再如本單元的最后專門安排了一個“用長方形紙卷圓柱形”的實踐活動,先讓學生用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一張橫著卷成一個圓柱形,另一張豎著卷成一個圓柱形,研究兩個圓柱體積的大小;然后組織學生將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裁開,把變化形狀后的紙再卷成圓柱形,研究圓柱體積的變化,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深化對圓柱表面積、體積的認識,并體會變量之間的關系。

  3.引導學生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類比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時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視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圓柱的體積”教學時,教材引導學生經歷“類比猜想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

  教師與學生每人帶一個圓柱,教師給學生每4人小組發一個紙制的圓柱。每位學生準備好制作圓柱的材料。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并理解長與寬與圓柱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

  誰能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高有無數條。)正方體呢?

  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

  二、 新授

  教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1、 初步印象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說一說圓柱與長方體的有什么不同?

  (圓柱是由2個圓,1個曲面圍成的。)

  2、 小組研究: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與面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

  3、 交流和匯報

  (1)關于兩個圓形得出:上下2個圓是完全相等的圓,它們都是圓柱的底面。

  (2)關于曲面得出:它是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著斜線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

  (3)關于圓柱的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高有無數條。高有時也可用長、厚、深代替。

  4、 舉例說明進一步明確特征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能熟練地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2、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研究得出的知識解答問題。

  3、 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綜合應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問:這個單元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師生一起歸納、整理本單元所學內容。

  2.揭示課題。

  二.展開

  1.求圓面積的練習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練習1——2再指名板演,

  然后讓板演者說說計算過程。最后再次復習圓面

  積在各種條件下的計算公式:S=πr2=π()2

  2.綜合應用。

  投影出示P27練習3~4題,先由4人組成小組

  進行討論,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匯報,

  特別要說清思考過程,最后,教師講解。

  三.總結

  本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

  四.作業

  課后反思: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研究得出的知識解答問題。

  2.通過圖形的組合,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加深對圓的周長和面積的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復習

  1、什么叫半徑?什么叫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

  怎樣求圓的面積?

  二.展開綠色圃中

  1.練習。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

  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

  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

  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小組進行練習。

  2.小結。

  三.鞏固練習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明確含義,感悟特征及性質。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清楚描述旋轉運動的過程。會在方格紙上畫出線段旋轉90度后的圖形。

  2、經歷觀察實例、操作想象、語言描述、繪制圖形等活動,積累幾何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學習重點:

  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系,理解旋轉含義,感悟特征及性質。

  學習難點:

  在方格紙上畫出線段旋轉90度后的圖形

  課前準備:

  鐘表,課件,教具

  學習過程

  環節學案

  回顧舊知

  1、物體的運動有( )和( )。

  2、平移和旋轉都只改變圖形的( ),不改變圖形的`( )和( )。

  自主探索

  1、鐘面上指針旋轉的方向就是( )方向;相反的方向就是( )方向。

  2、鐘表上旋轉一周是( )度,12個時刻將它12等份,所以每份是( )度。

  3、從8時到10時,時針繞旋轉點( )方向旋轉( )度,從11時到15時,時針繞旋轉點( )方向旋轉( )度。

  4、旋轉三要素指( )( )( )。

  合作探究

  當橫桿升起時,橫桿繞旋轉點( )時針旋轉( )度;當橫桿落下時,橫桿繞旋轉點( )時針旋轉( )度。

  達標檢測

  基礎性作業:

  課本29頁練一練1、2題(看課件)。

  一棵小樹被扶起種好,這棵小樹繞點O( )方向旋轉了( )度。

  提高性作業:

  畫出線段AB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度后的圖形;畫出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度后的圖形。

  拓展性作業:

  如圖,點P是線段MN上一點,將線段MN繞點P順時針旋轉90度。M P N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折疊實踐活動,了解和掌握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正確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3.會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立體圖形的容積等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4 折疊〗

  這部分是有關將平面圖形折疊成立體圖形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應識別與判斷,因此,本問題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極有益處的。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和啟發學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內容。

  本問題安排了“想一想”“畫一畫”“做一做”三個步驟。首先,想像一下這個平面展開圖折疊以后像什么。其次,動手操作,將放大的圖紙按虛線折疊后,形狀是一座小房子。最后,可以先通過疊出的小房子來確定天窗和門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圖上畫出來(天窗可以在平面圖中上數第二個和第三個矩形內,門可以在第一個和第四個矩形內,也可以在兩邊的五邊形內)。

  〖練一練〗

  第1題 ①長方體;②正方體。

  第2題 圖形(1)對應(a)。

  圖形(2)對應(c)。

  第3題 圖形①和②都對應(b)。

  建議學生先看圖想像和思考,然后再用附頁4中的圖折一折。這樣,既驗證了自己的判斷,又練了折疊技能

  第4題窗戶、煙囪和小鳥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由于門的位置已經給定,所以,窗戶、煙囪和小鳥的位置就大概確定下來。

  第5題讓學生自己做立體圖形,教師不必作太多的限制,比如可做立方體、長方體或根據教科書上的一些平面圖去做相應的立體圖形。但不管怎樣,做立體圖形的步驟都應該是先畫出平面圖形再折疊。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能力目標: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

  情感目標:

  感受數學的奧秘,培養數學興趣。

  教學重、難點教學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寫比例.

  突破重點、難點設想根據上學期“比的認識”,怎樣的兩張圖片像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兩種相關聯的`量成相除關系,且它們的比值相等時,這兩個比組成比例關系。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活動及主要語言預設學生活動預設

  一、創境激疑

  上學期學習“比的認識”時,我們討論“圖片像不像”的問題。請同學們聯系比的知識,再想一想,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比值相等)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究。

  回顧

  產生疑問

  二、互動解疑

  1、比例的意義

  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要求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寫出每個圖片的長與寬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觀察特點,寫出規律

  板書:

  圖片A:6:4=3:2=1.5

  圖片B:3:2=1.5

  圖片C:8:3=2.66……

  圖片D:12:8=3:2=1.5

  圖片E:12:2=6

  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連接起來,這種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比例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結論:像12:6=8:4, 6:4=3:2這樣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鞏固練習:

  (1)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教師巡視指導且批閱。

  (2)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題,完成后由教師批改。

  2、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該比例的項。

  在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觀察

  先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共同發現、小結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組內交流探究

  匯報交流

  獨立填寫

  同桌交流

  指名匯報

  三、啟思導疑

  1、同學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這節課我們一直類比著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么區別呢? (比是兩個數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指名談發現

  理解

  識記

  四、實踐運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 ),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組成一個比例是( )。

  (二)下列那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為什么?

  (1)4:5和8:20

  (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

  (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寫一寫。

  1、先寫出比值是3的兩個比,再組成比例。

  2、根據1.2×25=0.6×25寫出兩個比例式。

  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評價訂正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樣的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

  自由小結

  板書設計:比例的認識

  12:6 = 8:4

  6:4 = 3:2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鑒于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設計通過欣賞生活中的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制作圖案的興趣。復習前面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

  2.培養合作意識,體會數學情感。

  本設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通過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的作品進行評價,在同學交流和教師總結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收集到的各種美麗圖案。

  學生準備:花瓣圖案方格紙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激起興趣。

  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一下我們生活中的美。(課件出示圖案)這是五環旗,由圓這個基本圖形組成,再看盤子底部的花紋、摩天輪、鐵柵欄、窗花,還有這個以花瓣為基本圖形組成的紫荊花圖案,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們。

  師:你們知道這些圖案美在哪兒嗎?這么美的圖案,藝術家是怎樣設計出來的?看到這些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想呢?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和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美麗的圖案,學生不僅能感受到圖案本身的.美,還能感受到軸對稱、平移或旋轉在其中的應用,激起學生探究美麗圖案的欲望,喚起學生制作美麗圖案的興趣。在指導學生欣賞美麗圖案的同時加深對圖形變換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為接下來的自主設計做準備。

  ⊙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觀察、分析圖案。

  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讓學生觀察后提問:花瓣圖案是怎樣得到的?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欣賞花瓣圖案,觀察、分析圖案的構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變成復雜圖形的過程,明確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2.小組相互交流并匯報。

  (1)教師要求學生拿出手中的花瓣圖案,在自己的方格紙上動手擺一擺,并提問:圖案A是通過怎樣的操作得到花瓣圖案的?

  (2)學生討論、操作,然后請幾名學生展示。

  ①圖形A連續旋轉得到花瓣圖案。

  ②畫出圖形A的軸對稱圖形,再利用旋轉或軸對稱得到花瓣圖案。

  (利用課件展示學生總結的兩種方法)

  (3)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方法外,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后匯報,教師借助課件演示變化過程)

  方法一:先旋轉后對稱。

  先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再以圖形A和圖形B為基本圖形,以點O所在水平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A和圖形B的軸對稱圖形,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二:先旋轉后平移。

  先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再將圖形A向右平移3格,然后向下平移3格;最后將圖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三:先對稱后旋轉。

  以點O所在豎直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A的軸對稱圖形B;以圖形A和圖形B為基本圖形,繞點O將圖形A和圖形B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180°,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四:先對稱后平移。

  以點O所在豎直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A的軸對稱圖形B;將圖形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將圖形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五:先平移后對稱。

  將圖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圖形C;以點O所在水平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C的軸對稱圖形B;以點O所在豎直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C的軸對稱圖形D,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六:先平移后旋轉。

  將圖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圖形C;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將圖形C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D,得到花瓣圖案。

  師:在經歷了動腦、動手相結合的設計過程后,我們發現圖案的設計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對稱、平移和旋轉的基本方法,便可以自如運用這些知識制作出美麗的圖案。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中第78-7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與軸對稱。

  2、能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將簡單的圖形平移或旋轉90°。

  過程與方法:

  整理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性,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操作、想象、設計圖案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的特征。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平移、旋轉與對稱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上周末咱們班的李坤和王明隨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他們一起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師: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學生說分類方法)

  生1: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旋轉。

  師:平移和旋轉是我們常見的物體的運動方式,數學上我們稱為變換方式,除了這兩種方式,還有哪種方式可以稱為變換呢?

  生:軸對稱。

  師: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板書課題)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0

  設計說明

  本課時教學的是圖形的旋轉,它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鑒于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1.創設游戲,激趣引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伊始,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將旋轉知識融入到游戲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知識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旋轉的理解,突出旋轉的三要素,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

  3.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實現由直觀向抽象的轉化。學生討論后獨立完成畫圖操作,既使學生對旋轉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通過作品展示,為學生創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時鐘 方格紙

  學生準備 方格紙 三角尺

  教學過程

  ⊙創設游戲,引入新課

  1.做游戲。

  聽口令,做動作:向右轉,向左轉,向后轉,向后轉,向右看,向前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這些簡單的動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就躲在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圖形的旋轉。

  2.聯系生活,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生匯報:風扇扇葉、陀螺、旋轉木馬、鐘表指針的轉動等)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有很多,我們就從大家熟知的鐘表開始研究吧!

  設計意圖:新課開始從游戲出發,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聯系生活,探究新知

  1.觀察鐘面,明確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意義。

  小組活動: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說說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怎樣旋轉的。

  (時針、分針、秒針都在繞著中心點旋轉;秒針1分旋轉1周,分針1時旋轉1周,時針1時旋轉1大格)

  匯報總結:時針、分針、秒針旋轉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時針方向。

  2.從實物到線段,認識旋轉的特征。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汽車進公路收費站的情境圖。

  出示問題1:汽車進入公路收費站時,橫桿打開時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桿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桿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出示問題2:汽車通過后,橫桿關閉時又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桿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桿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教師相應板書: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表示橫桿的打開和關閉。

  (2)再仔細觀察并想象橫桿打開和關閉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

  ①想一想,橫桿在旋轉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旋轉中心相同、旋轉方向不同、旋轉角度相同)

  ②物體旋轉前后,什么沒變?什么變了?(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沒變,位置和方向變了)

  ③要想把一個旋轉過程描述清楚,應該說哪些方面?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一點、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3)嘗試練習。

  課件出示線段旋轉圖,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線段的運動過程,你能說說圖中的線段是怎樣旋轉的嗎?

  (這條線段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提問:旋轉前后,線段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線段的位置和方向變了,線段的長短沒變)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觀察時鐘以及橫桿的運動過程,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觀察這些實物是怎樣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明確旋轉的含義。接著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橫桿的旋轉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表達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觀察、比較、想象和交流,獲得對物體旋轉的基本特征的認識,進而找到準確表達物體旋轉過程的方法,完成對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的建構。

  3.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畫一畫”。

  畫出線段AB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后的線段。

  畫出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后的線段。

  (2)組織學生討論畫法。

  (3)獨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點、線的位置變化,確定旋轉結果的正誤。

  (5)小結:在畫線段的旋轉時,首先要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然后借助三角尺畫圖。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1

  設計說明

  1.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切實可行的,對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設計通過讓學生找玩具汽車數量與小人書數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和列舉比例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發,思維得到拓展。

  2.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本設計以扶代講,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合作能力及歸納能力得到提高。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介紹“物物交換”的背景知識。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于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如用一只羊換一把斧頭。我們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就從“物物交換”開始。

  2.呈現問題。

  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

  設計意圖:通過“物物交換”,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呈現“玩具汽車換小人書”這一情境并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嘗試解決,體會聯系

  1.想一想。

  師: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把你的想法記錄在本上。

  2.說一說。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玩具汽車的數量與小人書的數量之間存在的關系。

  預設

  方法一 14÷4=3.5,3.5×10=35(本)。

  方法二 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 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14÷4=3……2,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0×3+5=35(本)。

  方法四 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8個玩具汽車=20本小人書,12個玩具汽車=30本小人書,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2+2=14(個),30+5=35(本)。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提出新的要求。

  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嘗試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嗎?

  2.學生嘗試列式。

  預設

  方法一 4∶10=14∶x。

  方法二 10∶4=x∶14。

  方法三 14∶4=x∶10。

  方法四 4∶14=10∶x。

  3.交流匯報寫出比例的主要依據。

  4.學生獨立解比例。

  5.匯報結果。

  預設

  生1:根據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可以把這個比例轉化成4x=10×14。

  生2:我是這樣計算的:

  4∶10=14∶x

  解:4x=140

  x=35

  6.出示課堂活動卡,組織學生先和同伴交流,再獨立解決。

  (師巡視,適時指導)

  7.驗算:把求出的結果代入比例驗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學生自主驗算)

  8.教師小結。

  解比例的關鍵是根據“內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寫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設計意圖:將解比例的學習融入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獨立解決,然后組織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就會更加理解。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的折紙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引導學生利用學生自主折紙得到的算式,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建模等教學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折紙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難點:利用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三、教學設計

  (一)動手操作,明確目標

  1.談話導入,開門見山板書課題: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出示學習目標,生齊讀

  (1)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

  加減法。

  (2)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個個都是折紙高手,這節課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通過折

  紙研究解決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有信心嗎?

  2.請看要求

  ①折一折:平均折出你喜歡的份數。②畫一畫:用斜線畫上你想畫的份數。③說一說:畫斜線部分是正方形紙片的幾分之幾?

  3.動手操作

  師:老師已經給每位同學都準備了兩張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紙張,請你拿出其中的一張按照要求動手操作。開始。(學生明確要求后,進行折紙、涂色、交流等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展示。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片的幾分之幾?(學生匯報,老師將學生的折紙和涂色情況貼在黑板上并在紙旁板書相應的分數)

  5.提出問題,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如果現在要把黑板上兩張紙中的涂色部分加起來你可以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學生口述算式,教師分別將學生提出的算式書寫在黑板上。)

  想一想你能把這些算式分成幾類?你是根據什么分的?(同分母、異分母)(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黑板上的算式進行整理。)

  還記得如何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嗎?誰來說說?(齊讀同分母分數加減數的計算方法。同時將同分母分數加法讓學生進行練習,口算出每道題的結果。)

  師:從學生匯報的異分母加法算式中任意選擇一道問:異分母分數如何加減呢?下面我們就來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進行算理探究。

  師:出示生自編算式(1/2)+(1/4),請大家猜猜看,這道題的結果會是幾呢?獨立嘗試,匯報各自的計算過程與結果。預設:可能出現的情況如下:

  結論1:(1/2+1/4=1/6)

  結論2:(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三)

  結論3:(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六分之二)

  2、討論驗證

  師:為什么同樣的算式,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到底誰對誰錯呢?

  生:在全班范圍內展開討論,充分發表各自的意見。

  3、理解算理。

  師:剛才有人說結果是(---),有人說是(---),還有人說是0.75,到底誰對誰錯呢?送給大家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請同學們用手中的紙折一折,一起來驗證一下到底誰對誰錯。開始。

  注意通過展示學生的折紙過程,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通分過程,明確()+()=()=()是錯誤的,感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不能將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減。

  師:在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么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或相減呢?

  出示小數加法算式“4.21+5.3”,提問:“可不可以將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感受為什么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

  師:可不可以將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

  生1:不可以。因為相同的數位沒有對齊。

  生2:小數點沒對齊。

  師:小數點沒對齊也就是什么沒對齊?——數位沒對齊

  師:數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計數單位)

  師:也就是說當單位不同時不能直接相加減。我們在來看這道分數題,他們的什么不同?(分母),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可以直接相加減嗎?(生:不可以。)

  師:通過大家的交流,現在大家明白在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時為什么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減的原因了嗎?

  4、小結算理

  誰來說究竟該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呢?

  生匯報:先要通分,(也就是統一分數單位),把異分母的分數變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遷移應用,鞏固提高

  1.遷移應用,解決減法問題:

  1/2-1/4=

  2.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的+與-,再次為學生提供嘗試機會。

  (學生練習后全班回饋交流,并規范書寫格式。)

  四、總結規律,內化提升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現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應怎樣計算?

  生: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再加減。(隨著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異分母分數通分轉化同分母分數

  五、作業布置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稍復雜的生活問題。

  2,學會找出生活問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

  4,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分析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會列出方程解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解下列方程。

  X+2x=147 y-34=71

  2,根據下面敘述說說相等關系,并寫出方程。

  ①公雞x只,母雞30只,是公雞只數的2倍。

  ②公雞有x只,母雞有30只,比公雞只數的2倍少6只。

  3,(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講述:一天,學校的足球場上,善于觀察的小軍,勤于研究的小華和愛提問題的小剛三人休息時,突然發現足球的秘密。小軍發現……小華發現……小剛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黑色皮共有12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白色皮)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板書線段圖)。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白色皮共有20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黑色皮"

  (1)審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

  提問:"例題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說明:例1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問題。

  教師板書:稍復雜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教師板書線段圖講解)

  看圖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可能出現的等量關系是:黑色皮的塊數×2-4=白色皮的塊數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3)同桌討論怎樣列出方程。

  (4)交流匯報并讓學生根據題意說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關系。允許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書學生的`方程并選擇2x-4=20討論它的解法。

  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匯報交流板書:

  解:設共有x塊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檢驗:(引導先生口頭檢驗)

  答:共有12塊黑色皮

  (5)學生選擇其余的方程解答。

  2,變式練習。

  (1)教師: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個條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塊"該怎樣列方程(課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中的"少"換成"多")讓學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較,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種用算術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應用題,不論是"幾倍多幾"還是"幾倍少幾"列方程都比較容易。

  3,引導學生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①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檢驗,寫出答案。

  三,鞏固應用

  1,只列式不計算。(課件出示)

  ①圖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x本。

  ②養雞廠養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x只。

  ③學校飼養小組今年養兔25只,比去年養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兔x只。

  ④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交流

  ①北京故宮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比天安門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米

  ②世界上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亞洲的面積比大洋州面積的4倍還多812萬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③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能達到每小時110km,比大象的2倍還多30km.大象最快能達到每小時多少km

  ④共有1428個網球,每5個裝一筒,裝完后還剩3個。一共裝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①甲乙兩數的和是90,甲數是乙數的2倍。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②甲乙兩數的和是183,甲數比乙數的2倍還多3.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先把2x看作一個整體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能畫出指定邊和這條邊上高的長度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點難點

  重點: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指定條件的圖形。

  三、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學設計

  (一)情境設計,導入課題

  1、同學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

  2、現在老師有一個平行四邊形,我想把它剪成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應怎么剪呢?同學們動手試試。

  3、出示課題《動手做》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小組內探討剪切的方法。

  2、師巡視。

  3、小組匯報。

  4、課堂內總結:

  (三)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憶剛才你們是怎樣剪平行四邊形的,你們剪得邊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2、總結:

  (1)平行四邊形:從一組平行邊的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

  (2)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到對應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從上底的一點到對邊(下底)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鞏固練習

  1、P21試一試第一題。

  學生依次標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再找出它所對應的.底。

  2、P21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

  畫出給定底的高。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繼續從設計上講,仍然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先讓學生大膽猜測、推導,從自己的演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畫高時,學生們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現在不會用三角板去畫高。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二、重點難點

  整點:指導學生如何將圖形進行分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簡便性。

  難點:學生能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地毯上的圖形面積》。請同學們把書P18頁,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地毯圖,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小組討論。

  3、匯報:對稱圖形、邊長為14米的`正方形、圖案由藍色組成。

  4、看這副地毯圖,請你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呢?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怎樣簡便就怎樣想,并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3、小組內交流、討論。

  4、全班匯報。

  a)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復,在圖上編號。(數方格法)

  b)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化整為零法)

  c)用總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大減小法)

  d)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蘭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轉移填補法)

  5、師總結求藍色部分面積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第一題。

  (1)學生獨立思考,求圖1的面積。

  (2)說一說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不滿一格的當作半格數”。

  2、第二題。獨立解決后班內反饋。

  3、第三題。

  (1)學生獨立填空。求出每組圖形的面積。學生完成后班內交流反饋答案。

  (2)學生觀察結果,說發現。

  第(1)題的4個圖形面積分別為1、2、3、4的平方數。

  第(2)題與第(1)題進行比較,第(2)題的3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前面一組題的前3個圖形面積的一半。

  (四)總結

  對于計算方格圖中規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可以“大減小”,還可以轉移填補。

  四、板書設計

  地毯上的圖形面積

  一個一個地數(數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為零法)

  總面積減去白色面積。(大減小法)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設計上講,我充分考慮到學生是主體的新理念,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在大膽猜測、積極嘗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不同情況優化選擇。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6

  教學內容:分數與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能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歸納的能力。

  4、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關心他人、先人后己等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商a/b(b≠0)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教學課件及3張完全相同的圓和剪刀。

  教學過程:

  一、設置疑問,揭示課題

  1、請同學們計算下面各題,你能把商分為哪幾類?

  36÷6 = 6 4÷5=0.8 80÷5=16

  3÷7= 5÷10=0.5 4÷9=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分類:

  36÷6 = 6和80÷5=16的商為整數;

  4÷5=0.8和5÷10=0.5的商為有限小數;

  3÷7=和4÷9=的商為循環小數。

  2、師指出:兩個自然數相除,不能整除的時候,它們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內容:分數與除法(板書:分數與除法)

  二、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創設情境,引入關系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今年的兒童節,學校要組織全校師生開展野游活動,到了野外,還要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聯歡活動,前幾天我同班主任劉老師對想要買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計劃,知道買哪些東西了,具體怎么分還沒有計算,大家愿意和老師一起做一下詳細的計劃嗎?

  生:愿意!

  師:好!那我們大家就一起來吧!

  師:請看我們班級為這次活動準備的食品:

  食品名稱食品數量班級人數平均每人分的數量

  蘋果40個47 40÷47

  飲料39瓶47 39÷47

  花生8千克47 8÷47

  上面表格里的商都不能用整數的商來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數來表示,能否用其它的形式,比如分數來表示呢?等我們學完了這節課,同學們自然會找到答案的。

  2.層層深入,感知關系

  師:我想調查一下,最近誰要過生日?指一名同學說說你過生日的時候必須要買什么食品?(生:蛋糕)買了蛋糕是自己吃,還是同爸爸媽媽一起吃?

  師:同學們愿意幫xxx同學分一分蛋糕嗎?

  生:愿意!

  師:出示例題: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師:這時,應該把什么看作單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幾份?

  怎樣列式?(指名口述算式)

  1÷3=

  師:大家拿出練習本來計算這個商是多少?(用小數表示)

  生:0.333…或

  課件顯示:1÷3=0.333…或

  師:這個商用小數表示太麻煩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

  請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生:

  師:對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了,即:1÷3=(個)

  (2)現在小組討論:1÷3=中,你發現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與得數中的分子、分母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3)討論完畢后,指幾名同學代表自己的小組總結:學生口述的過程中,教師出示課件:被除數÷除數=

  (4)師:現在大家會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數用分數表示嗎?

  生:會!

  師出示:40÷47=?39÷47=?8÷47=?

  3.,鞏固關系

  師:“六一”聯歡的時候,我打算買3張非常好吃的比薩餅,想和班主任劉老師、還有兩名在這學期進步最大的同學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幫我們合理的分一下嗎?

  生:想!

  師:大家看問題:我想把這3張餅平均分給我們4個人,每人分得這3張餅的幾分之幾呢?

  ①議一議:討論如何分,有哪些分法?(讓同學們充分考慮好后,說說自己的想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組可以行動了,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我們事先準備的三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和剪刀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擺在桌子上。

  ③拼一拼:分好后,請同學們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個“餅”的幾分之幾?

  ④列一列:怎樣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餅的數量關系?誰會列式?

  ⑤算一算:師指一名同學板演算式:3÷4=(張)

  答:每人分得張。

  請板演的同學說一說自己是根據什么這樣寫的?

  ⑥如果分別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和除數,分數與除法的這種關系怎樣表示?

  學生回答,師板書:a÷b= (b≠0)

  師:大家考慮: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數?為什么?

  生:不可以,因為這里的b≠0

  師:左側b≠0,那么右側的b是否可以是0?為什么?

  師:討論完后,教師用紅色粉筆標上:b≠0

  (引導學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數不能為零,所以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為零)

  三、總結提升,歸納關系(師生共同完成)

  1、讓學生說一說分數與除法的聯系: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法中的除號。

  2、判斷:“分數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數”這句話對不對?

  (最后教師總結:分數與除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個數)

  四、拓展延伸,發展能力

  1、填空:7÷13= =()÷()

  ()÷9= ()÷26=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12÷25= 36÷57= 30÷37= 33÷78=

  7÷13= 74÷14= 77÷13= 78÷97

  3、一個4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5塊,每塊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數表示)

  4、“六一”聯歡的時候,大家都會帶好多自己愛吃的食品,你們愿意與同學們共同品嘗嗎?如果愿意的話,請說說你的打算,并編一道符合這節課學習內容的題目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五、情感教育,教書育人

  同學們,我剛才聽了大家的各種打算,感到很欣慰,同學們都打算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給大家一起享用,我都盼望著過“六一”兒童節了,到那時,我也會準備一些好吃的禮物與大家一起分享好嗎?但愿我們同學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互相關心,團結友愛,親如兄妹,讓我們的班級成為一個溫暖的班級體!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

  a÷b= (b≠0)

  3÷4=(張)

  答:每人分得張餅。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5-6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圖形旋轉的牲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度。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4人或6人小組,一個風車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活中的軸對稱變換,其實,圖形的變換還有許多種,比如:平移,旋轉等等。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旋轉變換。

  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牲與性質。

  1、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含義。

  (1)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①多媒體課件出示鐘表,播放動畫(指針從“12”指向“1”。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誰能說一說是怎樣旋轉的?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繞○順時針旋轉到30度到“1”。

  板書:指針從“12”繞點○順時針旋轉30度到“1”。

  師:想一想,為什么指針從12指向1就旋轉了30度?指針走1個字旋轉了多少度?2個字呢?你覺得怎樣的旋轉是順時針?怎樣的旋轉是逆時針?

  ②多媒體課件出示鐘表,播放動畫。(指針從“1”指向“3”)

  師:這次指針是如何旋轉的?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從“1”繞○順時針旋轉60度到“3”。

  ③如果指針從“3”繼續繞○順時針旋轉90度會指向幾呢?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示鐘表,播放動畫給予驗證。

  ④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順時針旋轉180度會指向幾呢?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出示鐘晴,播放動畫給予驗證。

  (2)小結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2、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牲和性質。

  (1)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

  ①師:這是什么圖形?風車的旋轉你見過嗎?看!在風的吹動下,風車就要旋轉起來了。

  多媒體課件出示風車,播放動畫。(風車旋轉起來了)

  ②師: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旋轉的?

  多媒體課件出示風車,播放動畫。

  師:從圖1到圖2,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③師:風車從圖1繞點○逆時針旋轉多少度到圖2呢?怎樣才能知道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④交流得出:風車從圖1繞點○逆時旋轉90度到圖2。(板書)怎樣才能知道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2)繼續觀察風車的旋轉。

  師:如果我們將風車在圖2的基礎上,繼續繞點○逆時針旋轉到圖3,風車旋轉了多少度?

  (3)揭示旋轉后,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化呢?

  得出結論:三角形的位置變了,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點○的位置,對應線段的長度,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三、繪制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一個圖形旋轉的全過程,想不想自己試著畫一畫呢?

  1、出示例4方格圖,與學生一起明確畫圖要求;

  2、學生在方格紙上自主完成;

  3、作品展示,交流畫法;

  4、小結畫法。

  根據旋轉的性質,旋轉圖形對應線段的長度不變,對應線段的夾角不變,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可以首先確定對應線段,然后連線。

  四、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感受旋轉創造出的美。

  1、師: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一些簡單的圖形旋轉而來的,請欣賞第5頁第1題,這些圖形分別是由哪個圖形旋轉而來的呢?

  多媒體課件出示動畫,演示圖形的旋轉。

  2、利用旋轉畫一條小花。

  學生自主畫,然后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呢?

  布置作業:第9頁第4、5題。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18

  教學要求

  1、根據正方體特征,推導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問題。

  3、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用具

  教師準備:一個正方體紙盒和例3的實物模型、投影儀;學生準備:一個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看圖并回答。(投影顯示)

  (1)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2)怎樣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2.看看各自準備的正方體回答問題。

  (1)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

  (2)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怎樣?

  (3)如果給你正方體一條棱的長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嗎?

  師: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合作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①題中的棱長就是每個面的什么?

  ②你能算出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嗎?

  ③小組合作,尋找計算方法。

  3×3×6或者32×6

  =9×6=9×6

  =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

  說明:上面兩種做法都對,32表示2個3相乘。

  2.教學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

  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時還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中某幾個面的.面積,如:投影顯示例3,拿出實物模型。

  (1)幫助學生分析題意。

  ①售米的木箱是什么體?

  ②“上面沒蓋”就是沒有哪一個面?

  ③要求的問題,實際上是算哪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2)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計算。

  (3)學生講所列出的算式的含義,確定正確后算出結果,集體訂正。

  三、課堂實踐

  做第27頁的“做一做”,先讓學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講一講自已是怎樣想的,確定正確后算出結果。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堂實踐

  做練習六的第5、6、7題。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下數學教案(精選7篇)07-22

人教版六年級下數學教案教學反思例文09-27

小班下數學教案15篇02-26

學前班下數學教案(精選17篇)02-17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上和下08-16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01-11

小學五年級下數學教案02-15

二年級下數學教案08-31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范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