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基礎知識。
2.進一步弄清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重點
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弄清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填空【演示課件“數的意義”】
0、1、79、 、0.25、0.6、100、 、 、 、85%、30、90%、7、8、2.35……
學生分類填數:
2.導入:上題同學們填得很正確,這就是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幾種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這節課我們就把這幾種數的意義和有關知識進行一下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數的意義)
二、探究新知【繼續演示課件“數的意義”】
(一)整數
1.小組討論。
2.師生總結。
自然數:0、1、2、3、……
自然數是整數。
教師說明:在小學只學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數,進入初中就要學習小于0的整數。
想一想:自然數有什么特征?
總結: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說明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二)分數。
1.引導學生思考:
①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什么數?(分數)
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是這個分數的什么?(分數單位)
②在整數范圍內能計算2÷9嗎?有了分數以后能計算嗎?為什么?
2.填空練習。
①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是 ;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
② 的分數單位是( ),它至少再添上( )個這樣的單位就成了整數。
3.教師說明:兩個數相除,它們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
即:
4.教師提問:同學們想一想,分數可以分為哪幾類?
教師板書:
誰能說出真、假分數的意義及有關知識?(舉例說明)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1或者等于1.
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數的假分數可以化成整數。
④分子不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可以化成帶分數。
⑤反之,整數和帶分數也可以化成假分數。
教師板書:假分數
教師說明:假分數、帶分數、整數可以相互轉化。帶分數是由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數,它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的另一種形式。
(三)小數。
教師引導:從分數的意義聯想一下,小數的意義又是什么呢?還學了哪些有關的知識呢?你能舉例說明嗎?
教師板書:
教師說明:整數和小數都是按十進制計數法寫出的數,其中個、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都是計數單位。各個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數位是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的。
(四)百分數。
教師提問:你們還記得百分數的意義嗎?
教師板書:百分數(百分率或百分比):用%表示。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整理和復習了數的意義及有關知識,并形成了知識網絡,對數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四、隨堂練習【繼續演示課件“數的意義”】
1.填空。
(1)把根3米長的鐵絲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長是這根鐵絲的 ,每段長米 .
(2)分數單位是 的最大真分數是 ,它至少再添上(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成了假分數
四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1、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設計方案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課前播放歌曲《郊游》,會唱的同學一起唱。
2、 同學們,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在這么好的天氣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學生回答)
3、 那我們一起去秋游好嗎?
二、 新授
1、 在秋游前我們都要了解哪些相關的信息呢?學生自由談談。(板書:人數、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2、 向陽小學四年級的同學馬上要到水上樂園去秋游了,他們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關的信息,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信息。(電腦出示,打字聲引入,加深學生頭腦中的信息)
3、 我們看到了這些信息,從剛才我們討論出的四個方面來分析。
4、 首先我們來看人數,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有關人數的信息。多少人?(板書:150人)
5、 接下來看包車,哪句話有關包車信息?一共要包幾輛車呢?(3輛)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約3輛)一共需要多少錢?哪句話告訴我們的?你怎么算出來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費多少錢?)150是什么呢?(實際去的人數)用共花費的錢去除以實際去的人數得出每人需要花費多少錢。
6、 門票呢?哪幾句相關信息?你們選哪種?(團體)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滿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錢?(2元)
7、 最后是游玩項目及定價,我們來看一看。劃船,每小時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錢?(2元)那如果你一個人去呢?一個人去乘一船,多少錢?(8元)你覺得怎樣乘坐比較合算?乘快艇呢?你們怎么理解的?
8、 看完這些相關的信息,我們來替向陽小學的同學來算一算。每人乘車和買門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錢?(2+6=8(元))
9、 用20元最多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回答問題。最多可以玩6個項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自由討論。
10、 如果你是向陽小學的同學,你準備向家長要多少錢?這些錢可以怎樣安排?(小組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11、 剛才我們替陽小學的同學做了秋游前的計劃,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他們都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相關的信息的?(電腦閃爍:人數、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三、 活動設計
1、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學校四年級的同學馬上也要去蘇州樂園去秋游了。我們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關的信息。
2、 我們在課前分小組了解了些信息,現在我們來匯總一下。
3、 首先人數,多少人?(學生匯報,學生邊說,邊輸入到電腦中,約350人)四年級師生共350人。
4、 包車呢?學生了解,有大客車和中巴車兩種。大客車最多可乘坐52人,每輛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車最多可乘坐25人,每輛每天300元左右。你們選哪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那么我們選擇大客車。一共要包幾輛車呢?(7輛)你怎么看出的?(35052 大約7輛)一共需要多少錢?你怎么算出來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3500350=10(元))
5、 門票呢?(兒童(1.2米以上):30元 成人:60元 團體(20人以上):35元)哪組去了解的?有三種,你們選哪一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6、 游玩項目呢?學生說一說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項目及價格。選擇一些同學們喜歡玩的并適合同學們玩的,打在電腦上。
7、 同學們真有辦法,收集了這么多的資料,一切準備就緒了,下面就是你們制作設計方案表的時候了,這要小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組的設計方案最好。好,小組合作開始。
8、 下面就該是欣賞你們精彩方案的時候了,哪一組想先上來。請2到3組上來自己分析小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揚的就發蘇州樂園的免費游玩項目的門票。
9、 還有哪一組想上來的,我們下課之后再來研討。
四、 小結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呢?
開展秋游活動必須定好地點、人數、核算好費用,在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計劃,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只要你認真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這里,老師就祝同學們秋游愉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初步學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一組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和統計.
2.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根據學習內容合作學習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及自主選擇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3.進一步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觀念,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根據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是合作學習還是獨立學習及選擇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第一層次
談話:梅峰小學下個月要參加一次鼓號比賽,她們最近一直在堅持訓練,很想在這次鼓號比賽中獲勝,但是比賽競爭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請大家一起幫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們該為這次鼓號比賽做些什么準備工作,才能順利獲勝呢
承接:剛才有同學提到要統一服裝,這個主意不錯,跟老師想到一塊去了.
提問:梅峰小學準備給鼓號隊統一購買服裝,購買服裝時又要考慮什么問題呢這些信息你看得懂嗎從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追問:如果你是鼓號隊員,你應該選擇哪一種鼓號服呢為什么
第二層次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會根據自己的身高來選擇合適的服裝.那怎樣才能知道梅峰小學鼓號隊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呢
這是鼓號隊員的身高(出示學校鼓號隊員身高表格),這1號隊員,他又應該選擇哪一套服裝比較合適呢為什么呢那2號隊員呢3號呢4號呢
追問:我們要把鼓號隊員的身高分成幾段來統計(3段)是哪三段呢
(設計意圖:創設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使學生不知不覺融于情境當中,參與觀察,表達,思考等數學活動,同時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提供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統計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別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收集每一段的數據呢請同學們小小組合作,用畫"正"字的方法來整理每一段的數據,填寫在記錄單中.最后,根據記錄單,完成統計表.當然,同學們在整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學來報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學負責記錄和整理,最后,要對記錄和整理的過程進行檢驗.
(學生同桌合作進行統計)
匯報:哪一個小組愿意把你們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結果到上面來交流一下
談話:合計是多少人呢那么這個合計40人是怎么來的呢合計中的40和我們原始數據中的人數一樣嗎
合計還能對我們統計出來的每一段的人數進行檢驗.當然,我們還要及時地把這張統計表的日期填好.
追問:我們已經完成了鼓號隊員身高情況的統計表,看了這張統計表,你還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在理念和行為上進行了角色的轉變,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通過學生的匯報,交流,評價與反思,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通過對學生多種整理方法的展示,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策略的多樣性,真正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落到實處.)
三,回顧交流,總結統計感受.
回顧: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同學們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板書:收集數據,分段整理,填統計表,分析結果)
小結:其實像這樣根據身高進行分段整理,再進行統計的方法我們叫做分段整理數據,(同時板書課題:分段整理數據)
這樣做有助于我們對整理的結果進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的解決問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4
一、學術條件分析
這個班有30名學生,包括13名女生。通過對上學期考試成績的分析,學生對基礎知識、概念、定義的把握比較牢固,口頭計算、書面計算、表外計算比較擅長。少數學生粗心大意,不夠靈活,應用能力不夠強。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接受能力強,學習態度端正;有些學生沒有足夠的意識及時完成作業,這使得學習數學變得困難。因此,在新學期,在糾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各種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成績。
少數學生意識不夠,缺乏努力學習的精神,總想偷懶,作業馬虎。今后首先要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課前自學,課后復習。在寫作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要求。只有讓學生認真寫,才能認真思考。其次,整數的計算在這學期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是關鍵。此外,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本學期的重點,以便在教學中加強對數學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和考查問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后,我們應該找到更多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開心,愿意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這本教材的主要單位是:升和毫升,二位或三位除以二位,簡單期,觀察對象,統計表和條形圖(一),解題策略,可能性,整數初等算術,豎線和平行線,排序和復習。
四年級第一學期是第二學期的開始,是承前啟后的關鍵學期。第一冊教材在四年級第一階段教學的基礎上,不僅注重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而且更加注重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特征,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教學目標。教材還是分四個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你知道一些思維題,主要是讓學生接觸一些關于數學發展與人類進步關系的簡單知識,認識到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和價值嗎?同時教材有計劃地安排了一個簡單的循環和一個單元的解題策略,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兩類事物數量的關系,總結歸納規律,從而培養推理判斷能力,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這本書的重點是教學:二位數或三位數除以二位數,三步算初等算術,統計表和條形圖,列出綜合公式,用表格整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本書的教學難點:二、三位數除法試調商的方法,初等算術的運算順序,點到線知識的實際應用,三視圖對物體的想象和擺放,根據條形統計圖的比較、分析和判斷,升、毫升容量概念的形成。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感)
知識和技能:
1.體驗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與量的關系的過程,掌握必要的運算技巧進行計算
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二位數和三步整數混合運算,探索尋找簡單的規律。
2.通過研究相關物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場景、位置關系的過程,了解相關幾何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發展空間的概念。
雕刻方案對整個學期的教學有指導作用。通過江蘇教育出版社提供的四年級數學第一冊教案,可以幫助老師們讓教學井然有序!
[第3條]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簡單的抽象概括能力,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與他人交流、談判、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學會了探索問題,能夠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合理的問題,正確解決問題。無論是理解問題的能力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基礎知識和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濃厚,愿意參與學習活動,尤其是一些動手操作、合作學習和實踐活動。因此,教學中應設計更多的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經驗。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內容:乘法、升降毫升、三角形、混合運算、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求規律、算術規律、對稱平移和旋轉、倍數和因子、用計算器探索規律、解題策略、統計、用字母表示數字、整理和復習。
單元一:本單元以學生學習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為基礎,主要講授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以及相應的口頭計算和估算。一方面,學習這一部分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十進制乘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認識到計算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在乘法解題過程中的應用意識。
雕刻要點:掌握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口頭計算和估算。教學難點:注意乘數中間為0,乘數末尾為0的乘法的靈活性。教學重點:掌握乘法的順序,理解方法,正確計算。
第二單元:本單元的內容包括理解容量和以升、毫升為單位的容量單位。通過對體積、升、毫升的理解,學生可以初步感知生活中體積和容積的概念。教材首先讓學生知道容量和單位升容量,然后是單位毫升容量。
刻字要點:了解容量及其單位升、毫升。
雕刻的困難:容量的測量和估計。
雕刻的關鍵;聯系實際,加強練習,感受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第三單元:本單元主要講授三角形的理解。這部分理解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學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積累一些理解圖形的經驗和方法。
雕刻要點:感受、發現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雕刻難點:畫出三角形指定底部的高度,畫出指定的三角形。
刻字的關鍵: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探索活動,自我感知相關規律。第四單元:本單元主要講授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教材分為三個層次。讓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認識括號,從而正確計算三步混合運算;讓學生體驗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序列的過程,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系,用三步計算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對自我探索產生興趣,獲得發現數學結論的成功經驗,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和做人做事的責任感。
雕刻要點:掌握三步混操作的順序。
刻印難點:在掌握操作順序的基礎上進行糾正。精通計算。
雕刻的關鍵: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第五單元:本單元的內容是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點。以及對平行度和相交度的初步了解,進一步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征。
雕刻要點: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高度的理解、測量和繪制。
雕刻的關鍵: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結合生活實踐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第六單元:本單元主要安排學生學習簡單搭配和簡單排列數及組合數。
雕刻要點:掌握活動中排列數和組合數的規律,找出方法。
雕刻的關鍵:讓學生自主探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七單元:本單元講授乘法分布規律,用乘法分布規律進行簡單運算。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定律和組合定律,并使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單運算。進一步學習乘法和分布規律,不僅有助于學生整體理解整數范圍內的運算規律,而且有助于學生靈活解決計算問題,提高計算能力。
刻字要點:在解題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除規律。
雕刻的難點:我可以應用乘法和分布規律,使一些計算簡單而熟練。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現、總結規律。
第八單元:本單元的內容是進一步了解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學會在正方形紙上平移旋轉簡單圖形,發展空間概念,在學生已經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的基礎上,可以在正方形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雕刻要點: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平移和旋轉。
雕刻難點:可以在方形紙上平移旋轉圖形90度。
雕刻的關鍵:加強學生在操作和活動中對知識的掌握,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興趣和感受美。
第九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倍數與因子,2、5或3的倍數的特征,偶數與奇數,素數與合數。
刻印要點:倍數、因子、奇數、偶數、合數、質數的含義。
刻印難點:在掌握含義的基礎上做出各種判斷,了解每一種自然數的特點。教學重點: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猜想等方法進行探究,加強學生交流,感受數學,體驗數學。
第十單元:本單元主要用計算器探究積的變化規律和商的常數規律。教學重點:利用計算器幫助學生探索和發現運算規律。
刻字難點:學生被除數和除數以0結尾的簡單算法。教學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話總結發現的規律。單元11:本單元進一步教如何用畫圖和列表的策略解決問題。
刻印要點:讓學生在探索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感受到通過繪制和列舉策略來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強使用策略的意識,提高使用策略的水平。
刻字難點:讓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運用策略解決有個性的問題。教學重點:學會通過繪制線段和列表來解決與行程計算相關的實際問題。第十二單元:本單元主要教授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選擇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來表示數據。
刻印要點:了解統計圖,了解統計圖的功能。
刻印難點:根據實際問題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數據。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設計統計活動,體驗統計過程,增強統計概念。
三、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將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采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增強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學習習慣。
5.注重團隊互助精神的培養,增強集體意識。
6.加強上下指導,提高學習質量。
四、課表
乘法8小時
7小時(升和毫升)
三角形7課時
混合運行8小時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4課時
找一個4小時的規則
操作法7課時
對稱,平移,旋轉6小時
將9個課時相乘并相乘
用計算器探索法律6小時
圖書館5課時解題策略
統計7課時
用字母數6個課時
組織和復習10個課時
四年級數學教案5
本節課要在觀察長方體的活動中,體驗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個面,發展空間念。
經過學校領導陳再鋒老師的點撥以及同事們給我的寶貴意見,現將我的教學反思反饋如下:
首先,課前準備還不是很充分。雖然我有自己精心設計的各種教學物體,但是還缺少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準備,以致于在課前導入就與課堂內容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準備這部分如果把老師的準備和學生的準備結合起來,我相信在導入時應該就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加渲染氣氛。
其次,在鞏固練習這部分中設計的形式比較單一,不夠豐富,這部分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教學中,我只采用了一種小游戲,讓學生拿著一個物體說說自己看到的正面、側面以及上面是什么東西,再加上教材中的練習來鞏固加深,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
最后,在教學語言上還有待加強。如何有效運用教學語言是我努力奮斗的方向。比如,在上課前,我采用體育課上的“立正”來整頓紀律,其實這種語言不適合出現在教室里上課,顯得比較粗俗,還有鼓勵性語言還不夠豐富,只采用“棒、棒、你真棒”這種形式,不夠新穎、創新。當然,有以上的不足之處,也有幾個好的方面。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牽著學生走。實際上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這堂課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致盎然,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識的活動之中,學得有聲有色。他們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研討,終于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其次,我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努力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他們在課堂上樂學、敢學;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思維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讓我更加清楚地知道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要創設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環境、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體驗了一種“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情感。教學中緊緊圍繞數學與生活這一主題,讓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營造了一種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圍。
總之,我時刻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我有方向,努力奮進,前方的路一定是亮著的。
四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XX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系,體驗學數學的樂趣。
(2)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踐操作、猜想驗證、合作探究,經歷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性質的活動過程,發展空間觀念,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體驗做數學的成功。
3、情感與態度
(1)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美,會從美觀和實用的角度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學會從全面、周到的角度考慮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系,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袋。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很高興能認識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來自綠影小學的包老師。來之前,我就聽說某某學校的小朋友,聰明伶俐,愛動腦筋,是不是這樣啊?為了表揚同學們在課堂的表現,老師還特地帶來了一些小獎品,瞧,都貼黑板上了。(三張不同顏色的小笑臉)你們喜歡嗎?
如果你能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就讓你上來任意選一個小獎品。你們想選哪一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如果某個小朋友回答問題特別棒,老師就讓你任意選兩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教師:真不錯,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回答出老師的兩個問題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
一、動手游戲,提出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1號學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 (三根小棒。)
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 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看來呀,咱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么,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么有關系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系。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探究這個問題呀?
板書課題:三角形邊的關系(讓學生收拾好一號學具袋)
設計意圖:隨意的給學生三根小棒,讓學生先猜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通過動手圍,發現有的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這不僅激活了學生的舊知,刺激了學生的思維,更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跟什么有關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二、實踐操作,探究學習
1、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有兩根小棒,一根長3厘米,一根長6厘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說明操作要求:
(1)從2號學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兩根小棒、作業紙和實踐操作表格);
(2)在作業紙上有不同的線段,請你用兩根小棒去圍一圍,看看是否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條不同的線段圍一圍);
(3)將數據和結果填寫在表格中,能圍成的.用表示,不能圍成的用表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交流。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匯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匯報,教師在課件中輸入數據和結果。如下圖: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系,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第三邊是幾厘米的時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了,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現不能圍成的原因。
(1)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現1厘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厘米、3厘米和6厘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為什么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得出:1+36,所以圍不成。
(2)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厘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得出:2+36,所以圍不成。
(3)教師:3厘米也不能圍成,是什么原因呢?課件演示。
提問:它為什么也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說出:3+3=6,所以不能圍。
(4)提出:1厘米、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都圍不成。大家觀察這三道算式,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情況下不能圍成三角形阿?
板書(補上小于等于號):兩邊之和第三邊 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么,卻還沒有發現。這里,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現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
教師:兩邊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么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 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
教師指著4厘米,問:當第三根小棒是4厘米的時候,誰能來說一說?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4+36。 課件演示。
教師指著5厘米,問:那5厘米? 得出:5+36
教師點擊:那么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算式:6+3 7+3 8+3 9+36
設計意圖:由于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說明,這只是猜想,要經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著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現問題啊?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9厘米不能圍,可是9+3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
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進行課件演示。
教師:9和3這組的兩邊之和是大于6,可是它能圍成嗎?(不能)(課件演示確實不能圍成。)
教師:我們再換一組看看,3和6這組的兩邊之和第三邊9比,什么關系?(相等)
教師:那還要看哪一組?(6和9的和與3比)
引導學生明確:只通過一組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全面嗎?那應該怎么說?
引導學生得出任意兩字。
設計意圖:9+36卻圍不成三角形,這一下就給學生制造出了矛盾沖突,學生就會立刻思索這三邊到底還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從而發現只通過一組兩邊的和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須要看三組,這樣任意在這里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個層次:再次驗證,明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教師:下面我們利用這個結論再來驗證一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都具備這樣的關系?每個同學選一個你喜歡的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交流,集體匯報。
教師:在同學們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兩字,通過再次驗證后,發現它就是一條正確的結論。(教師擦掉?)咱們來一起讀一遍。
設計意圖:加上任意兩字以后,結論是不是就正確了呢?這時,讓學生回過頭來,再次驗證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系的理解,也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科學的學習過程。
第五個層次:找出判斷不能圍成的簡捷方法。
教師:在這些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中,它們也應該有幾組算式?(3組)
那我們在判斷它能不能圍成的時候,是不是要把三組算式都找出來啊?
引導學生明確:只要找到一組不符合能圍成的條件就可以了。
教師:誰能快速地說出10不能圍成的原因?
設計意圖:怎樣最快的找到不能圍成的原因,在這里也應該讓學生明確。方法最優化應隨時有效地滲透在教學環節中。
第六個層次:再次驗證任意,將結論從特殊擴大到一般;同時發現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簡單方法。
(1)教師:剛剛咱們是給3厘米和6厘米尋找能圍成三角形的第三邊,得到這樣的結論的。那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具備這樣的關系呢?
教師演示課件,隨意拖拉兩次,讓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說出三邊的關系。
設計意圖:一開始的研究,是從給定的3厘米和6厘米的兩邊著手的。在這里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將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讓學生明白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有這樣的性質。
(2)提出:在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時候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計算三組啊?
讓學生先充分地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發現:因為較小的兩邊的和都大于最長的邊了,那么用最長的邊加一條較短的邊,就一定大于另一條短邊了。所以呢,這要把只要把較小的兩條邊加起來這一組進行判斷,就可以代表三組了。還需要每組都判斷嗎?
設計意圖:我以為,在全體學生都已經掌握的基礎上,肯定會有少數學生發現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訣竅。教師的設計應當顧及到這樣的學生。所以,在這里可以及時地引導全體學生都掌握簡單方法。
三、深化認知,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1、輕松小游戲
教師:同學們的表現真是棒極了,老師為了表揚大家,給你做個小游戲,想不想啊?
出示: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請兩個學生上來跨一步。
先讓學生充分的交流。
教師:你能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釋一下嗎?
課件演示:兩腿和地面跨出的距離形成了一個三角形。
教師:可是有個人說,我可以。你們知道是誰嗎?
出示姚明圖片,身高:226厘米;腿長131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地把本課的知識內容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熏陶學生逐步達到會學數學的境界,并再次向學生滲透看問題要全面的原則。
2、判斷:下面哪組的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單位:厘米)(有圖)
(1)3、4、5 (2)3、3、3 (3)3、3、5 (4)2、6、2
設計意圖:這道基礎題的練習,既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鞏固,同時引導學生利用簡單方法快速地進行判斷。
3、兒童樂園要建一個涼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現在已經準備了兩根三米長的木料,假如你是設計師,第三根木料會準備多長?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讓學生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并從美觀和講究實用的角度出發,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全課小結,從考慮問題要全面,引出第三邊的取值范圍
設計意圖: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而言,范圍的建立的確是有一定困難的。再次呈現前面的研究表格,這些數據是具體的,教師提出:3.5厘米行嗎?3.2呢?3.1呢?3.01呢?不斷地向3逼近,學生自然會想到3.0001也是可以的,那該怎樣表述呢?比3厘米長已呼之欲出;以此思考,學生不難得出又必須比9厘米短。這樣層層遞進的啟發引導,發散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有機地滲透了無限逼近的數學思想,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年級數學教案7
平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96頁上的內容,第97頁上的課堂活動,練習十八第5~8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了解平行的現象,理解平行線的意義,理解兩條直線在什么情況下互相平行,體會平行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線的畫法。
3?經歷探索平行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視頻展示臺;學生準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教師:前一節我們學習了相交,你能畫出兩條相交的直線嗎?
學生畫后,抽幾個學生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
教師:同學們能畫兩條相交的直線了,生活中有兩條永不相交的直線嗎?如果有,想象一下它們是什么樣子。
學生想象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單元主題圖。
教師:圖中的跑道線延長出去會相交嗎?
學生回答:不會相交。
用多媒體課件延長跑道,證實學生的結論是正確的。
教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另一個內容,平行。
板書課題。
[點評:從學生原有知識入手教學新知識,既有利于強化知識的整體性、系統性,又有利于學生通過相交與平移的比較深刻地認識平移的本質屬性;這樣利用原有知識推動新知識的學習,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二、進行新課
1?認識平行線。
教師:我們來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現象。
多媒體課件突出雙杠、吊桿、長方形花臺和新增加的鐵軌圖。
教師:這些圖形都反映了這樣一些數學現象。
多媒體課件閃動圖中平行的兩條邊,并隱去圖中的其他圖形,只留下閃動的兩條線。圖6?4
教師:這4組直線有什么共同特點?指導學生說出每組直線之間的距離是一樣寬的,并且把每組直線延長出去,都永遠不會有交點。
教師:同學們選一組你喜歡的直線延長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確的。學生選一組直線來延長后,匯報自己的結果。
教師:你們所說的直線延長是在同一個平面內進行的延長。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
引導學生說出:在正方形和長方形中,第①條邊和第③條邊互相平行,第②條邊和第④條邊互相平行。在第3個圖形中,第①條邊和第④條邊互相平行,第②條邊和第⑤條邊互相平行,第③條邊和第⑥條邊互相平行。
[點評: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現象抽象為數學現象的過程,讓學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并且通過學生延長平行線和判斷原來學習的圖形中哪些線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
2?畫平行線。
教師:我們可以用兩個三角板或一個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畫平行線。
教師示范畫平行線后,學生照老師的方法畫平行線。畫完后抽一個學生的練習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教師:同學們能畫出下面直線的平行線嗎?圖6?6
學生畫后,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并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教師:畫平行線時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給同學們提個醒嗎?
引導學生回答:畫平行線時,用一個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的延長線重合。另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或直尺的短邊)靠緊,另一個三角板(或直尺)靠著這個三角板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就可以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了。
教師:用畫平行線的方法還可以檢驗兩條直線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師用視頻展示臺上學生的作業來進行檢驗,讓學生看清教師用三角板檢驗平行線的過程。
教師: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檢驗圖6?7中上下兩條邊、左右兩條邊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嗎?圖6?7
學生檢驗后,讓學生在視頻展示臺上演示檢驗的過程。
[點評:這個教學環節主要通過畫平行線和檢驗平行線來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由于這兩個操作都比較難,學生又沒有相應的經驗的支持,所以教學中采用了教師示范畫平行線和檢驗平行線,然后讓學生照著老師的方法進行操作的方式組織教學,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說一說操作時要注意些什么?通過學生說操作要注意的問題使學生操作更加規范,這樣能提高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水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第97頁的課堂活動。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八第5~8題,最后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思考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疊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疊部分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活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知集合圖的形成過程,能用集合圖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有重復部分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驗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集合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
教學準備:
“學習之星”和“勞動之星”的獲獎獎勵,“智慧星”和“守紀星”的獲獎獎勵,集合名稱的磁板,獲獎學生名字的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腦筋急轉彎導入新課師:今天這節課上老師會根據同學們的表現,評選出智慧星和守紀星。想要獲得智慧星,那你課上需要積極動腦、認真思考。想要獲得守紀星,那你課上就要認真聽講、坐姿端正、書寫規范。看誰這節課既能獲得智慧星又能獲得守紀星。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腦筋急轉彎的游戲嗎?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腦筋急轉彎——理發師的困惑:
教師邊講解,邊用課件播放聲音。
師問:進來的怎么只有三個人呢?你們能幫理發師解決他的困惑嗎?生:略師:在這里爸爸有雙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這里重復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書:既??又??)像這樣的問題,數學上稱之為“重疊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這類問題。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師:根據同學們上一周的表現,李老師評選出了7名學習之星和5名勞動之星,那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嗎?(12名)師:有不同意見嗎?生:沒有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都有誰獲獎了?(課件展示獲獎學生名單)師:從這張光榮榜里,你發現了什么?生: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這個詞用的真好,既??又??(板書)這樣說我們就聽得很明白了,誰還能像這位同學一樣說說你的發現?生1: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誰能把這兩個同學的發現連起來說說?生2: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真會表達。下面請獲獎的同學趕快到前面來,老師給大家頒獎。學習之星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勞動之星站到老師的左手邊。你們倆應該站到哪兒?師:咦,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剛才我們明明算了12名同學獲獎了,怎么才來了10個人呢?那兩個人呢?(學生舉手,迫不及待的回答問題。)你們有話想說,那好,你來說說?生: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所以他們兩人在獲獎名單里重復了。
師:哦,原來是這樣。看來同學真是理解了這兩個同學的位置了,那這兩邊呢?誰來說說右邊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右邊同學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學習之星”還有中間的兩個同學呢,我們只描述這5個人的獲獎情況。
生:這5個人單單只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那誰來說說左邊這3位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左邊這3位同學只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真不錯,這下我們弄清楚了。那老師開始頒獎了,左邊的同學每人發一顆“學習之星”,右邊的同學每人發一顆“勞動之星”,中間的同學每人既發一顆“學習之星”又發一顆“勞動之星”。(師邊說邊給學生發小星星)師:那剛開始我們算得有12名同學獲獎了,在今天的這種獲獎的情況下是不對的,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學獲獎了嗎?先聽清要求:畫圖時,要畫清同學們的獲獎情況,還要讓我們能直觀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注意老師已經把這些同學的名字編好了相應的序號(課件展示),不要寫這些同學的名字了,我們只用序號來表示同學就可以了。
生:獨立畫圖。
師:畫好的同學可以小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們畫的圖有沒有值得你借鑒的地方。(師巡視學生畫的圖,選擇有代表性的圖到前面投影。)師:老師選擇了幾位同學畫的圖,下面請這幾位同學分別到前面來講一講他們畫的圖。
師:像這種重疊問題,我們可以用韋恩圖來表示。它是英國的數學家韋恩在1881年發明的,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個圖叫作韋恩圖,也叫集合圈。(板書:集合)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來畫畫圖。(師邊講邊在黑板上畫集合圈)先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學習之星”,畫好之后貼上這個集合圈的名字是“學習之星”。接下來該畫什么了?生:“勞動之星”的集合圈。
師:那“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我們應該畫在什么位置呢?師:為什么要把“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畫到“學習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為有人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再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勞動之星”。下面我們把這些獲獎同學的名字貼在相應集合圈的位置里。
師:這個集合圈我們就算畫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陰影部分表示什么?師:根據我們畫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師:誰來說說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給大家講講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學習之星”,“5”表示5名“勞動之星”,減去“2”是因為有2名同學重復了。
師:你講的真清楚,大家都聽明白了吧。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你們看這個圖我們相當于把這些獲獎同學分了幾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別是幾人呢?那你會列算式了嗎?三、問題拓展師:這個問題我算式弄清楚了,現在老師又有想法了,我們下周還要選出7名“學習之星”,5名“勞動之星”,你們幫老師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學會獲獎嗎(出示課件)?今天的獲獎情況是有2名同學重復了,有10個同學獲獎了。那下次獲獎可能多少名同學重復呢?生:3名,1名。
師:最多有多少名同學重復獲獎?生:5名。
師:為什么?生:因為“勞動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復獲獎了。
師: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下周我們班獲獎的重復情況都想全了,并說一說。
生:沒有重復、重復1人、重復2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隨著學生說,課件出示)。
師:那每種情況下有多少人獲獎呢?分組做師:沒有人重復獲獎的情況。
生:7+5=12(人)師:那這個集合圖該怎么畫呢?生:畫兩個單獨的圈,沒有重復的部分。
師:(找學生說重復1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的算式,并讓學生說3/4清這樣列式的原因。)那重復5人的時候,這個集合圈又該怎樣畫呢?生:“勞動之星”的圈都跑到“學習之星”的圈里去了(課件展示)。
師:那這個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幾人?(課件出示如下)學習之星生:這部分表示只獲得了“勞動之星”,有2人。
師:我們來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生:有幾個人重復了,就去掉幾人。
四、練習提升師:班里獲獎同學的情況,我們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沒有獲獎的同學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貼在黑板上,我應該貼在什么位置上。(貼在集合圈的外面)為什么啊?貼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師:所以我們班里其他沒有獲獎的同學,都可以貼在獲獎集合圈的外面。現在班里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們來幫同學們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節課獲得智慧星的有人,獲得守紀星的有人,兩項都獲得的有人,兩項都沒有獲得的有人,來上課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師:請同學們,在小卷上獨立完成,要求畫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疊現象(出示課件)(1)奧運五環,環環重疊(2)看,這是圓圈的集合圖(3)還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巒疊嶂(4)以及月食,也是因為重疊現象導致的(5)這是設計師筆下的建筑,也有重疊
六、課堂小結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重疊問題,還用集合知識解決了不少問題,誰來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獲?
生1:我學會了畫集合圈。
生2:我學會了重疊的問題可以用畫集合圈的方法來解決。
生3:集合圈的畫圖方法能讓我們很清楚得看清每個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同學們,集合圈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有重復現象的問題以后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就等著同學們去發現和解決。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四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2、3、5倍數的特征,熟練應用2、3、5倍數的特征進行判斷。
2.會運用2、3、5倍數的特征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感受知識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以及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會正確判斷2、3、5的倍數。
2.會運用2、3、5倍數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整理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花嗎?你都喜歡些什么花?學生回答。
師:小明的媽媽也非常喜歡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馬蹄蓮10元/枝,她買了一些馬蹄蓮和郁金香,付給售貨員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媽媽馬上就知道找回的錢不對。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斷的嗎?(多媒體出示教材練習三第12頁第7題圖片)
引導學生分析:由于媽媽買的是馬蹄蓮和郁金香,馬蹄蓮10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10的倍數,也就是整十數,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5的倍數,個位上是0或5,兩者合起來的總價一定是幾十元或幾十五元,因此,服務員找的錢數不對。
小結:5的倍數的和還是5的倍數。
那么:2的倍數的和(還是2的倍數),3的倍數的和(還是3的倍數)。
師:同學們靈活地利用了5的倍數的特征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了不起,這節課我們就來針對這些內容進行相關的練習。
板書課題:2、5、3的倍數特征的練習
【歸納提高】
1.2、5的倍數,都只要判斷哪個數位上的數就可以了?3的倍數怎樣判斷呢?引領學生回顧,梳理2、3、5的倍數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數一定有一個什么因數(1除外),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數?什么叫偶數?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數有( ),偶數有( ),是3的倍數有( ),是5的倍數有( ),同時是2、5、3的倍數有( )。
(2)的三位偶數是( ),最小的二位奇數是( )。
(3)同時是2、3、5的倍數的三位數是( ),最小三位數是( )。
【課堂作業】
學生獨立做教材第12~13頁練習三第8~12題。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對2、3、5倍數的特征進行了練習,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實際上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只要我們用心思考,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相信大家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課后作業】
1.閱讀了解教材第13頁練習三后面“生活中的數學”和“你知道嗎?”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四年級數學教案10
一、認識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度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滬寧高速公路經過整修已經全線通車了,我們跟著小記者起去看看。
播放課件:聚集某一高速公路收費站,播放各種車輛來來往往進出場面的錄像。
引出問題:為了維持秩序,收費站口設置了轉桿。看,轉軒打開,旋轉了多少度?轉桿關閉呢?
2、模擬操作,認識含義。(請學生在白板上示范轉桿的打開和關閉)
(1)同桌合作,作出活動角模擬轉桿的打開和關閉,討論轉桿打開和關閉時向什么方向旋轉了多少度。
(2)結合白板演示交流,明確轉桿打開和關閉都旋轉了90度。
(3)深入探討:轉桿打開和旋轉的方向相同?
學生觀察交流。
(4)小結: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轉桿打開是逆時針旋轉90度,轉桿關閉是順時針旋轉90度。
3、全體活動,深化理解。
聽口令做動作。
讓學生先平伸右臂,用動作表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再平伸左臂做一次,親身體驗順時針、逆時針方向的旋轉。
二、將圖形旋轉90度
談話:生活中旋轉的現象可多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把下面一些圖形旋轉90度。出示例題。
1、 理解題意。
提問:繞A點旋轉是什么意思?
指A點固定不動。
2、 轉一轉。請幾位學生在白板上親自旋轉,由于幾個同學旋轉的方向可能
不同,這里可以用到相機,把每位同學旋轉的圖形拍下來,然后開始對比,并交流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順時針旋轉90度、逆時針旋轉90度。
3、全班交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重點說說每幅圖中的指針分別向什么方向旋轉了多少度。(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白板,讓學生直接在白板上演示整個旋轉過程,)
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之后由學生親自在白板上演示整個旋轉過程。
3、先觀察每組圖形的特點,再想象使每組圖形變成長方形的旋轉方法,最后通過多白板演示,讓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4、比眼力。
比較一下這些圖形按要求旋轉之后會成為哪一個圖形。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到了了什么本領?有什么收獲?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解決簡單的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
教學難點
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
教學過程:
一、在歌手大賽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模型,探究算法
小朋友們,在電視里看到過歌手大賽吧?示圖—這是一次歌手大賽的比賽現場,來看看選手們的得分情況吧,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估計誰的總分會比較高呢?
交流
高多少分呢?我們還需要來算一算。能用算式說明你的想法嗎?
列式為
8.65-8.55=0.1
0.88-0.40=0.48
0.48 大于0.1
9.43-(8.65+0.40)
8.65+0.40=9.05
9.43-9.05
9.43-8.65-0.40
這樣的小數加減混合題,同學們會一步一步計算出得數嗎?請你選擇一種方法試算一下。
組內交流
剛才在與小朋友交流的過程中,你覺得誰做得比較好,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或者,在計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給大家提個醒。
練習
試一試1
小結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有什么異同嗎?
二、重點探究小數混合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整數的運算定律一樣適用于小數的加減法,在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時候,我們應該盡量選擇比較簡便的方法運算。
完成19頁2
三、運用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出示購物清單——從這張購物單上,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樂買超市購物清單
20××.02.14 15:41
商品名稱 數量 單價 小計
面包 2 2.70元 5.40元
醬油 1 4.85元 4.85元
應收:10.25元
客付額:20元
找零:9.75元
請你選擇三個問題解決一下。
2、完成18頁2,19頁134
四、總結
誰來用一句話為我們今天這節課做一下總結?
四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2、數學思考: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3、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4、情感與態度:使學生欣賞到數學運算簡潔美,體驗“乘法分配律”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具準備:課件
激問導學:
一、激問導學
創設情境,激趣引思。
提出問題,篩選重心。
活動一:買衣服。
1、閱讀理解:你發現那些數學信息?
2、思考問題:請選擇數學信息解答。
3、匯報、交流。
體驗學習。
二、自主體驗
發表、反思:學生激活經驗,嘗試體驗,引發觀點
活動二:計算周長。
1、請你介紹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有哪些部分組成?
2、請根據所給的數據計算它的周長。
3、匯報計算情況。
體驗學習。
三、合作體驗
方法探究、學法指導、領悟提煉、培養學習能力。
活動三:觀察、對比。
1、思考:你有什么發現?
2、結合活動說一說列式的含義。
3、試一試: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轉化為公式嗎?
4、匯報、交流。
5、歸納、總結。
綜合體驗。
四、實踐體驗
綜合實踐體驗,拓展延伸,感悟內化,對知識進行多元化運用體驗。
1、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數。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25×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
2、下面各題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嗎?為什么?把能用的寫出來。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思考題。
(1)9×47+53×9。
(2)25×(100—4)。
五、課堂學習體驗小結
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教師課堂教學反思,多元體驗,共同發展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在計算中,你有哪些好的建議?(a-b)×c=?請你結合“買衣服活動”課后思考。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詳案(3篇)相關范文:
四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4、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格,分別說說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 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課后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后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群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四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探究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數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圖釘、線、圓規、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溯源生活,激發興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圓形水波。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現,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了什么形狀水波?
2、生活圖片欣賞。
1)問:在這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圖形?
2)抽象出圓。(PPT)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4、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教師的媒體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圓,激發學習興趣。】
二、操作體驗,形成概念
(一)圓規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著屏幕上的“圓”,誰愿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師評價:大家說得都有點道理,那接下來我們就自己動手,來畫一個圓,看一看,圓是不是具有剛才小朋友所說的特征?
2、圓規畫圓
1)我們可以用什么畫圓?
2)認識圓規(PPT)
3)師:好,知道了圓規的構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反饋探討畫圓的方法
1)你是怎樣畫的?上臺演示。
2)討論:畫圓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么?(生………………)
小結:確定一個點,確定一段長度。
板書:
點
長
4)再想一想,剛才我們在畫圓時,針尖和筆尖落在紙上,各自確定了一個點,也就是兩個點。然后在畫的過程中,這兩個點的“分工職責”有什么不同?
(一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著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板書:定點
動點
5)師:那畫圓時,這個“動點”是不是可以隨便的動的?還是有一定的運動規則的?什么規則?
(動點移動到任何地方,和定點的距離保持不變。)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的兩個腳分開后,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人的兩個腳在走路是。)
7)師演示圓規畫圓。
師:看一看,老師如何畫圓的。
小結:圓規畫圓的方法
8)學生再次畫圓
師:根據剛才老師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圓規畫一個圓,看一看,是不是比剛才畫得漂亮?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么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場畫圓,豐富畫圓方法
1、展示足球場上的圓。
師:我們現在能用圓規畫一個漂亮的圓,那這個圓我們能畫嗎?
1)討論:這個圓我們怎樣畫?說說你的想法。
2)課件演示:體育老師畫圓。
3)教師演示(用“線釘”)
2、探究不同畫圓法的內在聯系
師:我們發現,在紙上畫一般的圓,我們可以用圓規,如果在生活中畫較大的圓,我們還可以用線、釘和木樁。它們畫的工具不一樣,但原理相同嗎?
1)討論:相同在什么地方?
釘子就是…… 線就是…… 小推車就是……
2)圓的構成確定
師:畫了那么多圓,那你能告訴老師,哪一部分才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圓?
(生上臺指圓)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的無數個的點連起來組成的一條封閉的曲線,叫做圓。
(三)圓的特征揭示
1、設疑討論:你認為黑板上的圓能不能畫的更大些?誰決定了這個圓的大小?
(定點個動點的距離圓規兩個腳之間的距離…………)
2、師演示驗證誰決定了圓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徑”,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圓心”。(在畫圓過程中的那個定點叫“圓心”,用“o”表示)
板書:半徑
圓心
5、學生演示畫“半徑”
1)師:誰能上來畫出這個圓的半徑?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半徑?(圓心到圓上一個點的距離)
找一找:下圖中,圓的半徑是()
6、問:在這個圓里,還能畫一條半徑嗎?還能畫幾條?
(學生在自己的圓上畫半徑,看能畫幾條?)
得出:在一個圓里,能畫無數條半徑。
7、觀察討論:在同一個圓里,所有半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相等)
為什么?
教師小結:(從動點到定點方面研究考慮)
師: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正是圓的這些特征,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三、回歸生活,解釋應用
1、展示: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1)學生討論
2)媒體展示解釋
2、人文素養的培養
1)理解:墨子的“圓,一中同長也”。
2)媒體演示。
3、圓的歸類
1)出示籃球。問:這是圓嗎?
2)討論反饋
小結:球是立體的,圓是平面的,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屬于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
四、總結梳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圓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將會發現更多的有關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點圓心(o)位置
動點長半徑(r)大小
四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總結、歸納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數量關系的過程。
2、了解路程、速度、時間的意義,知道三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能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在綜合運用只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了解速度、行駛時間、路程的實際含義,掌握行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速度×時間=路程。
教學難點:
自己舉例子并總結出另外兩個數量關系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認真觀察鐵路示意圖,說一說從圖中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信息的機會。
提出藍靈鼠的問題:估計一下,鄭州和青島那個城市到北京的鐵路短?
學生先看示意圖直觀估計一下,在用加法實際計算。
鄭州到北京:412+283=695(千米)
青島到北京:393+360+137=890(千米)
二、自主探究行程的數量關系式
1、提出教材上兩個問題,給學生時間,把算式列在本子上,完成計算,并交流計算結果。
此時,教師板書兩個算式:
115×5=590(千米)
98×7=686(千米)
介紹速度和路程的含義,并讓學生找一找哪個是速度、時間、路程,標在相應的數據下面。
115×5=590(千米)
98×7=686(千米)
(速度)(時間)(路程)
(速度)(時間)(路程)
2、同學交流討論,總結出數量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
提出議一議,給學生充分時間交流,舉例說明,總結另外兩個數量關系式:
時間=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3、介紹速度的特殊表示方式,并舉例讓學生練習。
師:速度還有一種特殊的表示方式,你們想知道嗎?
平均每小時行118千米,還可以記作:118千米/時,讀作:118千米每時。
生讀一讀,寫一寫。
普通客車平均每小時行98千米,可以記作什么?怎么讀?
亮亮每分鐘走72米,怎樣表示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1~3題:學生先認真讀題、審題,再獨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練一練第2題:課前布置,課上交流。
【四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教案12-27
四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數學教案07-01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12-23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8-31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20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01-14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2-24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