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均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均數教案1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姓名筆劃數統計表每人一張。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平均數作為統計知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常用的一種“特征數”。教材中所介紹的是一堂求算術平均數的課,從基礎知識來看,一是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二是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前者屬于數學思想,后者屬于數學方法。對于本課我從統計的角度出發,在考慮這節課“教什么”的問題時,根據教材特點,把教學目標定位為:重點教學平均數的意義,其次才是求平均數的方法。在考慮“怎么教”的問題時,首先從學生方面考慮,因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再根據教材特點,我主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深刻感悟平均數的意義,從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思考、交流等數學過程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平均數的特征,并且會運用平均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探索平均數的求得方法的多樣性,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感受計算方法與策略的巧妙,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我們的姓名,誰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紹介紹。(學生高聲的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誰又能知道老師的姓名呢?
學生說一說后,出示自己的姓名。
師:能完成這表格嗎?(學生數一數,完成表格)
筆畫數
師: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與筆畫數也制成這樣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誰制作的最漂亮。(學生動手制作表格)
師巡視指導,搜集、選擇教學信息。學生完成后作簡單交流。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概念
師:請觀察老師姓名的筆畫數,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生(1)每個字筆畫數的多少?
(2)比多少?
(3)發現數字間的規律。
(4)求總數?(師追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師:知道了筆畫數的總數,你現在又能解決什么問題?
預設生:可以求出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
師: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是怎么得來的?
預設生(1)通過計算(7+5+9)÷3=7
(2)通過移多補少得到。
2、在對話交流中明晰概念
師:胡老師的姓名平均筆畫數7畫,這又表示什么?
預設生(1)表示胡必泛三個字筆畫數的平均水平。
(2)表示老師姓名筆畫數的一般水平。
師:那這7畫與胡必泛這三個字的筆畫數之間還有關系嗎?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完畢,開始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有關系的,是他們的中間數。
(2)平均筆畫數比筆畫最多的少一些,比筆畫最少的多一些。
(3)平均筆畫數在筆畫最多的數字與筆畫最少的數字之間。
(4)平均筆畫數就在這三個字筆畫數的中間位置。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發現,平均筆畫數反映的既不是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多的那個,也不是反映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少的那個,而是處在最多和最少之間的平均水平。我們把7叫做胡老師姓名筆畫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筆畫數。(師巡視指導,選擇、搜集有價值的信息。)
師生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3、在比較應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師巡視時搜集的三個學生的姓名筆畫數統計表。(一學生姓名兩個字,一學生姓名三個字,一學生姓名四個字。)
師:比較他們姓名中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有什么方法?
預設生(1)比筆畫數的總數。
(2)比平均筆畫數。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比總數好比,能夠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誰的姓名筆畫數多,誰的姓名筆畫數少。
(2)比平均數公平,因為他們三個人的姓名字數不一樣多,分別是2個、3個和4個,比總數的話字數越多,筆畫數相對就會多起來,這不公平,而平均數卻能反映每個字筆畫數的總體情況,與字數的多少無關,這就比較公平合理。
學生運用平均數進行比較,然后組織交流。
師:比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略)
師:假如用這三個字姓名的筆畫數與胡老師的姓名筆畫數相比,那又可以怎么比呢?
預設生: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也可以用總數來比。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在比較時考慮到了字數的多少,公平與否。
出示(1)文成縣實驗小學四年級平均每班有學生56人。
(2)四(3)班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平均分是81分。
師:你猜這些數據是怎么得來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處?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56是四年級總人數除以班級數得來的,表示四年級每班人數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預測每班的大致人數。
(2)略
(三)嘗試解題,自主歸納
師出示例題:
有一個籃球隊的5個同學,身高分別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師:誰來估計一下這個小組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并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生的估計數在139--148之間,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則要組織討論所猜的數值為什么不可能,從而加深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選一個學生板書列式,(148+142+139+141+140)÷5
師: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怎么想的嗎?
預設生:我先求出這個小組5位同學的身高和,然后除以小組人數。
學生計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然后交流。
師:大家能不能總結一下求平均數的方法?個人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交流。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看法,教師參與討論。)
學生匯報后,教師簡單小結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同時說明有時也可以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對計算答案的過程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在此暫時不作總結提升,留待練習課中予以落實。
平均數教案2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能力目標:理解平均數在統計上的意義。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難點: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上周的作業,有三位同學做得最好,今天老師帶來些鉛筆想獎勵給他們。大家看統計圖,哪三位做得最好,分別獲得了幾支鉛筆?(葉雨7支、葉茹5支、李新3支)(課件展示)
師:你們覺得這樣分公平嗎?怎樣才能公平?
學生討論,指名匯報。
(把葉雨的7支拿2支給李新,這樣每人都是5支。課件展示)
很好。誰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移多補少法”。板書)
(先把三個人的鉛筆全合起來有15支,再平均分給這3個人,這樣每個人都是5支。)
這種方法也很好!我們也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板書)。
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這三個人鉛筆的支數從不等變成相等,都是5。
教師指出:這里的“5”就是“7、5、3”這三個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能簡單的說一說什么是平均數嗎?(學生思考或者討論,教師在聽取匯報后總結。)
幾個大小不等的數,通過移多補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使它們成為幾個相等的數,這個相等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說到平均數,同學們能聯想到我們以前學的哪個數學概念。(平均分)是呀,平均數是5,那么他們每人的鉛筆支數應該都是5,是這樣嗎?(質疑,區分平均數和平均分)
師:難道,老師真的不公正嗎?他們的鉛筆到底要不要重新平均分配呢?告訴你們,不能。這樣做是因為葉雨書寫最干凈,而且明顯進步,而李新最近書寫有些下降了。同學們覺得老師做得公平嗎?剛才的平均數只是一個反映今天獎品發放總體情況的數,不是真的把獎品平均分了。
同學們在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平均數?說一說。(見課件)
看來平均數的用處還真大,同學們要好好學習喲!
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同學們,上個月我們班每個同學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很多小紅星。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的統計結果。
第一小組上月獲小紅星個數統計表
單位:個
葉茹李新吳玉劉超
14111013
第二小組上月獲小紅星個數統計表
單位:個
葉雨付濤張新江南夏麗
15128119
其中,葉雨的個數最多,我宣布第二小組為優勝組,你們同意嗎?
生1:不同意,她一個人怎能代表全組,就算葉雨最多,可是張新才8個。
師:那你們說怎么比呢?
生2:可以把每個組的個數加起來,看哪個組的個數最多,哪個組就好。
生3:可第一小組比第二小組少了一個人呀!怎么能比?
同學們認為怎樣比最合適呢?(平均數)
對,把幾個大小不等的數,通過移多補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使它們成為幾個相等的數,也就是把兩個小組的平均數分別求出來再比較。(大家領悟到比較平均數最公平,從而認識平均數在統計中的用處。)
下面,我們就各顯神通,先求出第一小組的平均數吧!
小組討論、匯報。
(將葉茹多的兩個分給吳玉,劉超多的一個分給李新,這樣,她們每個人都得到了12個,也就是第一小組的平均數是12個。)
不錯,方法很簡潔,他用的什么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嗎?
(先求出四個人的總個數,再求出平均每人的個數。)
他用的方法就是——先合再分法。
看來,大家都非常聰明,第二小組的平均個數會求嗎?
你們覺得這時我們求平均數用哪種方法比較合適?為什么?
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為什么這里求得的總數除以的是5而不是4?
(先合再分法)
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很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人數少,差距小,用移多補少法比較簡單;人數多,差距大,用先合再分的方法比較簡單。
我們看,第一小組的平均數是12,可是14、11、13、10這幾個數里,沒有一個是12的,它們有的比12大,有的比12小;第二小組的平均數是11,可是15、12、8、11、9這幾個數里面也只有一個11,并不是每一個數都是11,它們有的比11大,有的比11小。所以說平均數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平均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作用,會計算平均數,會利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
2、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斷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數據的作用和統計對決策的作用。
3、通過平均數的學習,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進而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教學重點: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斷的過程,使學生理解加權平均數的意義和作用,會計算加權平均數。
教學難點: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斷,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進而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5分鐘左右)
1、出示圖片:我班學生在大街上撿拾白色垃圾。
談話: 白色垃圾對于我們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關數據。我校也要求學生調查自己家的情況。那么誰說說,你們家一周大約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學生分別說。(三個)
2、看過一篇報道,城鎮某校一個班平均每周丟棄塑料袋28個之多,大多數用于買菜,丟垃圾用。誰能說說平均數怎樣算?
板書關系式: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3、看到這個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嗎?(到底城鎮用的多,還是我們農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為農村調查對象。
4、比較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統計中的平均數。(板書)
二、 在活動中,自主建構概念
到底我們班的同學平均每家一周丟棄多少個呢?看來要得到平均數只知道幾家的數據還不行,你們最想知道什么嗎?
(一)活動1:初估平均數。(3分鐘)
1、出示數據,初估平均數。
學生面對分散而且毫無規律的數據,遲疑一下,在教師的鼓勵下有的學生會大概猜一猜。但是數據不統一。
2、 “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難?”,“怎樣就比較容易估算了?”兩個問題的討論,引出學生要對數據進行整理的需求。
3、 “怎么整理?”,這一問題又引發學生觀察數據的特點,最后得到根據相同數據及其個數進行整理。
6、小結:看來平均數與每一個數據都有關系,其實這正是它為什么能廣泛應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數描述問題更全面。
三、在應用中鞏固概念。
1、出示要解決的問題 (9分鐘)
學校要給五年級四個班數學競賽頒獎,獎給誰?比較什么?1班34人平均分87、7分;2班33人平均分89、9分;3班人90、5分;4班35人85、5分
如果要給教這兩個班的兩位教師頒獎呢?頒給那位教師?
生交流,師問:哪個更科學公平呢?
2、學生應用計算器計算兩個班的平均數再比較。
四、回顧總結 (5分鐘)
在統計中應用平均數分析數據,說明問題是很重要的手段,今天我們學習的統計中的平均數和以往的平均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平均數
(5+4+7+5+9)÷5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30÷5
=6(個)
答:這5次平均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為6個。
課后反思:
平均數教案4
預設目標1、 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均數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能正確求某一種相關數量的平均數。
2、 通過實際計算,進一步知道平均數這個統計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平均數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學生擇優意識的培養。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作業紙。
教學板塊教與學的預設(師生活動)設計意圖一、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2. 小明的爸爸今年暑假準備帶全家參加春秋旅行社組織的鹿鳴山風景一日游。
安排小明去買票,小明來到旅行社售票處,只見窗口寫著:鹿鳴山風景一日游門票價格:甲方案:成人每位120元,小孩每位40元。
乙方案:團體5人以上每位80元。
3. 這兩種不同的買票方法你理解嗎?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你是小明,準備怎樣買票?二. 引導探索,優化選擇。
1. 出示例2,引導學生分析兩種方案。
讓學生回答問題,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先嘗試發表意見,初步知道選擇買票的方法不同和參加旅游的人數有關。
教學板塊教與學的預設(師生活動)設計意圖二、引導探索,優化選擇。
三、鞏固練習,應用規律。
四、課堂小結,深化提高。
(1) 成人7位,小孩3位,怎樣購票合算?按甲方案購票平均每位多少元?(2) 成人3位,小孩7位,怎樣購票合算?按甲方案購票平均每位多少元?2.首先,你要明白這兩種方案的主要區別是什么?(團體購票與個人購票)3.怎樣計算甲方案平均每位多少元?4.如果按甲方案購票,下列各種組隊情況平均每人多少元?請大家獨立完成作業紙上的表格一。
5.怎樣比較兩種方案?6.什么情況下按甲方案買票省錢?(小孩人數多,成人人數少)什么情況下按乙方案買票省錢?(成人人數多,小孩人數少)7.除甲乙兩種方案以外,還有什么另外的方案嗎?三. 鞏固練習,應用規律。
完成練習紙作業。
四. 課堂小結,深化提高。
1. 這堂課我們學了什么?2. 根據給出的優惠措施,買票時一般情況下要考慮哪些因素?(總人數及團體的構成)3. 學了這堂課,你有什么體會?小組合作,分開計算,再把不同方案的計算結果集中在一起,交換檢查,觀察對比,想想各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案省錢。
引導學生得出最合算的方案。
練一練的題目,先讓學生判斷各種應采用的方案,再計算。
平均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道計算一組資料的平均數時,能根據數據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算法。
2、知道在計算平均數時,可能會出現小數。
3、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比較得出總數,個數變化時平均數計算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能根據數據的情況靈活選擇不同的算法。
2、知道在計算平均數時,可能會出現小數。
教學難點:
總數、個數有變化時計算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1、 師:小丁丁期末考試中,語文得了96分,數學得了98分,兩門功課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 學生單獨思考解答。
3、 學生匯報交流: (96+98)2 =1942 =97(個)
答:兩門功課的平均分是97分。
4、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解答的?(學生回答) 板書:總數個數=平均數。
5、 師:那么如果現在我們知道了英語得分是97分,三門功課的平均分是多少分?你會怎樣計算呢?
6、 學生可能會有二種解答方式。
7、 師:今天就讓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平均數計算的問題。 板書:平均數的計算
二、 探究新知
(一)新授1
1、 師:我們來看一下,四位小朋友制作了很多的動物模型。(課件演示)
2、 師:這一小隊平均每人制作了幾個動物模型??
3、請小組討論交流,你會這樣思考?(時間留足讓學生充分思考)
4、 師:誰來愿意說一說你的想法?請學生把不同的答案板演。
5、 師:讓我們來看一下,小胖這位好朋友的答案是否和你相同呢?(課件演示)
6、 師:你認為誰的方法更加適合呢?
7、 學生交流討論。
8、 小結: 可以根據數據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算法來計算平均數;當資料中相同的數據較多時采用小胖那樣的算法比較簡單。
9、師:對于7.5個小動物這個數據你有什么疑問嗎?
10、小結: 因為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所以在計算平均數時,人數,個數可能會出現小數。
11、試一試:用你喜歡的算式:(請說一說理由) 上海八月的一周氣溫情況如下表: 小丁丁平均每次得分是多少分?
A.(32+30+32+30+34+32+34)7
B.(323+302+342)7
(二)新授
1、快速列出算式: 五(1)班學生為學校做紙花 ,男同學22人共做176朵,平均每人做多少朵? 17622 = 6朵 五(1)班學生為學校做紙花 ,男同學22人共做176朵,女同學24人共做284朵,平均每人做多少朵?
(176+284)(22+24)=10朵 五(1)班學生為學校做紙花 ,男同學22人平均每人做6朵,女同學24人共做284朵,平均每人做多少朵? (226+284)(22+24)=10朵
2、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這里沒有直接出現總數,而且得到總數先要利用平均數乘以個數得到其中一個總數,然后加上后面的總數。
4、學生小組合作,解答問題。
5、小結:做題需看清問題求的是什么平均數,找到對應的總數和個數,然后用總數個數,求出平均數。
6、試一試:國慶節黃金周參觀科技館人數的情況。
( 46781 4 + 83615)(4 + 3 ) =(187124 + 83615)7 =2707397 =38677(人)
答:在國慶黃金周期間平均每天有38677人參觀科技館。
(三)小結
根據數據的情況,靈活選擇不同的計算方法。要看清題目中給出條件中隱含的意義,不能光從數字上來理解。
平均數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六冊第三單元。
設計思路:
本節課要通過一道道練習題的精心設計,來體現以下特點:
一、營造人文的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只要以人為本,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本人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增強成功的體驗,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平均數問題的理解進行闡釋,使教學活動真正面向全體,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另外,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感受,不以教師權威壓制學生的思維,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使學生敢想、敢說、敢質疑,做到課堂教學體現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發展學生、激勵學生,從而提高人的教育原則。
二、深刻的思維引領。
本人在練習課教學中呈現的練習題,只要針對學生在學習求平均數問題過程中極易出錯的典型問題為著眼點,把學生學習中的“模糊點”,常犯錯誤有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探究交流中碰撞,使之明確錯因,并主動糾錯。然后,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通過合理的習題進行深度挖掘,舉一反三,對學生思維進行深刻、逆向性、批判性的指導和滲透。這樣的'課堂設計會因習題的多元化而倍顯生動精彩,使學生感到一股濃濃的數學味,體驗到思維的快感,抵制錯源,享受課堂師生的平等交流的快樂,從而更加樂于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通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節約資源和環保教育。
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利用有關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平均數的定義
2、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課堂練習:
(一)基本訓練
師:我們已經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習題。
1、判斷:
⑴小華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華比小明矮。( )
⑵全體同學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潔同學可能捐了15元( )
⑶小明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成績是93分,小明的語文成績是93分。( )
2、小麗家這一星期用塑料袋情況如下圖:
看圖填空:
⑴圖中每格代表( );
⑵用塑料袋最少的是( );
⑶平均每天用塑料袋( );
⑷你的建議是( )。
3、以小組為單位(6人一組)統計你家上個月用水情況,制成統計圖:
姓名合計
用水量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匯報后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教育。
(二)拓展訓練:(課件出示)
1、一個小組有7個同學,他們的體重分別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求這個小組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買來5筐蘋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3、哪一組的成績好?
4、選擇題:想一想:下面哪個列式才對?
5、小麗期末考試中三門的平均成績是96分,其中語文是89分,英語是100分,她的數學成績是多少?
6、小華期末考試中四門的平均成績是92分,其中語文是96分,科學和英語都是87分,他的數學考了多少分?
7、小芳有36本書,小麗有22本書。小芳送幾本書給小麗,他們兩人的書就同樣多?
三、練習小結。
四、作業
1、復習課本第42、43頁的內容。
2、做課本第45頁的第5題。
3、收集資料: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及作用。
附板書設計:
求平均數的練習課
(一)平均數的定義: 幾個不相等數-----→相等的數
(求平均數)
1、移多補少
2、計算方法:
(1)先求出總數----→ 把各個部分數加起來。
(2)再求平均數----→ 總數÷份數=平均數
(二)平均數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總數÷份數=平均數
平均數×份數=總數
總數÷平均數=份數
平均數教案7
教學理念
在學習中培養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講解、自己動手、自己小結的思想,培養他們主動的學習意識和創造精神,平均數的綜合運用。
預設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均數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能正確求某一種相關數量的平均數。
2、 通過實際計算,進一步知道平均數這個統計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平均數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學生擇優意識的培養。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作業紙。
教學板塊
教與學的預設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
2. 小明的爸爸今年暑假準備帶全家參加春秋旅行社組織的鹿鳴山風景一日游。安排小明去買票,小明來到旅行社售票處,只見窗口寫著:
鹿鳴山風景一日游門票價格:
甲方案:成人每位120元,小孩每位40元。
乙方案:團體5人以上每位80元。
3. 這兩種不同的買票方法你理解嗎?你是怎么理解的?
如果你是小明,準備怎樣買票?
二. 引導探索,優化選擇。
1. 出示例2,引導學生分析兩種方案。
讓學生回答問題,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先嘗試發表意見,初步知道選擇買票的方法不同和參加旅游的人數有關。
(1) 成人7位,小孩3位,怎樣購票合算?按甲方案購票平均每位多少元?
(2) 成人3位,小孩7位,怎樣購票合算?按甲方案購票平均每位多少元?
2.首先,你要明白這兩種方案的主要區別是什么?(團體購票與個人購票)
3.怎樣計算甲方案平均每位多少元?
4.如果按甲方案購票,下列各種組隊情況平均每人多少元?
請大家獨立完成作業紙上的表格一。
5.怎樣比較兩種方案?
6.什么情況下按甲方案買票省錢?(小孩人數多,成人人數少)
什么情況下按乙方案買票省錢?(成人人數多,小孩人數少)
7.除甲乙兩種方案以外,還有什么另外的方案嗎?
三. 鞏固練習,應用規律。
完成練習紙作業。
四. 課堂小結,深化提高。
1. 這堂課我們學了什么?
2. 根據給出的優惠措施,買票時一般情況下要考慮哪些因素?(總人數及團體的構成)
3. 學了這堂課,你有什么體會?
小組合作,分開計算,再把不同方案的計算結果集中在一起,交換檢查,觀察對比,想想各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案省錢。
引導學生得出最合算的方案。
練一練的題目,先讓學生判斷各種應采用的方案,再計算。
平均數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問題的需要,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數的特點,豐富對平均數統計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2、能運用平均數解釋簡單生活現象,掌握平均數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
3、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觀察。
教學重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并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現實價值。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在統計的意義上的理解。
一、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需求
1、憑直覺體驗平均數的代表性
師:咱們在美術課上學會了剪各種各樣的窗花,上周有個班舉行了剪五角星的比賽,這次比賽很激烈,你們想知道這次比賽的結果嗎
生:(齊)想!
師:那么這節課老師就想把這次比賽的結果給大家說道說道,讓大家幫老師參考參考。到底哪個小組該得冠軍?
生:(齊)好的
師:剪紙班分成了四個小組,比賽就在這四個小組進行。首先是1小組,1小組有三個人,我呢就隨便從這三個人中抽出了一個人。瞧,他一分鐘剪了幾個?生:5個。
師:我用這個人的成績代表1小組1人1分鐘剪紙的一般水平,合不合理?如果你是我,你會同意我這樣做嗎?
生:我不同意。萬一其他人剪得比他多,那不是不輸了。
師:呵呵,當時老師就讓其余2個同學也參加了比賽,有趣的事情是他們的比賽成績很有意思
(師出示后兩次剪紙成績:5個,5個)
師:還真巧,現在你覺得用幾表示1組1分鐘剪紙的一般水平比較合理了呢?
生:用5。
師:為什么這回用5就行了?
生:因為每個人都是在1分鐘剪了5個,用5來表示他1分鐘投中的個數最合適了。
2、通過兩組求平均數方法,強化對平均數的概念的理解。
(第2組)師:說得有理!也就是說他們三個人剪紙剪得一樣多,用5表示他們這1分鐘的剪紙水平很合理。看著大家的剪紙水平產不多,在第二組我就隨便點了一個參加比賽。我們也一起來看看
平均數教案9
一、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在歡慶節日的時候,我們總喜歡掛上氣球,渲染出濃濃的節日氣氛,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吹氣球比賽,怎么樣?
生:好!
師:一、二組作一隊,三、四組作一隊,你們商量起個名字吧。
一、二組:我們叫希望隊。
三、四組:我們叫英雄隊。
師:怎么比呢?
生:兩隊同學都來吹,在規定的時間里,哪隊吹的氣球多,哪隊就獲勝。
師:可老師沒帶那么多氣球來,怎么辦?
生:每隊選幾個代表吧。
師:各選幾人?
生:選兩人。
師:好,各隊再派兩個人拿好他們吹的氣球,時間為一分鐘。比賽結果:希望隊:4個6個。英雄隊:5個3個,希望隊(歡呼起來):我們贏了。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勝負的?
生:比總數,希望隊共有10個,而英雄隊一共只有8個。
師:還有別的比較辦法嗎?
生:從希望隊的6個里拿出1個,將4個補齊5個,就正好與英雄隊的5個相等,而希望隊剩下的5個比英雄隊剩下的3個多,所以希望隊贏了。
師: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補少的辦法。現在我正式宣布:希望隊獲得冠軍。(希望隊非常得意,齊說一聲“ye”,英雄隊有些不甘心。)
師:看英雄隊的小華躍躍欲試的樣子,就讓他也來參加吹氣球吧。比賽再次開始。
師:算出結果。
生:希望隊共有10個,英雄隊共有12個。師(熱情洋溢地)宣布:英雄隊獲得冠軍。(英雄隊歡呼起來。)
希望隊(=地說):不行,不行,他們隊多一個人,我們隊也要加一個人。
師:看來人數不相等,用比總數的方法來決定勝負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樣比較才公平呢?
生:我們隊也多加人。
師:不增加人,有什么好辦法嗎?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生:把希望隊兩個人吹的氣球總數除以2,把英雄隊3個人吹的氣球總數除以3,再進行比較。
師:為什么?
生:這實際上是求出各隊平均每人吹的氣球數。
師:能列出算式嗎?
生:10÷2=5(個)12÷3=4(個)。
師:哪隊贏了?能說出理由嗎?
生:希望隊。因為希望隊平均每人有5個氣球,而英雄隊平均每人只有4個氣球,所以說希望隊贏。
師:英雄隊雖然輸了,但也不要氣餒,你們課后還可以再比。
師:希望隊中“5個”氣球是誰吹的?
生:誰的也不是,“5個”表示平均每人吹的氣球數。
師:這隊中最多的是幾個?最少的又是幾個?5個與它們相比怎么樣?
生:最多的是6個,最少的是4個,5個大于4個,小于6個。
師:可見,“5個”表示的既不是希望隊的水平,也不是最低水平,而是表示處在這個和最低之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咱們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這個數叫做平均數。學生歸納求平均數的方法,即:總數÷份數=平均數。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求出小組的平均年齡。
(1)各組同學將自己的年齡填入教師發的表格,求出小組的平均年齡。
(2)請各小組匯報,比較出年齡組和最低年齡組,估算出全班平均年齡。
2、情境判斷。
(1)江寧一組的平均年齡是10歲,所以江寧一定是10歲。
(2)小青的年齡是全班最小的,所以他的年齡一定小于他們組的平均年齡。
(3)張俊一組的平均年齡是9歲,小禹一組的平均年齡是8歲,所以張俊的年齡一定大于小禹。
四、聯系實際,拓展深化。
1、嘗試練習。
師: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家里擁有的家用電器的件數,請各組同學記在分發的統計表上,并算出每組家庭平均擁有的家用電器數。
師:這是第三組同學家擁有的家用電器情況統計表,請同學們算一下,他們組平均每戶家庭擁有幾件家用電器。
師:從第三組中平均每戶家庭擁有的家用電器件數,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用電器進入千家萬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生:人們擁有的家用電器越來越多,耗電量也越來越大,我們要節約用電。
師:你們的想法真好,家用電器為我們帶來了方便,但也消耗了大量的電力資源,節約用電要從我做起。
2、靈活求平均數。
師:同學們,我想請我們班的歌手——方瑞為大家高歌一曲,你們現場打分,滿分是10分,每一組亮一個分。
師:現在有8個分,你們認為哪個分最合適呢?
生:要計算平均分。師說明在實際生活中,為了反映真實水平,有時計算平均分要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再算平均分。
生:去掉一個分10分和一個最低分7分,列式計算是:(10+10+8+9+8+9)÷4。
師:方彎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咱們班的小飛身高135厘米,不會游泳,如果他去那里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
生:我認為小飛能去游泳,因為小飛身高135厘米,而湖水深度只有110厘米。
生:我認為小飛不能去游泳,因為湖水的平均深度是110厘米,最深處可能大于135厘米,所以小飛去游泳有危險。
五、總結評價、自布作業。
師: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或遺憾?你準備給自己布置什么樣的作業?
生:我學會了什么是平均數,如何求平均數。
生:令我遺憾的是:生活中還有許多求平均數的問題,這節課沒有做,課后我要去做一樣。
生:我要求出我前幾個單元的數學平
生:我要求出我們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平均數教案10
教學目的:
⒈、經歷平均數產生的過程,理解平均數的概念,了解平均數的特點和作用,掌握求簡單平均數的方法。
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估算和說理能力。
⒊、滲透統計初步思想。
教學實錄: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從孩子喜歡的球類運動入手:“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什么球類運動?”
生:“足球!”“籃球!”“乒乓球!”……
師:“這么多小朋友都喜歡足球,我也和你們一樣是個球迷!不過,今天由于場地的限制,我們想組織一次拍球比賽,有興趣嗎?”
生:“有!”
師:“咱們全班男女生分為兩大組,每組商量一下,先為本組起一個名字。”
(很快,男生組起名叫“必勝隊”,女生組起名叫“快樂隊”。)
師:“如果一個人一個人地來拍球,時間肯定不夠,咱們想個辦法,應該怎樣進行比賽呢?”
【課伊始,趣已生。從孩子喜歡的游戲入手,激發了學習興趣;讓孩子自己想出比賽的辦法,把自主權留給了孩子。】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數產生的需要
問題提出,同學們馬上有辦法,各隊推選一名最有實力的代表進行比賽。比賽開始,男生10秒鐘拍球19個,女生10秒鐘拍球20個,老師宣布“快樂隊”為勝。男生馬上不服氣,“不行!不行!一個人代表不了大家的水平!再多派幾個人!”于是,兩隊又各派四人上臺。比賽結果:男生隊拍球數量為:17、19、21、23。女生隊拍球數量為:20、18、15、23。同學們用計算器算出:“必勝隊”拍球總數為80個,“快樂隊”拍球總數為76個。老師高高地舉起男生代表的小手宣布:“必勝隊勝利!”“吔!”男孩子們高興地跳了起來,女生們則沮喪地低下了頭。
這時老師來到了弱者的一邊,安慰女生“快樂隊的小朋友們,不要氣餒,我來加入你們隊好不好?”“太好了!”于是,我現場拍球29個。“快算算,這回咱們快樂隊拍球的總數是多少?”女生很快算出:105個。“這一次我宣布:快樂隊勝利!”女同學的臉上現出了微笑,男生們卻馬上反駁:“不公平!不公平!我們是4個人,快樂隊是5個人,這樣比賽不公平!”
“哎呀,看來人數不相等,就沒法用比較總數的辦法來比較哪組的拍球水平高,這可怎么辦呢?”
一個胖胖的小男孩站起來伸開雙臂,結結巴巴地說:“把這幾個數勻乎勻乎,看看得幾,就能比較出來了。”
“求平均數!”幾個孩子脫口喊了出來。
【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現實生活的需要中,學生請出了“平均數”。可愛的孩子一句“勻乎勻乎”,表明孩子們已經從實際問題的困惑中產生了求平均數的迫切需求。】
2、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我們怎樣求出平均數呢?你能想辦法試一試嗎?”很快,有同學把大數多的部分勻乎給了小數,使數字平均;有的學生用計算的方法:(17+19+21+23)÷4=20(個)(20+18+15+23+29)÷5=21(個)通過求平均數,比較得出“快樂隊”為勝方。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平均數已經求出來了,但探討并沒有就此停止,我繼續引導大家:“快樂隊拍球的平均數是21,21代表什么?你怎么認識理解21這個數?”
孩子此時也發現了問題:“怎么沒有一個人拍球的數量是21呀?“
“是呀,21是誰拍的數量呀?”老師儼然一個大朋友般地與孩子們一起陷入了思考。此時的課堂很安靜,老師在耐心地等待著。
終于,一個清秀的小女孩站起來說:“21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老師我馬上追問:“什么是平均數呀?”
生1:“就是把大數多的部分往小數上勻乎勻乎。”
生2:“平均數是一個虛的數,比最小的數大一些,比的數小一些,在它們中間。”
生3:“平均數不是某一個人具體的拍球數量,它代表的是幾個人拍球的平均水平。”
此刻,老師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孩子們,你們真是太棒了!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它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數,而是代表一組數的平均值。你們的學習精神和理解能力真讓我佩服!”
【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中,在孩子們的親身感受中,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語言道出了他們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雖然這只是初步的,但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三、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少兒歌手比賽(出示題目)你知道1號歌手的實際得分是多少嗎?
同學們經過計算得出:(93+98+95+83+92+96+94+)÷7=93(分)。
此時電腦上出現1號歌手的實際得分是94分。
師:“咦?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小朋友們計算1號歌手的得分是93分,而電腦給出的卻是94分呢?是我們錯了,還是電腦錯了?”教師里一片寂靜。
突然,一個小朋友大聲說:“是我們錯了!我們看歌手比賽的時候,還要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呢?”
師:“噢!想起來了,是這樣的。”
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到了癥結所在。同學們馬上自覺地又伏案計算,去掉一個分98分,去掉一個最低分83分,(93+95+92+96+94)÷5=94(分)。電腦給出的答案是正確的。
【一個生活實例的巧妙運用,使孩子們深深地體會到在生活中不能死套公式,知識的運用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那一段時間的沉默,留給孩子的是一片思考的空間。等待是一種藝術,空白也是一種藝術,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善于等待,恰到好處地運用等待藝術。】
四、總結評價,布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遺憾?你認為應該給自己布置什么樣的作業?”
平均數教案11
第一步:引入新課:
在某次數學測試后,你想了解自己與班級平均成績的比較,你先想了解該次數學成績什么量呢?(引入課題)
第二步:講授新課:
1、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學一次數學測試的成績,各小組討論如何求出它們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86、90、90、99、80、87、86、99、95、92、92
甲小組:X==91(分)
甲小組做得對嗎?有不同求法嗎?
乙小組:
乙小組的做法可以嗎?還有不同求法嗎?
丙小組:先取一個數90做為基準a,則每個數分別與90的差為:
5、9、-3、0、0、-4、……、2、2
求出以上新的一組數的平均數X’=1
所以原數組的平均數為X=X’+90=91
想一想,丙小組的計算對嗎?
2、議一議:問:求平均數有哪幾種方法?
①平均數:一般地,如果有n個數x1,x2,……,xn,那么,叫做這n個數的平均數,讀作“x拔”。
②加權平均數:如果n個數中,x1出現f1次,x2出現f2次,……,xk出現fk次,(這里f1+f2+……+fk=n),那么,根據平均數的定義,這n個數的平均數可以表示為 這樣求得的平均數叫做加權平均數,其中f1,f2,……,fk叫做權。
③利用基準求平均數X=X’+a
問:以上幾種求法各有什么特點呢?
公式(1)適用于數據較小,且較分散。
公式(2)適用于出現較多重復數據。
公式(3)適用于數據較為接近于某一數據。
平均數教案12
一、導入新授:
通過師生談話引出兩個小組投球比賽成績的數據。
二、新授:
1.出示投球記錄:
第一組 第二組
姓名 投中個數
劉杰 9
楊立 8
孫梅 5
王麗 3
丁鵬 5
姓名 投中個數
張華 8
王云 7
李英 6
趙明 7
2.比較哪組的成績好。
(1)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可能會說出不同的比較方法和想法,重點引導學生考慮怎樣比較才是"公平"的。
(2)如果學生不能說出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提出并讓學生討論。
3.學生試做。
4.交流計算結果,并根據平均數比較兩組的成績,說明哪組的成績好。
第一組(8+7+6+7)÷4 第二組(9+8+5+3+5)÷5
= 28÷4 =30÷5
=7(個) =6(個)
7>6
答:第一組成績好。
三、求平均數:
1.下表是亮亮家一周丟棄塑料袋的情況。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個數 1 3 2 3 2 6 4
2.算一算:平均每天丟棄幾個塑料袋?
(1)讓學生觀察統計表,說一說得到了哪些信息?
(2)自己試做。
(3)交流計算的方法和結果。
3.議一議:求出的"3個"是每天實際丟棄的塑料袋的個數嗎?
四、做一做:
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動手操作。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方法。交流操作的過程,有意識的指幾名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平均數教案13
教材分析:
平均數是簡單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用來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用它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也可以對不同數據進行比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平均數的概念。
本小節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教學平均數的意義和平均數的求法,選用了收集塑料瓶這一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又給學生滲透了環保的意識。例2中給出兩個數據表,讓學生根據數據表求出平均數,并進行比較,重點讓學生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數據的總體情況。練習中提供了一些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調查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去了解統計知識,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學情分析:
本節課所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平均分的基礎知識,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但是平均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掌握計算平均數的方法。這就要求作為老師的我需要結合學生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學具等資源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加以引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愉悅輕松的課堂里,掌握富有挑戰性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體驗。
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求平均數。
難點:平均數的統計意義。教學準備:PPT、教具。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師:都說田各莊小學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好,體育運動方面也很不錯。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都喜歡哪項體育運動?(點名回答)
師:你們的愛好還真是很廣泛啊,老師認識一個小朋友,他特別喜歡游泳。他非要到這個池塘游泳,你覺得他下水游泳安全嗎?小組之內討論討論,說說你的觀點。(教師巡視,挑出持不同意見的兩個代表到臺上)
師:這兩名同學對這件事的看法不一樣,大家聽聽他們的觀點。(相同意見的同學可以補充意見)
師:看大家討論的這么激烈,等今天咱們學習了平均數的相關知識,就知道是不是安全的。
二:學習新知
師:劉老師所在的學校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活動,創辦了許多社團,我就是環保社團的一員。我們環保社團利用周末的時間撿了很多廢舊瓶子,這張就是四名同學撿瓶子的數量統計圖,通過這張統計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
師:每個小組手中都有這個統計圖,小組之內合作研究,動手操作,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師:我看同學們都有了結果,哪個小組派代表上前面來演示一下?(指名上臺)
師:就像我們剛才那樣,把原來幾個不相同的數,通過移多的補少的,得到一個同樣多的數,這個同樣多的數就是原來那幾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說,我們得到的13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學生回答)我們完整的說一遍,13是14、12、11、15的平均數。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叫“移多補少”,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方法是很少用到的,因為當我們遇到的數據又大又多的時候,這種方法比較麻煩。那么,你有其他方法求得平均數嗎?小組之內討論,把結果寫在練習紙上。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指名回答)(教師板書列式計算的方法)
師:老師問一問,這個算式中,每一部分求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概括出總數÷份數=平均數)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總數÷份數=平均數”這種方法叫“求和平分”。
師:老師問問你們,求出的平均數是13,就真的代表每個人都撿了13個嗎?(不是),我們觀察一下,撿的最多的是多少個?最少的是多少個?和平均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總結出“最大的數﹥平均數﹥最小的數”)這四個人當中,真的有人撿到13個嗎?(沒有),也就是說平均數只是一個虛擬的數,它有可能出現在數據中,也有可能根本不會出現。
師:明白了平均數的范圍,在以后計算平均數時,我們可以對平均數進行估計,也可以檢驗我們算出的平均數是不是合理的。
師:我們來看,這是5位同學向災區捐書的情況,通過這張統計表,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我們猜測一下,平均數可能是幾?(指名回答)下面動手計算出平均數?
三、知識運用
師:除了環保社團,我們看看花樣踢毽社團,有什么活動呢?
(播放踢毽比賽的視頻)
師:這是踢毽比賽的成績表,如果你是裁判,你對于比賽結果有異議嗎?
生:不公平,人數不同,不應該比較總數,應該比較平均數。
師:我們來思考一下,為什么比較平均數就公平了呢?平均數能代表單個數據嗎?(不能)它代表的是這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師:那同學生動手計算出男女兩隊的平均成績,判出勝負。
師:平均數幫我們解決了這場比賽的輸贏問題,其實它的作用不止這些,它還能幫我們更好地了解身邊的事情,下面拿出你們的調查表,說說你們都調查了什么?(指名回答)你們能動手算出調查的平均數嗎?請在練習紙上計算出來。(指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調查及計算)
師:老師看到其他同學也做了很多有意義的調查,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數學,數學就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老師希望你們以后多多留心觀察。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學得開心嗎?誰來說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指名回答)
五、作業
92頁做一做第二題
六、板書
平均數代表總體水平
總數÷ 份數=平均數
(14+12+11+15)÷ 4 =13(個)
最大的數>平均數>最小的數
平均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2.加強學生對平均數在統計學上意義的理解。
3.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重點和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出示幻燈教師家的書櫥)現在我的書架上上層有12本書,下層有10本書,我想請同學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
2.感知
(1)學生思考,想象移的過程。
(2)教師操作并問:現在每層都有11本書了,這個11是它們的什么數?
(3)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好嗎?
(板書:平均數)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按要求疊圓片,第一排疊2個,第二排疊7個;第三排疊3個。
師:看著面前的圓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我想使每排的圓片同樣多?
師:是個好問題!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研究怎樣才能使三排圓片同樣多。先動手活動,再互相說說法。
小組活動討論。
匯報交流。
生1:我們先從7個里拿出1個給3個,再從7個里拿出2個給2個,這樣每排的圓片就同樣多了。
生2:我們是以最少的一排2為標準。從7個里拿出5個,再從3個里拿出5個,然后把這6個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2個,和原來2個合起來,每排都是4個,也同樣多。
師:不管怎樣移,我們都是把個數多的移給個數少的
請你想一想:在剛才移動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規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相等 相等
小結:像這樣,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幾個不相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變得同樣多,同樣多的那個數就是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2.初步應用,內化拓展。
師:剛才同學們用各種方法示出了平均數,請你選擇最喜歡的方法,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出示:7,3,6,4的平均數是多少?)
生1:我是這樣想的(7+3+6+4)+4=5,所以7,3,6,4,的平均數是5,我在加的時候還用了湊十法。
生2:我是從7拿出2給3;6拿出1給4,通過移多補少得出7,3,6,4的平均數是5。
出示幻燈:身高情況
先估計一下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148,147,149,)算一算,比較一下估計準不準,誰先算好自己上來寫到黑板上。
生1:我是這樣想的,152拿出3個給146,151拿出2個給147,那么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就是149。
生2:我是這樣想的,這列數從146到153,里面少148與150,148與150的中間數是149,所以這些平均數是149。
三、拓展練習
1.應用一。
小組活動:拿出準備好的調查表,先用計算器求出平均數,再互相交流看法與觀點。(調查表有小組成員的體重,身高,家里近幾個月的電話費、電費,上周的氣溫情況等)交流反饋。
平均數教案15
第一步:課堂引入
設計的幾個問題如下:
(1)、請同學讀P140探究問題,依據統計表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2)、這里的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樣確定的?
(3)、第二組數據的頻數5指什么呢?
(4)、如果每組數據在本組中分布較為均勻,比組數據的平均值和組中值有什么關系。
第二步:應用舉例:
例1:為了解5路公共汽車的運營情況,公交部門統計了某天5路公共汽車每個運行班次的載客量,得到下表:
載客量/人組中值頻數(班次)
1≤x<21113
21≤x<41315
41≤x<615120
61≤x<817122
81≤x<1019118
101≤x<12111115
這天5路公共汽車平均每班的載客量是多少?
分析:根據上面的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時,統計中常用的各組的組中值代表各組的實際數據,把各組頻數看作相應組中值的權。例如在1≤x<21之間的載客量近似地看作組中值11,組中值11的權是它的頻3,由此這天5路公共汽車平均每班的載客量是:
思考:從表中,你能知道這一天5路公共汽車大約有多少班次的載客量在平均載客量以上嗎?占全天總班次的百分比是多少?
分析:
由表格可知,81≤x<101的18個班次和101≤x<121的15個班次共有33個班次超過平均載客量,占全天總班次的百分比為33/83等于39.8%
活動:使用計算器說明,操作時需要參閱計算器的使用說明書,通常需要先按動有關鍵,使計算器進入統計狀態;然后依次輸入數據x1,x2,…,xn,以及它們的權f,f2,…,fn;最后按動求平均數的功能鍵(例如鍵),計算器便會求出平均數的值。
例2:下表是校女子排球隊隊員的年齡分布:
年齡13141516
頻數1452
求校女子排球隊隊員的平均年齡(可使用計算器)。
答:校女子排球隊隊員的平均年齡為14.7歲
【平均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平均數》教案(精選15篇)06-01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3篇04-11
人教版數學平均數說課稿(通用10篇)04-07
《平均數》教學設計范文合集3篇04-25
初中數學平均數說課稿(通用6篇)05-27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平均數說課稿(通用5篇)04-07
將進酒教案優秀教案08-27
中班音樂教案小金魚教案04-11
中班音樂教案造飛機教案04-11
中班音樂教案打蚊子教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