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中音樂教案

時間:2023-03-03 20:36:39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音樂教案(精選1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音樂教案(精選17篇)

  高中音樂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一)聆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和《海島冰輪初轉騰》,感受梅蘭芳大師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藝術風采,體驗、比較、南梆子和四平調兩種唱腔音樂在表現人物

  情緒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風格及特點。

  (二)了解京劇發展的歷史,感受中國國粹—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認識和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以及他為中國戲劇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三)跟錄音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海島冰輪初轉騰》選段的片斷,實踐體驗京劇唱腔獨特的韻味。

  二、重點、難點重點

  欣賞京劇唱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并在學唱中體驗感受京劇國粹的音樂風格,了解京劇的發展歷史和梅蘭芳大師的藝術成就。

  難點:把握京劇唱腔的韻味,理解京劇這種綜合性表演藝術的特點。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欣賞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錄像片段進行導入。

  (二)簡介京劇的發展歷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紹梅蘭芳的藝術成就。

  (四)欣賞由梅蘭芳演唱的京劇選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

  1.欣賞作品

  2.簡介作品的劇情

  3.介紹南梆子及四平調的特點

  4.學唱《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這兩首作品。

  (五)欣賞李玉剛和梅蘭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風格。

  說說你對兩個唱段的'音樂情緒的感受與理解,分別塑造了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教材資源:教材配套課件中第四單元第八節中的全部資源與第九節中《京劇的行當》部分資源。

  (二)錄像資源:四大名旦的表演錄像片段,梅蘭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錄像片段,李玉剛的錄像片段。

  (三)教師資源,教師范唱并指導學生學唱。

  (四)學生資源,發揮喜愛京劇藝術學生的特長,在課上充分展示其才華。

  (五)網絡資源,查找相關資料。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

  (一)以聆聽、學唱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引導學生在親身感受體驗中,學習了解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京劇國粹的興趣和情感。

  (二)輔助視頻資料的播放,在視覺感官上引導學生理解京劇的綜合表演藝術的特征,使審美情感得到升華。

  (三)引導、提示學生課外到劇院欣賞京劇藝術,身臨其境感受其京劇舞臺藝術的獨特的魅力。

  六、教學過程

  七、教學評價建議

  (一)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查閱京劇常識和相關知識,做成答題卡片,在課上進行競賽搶答活動,在交流活動中檢測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情況。

  (二)課上學唱的片斷,進行分組、或個體、資源組合的聽唱檢測。

  (三)寫一篇學習京劇藝術的體會,發表自己京劇藝術的認識與看法。

  高中音樂教案 篇2

  一、課題

  《賞析驚愕交響曲》

  二、教材分析

  《驚愕交響曲》是人教版高中音樂欣賞的必修教學內容。是海頓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樂章最為著名。作品采用變奏曲式。第一樂章速度很快,感覺輕巧流暢。第二樂章速度變慢,開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輕,沒有什么變化,剎那間樂隊用的音量演奏,爆發出強烈的聲音,定音鼓猛烈地敲擊,模仿驚雷的聲音。樂曲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輕快活潑,音樂詼諧富有活力。第四樂章速度變得更快,好像是人們在歡快地舞蹈。因此本交響曲對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極其重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全體學生參與演奏,培養學生簡單樂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過學生親自演奏作品,了解變奏曲式及變奏曲式的創作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實踐演奏,完成教學。

  (2)發揮特長生的優勢,讓他們有更多的展示空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參與演奏,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器樂演奏的興趣。

  (2)通過分析演奏作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海頓的創作風格,使學生更加關注他的作品,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鑒賞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分段賞析驚愕交響曲

  2.通過演奏作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海頓的創作風格,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鑒賞能力。

  五、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意圖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視唱、試奏、合奏等音樂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熟悉該曲的主題部分,從而促成“隨風潛入曲”的良好效應。

  2.“生本課堂243”教學模式的實施。利用導學案媒介,針對學情,靈活處理“前置性補償--新知探究--形成性檢測--后續性補償”四環節,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生動課堂、生本課題、生成課堂、生長課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問題回憶上節課的內容(見板書設計)

  (二)學生分析作品,用樂器演奏作品片段

  現有樂器;豎笛、鋼琴、小提琴、二胡。

  1.主題:全體同學用豎笛演奏。(強弱變化如何處理?注意最后一個音。)

  2.分析與演奏四個變奏及尾聲:讓學生分析作品情緒、演奏樂器及選擇現有的樂器進行演奏。

  (1)變奏一:再次請學生欣賞片段,聽一聽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我們可以使用哪種樂器來演奏?作品的情緒是什么樣的,海頓為什么用這樣的.情緒演奏作品?

  (2)變奏二:轉調為同主音的小調。請同學欣賞片段。

  (3)變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樂器演奏?

  ②欣賞片段,兩個聲部分別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我們可以使用什么樂器來演奏?用了什么創作手法?

  (4)變奏四:

  ①樂隊強奏,弦樂以快速的六連音襯托。欣賞這部分內容,使用什么樂器演奏?

  ②欣賞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樂器?我們用什么樂器演奏,作品是如何變奏的?最后的強奏如何處理?

  (5)尾聲:

  作者如何處理情緒?為什么?我們怎樣演奏?

  3.在教師的指揮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連接及不同樂器的進入。

  (三)小結變奏曲式并欣賞其他變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過演奏作品,請學生說說什么是變奏曲式?請學生再欣賞兩首變奏曲式的作品片段,進一步體會變奏曲式。(《小星星變奏曲》、《少女的祈禱》)

  (四)總結

  通過演奏作品,同學們不僅對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變奏曲式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學生活動】

  1.學生分析作品情緒、演奏樂器及選擇現有的樂器進行演奏。

  2.變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題結構,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襯托。主題可以用豎笛演奏,人數可以減半,(反復時換另一半),可用弦樂奏十六分音符,可選擇小題琴或二胡。學生分析作品的情緒,“驚愕”之后的愉悅。

  3.變奏二:彈鋼琴的同學為我們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變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豎笛演奏。由雙簧管和小提琴奏出兩個聲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長笛和小提琴演奏。這部分運用了復調的創作手法。所有樂器一起強奏,鋼琴演奏六連音襯托。學生全體演奏。

  作品用弦樂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許多變化節奏,豐富作品。部分學生演奏,其他學生聆聽。強奏時所有豎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聲:情緒有些壓抑,暗淡。因為“驚愕”過后一切都不會改變。豎笛演奏人數減半,弱收。全體學生完整演奏作品。

  變奏曲式:先奏出一個自成段落的主題,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題變形,使主題通過多次不同的變奏而得到多方面的發揮。少則三五次,多則數十次。

  【教學評價】

  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合理。通過學生分析作品,并通過選擇身邊熟悉的樂器親自演奏作品,進一步了解什么是變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對西方古典音樂的興趣。

  高中音樂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 過學唱《歌唱祖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教唱歌曲培養學生控制力度變化及用氣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 通過講解音樂知識、分析歌曲,是學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體及三段體歌曲的方法。

  教學重點:

  1、 學習歌曲

  2、 掌握歌曲的情緒及演唱方法

  教學難點:

  1、 對歌曲情緒的處理

  2、 個別節奏的掌握及演唱

  板書設計

  歌唱祖國

  音樂知識:

  1、二段體 A + B

  2、三段體 A + B + A 或 A + B + C

  教后自我分析:

  《歌唱祖國》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他們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學這首歌的困難相對少一些。也正因為他們有印象,也容易產生消極的傾向。如:覺得沒什么可學的;或憑印象唱歌,難免唱錯而不知錯。加上先讓為主的影響,改正起來不容易。所以,在課堂上我利用合唱錄音、分組比賽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愉快的狀態下克服那些消極因素,課堂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的節奏有的同學還是把握不準。須多加注意和練習!

  教學過程

  一、 前置補償:

  1、 復習歌曲《游擊軍》

  2、 做休止符節奏練習

  二、 導入新課: (播放《歌唱祖國》)配合國慶典禮的錄象,讓學生感受我國繁榮、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學生愛國之情。

  三、 出示目標:

  四、 新授教學:

  1、 咱們班有會唱這首歌曲的嗎?(找幾位同學分別演唱)

  2、 完整欣賞歌曲,找出幾位同學所存在的問題。

  3、 學習歌曲

  A:師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視唱歌曲

  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時糾正

  (1) 這首歌曲中帶附點的節奏型(板書),學生容易唱成不帶附點的節奏型,這樣對歌曲的'藝術形象很有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節奏型在這首歌曲中藝術表現力的優劣,指導學生將附點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攏是很必要的。

  (2) 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學生常唱的軟弱無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國” “家鄉” “人民”

  (3) 歌曲中學生的節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 “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個字時的八分休止符,每個字對準那一個音符一定要看清、聽清、唱清。

  (4)要正確掌握歌曲的速度

  (復習演唱,并練習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錯的附點節奏和休止符節奏,為學習歌曲做鋪墊。進入情境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學們根據原來的欣賞自己學習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問題,現在請同學們虛心欣賞跟隨老師認真學習。認真糾正和練習容易唱錯的地方附點節奏的掌握休止符節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這是學生活動)

  E:聽音樂完整練習演唱歌曲

  F:處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樂段同時也是第三樂段:雄壯有力,而且平穩流暢,主題思想:歌唱祖國走向繁榮富強。熱情奔放、樂觀自豪 第二樂段:節奏舒展平穩,旋律優美流暢,因而形成一種浩浩蕩蕩、昂首挺胸、闊步前進的氣勢。

  五、 鞏固訓練

  1、 分組比賽,看那一組唱的既有感情又準確,看哪一組能較多地、正確的指出其他組的優缺點

  2、 給學生做合唱錄音,找出缺點以后在練習過程中多注意

  六、 音樂知識

  1、 二段體A + B

  例:《游擊軍》

  2、 三段體A + B + A 或 A + B + C

  例:《歌唱祖國》 A + B + A

  七、布置練習作業,總結下課!

  (學生討論歌曲,并分析其情緒并結合到歌曲當中歌曲情緒的處理演唱鞏固練習學習音樂知識總結)(學生活動)

  高中音樂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唱歌曲,感受歌曲中海外游子思鄉之情感,增強對自己故鄉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合作探究,采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提升音樂的創造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用深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用深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

  大附點十六分節奏的掌握

  三、教具

  鋼琴、課件、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要演唱一首歌曲送給大家,大家仔細的聆聽,歌曲傳達著怎樣的情感呢?

  歌曲《望鄉》部分

  學生:歌曲啊傳達著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教師評價學生并引出課題、板書

  環節二: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

  教師:讓我們先聆聽一遍這首歌曲,同學們體會和感受一下,歌曲傳達著怎樣的一種情緒,抒發著怎樣的一種情感呢?

  學生:深情、思戀的情緒,對大海的和故鄉的懷念的情感。

  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簡單介紹歌曲。

  2.復聽歌曲

  教師:讓我們再來聆聽一遍這首歌曲,大家思考一下,歌曲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呢?

  學生:二段

  教師,并引導學生思考每一段感情的特點。

  學生:第一段,樸實、優美、回憶在海邊經歷。第二段音區提高充滿激情,表達主人公對大海故鄉和媽媽真摯的情感。

  教師評價并引出發聲練習

  3.發聲練習

  教師示范指導學生練聲需要注意的地方,評價學生的發聲練習。

  4.模唱歌曲

  教師:同學們,在大海邊,你們能聽到什么聲音呢?

  學生:海浪聲、海鷗的叫聲、輪船的汽笛聲。

  教師引導學生用輪船汽笛的“嗚嗚”聲,隨教師鋼琴模唱旋律。

  5.視唱歌譜

  教師帶領視唱歌譜,并解決附點十六分節奏難點。

  6.朗讀歌詞

  教師提示學生按照歌曲的每樂段的情感特征,有感情層次的朗讀歌詞,并評價。

  7.演唱歌曲

  教師:接下來,大家跟隨老師的琴聲,完整的演唱一下這首歌曲。大家的歌聲真是太深情優美了,這么優美深情的聲音,如果加上其他表演形式的配合,就更好了。

  環節三、拓展提高

  教師:老師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給歌曲進行自選形式的表現歌曲,我們看看哪一小組最棒。

  教師巡視并指導

  環節四、小結

  教師:同學們,美好的時光總是結束的很快,轉眼間又到了下課的時間,那么大家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嗎?

  教師:大家今天的收獲真多呀,老師真替你們高興。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故鄉是我們一生都不能忘卻的地方,人啊就像風箏,故鄉就像線,心念故鄉,才能越飛越高越走越遠。老師也希望,同學們以后無論走多遠,都記著自己的故鄉,記著自己的根在哪里。今天的課程到此結束,同學們再見。

  五、板書設計:

  大海啊,故鄉

  1=F3/4

  附點十六分

  高中音樂教案 篇5

  教具

  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大海》,使學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樂的風格特點。

  重點難點:

  賞析《大海》,感受、體驗其音樂風格。

  領會和理解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及導課。

  1、交響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創作的一部音樂畫卷,它由三幅交響素描組成。三首素描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陽光的海面上變化無常的景象,描繪了海的氣氛和海的性格。它們既像是一部由三個樂章組成的交響曲,又好像是一首龐大的交響詩。本課欣賞的是《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戲》。

  2、《海浪的嬉戲》描繪的是浪花在歡快地嬉戲。如果把德彪西的三幅素描看做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交響曲的話,那么這第二幅便是其中的一個輝煌的談諧曲樂章。海有萬千變化,有時安靜沉著,有時又令人感到困惑。而這第二幅,作者集中描繪的卻是它的自我歡娛——浪的游戲。在無數輕快典雅的樂句中,在色彩斑潤的和聲對置下,洶涌的波濤和騰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頓沖擊,成為樂曲的中心。輕快的舞蹈性旋律與節奏及其恢諧性的筆法,構筑成這一印象主義的音樂畫卷。

  二、授新課

  1、用錄音機放《大海》,同時對作者、背景及樂曲進行介紹和講解。

  (一)展示思考題:這部作品與以往欣賞過的作品有不同嗎:你能說出有哪些不同?

  (二)學生初聽《海浪的嬉戲》。

  (三)老師引導學生回答思考題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于十九世紀末,它是受象征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而出現的音樂流派。它力求改變浪漫主義的主觀情感表現,采用印象主義的創作手法,渲染神秘朦朧,若隱若現,虛無緣渺的氣氛和色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展示思考題:

  1.這個片斷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2.這個片斷描繪了大海怎樣的景象?

  教師歸納:這首樂曲幾乎都是由這樣短小的動機,和不大有規律的節奏型組成的。這些旋律片斷生動而迷人地表現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陽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閃光。這個片斷是由長笛、單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

  作者簡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杰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樂《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鋼琴曲《月光》,以及《云》、《節日》、《大海》等作品。羅曼·羅蘭對德彪西是這樣描繪的:“這是一個“偉大的夢境畫家。”

  分析歸納印象派的特點: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萬變,輪廓朦朧模糊,但有蹤跡可尋。而在其他音樂流派中,特別是民族樂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節奏上不強調節拍重音。在作品中,音樂小心地柔和流動地遮掩了節奏的律動,從一個小節滑向下一個小節。

  3.和聲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閃爍的圖畫性質。德彪西強調音程八、五度的平行進行,而這樣的平行運動在古典時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樂派認為不協和的和聲,如二度進行及九和弦等:這樣就使他的作品出現了奇妙的色彩。

  4.調式方面:由于更多地運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樂既不在大調上也不在小調上,而在二者之間搖擺,在各種調的邊緣徘徊,創造出難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繪畫中朦朧的輪廓。

  5.在曲式結構上:傾向于小型作品,用簡單靈活的形式代替奏鳴曲式結構。

  再聽《海浪的嬉戲》:

  (一)要求學生邊聽邊把自己想到的內容用文字或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二)展示學生的文字描述或繪畫。

  三、總結

  (用德彪西的一段話)我非常熱愛音樂。正因為我熱愛音樂,我試圖讓它脫離使它受到抑制的貧乏的傳統。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像海洋。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里,成為學院派的藝術。

  總之,印象主義的音樂就是打破傳統的束縛,在藝術手法上追求更新的東西。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不連貫的短小動機的瞬息飄浮,都是印象派音樂明顯的標志。它反映了時代變化的初步跡象,是現代音樂許多重要特點和精神意境的發端。

  高中音樂教案 篇6

  [教材]

  人音教版普通高中《音樂》第六單元——爵士音樂

  [年級]

  高中一年級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讓學生自主收集有關爵士音樂文化的資料(文字、音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共同探討爵士音樂的風格特點,并了解其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用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美國黑人爵士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接納與包容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由于某些歷史與社會的原因,學生對爵士音樂接觸比較少,沒有太多的感性認識,雖然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但仍缺乏對音樂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讓學生初步了解爵士音樂的音樂特點(特別是即興性),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即興創作和表演活動。

  [教學準備]

  一、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多渠道(互聯網,書籍,報刊,傳播媒體,音響等)收集有關“爵士樂”的資料,并自選展示作業的形式(手抄報,文稿,網頁,課件等),用文字和音響配合說明——什么是爵士樂?

  二、教師需準備一些有關的資料,并制成相關課件,隨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或補充。

  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座,以方便進行講座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聽辨導入(3分鐘)

  1、對比聽賞:

  管弦樂《北風吹》爵士樂《北風吹》

  師:請大家分辨一下,兩段音樂有什么不同?

  2、學生談對音樂的理解

  3、引出課題:“什么是爵士樂?”

  (說明:對比聽賞可以反饋出學生經過學習后對爵士樂的理解,并自然導入課題)

  二、交流與探討(25分鐘)

  1、學生的交流

  ①學生展示各自的作業(手抄報、網頁資料、課件及喜愛的音樂等),并互相交流。

  ②由課代表主持,按組自選介紹的內容,并選出代表進行作業展示:爵士樂的起源,使用的樂器,發展與流派,演奏形式,風格與特點,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說明:此環節可以讓學生相互介紹了解彼此的作業情況)

  2、學生分組展示并作介紹

  由于沒有在介紹的內容上做硬性的規定,教師應靈活掌握,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內容,及時、靈活地進行交流、切磋和補充。著重在以下三方面作適當引導、交流:

  ⑴、感受、體驗布魯斯與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

  空虛布魯斯(1923年“布魯斯女王貝西。史密斯原版錄音)

  ①學生根據派發的歌譜,隨音樂哼唱,并模仿長號的'吹奏。

  ②學生談感受:憂郁、悲傷;難唱、變化音多、節奏復雜、難掌握。

  ③學唱一兩句,體驗黑人喧泄情感的方式。

  ④引導學生對比哼唱課件展示的譜例,感受降三音、降七音的音樂色彩。

  ⑤學生總結:“布魯斯“的風格特點。

  “楓葉”拉格泰姆(作者:“拉格泰姆之王”,司各特·喬普林Scott·Joplin)

  ①說出聆聽的感受——適合跳舞的舞曲音樂。

  ②引導學生隨音樂做律動,找出重音基本節奏。

  ③學唱主題音樂,幫助學生掌握拉格泰姆的節奏。

  ④引導學生總結拉格泰姆的特點。

  教師總結:布魯斯的音調與拉格泰姆的節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語匯。

  ⑵、關于爵士樂的即興性

  ①讓學生嘗試解釋為什么被稱為“靈魂音樂”、“陳述心靈本能的音樂”表現在哪些方面?能否用一段音樂來說明?

  ②師:即興演奏(演唱)是爵士音樂的靈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自由的即興風格,要求爵士樂手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由此這些無法準確記譜的美妙音樂,中能用錄音的方式把它記載下來。有人說:一張張的爵士唱片匯民了一部爵士音樂史。

  ③對比欣賞:“What a wonderful wold”兩個不同的版本。

  ⑶、關于爵士樂的發展流派

  ①簡單總結各流派的音樂特點,引導學生嘗試進行音樂流派的聽辨。

  ②教師談談自己的看法:在爵士音樂的發展史中總有一個群體在推翻另一個群體,使爵士音樂在不斷地否定——創新的過程中發展,使爵士音樂充滿了活力與生機。

  (說明:此環節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顯示出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展示與介紹的情況,靈活、及時地作出反應;同時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表達他們的學習成果,尊重其學習的過程。)

  3、爵士樂的藝術價值

  ⑴、爵士交響樂的產生——《藍色狂想曲》

  最大的價值在于:把通俗音樂與嚴肅音樂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⑵、復習主題音樂并模仿樂器演奏哼唱。

  ⑶、欣賞洛杉磯奧運會百臺鋼琴演奏《藍色狂想曲》的盛況。

  ⑷、師:為什么美國要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演奏《藍色狂想曲》?這說明了什么?設想一下,中國的2008年奧運會會向世界人民獻上什么音樂呢?

  (說明: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思考與創作(10分鐘)

  1、爵士樂在中國

  ⑴、欣賞影片片段:解放前的舞廳中以爵士音樂做背景的場面。

  師:在這個影片片段中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學生交流看法,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對爵士樂在中國的看法。

  ⑶、師:爵士樂在中國的影響由來已久,當這種由美國黑人貧民創造的民間音樂在征服了白人之后,舶來了東方;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匯舞廳”“和平飯店”等,其音樂演奏形式與歌曲創作都表現出國人對爵士樂的吸收與借鑒。

  ⑷、欣賞:《薔薇薔薇處處開》

  師:由于歷史的原因,爵士樂在很長的時間內,與頹廢甚至反動這些詞匯聯系在一起,成了“靡靡之音”和腐朽生活的背景音樂。我們通過了解知道:爵士樂本是美國黑人創造的,是美國黑人情感的渲瀉與流露,表達的是勞動人民的心聲;只是基某些因素的影響,使人們對美國這種音樂缺乏正確、全面的了解與認識……但現代開放的中國,我們沒有理由拒絕接受外來的音樂文化,應以開放的心態來了解、學習多元的音樂文化,豐富自己的視野。

  (說明:結合中國的實際,讓學生再次進行理性的思考,并導出本課的學習目的:學會用審視的眼光對待外來的音樂文化,體現對多元文化的接納與包容。)

  2、中國的爵士樂現狀

  師:步入開放的中國,爵士音樂已逐漸走進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眾的喜愛,故此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許多有關爵士樂的資料。

  ⑴、欣賞:具有爵士音樂風格的中國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⑵、分析與交流:

  師:這首由中國民歌改編的爵士音樂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布魯斯音調的和聲、切分音的節奏以及演奏者的即興的技術發揮)

  (說明:再次歸納爵士樂的主要音樂特點,并為以下的即興創作環節做鋪墊。)

  3、創作和表演

  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與表演:

  可做簡單的旋律風格改編(教師稍做示范,并提供一定的范圍)

  可為旋律配節奏的伴奏

  可表演一段你學過的爵士音樂

  可模仿爵士樂手的演奏

  ……

  (說明:通過實踐,讓學生真正體驗“什么是爵士音樂”)

  四、歸納與總結

  1、再次提出課題:什么是爵士音樂?

  引言:“若你非問不可,你是永遠不會知道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2、師:你們認為老師組織這次學習的目的是什么?

  (與學生交流學習的感受與收獲)

  3、師:通過音樂我們了解一種文化,而通過文化又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音樂。我很感謝大家,是你們的作業給了我無數的靈感,是你們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樂”,是你們又讓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樂”,讓我真正領悟到了“什么是爵士樂”,謝謝大家。

  (說明:讓學生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是本課的點睛之處,也是對本次學習的總結與提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老師也是一個有限的主體,整個的學習過程應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與交流的過程)

  高中音樂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花城版高中音樂鑒賞教科書第二單元《音樂與民族》,第一節《多彩的華夏之音》之《戲曲篇》第一課時。我國的戲曲博大精深、種類繁多,本課將以南音作為主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南音欣賞、老師傳唱學唱、并用親身體驗的方式嘗試南音小樂器演奏,讓學生開心的了解身邊的戲曲,進而了解我國更多的戲曲文化,弘揚民族音樂、鄉土文化,傳承戲曲、曲藝文化。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現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響較深,對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興趣,特別是戲曲部分更難接受。大部分學生對戲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難接受,所以學習難度很大。希望通過身邊熟悉的戲曲引導學生喜愛戲曲音樂,把南音引進課堂降低學習欣賞戲曲音樂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三、設計思想:

  我對南音了解較多,擅長南音演唱、演奏,多次獲得南音比賽金獎,而且我校以南音為辦學特色,大家對南音也相對比較不會陌生,所以對本課我將以南音為主,通過學校南音教學成果展示,老師參加演出、比賽視頻,親身體驗有趣的南音演唱、小樂器演奏等,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戲曲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戲曲、曲藝的藝術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民族音樂、熱愛戲曲,弘揚鄉土文化。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識:流傳地、伴奏樂器、構成等。能夠用方言(閩南語)演唱簡單的南曲《直入花園》片段,并能親身體驗用南音打擊樂器進行伴奏,加深對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體驗。

  2過程與方法:

  A通過欣賞學生南音獲獎比賽照片,及電視臺報道,配上音樂(南音《三千兩金》)及文字資料切入主題,吸引學生了解南音的意愿。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欲望。

  B初步認識南音的基礎知識,并通過欣賞老師參加演出、比賽視頻,讓學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C通過南音演唱(片段)學習,用閩南語演唱,練習咬字、吐字有趣的學習,感受體驗南音唱腔藝術。理解方言在戲曲音樂中的獨特表現力

  D通過南音小樂器親身體驗,自主、合作表演,讓學生喜歡上戲曲藝術。在快樂的學習中期待下一節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發生方法的特別之處、演奏南音小樂器,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熱愛民族音樂、熱愛戲曲文化。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喜愛戲曲藝術,喜歡民族音樂,并愿意參與戲曲鑒賞中的評論與評價活動。能對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做出評價,進一步繼承弘揚、傳承民族音樂。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愿意并喜歡聆聽和觀看、學習戲曲音樂,并參與創造性實踐活動。

  教學難點:能用閩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樂器演奏《直入花園》,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戲曲藝術。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七、教學小結與反思:

  南音是我比較擅長熟悉的戲曲劇種,我曾開過市級南音公開課,反思本課,我覺得本課是較為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于:戲曲本來是比較難上的一個課題,我充分發揮自身特點教唱南音,并通過快樂、趣味學唱南音反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的最后會讓學生舍不得離開教室,他們還會想要學習更多的演唱、演奏等,讓學生不但喜歡音樂鑒賞課,還喜歡戲曲藝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快樂自主的學習,熱愛民族音樂。

  本課為高中音樂鑒賞課,我突破常規教學,選用了教材之外的內容,把身邊的音樂引進課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并把鑒賞課與演唱演奏相結合,讓學生親身體驗了戲曲藝術的魅力,產生學習了解戲曲的欲望,改變了原本較為枯燥的單一鑒賞課。讓學生有了繼續聆聽和關注戲曲音樂的愿望。結合課外預習使本單元《音樂與民族》的學習進一步拓展回歸主題。

  不足之處的設計主要是在時間控制上,南音演唱、演奏學習是難點,時間不好控制,可多設計一課時,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南音。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喜愛戲曲藝術,喜歡民族音樂,下節課能愿意參與戲曲鑒賞中的評論與評價活動。能對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做出評價,進一步繼承弘揚、傳承民族音樂,那這節課就是成功的一堂好課了。

  高中音樂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音樂與生活》(人教版第七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一組實用性音樂的欣賞,提高學生對音樂表現內涵的感受力;

  2.了解音樂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3.以各種方式演示實用性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實用功能;

  2.難點:找到音樂風格與生活情景的結合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實用音樂的特點;

  2.能力目標:①利用網絡資源學習音樂;②通過交流、合作等方式探究音樂。

  3.情感目標:①熱愛音樂、熱愛生活;②用音樂關愛自己和他人。

  本課時運用了問題研討法,安排了較大力度的探索與實踐,旨在讓學生在了解音樂的實用價值的同時,提高各種能力(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等),貫徹與落實素質教育的精神;

  2.本課時在讓學生了解音樂實用性的同時,特別強調了音樂的文化意蘊,以利于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文化素養;

  3.本課時旨在嘗試探討網絡環境下的音樂教學,并初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信息進行研究性音樂學習。

  課型:自學研討課(網絡環境下的音樂學習)

  教具:自建《音樂與生活》網站、電腦;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老師、課代表主持)

  1.組織教學(老師主持);

  2.學習方式和要求(課代表主持);

  3.小品表演:出操

  4.引導答問:

  師:請同學們回憶在這個活動中共出現了幾次音樂?這些音樂是在何種場合下出現的?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屏幕上同時顯示問題)

  生:4次。分別是進場----升旗----做操----退場,起到了發布命令→烘托氣氛→統一動作→放松情緒的作用。

  5.揭示課題:

  師:這說明音樂與人類的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樂吧!(屏幕上顯示課題《音樂與生活》)

  (二)研討問題:

  1.實例顯示:

  ①生活中的音樂;

  ②學生答問;

  2.導學提示:

  ①關于《音樂與生活》學習網站;

  ②揭示研討主題:

  A.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

  B.音樂是怎樣為人類生活服務的?

  C.生活中有哪些經常聽到的音樂?

  D.生活中的音樂分哪幾類?

  3.網上活動:

  ①資源瀏覽;②BBS聊天交流討論;

  (三)深入實踐:

  1.準備活動:

  ①課代表發言:為加深大家對音樂實用功能的理解,老師特地為我們準備了幾段音樂,請選擇一段進行情境表演;

  ②教師補充提示:這些場景可以是頒獎、天氣預報、時裝表演、感情朗誦、交誼舞、卡拉OK演唱等,設計表演時大家可思考--下各段音樂與特定場景的聯系;

  ③學生分頭準備情景表演;

  2.表演活動:

  ①課代表主持學生即興表演;

  ②學生觀看、評價;

  (四)范例介紹:(老師主持)

  1.音樂療法菜單:聽了剛才的討論,看了剛才的表演,我想起了×××同學提出的問題:音樂為何能鎮痛?音樂有利于動植物生長嗎?我想就此談談我的一些想法,這是老師收集到的一則音樂療法菜單(屏幕顯示):

  治療心情不安,思緒紊亂癥:《春江花月夜》、《花之圓舞曲》;

  治療煩躁易怒癥:《流水》、《月光奏鳴曲》;

  治療高血壓癥:《小提琴協奏曲》(巴赫);

  治療腸胃功能紊亂癥:《鋼琴奏鳴曲第七號》(貝多芬)…

  音樂之所以能起到醫療作用,可能因為音樂也是一種波動,人體也有波動,如腦電波、腸胃蠕動等;音樂是一種節奏,人體也有節奏,如呼吸、心跳等…

  2.音樂有利于動植物生長的實例;

  3.“超級學習法處方”;

  (五)布置課外作業:

  音樂既然這么實用,那么在關鍵時刻,只要你精心選用音樂,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的課外作業是:①為同學的生日聚會選擇一組音樂;②師生食堂進餐選配背景音樂:

  (六)尾聲(課代表主持)

  (七)宣布下課。

  附(后記):

  《“我吃了回螃蟹”----關于<音樂與生活>這節課》

  “我吃了回螃蟹”

  ----關于《音樂與生活》這節課

  我于1987年畢業于武漢音樂學院師范系。十六年來,我--直工作在中專、高中音樂教學第一線。1997年調入麻城一中后,專職從事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參加本次賽課,主要是想把我對音樂欣賞教學的一些新體會、新做法跟大家匯報、交流一下,我想做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我絕不是第一個。

  音樂教改怎么改?改什么?這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想弄清楚的問題。我的'淺見是:

  1.改觀念:

  音樂是一門藝術,但她首先是一種文化,一種語言,是人們生活中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得見感覺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存在。因此我們的音樂教學目標,首先應該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然后才是引導他們學習音樂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最終讓音樂充實、豐富、陪伴他們終生。

  2.改模式:

  現代人最應該具備的是“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行動。我們現代人面臨著三個“世界”:心靈世界、網絡世界和自然世界;我們的學習內容每天在不斷更新,因此學習方式也要不斷革命。音樂欣賞教學應該直面學生的心靈世界,奇異的網絡世界,劇變的自然世界,一改以往背景介紹→曲目選聽→討論提問→復聽曲目→宣布“標準答案”式的呆板、陳舊的模式,把學習、研討、設問、答疑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學習、主動地學習、探究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在這種新模式下,教師只是配角,學生才是主演。

  3.改教法:

  傳統音樂教學中的常規做法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這種鸚鵡學舌、東施效顰、邯鄲學步式的教學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嚴重制約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同時,由于教師與學生在生理機能、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種教學也絕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的音樂教學應該立足于“學生特點”,立足于“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不拘一格,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到最自由自在、最愉快,使他們最喜歡的教學方法。

  基于以上認識,在設計《音樂與生活》這節課時,我主動放棄了傳統觀念、傳統教法、傳統模式,大膽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下自主研討音樂與生活的關系等相關問題,并引導他們深入體驗、大膽表現相關音樂,以期達到培養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拓寬他們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養等目的。

  時間倉促,水平有限,經驗欠缺,本課從教案設計到課堂教學,一定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專家、同行們不吝賜教。投石以激浪,拋磚而引玉,取人長補已短,是我本次參加賽課最大的目的。

  我肯定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我無悔,因為“我也吃了回螃蟹”。

  高中音樂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1、《祖國頌》

  2、《你是這樣的人》

  3、《走進新時代》

  教學目標:

  (1)欣賞《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走進新時代》,聯系所學作品,了解音樂的社會性既音樂的社會功能,感受音樂作品意境,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學習,體驗感受合唱音樂的風格、特點,了解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及藝術價值。

  教學理念:

  師生進行研究型學習,根據上節課布置的作業,學生在在課上完成合唱的起源,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及音樂風格特點、作用意義等,并以《走進新時代》、《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為例,認識歌聲記錄新中國發展的歷程。教師從中給予指導。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學習,懂得音樂的社會性既音樂的社會功能。感受、體驗、了解合唱音樂的特點。

  2、通過學習、演唱,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①學生將收集的的資料,整理好,用以說明合唱藝術。

  ②教師需多媒體設備,課件等。

  ③學生進入教室按聲部落座。

  教學過程:

  一、《祖國頌》

  1、介紹合唱《祖國頌》(喬羽詞,劉熾曲):(出示多媒體)

  《祖國頌》是一首振奮人心、鼓舞士氣、氣勢宏偉,熱情謳歌祖國大好河山的合唱作品,分為A,B,A三個樂段,教師范唱三段的主題,并簡要介紹說明。演唱《祖國頌》這首歌,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2、聆聽全曲

  3、組織學生說出聆聽后的感受

  4、學唱三段的主題旋律,加深體驗歌曲的結構、內涵及風格特點

  5、出示多媒體:“什么是合唱藝術” 、“合唱藝術的特點是什么”。

  合唱是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音樂藝術形式。

  6、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資料,教師參與展示、總結歸納:合唱藝術的起源、發展,每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及相關作品,以及它們的風格特點。

  二、《你是這樣的人》

  欣賞分別由戴玉強的美聲唱法和劉歡的通俗唱法演唱,請學生進行對比。

  作品介紹:《你是這樣的人》是電視片《百年恩來》的主題歌,是為紀念周恩來誕辰一百周年而作,題材為頌歌,歌曲含蓄、深沉,回味深長。

  請同學說出同一首歌用不同唱法演唱效果有何不同,簡單談談感受。

  重復欣賞,戴玉強演唱的。

  師點撥提示:周恩來,是一個讓后人無限追憶和懷念的歷史偉人,我們不能忘記他,也無法忘記那些為革命的勝利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

  三、《走進新時代》。

  (1)分別欣賞:獨唱《走進新時代》、合唱《走進新時代》。

  師:請同學們注意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獨唱、合唱,產生的效果有怎樣的區別。

  (2)實踐

  教師彈奏并演唱《走進新時代》

  學生分成兩個聲部,學唱《走進新時代》,進一步體驗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

  師:《走進新時代》作于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前夕,歌曲以優美抒情的旋律,婉轉動聽的音調,抒發了全國人民,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情走進新時代的情懷。

  歌曲為二段體,每個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規整,歌曲的曲調采用民族宮調式,歌詞以第一人稱——我(我們)展開,倍感親切。

  第一樂段是陳述性的訴說——“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邁,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么熱愛……”演唱中注意裝飾音的效果,使曲調更具有口語的語感,自然而優美。

  第二樂段是對比段,旋律在高聲區,情緒更加激昂,更加高亢,歌詞中先后以“東方紅”、“春天的故事”唱喻我黨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以江澤民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人繼往開來,把改革開放事業推向前進。

  學唱中,教師要給予氣息,咬字、吐字、強弱、情感處理等,必要的指導,把歌頌與豪邁的激情充分表達出來。

  播放歌曲,全體合唱《走進新時代》,教師指揮。

  四、鞏固與深化

  教師與學生一起,把整節課的內容,回顧,整理,總結歸納。

  學生可繼續用搜集的資料說明。

  教師在音樂有何社會功能上進行引導、點撥,進行研討。

  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研討。

  音樂是怎樣為人類服務的?研討。

  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和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總結不同時期作品的歷史意義。

  最后針對教學重點進行提問與考核。

  五、下課,布置作業。

  高中音樂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一、聆聽《C小調練習曲》及《愛之夢》,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進一步認識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

  二、在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認識、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關“練習曲”的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

  通過分段欣賞和完整聆聽《C小調練習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C小調練習曲》。

  2、提問:“同學們知道這首鋼琴曲的作者和名稱嗎?(肖邦《C小調練習曲》)

  二、《C小調練習曲》

  1、簡介作者:肖邦

  A、請學生談談對肖邦的認識。

  B、老師補充。

  2、分部欣賞樂曲。

  A、聆聽樂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特點。

  B、簡介創作背景(學生自習書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離開波蘭赴法國途中,得知祖國爭取民族獨立的華沙起義失敗,悲憤之余,奮筆疾書寫下了這首著名的《C小調練習曲》。

  C、復聽樂曲第一部分,進一步體驗音樂的情緒特點,熟悉第一主題。(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題)

  (1)請學生談談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受,它讓你聯想到些什么?(老師補充:樂曲的第一部分是一個剛毅的、帶有英雄性格的主題,左手采用了上下翻騰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聯想到華沙起義的英雄們是怎樣與敵人浴血奮戰的,也讓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難平。)

  (2)跟琴學唱第一主題。

  D、聆聽樂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題)

  (1)聽音樂,感受這一部分音樂的情緒與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學唱主題,從旋律和節奏等音樂要素方面與第一主題進行比較。

  (3)再聽第二部分,聯想音樂表現了什么內容。(老師補充: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傷,它好象是人們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的哀悼。)

  E、聆聽樂曲的第三樂段。

  思考:這一部再現了哪一個主題?它象征了什么?(樂曲的第三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題,它象征著人民的斗爭仍在繼續,抗擊侵略的火焰并未熄滅。)

  3、完整地欣賞《C小調練習曲》

  4、音樂知識:練習曲

  通常練習曲有兩類。一類為練習器樂、聲樂技巧的專業練習曲;另一類為音樂會練習曲。前一種練習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訓練目標,音樂會練習曲是由前者派生而來的.。它已演變為一種炫技性的、在音樂會上可以演出的藝術作品。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就屬于音樂會練習曲。

  三、《愛之夢》

  1、簡介作者:李斯特

  2、簡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創作的三首歌曲改編成三首鋼琴“夜曲”。原來的三首歌曲分別是《崇高的愛》《幸福地死》《愛吧》。改編后的三首夜曲被匯集成冊,曲集統稱為《愛之夢》。在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為最好,流傳也最廣。因此,人們通常所稱之為《愛之夢》的曲子,實際上是《愛之夢》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賞《愛之夢》(大屏幕顯示主題旋律)

  A、聽音樂,思考:作品描繪了什么樣的意境?

  B、配樂詩朗誦,通過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

  四、總結

  本課的兩首鋼琴曲,表現了極不相同的兩種情感。《C小調練習曲》悲憤激昂的氣勢令人熱血沸騰,《愛之夢》中的柔美、夢幻般的詩意令人陶醉,盡情表達了人們內心的豐富情感,這正是浪漫主義藝術的本質。

  高中音樂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打虎上山》,使學生對京劇藝術產生興趣,從而喜愛我國的“國粹”。

  二、通過聆聽《打虎上山》唱段,模唱“引子”主旋律、學唱京劇唱腔,體驗京劇的韻味和英雄楊子榮搗匪巢的豪情壯志。

  三、了解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點;能模唱“引子”音樂主旋律,學唱“二黃原板”唱腔,誦讀“西皮快板”唱詞。

  教學重點:

  一、模唱“引子”主旋律,感受風雪彌漫、莽莽林海的情景。

  二、在音樂學習實踐活動中體驗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點。

  教學難點:

  學唱“二黃原板”唱腔,誦讀“西皮快板”的唱詞。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合成器。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激趣導入

  (一)流程:感受京韻簡介國粹導入新課

  1.教師演奏樂曲,設問:老師首先給同學們演奏一首富有獨特韻味的樂曲,請同學們仔細聽,你能從中聯想到我國哪種戲曲藝術?

  2.教師演奏后與同學交流,并總結這首樂曲是采用了京劇音樂素材編寫而成。

  3.簡介: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在201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導入:【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段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迎來春色換人間》又名《打虎上山》。

  (二)設計意圖:通過富有京劇韻味的樂曲,營造了學習京劇的氛圍。同時,設問也啟發學生對京劇藝術的先前所知。通過簡單的介紹讓學生了解京劇的文化背景,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

  二、欣賞唱段,整體感知

  (一)流程:了解劇情欣賞唱段

  1.教師簡介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智取威虎山”講述的解放戰爭初期,我解放軍偵察排長楊子榮化裝成土匪打入敵人內部,與敵人斗智斗勇,最后將敵人一舉消滅的故事。

  2.設問:請同學們認真欣賞,在欣賞之后說說你從唱段中都感受到什么?

  3.播放現代京劇《打虎上山》唱段(視頻),師生共同欣賞。

  4.師生交流。

  (二)設計意圖:通過整體感知《打虎上山》唱段,使學生對唱段的韻味、故事背景、場景、人物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夠初步了解現代京劇藝術形式。

  三、分段欣賞、互動體驗

  (一)流程:模唱“引子”(主旋律)聆聽“二黃導板”學唱“二黃原板”唱腔誦讀“西皮快板”唱詞。

  1.欣賞【引子音樂】并講解這段引子音樂在樂隊的巧妙烘托下,表現出楊子榮揮鞭疾馳在狂風暴雪、茫茫林海、廣闊雪原上的颯爽英姿。

  2.請同學們分別聆聽引子音樂中的三個音樂片斷,感悟音樂特點,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談感受。

  3.師生合作。教師用合成器模仿演奏管弦樂背景音樂,學生用“U”模唱引子音樂中圓號的主旋律共同完成引子音樂,體驗風雪彌漫的莽莽林海。

  4.展示課前搜集資料,聆聽【二黃導板】。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介紹課前搜集的京劇“唱腔”、“板式”、“二黃導板”板式,聆聽教師學唱“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的'唱腔,感受楊子榮氣沖霄漢的英雄氣概。

  5.聆聽【二黃回龍、原板】唱腔,模唱聲腔。

  ⑴請學生介紹京劇“二黃回龍”、“二黃原板”板式后欣賞唱腔。

  ⑵欣賞后教師講解通過原板這么一個抒情段落,我們感受到楊子榮這個英雄角色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戲曲中的角色在戲曲中稱為行當,分生旦凈丑4大行當,其中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那象楊子榮這樣的中年男性人物,則被稱為老生。

  ⑶教師范唱,請同學們模仿老生唱腔用“真聲”學唱這句“迎來春色換人間”,體驗一下楊子榮的內心情感。

  5.誦讀【西皮快板】唱詞。

  ⑴請學生介紹搜集的京劇“西皮快板”的特點。

  ⑵教師講解京劇中的“板”與“眼”,并模仿演奏京劇鑼鼓經西皮快板的節奏,請學生理解、感受。

  ⑶誦讀唱詞。先用學生熟悉的現代音樂“說唱”節奏讀唱詞,體驗快節奏;再用鑼鼓經伴奏誦讀唱詞,體驗西皮快板。

  6.聆聽【西皮快板】唱腔。請學生隨著唱段節拍“拍腿”,感受由抒情段落逐漸轉為急速的過程,體驗楊子榮“搗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必勝信心。

  7.師生交流:

  【師】設問:唱段運用了多種板式,從不同的角度來刻畫英雄人物楊子榮,你感覺他是一位怎樣的英雄人物?

  【生】暢談感受……

  (二)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本課重點。通過模唱、聆聽、學唱、誦讀等教學方法感受《打虎上山》風雪彌漫、莽莽林海的情景,體驗英雄楊子榮的豪情壯志。通過不同的音樂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眼、耳、口、肢體等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京劇知識,體驗京劇韻味,喜愛京劇藝術。

  四、拓展體驗

  (一)流程:教學反饋體驗鑼鼓經

  1.教學反饋。播放兩個唱段(部分),分辨二黃、西皮唱腔。

  2.體驗京劇鑼鼓經。學生用口模仿京劇武場樂器——大鑼、小鑼、鐃鈸的聲音,演唱鑼鼓經——慢長錘。

  (二)設計意圖:拓展練習是檢測學生對二黃、西皮唱腔的認識能力。京劇的鑼鼓經是戲曲音樂中特色的,讓學生用聲音模仿鑼鼓經,即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又使學生對鑼鼓經有個初步的認識,進而使學生更加喜愛京劇。

  五、板書設計:

  打虎上山

  現代京劇

  高中音樂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欣賞《走進新時代》、《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聯系本冊所學過的所有作品,懂得音樂的社會性——音樂的社會功能。

  (2)讓學生自主收集整理有關合唱藝術的相關資料(文字、音響)在課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在課堂上親身體驗感受合唱音樂風格、特點,并了解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及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用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進行歌唱,教師引導學生在進行審美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知識技能,讓學生知道,知識技能永遠是為表現音樂情感服務的。

  【教學內容】

  1、《走進新時代》

  2、《你是這樣的人》

  3、《祖國頌》

  【教學理念】

  本課圍繞著合唱形式表現之一——“合唱”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嘗試,教師不再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而是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多種渠道尋找、收集有關合唱相關的文化資料、信息、音響資料,并分成小組進行篩選和整理,最后通過多種形式整理出不同時期合唱代表作品,并總結此時的代表作在這個時期的意義與作用,并以合唱曲《走進新時代》、《祖國頌》為例進行現場藝術實踐,進一步感受合唱藝術的獨特的藝術魅力。課前教師對每個聲部長進行培訓,然后由聲部長再教會各自聲部同學,培養學生對理論藝術實踐的自主參與意識,更重要的是從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

  本課是學生交流展示的環節,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換。學生根據自己準備的相關理論與合唱的音響資料,從合唱的起源,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以及當時的音樂風格特點、作用意義等,認識用歌聲記錄新中國發展的歷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生參與藝術實踐的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補充,與學生共同探討交流。

  【教學重點與難點】

  從高中的音樂教學角度看,采用合唱這種音樂表現形式,對學生來說,增大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機率,使眾多的學生從中受益,并通過藝術實踐,教師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音樂作品,讓學生了解合唱音樂的特點,更多地發揮其引導、啟發、促進學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作用。

  【教學準備】

  ①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多渠道收集有關合唱藝術的相關資料(互聯網、報刊、傳播媒體、音響等),用文字和音響配合說明——什么是合唱藝術。

  ②教師需準備一些有關資料,并制成相關課件,便于隨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補充。

  ③學生以聲部分單位圍坐,便于隨時進行討論、交流和藝術實踐。

  【教學過程】

  1.聽辨導入

  (1)對比聆聽:①獨唱《走進新時代》②合唱《走進新時代》

  師:請大家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產生效果上的差別。

  (2)對比欣賞美聲(戴玉強)和通俗(劉歡)兩種唱法演唱《你是這樣的人》(注:整曲結構“AAB ABA”)。

  師:該歌曲是電視紀錄片《百年恩來》主題歌,為紀念周總理誕辰一百周年而作,歌頌偉人——我們敬愛周總理的頌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蕩氣回腸。請同學們說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簡單談談感受。

  (3)對合唱曲《祖國頌》(喬羽詞,劉熾曲)進行介紹:

  ①說出聆聽的感受

  ②學唱主題音樂,進一步體驗歌曲的結構、內涵及風格特點

  ③引導學生總結不同時期作品的歷史意義

  師:引出課題:合唱是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音樂藝術形式,“什么是合唱藝術”,“合唱藝術的特點是什么”。

  2.學生的交流

  ①學生展示各自的作業(課件及音響資料)并互相進行交流。

  ②由課代表主持,選出代表進行展示:關于合唱藝術的起源、發展,每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及相關作品,以及它們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此環節可以讓學生相互了解彼此的作業情況以及相應的音樂文化知識。

  3.藝術實踐(重點作品的藝術實踐)

  (1)學生分成兩個聲部,課前各聲部組長已做輔導,學生共同體驗感受合唱特殊的藝術魅力。

  [師]重點作品的分析:

  《走進新時代》作于1997年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優美的旋律,動聽而婉轉的音調,抒發了中國人民在世紀之交,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邁地走進新時代的情懷。

  歌曲為二段體結構,每個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完整,歌曲曲調采用民族五聲宮調式歌詞,以第一人稱——我(我們)展開,倍感親切。

  (2)教師帶領學生分段學唱歌曲。

  (教師示范演唱,學生邊領會邊演唱)

  在演唱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邁地走進新時代的激情。

  第一樂段是敘述性的直白——“總想對你表白……讓我告訴世界……”表達我們豪邁的心情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曲調婉轉起伏娓娓動聽,演唱中若將裝飾音唱出來,更為曲調增添明快的色彩。

  第二樂段旋律基本上在高聲區流動,情緒更為激動,并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歌詞中先后以“東方紅”、“春天的故事”唱喻我黨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人,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以×××的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人繼往開來,把改革開放事業推向前進,歌詞中“向”字、“邁”字、“界”字、“宰”字、“訴”字、“事”字,在唱的時候適度抬起軟腭,注意整句的力度變化,漸強漸弱要處理得明顯,尤其是第二段高潮部分,把豪邁的激情充分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此環節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顯示出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根據學生出現的`不同的問題,靈活、及時地給予指導,同時,應允許學生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演唱風格(民歌加通俗)去表達他們對歌曲的藝術處理,提倡學生學習的過程。

  欣賞:播放“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演唱片段。

  師:在鑒賞中讓學生認識個性化聲音的價值,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嗓音條件按其不同的音色及演唱能力,組合成多種演唱形式,如:獨唱、重唱、小組唱等,這不僅是對高中生個性表現能力與合作表現能力的培養,也是合唱所達不到的另一種藝術效果。

  (3)讓學生體驗、感受合唱作品的同時,教師著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進行提示,在音樂的社會功能上進行引導、點撥,適當進行研討。

  4.研討問題(組長主持)

  專題1: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

  (1)第一組組長引導同學闡述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音樂可以作健身、廣告背景等。(若時間充沛可播放他們課前準備好的音像資料片段。)

  (2)教師點評:音樂來源于生活,又能反作用于人類生活。

  專題2:音樂是怎樣為人類生活服務的?

  (1)第二組組長引導同學討論音樂能點綴人類生活,如音樂可以伴舞、烘托影視劇的氣氛等。(若時間充沛可播放他們課前準備好的音像資料片段。)

  (2)教師點評:當音樂的情緒與生活場景的氣氛吻合時,音樂就能烘托這個場景。

  專題3:列舉與生活有關的音樂。

  (1)第三組組長引導同學列舉生活中的音樂,如隊列、迎送、婚喪、商場、汽車、公園等。(可播放他們準備好的音像資料)

  (2)教師判斷其準確性。

  專題4:生活中的音樂有那些類別與社會功能?

  (1)第四組組長引導同學討論實用性音樂類別與其相對應的社會功能。

  [如:①禮儀音樂:進場、升旗、生日②影視音樂:電影、電視、戲劇③背景音樂:午餐、公園、商場④伴奏音樂:健身、舞蹈等。]

  5.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到音樂是有著深遠意義和明確目的的實踐活動,它不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高度的發展,還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起了多方面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學習了合唱的相關文化知識,認識到實用性的音樂類別與其相對應的社會功能,并進行了藝術實踐的體驗與感受。

  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初步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和發聲方法,在無伴奏的前提下,能夠把握好節奏、音準,而且善于總結,并實際運用。同時,我們學習音樂不僅是學會唱歌,通過這節課,同學們也可以發掘歌曲內在的審美內涵,把握不同的藝術風格,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藝術體驗。在課外拓展與探究性研究學習中,大家可以利用本課學到的知識、技巧和方法,把本學期自己喜歡的所有歌曲組合起來,合作策劃一場綜合性聲樂專場音樂會,展示個人特長,讓自己的音樂學習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高中音樂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葫蘆絲的結構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葫蘆絲演奏的學習,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

  【教法、學法】

  (1)教法:講解示范法、趣味游戲法、律動教學法

  (2)學法:體驗法、自主探究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葫蘆絲錄音指法圖片

  【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音樂學科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導入、講授、探究、拓展、小結。

  1、導入:

  教師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優美動聽的葫蘆絲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或錄音來導入本課,并請學生說出聽后的感受。

  問題:1、樂器的聲音特點?2、哪個民族的樂器?3、樂曲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使學生在葫蘆絲獨具魅力的音樂感染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產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2、講授:

  通過實物及指法圖片講解,以輕松愉快的談話形式,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到葫蘆絲的結構、演奏姿勢、呼吸、指法。并把葫蘆絲與笛、簫作比較,闡述葫蘆絲在結構上、演奏上獨特的地方。

  正確的演奏姿勢是演奏的基礎,學生在演奏時會出現低頭、坐立不直、踮腳、蹺腿等不良習慣,要及時給予糾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聞花香的活動,來讓學生體驗:先用鼻吸氣,然后學會用口鼻同時吸氣,并通過橫膈膜控制再緩慢而均勻向外呼出。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清楚、直觀地了解葫蘆絲演奏的基本常識,運用講解示范法,并通過實踐活動來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葫蘆絲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個探究活動。

  探究①:氣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樂器的演奏難點,也是葫蘆絲演奏的難點。葫蘆絲與其他吹管樂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時氣流速度細而急、口勁大;吹高音時氣流速度粗而緩、口勁小。在練習吹高音sol和la時,學生認為音越高就越用力,結果事與愿違。其實,越用力會越沒聲音。

  為了讓學生對氣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戲教學法,安排了吹紙條的游戲,讓學生能直觀感受不同氣流速度紙條的變化,然后用不同的氣流速度來吹葫蘆絲中的高、中、低音。

  學生初次接觸葫蘆絲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來,開頭和尾音常出現的“咕”音現象,聽起來很不舒服。教師要分析并示范,讓學生認真體驗并反復練習。開頭出現是因為氣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強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決。尾音出現是因為剩余氣息推動所至,這時嘴快速張開就能避免。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游戲教學法,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技巧。這符合音樂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探究②:練習曲。

  為了更好地掌握葫蘆絲氣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練,練習曲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吹奏練習曲的過程中,常出現憋氣或換氣聲響大,這都將破壞音樂的完整性,要給予糾正。

  要想獲得柔和、優美的聲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點。手指按音孔時要自然彎曲,用第一節指肚按滿音孔。學生由于手指伸得過直或拱得過高,容易出現按

  孔不滿、漏風以及手指過分緊張導致不靈活的毛病。吹奏時必須做到“滿而不緊,松而不漏”,否則就會出現音不準或聲音很悶。為克服手指緊張,也可讓學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練習。

  設計意圖:器樂學習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過練習曲的訓練來完成,其訓練是相當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樂曲。

  我選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選擇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歌曲作為練習內容,不僅給了學生以美的愉悅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們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與力量。

  演奏本樂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單吐、打音,它是葫蘆絲演奏廣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課的重點。教師通過講解與示范演奏,使學生逐步掌握。

  演奏這首樂曲的難點是樂曲的節奏型,我通過律動教學法:視唱、節奏練習,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各種器官充分調動起來,唱一唱,拍一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律動中掌握樂曲節奏型,最后能完整地演奏樂曲。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教學法來克服樂曲的節奏難點,這體現了音樂教學的律動性原則。

  4、拓展:

  我安排了一個音樂活動:才藝大比拼。活動分小組進行,讓每組根據樂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選擇表演方式。

  首先,明確每個小組的組長,并根據學生的意愿和能力來安排角色。然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排演。同時,教師活動于同學中間,成為他們的一員,并進行協調與指導。表演形式:(1)器樂合奏(可葫蘆絲合奏:演奏能力強的學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學生吹伴奏音樂;也可與其他樂器或打擊樂器等合奏);(2)為歌曲伴奏。(3)為舞蹈伴奏。

  最后,選出三個小組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的展示要采取開放式評價,激勵學生大膽地展示自我。

  設計意圖:音樂活動的安排,這遵循了音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排練、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長、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都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樂教育應遵守的一條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也符合音樂教學的面向全體與成功性原則。

  5、小結:

  通過自評、他評的方式,在民主的評價氛圍中評選出優勝單位和個人,給予鼓勵并要求學生加強課后練習與鞏固。

  高中音樂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分析歌曲,感受其遼闊的曲調,人物真摯的情感,領略音樂與戲劇結合的藝術魅力,進而喜歡中國的歌劇藝術。

  2、通過分段聆聽感受音樂的風格特點、體驗音樂之美,掌握合作意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學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曲式結構,感受“江姐”的性格特點,并說出歌曲的音樂風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唱歌曲,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說出歌曲的音樂風格。

  難點:

  掌握歌曲的曲式結構特點,感受“江姐”的性格特點并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教師向學生提問什么是歌劇藝術?并請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歌劇作品。

  學生自由進行介紹。

  教師總結:16世紀初,在意大利誕生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歌劇。并出現了一大批經典的優秀的歌劇作品。在20世紀初,我們國家也出現了自己的民族歌劇,《江姐》就是眾多優秀作品中的一部經典作品。由此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多媒體,并提出問題:歌曲帶來的感受是什么?

  2、再請同學們進行分享查閱關于歌劇《江姐》與歌曲《紅梅贊》的一些相關知識。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全國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員江雪琴(江姐)帶著重要的任務,奔赴川北,途中聞聽丈夫被害的消息,忍著悲痛,拖入戰斗,期間備叛徒陷害入獄,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她大義凜然,嚴詞痛斥敵人。最后在重慶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義。《紅梅贊》是歌劇《江姐》的主題歌,這首歌在全劇中多次出現,為江姐的音樂基調做了全面的概括,是貫穿全劇的音樂主題,江姐的唱腔大都由此發展而來。

  3、教師再次完整播放歌曲,與學生共同欣賞。

  (三)探究學習

  1、教師范唱,請學生看著歌詞,進行小聲跟唱。

  跟唱之前,提出問題:仔細看一看歌曲的歌譜,歌曲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講述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學生跟唱之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的曲式結構是二段曲體,A、B兩段的結構相同,都是由四個樂句構成的樂段,前三個樂句都是兩小節,兩個樂段的最后一句都擴充為三小節。A段主要是對紅梅性格的具體描繪,B段是對紅梅品格的贊美。

  2、教師播放A段音樂,請學生聆聽。

  在聽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說出歌曲中的拖腔和裝飾音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自由討論。

  拖腔手法、裝飾音的使用,使歌曲既有了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鄉土氣息又使得歌曲旋律更加細膩樸實,深情而又樂觀,韻味十足。更能體現主人公“江姐”柔美的形象與堅韌品質。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歌曲中的拖腔與裝飾音。

  3、教師播放B段音樂,請學生聆聽。

  提問學生:B段的曲調與第一段有什么異同?

  學生自由討論。

  教師總結:第二樂段是從第一樂段變化發展而成,旋律上在平緩中升調,第二段音調上更加高昂,節奏上更加明快,對未來充滿希望,情感也隨著曲調上揚而得到升華,不僅贊頌了梅花的品格,也體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堅忍不拔的品質。

  4、完整的聆聽歌曲,品味歌詞。

  (1)完整的聆聽歌曲,體會歌曲的音樂風格。

  學生小組討論,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四川民歌的基礎為主,廣泛地吸取了川劇、越劇、四川清音、京劇等諸多地方劇種的音樂語言加以創作,作曲技巧上多用七度、八度大跳音程,二者完美結合,演唱起來朗朗上口。更顯歌曲的磅礴的氣勢。

  (2)品味《紅梅贊》歌詞。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老師進行講解,以紅梅來象征我們的同志。紅梅的生長環境十分兇險,用它來象征著我們革命的艱難與不易。當時抗日戰爭時期與解放戰爭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的駐地就設在重慶,也就是在敵人的心臟。紅梅生長在最險惡的地方,這就寓意著我們的同志像紅梅一樣也是在最危險的地方與敵人展開斗爭工作的。紅梅開在最危險的地方,但同時也象征著是凝聚了黨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為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下才使紅梅具有了堅忍不拔、不畏艱險、傲雪凌霜的品質。

  5、再次完整的聆聽歌曲,能夠哼唱歌曲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歌曲《紅梅贊》在整部歌劇中出現了四次,分別通過視頻觀看欣賞這四次出現的情景,簡單的談談歌曲出現的場景,感受這一經典佳作。

  (五)課堂小結

  通過欣賞、分析歌曲,我們感受到了曲調的遼闊清新、明朗剛健,通過歌詞的品味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曲情緒在激情之余又不失抒情。感受這一經典之作。同時也要感受歌劇藝術之美,進而喜歡我國的歌劇藝術。

  高中音樂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歌曲的賞析以及對《風云兒女》片段欣賞,體會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知識與技能】

  了解歌曲創作背景,體會歌曲旋律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難點】

  了解歌曲創作背景,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義勇軍進行曲》,提問:每當國歌響起時,你會有一種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當這首《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時,就會有一種自豪感,立馬想到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愛國情懷。這首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選自電影《風云兒女》,在這部影片當中還有一首著名的插曲,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鐵蹄下的歌女》。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鐵蹄下的歌女》并提問:這首歌曲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是一種悲痛的情緒。

  2.教師介紹電影《風云兒女》

  這首《鐵蹄下的歌女》是電影《風云兒女》插曲,影片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只顧享樂的詩人辛白華,最終因為摯友梁質夫的犧牲而投入抗戰的故事。

  3.教師播放全曲,提問:歌曲分為幾個部分?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共有三部分。

  (三)分段賞析

  1.教師播放第一部分,提問:大家現在仔細聆聽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它的旋律特點是怎樣的?

  又表達什么樣的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一段前兩句為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后兩句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心中的不平和對黑暗社會的質詢。

  2.教師播放第二部分,提問:樂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有哪些不同,它又表達了什么?同桌間進行討論。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轉入字字血淚的敘述,音調中充滿了辛酸與凄楚。這一段的音樂處理剛好和第一段相反,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挪前,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嘗盡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遠的漂流”兩句更為突出,更為感人。

  3.教師播放第三段,請學生總結第三段的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三段綜合了前兩段的音調和節奏,前兩句仍是不平的吶喊,隨后節奏突然拉長,音樂到達了最激動人心的高潮,表現了“被鞭撻得遍體鱗傷”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憤懣之情。

  4.教師播放全曲,請學生結合各段的分析,總結整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補充總結:這首歌的語音、聲調、語氣和情緒的變化,與音調、節奏的結合非常貼切,音樂的處理與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裝飾音的運用富于女性的特點,樂句從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詞的內容及柔中帶剛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者不平的吶喊。

  (四)拓展延伸

  教師播放《風云兒女》片段,提問:大家通過這段影片以及歌曲,談一談聶耳創作這首歌曲對社會的影響。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作者以一個飽受侵害、被人們所賤視的歌女的角度,發出了沉重的控訴。他深刻地揭示了歌女內心所蘊藏的崇高的愛國熱情。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個在中國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壓迫下,受盡生活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國婦女的典型形象。

  舊中國的歌女是壓在社會底層的“弱者”,聶耳對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熟悉,他懷著對這些“到處哀歌”“永遠飄流”的歌女們的深切同情,寫下了這首女聲獨唱歌曲。歌中用了極其簡煉的音樂素材,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女子不平的吶喊和在她們備受摧殘的心靈深處躍動的愛國熱情。整個作品蘊含著催人淚下的悲劇力量,被譽為我國近代音樂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

  (五)小結作業

  1.教師:課堂接近尾聲,請學生談談收獲。

  2.課后大家觀看《風云兒女》整部電影,并互相交流觀后感。

  四、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感受、體驗爵士樂的風格特征,了解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逐步對爵士樂產生興趣。

  2.通過體驗、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樂的音樂特點,通過改編樂曲提升審美創造力。

  3.認識爵士樂,了解它的發展和音樂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欣賞,了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難點】

  掌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并通過實踐加深理解。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民歌《茉莉花》,學生欣賞。

  教師引導:同學們,這首歌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接下來老師要給大家聽一曲與眾不同的《茉莉花》,大家聽一下這首《茉莉花》和剛才的相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播放爵士樂《茉莉花》。(欣賞完后學生舉手發言)

  教師總結:第一首《茉莉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民歌,第二首在風格上完全改變了,改編成了一種新的形式,這種新的音樂形式就是爵士樂,今天我們就走進爵士樂的世界親身感受一下。

  (二)新課教授

  1.走進爵士樂

  播放爵士樂《What a wonderful world》,學生欣賞完談對爵士樂的初步感受。

  教師進行總結:爵士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的黑人音樂,后來傳入城市風靡美國,并成為世界性的流行音樂。

  (1)了解“布魯斯”音樂

  教師簡單介紹“布魯斯”音樂:17-18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將大批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成為奴隸,被迫勞動,受盡折磨。黑奴們懷念故鄉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由于藍色在美國被看做是憂郁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統稱為“布魯斯”而爵士音樂就來源于“布魯斯”。

  現在給大家播放一小段“布魯斯”音樂片段,通過欣賞,大家感受一下。

  (播放“布魯斯”音樂片段)

  教師提問:“布魯斯”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請從音樂情緒和音樂要素來分析。

  學生討論回答(“布魯斯”音樂憂郁、悲傷、變化音多,節奏復雜,較難掌握。從音階上看,它的三級音和七級音經常降低一點,有時五級音也降低。這些降音還常輔之以滑音和顫音,因而更加強了歌曲憂郁、悲傷的色彩。旋律中多用切分節奏,形成輕重音顛倒的感覺。和弦常用主和弦、屬和弦和下屬和弦,因此,和聲聽起來很和諧,而且樸素。)

  (2)了解“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

  教師請學生根據搜集到的資料,簡單介紹“拉格泰姆”音樂。

  爵士樂還有另一個起源,是來自一種叫“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我們再來欣賞一段“拉格泰姆”音樂片段。通過欣賞,看大家能否對“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總結一二。在欣賞過程中可適當跟著音樂打節奏。

  (播放“拉格泰姆”音樂片段,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拉格泰姆“是19世紀末,一位名叫喬普林的'黑人鋼琴手創造的。右手高聲部演奏節奏特別的切分音主旋律或琶音,左手則是規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輕重音組成的節奏。這樣左右手形成交錯的節拍,使音樂帶有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它和“布魯斯”節拍上相似,都是重拍后移。

  (3)了解爵士樂的特點

  教師引導:通過剛才的欣賞和了解,我們大致能總結出爵士樂的幾個基本特點,首先是它的節奏比較多變,大多時候用的都是切分音;其次,爵士樂帶有很強的即興性,由其早期的黑人不識譜,大多是靠靈感激發,對熟悉的曲調加以變化。因此,爵士樂又被稱之為“靈魂音樂”。

  2.欣賞《南部之子》

  我們在爵士樂的世界觀光了一圈,接下來欣賞一首早期的爵士樂作品,是由“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的《南部之子》。

  帶著兩個問題來欣賞,首先作品的特點和情緒是怎樣的?其次仔細辨別一下作品中運用了哪些演奏樂器?

  (播放《南部之子》,播放完畢學生舉手發言)

  教師總結:樂曲速度較快,體現一種愉悅的心情,并運用了大量的切分節奏,是一首帶有幽默、歡快、活潑情緒的舞蹈型音樂。演奏樂器有小號、鋼琴、爵士鼓,其中主奏樂器是小號。

  3.再次播放《南部之子》,主要感受作品的節奏,為小活動做準備。

  出示節奏譜例,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負責一個聲部的節奏,用手掌打出節奏。通過這個活動進行節奏練習,加深對爵士樂節奏的體驗。

  (三)拓展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為四小組,將樂曲改編成帶有爵士風格的《小星星》

  (1)學生小組討論,根據爵士樂的特點進行創編,教師進行點評。

  (2)學生演奏。

  (四)小結作業

  今天的爵士樂已發展成為一種既有個人獨奏、小樂團,也有類似交響樂團的大樂隊編制,在流行樂領域也深入人心,同時爵士舞也成為現在很多人的業余愛好。爵士樂的影響已遍布世界,它的自由和不被束縛被大眾所喜愛,大家多從身邊著手,搜集爵士樂,體會它的美。

  五、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案 篇17

  教具:

  錄音機、鋼琴、多媒體設備

  教學目的:

  了解西洋交響樂隊及樂器

  重點難點:

  西洋交響樂隊規模龐大,樂器眾多,不易掌握是本課的難點

  一、導課。

  1、我們時常聽到交響樂隊的演奏,時常聽到電臺廣播的交響音樂,每當我們欣賞這些音樂作品的時候都會感到:從這樣的交響樂隊中不知道會有多少美麗的、雄壯的、激動人心的、熱情橫溢的音樂奔瀉出來。但是,一個交響樂隊到底有哪些樂器?這些樂器各有哪些特殊的性能和表現力?它們是在什么時候和怎樣結合成為這樣一個龐大的整體的?一個交響樂隊所具有的那種魔術般的力量又是怎樣產生的?這一系列問題,并不是每一位音樂愛好者都能完全了解。

  2、交響樂隊的萌芽實際上是在十六世紀中葉,即在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交響樂隊中的樂器大多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現代的交響樂隊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葉,甚至可以說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一共經歷了三個世紀的復雜發展過程才最后定型。

  二、授新課

  1、交響樂的時代變遷與發展。

  在文藝復興時期,由于資本主義在封建社會內部的萌芽和發展,由于城市的建立和發展,以及與此相適應的進步的資產階級世界觀——人文主義的形成,因此對藝術創作也提出了以現實主義的方法基礎。蒙特威爾第的另一個功績還在于:他對樂隊有著新的理解,認為樂隊就是各種不同的音色的結合,因此他開始使不同的樂器進行對置,相互對比,讓各組樂器輪番演奏等,這些做法在當時都還是一種意外的新發現。總的說來,這一個時期在樂器的采用和配合方面仍不斷地在變換著,有時候甚至還把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例如巨型提琴、風車和大炮等用在樂隊中,以造成某種特殊的效果。

  十七世紀是交響樂隊發展的一個很重要時期。隨著主調和聲風格的發展和數字低音的采用,羽管鍵琴因為便于奏出和弦便在樂隊中占據很穩固的地位;其次,由于意大利提琴制造家,例如阿瑪

  蒂和斯特拉蒂伐利等人在提琴的改良和最后定型方面所獲得的輝煌成就,提琴族樂器在樂隊中的數量便逐漸增多,并最終把詩琴和其他一部分古老的樂器排擠出樂隊之外。但是這時候的樂隊還不能算是新型的樂隊,因為它的基礎仍然是羽管鍵琴,而且樂隊中還有不少是古老的樂器。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對樂隊的興趣在整個歐洲逐漸蔓延開來,樂隊也從它誕生的搖籃——意大利的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城市走出國境,在巴黎、倫敦、柏林、漢堡和維也納,都相繼出現不同類型的早期樂隊。到十七世紀末,不但在歌劇院和教堂有樂隊演奏,還有專門供樂隊演奏音樂的新場所應運而生。1672年,個公開收費的`弦樂隊音樂會在倫敦舉行,1686年荷蘭開始有定期的公開演奏會,并即遍傳歐洲其他國家。

  十八世紀是大轉折和大革命的世紀。歐洲的社會結構、哲學觀點、美學理想以及藝術形式都發生了變化,交響樂隊的轉折時期也隨著到來了。在交響樂隊的這個轉折,應該以海頓的《交響曲》問世的1759年為標志。

  十八世紀中葉,主調和聲的新風格取代了多聲部的復調音樂,出現了交響曲和協奏曲這一音樂新體裁,隨著音樂風格本身的轉換,在樂器組合方面,已經漸趨合理的所謂“古典時期樂隊”也在這個時候形成了。這時候的樂隊已經從長期妨礙它發展的數字低音和羽管鍵琴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是木管樂器組和銅管樂器組在樂隊中的地位還沒有確立,海頓的《交響曲》所用的樂隊除弦樂器組外,只有兩個雙簧管和兩個法國號。由海頓所創始并由莫扎特最后確立的“古典樂隊”,實際上是取法于曼海姆樂派的雙管樂隊。

  此后,交響樂隊的發展只是在細節上有所變換而已。十九世紀初的樂隊又擴大了樂器的數量,特別是銅管樂器的數量有了比較大的變動——起初把法國號增加到四個,構成一個四重奏,稍后又加用了三個長號。這樣便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樂隊——大交響樂隊,也就是所謂“浪漫派樂隊”。這種樂隊在浪漫派作曲家威柏、舒柏特和門德爾松的創作中才最后完成。

  2、交響樂隊的樂器構成

  總的說來,在交響樂隊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中,歷代作曲家所采用的樂隊是非常多種多樣的。但是我們可以把所有這些種類繁多的樂隊歸納為兩種基本類型,那就是小交響樂隊和大交響樂隊;這兩種樂隊都包括有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等四組。現在先談小交響樂隊。

  小交響樂隊在十八世紀下半葉形成,這種樂隊在當時的作曲家看來并不覺得它是小型的樂隊,直到十九世紀初,絕大多數的歌劇和交響樂作品都是采用這種樂隊。小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通常包括有:

  弦樂器:小提琴六至八個,第二小提琴四至六個,中提琴二至四個,大提琴二至四個,低音提琴二至三個。

  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各兩個。

  銅管樂器:法國

  國號和小號各兩個。

  打擊樂器:定音鼓一對。

  小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有時候往往還有所省略,例如省略單簧管和小號等。莫扎特的后期交響曲創作有時候省略小號或定音鼓,有時候省略雙簧管。相反地,小交響樂隊有時候也有所擴充,甚至接近大交響樂隊。這種擴展的形式時常被用在當時的歌劇樂隊和清唱劇樂隊中,交響樂作品應用這樣的樂隊的就少得多。

  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直到現在,一般的交響樂、歌劇和舞劇作品,多半應用大交響樂隊,大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通常包括有:

  弦樂器:小提琴十二至十六個,第二小提琴十

  至十四個,中提琴八至十二個,大提琴六至十個,低音提琴六至十個。

  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各二至三個,此外往往還加用這些樂器的變形樂器,例如短笛(偶爾也采用中音長笛)、中音雙簧管(或英國管,偶爾也采用抒情雙簧管)、低音單簧管(偶爾也采用小單簧管、中音或倍低音單簧管)和低音大管等。

  銅管樂器:法國號四個,小號二至三個,長號三個,大號一個或兩個。

  打擊樂器:定音鼓、三角鐵、小鼓、鈸和大鼓等。

  除了上述四組樂器外,往往還加用豎琴,而且多半是用兩個。大交響樂隊大約由六十至九十人組成,但也有一百人以上的。這種樂隊有時也壓縮一部分樂器的數量,特別是減少弦樂器的數量、但有時也擴大某一組樂器中的個別樂器的數量或全組樂器的數量,以及加用一般樂隊少見的個別樂器,如鋼琴或管風琴等。

  從小交響樂隊和大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種類上可以看出,長號是決定樂隊所屬的類型的標志。缺少長號的樂隊只能算是小交響樂隊,因為一個大交響樂隊必須有三個長號和一至兩個大號。如果只有一個長號,也只能算是小交響樂隊。

  三、總結

  我們已經把交響樂隊中各級樂器都簡略介紹過了,現在再講一講這些樂器在數量上的比例關系。上面說過,弦樂器組的樂器數量最多,單是小提琴就有十多個,但是其他各組中的每一種樂器一般只用兩三個,甚至也有只用一個的。每一種樂器所能奏出的音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容易奏出高的音,有的容易奏出低的音,有的容易奏出快速度的活潑的旋律,有的則適合于奏出徐緩悠揚的曲調。把這些不同性能的樂器結合在一起,就得考慮到使這些樂器能夠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妨礙。因此首先就得使這些樂器在數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現代樂隊中的樂器配置是在十八世紀中葉形成的,在這之后雖然樂隊的組織日漸擴大,但是樂隊中各組樂器的比例并沒有多大變化。

【高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高中教案05-26

高中音樂教案02-17

高中音樂鑒賞教案11-28

高中音樂鑒賞教案11-28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03-17

高中音樂鑒賞教案(通用12篇)02-19

高中中國古代音樂鑒賞教案03-20

高中音樂說課稿12-16

音樂教學總結高中03-17

音樂的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