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5-28 11:32:5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九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九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喜歡玩水是孩子的天性,而小紙船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玩具,本活動引導孩子利用蠟光紙、普通皺紋紙三種紙紙折成小紙船的形態,探索觀察三種紙船的吸水性的不同,它們沉浮的快慢也不同,從而讓孩子們學會記錄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事情現象,通過游戲或競賽的形式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在孩子們自己動手實驗的同時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認識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紙,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

  2、積極參加探索活動,嘗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喜歡積極參加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紙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動記錄單人手一份。

  3、眼藥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動建議

  一、認識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紙,感知紙的吸水性出示三種紙,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它們的名稱。

  二、幼兒嘗試操作,對探索活動產生興趣

  (一)出示三種紙折的小船,引導幼兒猜測:小船放到水里會怎樣?哪種紙船沉得快?

  1、幼兒將自己的猜測結果用數字表示并記錄在記錄單中。最快的記作“1”,最慢得記作“3”

  2、交流猜測結果。

  (二)幼兒實驗,將三種紙船同時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結果。

  三、探索原因,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

  (一)教師:同樣是紙船,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樣?

  (二)小實驗“吸水性實驗”。

  幼兒將裝在眼藥水瓶中的清水分別滴一滴到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紙上, 觀察紙的吸水性,并與紙船實驗結果相對應,尋找原因。

  (三)小結:不同的紙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誰吸水快,誰就沉得快。

  小班語言兒歌《水果歌》公開課視頻+PPT課件+教案+教具圖幼兒園班本課程《瘋狂的小石頭》課件PPT主題故事教學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然界中動物種類的多樣性,知道動物與人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

  2、知道動物之間的天敵關系,并能準確地給它們配對。

  3、培養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動物的課件。

  2、天敵動物的磁性圖片若干。

  3、幼兒對動物的知識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1、播放動物的課件,請幼兒說出動物的名稱及它們的習性等。

  先以動物的各種叫聲引起幼兒興趣,聽到聲音,說出動物的名字,然后播放動物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它叫什么名字,它長得什么樣子。

  例:你聽到了什么?(小青蛙的叫聲)對了,是小青蛙。有誰來說說看小青蛙長的是什么樣子的?(待幼兒說完后播放圖片)

  2、出示配好對的天敵圖片,讓幼兒感知什么叫天敵,還有哪些動物是天敵關系。

  出示圖片,看看老師手里的圖片,是哪兩個小動物呀?那它們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它們兩個是敵人的關系,青蛙會把蟲子吃掉的)

  讓幼兒理解天敵 這個詞語的意思。

  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小動物會是天敵的關系呢?幼兒討論后回答。

  3、無規則地擺放有天敵關系的`圖片,請幼兒進行操作。

  大自然中間有很多很多的動物,所以就有很多對的天敵,我們請小朋友來找找看,哪兩種小動物是天敵的關系,找到以后請它們牽好手,有規律地放在邊上。

  配對完之后,請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和×××是天敵。

  4、了解動物對人的重要性,我們要保護小動物。

  我們人類離不開動物,動物和人類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請幼兒根據自己所有的親身體驗說說有關事例。

  活動建議:

  1、在活動前多觀察動物外形、特點、習性,了解動物。

  2、可給幼兒觀看一些天敵在一起的片段,更形象地了解天敵的含義。

  活動延伸:

  可在區域活動中放置天敵圖片,讓幼兒自己配對,說說誰和誰是天敵,為什么。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核桃是孩子們愛吃的干果,孩子的好奇心強,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此生成了此活動。我想通過開展過此活動,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并通過看、摸、碰、滾、嘗等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核桃的特征,同時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目標:

  一、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以此培養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二、通過看、摸、碰、滾、嘗等活動干知核桃的特征。

  三、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學說“園圓的”“硬硬的”、“粗糙的”

  活動準備:

  1、核桃(完整的和去掉硬殼后的)夾子,盤子。

  2、魔術盒(盒內裝有完整的核桃數個)。

  活動過程:

  一、向幼兒出示“魔術盒”請個別幼兒摸一摸盒中有什么神秘的東西。幼兒按次序依次摸一摸“魔術盒”中的東西,并猜猜看盒中到底是什么東西。教師:核桃是從哪里來的?(出示課件圖片,引發幼兒觀察興趣。)

  二、教師出示實物核桃,幼兒觀察,并通過看、滾,知道核桃是圓圓的,通過摸知道核桃是硬硬的、粗糙的。

  活動分析:

  本次活動效果較好,大班幼兒對吃有著很濃的興趣,也有一定的經驗,教師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因此,整節活動師幼配合、互動比較好。因而幼兒能積極主動參與,情緒高漲,充分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玩墊子的過程中引發幼兒講講墊子的顏色、大小,感知墊子是軟軟的。

  2、樂意玩墊子寶寶,感受做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小紙箱各一,不同大小、顏色的靠墊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 摸墊子看看,這是什么呀?儲物箱里會有什么呢?請個朋友上來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猜猜它是什么?

  和墊子寶寶親一親,抱一抱?

  2、選墊子請每個小朋友選一個你喜歡的墊子寶寶做朋友,選好后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講講你的墊子寶寶是怎么樣的。

  3、說墊子誰愿意說給大家聽聽你拿到的是什么墊子寶寶?

  現在我要來考考你們:

  (1)綠色的墊子寶寶在哪里?紅色的墊子寶寶在哪里?(按顏色歸類)

  (2)圓圓的墊子寶寶在哪里?方方的墊子寶寶在哪里?(按形狀歸類)用手摸一摸,輕輕按一按墊子寶寶,感覺怎么樣?

  你們知道墊子有什么用嗎?

  小結:墊子寶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可以讓我們靠靠、坐坐、躺躺,軟軟的真舒服,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拍拍手,謝謝墊子寶寶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方便。

  4、玩墊子墊子寶寶還可以變成什么好玩的東西?可以怎么玩?

  5、送墊子寶寶回家放回紙箱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雞出生的過程

  2、了解《小雞出殼了》故事情節,并根據故事情節進行對話。

  3、激發孩子們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母雞、小雞、雞蛋頭飾,卡紙制作的母雞翅膀

  2、小雞出殼及雞媽媽領著雞寶寶在田野的自制課件

  3、《母雞進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老師和孩子們隨著《母雞進行曲》進活動室,幼兒跟著老師做動作。

  一、出示小雞,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伙伴(師出示小雞),看,這是一只多么可愛的小雞啊,尖尖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渾身毛絨絨的。"老師再很神秘的問:"哎,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雞是怎樣出生的嗎?"讓孩子們自由議論。這時老師再出示雞蛋,說:"小雞是雞蛋孵化出來的(教師介紹小雞孵化的過程)。在這21天的孵化過程中,雞蛋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進入下一環節.

  二、按順序出示幻燈片,了解小雞是怎樣出生和長大的。

  先出示第一幅圖,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小朋友們,這是最初的雞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蛋殼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孩子大膽表達。然后老師再問:"在雞媽媽的孵化下,過了幾天,蛋殼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接著出示第二幅圖,再引導孩子與第一幅圖進行對比觀察,說出雞蛋里面的變化。依次進行,直到出示完小雞出殼了的最后一幅圖。

  三、出示雞媽媽領著雞寶寶的課件,配樂欣賞故事

  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們來到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雞寶寶們快活的抖抖黃絨絨的毛,好奇的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

  "這是青草。"

  "青草是什么?"

  "青草嘛,是讓我們踩著走路的。"

  "哦,那個圓點點是什么東西?"

  "那是露珠。"

  小雞頭一低,吃了一滴露珠:"媽媽,露珠是甜的。"

  "孩子,青蟲的味道還要好呢!來跟著媽媽去找吧。"

  小雞跟著雞媽媽,"悉沙悉沙"踩著青草。它多神氣,生下來就會走路,還會唱歌:"嘰嘰嘰嘰!"它是在唱:"媽媽呀,我真快樂!"

  欣賞完故事后,老師再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雞媽媽和小雞的對話。

  四、師幼游戲"小雞出殼",結束活動。

  老師帶著母雞頭飾,胳膊帶著用卡紙制作的母雞翅膀扮演雞媽媽,幼兒帶著雞蛋頭飾扮演蛋寶寶,模仿母雞孵蛋的過程。幼兒隨著老師的口令和翅膀的動作,完成小雞出殼的過程。最后老師說:"哇,寶寶們都出來啦,跟媽媽找青蟲去,嘰嘰嘰嘰…"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激發探索興趣。

  2、學習根據自己了解的原理,動手制作不倒翁。

  3、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活動重點:

  了解、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激發探索興趣。

  活動難點:

  學習根據自己了解的原理,動手制作不倒翁,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不倒翁數個;木板、錐體等物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不倒翁,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不倒翁)你知道它的名字怎么得來的嗎?

  教師:因為不倒翁放好后,怎么搖動都不會倒下來!

  二、幼兒觀察不倒翁,找出它不倒的原因。

  1、教師搖動不倒翁,幼兒觀察。

  教師:請你再次觀察一下不倒翁,找找它為什么能搖擺卻不倒的原因?不倒翁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兒分組,帶著問題去操作、探索和發現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教師巡回觀察。

  3、集體活動環節。(了解不倒翁的外型特征。)

  教師:它的底部是什么樣子?它的頂部是什么樣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過程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不倒翁為什么不倒?

  教師: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它的身體上重下輕,底部有一塊較重的鐵塊;二是底面面積較大并且圓滑,向一邊傾斜時,重力的作用使它搖擺起來。

  三、探索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定性之間的簡單道理。

  1、幼兒分組操作木板,錐體,讓操作物體站立。

  2、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讓物體站立,尋找發現物體穩定性與物體的什么特征有關系。錐體為什么錐部在下的時,它站立不起來?

  3、操作不倒翁,讓它左右大搖大擺,發現重心與重力作用之間的簡單的關系。

  教師:通過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發現底面面積越大,物體越穩定。通過操作不倒翁,當不倒翁倒向左邊時,重心和重力作用線在接觸點的右邊,反之相同;不倒翁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產生的作用就越大,擺動就越大。

  四、 幼兒邊玩不倒翁邊念兒歌邊動作結束。

  教師: 老師還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不倒翁,真好玩,樣子長的也很獨特;頭兒小來,腳兒大,頭兒輕來,腳兒重;左推它不倒,右搖它不倒;傾斜的越大,擺動的越大;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右邊;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左邊;搖搖搖,擺擺擺,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使幼兒了解云的顏色、形狀是多變的。

  2、使幼兒初步了解云會變成雨、雪等落下來。

  3、培養幼兒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5、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多變的云》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了解雨、雪是由云變成的。

  三、教學準備:

  平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各種各樣的云;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四、教學過程:

  1、帶領幼兒到室外觀察天上的云※教師:請你們看看現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像什么?(讓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云會不會移動?怎樣移動?(引導幼兒注意觀察云的位置移動等變化)想一想,云為什么會移動?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云。

  ※教師:云會不會變成其它的樣子?你有沒有見過別的云?是什么樣的?是什么時候見到的?(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小結:如下雨前的烏云,陰天的云,傍晚時的云彩等等。

  ※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云呢?(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后,向幼兒介紹不同的云是和天氣有關系的)

  3、借助幼兒用書畫面幫助幼兒認識云的多變性。

  ※教師:這幅圖上的云像什么?你們見過嗎?分別說說這些云像什么?

  4、討論云會變成什么。“誰知道云會變成什么?”(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后向幼兒介紹天上下雨就是云變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變成的)

  5、活動延伸:讓幼兒去戶外觀察天上的云,分別說說天上的云塊像什么?并把它畫下來。

  活動反思:

  幼兒到了大班好奇心明顯增強,他們喜歡在生活中發現,在玩中發現許多有趣的事物,針對本班幼兒的特點,我在設計《多變的云》這節活動時,注重“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教學方法,把復雜的自然想象,用淺顯易懂的實驗呈現給幼兒,雖然在實驗的過程中,幼兒對云的形成認識還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過活動能激發幼兒對科學的熱愛,保護他們這份積極探索的熱情,就已經達到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了。在活動中,我班也有幾個小朋友明顯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可能是我的實驗設計的有些單調,課前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夠成分,今后需要提前預設活動效果,避免出現幼兒被動參與的現象。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公共汽車、貨車、灑水車、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的名稱和特點,并了解其用途。

  2.幼兒對汽車產生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汽車的圖片(公共汽車、貨車、灑水車、救護車、消防車、警車)。

  2.情境圖片六幅

  3.課前帶領幼兒觀察馬路上的各種汽車。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引起興趣。今天好多汽車來我們班做客,讓我們來歡迎它們吧!(教師出示汽車圖片于黑板右側)。

  2.基本部分:

  認識幾種常見車的名稱,特點及用途:

  (1)請幼兒找找自己喜歡的車,并說出它是什么車?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它是用來干什么的?(提醒幼兒盡量講一句完整話:“這是××車,可以用來干什么”。)

  (2)動動腦,連連看。區分幾種車的不同用途。依次在黑板左側出示圖片:

  A媽媽帶小紅去奶奶家;

  B許多帳篷要運到地震災區;

  C公路要灑水;

  D小熊病了,要送醫院;

  E有幢房子著火了,要救火;

  F警察叔叔要抓小偷。

  請幼兒思考分別要用什么車,并把左邊的情景圖片與右邊的車子一一對應連起來。

  (3)小結:教師總結學到的車的名稱,特點,用途。

  3.結束部分:

  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你最喜歡的汽車叫什么?用途是什么?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節極為普通的科學活動,把介紹蚯蚓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沒有花哨的準備和內容,也未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其中,但這節普通的課卻運用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多媒體。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給幼兒,讓幼兒直觀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識,同時,取得了用圖片教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在本節課中,又利用了因特網,隨時解決幼兒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類問題,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解決了教師對知識了解不全面,從而面對幼兒提問時束手無措的情況。

  教學目標: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網為日常生活帶來的方便。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事先聽過《小蚯蚓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出課題。

  細細長長像條蟲,沒手沒腳會勞動;天天躲在泥土中,鉆來鉆去把土松。猜猜這是什么?(點擊謎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體課件詳細介紹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師小結: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的、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節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體課件了解蚯蚓各種不同的作用。

  四、游戲“蚯蚓愛吃什么”

  請幼兒根據蚯蚓的愛好有鼠標挑選蚯蚓愛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動。

  用因特網查找關于蚯蚓的資料。

  1、師:你們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師記錄)

  2、師生共同上網查找資料。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九篇】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模板8篇05-27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合集六篇05-27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7篇05-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3篇05-19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六篇05-1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匯總7篇05-15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合集9篇05-14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合集10篇05-13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4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