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調歌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調歌頭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來欣賞詠月詩詞。
2、聯(lián)想《水調歌頭》抒寫的情境,理解該詞主題。
3、體味《水調歌頭》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二、預習
導語:今天,我們走進中秋詠月詞中最著名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秋使人想起團圓,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中秋享受團圓的幸福,于是在眾多的中秋詠月詩詞中,總是離不開傷感的情調。那么宋代文學家蘇軾他又是如何面對離別的惆悵的呢,為什么他的這首詞稱得上中秋詠月詞中最著名的呢?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學習會找到答案。
1、搜集詠月詩詞(不少于三句)。
2、注音:
闕( )乘( )瓊( )不勝( )轉( )綺( ) 嬋娟( )
3、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解釋:
達旦: 兼懷: 幾時: 把酒:
宮闕: 何年: 乘: 歸去:
瓊樓玉宇: 勝: 不勝:
弄: 何似: 朱閣:
綺: 綺戶: 無眠:
不應: 恨: 何事: 全:
嬋娟: 共嬋娟:
5、翻譯全文:
6、了解作者:蘇軾,字 ,號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 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作品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散文、詩、詞、書、畫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詞是 派的代表,如 。與其父 、其弟 并稱為“三蘇”。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7、查閱資料,收集本詞創(chuàng)作背景:
8、熟知內容:
①全詞的感情基調是 ,中心句是 , 。
②概括詞上下闋意思:
上闋:
下闋:
三、課堂互動探究
㈠、一讀課文,字正腔圓,讀準字音。(預習2)
㈡、二讀課文,有板有眼,讀對節(jié)奏。(預習3)
㈢、三讀課文,咬文嚼字,讀懂詞意。(預習4、5)
訂正、筆記欄
㈣、四讀課文,有情有味,讀透詞境。(預習7、8)
1、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的是什么?(預習8②)
2、上闋開頭四句反映了詞人對 的向往的心理狀態(tài)?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態(tài)呢?(聯(lián)系預習7寫作背景)
3、“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又反映了他 的心理。為什么?
4、矛盾最終結果是 。從“ , 。”兩句可以看出。
5、下闋是 引起“離人”的無眠。作者想通了“ , ” 是自然和人生的規(guī)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無法抗拒的。既然離別不可避免,詞人最終表現(xiàn)出了 的心態(tài)。(聯(lián)系預習8①)
6、這首詞表達了詞人 的思想感情?(聯(lián)系預習8①)
7、朗誦本詞:要求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抑揚頓挫、有情有味,要能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讀出矛盾的心理,積極的處世態(tài)度,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四、小結收獲: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將怎樣面對?
五、課堂作業(yè):
1、對下列詩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B、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C、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富有深刻哲理的詩句是( )。
A、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D、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六、課后作業(yè):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
結語: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有不幸,但只要我們善于運用理性的繃帶包扎感情的傷口,我們人生便會少幾分痛苦,多幾分快樂,少一些無奈,多一些智慧,少一點愁腸百結,多一點豁然開朗!
水調歌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2、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3、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重點:
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教學難點:
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教學板塊設計:
一、朗讀詞文,整體感知;
二、借月抒情,走進詞境;
三、名句重讀,讀懂詞情;
四、拓展體悟,讀透詞心。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師:說起月亮,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中國古代文人更是喜歡。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shù)貢粝潞枚唷霸隆弊謥怼GЫ兴Ы拢渌谑衷略谑帧U娴模袊娙搜壑械脑铝烈黄模谑乔Ю飲染晔窃拢破婆笆窃拢J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詩多在明月中,詩人都拿月亮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的蘇軾的《水調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身我們訴說什么。
二、誦讀品味
1、字正腔圓地讀。注意“闕”“不勝”“綺”等字音的準確。
2、有板有眼地讀。體會聲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jié)奏。
3、有情有味地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先聽錄音朗讀感受,然后自由讀,要求讀出味道與感覺來。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是在理解詞境理解詞意之后。
教師預設穿插問題:
①解讀從小序入手,問詞中借月亮來抒懷作者怎樣的情懷。讀懂懷子由的思念之情,賞析并誦讀上闕中的前幾句。(補充作者與子由兄弟情深的資料與詞作)
②重點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含義。
以“不關我月,是君”的句式對應“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句的對話練習,來充分理解懷子由的離愁別緒。
③“兼”字告訴我們作者舉杯對月,還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沒有介紹,下面老師也給大家讀一次《水調歌頭》,你從詞中去發(fā)現(xiàn)。(配樂朗誦)
④賞析上闕,抓住“不知”“歸去”讀懂詞人借月懷的內心祈愿,從“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負及遭遇,從而體會“寒”字背后的愁苦與幽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這樣的幽憤與傷感中?從哪些詞句中可讀出來?(古難全;但愿)
重點讀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刻意蘊和曠達情懷。
(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并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三、體悟拓展
1、出示李白的《把酒問月》和《月下獨酌》給大家。
比較詩句:
1、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3、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問: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來《水調歌頭》的問月、舞月、愿月是從“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詩中繼承而來,借月亮來抒懷的詞作中它確是屬于頂峰之作了。)
2、同學們,這讓我想起評論家周嘯天的一句話:“向上看一首詩的繼承,可知推陳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詩的影響,則可見其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動詞,該讀披,披及的意思,換一個成語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過它為什么會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嗎?
(從苦悶的悲觀中走出來,到了豁達樂觀的人生境界,一位從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懷坦蕩的達觀的文人留給后人的溫暖與美好,慰藉著千年來普天下不得意與離恨的人,超脫的靈魂裝著美好的東西就會永世活著。)
3、詞讀到現(xiàn)在,你肯定相信一種評價了——清代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千古絕唱的中秋月詞作,用你共鳴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來讀讀這首東坡詞——《水調歌頭》,能背誦就更好了。(配樂朗誦)
五、結束語:
優(yōu)秀的作品優(yōu)秀的人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去讀。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去……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遇,讓我們都能從心底生發(fā)出一個真誠的聲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下課,同學們再見!
附: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懷子由離愁別恨
嘆人生失意矛盾
悟真諦超然高格
水調歌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
2、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
3、了解閱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教學重點:
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教學難點:
閱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教學方法:
組織閱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鄧麗君歌曲《但愿人長久》)
一、導入;示標。 師:大家覺得剛才欣賞的歌曲優(yōu)美嗎?
生:優(yōu)美。
師:就讓我們在這首歌曲的引領下解讀宋詞《水調歌頭》,走近文學大師蘇東坡。 (板書課題、作者)
師:同學們在初一時學過蘇東坡的《浣溪沙》,還能記得詞中的一些句子嗎?
生: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師: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配樂朗讀全詞。 (音樂聲中,師范讀全詞一遍,然后生自由朗讀全詞一遍。)
三、開展閱讀對話。
師: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閱讀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閱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三條途徑入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huán)境對話。
1、與文本對話 師:初讀課文后,我們了解了詞的大致內容。現(xiàn)在開展小組討論,請大家將自己覺得難以理解的詞句提出來,看看同學能不能幫你解決疑難。小組討論仍不能解決的,交由全班討論。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應該怎樣理解?
生2:在清冷的月宮中起舞,賞玩自己孤單的影子,哪里比得上在人間啊!
生3: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起舞,賞玩著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呢!
師:兩位的理解都有道理。
生4:“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也不太好理解。
師:這句話是在責問月亮:你對人不應該有怨恨呀,但你為什么偏偏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又亮又圓呢?詞人借此來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師:解決了文句的疑難,讓我們整體把握一下詞的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上闋:望月-思歸;下闋:責月-懷人。
師: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1:我喜歡“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三個短句很有節(jié)奏地描繪了月亮的行蹤,表達了作者思念弟弟難以入眠。
生2:我欣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因為它由月亮的圓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歡離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難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師:對。由“月”到“人”,是由自然到人事;而由今至“古”,則使得這人生感觸更為深刻。
生3:我欣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離別之人,并祝愿他們幸福美滿。
師:是啊!“長久”是時間,“千里”是空間,這兩句的境界是多么的開闊!
師: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2、與作者對話 師: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jīng)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里,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jù)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么?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郁悶,酒醉后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賞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并祝愿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生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郁悶,你為什么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回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
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shù)匕傩盏膼鄞鳌0傩諅冏鸱Q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于,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fā)!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師:讓我們第三次來朗讀這首詞,注意領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過程。 (生齊讀全詞。)
3、與環(huán)境對話 師:這首詞的想象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么來進行的? 生:明月。
師:“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不知觸發(fā)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lián)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遠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遙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寫得很平實。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生3:“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張的手法描寫滄海的壯美,表現(xiàn)了曹操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寫得氣勢宏大,氣魄雄偉。
生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以月下登樓所見表達了詞人亡國的憂愁和對故國的思念。 生5:……
師: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yōu)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生1:我失敗時,大多是靠老師和父母幫我從苦悶中解脫出來,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師:相信今天的學習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會逐漸多起來的。
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會有苦悶,但不會消沉。因為人生很難一帆風順,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會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從頭再來,努力去爭取成功。 生3:……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讓老師深受啟發(fā)。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說“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后,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里,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 生:同意!
師:讓我們集體將這首詞朗誦一遍。 (生齊背全詞。)
四、閱讀方法小結與作業(yè)。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閱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本對話: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象,領會情感。
3、與環(huán)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 大家對此有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生:有。
師:好。這節(jié)課的作業(yè)是:嘗試通過閱讀對話的三條途徑解讀蘇轍詞《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師:最后,讓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十年以后,你還會再讀這首詞嗎?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
生:會的。 師:是啊!優(yōu)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解讀。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同暢飲陳年美酒,總讓人口齒留香,久而彌篤。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蕩,飄蕩……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逢,我們都會從心底迸發(fā)出一個聲音:我愛東坡!
水調歌頭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一、讀懂、背誦這首詞。
二、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傳統(tǒng)意識中,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不知道同學們在往年看中秋圓月時有何感受?今天,我們不妨來欣賞宋朝著名詩人蘇軾的詠月名篇《水調歌頭》。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賞《水調歌頭》
1、對照小序部分簡介詞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時間及創(chuàng)作原因。
2、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1)學生讀書下注釋。
(2)由學生迅速自讀課文。
(3)點一生朗讀(學生點評后,教師總結點評)
(4)全班齊讀
3、疏通全文
(1)學生對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記下讀不懂、有問題的地方。
(2)小小組交流問題
(能小組內解決的自主解決,不能解決的有組長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4)打出全文注釋,學生自主整理在課本上。
(5)問:對照注釋你認為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了什么?兩者聯(lián)系何在?
(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兩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問: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6)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你如何理解?
4、能力訓練
(1)什么是聯(lián)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處是聯(lián)想?哪處是想象?
(3)看圖一,發(fā)揮聯(lián)想,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
(4)看圖二,發(fā)揮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問:比較《十五夜望月》,你喜歡哪一篇?講講理由。
6、音樂欣賞
(1)播放王菲的《水調歌頭》
(2)第二遍播放,學生輕聲跟唱
7、學生總結
(1)一生總結本課教學思路
(2)由學生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獲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根據(jù)下文開頭,發(fā)揮豐富想象和聯(lián)想,續(xù)寫文章。
《水調歌頭》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學家,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散文、詩、詞、書、畫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詞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流派,表現(xiàn)為題材新、形式新、風格新,具有豪壯、雄渾的風格,使宋代詞風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后南宋辛棄疾等人繼承并發(fā)展其詞風,形成豪放詞派。有《東坡全集》等。
二、故事背景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本詞無題目,為了與其他同詞牌的詞區(qū)分開來,常用詞的第一句來充當題目。《水調歌頭》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與弟蘇轍也已多年不見,中秋對月,心情抑郁惆悵,遂作此詞。
三、課文翻譯
1、原文: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注釋:
丙辰: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
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
譯文:宋神宗熙寧九年的八月十五,(我)歡暢飲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寫下這首詞,同時(借此)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思念。
2、原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注釋:
把酒:舉起酒杯。
闕:皇宮大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
歸去:回到天上去。
瓊樓玉宇:美玉做成的樓宇。這是想象中的仙宮。宇,屋檐,引申為房屋。
不勝:不能承受。
譯文: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xiàn)?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又擔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宮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
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
3、原文: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綺戶:雕花的窗戶。
恨:怨恨。
何事:為什么。
共:一起。
嬋娟:姿態(tài)美好,這里指月亮。
譯文:月光從朱紅色樓閣的一面轉到另一面,低低地透進雕花窗戶,照著不眠之人。月亮對人不該有什么怨恨,為什么它老是在人們離別時圓呢?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樂,月亮也會陰藏晴出,時圓時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圓全。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四、問題歸納
1、“高處不勝寒”有怎樣深刻的含義?
這句詞不僅指禁不住高處的寒冷,還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厭惡朝中的黨派相爭、鉤心斗角;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單冷清;禁不住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等含義。
2、作者為什么把幻想乘風上天說成是“歸去”?欲去卻“又恐”,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理?
把上天說成是“歸去”,是因為在作者看來,也許那美好皎潔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園。然而真要棄絕人世,飄然仙去時,作者又猶豫了,通過“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現(xiàn)了出來。
3、賞析詞中的“轉”“低”“無眠”。
“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無眠”泛指因遭受分離之苦而難以入眠的人,表現(xiàn)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深。
4、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
從個人的悲歡離合引出月的盈虧變化,對月表示原諒,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的陰晴圓缺,猶如人的悲歡離合,是必然的規(guī)律。既如此,就不必慨嘆和悲傷了,表現(xiàn)了詞人心胸開闊、情懷曠達的一面。
五、課文主題
《水調歌頭》詞的上片寫詞人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寫對月懷人,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表達了詞人由心有郁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調歌頭》課文說明
若論蘇軾的詞作,不能不提他的《水調歌頭》,這是一首在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詞。
詞前的小序,敘作詞原因,領起一篇。中秋節(jié)本是團圓節(jié),但蘇軾寫此詞時,自己在密州太守任上,弟弟子由則在濟南,兩地相隔雖不大遠,兩人卻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所以東坡月夜抒懷,特地交待了產(chǎn)“兼懷子由”。
詞的上片,寫詞人月下歡飲時的聯(lián)想和想像。
詞一開篇接連兩個發(fā)問,其一,天上的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其二,不知月亮上,“今夕是何年”?這樣的問題李白也曾問過:“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相比之下,蘇軾這一問,問得更癡迷。很明顯,詞人因思親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把酒問月,并想像著月宮今夕的情景;當他想到月宮的清寒,又不免遲疑起來,于是詞人轉而安慰自己:在天上起舞,只有清冷的影子相隨,怎么比得上留在溫暖的人間呢?詞中隱約透露出在現(xiàn)實中苦悶難遣,欲求解脫的情緒。
詞的下片,寫詞人月下“無眠”的情狀及對人生的深思、探求。
下片除開頭寫月移光轉而外,以下全屬內心獨白。第一句就把月光擬人化,寫出了月光流動的感覺,同時也帶出因離愁別苦而“無眠”的月下人。月圓了人卻不能團圓,詞人不禁埋怨起一輪圓月了:“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意思是,月亮你不應有什么憾事,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別離的時候顯得格外的圓?此設想甚奇,但詞人又調轉筆鋒,作了一番寬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人生和自然的規(guī)律,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所以實在用不著特別地悲傷。這樣層層推進,愈進愈深,釋卻離怨,于是最后使兩句表達了詩人不為離愁別苦所束縛的樂觀思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愿別離的人們各自珍重,遠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賞中秋月明之夜美好的景色。
這首詞雖有感傷情調,但并不使人感到難堪的壓抑,詞人的豁達胸襟仍處處可見。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問天,下片問月,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美麗的境界。應當指出,詞人的問天、問月,歸根結底是問人生。在經(jīng)過一番認真探求之后,他終于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啟迪。可見,寓哲理于抒情之中,是這篇詞的一個顯著特點。
這首詞幾乎句句寫月,詞意優(yōu)美,令人玩味不盡。全詞既充溢浪漫情懷,又抒發(fā)現(xiàn)實感受,字里行間都流露出詞人樂觀曠達的情緒。這首詞寫得實在好,后世許多中秋節(jié)不能團圓的人都愿意從這首詞中尋得安慰,稱譽它為最好的一首中秋詞,并不為過。
水調歌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設想:
本教案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突出對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以“情景教學”作為指導的思想,通過善設、再現(xiàn)詩的意境來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性和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把課堂延伸至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詩詞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設計了幾種新的朗誦方法和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詩詞教學的特點。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如:音樂烘托法、繪畫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更能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本課安排一課時完成:學習生字詞,查作者相關資料等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自學完成。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活動
由一學生講述童年趣事
二、前提測評
找學生講講課前查找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多媒體展示簡介作者生平。
展示以下生字:闕(què)瓊(qióng)綺(qi)勝(sheng)。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傳誦甚廣。
三、導學達標
(一)、導入: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歷來被列為我國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同學們,你們家過中秋有什么習俗嗎?古人過中秋喜歡吟詩賦文來抒發(fā)自己當時的感受,為我們后人留下許多優(yōu)美詩篇。
(二)、初讀課文呈現(xiàn)課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聽配樂范讀,學生小聲跟讀。
1、全班自由朗誦一遍.注意字詞的準確讀音,
2、劃分朗讀節(jié)奏
3、反復、朗讀體會情感。(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
4、展示朗讀技巧,全班模仿配樂范讀有感情大聲跟讀,注意語速、重音。
5、學生單人配樂朗讀,教師點拔。
6、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三)、了解寫作此詞的背景幫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蘇軾因烏臺詩案倍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作者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蘇軾兄弟情誼深厚,他與蘇轍在潁州分別后已有六年不見了,但無緣相會。時值中秋,蘇軾賦詞懷之。
(四)、品味、賞析詞的內容.(重點)
整體感悟:
1、展示思考題:筆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
2、聽王菲演譯這首詞的MTV歌曲
3、感染學生,引發(fā)無窮的想象
4、學生初步談感想,鼓勵個人獨到的見解。
5、重點賞析
1、學生說說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
2、發(fā)揮想象描繪詞的意境。由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
3、教師點撥難解的字詞或投影出來。
4、學生思考、討論、質疑以下問題:
A、這首詞中你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的?
B、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心中的天宮是怎樣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宮嗎?你認為作者是怎樣想的,覺得天上好還是人間好?如果真有天宮的話,你愿乘風而去嗎?為什么?
C、這首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么?(欣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賞析: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原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惟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D、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兩者的聯(lián)系何在?(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上闋主要寫什么?(寫了什么景?)上闋----望月(寫景)下闋呢?(抒發(fā)了什么感情?)下闋----懷人(抒情)?上、下兩者的聯(lián)系何在?(借景抒情、情交融)
(五)歸納小結,投影板書主題:這首詞中飽含著深奧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實現(xiàn),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織著詩人對人生不如意的慨嘆和如何擺脫情感困擾的理智的矛盾,最終是理智擺脫情感困擾,表現(xiàn)出詩人那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生的情感。(活動形式:小組討論,選派代表回答,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答案)
(六)(每個人對詩詞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創(chuàng)造。美好的詩詞意境引發(fā)人們無窮創(chuàng)造。有的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來表達。)試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這首詞的內容制成配圖卡片或寫下來。投影一副《蘇軾對月飲酒圖》,(事先布置預習作業(yè))(教師配樂示范朗讀自己改寫的范文,以引起學生想創(chuàng)作的心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范讀)(選配古箏曲目《西廂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改寫: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里顯得特別幽靜,詩人蘇軾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優(yōu)美的月色,詩人浮想連篇,在這本應家人團聚的佳節(jié),只有月亮在我身邊陪伴,舉起一杯酒面對天上的月色,想邀請月娥一起來歡飲,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時候才出現(xiàn)呢?請問你居住天宮,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飛到月宮上問個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許會比人間潔凈吧?可是聽說月亮雖有美玉砌成的樓閣,卻是“水氣”結成的寒宮,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處的寒氣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獨舞自娛,與那舞動的影子歡愉吧,畢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宮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間好呢?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轉過紅色樓閣,又低低地照進美麗的窗閣里,復照著深夜不能入眠的詩人,是什么原因使詩人無法入睡呢?是思念,是離愁,思念遠在他方的弟弟,詩人不由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為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呢?哦,月亮,這不是你的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時盛時衰,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會有陰晴圓缺了,又怎能強求?只要彼此永遠健康,能在千里之遙共賞明月,有了這份心愿也就足夠了,祝福天下的離人總有團圓的一天。)
(七)能力遷移。你試發(fā)揮想象說說下列詩句的意境,理解詩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
2、天涯共此時
3、舉頭望明月,
4、低頭思故鄉(xiāng)
四、目標檢測
背誦和理解這首詞
五、布置作業(yè).
1、改寫這首詞或繪成圖畫。
2、背誦整首詩,直到會準確默寫。
3、課后繼續(xù)收集中秋詠月詩詞,準備朗誦會。
4、背誦這首詞。
5、小作文:根據(jù)下文的開頭,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續(xù)寫文章。中秋的夜晚,涼風習習,我坐在陽臺上,望著明亮的月亮,心緒萬千……
六、板書: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1、上闋:飲酒問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闋:難眠懷弟----------------探求人生哲理.情景交融
2、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對親人的思念。
(以上教學過程是初步構想,上課時可靈活處理。)
七、備課后記:
本節(jié)課教學,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教學的理念,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課堂教學基本上達到教學目標,重視字詞句的理解的同時,善于啟發(fā)學生思維,發(fā)展想象的創(chuàng)新能力,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課堂氣氛活躍、由于教學內容較充實,學生由于個別分析能力局限,討論時間在保證充足情況下,后面教學環(huán)節(jié)較緊湊,結尾匆促,日后注意培養(yǎng)學生討論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水調歌頭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jù)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并聯(lián)系實際,有所啟發(fā)
1、教學時按照“讀——品——背”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初步學會鑒賞詩歌
2.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
3.采用圈點批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涵
教學方法
“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話……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據(jù)此,我指導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本,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質疑法等來激活學生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由于本文內涵的豐富性和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我采用多媒體引入了大量有關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供感性領悟的氛圍,為學生順利解讀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有關文學常識及本文寫作背景掌握重點實詞,并能準確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將古詩詞拓展到現(xiàn)實生活,深刻領悟詞中的感情能初步鑒賞品評名句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并能準確翻譯課文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教學準備
flsh配樂朗讀,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長久》,ppt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1、欣賞美侖美奐的月亮圖“古今一輪月,千載寄情思”,配《明月幾時有》的輕柔笛音樂曲(為營造典雅的氣氛作準備,使學生可以快速的進入學習氛圍中)
2、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以拈來幾句下面請大家背誦幾句吧,讓我們共同欣賞文人騷客鐘愛的“月亮”這些詩句,詩人常通過月亮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思念、苦悶、孤獨、惆悵等)
(教師的一句話就可以激起學生詩情的波浪結合舊知導入,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聯(lián)系舊知識,起到了對比理解、融合貫通的效果)
二、傾聽作品,整體感知
1、欣賞課文的音畫朗讀,說說聽完朗讀后的總體感受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并茂的朗讀,對于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2.、ppt作者簡介,生平經(jīng)歷,代表作品及其風格
3、關于宋詞的基本常識,學生簡析這首詞的結構
三、反復誦讀,走進詩詞
1、聽配樂范讀,學生小聲跟讀,讀準字音
2、全體同學模仿配樂范讀有感情大聲跟讀,要求讀出節(jié)奏與韻律來
3自由朗讀體驗,并請個別學生展示朗讀,集體評議
(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這首詞的內容)
4、老師讀小序,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先跟讀,后自由誦讀再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后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明月幾時有》這首樂曲節(jié)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5、這首著名的中秋詞中,蘇軾借吟詠月亮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拋出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著學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在探討文意之初就拋出主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時又統(tǒng)領全文的教學活動)
(1)學生探討交流:小序交代了寫作時間是中秋,目的是“兼懷子由”蘇軾借月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念
(2)蘇軾為何在這時會懷念他的弟弟呢?
學生討論并展示顯示搜集到的背景資料:
蘇軾和他弟弟七年沒有見過面了而且他們兩兄弟感情特別好他們從小志同道合,在文學上珠聯(lián)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官到黃州,蘇轍馬上上書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為他哥哥贖罪這足以證明他們兄弟情深他們的書信往來也是非常頻繁的蘇軾寫給蘇轍的詩歌多達104首,而蘇轍給蘇軾的詩歌更多,有130首
(3)品讀詞句,你能不能從詞中找到表現(xiàn)蘇軾懷念子由,渴望和他團聚的句子呢?
學生自由朗讀,并勾畫表達思念的語句,自由回答,發(fā)表觀點教師點拔追問)
語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何事長向別時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
(4)、小結:通過對詞的解讀,發(fā)現(xiàn)蘇軾在這首詞中緊緊圍繞月亮,借助月亮抒發(fā)了對弟弟的懷念雖然,蘇軾不能和弟弟團聚,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悲觀,最后還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們發(fā)出美好的祝愿蘇軾這種樂觀豁達的胸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
6、蘇軾寫這一首詞難道只是為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嗎?
(這一問題的設計緊緊承接上一問題,層層推進,探尋作品的深層涵義)
(1)學生探詞索句發(fā)現(xiàn):從小序“兼懷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蘇軾寫這首詞還有其他目的
(2)蘇軾還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詞中還代表什么呢?讓我們先來了解蘇軾的生平經(jīng)歷
(多媒體顯示背景資料)
從背景材料中我們可以得知,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后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說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讀上片,找出描寫月亮的句子聯(lián)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結合注釋翻譯上片再思考
學生交流明確:“明月幾時有”、“天上宮闕”、“瓊樓玉宇”、“高處”等都是在寫月亮月亮在這里還有另外一個更深的含義,代指朝廷
(4)讓學生把“朝廷”代進上片,重新說說這段的意思
學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現(xiàn)在的情況是什么時候?我想乘風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5)蘇軾想回到朝廷嗎?朝廷又如何呢?寒冷應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學生討論明確:蘇軾借助月亮表達了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政治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懷念和失意
(6)“何似在人間?”這句中“人間”作何理解?這句詞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政治理想?
學生:雖然政治失意,但對生活的熱愛依舊遠離了爾虞我詐的官位要職,在自己貶官的卑微職位上,盡心盡責,造福一方百姓
四、品味詩歌,體會情感
1、《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讓學生自主誦讀體會之后再討論回答)
(現(xiàn)代的詩詞教學中,背誦理解是基礎,賞析詩句是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知識到能力的轉變要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1:乘著酒興,他舉杯質問青天——“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大膽奇特
學生2:“把酒”“歸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種揮灑自如的氣派想象著作者端著酒杯在月下舞蹈,無拘無束,感情奔放豪邁
2、找出詞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
3、小結: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自主歸納)
4、學生再次朗讀全詞,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語氣和語調
五、情境說話,能力遷移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既能學以致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檢測對詩句理解程度)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親人,這時引用這首詞中哪一句祝福?
2、你媽媽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學的哥哥,請你引用《水調歌頭》中一句詩來勸勸她你會怎么說?
3、詩中哪一句與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六、對話詩人,情感升華
(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老師與學生融洽交流體驗,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體驗)
1、用心聆聽王菲歌曲《但愿人長久》,你想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怎樣的畫面?(再次回到詩詞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現(xiàn))
2、讀完這首詞,你有何啟示?(學生結合自身體會,談出一種感受即可)
3、如果你通過時間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么?
4(《望月》的曲聲漸起,“望著月亮的時候,就想起你、“婉轉而感染人的樂曲,將對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對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
老師誦讀:(投影)你,從遙遠的北宋走來,衣袂飄飄,把酒問月你留給我們的何止是這幾個名句呢?你像我們一樣刻苦讀書——“閉門書史叢,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你也買了房子——“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卻又“驚魂未定,夢游縲紲(léi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剛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你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shù)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你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你被無數(shù)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丑態(tài),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有人這樣總結你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
學生集體誦讀:
啊,蘇東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卻能以你廣闊、博大的胸懷一一化解,為后世留下一個光輝的形象
七、內容遷移和寫作實踐
1、將《水調歌頭》改成現(xiàn)代詩歌
2、課后隨筆《我眼中的蘇軾》
3、閱讀蘇軾的《念奴嬌?赤璧懷古》《赤璧賦》
(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讓其自主選擇,關注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培養(yǎng)生語文素養(yǎng)服務)
教學反思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讓閱讀成為自由的夢?新課改探索了多年,這些問題,依舊困擾著每一個語文老師,本篇教案,試圖突破傳統(tǒng)的以知識本位為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以“語文素養(yǎng)”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把文本僅僅作為語文實踐活動的一個載本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注重學生的理解,體驗和感悟拓展學習空間,打通課內與課外的聯(lián)系等方面努力作出嘗試
回顧備課過程,我想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以自己研讀教材的體驗作為設計教學的立足點、出發(fā)點,而非一味地依賴教參、教案在查閱、鉆研教學參考資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對文本的獨立鉆研,有了對文本獨立鉆研,才會知道教材最動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難的是什么,能夠開發(fā)進行的能力訓練是什么教師鉆研教材的過程,往往就是教學方案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在解讀文本時首先要求自己擷取該詞的精華,深刻透徹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實質及其表達形式,力求創(chuàng)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啟發(fā)學生,自己的收獲能有效地幫助學生.
水調歌頭教案 篇7
一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軾、廷、皓、轍、嬋、娟”;積累詞語“朝廷、皓月當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誦、嬋娟”。理解“嬋娟、皓月”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 能借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了解蘇軾創(chuàng)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jīng)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4 通過學習,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蘊含的深意。
二 教學重難點
1 能借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了解蘇軾創(chuàng)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jīng)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2 通過學習,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過程:
一 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 師: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你知道哪些關于中秋的習俗或故事呢?
說明:從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入手,便于教師了解學情,更好地進行接下去的教學。
2 學生交流。
3 師:中秋是團圓的象征,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望著天空的那一輪明月,常常涌起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4 出示課題:39、但愿人長久 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學生自由讀課文。
3 交流
(1)學習生字
軾 轍:讀準字音(翹舌音)
偏 扁:辨別讀音
廷:復習筆順
說明: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字詞的教學依然不能放松,對于一些容易讀錯、寫錯或混淆的詞語要幫助學生加以辨析。
(2)開火車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古時候,___________,______思念_______,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什么時間) (誰) (誰)
個別說
三 重點突破,讀中感悟
1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蘇軾在中秋節(jié)的夜晚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思念之情?用“——”劃出有關句子。
2 自讀體會、交流。
3 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到了。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只有蘇軾卻在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1)“皓月”是什么意思?
(2)師:在這樣美麗的月夜,蘇軾卻思念著自己的弟弟,心緒不寧,他想起了什么呢?
(3)齊讀2——5小節(jié)。
出示:在這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中秋之夜,蘇軾在深深地思念著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
師:你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發(fā)揮你的想象力,用書上或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
學生思考、交流
說明:在教學時,老師以一個填空來幫助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以這個填空作為主線貫穿整篇課文的學習。先從填空中的“思念”出發(fā),請學生找出能反映蘇軾對弟弟思念之情的句子。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朗讀、理解,來思考一下當時蘇軾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學會把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現(xiàn)有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師:于是,蘇軾寫下了一首小詩,它成了流傳千古之作。讓我們好好地來誦讀一番。
(1)以各種形式吟誦
(2)思考:這首詩是什么意思?
“古” 查字典理解意思
“嬋娟” 通過課文后的注釋來理解
我們在學習古詩時,對于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既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工具書來幫助我們理解。
說明:文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片段的意思,文本中有現(xiàn)成的解釋,學生只要找到相對應的小節(jié)朗讀一下就能自己理解,這里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但是其中,有兩個詞的含義,學生理解起來有一些困難,一個是“古”、一個是“嬋娟”。理解這兩個詞的解釋并不難,但是,老師完全可以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學習古文的方法。例如:“古”可以通過查字典、“嬋娟”通過看課文后的注釋就可以理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今后學習起來,就有法可循了。
(3)對照解釋背誦
四 拓展延伸,擴大閱讀
1 出示完整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學生誦讀,配樂演唱。
2 師介紹蘇軾以及蘇軾的其它作品供學生課后閱讀。
水調歌頭教案 篇8
一、目標闡述
1、知識和能力
⑴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⑵能解釋這首詞的藝術特點。
⑶能夠具有一定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
2、過程和方法
⑴能在學習內容之前收集查閱相關資料文獻的方法。
⑵能在學習內容的過程中運用誦讀涵詠的方法。
⑶能在積累字詞的過程中運用閱讀注釋和查閱資料的方法。
⑷能在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中用啟發(fā)點撥和討論等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⑴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二、教學重點
⑴能解釋這首詞的藝術特點。
⑵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三、教學難點
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四、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趣導入
設計1:中國的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有著獨特的魅力。尤其是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傳統(tǒng)名篇,或撫今追昔、或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以豐富的情感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設計2:還記得那首“靜夜思”嗎?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背誦一下。這首廣為傳唱的詩表達了作者李白怎么的情感呢?(學生回答:在寂靜的月夜作者思念家鄉(xiāng)。)古往今來,一輪皎潔的明月總能觸發(fā)文人墨客心中的情愫,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面對中秋的圓月,他會有怎么的情感體驗呢。
(二)初讀課文,說說初讀感受
教師不在學生沒有接觸課文前就單向灌輸,不用自己的既定結論先入為主地影響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運用歸納法來學習,讓學生打開書本,自主誦讀。要求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并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真切、細膩、個性化的感受,培養(yǎng)自己纖細的感受力。
最后教師說說自己的感受:
我每次讀這首詞都會讓我的體會更加深刻:語言錘煉的優(yōu)美獨特讓我喜愛,對景情的大膽想象讓我震撼,對親人情真意切的思念讓我感動,對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讓我欽佩。
(三)再讀課文,說說再讀感知
學生用略讀和瀏覽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要求讀得理性,讀出整體的感知,并能用一句話準確而全面地說說本文所寫的內容,培養(yǎng)自己整體的感知力。
最后教師說說自己的學習心得:
本詞敘寫了中秋之際作者賞月品秋時抒發(fā)自己的對親人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態(tài)度。表達了作者懷人的情感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四)三讀課文,說說哪些方面寫得精彩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三讀課文,并用“的”字結構的名詞短語(先用名詞,然后加上修飾語)來說說本文哪些方面寫得精彩,值得學習,培養(yǎng)自己敏銳的判斷力。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理解:
我覺得整首詞四個方面寫得精彩和成功,給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優(yōu)美獨特的語言、大膽的想象、浪漫飄逸的詞風和曠達的情懷。
(五)四讀課文,對精彩內容進行賞析
學生有所選擇地瀏覽課文,對精彩內容研讀賞析。如果精彩之處太多,就以“兩特一先”(本文特有的、特別值得學習的、語言學習優(yōu)先)為選擇標準,選擇兩個精彩內容,認真研讀賞析。研讀賞析的要求和方法是:緊扣所選內容的相關語句深入品味,不蜻蜓點水,不浮光掠影;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使自己的研讀賞析有個性,有新意;研讀賞析后能用細膩確切的語言清晰表達,不使用粗糙空洞的大話、套話。
最后教師說說自己的賞析理解:
1、優(yōu)美獨特的語言
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于讓入世的思想戰(zhàn)勝了。真可謂“奇逸之筆”。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里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的事啊!于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2、大膽的想象
“我欲乘風歸去”的遐想。李白被稱為“謫仙”,蘇軾也被人稱之為“坡仙”。“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里只是暫住人間罷了。詞人至此突發(fā)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這時空千古奧秘。蘇軾生平自視甚高,以“謫仙”自居,所以他當然能御風回家,看看人間“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勝過人間?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xiàn)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
3、浪漫飄逸的詞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像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shù)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jīng)驗。結束句“但愿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4、曠達的情懷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典型地體現(xiàn)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六)五讀課文,自主提問并自主探究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五讀課文,自主提出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并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提問和探究的基本原則是“四有”:第一,有疑而問,即提出的問題是值得質疑的真問題;第二,有啟發(fā)而問,即提出的問題對自己、對他人有啟發(fā),能借此深化課文的學習;第三,有本探究,即結合文本展開探究,不離開文本想當然地猜測;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教師提出幫助學生理解主題的補充性問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么樣的意蘊?
教師準備的基本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并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七)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借助課內注解及課外資料,了解作者的人生觀和創(chuàng)作觀,并了解寫作此文的背景和意圖,以此增進對課文表達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理解。
教師介紹:
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學史上享有較高的聲譽。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請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臺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因此入獄,即所謂“烏臺詩案”。
根據(jù)詞前小序推測一下,作者中秋賞月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
教師趁機介紹本詞的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jīng)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時值中秋,月圓人不圓加上政治不得意,作者心情抑郁寫下此詞。
(八)六讀課文,積累新鮮字詞和妙語佳句
先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因人而異,不求統(tǒng)一。
再聚焦語言優(yōu)美、情感優(yōu)美的語句或語段,美美地讀,讀出感受和享受;并流利的背誦此詞。
(九)用一句話總結學習收獲或學習感受
課文學習結束后,每人用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或學習感受。
最后教師也說一句:
女詩人舒婷曾說過:“魅力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臟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請記住這堂課,記住蘇軾,把漢語語言文字對我們的熏陶,留在心中,讓我們在語言學習中不斷成長。
(十)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請同學們自主尋找并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評論文章三篇以上,并欣賞背誦蘇軾其他詞作三首,篇名不定。可以到網(wǎng)上直接閱讀。
水調歌頭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能流暢并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詞。
2、能體會并用簡要的語言說出月亮在詞中的意蘊。
3、能探究月亮在古詩中的文化內涵和意蘊。
(二)、教學難點:
把握作品的意蘊
(三)、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時間:
45分鐘
(五)、教學思路:
看圖聯(lián)想——品讀透悟——拓展探究——音樂回想
(六)、教學過程:
一、 月之妙語
導入語:請觀察下列圖片,用優(yōu)美的語言形容你所看到的內容。
要求:1、可以用自己最喜愛的語言形式表達,比如一個詞語、一個短語、一句話等。
2、一定要包含“月”的意思。
二、 書讀百遍
(提示語:這唯美的畫面,空靈的意境,用蘇軾的《水調歌頭》來形容它是最合適的了。這首詞它借助的是中秋的圓月為我們演繹了一段深情。請看課文《水調歌頭》。)
1、自讀課文(提示讀音及朗讀的節(jié)奏)。
2、用文中語句概括畫面內容。
(提示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假如畫面上的人物是你,在畫面情景下,你會情不自禁的吟誦起文中的那個語句?)
3、聽范讀。
(提示語:如果你能學會用心聆聽別人的深情,你會離詩歌最近。請閉上眼睛,傾聽名家的范讀。聽的時候注意他是如何把語調、重音等朗讀要素完美結合起來的。)
4、模仿表演。(對剛才的朗讀,你感覺象不象在聽一首歌?其實,詩歌就具有這種音樂美的特點。下面,你能否模仿剛才的朗讀,上臺表演詩朗誦《水調歌頭》。)
5、全體大聲朗讀課文。
三、 詩中有情
1、(提示語:對對子能用最凝練的語言涵蓋內容,你能嘗試完成下列對上下闋內容概括的對子嗎?)
把酒弄清影
望月
2、(提示語:曾經(jīng)有歌詞這樣唱到:“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知道中秋的圓月在蘇軾的心中代表了什么?請結合課文內容或提供的背景資料談談你的看法。注意:要言之有理。)
月是的代表
四、 我說月亮
(提示語:我們對蘇軾《水調歌頭》中的月亮有了更深的了解。很難忘蘇軾他對弟弟的那一份真情,更難忘他那“千里共嬋娟”,對天下游子的殷殷祝福。所以,月亮是情思。在古代的詩歌中,不僅是蘇軾,在中國其他文人的許多詩詞或文章中,月亮是心中的詩。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月亮在古詩中代表了什么。)
合作探究
話題:月亮在古詩中的形象。
1、以小組為單位探究。
2、整理資料,形成觀點。
3、用規(guī)定的句式回答。
4、每組可推選代表發(fā)言。
五、妙言生花
為某月餅廠設計人員設計的月餅盒廣告封面,從畫面和內容上提供創(chuàng)意。
(可以是本堂課涉及的內容,也可以是圍繞主題自創(chuàng)的)
六、 詩歌共色
(提示語:同學們,詩中月亮是圓圓的,卻也是澀澀的。歌中的月亮是空靈的,卻是釋懷的。讓我們在歌中再次品味蘇軾的《水調歌頭》。)
播放flash《水調歌頭》,全體合唱。
水調歌頭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 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 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三、 情景交融,想象豐富。
教學重點:
一、 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 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教學難點:
一、 情景交融,想象豐富。
二、 提高欣賞能力,情感體驗深刻。
教學工具:
錄音小黑板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 導入:中秋的月亮皎潔無暇,舉家團圓的人們其樂融融,可是,在這本應團圓的日子里,又有多少離人看著這明月,黯然神傷。
二、 聽朗讀錄音,感知全詩
1、 教師播放錄音
2、 學生仔細聆聽
三、 寫作背景介紹
1、 學生匯報收集的材料
2、 教師補充介紹
四、 初讀全詩,領會意境
1、 學生翻譯全文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匯報交流。)
2、 提問:這首詞描繪了什么樣的情景呢?
五、 再讀文章,體會感情
1、 抓住重點詞句,說說作者表達的感情
(學生抓住文章中的語句,結合自身的感受說一說對這首詞的理解。)
六、 課外延伸,拓寬知識。
1、 提問:你們還能說一些詠月的詩句嗎?
2、學生交流匯報課外收集的詩句。
七、 聽音樂,加深體驗。
1、 教師放《二泉映月》、《花好月圓》音樂。
2、 學生仔細聽音樂。
(提問:這兩首曲子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你能聽出來嗎?)
八、配樂朗誦,加深印象。
學生集體朗誦。
九、課堂小結
水調歌頭教案 篇11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詠月名句的收集和詩歌鑒賞。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一起坐在這里,聽著悠揚的曲調,在這屏幕上欣賞到了中秋的月色,如果我們一起由歷史的長河向上追溯,追溯到上百年、上千年前,在我國古代,有很多文人,他們在欣賞中秋月的時候,產(chǎn)生了很多感觸,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就是大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詠月詞。
我們先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的詞評家胡仔曾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余詞盡廢”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這首詞是一朵特別美麗的奇花,當它開放后,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光彩。從“余詞盡廢”,可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之高。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這首詞。先了解作者。
二、作者背景
1、了解作者。(看屏幕)
2、我們再了解一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哪一句話提示了我們作者寫作的背景?(小序)
總結:中秋時,大醉時。(看屏幕,補充介紹)
3、介紹“詞”的體裁。
三、前提測評
給紅色的字注音。正音并全體朗讀。
四、朗讀訓練
1、播放朗讀。
2、學生跟讀。
3、齊讀。
五、思考討論
1、讀完了課文,我們就初步理解了課文的意思。要想讀得聲情并茂,我們還要學習課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提問1、根據(jù)課文注釋,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這首詞描繪的情景。
出示每個詩句的畫面,同學描述,教師總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xiàn)?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宮中的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
分析:詩人問月問年,發(fā)揮了奇特的想象。表達了對天上宮闕的向往。為什么向往呢?因為作者政治失意,內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經(jīng)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
分析:詩人為什么想要乘風歸去?想要離開現(xiàn)實,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說明他又有所顧慮,未能忘情于現(xiàn)實。這里,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xiàn)實,兩方面都吸引著他,使他處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哪比得上人間?
分析:月下起舞令詞人陶醉,這里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現(xiàn)實。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從朱紅色樓閣的一面轉到另一面,低低地掛在雕花窗戶上,照著不眠之人。
分析:這三句寫月光的轉移。“轉、低”表示夜深,“無眠”表示離情正濃。這就過渡到了下面的懷人。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對人不應該有什么怨恨,可是為什么它老是在人們離別時圓呢?
分析: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的發(fā)問。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有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圓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分析:作者的內心矛盾有沒有得到解脫呢?解脫了,通過自我安慰。人事無常,有聚有散,自古如此。人的悲歡離合也同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為此悲傷,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過得很好,就可以了。
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認識到現(xiàn)實的美好,認識到現(xiàn)實總有不完美的地方,戰(zhàn)勝了自己消極地想要離開現(xiàn)實的念頭,表現(xiàn)了作者的樂觀、曠達的胸懷。
2、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3、上下闕主要寫什么?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提示:古代詩詞常常先寫景,后抒情)
上闕:望月(寫景)下闕:懷人(抒情)
聯(lián)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在這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自由發(fā)言,領會詞意,詞人的感情。
5、作者對人生的感悟表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6、哪句話抒發(fā)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和祝愿?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7、總結:學完了這首詞,我們深刻地認識了這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的一生時常處在坎坷之中,他的心里,有那么多的矛盾和斗爭。但他卻始終有著那么樂觀的精神,那么寬闊的胸襟。不因為宦海的沉浮而自暴自棄,不因為生活的境遇而怨天尤人。讓我們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六、能力訓練
在文學史上,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詠月詩詞,有的優(yōu)美動人,有的沉郁深刻。說說你收集的詠月名句,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分析:說說喜歡某首詩的道理,可以從分析其思想,鑒賞其藝術著手。
出示范例,學生思考討論,可寫個大意。
七、音樂欣賞
聽音樂可放聲跟唱。加強背誦。聽完一遍,回到首頁齊讀課文。(或背誦)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詞。
2、將剛才交流的你喜歡的一句詠月詩詞及喜歡的理由寫成200字的短文。
九、退出課堂
水調歌頭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
2.理解詞的大意,感受詞中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
3.體會作者豁達的心境,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樹立正確且積極的人生觀;體會詞中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大意,背誦并默寫整首詞;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感受詞中富有想象力的語言。體會詞中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傳達的是不為任何紛擾所動的曠達胸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則抒發(fā)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這兩句千古名句皆出自范仲淹所作的《岳陽樓記》,由此我們看到了一個擁有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懷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一首詞《漁家傲》,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這位偉大的詞人。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發(fā)動的叛亂性戰(zhàn)爭。他在西北邊塞生活達四年之久,對邊地生活與士兵的疾苦有較深的理解,治軍也頗有成效。當?shù)孛裰{說道:“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這首詞就作于此時。
三、復習有關詞的基本常識。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了全盛時期。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燕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于韻文的范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歌唱。
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稱詞調或詞牌,每個詞調都有限定的句數(shù)、字數(shù)、句式、聲律;詞的篇幅長短不一,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詞的段落也有數(shù)種,一段的稱為單調,兩段的稱為雙調,三段或四段的稱為三疊或四疊,其中以雙調者為多,通常把雙調詞的第一段稱為上片、前闋或上闋,第二段稱為下片、后闋或下闋;詞的句式或整齊,如《浣溪沙》,或參差,如《漁家傲》,但絕大多數(shù)詞調的句式長短不齊,短者僅一字,長者達十一字,因此,詞又名長短句。
四、落實字詞。
五、朗讀詞。
1.教師范讀,糾正字音。
2.學生自讀,感悟文義。
3.學生齊讀,加強理解。
六、理解詞。
1.范仲淹所作的《漁家傲》描寫的是哪里的景致?從哪句詞體現(xiàn)出來的?
描寫的是邊塞之景,“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塞下”交代了寫作的地點,“秋來”寫了時間。“風景異”概括了這里景致的特點。
2.詞分為上闋和下闋,本詞的上闋以“異”字統(tǒng)領全文,詞中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
“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這里著重表現(xiàn)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與中原大不相同。
(1)雁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塞之地的荒涼。
(2)號角凄厲。“四面邊聲連角起”,“邊聲”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夾雜著風吼、馬嘶的聲音,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
(3)重山疊嶂。交代了他們所在的地理位置,坐落于群山之中,處于偏遠之地。
(4)孤城緊閉。“孤”不僅僅交代所在城池的環(huán)境,也是自身心境的寫照。“閉”寫出“孤城”的冷落、警戒氣氛,呈現(xiàn)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
3.下闋則圍繞一個“情”字展開,結合語句體會詞人當時的情感。
(1)思鄉(xiāng)之情急切。“濁酒一杯家萬里”,“濁酒一杯”,舉杯消愁,消思鄉(xiāng)之愁苦;“家萬里”,可是家卻在萬里之外,形成強烈的對比,更突顯急切的歸家之情。
(2)建功之心強烈。“燕然未勒歸無計”,燕然,山名,即杭愛山,今蒙古國境內。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后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更為不易。由此可以體會出作者的愛國之情。
在這雙重情感的積聚下,使人夜不能寐。“羌管悠悠霜滿地”,于是聽到羌笛悠揚的聲音,看到寒霜滿地的景致。“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也體現(xiàn)出將士們長期駐守邊塞的勞苦和感傷之情。
4.小結。
本首詞著力渲染邊塞的悲壯氣氛,抒寫了思念家鄉(xiāng)的情緒和抗擊侵擾、鞏固邊防的意志。此詞首開邊塞詞之作,其格調蒼涼悲壯,感情沉摯抑郁,一掃花間詞派柔靡無骨、嘲風弄月的詞風,它標志著北宋詞風轉變的開端,成為后來蘇軾、辛棄疾豪放派的先聲。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漁家傲》。
板書設計
漁家傲
范仲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明月為主題吟詩作賦,大量的詠月詩詞不斷涌現(xiàn),請回顧我們曾接觸過的有關月亮的詩詞。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在中秋佳節(jié),遙望明月,詞人蘇軾感慨良多,遂寫下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體會作者是如何借月抒懷的。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詞的先河,并精通棋琴書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字子由)被世人稱為“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水調歌頭》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節(jié),當時蘇軾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遭受貶謫,經(jīng)歷十分坎坷,與此同時與他弟弟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
三、朗讀詞。
1.教師范讀,糾正字音。
2.教師領讀,落實讀音。
3.學生自讀,感悟文義。
4.學生齊讀,加強理解。
5.指名朗讀,強化記憶。
四、理解詞。
1.請在本首詞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進行賞析。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為眾人知曉,并流傳甚廣。根據(jù)寫作背景我們知道,當時蘇軾與弟弟已六七年未見,他們飽受離別之苦,這句應飽含作者一種美好的祝愿,希望兄弟二人的情誼天長地久,借此抒發(fā)自己對弟弟的思念之情。
2.此句除傳達一種美好的祝愿之外,你還讀出哪些內涵?讓我們結合前文詞句詳加賞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詩人問月問天,表達了對天上宮闕的向往。之所以向往是由于作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政治失意,故寄希望于天宮,并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詩人要乘風歸去是想離開現(xiàn)實直奔天宮而去,幻想借此忘掉一切。但“又恐”,說明他又有所顧慮,未能忘情于現(xiàn)實。月下起舞令詞人陶醉,這里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生活的美好。此時,天上和人間,理想和現(xiàn)實,使他產(chǎn)生一種矛盾的心理,欲登瓊樓玉宇,卻又留戀美好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此句寫景表現(xiàn)出作者因為思念而心緒不寧、輾轉難眠的情景。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表現(xiàn)作者對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對與弟弟天各一方的遺憾和無奈。所以作者用人的悲歡離合、月的陰晴圓缺這一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來自我安慰,自我釋懷。在安慰的同時也傳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既然人世間有許多離別、不圓滿的事情,就希望天下所有與他境遇相同的人都能平安,雖遠隔千里,亦能感受到彼此的真情,享有美好的月色。
3.小結。
此時作者的情感并未拘泥于兄弟之情,而是延展開來,以此祝愿天下人,更加突顯其博大、豁達的胸襟。
五、拓展延伸。
積累以下蘇軾的兩首詩詞,可選取感興趣的一首加以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誦讀的習慣,背誦這首詞。
2、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秋月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靜夜思》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檢查預習
宮闕(què)玉宇(yǔ)朱閣(gé)
綺戶(q)無眠(mián)嬋娟(chánjuān)
三、簡介作者、背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弟合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詞寫于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詞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蘇軾仕途失意被貶,心情抑郁。其弟蘇轍(字子由)正在濟南任職,兄弟兩人已有七年未見。中秋賞月,詞人歡飲達旦,在醉意朦朧中寫下這首詞,抒發(fā)了人生感慨和懷念親人的深情。
四、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1、聽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讀準字音。
2、研討分析詞的內容:結合注解,疏通文句。
3、思考討論:
①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討論概括: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
②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討論概括:實景:明月、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③哪些地方用到了聯(lián)想和想象?
討論概括:聯(lián)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4、小結
①文章結構
上闋望月(寫景)借景抒情
下闋懷人(抒情)情景交融
②主題: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和對親人的思念。
五、誦讀品味,領會詩情
1、配樂朗誦
2、體會詩情
六、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情景
聽歌曲,再現(xiàn)情景。
七、遷移
1、課后搜集有關“月”的古詩詞。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游山西村》)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賞析喜愛的詠月明句。
例子:這是一位同學對《靜夜思》的賞析,請大家模仿它,說說你喜愛的詠月名句。
我愛這首詩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給人一種朦朧美。我也愛這首詩真實的思鄉(xiāng)情。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水調歌頭教案 篇14
一、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適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好辦法。本課主要寫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chuàng)作名詞《水調歌頭》的經(jīng)過,屬于“文包詩”類文章。課文用詞豐富傳神,意境深遠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和廣闊胸襟。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為此,我運用自主探究與朗讀感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并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二、主要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引入課題:
1、同學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又要來到了,中秋節(ji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古代文人都喜歡以月亮為題材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你能說幾句嗎?
2、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與月亮有關的文章。
(板書:但愿人長久)
(二)聯(lián)系課題,鼓勵提問:
1、看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師歸納:
(1)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書上寫的那幾句詞該怎樣理解?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初讀課文,抓住情感線(著重圍繞第一個思考題):
1、學生自讀圈畫(讀的形式可多樣化)。
2、組織交流,教師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3、引導學生看板書再提問,即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重點學習目標)
(四)轉換師生角色,深入探究課文:
(學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四年級的小學生)
1、學習1—3自然段:
(1)師:蘇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在品嘗月餅,欣賞明月,您老為什么如此“心緒不寧”呀?
(2)學生讀書準備。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說話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說服力,使人信服。
(其間穿插多形式的朗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蘇老先生,您在遙遠的他鄉(xiāng)思念弟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嗎!這我已經(jīng)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誰呀?
(2)學生說(穿插讀)
(3)看圖想象(利用多媒體):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時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點讀好: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學生練習讀——指名讀(評點讀)——齊讀第四自然段
3、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師:蘇先生,后來你的心情變了,還吟誦了一首千古名詞,最后五行我已讀過,可我還是不明白這幾行詞怎么能表達你的“寬慰”之情呢?請您給我解釋一下,行嗎?
(2)學生各自朗讀后兩段。
(3)鼓勵學生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圈畫重點句段,準備回答。
(4)組織班級交流:
①指名說;
②小組間相互補充;
③學生在書上畫出相關詞的意思:
(重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④師生分角色讀(分詞和詞的意思);⑤男女學生輪讀。
(五)朗讀四、五、六自然段,加深體會作者情感。
(六)課堂小結(結合板書)。
三、板書: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埋怨:月圓人不圓
寬慰:真情留人間
水調歌頭教案 篇15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了解有關詞的文學常識,理解詞句的含義,背誦全文。
2、過程與方法:讀——悟——賞。
3、情感與價值觀:理解詞人超然達觀的思想,及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語句,了解詞意,體會思想感情。
2、品味精妙的詩歌語言。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話訓練
2、欣賞音樂《但愿人長久》
3、介紹有關詞的知識
4、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朗誦全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注意畫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或不太熟悉的詞語。
2、指名朗讀,齊讀。
3、本詞的上片和下片都寫了什么?又有什么不同?
三、品析詞句,感悟主題
1、找出你最感興趣的詞句讀一讀,并說一說其中所蘊涵的感情。(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語句,為什么?你感觸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為什么?最能激發(fā)你聯(lián)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2、思考:作者詠誦的僅僅是天上的明月嗎?
四、表情朗誦
1、體會語氣、語調,背誦。
2、分組比賽。
五、拓展訓練
積累有關“詠月”的古詩名句。
六、小結
由學生小結學到什么,悟到什么,教師補充。
七、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詩詞鑒賞。談談自己的理解,能寫多少算多少。
【水調歌頭教案】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教案精選11-12
《水調歌頭》經(jīng)典教案11-14
水調歌頭的教案11-17
水調歌頭教案10-28
《水調歌頭》教案09-05
水調歌頭教案08-31
《水調歌頭》教案06-23
水調歌頭教案08-26
關于水調歌頭的教案11-13
《水調歌頭》精品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