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在觀察的基礎上,能做好觀察記錄,在交流的過程中能不斷完善認識,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修改和補充。
2、知道身體的肢體運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會涉及不同的骨骼、關節和肌肉。
3、了解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結構特點在生活中的應用
4、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有關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知識,并體驗與人分享研究結果的快樂。
二、教學準備
1、啞鈴12個、記錄表12份、骨骼模型、錄音機、合葉、挖土機、起重機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能這么輕松自如地站起來又坐下去,你覺得這可能與我們身體的哪些組織有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人體中有關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秘密。(隨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 (二)、了解身體中骨骼的作用
1、請同學找一找自己身體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
2、試試看關節有什么作用?
3、肌肉把骨骼包住了,你想不想看看我們人體中骨骼長得怎么樣呢?
4、這是我們人體的骨骼模型,看了之后,你想說些什么?
5、你覺得骨骼會起到什么作用呢?
6、有了骨骼,我們就能運動嗎?還需要哪些組織與骨骼協調工作呢?
(三)、觀察上肢運動
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怎樣相互協調,一起運動的呢?
1、請同學們看老師演示動作:右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啞鈴,慢慢地移到胸前,反復三次。
2、學生觀察后討論:如果請你來做這一運動你覺得應該注意什么?
3、我們應該怎樣觀察這一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變化?
4、除了同學們所說的,老師也有幾點建議:
⑴、把袖子卷起來,人人參與,反復做幾次。
⑵、先觀察運動前上肢的骨骼、關節和肌肉。
⑶、再仔細觀察和用手摸一摸運動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的變化。
⑷、活動后小組討論并填寫記錄表。
5、指導記錄表的填寫。
6、學生活動
7、交流我們的觀察
8、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骨骼、關節和肌肉總是相互協調,一起運動的,在運動的過程中,各自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根據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結構特點,我們人類創造出很多便于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物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這些物品的哪些地方與我們身體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結構特點相似? (四)、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結構特點在生活中的應用
1、觀察實物或模型并分析它與身體結構的哪些部分相似。 2、除此之外,你還看到哪些物體與我們身體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的作用相似呢? 四、課后拓展
1、 剛才同學們在描述的時候遇到難題了,叫不出這些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名稱,想不想知道?請把書翻到82頁默讀資料并在身體中找到這些骨骼說說它的名稱。
2、查閱資料能幫助我們更準確的描述,了解更多的知識。請同學課后查閱有關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知識,編寫一份知識小報,下周一進行交流和評比。
《骨骼、關節和肌肉》課后反思
一、概念模糊一點
四年級科學上冊《我們的身體》單元中《骨骼、關節和肌肉》一課中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如果老師要把這些概念用很科學很專業的術語一一的解釋清楚,那不僅會浪費寶貴的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學生也會覺得越聽越糊涂,最后不耐煩了。針對這一情況,我采取了模糊一點的教學方法。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是讓學生充分參與
體驗活動,在經歷親身體驗活動之后,理解概念。引課從學生剛剛經歷的師生問好時一站一坐的動作開始提問:“剛才同學們能這么輕松自如地起立并向老師問好后又坐下去,你覺得這可能與我們身體的哪些組織有關系呢?”隨著學生的回答,不是繼續追問什么是骨骼?什么是關節?什么是肌肉?而是設計了一個大家都能參與也能有親身體驗的活動——請同學找一找自己身體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在交流中學生通過相互指正明白了身體中哪些是骨骼、關節和肌肉,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記住科學概念。
二、描述真實個性一點
學生在親身經歷整個觀察活動之后,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把觀察到的現象和自我體驗實事求是的描述給同學聽,在交流的過程中能不斷完善認識,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修改和補充,得出一個相對完整和科學的結論。學生在描述時老師一定要強調“內容的真實”,也就是必須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想當然的。但在語言的描述方面可以是個性的。如學生在觀察上肢運動后對肌肉的變化是這樣描述的:肌肉變粗了;肌肉變胖了;肌肉鼓起來了;肌肉凸出來了;肌肉變短了;肌肉變緊了;肌肉脹起來了;手心熱起來了等。這些語言雖然不是專業術語,更談不上科學性,但確實是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到和體驗到的,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三、課后內容拓展一點
《骨骼、關節和肌肉》一課中教材內容較少,但內涵涉及范圍較廣,就課堂40分鐘,老師要拓展內容,面面具到的開展活動是不現實的。而選擇重點,篩除其它內容也不太可取,這樣會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開展拓展活動。在《骨骼、關節和肌肉》一課的教學時我是這樣安排的:在學生描述生活中的物品與身體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結構特點相似點時,學生遇到難題,叫不出名字,而只能是指著自己的手臂進行講述。利用這一矛盾我請學生閱讀82頁的學習資料,使學生有一種查閱資料能幫助我們更準確的描述,了解更多的知識的心理體驗。借機布置課后拓展題——請同學課后查閱有關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知識,編寫一份知識小報,下周一進行交流和評比。這一活動的安排,既拓展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下一次的評比活動更能讓學生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逐步養成查閱資料的習慣。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解釋肌肉變化引起的運動,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2、能夠將動態的身體活動過程分解為若干動作分別進行細致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2、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難點:對肌肉變化引起運動的解釋。
三、教學準備:
1、2號紙每人一份
四、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提出問題)
(一)探究、體驗骨骼的作用
T:我們平時吃魚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們喉嚨中的是魚的什么嗎?——————魚的骨頭在魚的身體里面我們能夠找到骨頭,那么在我們的身體里面也有骨頭嗎?——————有
你知道骨頭的哪些知識?或者你想了解骨頭的哪些方面?你知道我們人的身體里面總共有多少塊骨頭嗎?——————206塊(當這些骨頭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組成了骨骼。)
T: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通過X光片來看見骨骼(出示人體骨骼圖)。
T: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發現骨骼還有什么特點?”
S:交流討論。——————骨骼是一節一節的。——————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骨頭很硬。
T:同學們想想看,假如我們人類沒有骨頭會是怎么樣呢?
S:人就會變成一攤肉團,也就沒有身高了。
T:說明我們的骨頭有什么作用?——————支撐
T:沒有骨頭還會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講人的頭骨、胸腔)
A、同學們這是頭骨,想想我們的頭骨里有什么?(大腦)大腦是一種很嫩、很軟的物質,跟我們食用過的豆腐腦很相似。請同學們再拍一拍自己的頭骨,感覺有問題嗎?這說明頭骨有什么作用?
B、同學們你們看,這幾塊骨頭圍成的這個腔體是胸腔,在胸腔里面有心臟和肺,同學們拍拍胸部有什么感覺?想一想骨骼起到了什么作用?——————保護
(二)探究、體驗肌肉的作用
T:我們的身體是依靠骨骼支撐起來的,骨骼還能保護我們的內臟。但是光靠骨骼,一個空骷髏架能不能運動起來呢?——————不能。還有哪些組織與我們的骨骼協調工作呢?S:猜想。——————關節、肌肉。
T:我們先來看一下肌肉。肌肉是如何來幫助骨骼進行運動的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完成伸臂、曲臂運動,用手摸一摸并觀察上臂骨肌肉的變化。 T: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在活動中的感受。
S:我感覺胳膊向上屈肘時,胳膊上面的肌肉鼓起來。伸開胳膊這塊又平了。”上面的肌肉還很硬,下面的肌肉也跟著動。”
T:當同學們摸到胳膊上面肌肉變大了,變硬了,鼓起來了,猜想一下,為什么會這樣呢?S:有可能是肌肉往一起聚了。 T:同學們,當肌肉鼓起來的時候,這就是肌肉的收縮。當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時就是舒張。(師演示:伸臂、曲臂的動作)
T:你在觀察的時候發現肌肉收縮和舒張時,我們的手臂有什么變化?
S:當肌肉收縮的時候,上臂骨是曲臂的,等舒張的時候,上臂骨是伸臂的。 T:這說明肌肉有什么作用?S:牽動骨頭運動
(三)探究、體驗關節的作用
T:現在我們就用剛才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關節有什么作用。
T:我們在摸的時候已經知道關節是可以活動的,在我們人的身體中有很多關節。觀察一下,關節都長在什么位置上?(兩塊骨的中間)我們把骨和骨之間的連接叫骨連接,在我們身上有很多骨是連接在一起的,但是有的是不能活動,比如是胸骨、肋骨,我們把能活動的骨連接叫關節。比如肘關節、腕關節。 T:你知道關節有什么作用嗎?S:使我們運動更加靈活。
S:小組體驗:受限制的關節運動(寫一行字)。
打開實驗材料袋,拿出里面的一號紙卷套在拇指上,二號紙卷套在食指上。
下面請小組長帶領你們組的成員把實驗材料收集整理好。看看哪一個小組行動最迅速!現在我們開始匯報:你從中體驗到什么?
生:我們沒有了關節后很困難,但有了關節之后就可以很靈活地去做事情。——————關節有靈活轉動、移動的作用
(四)體驗“三者”協調運動
T:剛才我們研究了骨骼、關節、肌肉的作用,思考一下:在我們剛才進行的這些活動當中這三者都參與了嗎?——————生:都參與了
T:(課件出示)請你做一做在想一想:在曲臂、伸臂動作中這三者是怎樣協調配合完成動作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S:匯報
T小結:(肌肉收縮牽動骨骼帶動關節運動的。)
S(體驗活動):試著做一個動作(提腳后跟的動作),用手摸一摸,感受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怎樣運動的。并請你先在小組內說一說,這三者是怎樣相互配合的?
T小結:在我們身體每一個活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這三者都是相互協調配合完成。(“三者”協調運動完成各種活動)
(五)、拓展延伸
實物出示:合頁、挖土機、起重機的解釋原理。
四、搜集信息
T:下面,老師想做個小調查: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嗎?你喜歡什么運動?經常鍛煉身體和不經常鍛煉身體的人有什么區別嗎?
S: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肌肉都非常發達。老師,剛才我的猜想應該是肌肉起到力量的作用。
T:你說的非常對,肌肉發達的人是非常有力量的,你們看這些人看上去就很有力量。
T(展示課件):我們要想擁有強健有力的肌肉,就必須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的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2、能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上肢結構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并糾正自己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3、能夠將動態的身體活動過程分解為若干動作分別進行細致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教學重點:了解骨骼、關節和肌肉的作用,以及相互間的配合。
教學難點:人體的運動是骨骼、關節和肌肉相互協調配合完成的。
教學準備:幻燈片,人體骨骼模型,啞鈴(每人一只),手指紙套(每人2只),橡皮泥2根,小棒一根。
教學過程:
課前4分鐘,播放《健康歌》,學生跟著音樂跳舞,活動活動身體。【幻燈片】
一、導入
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參與了活動?(手、腿、頸、腰)我們來摸一摸大腿和膝蓋,摸到了什么?板書:(骨頭、肌肉、關節)這個環節安排了做前問,在學習本課知識之前,先熟悉一下身體的骨頭、肌肉和關節,為下面的學習探究打下一個伏筆,喚起了對這部分知識探究的渴望。
二、教學骨骼
1、你們知道人體內部的骨骼都有些什么形狀?板書課題:骨骼。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人體骨骼模型。出示人體骨骼模型。
2、你知道哪些人體骨骼的名稱呢?
3、你還想知道人體的哪些骨骼呢?我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張人體骨骼圖。從圖上找出你想認識的骨骼,記一記它的名稱。
4、你現在認識了哪些骨骼,上講臺指著人體骨骼模型說給大家聽一聽。人體骨骼模型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但是能夠直觀的給孩子呈現人體骨骼,給孩子一個視覺沖擊。
5、我們認識了一部分骨骼的名稱,那你知道骨骼對我們身體起有什么作用嗎?
6、誰來幫老師一個忙,把這塊橡皮泥搓成大約10厘米,立起來。老師再提供一根小棒,你能把橡皮泥立起來嗎?我們的骨骼就像這根小棒,對身體也起到了什么作用?板書:支撐。這個環節安排了做中學,讓孩子在動手操作中感受骨骼對身體的支撐作用,這個感受比較直觀。
7、分別指著頭骨、胸腔問:里面有什么?如果沒有這些骨骼,我們的大腦、內臟會怎樣(受到損傷),我們來拍一拍我們的'頭,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我們的頭骨保護著大腦。那我們發現骨骼還有什么樣的作用?板書:保護。也可以說下盆腔也起到保護作用。孩子的自身體驗,感受比較直接,印象也比較深,在做中學,在做中感受。
8、骨骼對我們身體的作用可真大啊,既能支撐我們的身體,還對內臟器官起到了保護作用。那骨與骨之間是靠什么連接起來得呢?
三、教學關節
1、那你知道我們人體有些什么關節嗎?板書:關節(課題)上講臺指一指人體骨骼模型上的關節。(連接骨與骨的組織叫做骨連接,可以活動的骨連接叫做關節)板書:連接
2、出示幻燈片,指著自己的身體介紹人體的主要關節,介紹時要活動活動這些關節,讓學生看到。學生對人體關節不太熟悉,直觀的觀察圖片比老師的口頭講述更有效果,看既是做。
3、學生體驗活動:全體起立,不彎曲手臂摸摸頭,指名談感受。想到摸到頭,我們要怎樣做?這時肘關節有沒有活動?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套上紙套在紙上寫自己的名字。同桌交流寫字的感覺怎樣?這些活動說明關節能讓我們更靈活。做中學,學生通過不戴手指套寫字和戴上手指套寫字的前后對比,深刻感受關節的靈活運動。
4、人體的關節活動方式都一樣嗎?活動活動自己身體上的一些關節。(比如肘關節、腕關節、肩關節、頸椎關節)發現它們的活動方式不一樣。
四、教學肌肉
1、指著人體骨骼模型,我們有了骨骼、關節人體就可以活動了嗎?板書:肌肉。學生學習了骨骼和關節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把骨骼、關節的作用聯系起來,并思考它們的運動還需要什么參與。這個環節既有做后思,還有下個教學環節的做前問。
2、出示人體肌肉圖,人體一共大約有600多塊肌肉,比如我們上臂上有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這個設計和上面觀察關節圖的設計意圖一樣,讓孩子直觀感受,記憶更深刻些。
3、下面我們做一個體驗活動,感受一下肌肉的變化:一只手手抓起一只小啞鈴,完成曲臂、伸臂運動,另一只手摸一摸上臂的肌肉。(同桌交流。)【幻燈片】指名讀活動要求,在學生明確要求后,完成體驗活動。做中學,邊體驗邊觀察邊思考,做與學合一。
4、匯報體會。主要是發現肌肉的變化。
5、【幻燈片】出示手臂運動示意圖,再放慢一點看一看,知道肌肉的運動變化。再動一動,摸一摸。
6、當我們手臂在運動時,就肌肉在運動嗎?在曲臂和伸臂活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這三者是怎么配合的呢?邊做邊和同桌討論。板書:牽動。教師總結:肌肉牽動骨,使關節活動起來。【幻燈片:小結】板書:協調
7、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骨骼、關節和肌肉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進行梳理。這個環節還會引出新的問題,正好可以成為下堂課的做前問。
五、鼓勵多做體育鍛煉。
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體育鍛煉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好處呢?回答完【幻燈片】(使我們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讓學生學以致用,以做促學,以學助做。
板書設計:
骨骼、關節和肌肉骨骼支撐保護協調
關節連接骨骼
肌肉牽動骨骼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4
教材分析
《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學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二課內容。在本課的前面是《身體結構》,學生已經會用系統的眼光看待人體結構組成,認識到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都是不同部分之間相互聯系共同完成的結果。在本課探究中,學生不但會知道骨骼對身體的支撐與保護功能、肌肉的運動功能以及關節的連接功能;還會在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體驗骨骼、關節和肌肉是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動作的。既對上節課的科學概念進行深化研究,又對后面的有關運動、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識鋪墊。
本課使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科學知識的欲望,努力使探究教學發揮其獨到的教育功能——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
學情分析
本課采取學生熟悉的“起立、坐下”等生活動作引出探究問題,整個探究過程由淺入深,遵循以人為本的探究教學理念,以發現探究為手段,通過觀察、體驗使學生在探究骨骼、關節、肌肉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大膽的、合理的作出推理與猜想,反復驗證形成正確的科學結論。
在本課探究中,學生不但會知道骨骼對身體的支撐與保護功能、肌肉的運動功能以及關節的連接功能;還會在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體驗骨骼、關節和肌肉是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動作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學生在實際活動中自己感覺發現肌肉在運動中的不同變化,來理解肌肉的作用是學生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的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2、能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上肢結構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并糾正自己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3、能夠將動態的身體活動過程分解為若干動作分別進行細致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獨立思考得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教學難點】
用觀察記錄的方式記錄下每一段學習中對研究議題的想法與思考過程。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5
1、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認識人體的骨骼、關節與肌肉及其作用。
2、知道身體各部分活動是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
3、知道體育鍛煉能促進骨骼、肌肉的正常發育,使關節更加靈活。
過程與方法:
1、能用多種方法探究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結構和運動,不斷完善對人體骨骼、關節和肌肉的認識。
2、能正確運用骨骼、關節和肌肉這三個名詞,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對骨骼、關節和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的關系作出簡要的描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
2、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體會到人體結構是一個互相有聯系的整體。
2、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這將是一個有趣而神秘的單元。身體內部的各種活動和變化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個暗箱,學生能夠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觀察。學生對于骨骼、關節和肌肉可以說很熟悉又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這屬于自己身體的部分,說陌生是因為這方面的知識他們沒有接觸過,只知道可以走、跑、跳,卻不知道為什么可以那樣,還沒有形成比較清晰、科學的認識。而當學生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模擬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動,發現身體在工作中的協調工作特點之后,又將會感受到人體那種精密、和諧之美。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教學難點:了解身體運動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4、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導入】
一、導入:
1、鈴聲響了,我們上課。(上課,起立,坐下)
2.師:剛剛大家完成的“起立,坐下”以及課前我們做的禮儀操,在這些動作中,我們的身體哪些部位動起來了?(大腿,胳膊)
3、提問:大家摸摸自己的胳膊,說說你都摸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解釋在科學上我們一般把“骨頭”稱作“骨骼”)適時板書:(骨骼、關節、肌肉)
4、揭示課題:骨骼、關節、肌肉,在剛才的活動當中,這三者都參與了運動。今天這節科學課我們就來探究骨骼、關節、肌肉有些什么作用以及這三者在身體肢體活動當中又是怎樣相互協調運動的。
活動2【講授】
二、初步認識骨骼、關節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認識骨骼。
1、師:你知道哪些有關骨骼的知識?愿意和大家來分享一下嗎?(摸摸自己身上的骨骼)
2.閱讀有62頁有關骨的資料。
3、師:那你覺得骨骼對于我們身體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撐我們的身體、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器官、運動)舉例講解骨骼的作用。(頭骨保護大腦,胸骨保護心肺等)。
(二)認識關節。
1、師:人體里有這么多的骨頭,是什么將一塊塊骨頭連結在一起的?(關節)
2、師:大家找一找我們人體哪有自由活動的關節?指名說找到的關節,并試著說關節的名稱。
3、如果我們人體沒有關節會怎樣?(通過綁住肘關節寫字的活動來感受關節使骨骼能夠靈活運動,有了關節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運動)
(三)認識肌肉。
1、師:有了骨骼和關節,人體就能運動了嗎?(還需要一個動力源——肌肉)人身上共有600多塊肌肉
2、再摸摸自己的手和手臂,能不能找到肌肉。——認識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活動】3了解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作用
1、師: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自己身上的骨骼、關節和肌肉,那么人體上肢的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怎樣相互協調、配合,一起運動的呢?在運動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又會發生哪些改變呢?下面我們借助啞鈴來研究。
研究之前,請大家先認真聽研究時的注意事項,只有明白了注意事項,才能正確地操作。
本次研究我們就以舉起啞鈴,放下啞鈴時上肢的運動情況來進行觀察。(教師示范)課件出示:
(1)大家在小組內部先挽起衣袖,盡量的露出胳膊的上臂肌肉,然后用力抓舉啞鈴,看一看我們胳膊的肌肉怎樣?小組內同學輪流做,反復做幾次:舉起啞鈴、放下啞鈴。
(2)仔細觀察,并分別用另一只手摸手臂的不同位置,感受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怎樣運動和變化的?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摸摸胳膊,攥拳屈肘,感覺肌肉是否發生變化?
(3)活動后請將觀察到的和親身感受的事實在小組內交流。
(4)記錄自己的觀察情況(如:關節的運動方向、骨骼和肌肉的變化)
2、學生觀察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3、組織交流觀察結果,適時補充:肢體的運動是通過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來帶動骨骼繞著關節運動,當肱二頭肌收縮時,便拉動骨骼向上彎曲,此時肱三頭肌就會舒張開來;當肱二頭肌舒張時,就推動手臂伸直,下面的肱三頭肌又收縮回去了。
4、出示屈肘伸肘動畫,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
5、先前我們觀察記錄的結果描述的準確嗎?可以怎樣完善?
6、延伸:人體在運動時都離不開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接下來讓我們做些其他動作來體驗體驗。(起立,彎腰,直立,又彎腰):解釋一下自己的動作是如何產生的?
4、知識遷移
(1)“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科學家們根據人體的骨骼、肌肉、關節制作了很多高科技產品,你能根據今天學到的知識,進行解釋嗎?”他們和人體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哪些作用相似?(出示圖片:吊車、挖掘機、高塔……)
(2)小組討論匯報,想說哪種就先說哪種。(萬節天線像關節;吊車像手臂;挖掘機像手掌;高塔像人的骨架……)小結:同學們說的非常正確,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我們人體功能制造的產品還有很多很多,課下請同學們搜集或查閱資料,看一看還有哪些產品是根據人體功能制造。在下次課中把你的收獲講給大家聽。”活動5【作業】
五、健康教育
1、師: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又離不開骨骼關節和肌肉,那怎樣才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呢?(課件演示運動員鍛煉的圖片或是健美運動員的照片)
2、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3、結束語:同學們,通過今天我們這一節課的探究,我們知道了骨骼、關節、肌肉的作用以及這三者在運動中是怎樣協調運動的。在以后的學習當中,我們還會繼續學習這部分知識。真誠希望同學們以后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這樣我們的肌肉才會越來越發達!骨骼越來越粗壯!關節越來越靈活!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6
一、教材分析:
《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學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二課內容。在本課的前面是《身體結構》,學生已經能夠用系統的眼光看待人體結構組成,認識到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都是不同部分之間相互聯系共同協作的結果。在本課探究中,學生不但會知道骨骼對身體的支撐與保護功能、肌肉的運動功能以及關節的連接功能。還會在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體驗骨骼、關節和肌肉是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動作的。既對上節課的科學概念進行深化研究,又對后面的有關運動、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識鋪墊。
本課開始,利用學生常做的動作“起立”引出要探究的問題:這一常見活動主要有哪些部位來完成?然后由學生再次實踐、感覺,又通過抓舉啞鈴動作進行觀察、體驗。學生會體會到人們做的每項活動,都是通過骨骼、肌肉、關節共同協調完成,它們是人們看不到的親密合作伙伴。在利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更會讓學生體會到在人體里蘊含著許多深奧的知識,科學家正是利用這些知識——利用仿生學制造出很多高科技的產品,進一步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科學知識的欲望。
二、設計思路:
本課設計采取學生熟悉的“起立、坐下”等生活動作引出探究問題,整個探究過程由淺入深,遵循以人為本的探究教學理念,以發現探究為手段,通過觀察、體驗使學生在探究骨骼、關節、肌肉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大膽的、合理的作出推理與猜想。在實際活動中自己感覺發現肌肉在運動中的不同變化,來理解肌肉的作用。經過反復驗證形成正確的科學結論。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努力使探究教學發揮其獨到的教育功能——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
三、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知道骨骼、關節和肌肉在人體內的作用。
(2)知道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2、過程與方法:
(1)親歷探究全過程,在觀察的基礎上,做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2)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上肢結構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并糾正自己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結果。
(2)能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四、教學重點:知道骨骼、關節和肌肉在人體內的作用。
五、教學難點:知道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六、教學用具:
1、教師用具:人體骨模型課件
2、學生用具:啞鈴或其他重物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教學流程:
(一)現實活動引入:
1、師:“上課。”
生:“起立,老師好!”
2、師:“同學們好,請坐。”剛才大家完成了“起和坐”的動作,在這個動作中,你們知道是由身體的哪些部位來完成的嗎?”
生1:大腿。
生2:肌肉和骨頭。
生3:還有關節。
3、師:“同學們說出這么多名稱,接下來請大家在來做一次這個動作。主要體會有哪些部位來完成這一活動。王亞楠你來說。”
生:“我認為這個活動是由大腿的骨骼,肌肉和關節共同來完成的。”
4、師:“王亞楠同學說的非常好。”
(二)提出問題
1、師:“剛才大家提到了骨骼,那你能根據經驗試著說一說:身體中其他部位的骨骼名稱嗎?”
生1:“肋骨。”
生2:“腳趾骨。”
生3:“頭骨、胸骨。”
生4:“還有胳膊骨。”
2、師:“胳膊骨常常叫做手臂骨。同學們知道這么多骨骼名稱,你們真了不起!骨骼、關節和肌肉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都有,那它們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部好好的討論一下,然后說給大家聽。”
生:小組討論。
(三)猜想
1、師:“剛才同學們進行認真的討論,誰來說說骨骼有什么作用?
生1:“我猜骨骼有支撐身體作用。”
生2:“我認為骨骼有保護內臟的作用。”
生3:“我想骨骼有起到力量的作用。”
2、師:“骨骼的作用可真不少。我們再猜一猜關節有什么作用?”
生1:“關節有光滑作用。”
生2:“有連接作用。”
3、師:咦,關節有這些作用?“那肌肉呢?”生:“我認為肌肉是保護骨骼的。”
4、師:“大家對骨骼、肌肉、關節的作用作出了合理猜想,那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還需要用實驗來驗證。”
(四)探究體驗
1、師:(出示人體骨架模型)“在驗證之前,我先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人體骨骼模型。用手摸摸骨骼模型,然后再敲一敲或捏一捏自己的骨骼,體會骨骼的作用。”
2、學生小組觀察,并實驗。
3、師:“誰來說一說骨骼的作用?”
生1:“我發現骨骼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生2:“骨骼有支撐人體的作用,如果沒有骨骼人體就是一堆肉。”
生:(全體學生)哈哈哈??
4、師:“說的真好,大家都為你這么出色想象而感到高興。誰還說?”
生:“我還是認為骨骼有起到力量的作用,你看我們每次干活都是骨頭在用力。”(揮舞著拳頭)
5、師:“好,不要著急,下面我們用活動來驗證你的想法,好嗎?大家在小組內部先挽起衣袖,盡量的露出胳膊的上臂肌肉,然后用力抓舉啞鈴,看一看我們胳膊的肌肉怎樣?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摸摸胳膊,攥拳屈肘,感覺肌肉是否發生變化?
6、學生:小組實踐。
7、師:“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在活動中的感受。”
生1:“我感覺胳膊向上屈肘時,胳膊上面的肌肉鼓起來。伸開胳膊這塊又平了。”
生2:“上面的肌肉還很硬,下面的肌肉也跟著動。”
8、師:“那你們能說一說肌肉的作用么?”生:肌肉和活動有關。
9、師:(觀看課件):“肌肉在人體運動中到底是怎樣起作用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肌肉、關節、骨骼的剖面圖。你們看肌肉有好幾根肌腱,它們并不是長在同一塊骨頭上,有的肌腱是長在相鄰的骨上的。人在屈肘時,上臂前面的肌肉腱拉動前臂骨,后面肌肉伸展放松;人在伸臂時,后面的肌肉腱拉動前臂骨,前面的上臂肌肉松開。這樣就完成了屈肘和伸臂活動。接下來我們在做一次抓舉啞鈴動作,細心體會一下肌肉的變化。并將你的觀察和體驗記錄在實驗卡上。”
五、搜集信息
1、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在活動中的發現。”
生1:“這次我知道了肌肉與運動有關。”
生2:“老師,剛才我的猜想應該是肌肉起到力量的作用。”
2、師:“你說的非常對,肌肉發達的人是非常有力量的,你們看這些人看上去就很有力量。”
3、師(展示課件:舉重、健美圖片):“我們要想擁有強健有力的肌肉,就必須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只有這樣才會使我們的肌肉更發達、骨骼更粗壯、關節更靈活。”
4、師:我們做了這么多活動,知道了骨骼和肌肉的作用,那關節在人體中起什么作用呢?
生:關節有連接骨骼的作用。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人體骨架,關節的頭臥進另一塊骨的凹槽里。
5、師:觀察的非常細致,說的也非常正確,關節有鏈接骨骼的作用。
六、拓展
1、師:“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科學家們根據人體的骨骼、肌肉、關節制作了很多高科技產品,你能根據今天學到的知識,進行解釋嗎?”(出示仿生制作的物體課件:吊車、挖掘機、高塔?)
生1:“萬節天線像關節。”
生2:“吊車像手臂。”
生4:“高塔像人的骨架。”
2、師:“同學們說的非常正確,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我們人體功能制造的產品還有很多很多,課下請同學們搜集或查閱資料,看一看還有哪些產品是根據人體功能制造。在下次課中把你的收獲講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體現課標中提出的理念要求“教師是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學生的親密伙伴”,注重把握重難點。在對學生進行前測了解學生對骨的認識的基礎上,引領學生親歷探究骨骼、關節和肌肉作用的活動,然后又結合健美圖片引導學生體會體育運動重要性。把問題從知識的大背景中抽出來,又有機的放回大背景中去,打破以往點對點的教學方法。
本節課對有關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知識探究采取了比較靈活的處理方法。在引導學生認識骨骼作用時,直接呈現了“骨架模型”幫助學生了解骨骼的支撐保護作用,這一做法雖然直白,但能幫助學生降低對抽象事物的理解難度。在研究肌肉作用時則采用——先觀察后感覺最后看解剖圖的課件,讓學生感知到肌肉的作用及運動時發生的變化。將注重引導學生思維、自主展開探究貫穿于全課。
但在整節課中師生對話較多,引導比例過重,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注意對學生的思維引導要有啟發性,注重把握預設目標如期得到生成,使學生真正地學到科學知識、學會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知識。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7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2、過程與方法: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的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教學重點: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教學難點:了解身體運動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教學準備:課件、雨傘、豆腐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律動,你知道是由身體的哪些組織來完成的嗎?(大腿、骨骼、肌肉……)
2、其實這是由人體的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課題。請摸摸這些部位你摸到了什么?是的,我們的骨骼關節肌肉參與了運動,那么,這三者是怎樣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的呢?這就是本節課重點研究的內容。
二、初步認識骨骼、關節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認識骨骼。
1、這是人體骨骼,我們人體共有206塊骨頭,有大有小,這些骨頭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體的骨骼。人體的骨骼有什么樣的作用呢?同學們的回答只是你的猜測,怎么樣來證明呢?我們來做模擬實驗。
2、觀察傘被老師打開前后有什么不一樣?在這一模擬實驗中,傘柄和傘骨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圖片展示了我們的頭部結構,借助豆腐和玻璃容器進行模擬實驗。
大家仔細觀察,用手直接拍打豆腐,只要輕輕拍打,豆腐就很容易被打碎了,了變形了,受到了嚴重的損傷。用玻璃容器罩住豆腐,使勁地拍打,結果里面的豆腐還是完好無損!
大家想一想為什么用容器罩住的豆腐不易變形、散碎?我們得出的什么實驗結論?是的,實驗證明外面的容器相當于人體的頭骨,頭骨有保護大腦的作用。
(二)認識關節
1、通過這些實驗,我們知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撐身體和保護器官。那么關節有什么作用呢?你的猜測是什么?哪些地方有關節,摸一摸
2、有什么實驗來證明關節的作用呢?如果我們人體沒有關節會怎樣?(通過綁住肘關節寫字的活動來感受關節使骨骼能夠靈活運動,有了關節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運動)用兩個直筒套住大拇指和食指寫一行字,你有什么感覺?
(三)認識肌肉
1、是的,關節使我們的運動更靈活。那么,有了骨骼和關節,人體就能運動起來了嗎?
哦,還需要一個重要的動力源肌肉的參與。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動手捏捏,它是怎樣的?
3、(帶領做曲臂運動)提問:你觀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嗎?這個過程中還有那些部位的組織也參與了?
三、了解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作用
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怎樣協調工作的。
1、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曲肘、伸肘的動圖。曲肘時,上面的肌肉收縮,下面的肌肉舒張;伸肘時,上面的肌肉舒張,下面的肌肉收縮。總之,骨骼、關節和肌肉總是相互協調一起運動的,在運動的過程中,各自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2、考一考,上圖中能正確是以骨骼關節和肌肉的連接的是
3、做伸屈臂運動,填寫實驗記錄表。
四、知識遷移
1、人們利用人體骨骼、關節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工具,他們和人體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的那些作用相似?(出示圖片:吊車、挖掘機、高塔……)
2、小組討論匯報,想說哪種就先說哪種。(萬節天線像關節;吊車像手臂;挖掘機像手掌;高塔像人的骨架……)
五、健康教育
看來運動離不開骨骼關節和肌肉,下面老師來做一個小調查:
1、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嗎?你喜歡什么運動?
2、經常鍛煉身體和不鍛煉身體的人有什么區別?
3、小結: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六、作業布置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的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2、能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上肢結構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并糾正自己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3、能夠將動態的身體活動過程分解為若干動作分別進行細致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獨立思考得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教學重點】
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教學難點】
用觀察記錄的方式記錄下每一段學習中對研究議題的想法與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
人體基本結構圖、骨骼模型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的的里有一個支架,這就是骨骼。骨骼支撐著我們的身體,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器官,使我們能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骨骼能獨立運動嗎?有哪些組織與骨骼協調工作呢?
二、觀察上肢的運動
1、拿重物:學生體驗一側手臂完成拿起啞鈴動作。感受肌肉在運動中的變化和作用;嘗試使用不同的觀察方法來了解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時都在用力、肌肉變化不同。觀察方法及觀察目的:
(1)分解觀察上肢運動,降低觀察難度。
(2)借助對上肢活動的感受,了解骨骼關節與肌肉的關系。
2、記錄我們的觀察
用圖文記錄觀察所得,強調將學生觀察到的事實、體驗到的感受,通過圖畫、文字真實的表現出來。交流與相關資料比對。(完善自己的認識是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記錄,學生把自己對于上肢骨骼、關節和肌肉在活動中的關系,直觀表現出來。
3、觀察與骨骼、關節和肌肉相似的物體對骨骼、肌肉、關節認識的拓展,利用現代機械上的類似構造,直觀地表現三者的功能特點。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再次明確三者關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課的延伸。
參加體育鍛煉和我們的骨骼、肌肉、關節的關系。
四、課后總結:
五、課后作業:
1、骨骼具有(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器官)和(支持運動)。
2、骨骼不能獨立運動,它與(關節)、(肌肉)協調工作。
板書設計:
骨骼、關節和肌肉骨骼關節肌肉
六、課后反思: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9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2、過程與方法: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的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教學重點: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教學難點:了解身體運動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教學準備:課件、記錄表、啞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剛才同學們這么輕松地站起來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體的哪些組織來完成的嗎?(大腿、骨骼、肌肉……)
2、其實這是由人體的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課題。
二、初步認識骨骼、關節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認識骨骼。
1、師::剛才我們說到了骨骼,你知道我們的身體里有多少塊骨頭嗎?你能摸到多少塊?比比誰摸出的多。
2、學生摸骨數骨(學生在摸骨的過程中感受骨頭在身體的分布及特點)
3、小結:(出示人體骨骼圖片)其實我們人體的骨頭共有206塊,有大有小,它們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支架——骨骼。
4、師:那你覺得骨骼對于我們身體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撐我們的身體、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器官、運動)
(二)認識關節。
1、師:是什么將一塊塊骨頭連結在一起的?(關節)
2、師:大家找一找我們人體哪有自由活動的關節?
3、如果我們人體沒有關節會怎樣?(通過綁住肘關節寫字的活動來感受關節使骨骼能夠靈活運動,有了關節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運動)
(三)認識肌肉。
1、師:有了骨骼和關節,人體就能運動了嗎?(還需要一個動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動手捏捏,它是怎樣的?
3、(帶領做曲臂運動)提問:你觀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嗎?這個過程中還有那些部位的組織也參與了?
三、了解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作用
1、師:那這些部位的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怎樣讓前臂一伸一屈運動起來的呢,下面我們借助啞鈴來研究。我們就以(教師示范)舉起啞鈴,放下啞鈴時上肢的運動來進行觀察。課件出示:
(1)小組內輪流做,反復做幾次。
(2)分別觀察和用手摸摸舉起啞鈴,放下啞鈴時骨骼關節和肌肉的變化。(3活動后請將觀察到的和親身感受到的事實在小組內交流。(4按記錄表要求記錄。
2、學生觀察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3、組織交流觀察結果,適時補充:在舉起啞鈴時,我們發現肌肉變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縮)牽引著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繞著關節運動。
4、出示屈肘伸肘動畫,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
5、先前我們觀察記錄的結果描述的準確嗎?可以怎樣完善?
6、延伸:(起立,彎腰,直立,又彎腰):解釋一下自己的動作是如何產生的?
四、知識遷移
1、人們利用人體骨骼、關節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工具,他們和人體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的那些作用相似?(出示圖片:吊車、挖掘機、高塔……)
2、小組討論匯報,想說哪種就先說哪種。(萬節天線像關節;吊車像手臂;挖掘機像手掌;高塔像人的骨架……)
五、健康教育
1、師:看來運動離不開骨骼關節和肌肉,怎樣才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
2、小結: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的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2、 能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上肢結構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并糾正自己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3、 能夠將動態的身體活動過程分解為若干動作分別進行細致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能夠在獨立思考得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
2、 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二、教學重點:
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用觀察記錄的方式記錄下每一段學習中對研究議題的想法與思考過程。
四、教學準備:
人體基本結構圖、骨骼模型等。
五、活動過程:
(一)引入:我們的的里有一個支架,這就是骨骼。骨骼支撐著我們的身體,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器官,使我們能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骨骼能獨立運動嗎?有哪些組織與骨骼協調工作呢?
(二)觀察上肢的運動
1、拿重物:學生體驗一側手臂完成拿起啞鈴動作。感受肌肉在運動中的變化和作用;
嘗試使用不同的觀察方法來了解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時都在用力、肌肉變化不同。
觀察方法及觀察目的
分解觀察上肢運動,降低觀察難度。
借助對上肢活動的感受,了解骨骼關節與肌肉的關系。
2、記錄我們的觀察
用圖文記錄觀察所得,強調將學生觀察到的事實、體驗到的感受,通過圖畫、文字真實的表現出來。
交流
與相關資料比對(完善自己的認識)
(是重要的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記錄,學生把自己對于上肢骨骼、關節和肌肉在活動中的關系,直觀表現出來。
3、觀察與骨骼、關節和肌肉相似的物體
對骨骼、肌肉、關節認識的拓展,利用現代機械上的類似構造,直觀地表現三者的功能特點。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
再次明確三者關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課的延伸。
參加體育鍛煉和我們的骨骼、肌肉、關節的關系。
(四)作業
附板書設計:
骨骼、關節和肌肉
骨骼
關節
肌肉
課后反思:
【《骨骼、關節和肌肉》教案】相關文章:
小羊和狼教案04-18
《燃料和熱量》教案04-08
大手和小手教案04-07
小兔和狼教案04-15
《1和許多》教案04-08
獅子和兔子教案03-30
鮮花和星星教案03-25
有關節水作文04-08
大班社會教案地址和電話教案04-18
有關節氣雨水詩句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