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不一樣的睡覺方式,初步懂得動物睡覺方式的原因。
2、能大膽講述觀察的結果,體驗游戲的歡樂。
3、熱愛大自然,有了解動物的興趣和愿望。
活動準備
1、繪本:《一本講述睡覺的書》
2、PPT課件。
3、動物圖片、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參觀交流,引起興趣。
教師:上次請大家完成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收集小動物睡覺的秘密,你收集了嗎
讓我們一齊去參觀一下吧。
二、交流調查情景,了解不一樣的睡覺姿勢。
1、教師:你收集的是什么小動物它睡覺的姿勢是什么樣的
2、小結:小動物睡覺的姿勢各不相同。有的站的睡,有的躺著睡,有的蜷著睡,還有的倒掛著睡。
三、繪本閱讀,了解多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1、教師:教師也帶來了《一本講述睡覺的書》,里面有許多動物睡覺的秘密,請大家看一看,說一說。
2、教師:你看到了誰它是怎樣睡覺的
3、教師小結:動物睡覺的姿勢、睡覺的時間和睡覺的地點都不一樣,那是因為它們長得不一樣,
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習慣不一樣。
四、鞏固游戲,體驗歡樂。
1、問答游戲。
2、模仿體驗。
五、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動物睡覺的方式。
教師:你還明白哪些動物睡覺的秘密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繼續了解動物的睡覺方式,用自我的方式記錄。進一步了解睡眠與人類的關系。
中班科學教案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磁鐵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過程:
(1)了解磁鐵可以吸住鐵制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么東西?;不能吸住什么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制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制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并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征來制作玩具。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后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中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2、能夠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探索的樂趣。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在游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用吸管摩擦生電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吸管人手一根、卷紙若干、碎紙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紙船(形成小池塘的場景);自制旋轉木馬;柳條(柳樹);水龍頭(細細的水流);灑落的鉛筆粉末。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
(出示吸管)這是什么?
幼:吸管和碎紙片
教師演示: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教師用眼神和表情讓幼兒觀察吸管是否有變化;然后將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磨擦教師口中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用眼神或動作提示幼兒觀察變化。
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幼兒講述看到的現象)
二、猜測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1、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磨擦生電
(1)小紙片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來變這個魔術的呢?
(幼兒猜測、討論,如果幼兒有說用水、用漿糊之類,教師讓幼兒親自摸一摸,究竟有沒有)(鼓勵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2)小朋友,你們猜了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呢?你們現在自己去試試,看看你會不會變這個魔術,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我旁邊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選取使用。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誰會變這個魔術了?請告訴我們你是怎么變的?
(幼兒將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進行展示)
(4)請個別幼兒示范,要點:摩擦得又輕又快。
(5)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此環節是否省略,看幼兒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吸管經過磨擦后,輕輕靠近小紙片,小紙片就會跳上來了。
2、猜測、總結磨擦生電現象是靜電反應
提問:為什么吸管經過磨擦以后小紙片就會跳到吸管上來,這是什么原因呢?
(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教師小結:這是靜電,吸管經過磨擦以后,會產生小小的電,這些電叫靜電,它們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三、操作體驗:靜電對輕的物體的作用力
1、師:有了靜電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紙片,還能做別的事情嗎?
2、介紹游戲情境1:
(1)柳條因為沒有風,正靜靜地垂著,如果用摩擦帶電后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條會有什么變化?(會飄動起來)
(2)請一名幼兒嘗試驗證后,將自己的發現在記錄紙上記錄下來。
3、介紹另外四種游戲:這兒有許多的小船停在水邊,一動也不動;木馬停在原地沒有旋轉;水流也在象一條線似的靜靜地流著;鉛筆灰灑落在紙上,我想把它用一樣東西把它搬到盤子里去;
4、引導猜想:假如你們用自己手中帶有靜電的魔術棒輕輕地靠近它們,猜猜會有變化嗎?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四、幼兒實踐驗證
1、真的是你們猜的這樣嗎?可以去試一試,并且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玩一種,記一種,看誰發現得多
教師觀察,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將有靜電的魔術棒靠近它們的時候,發現了什么?(讓幼兒
對照自己的記錄,充分描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六、教師總結。
你們用帶靜電的吸管輕輕靠近游戲材料時,它們都動起來了,改變了原先的位置。
七、遷移運用:討論與交流自己的生活體驗。
師:“你在生活中曾遇到過靜電嗎?”
幼:(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時被“電”到,梳頭時頭發根根豎起,脫衣時“滋滋啦啦”的聲音和點點火花、玩滑滑梯時“呲拉呲拉”的聲音……
師:“被‘電’到是什么樣的感覺?”(疼、麻……)
那么你知道怎么樣預防靜電嗎?讓我們回去繼續了解一下預防靜電的一些好辦法。
活動延伸:
幼兒與父母共同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人們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以及預防靜電的辦法。
教學反思:
為了使孩子們對“摩擦起電”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提問道,“除了塑料尺,什么東西用綢布摩擦之后也可以吸起小紙片呢?”孩子們做出了大膽的猜想:鉛筆、橡皮、尺子、玻璃、吸管等等。在操作活動中,孩子們還有了新的發現,除了用塑料尺摩擦布引起這種現象,自己身體的一些部位摩擦之后也能產生靜電現象,比如用鉛筆摩擦衣服或褲子;吸管摩擦頭發,皮膚這些都會產生靜電現象。最后帶領孩子們一起討論與交流“靜電的現象”,讓孩子們知道哪些摩擦之后可以起靜電現象,哪些摩擦之后不可以起靜電現象。觸電對人體的危害及如何預防靜電,讓孩子們認識到科學現象。
小百科:靜電是一種處于靜止狀態的電荷。在干燥和多風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脫衣服睡覺時,黑暗中常聽到噼啪的聲響,而且伴有藍光;見面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令人大驚失色;早上起來梳頭時,頭發會經常“飄”起來,越理越亂;拉門把手、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時常發出“啪、啪、啪”的聲響,這就是發生在人體的靜電。
中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探索等方式來了解虹吸原理,嘗試利用虹吸原理幫魚缸換水。
2、嘗試根據猜測和實踐填寫記錄表,學習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3、樂意參與實驗,對虹吸原理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魚缸,針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教師拿好吸管兩頭,放進魚缸里,開始往下流水)
師:小朋友,我們人類生存都離不開呼吸,那小金魚是怎樣在水里是怎樣呼吸的呢?
師:小金魚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視頻停止(小金魚生活在很臟的水里)
師:看這畫面上的小金魚怎樣了?(水很臟,需要換水)
師:那你有什么辦法幫小金魚換水,能夠讓小金魚不從魚缸里出來?
幼兒講述。
教師小結: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那我們來看看視頻里的老師是怎樣幫小金魚換水的?
幼兒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兩頭,一頭先放進魚缸里,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水開始流動。
三、探索讓吸管滿水的方法。
師: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樣換水的?
師:誰愿意來試一試?
師:為什么視頻中的老師和你用同樣的材料,她能夠讓魚缸的水流下來,你不能夠呢?
小結:讓我們一齊來看看老師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之后,放開一頭,里面有水流出來。
師:老師的吸管里又什么秘密啊?
小結:原先老師的吸管里有水啊!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給魚缸換水嗎?
讓我來試一試。
教師示范,我先捏住吸管的兩頭,不能讓水流出來啊,要不然可能會失敗,一頭放進魚缸里,必須要讓它進入水里之后才能放手,另一頭對準接水的容器之后就能夠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嗎?
師:那么問題來了,怎樣讓你的吸管滿水,而且沒有空氣?
師:老師那里有幾種材料,猜猜看,什么材料能夠讓吸管滿水沒有空氣,什么不能夠?猜好之后把你的猜想結果記在記錄表上。
幼兒填寫記錄表。
師:誰來說說你的猜想結果,如果你覺得它能夠,你準備怎樣做?
師:你們的想法會不會成功呢?我們一齊到后面去試一試,試一試之前,我有幾個操作要求,
記錄表放回凳子后面,4個小朋友一組,每種材料都要試一下,盡量不要讓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就應節約用水,試完之后,要回來把你的記錄表填寫完整,你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樣,開始行動吧!
四、幼兒操作。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實驗結果。
師:結果已經出來了,看來用針筒來給吸管吸滿水是最可行的,那么怎樣正確的讓你的吸管吸滿水,而沒有空氣呢?這個需要兩個小朋友一齊合作完成。那我也要請張老師來幫我一下。
兩位教師示范: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兩頭手中拿,對對齊,另一位小朋友,小針筒,手中拿,吸滿水,慢慢對準吸管口,輕輕按下小針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滿水針筒就停止,兩手捏住吸管頭,留意別讓水流走。然后就是我們剛才看的視頻,一頭放進魚缸里,到了水里之后,手再放開,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手再放開,水開始流動。
師:這個方法學會了嗎?那你們能夠和視頻中的老師一樣合作給小金魚換水嗎?
幼兒給金魚缸換水,教師巡回指導。
五、教師總結,講述虹吸原理
師:小金魚說,謝謝你們幫它們換水,剛才我們做的這個換水實驗運用了一種科學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氣對水的壓力把水從高的容器導入到低的容器里,所以你們明白剛才為什么要把魚缸放在高一點的小椅子上了吧!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齊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這個虹吸原理。
中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了解認識不一樣材質的杯子,并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欲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本事。
活動準備
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
活動過程
一、欣賞杯子
1、出示杯子
2、教師:這是什么它們是什么樣貌的用什么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經過看、說對不一樣的杯子初步感知。
1、教師:今日,教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
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經過比較認識杯子并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一樣的兩個杯子
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
(教師巡回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樣分的)
3、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
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
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
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
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
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1、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
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為什么
(請個別幼兒說)
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教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能夠再次利用。
讓幼兒明白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頭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么杯子呢
(電熱杯)
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銹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
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
還有一種是不銹鋼保溫杯,是由不銹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里面的水延緩散熱,到達保溫的目的。
5、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么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
1、今日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干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制作杯子。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我的杯子。(怎樣做的什么形狀、色彩有什么用處)
3、展覽幼兒制作的杯子。
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一樣材質的杯子,并了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中班科學教案6
活動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動中,一小朋友拿著手里的香蕉來問我:“老師,這香蕉里面黑黑的、一點點的是什么?”“老師,這個可以吃嗎?”我問全班的小朋友:“你們誰知道香蕉里面黑色的小點是什么嗎?”有小朋友說:“這一定是香蕉快要爛了,香蕉變了顏色就不能吃了。”馬上有小朋友說:“不對,這是香蕉的種子,我爸爸教過我的”我肯定并表揚了這個小朋友。看著小朋友將信將疑的神態,我設計科學活動“找種子”,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了解種子的奧秘,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種子。
2、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萌發對科學、對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蘋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紅柿、葡萄等水果。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紙,各種種子若干。
3、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昨天老師帶小朋友去參觀了我們的蔬菜園地,看到了許多碧綠碧綠的蔬菜,你們知道嗎?這些蔬菜是由什么長出來的嗎?
老師總結:這些蔬菜是由一顆顆小小的種子長出來,我們平時吃的水果也是由種子發芽的結果的。
(評析: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出課題,顯得自然而親切,一個小小的問題,既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明確了活動主題,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二、找種子
1、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蔬菜和水果,要請你們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們有沒有種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說一說,種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樣?(幼兒自由探索)
(評析:在探索活動中,幼兒對種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對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聞聞,有的交頭接耳,相互交流,每個幼兒都處于積極的探索中。)
2、幼兒交流探索的發現。
(1)、誰愿意上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種子?
幼兒一:我找到了蘋果的種子。
師:我們大家來看看蘋果的種子的什么樣子的?
幼兒:蘋果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評析:教師讓幼兒找出種子并放在視頻轉換儀下進行展示。通過視頻轉換儀放大了種子,幼兒很清晰、明確地觀察了種子的外形特征。)
幼兒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種子。
師:西瓜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
(評析:當幼兒看見西瓜的種子的時候很興奮,原來西瓜的種子就是我們在超市里買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兒一起觀察橘子、黃瓜、西紅柿、葡萄的種子。
(2)、師:有誰找到香蕉的種子嗎?
幼兒一:香蕉是沒有種子的。
幼兒二:我找到香蕉的這個小黑子。
師:其實香蕉它也有種子,這些小黑點就是它的種子,只不過是他們退化了,現在的農民伯伯非常聰明,用科學的方法不用種子也能種香蕉,所以香蕉的種子就慢慢退化了。
(評析:香蕉的種子具有特殊性,幼兒很少了解,通過單獨提出,幼兒了解香蕉種子的獨特性,達到了教學目標。)
3、我們知道蘋果、黃瓜都有種子,老師告訴你們,除了這些,還有許多瓜果、蔬菜都有種子,小朋友以后長大了就會慢慢知道了。
(評析:在本次探索活動中,幼兒積極討論,主動詢問,了解了各種瓜果蔬菜的種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動:種子和果實匹配。
1、師: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種果實,旁邊有各種種子,請你們給這些果實找種子,找到后把種子貼在果實的下面。
(評析:教師為幼兒設計一份記錄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種果實,考慮到種子的外形特征,教師在下面用雙面膠帶貼著,幼兒找到種子后就可以把種子貼在膠帶上,這樣方便了展示。)
2、幼兒交流活動結果,并且請集體檢查操作結果的正確。
師:誰愿意上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我們一起看看他找的種子對不對?
(評析:幼兒從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師設計這一環節,不但能檢查幼兒的學習的結果,還使幼兒學習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四、活動延伸:
1、種子發芽實驗。
3、種子貼畫。
中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觀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與同伴分享。
3、使幼兒對探索竹的自然現象并且感興趣。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各種竹制品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題。
1、小朋友,我們來猜一種植物,它在我們贛南地區有很多。請聽謎面“小時破土而出,長出節節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處多而廣泛”。
2、幼兒猜并說出謎面。
二、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種物品,你們看到過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
2、幼兒自由發言。
老師下結: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卻不是。那些是竹制品呢?楊老師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播放圖片。提問:你看到什么?它們都是用什么做的?為什么要用竹子做這些東西呢?竹制品有什么特別的用處嗎?
三、了解竹子的用處。
1、用竹子做房子、籃子有什么好處呢?
2、你想用竹子做什么?為什么?
小結:竹子除了可以制作各種竹制品外,它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既然竹子這么有用處。我們應該多種竹子,讓竹子多起來。
中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與操作,初步感知不同紙制作的睡蓮的吸水性能,并嘗試記錄實驗結果。
培養幼兒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不同質地的紙(如油光紙、白卡紙、拷貝紙、牛皮紙、報紙、植絨紙、素描紙)折成的睡蓮花、水盆、沙盆、土盆、以及實驗結果記錄表。
認識上述各種紙張。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一紙制的含苞待放的睡蓮。小朋友們想一想,紙制作的睡蓮會在沙里、土里、還是水里開放?(幼兒猜想)
2、指導幼兒把睡蓮花分別放入裝有沙、土、和水的盆里,仔細觀察。
請小朋友想一想紙做的睡蓮為什么能在水中開放呢?
(請幼兒講述后教師小結)
二、猜想活動
出示不同紙質的睡蓮,幼兒猜想。
指導語:請你們猜一猜,把這四種不同的紙制作的睡蓮同時放入水中,哪種紙做的睡蓮先開放呢?哪種紙做的睡蓮后開放呢?
三、幼兒實驗
指導語:請你們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得一樣不一樣?
講解記錄表:
不同紙質的睡蓮花 (白卡紙 、油光紙 、牛皮紙 、拷貝紙 )的開放順序。
指導語:請你把看到的記在記錄表中,你看到那一朵第一名開了,就在它的下面寫上“1”,第二名開的寫上“2”,第三名開的寫上“3”,第四名開的寫上“4”。
引導幼兒把不同紙制作的睡蓮放入水中,仔細觀察,并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四、交流實驗結果: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討論:為什么拷貝紙作的睡蓮第一名開呢?
小結:有的紙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紙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拷貝紙的吸水性比白卡紙、牛皮紙、油光紙的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比白卡紙、牛皮紙、油光紙的吸水的速度快,所以拷貝紙作的睡蓮就第一名開了。
延伸活動:
為幼兒設疑:把報紙、植絨紙、素描紙做的睡蓮和這四種紙做的睡蓮同時放在水里,誰第一名開,誰最后一名開呢?
幼兒可以繼續在區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教育活動能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通過幼兒猜想,睡蓮在沙中和水中開放,幼兒發揮想象,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然后循序漸進,然后通過實驗驗證,幼兒睡蓮只能在水中開放,那么,教師引導幼兒繼續探究,不同紙質的睡蓮開放的順序,猜想然后實驗驗證,使幼兒更加對不同紙的吸水性有了更深的了解。然后通過活動延伸,更好的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非常圓滿的完成了教育目標。
小百科:睡蓮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肥厚。葉柄圓柱形,細長。
中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經過觀察,發現秋天的樹葉是多種多樣的。
2、學習給樹葉分類或排序,體驗玩樹葉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小筐、分類盒。
2、電教設備:電腦。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齊觀賞秋天落葉的自然景色,引發幼兒拾落葉的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有多種不一樣樹木生長的草地上,觀看地上的落葉。
教師:小朋友的腳下都有些什么咦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落葉(秋天來到了。)
引導幼兒觀察秋風吹過的落葉景色:一陣秋風吹過,樹上的小樹葉怎樣啦
它們是怎樣落下的我們一齊來學學。
二、幼兒邊拾落葉邊觀察。
1、教師:在場地的四周,有許多大小不一樣的樹,它們的葉子一樣嗎
2、教師:你喜歡這些落下的樹葉嗎
請幼兒每人拿一個小筐和同伴一齊去收集自我喜歡的、不一樣的落葉。
三、互相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樹葉。
1、教師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發現樹葉是多種多樣的。
2、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描述自我撿來的落葉。
四、利用落葉進行分類、排序和拼貼等趣味的游戲活動。
教師:大家收集了這么多漂亮的樹葉,打算怎樣玩呢
幼兒嘗試用自我想出的方法“玩”樹葉。
請幼兒在團體前展示、講述自我的玩法。
比如:給樹葉分類(按大小、顏色、形狀等)排序(從高到矮或從大到小等),
用樹葉拼貼圖畫等。
教師鼓勵幼兒自我的創新玩法,進一步增強幼兒在玩樹葉中產生的進取感受。
中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喜愛大自然,產生繼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發展幼兒的科學認知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認識各種種子,實地觀察體驗,事先收集
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關于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 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2、實物準備:蒼耳,蒲公英,蓮蓬,水盆,放大鏡
3、課件準備
【活動過程】 1 。兒歌導入,激發興趣
活動開始,以《蒲公英》這首兒歌導入,歌詞和優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點,同時聲像結合也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始活動。教師引導,小朋友們,請你輕輕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仔細觀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蒲公英吧。
2。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
①外形:觀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樣子的?目的是讓幼兒對蒲公英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后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②風力與遠近:做實驗,請一部分小朋友靜靜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當風的角色,分兩次吹動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時候,用力小一點,第二次吹的時候,用力使勁大一點,讓幼兒觀察蒲公英兩次飄落的位置,在遠近上的差別。教師在充分引導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風越小,種子飛的越近。風越大,種子飛的越遠。幼兒在實驗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傳播的,并且傳播的遠近與風力有關。
③種子特點:取一粒種子觀察,根據幼兒對種子已有的認識合作討論:蒲公英的種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讓他可以隨風飄揚?比較交流,最后教師啟迪,幫助幼兒聯想種子靠風傳播需要的條件。
3。蒼耳的傳播方式
①蒼耳的形態: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為幼兒分發一些蒼耳種子實物,讓幼兒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蒼耳,教師提問,當你摸蒼耳時有什么感覺?讓幼兒大膽發言,對觸覺有一定感知。
②蒼耳的'刺: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蒼耳。放大鏡里蒼耳的刺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主動交流,對蒼耳的形態能做總結性的描述。請小朋友利用剛才幼兒觀察蒼耳的相關經驗,討論為什么蒼耳能緊緊抓住動物的毛:蒼耳的刺像彎彎的小鉤子一樣緊緊抓在動物的毛上。以此為基礎,思維拓展,種子依靠動物傳播需要的條件。
4。蓮子的傳播方式
①漂浮的蓮蓬:教師設疑:你見過蓮蓬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小朋友動手,將蓮蓬放到水盆里,進行觀察和操作,教師設置障礙:你能讓蓮蓬沉到水底嗎?在試驗中得出結論:蓮蓬是漂浮在水中的。
②蓮子的傳播:教師與幼兒一同想象蓮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發言,積極與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啟發幼兒思索:還有哪些生長在水中或水邊,植物的種子靠水傳播。可以出示課件,也可以根據幼兒經驗幫助幼兒提取知識。
5。經驗升華
《蒲公英的種子》這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關于種子傳播途徑的知識,而且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中班科學教案11
設計意圖:
轉動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風車的轉動、陀螺的轉動等。這些轉動現象蘊含著許多科學奧秘,能夠深探地吸引幼兒,讓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神奇的扇子”是我們中班主題活動“轉動的世界”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幼兒通過轉動扇子,讓原本分別在扇子兩面的圖案看起來好像在一個面上,探究的是視覺暫留現象。視覺暫留現象是指物體在快速運動時,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時,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影像0.1~0.4秒左右。視覺暫留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有很好的教育價值。中班幼兒雖然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會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但由于認識水平有限,只能發現事物的一些表面現象,難以理解事物的復雜關系。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并不出現“視覺暫留”的概念,也不追問為什么,而是讓幼兒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操作,探究、發現視覺暫留現象,并對這個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初步感知視覺暫留現象,探索扇子轉動時扇子兩面不同位置的圖案與所形成的有趣畫面之間的關系。為達成這個目標,活動設置了三大環節。首先,運用任務前置的方式,讓幼兒轉動扇子,探究、發現視覺暫留這一有趣的現象;接著,讓幼兒每人選擇圖案裝飾一把扇子,繼續體驗由視覺暫留現象帶來的有趣的畫面變化,并發現同樣的圖案放在扇面的不同位置,轉動時看到的畫面也不同,進而幫助幼兒梳理圖案組合的合理性及其位置安排,提升幼兒的原有認知。最后,布置具有挑戰性的游戲任務,讓幼兒在扇子上增加圖案,并觀察扇子轉動時發生的變化,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興趣。
目標:
1.初步感知視覺暫留現象,探索扇子轉動時扇子兩面不同位置的圖案與所形成的有趣畫面之間的關系。
2.喜歡操作,并用語言大膽表達對圖案變化的發現與感受。
準備:
一面為鳥籠圖案,一面為小鳥圖案的扇子人手一把,沒有圖案的扇子人手一把;各類相關圖片(魚缸、魚;鳥籠、鳥;刺猬、蘋果;青蛙、荷葉;鮮花、蝴蝶等)若干;固體膠人手一份。
過程:
一、探究、發現視覺暫留現象
l.出示扇子,引出話題。
師(出示扇子):我這里有一把扇子,兩面有不同的圖案,我們來看看是什么。
師:扇子的一面畫著鳥籠,另一面畫著小鳥,小鳥不在鳥籠里。
師:現在我想看到小鳥飛進籠子里,讓兩幅畫看起來像一幅畫,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幼兒自主表達。)
幼:轉轉就可以了。
師:是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在“蘋果樂園”玩過。
師:你還能記得以前玩過的東西,給你點個贊!
幼:我從爸爸給我買的書上看到,轉一轉就可以了。
師:書上能找到答案,真厲害。還可以有什么好辦法?
幼:把一面上的圖撕下來,貼到另一面上。
師:如果不能撕,你有其他好方法嗎?
幼:扇一扇也可以。
算:哦,你是這么想的。等一會兒你可以試一試,看看用扇一扇的辦法能不能讓小鳥飛進籠子里。
幼:螞咪螞咪哄。
師:你想到了用念咒語的方法,是從故事里聽到的吧?
師(小結):你們想了這么多方法,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接下來,就請你們去玩一玩。看一看。請你們每人拿一把扇子,試一試讓小鳥飛進鳥籠里。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方法與結果。
3.交流、分享,梳理經驗。
師:你用了什么辦法?看到了什么?
幼:我拿扇子扇一扇,沒看到小鳥飛進鳥籠里。
師:那你試過別的方法了嗎?
幼:我看到小鳥飛進鳥籠里去了。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
幼:我是轉轉轉的,扇子轉起來,小鳥就飛進鳥籠里去了。
師:你來試試看,其他小朋友仔細看。(一幼兒演示。)
師:大家看到了嗎?小鳥有沒有飛進鳥籠里?
師:誰是跟他一樣轉的?你的小鳥也飛進籠子里了嗎?
師:哦,XX,XX小朋友轉的時侯,小鳥沒有飛進籠子里,請你再轉一次看看。(請沒有探索成功的幼兒再次嘗試。)
師:XX小朋友的小鳥這次還是沒有飛進籠子里。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請大家幫幫忙。
幼:他轉得太慢了,要轉得快—點。
師:好,那我們請XX轉得快一點試試看。(該幼兒再次嘗試。)
師:轉得快一點,小鳥果真飛進籠子里了。讓我們給XX鼓鼓掌。
師(小結):原來快速轉動就可以讓分別在扇子兩面的圖案看起來好像在—起了。真有趣!
4.比較圖案位置,再次感受視覺暫留現象。
(教師把三只小鳥貼在扇子的一面。位置對應于另一面的鳥籠圖案的上方、中間、下方,然后轉動扇子。)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小鳥在什么地方?現在我轉動扇子,你們看看小鳥是不是都飛進鳥籠里了?
幼:一只飛進籠子里了,有兩只沒有飛進籠子里。
師:哪兩只沒有飛進籠子里呢?它們分別在籠子的哪里?我現在再試一次,你們仔細看看。
師:你看見小鳥在哪里?
師:哦,一只飛進了籠子里,一只在籠子的上面,一只在籠子的下面。
師(小結):小鳥在不同的位置,當扇子轉起來時,它們各自在鳥籠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在籠子里面,有的在籠子上面,也有的在籠子下面,但它們都和籠子在同一面上。真神奇!
二、嘗試裝飾不同畫面的扇子,探索不同扇面的圖案組合在扇干轉動時形成的有趣變化
1.明確任務。
師(出示蜜蜂、花、蝴蝶,大樹、小草、刺猾等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師:如果讓你來做小小魔術師,設計、裝飾一把神奇的扇子,你想怎么做?如果規定選兩張圖片,你會選哪兩張?你想在扇子轉起來時看到怎樣有趣的畫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幼:我想選女孩和蝴蝶結。扇子轉起來時,女孩可能會戴上蝴蝶結。
師:這個想法真好,待會兒可以試一試。
幼:我想讓小魚游到帽子里。
師:這個想法很有趣。
幼:我想選刺猬和蜜蜂。
師:那你想一想扇子轉起來時,有可能會看到怎樣有趣的研。
幼:我想選男孩和眼鏡。
師:哦,本來男孩沒有眼鏡,結果扇子一轉,男孩就戴上眼鏡了。真神奇!
師:特會兒去試試。先想一想:怎么樣才能阽出這樣的效果呢?
師:每組桌上都有圖片,請你選擇你喜歡的兩張,裝飾一把神奇的扇子。然后轉一轉,看一看會不會出現你想要的畫面。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扇子轉動后產生的神奇效果。
3.分享操作過程和發現,提升經驗。
(幼兒將貼好圖案的扇子展示在架子上。)
師:你用了什么圖案?扇子轉起來時看到了什么?
幼:我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轉起來時,我看到蝴蝶飛到花的中間了。(該幼兒演示。)
師:你剛才也是這么想的嗎?實現自己的想法了。真棒!
幼:我也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轉起來時,蝴蝶飛到花的上面了。
師:哦,他們兩個人都是用了小花和蝴蝶,為什么扇子轉起來時,看到的圖案不一樣呢?請你們仔細看看,他們兩個人貼的小花和蝴蝶位置有什么不一樣?(展示兩把扇子正面背面的圖案。)
幼:一個蝴蝶在上面,一個蝴蝶在下面一點。
師:兩張一樣的圖由于貼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轉起來時看到的畫面也會不同,但它們都在—個畫面上了,是嗎?
幼:我選了桌子和蝴蝶結,扇子轉起來時,蝴蝶結跟桌子在一個畫面上,這樣桌子就更漂亮了。
妨:我用了刺猬和蜜蜂,它們是好朋友。扇子轉起來時,蜜蜂在刺猬上面飛。
幼:我想讓項鏈戴到女孩脖子上。可是扇子轉起來時,項鏈到頭上去了。
師:哦,這可怎么辦呀?誰有好辦法?
幼:可以把項鏈移下來一點。
師:哦,請做的人用小朋友想的辦法再試試看。(幼兒恪正并再次轉動。)成功了沒有?(成功了。)
師:還有誰也遇到困難,想做而沒有做成功的?
妨:我想讓蜜蜂和蜜蜂在一起飛,結果兩只蜜蜂疊在一起了。
師:這也是—個問題。誰有好辦法?
幼:把一只蜜蜂往上或莊下移—點。
師(小結):你們做的扇子轉起來時,兩個圖案好像都在一個面上了。真棒!如果有的扇子轉起來出現的畫面跟你們原來設想的不一樣,可以改一改。
師:有哪些小朋友做的扇子轉起來時畫面和自己想的不樣?現在,請你們再去想辦法調整一下。仔細想一想:圖案的位置怎么調整,是向上、向下移動,還是向左、向右移動?
4.幼兒調整自己扇子上圖案的位置,再次探索不同扇面的圖案組合在扇子轉動時形成的有趣變化。
師(小結):不同的圖案組合在一起,產生了很多有趣的畫面;同樣的圖案,放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轉動時看到的畫面也不同。
三、延伸活動:組合更多圖案,進一步探索視覺暫留現象的神奇和有趣
師:我這里還有許多圖案,待會兒我把它們放到科學區,請你們有空再去做神奇的扇子,可以貼3個4個甚至更多圖案,然后轉一轉,看看會出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中班科學教案12
教學意圖:
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能夠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了此次活動《嘀嘀噠》。運用幼兒各種感官,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觀察、操作、探索,發現問題并尋找答案的探究過程;是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資料、供給充分的物質材料,經過運用不一樣的方式設計與組織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是幫忙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能、養成科學態度的過程。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豐富幼兒有關自然界的知識,并且能激發幼兒對自然的關心和興趣,初步構成幼兒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對幼兒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觀察畫面,在看看、說說中了解牽牛花生長的過程。
2、在活動中愿意大膽交流、進取表現。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今日,教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們歡迎嗎”
“客人是誰呢那就請它自我來介紹吧!”
2、觀察畫面
牽牛花的自述中,引導幼兒猜測想象,了解其生長過程。
畫面一:
牽:這是我,還有我的兄弟姐妹們。
師提問:哎,他是誰呀幼兒猜測。
畫面二:
牽:我被埋進了土里,心里好害怕……
師:哎呀!怎樣被埋進土里了呢它應當怎樣做呀
畫面三:
牽:我拼命往外鉆……
引導孩子們一齊學往外鉆的動作。
牽:總算鉆了出來,咦我怎樣變成了這樣
師:它變成什么樣了
小結:啊,原先小客人是一顆種子,那它會是什么種子呢還是讓小客人繼續介紹下去吧!
畫面四:
牽:我頂著皺巴巴的葉子
師:什么是皺巴巴呀你們還看到什么東西也是皺巴巴的呢
畫面五、六:
牽:我用力撐開皺巴巴的葉子。瞧!我像什么呀
畫面七:
牽:沒幾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葉子。
師:咦!它說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呢
(毛茸茸)
畫面八:
牽:小葉子長啊長,長成這么大!
繼續播放畫面九、十、十一、十二:
牽: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師:啊,真趣味,這顆種子先長出的葉子,此刻又長了一根藤,看這根長長的藤它想干什么呀
牽:是爬向左邊還是爬向右邊唉,要是有誰來幫幫忙就好了。
師:噢喲,它想找人來幫忙,找誰來幫忙它呢
畫面十三:
師:看,它找到了什么接下來這根藤會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一齊學習藤往上繞的動作。
師:誰來學學藤往上繞的樣貌
畫面十四、十五:
牽:此刻,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嘍。
師:來,孩子們,我們也一齊學它往上爬嘍。
師以兒歌的語言活躍氣氛:藤兒藤兒真趣味,順著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繞呀繞,哎呀呀,頭暈了,繞糊涂了,理順了再之后爬吧!
畫面十六:
牽:繞啊繞,長啊長,這是我此刻的樣貌。葉子多得數也數不清。
畫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牽: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樣東西,嘿嘿,猜猜這是什么
師:它越長越大,越長越鼓,哎,顏色也變漂亮了,是什么呢
畫面二十一:
牽:啪,打開啦!哈哈,我是牽牛花!
師:哦,這位神秘的小客人原先是牽牛花呀!
師:牽牛花像什么呢怎樣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節奏的。
畫面二十二、二十三:
師:看小喇叭越來越多,好熱鬧啊!他們一齊唱啊、跳啊,玩的真開心啊!
畫面二十四:
師:哎,牽牛花怎樣啦我們來聽聽它自我是怎樣說的。
牽:一到晚上,我就會收攏小喇叭,靜靜睡一覺。
師:噢,原先牽牛花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要睡覺的。
畫面二十五:
師:看,第二天早晨,牽牛花早早的醒來,張開小喇叭,嗨,你們聽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該起床啦!”
3、鞏固對牽牛花生長過程的了解。
師:哎呀,今日來我們班作客的是誰呀
聽了它的自我介紹,你們明白它是怎樣長大的嗎
根據孩子們的回憶,教師圖片箭頭表示牽牛花的生成過程。
教師總結
四、延伸活動:
出示牽牛花的種子,到種植園地種植牽牛花。
師:牽牛花給小朋友帶禮物來啦!看看,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們趕緊把它們埋到地里,讓它們也快快長大,開出美麗的小喇叭來,好嗎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實驗記錄為幼兒調整認識、整理經驗、構成科學的概念奠定了基礎。鼓勵性提問應面向全體而不是針對某個單獨個體,教師應設法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回答問題,或在某個孩子回答之后讓其他幼兒發表不一樣看法或分享某個觀點。培養幼兒記錄的習慣和本事,使幼兒樂于探究,逐漸理解科學結論必須建立在事實之上,從而構成正確的科學探究態度。總之,要想提高幼兒科學探究中記錄的質量,使幼兒的科學記錄變得生動而有意義,我們仍然需要從資料到形式、從作用到時機,作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以積累經驗,改善策略,完善認識。
中班科學教案13
中班語言科學教案:蒜瓣寶寶發芽了
【活動目標】
1、透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征,體驗發現的樂趣;
2、了解蒜頭在春天會發芽,激發對種子發芽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種植用紙杯每組兩個、紙盒每組一個;
2、已經發芽的蒜頭一個、小刀一把。
【活動過程】
1、出示蒜頭,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
看一看蒜頭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幼兒人手一個蒜頭,有序地觀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發現了什么?
聞一聞,發現了什么?這種氣味你喜歡嗎?它有什么用處?(殺菌、除腥味、驅蟲)
剝一剝、掰一掰,發現了什么?蒜頭穿了幾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樣的?
數一數一個掰開的蒜頭有幾個“小寶寶”(蒜瓣),給它們排排隊;想一想你給蒜瓣寶寶排的隊象什么。
3、交流、分享
你發現了蒜頭的什么秘密?請你來說說
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
為什么有的蒜瓣寶寶的頭上有綠綠的小芽?
4、出示已經發芽的蒜瓣,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小朋友看這個是什么?(出示發芽的蒜瓣)
為什么和我們剛才看的蒜瓣寶寶不一樣呢?
5、分組種植蒜瓣,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種子的發芽現象
春天到了蒜瓣寶寶發芽了,我們也來種植蒜瓣寶寶吧!
請幼兒在自己的紙杯上做好記號,把蒜瓣種在紙杯中,鼓勵他們繼續觀察,并給蒜瓣澆水。
6、延伸
讓我們去看看春天到了還有哪些種子也發芽了!
中班科學教案14
1、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知磁鐵能吸鐵的特性,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取出水中的東西并進行分類。
·大膽探索并能講述自己的發現。
·體驗探索磁鐵的樂趣。
2、教學準備:
磁鐵;探索材料:回形針,玩具,一元硬幣,夾子,茶葉罐等鐵制材料和非鐵制材料:積木,塑料玩具,紙杯,玻璃球,氣球……
裝水的大盆兩個;取物工具---簍子、盤子、有磁鐵的釣鉤、勺子、筷子等;空箱子2只,空盆1個
3、教學過程
a) 情景引入
(出示大盆)師:陳老師遇到一個問題---小弟弟把許多東西一起扔到了這兩個玩水的大盆里,這可怎么辦呢?
提出問題討論:怎樣才能將這些東西拿出來呢?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b)初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兒用磁鐵水中取物。(規則---不能用手拿)
·經驗交流:磁鐵是怎樣幫助你取出東西來的?你取出了哪些東西?
c)分組實驗,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兒嘗試用磁鐵取水里的東西。
師:磁鐵能將水里的其他東西取出嗎?請你試一試。
·討論并總結:取出的都是鐵制品,磁鐵能吸鐵。
師:你有沒有取出東西?為什么沒取出?這些東西為什么能取出來?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討論:有哪些方法能取出水里的東西?
·幼兒用各種工具水中取物。
·幼兒交流取物經驗。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取出了什么東西?
·環保教育---保護環境,不亂扔東西。
d)取出物分類
·幼兒將取出物分類
· 師生小結:今天,我們動腦筋將水里的東西取出,發現……是鐵制的,能被磁鐵吸起來;……是木頭的、塑料的、紙的,不能被吸起來。
·經驗遷移:磁鐵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許多東西也用了磁鐵,你知道哪些東西請磁鐵幫忙的?發現了告訴大家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延伸區域游戲:杯中取物
·介紹游戲和記錄表的使用。
·幼兒游戲---按記錄表的要求將水杯里的回形針用磁鐵取出(磁鐵貼在杯外吸)
中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了解水具有溶解的作用。
2.體驗與同伴分享的樂趣。
3.喜歡參加與制作飲料。
活動準備:
準備開水、果汁沖劑、砂糖、鹽、杯子、水果粒、冰塊等。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口很渴,想喝點飲料,以此引入課題,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2.教師與幼兒共同制作飲料。
(1)引發幼兒與同伴說一說自己喜歡喝什么味道的飲料。
(2)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先取喜歡的味道,把沖劑放進杯子里,再加入開水,用勺子攪一攪,它又變成了什么樣。
(3)請幼兒加入冰塊,做成美味的冰鎮飲料,引導幼兒觀察冰成在水中的狀況。
3.教師與幼兒共同品嘗飲料。
(1)啟發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制作的飲料。
(2)請幼兒與同伴一起分享品嘗自制的飲料。
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提供鹽、糖、沙、杯、水等材料,讓幼兒進行“能在水里溶解的東西”的科學小實驗。
2.引導幼兒用各種辦法溶解肥皂,帶領幼兒用肥皂水到戶外玩吹泡泡的游戲。
【中班科學教案(合集15篇)】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合集15篇03-16
中班科學教案(15篇)04-07
夏至中班科學教案04-06
中班科學教案水果的切面04-01
中班科學教案(匯編15篇)04-07
中班科學教案打氣筒教案04-15
中班科學教案集錦15篇04-09
中班科學教案《我也來造橋》04-06
中班端午節科學教案(通用15篇)04-08
中班科學教案動物怎樣睡覺6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