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1
教學目標:
1. 通過畫圖的方法,探索長方形長和寬的變化關系,進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 經歷探索活動,了解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征。
教學重點:
探究長方形面積不變時,長與寬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表示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正比例的圖像呢?
2、你還記得表示積一定,兩個乘數之間的關系圖嗎?把積是12的方格圈起來,可以連成什么線?
3、說一說。
(1) 兩個乘數的變化情況。
(2) 兩個乘數成什么關系?
(3) 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積為24平方厘米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他們的.變化關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說一說長與寬的變化情況。(小組交流)
2、這里哪個量一定?
3、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的長與寬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板書:長×寬=長方形面積(一定)
4、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8個長方形。(每格代表 1 cm2)
過程要求
(1) 出示方格紙,并標明X、Y軸上的數字。
(2) 教師邊講解,邊畫長方形。
(3) 學生接著畫。(直接在課本上完成)
5、連接圖中的點A,B,C,D……
(1) 猜一猜:圖中的點A,B,C,D……在一條直線上嗎?
(2) 師生一起連線,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課堂小結
說一說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和反比例關系的關系式和圖像的區別。
四、鞏固練習
面包的總個數不變,每袋裝的個數與袋數如下表。
每袋個數 2 3 4 6 8 12 24
袋 數 12 8 6 4 3 2 1
(1)每袋個數與袋數有什么關系?說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數據制成圖表。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嘗試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2.滲透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觀點,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
二、新課
呈現情境
三、總結
四、課堂練習長方形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這節課我們用圖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
用x、y表示面積為24cm2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它們的'變化關系如下表。
1.觀察表格,根據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這8個長方形。
2.把圖中的點用平滑的曲線依次連起來。
3.長和寬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規律?長擴大,寬縮小,相對應的長和寬的乘積是24。
關系式:長寬=長方形面積(一定)
我們可以用圖示來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
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判斷是否加深知識點。
如果學生掌握的好,可以指出我們所畫的圖示就是反比例函數y=kx (x0)的x軸右方的函數圖像。
1.用圖表示書中25頁第三題。
2.自己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并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用圖表示其中的反比例關系。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3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換位置觀察等活動,經歷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游戲:猜一猜
《盲人摸象》的動畫片,邊看邊想,有什么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對,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千萬不能象盲人一樣,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斷,得出結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觀察照片,激活經驗。
1.觀察教室照片。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2)拍的是同一個教室(板書:相同的物體)
為什么拍出來的樣子會不一樣呢?(板書:不同的樣子)
(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下面的兩張照片哪張是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另一張是在哪里拍攝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想想做做”第1題。
下面的兩張照片,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攝的?
你是根據什么做出判斷的?
3.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學會從兩個相對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
三、觀察實物,親身體驗。
師:請把小熊放在桌子中間,熊的臉對著1號座位的同學。
(學生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坐好)
師:你坐在這個位置,請問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樣子的?
生1:我看到了熊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
生3:我看到了熊的后面
師:咱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請1號座位的同學到2號座位,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依次換位。
你現在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紛紛發言)。
師:我們繼續換位置觀察,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3號座位的同學到4號座位,??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樣子的?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小組內交流完畢后,學生再次換位置觀察并交流。最后讓學生回到原位。)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對小熊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熊是這個樣子的?請站起來。
教師邊說邊出示:
師:××同學,你為什么站起來?
生:因為我在我這個位置上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而圖片上畫的也是這個樣子。
師:答得真好。大家剛才都換位置觀察了,請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生:(齊答)是。出示:
(做法同上)
繼續出示:
師: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熊是這個樣子的?(2號座位和4號座位的.同學都站了起來。)
師:他們都站對了嗎?(立即有幾個學生坐下)
師:你們幾位同學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左邊,而圖片上是在左邊。
生2: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右邊,而圖片上是在左邊。
生3重復生2的說法。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此時判錯了的學生相繼坐下)出示:
(讓學生辨認,做法同上。)
師:通過從不同位置對小熊的觀察,你發現了一個什么問題?
(師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熊的樣子是不同的。)
四、應用拓展
(一)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連一連。
學生在書上完成,指名反饋,集體校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板書:不同的角度)
教師小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后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從不同位置去觀察,在思考問題時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加全面、更加準確。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立體圖形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難點:
從側面觀察圓柱體得到的是什么樣 的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
老師學生都準備立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分別拿出不同的立體物體,讓學生說出立體物體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二、講授新課:
(一)、觀察者相對于物體的位置(同時要規范觀察位置描述)(1)我們觀察物體的時候,我們要從不同位置、角度來來觀察,比如可以怎么觀察
(學生:從前面、后面、左邊、右邊、下面、斜著…..萊觀察)這時候學生舉出了很多從不同位置、角度。
(2)規范觀察位置的描述
為了統一,我們規定了 正面、側面(左側面、右側面)、上面這幾個觀察位置。
(二)、觀察長方體的幾個面
(A)教師將一個對面涂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并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么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么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抽小組匯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比如你看到物體的正面的時候,你就看不到物體的反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問題”。
(B)讓學生看書P38并完成P38的問題和填空。
(三)、觀察球體
老師拿出一個壘球(體積比較大),現在老師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壘球這一面定為壘球的正面,那么你現在是從什么面來觀察這個球體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樣的平面圖形?
(學生有從正面、下面、左側、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個圓形)
(四)、觀察圓柱體
(A)觀察圓柱體的上面
老師拿出一個圓柱形的茶葉罐
(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圖形是圓形)
(B)觀察圓柱體的正面、側面(難點)
學生從正面和側面來觀察,得出的圖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課件,來進行講解
正面和側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學生看書P39并完成P39相關填空
三、課后練習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題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經歷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初步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觀察實踐,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1、具體實物的觀察
2、(1)觀察、體驗
師:每小組一只小豬儲蓄罐,仔細觀察后,說說你看到了這只小豬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
學生1: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前面,有兩只耳朵、兩只眼睛、兩條腿和一張嘴巴。
學生2: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后面,有兩條腿、一條尾巴和兩只耳朵。
學生3: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張嘴、一條尾巴和兩條腿。
學生4: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張嘴、一條尾巴和兩條腿。
師:現在請每位同學把你們看到的小豬的樣子畫下來。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畫畫從正面、右側面、左側面、背面的小豬圖片,畫完后組內交流欣賞,看看不同角度的小豬的形狀。有以下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畫得也很好。現在請你們根據這幾幅圖畫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問題。討論片刻后交流。
生1:為什么同一只小豬畫出的形狀會不一樣呢?
生2:因為我們觀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
師:對,我們觀察物體時所處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觀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進一步體驗:每組學生圍繞小豬一周,在正面、后面、側面等各個位置停一下,體驗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學生在活動中思維活躍,情感積極。】
(2)觀察、想象
①想象:從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么樣子?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
(學生想了片刻之后,開始動手畫形。其中有少數學生的想象是正確的。)
②驗證:然后拿起儲蓄罐從下往上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己的想象,看誰的想象最接近。
【那幾個想象正確的學生非常興奮,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樂。這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法指導:在觀察之前,我們可以先想象一下,它會是什么樣子呢?然后再實際觀察,驗證自己的想象。這樣做,會讓我們的'眼睛變得越來越厲害。
③練習:
a.、課本67頁: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b.b、每課一練49頁第1題:下面6個杯子的形狀,分別是哪6個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嗎? c.C、觀察兩幢房子。
【通過練習,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這些練習,需要學生在頭腦中進行“虛擬移位”,即假設自己在物體的哪一方,會看到哪個圖形,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2、簡單幾何形體的觀察
師:請同學們把小豬放回盒子,然后觀察儲蓄罐的盒子,你發現這個盒子是什么立體圖形?生:是長方體。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
生:六個面。
師: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怎么看?有幾種看法?最少能看到幾個面?怎么看?有幾種看法?怎樣看到兩個面?學生觀察活動,交流匯報:
生:最多能看到三個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從8個尖角可以看到三個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個面,可以正對著一個面。有6個位置可以看到一個面。
生:隔著一條邊,就可以看到兩個面。有12個位置可以看到兩個面。
【這樣觀察,滲透了長方體的8個頂點、12條 棱的特點。為教學長方體的特征進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圖是一個從上往下看的物體的形狀,根據你的經驗,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體嗎?
學生思考片刻后,舉出:井沿、洗衣機、飲水機等等。
【師在學生聯想的基礎上,課件出示其他物體,如硯臺、各種產品、月餅、裝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觀察物體
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樣子也不同。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使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2、通過實物的觀察,使學生能夠辨認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若干立體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一個球,讓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
得出結論:不論從哪一個位置看球,都呈現一個平面圖形的圓。
2、出示一個圓柱,讓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
得出結論:從上面和下面看是一個圓,從左面、右面、正面或者后面看都是一個長方形。
3、把這兩個立體圖形放在一起,引出課題并板書。
二、合作探究,觀察簡單的立體圖形組合。
1、學生同位按照例2的圖擺出立體圖形組合。
2、學生同桌邊觀察邊交流。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球和圓柱的組合,邊觀察邊交流:
(1)從正面看,誰在左,誰在右,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2)從左面看,誰在前,誰在后,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3)從后面看,誰在左,誰在右,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4)從右面看,誰在前,誰在后,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5)從上面看,誰在左,誰在右,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6)從下面看呢?
3、反饋匯報。
(1)下面這些圖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找一找。
從右面看從下面看從后面看
4、交換球和圓柱的位置,讓學生說說從各個方向看到的圖形。
5、小結:一組物體,當你從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就會看到不同的圖形。我們要根據頭腦中已有的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再結合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判斷。
三、及時鞏固,完成書本練習。
1、完成書本P40第3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初步完成題。
(2)同桌同學用圓柱和正方體擺出組合圖,進行觀察和驗證。
(3)集體匯報。
2、完成P39“做一做”
(1)師出示:這是我從正面看到的,請大家想想這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2)如果我從正面看到的是,那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3)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做一做”的題目。
(4)小結: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能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的組合,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四、數學樂園。
1、連一連
從左面看從正面看從右面看
2、選一選
ABC
(1)從左面看,可以看到的圖形是( )。
(2)從右面看,可以看到的圖形是( )。
(3)從上面看,可以看到的圖形是( )。
3、猜一猜
從上面看是和;從左面看是;從正面看是和,你知道是什么樣的兩個物體嗎?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大家玩得開心嗎?那你在玩中學到了什么?把你學到的和同桌的同學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業。
選兩個立體圖形組合在一起,仔細觀察,把你從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圖形畫出來。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能正確指出被觀察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辯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并能體會到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是不同的。
2、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判斷、辯認活動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面的個數不同。
一、觀察照片,談話引入。
1、談話引入
屏幕出示兩張分別從教室前后拍的照片,學生辯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
3、根據學生回答,引入本節課學習內容。
學生仔細觀察兩張照片。
回答問題。
二、觀察實物,指出實物的正面、側面、上面。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觀察圖書柜:
(1)把圖書柜放在講臺中間。
(2)提出觀察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觀察時要坐端正,頭不能移動,把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里。
2、小組內交流:坐在自己位置上能看到圖書柜上幾個面?哪幾個面?
3、班內交流,全班評議。
4、觀察洗衣機和冰箱的圖片。
(1)仔細觀察圖片,判斷它們分別是洗衣機、冰箱的哪幾個面?
(2)小組內交流,介紹你觀察到的哪幾個面?
5、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1、出示P86下面的.兩幅圖。
2、猜一猜,這兩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幾個面?為什么這么說?
3、學生輪流在離開座位,觀察圖書柜,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圖書柜。
把自己觀察到的在小組內交流。
班內交流。
學生觀察洗衣機和冰箱圖片。
小組交流,再班級交流。
學生猜一猜是誰看到的?,輪流看一看,驗證猜想。
四、組織練習,深化理解。
五、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后繼續觀察。
1、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1)以小組為單位,先各自觀察,再組內交流。
(2)指名回答。
2、小組觀察正方體,長方體的模型,討論交流: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兩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三個面?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說說正面、側面、上面各有什么顏色?
3、(1)擺一擺,再觀察,回答問題,用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再從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下面的圖片,判斷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
六、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或學會了什么?
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只要你擁有一雙善于觀察和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更多的美,在數學學習上,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8
教學目標: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到簡單物體的正面、側面、背面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生活。
4、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5、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教具:
課件、聰聰明明玩具、相片、相機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11月1日是我們班的李彤同學的生日,媽媽帶她去公園照相,她可高興了,可是她拿了照片以后,怎么都不高興?你們想知道嗎?請聽他說:(這些照片,為什么沒照到我的臉呢?)
同學們:你能幫她解答嗎?
生:因為攝影師只拍的側面和她的后面。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因為人或物體都有各個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觀察某一面,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怎樣觀察物體。(出示課題:觀察物體)
二、觀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今天,老師帶來聰聰和明明給同學們觀察,請同學們按自己現在的位置來觀察,說說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樣子?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
請組長回答:(聽了小組同學的發言,你發現了什么?)0
問:你看到了明明的那里?這是她的什么面?你在她的什么位置觀察?
問:有誰跟他一樣的?請站起來。為什么?(同一方向觀察)
(2)換位觀察
下面,請同桌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觀察,看看你們看到的與剛才是一樣?同桌說一說。
小結:對了我們要仔細觀察事物,因為觀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體一面也不一樣。(板書)
三、深入了解
剛才我們觀察了聰聰和明明,下面看看書本中小亮、小明、小紅他在觀察什么?(恐龍)是同一個位置嗎?下面的三副圖分別是誰看到的?為什么?(同桌說一說)
出示p67電腦;(出示恐龍的側面、正面、后面)
四、多種練習,鞏固知識
(!)比一比誰的反應快。
請小組長將同組的同學的`數學書收齊,面向后面的老師,把它豎在桌子上,然后仔細看老師出示的哪一面,就立刻跑到看到這一面的相應位置,看誰反應得最快?
(2)在書本上連線(p70)
(3)猜一猜
師:大家都知道了怎么去觀察物體,那么請你來猜一猜這是什么物體?(門、飛機等)
(4)來做一做導演
請三位同學到廣臺示拍戲。
(5)看圖片(電腦出示)
下面老師帶同學們去看看我們學校不同的一面。
五、總結
師:這節課學了什么?你覺得怎樣?
六、后備題:(自由畫)
出示機器人讓學生選擇從不同的角度去描畫不同的一面。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9
教學目標
1.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辯證唯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教學準備
課件配圖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形狀的物體。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后互相說說觀察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么樣子的?
2.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二、問題探究
1.講解每個面的名稱
2.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3.拿出物體變換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4.組織學生互相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體驗感悟
1.學生試說,老師糾正強調
2.學生齊讀每個面的名稱
3.學生按照老師擺放說出不同的面
4.以小組為單位活動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2.口算
3.連一連
4.觀察一個物體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六、作業布置
完成本節的《資源與評價》
板書設計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站在一個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
正面、側面、上面
教后隨記
這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延伸和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知識不那么厚重,卻簡單易懂,同學們就在這樣的一節課中掌握了知識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 10
設計說明
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這一內容的學習,既能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又能讓學生用它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動手實踐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它能促進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通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使學生感知觀察的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2.重視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通過汽車由遠及近行駛時司機所看到的建筑物的變化、路燈下的影子、小老鼠的安全活動范圍等引發學生討論。學生通過驗證,明確了“觀察的范圍”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懂得了用數學知識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地位和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師:說一說,你在不同樓層的'窗口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預設生:樓層越高,看到的景物越多。
師:誰知道這是什么情況?
預設生:樓層高,看到的范圍變大了。
師:也就是觀察的范圍變大了。我們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范圍是怎樣變化的呢?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課件出示: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一只小猴在墻外的樹上向墻內張望。
師:看,小猴爬到了這個位置(A處),它能看到地上全部的桃子嗎?猜一猜小猴能看到多少個桃子?[課件出示情境圖(如下圖)]
學生猜測各異。
師:看來,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你們能不能想出辦法,準確找到小猴看到多少個桃子呢?說說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在熟悉的環境作用下,學生更容易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所以情境引入教學就是為了能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最大限度地發揮情感的紐帶作用和驅動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習數學成為他們自愿進行的、快樂的事情。
探究新知,建構模型
1.獨立思考。
師: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同學們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畫一畫。
2.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2)全班交流:哪位同學能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匯報:
①在A點時,我們把小猴的眼睛看作“觀察點”。(板書:觀察點)
②阻礙小猴觀察視線的是墻,我們把阻礙視線的這個墻的頂點叫“阻礙點”。
(板書:阻礙點)
③將“觀察點”和“阻礙點”進行連線,這條線和地面的交點,就是小猴能看到的離墻最近的點。這條線實際就是小猴的視線。
A′點右面的部分是小猴在A處時能看到的范圍,A′點和墻之間的部分是小猴在A處時看不到的范圍,也就是觀察的盲區(如上圖)。
(3)師提問:小猴想看到更多桃子,該怎么辦?
生:根據我們在不同樓層看到的景物,我覺得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圍越大,看到的桃子就越多。
(4)師追問:如果小猴繼續往上爬,爬到B點、C點,你能找到墻內離墻最近的點嗎?(課件呈現)
學生獨立思考,畫一畫。
(5)反饋:結合學生的想法,觀察課件動畫,幫助理解。
3.建立模型。
(1)師生小結:先看觀察點,再找阻礙點,連接這兩點,延長到地面的交點,確定觀察的范圍。
師:我們把三次觀察的結果放在一起,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生: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說明小猴觀察到的范圍就越大。
師:可見,觀察點的位置越高,觀察到的范圍越大。(板書:觀察點的位置越高,觀察到的范圍越大)
(2)聯系古詩:你能從數學的角度來探究“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道理嗎?(說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相關文章:
觀察與探究教學反思04-18
小學數學教案:《觀察物體》07-20
小學數學教案:《觀察物體》07-20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通用14篇)02-06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4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3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4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2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8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