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通用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并能正確地描述。
2、初步懂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乘法分配律的歸納過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了自然環境被破壞而出現的沙塵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圖片,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1、我想大聲的呼吁:請不要再濫伐樹木了,不然的話沙塵暴會更厲害。
2、請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吧!
3、要保護我們的家園,還要大量植樹。
師:說的太好了。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就要植樹造林,種植花草。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前段時間學校植樹活動的情況嗎?
(多媒體展示植樹的場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個小組參加植樹活動,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乘法運算定律
(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你都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回答。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問題。
師:請根據這些信息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列式計算。
(2)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展示匯報: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師:誰和第一位同學的算式一樣?請舉手。誰來說一說你們解決問題的步驟?
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組有幾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師:誰和第二位同學的算式一樣?請舉手。誰來說一說第二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步驟?
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別算出負責挖坑種樹的人數和抬水澆樹的人數,再把這兩部分合起來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師:回答的很好。我們來看4×25和2×25分別表示什么?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組有幾人?即(4+2)×25。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請大家一起回答這次植樹活動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探討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且計算結果相同,那么,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
出示:(4+2)×25 4×25+2×25
生: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在這兩個算式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
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個等式。
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別與25相乘再相加。
師:剛才同學們是先算出每組有幾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為25×(4+2)。想一想:計算25乘4加2的和還可以怎樣算呢?動手試試再把想法說給同桌聽。
師:誰來給大家說自己的想法?
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別與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兩個積相加。即25×(4+2)=25×4+25×2
(2)舉例觀察
師:我們知道了4加2的和與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與25分別相乘,再相加。請你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寫在本子上。你怎么來說明你寫的算式左右兩邊是相等的?
師:誰來匯報你寫的式子,師隨生匯報板書。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組等式以及自己寫的等式,有什么發現?請先和同學交流。
(3)交流概括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生:我發現,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求出積,再把積相加。
師: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求出積,再把積相加。這就叫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師:剛才同學們寫的算式都對,那我們可不可以用一個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
生試著在練習本上寫,并抽學生匯報。
生1:a、b表示兩個加數,c表示因數。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
生2:a表示因數,b、c表示兩個加數,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
三、鞏固練習
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5+20)×12=□×12+□×12
25×(4+9)=□×4+□×9
8×(10+5)=□×□+□×□
75×24=75×□+75×□
2、把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48+52)×12
14×(45-5)11×4+25×4
(11×25)×4 14×45-14×5
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新舊知識的溝通,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結構特征;理解并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并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
情感目標:讓孩子們自己生成“用符號記錄整理的方法”,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應用乘法分配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規律
1、在家里,你最喜歡誰?我也作了一個調查,咱們班很多同學是爸爸和媽媽很早起來為你準備早點、接送上學,輔導作業。
2、爸爸和媽媽都對我們那么好,我們可以自豪的說“爸爸和媽媽都愛我”。
3、爸爸和媽媽都愛我,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4、我聽說張磊和楊軍都是李新建的好朋友,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5、小結:同樣一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說法。生活中的這種現象在我們數學中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數學中的規律。
[策略] 把數學知識依附于常見的現實生活問題中,引領學生發展自身靈性,尋求數學知識與現實問題間的本質聯系,進而合理處理相關信息,結合鮮活的數學材料,觸動學生的道德碰撞,給原本單一冷漠的內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進學生感悟、內化。
(二)開放探究,建構規律
1、情境引入
講本學期開學,學校要為一、二、三年級更換桌椅情況:
(課件播放),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1)請仔細觀察大屏幕:
學校為一年級更換3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學校為二年級更換5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學校為三年級更換6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2)請同桌兩個同學選一個問題在練習紙上用兩種方法解答?
(3)說說你的解題方法?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另外一種方法呢?解釋一下。
(4)誰愿意接著匯報?
2、第一次發現
(1)仔細觀察這三組算式,你能發現什么嗎?可以與同桌討論討論。
小結:每一組算式的結果相等。
(2)我把這兩個算式用等號來連接,行嗎?為什么?
板書:(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3、第二次發現
(1)再觀察這三組算式,還有什么發現嗎?
(2)同學們,你們的發現是不是只是一種巧合,一種猜想呀?能不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對你的猜想進行驗證呢?
(3)每人舉出一個例子,寫在紙上,然后請同桌幫助驗證
匯報交流:像這樣的例子還能舉出一些嗎?舉的完嗎?
4、歸納總結:
(1)你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桌說說什么叫做乘法分配律?
(2)請看大屏幕,你們的意思是這樣嗎?小聲讀讀。
(3)有什么不懂的詞嗎?
5、個性化理解
(1)你能用比較喜歡的形式來表達上面的這些等式嗎?比如用字母,圖形等。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
(甲+乙)×丙=甲×丙+乙×丙
(a+b)×c=a×c+b×c
(2)這些等式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討論,然后匯報)
(3)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感覺怎么樣?
[策略]針對眾多的數學事實,不急于引導學生發現規律,而是讓學生運用樸素的語言概括出這些等式的共同特點,這些特點既是“乘法分配律”知識的雛形,更是學生建構知識的漸進臺階。在此基礎上引出規律,水到渠成。尤其是,讓學生用個性化的方式表示自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是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對規律意義的個性化感悟。
(三)激活聯系、應用規律。
1、請你把相等的兩個算式連線。
(8+13)×4 41×(3+27)
3×(21+6) 7×5 +8
41×3 +41×27 3×21 +3×6
7×(5+8) 8×4 +13×4
(1)你為什么連得這么快?是計算了嗎?
(2)這兩個算式之間為什么不連了?能用乘法分配律的內容來解釋嗎?
2、根據乘法分配律填空:
(83+17)×3=□×□○□×□
10×25+4×25=(□○□)×□
(1)誰愿意展示一下你填寫的。有不同意見嗎?
(2)分別說說轉化以后的算式和原來的算式比,哪一個讓我們計算起來感覺比較簡便了?為什么?
(3)小結: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可以靈活選擇算法,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算。
[策略]多種練習也是一種信息源,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深化理解、蓄積“能量”的過程,是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完善認知結構、提升認識境界、增長人生智慧的過程。
3、聯系舊知、同已有知識建立聯系。
談話:“乘法分配律”在過去學習中用過嗎?咱們回顧一下。
現在我們每天都在練乘法豎式計算,看大屏幕。乘法豎式中也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你們看出來了嗎?
[策略]引導學生聯想知識用途,勾起了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憑借親自計算得到的感悟領會到乘法分配律的廣泛運用。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你有什么想法?
(五)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
(a+b)×c = a×c+b×c
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 篇3
教學內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埋伏
思考問題。
在學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我們觀察了一幅主題圖,有的同學還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二、新授
小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教師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引導學生說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個人負責挖坑、種樹,2×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負責抬水、澆樹。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組合作:
(1)兩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
(2)兩組算式有什么不同點?
(3)兩組算式有什么聯系?
匯報。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匯報,靈活地進行引導,總結出要點。
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學生舉例。
根據學生舉例板書。
到底我們舉的例子是不是符合這樣的規律呢?請學生驗證。
請學生用語言表述出發現的規律。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幫助我們大家記住乘法分配律?
簡記為:
和與一個數相乘=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P36/做一做
P38/5
在練習小結中,幫助學生記憶乘法分配律。
四、小結
學生匯報自己的收獲。
教師引導小結,相應完善板書。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1)(4+2)×25(2)4×25+2×25
=6×25 =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學生舉例)
(a+b)×c=a×c+b×c
a×(b+c)=a×b+a×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
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情景創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知識遷移。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究和歸納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作用,了解運用運算定律可以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從中感悟科學驗證的方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和欣賞自然景色的美,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懂得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1、學習例5。
(1)出示例5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4×25=100(人)
25×4=100(人)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b×a
2、學習例6。
(1)出示例6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 ×c=a× (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7。
(1)出示例7。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8。
(1)出示例8。
(2)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3)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4)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課后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1、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數。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______)×32
(28+25)×4= ×4+ ×4
15×24+12×15= ×( + )
6×47+6×53= ×( + )
(13+ )×10= ×10+7×
2、判斷對錯。
(1)39×22-39×2=39×22-2 ( )
(2)39×22-39×2=39×(22-2) ( )
(3)39×28+39×72=39×28+72 ( )
(4)39×28+39×72=39×(28+72) ( )
(5)39×12=39×(12-2) ( )
(6)39×12=39×(10+2) ( )
板書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探索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發現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進行表示。
(二)能力目標。
1、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精神。
2、探索、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標。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
三、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四、教學方法:
1、猜測法。
2、驗證法。
五、教具準備:
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課。
應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算。
2745= 8(725) = 3425=
(二)學習新課。
1、師:學校在假期位每個班級的墻上都鋪了瓷磚,咱們現在估計咱班東墻和北墻一共鋪了多少塊瓷磚,好嗎?
2、學生匯報:有的說100塊,有的說90塊。
3、詳細匯報
生1:我將瓷磚分成兩部分,兩部分的和就是瓷磚的總塊數。列式是69+49=90(塊)
生2 :我也發現有90塊,因為有10行瓷磚,每行9塊。
生3:那么是不是說明69+49=(6+4)9大家說的對不對呢?再舉一些例子驗證一下吧。
4、請大家觀察這些例子的左右兩邊,有什么特點?
生1:從左到右是相同因數乘不同因數的和。
生2:從右到左是相同因數分別乘不同的因數,再將它們的積加起來。
5、師:我們把乘法這樣的規律叫乘法的分配律。如用A、B、C
表示三個數,你能寫出乘法結合律嗎?
6、(A+B)C=AC+BC叫乘法的分配律。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
35(2+5)=352+35( ) (43+25)2=( ) ( )+( )( )
2、拓展練習。
運用學的規律,將計算過程變得簡便些。
201950= 632547=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會用乘法分配律簡便運算嗎?
(五)布置作業。
第49頁練一練第2、3題。
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 篇6
一、教學內容:
乘法分配律教材第36頁的例3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自主發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四、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五、教學準備:
小黑板、口算題、例題、練習題等。
六、教學策略:
本節課的學習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學習,把問題教 學法,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結合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使學 生自主、勇敢地體驗嘗試和實踐活動來進行綜合學習。
七、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誰來說一說,掌握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有什么作用?( 簡便)
接下來我們做幾道口算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其他同學快速判斷。(生口算。)
(二)、探究發現
1.猜想。
師:同學們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題你們能不能很快算出來。(出示:(10+4)25。)
這道題算得怎么不如剛才的快啊?(它和前面的題目不一樣)
好,我們來看一下它與前面的題目有什么不同?
這道題含有不同運算符號了,有能口算出來的嗎?說說你的想法。
為什么這樣算哪?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嗎?
你自學能力很強,但對乘法分配律的內涵還不了解,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嗎?(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2.驗證。
師:同學們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如果可以這樣計算的話,那可簡便多了。到底能不能這樣計算,我們來驗證一下。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分別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動計算。)
師: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說明這兩個算式關系是什么?(相等。)
小結:通過驗證,這道題確實可以這樣算,那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的算式都可以這樣計算呢?通過這一個例子能下結論嗎?(不能。)那怎么辦?(再舉幾個例子。)好,下面請每個同學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
(學生計算,并匯報。)
師:由于時間關系,老師就寫到這里,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有沒有舉出例子不能這樣計算的?(沒有。)一個例子不能說明問題,我們全班同學舉了這么多例子,還有沒寫的用省略號表示。我們都得到了同樣的結論。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幾組等式,看看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3.結論。
生: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用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知道嗎?這就是乘法的第三個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課件,學生齊讀分配律的意義。)
師:如果老師用a、b、c表示兩個加數和乘數,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a+b)c=ac+bc
師:回到第一題,看來利用乘法分配律,確實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接下來,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幾道題。
三、練習應用
(生練習應用定律。)
師:通過這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四、總結
師: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們能聯想到什么呢?(兩個數的差,同一個數相除都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反思:
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確地進行表述。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較好地貫徹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主動探究,實現親身經歷和體驗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學習文本批判、質疑和重新發現的過程,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實現和發展過程。本節的教學中,我從口算導入新課,引出(10+4)25這樣一個特殊的算式。
接下來,讓學生猜想它的簡算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方法的可行性,再讓學生舉例驗證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歸納總結出乘法分配律。整個過程中,我不是把規律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感悟發現,使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次嚴密的科學發現過程:猜想驗證結論聯想。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多向互動,注重合作與交流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得到發展,教師在本課教學中立足通過師生多向互動,特別是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啟發與補充,來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實現對乘法分配律這一運算定律的主動建構。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建構過程,正是學生個人的方法化為共同的學習成果,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生命活力得到發展的過程。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迎春來。
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及與同伴交流,使學生親歷觀察、猜測、驗證、歸納、建構乘法分配律的全過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2、會應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運算簡便。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積極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與同伴交流,親歷觀察、歸納、猜測、驗證、推理等探索發現的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設計思路:
1、通過買衣服的情境轉入乘法分配律。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幾組不同的算式,引導學生發現一般規律,然后歸納總結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語言表述出來,使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3、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生活引入,激發興趣
今年十月,縣里準備舉行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我們學校準備派5個同學參加比賽,學校準備為這5位同學選一套運動服裝。老師在商店逛來逛去選了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請看大屏幕。
出示:兩件上衣(價格分別是100元、80元)
兩條褲子(價格分別是70元、50元)
2、提出問題,獨立思考
出示:(1)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
(2)選擇你自己喜歡的一種方案計算出總價(用多種方法計算)。
二、探索交流,建構規律
1、生選擇搭配方案并計算。
2、組內研討,并出示:
(1)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案?
(2)介紹自己的方案,并說一說需要花多少錢?你是怎么算的?
3、匯報交流:
(1)探討第一種方案。
師:哪一個同學想先來給項老師推薦他的方案?
(預設學生回答:A:要求5套衣服多少錢,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錢。即:一套的價錢×套數=總價。列式為:(100 70)×5
B:要求5套衣服多少錢,就要先求出5件上衣的價錢和5條褲子的價錢。即:上衣價錢 褲子價錢=總價.列式為:100×5 70×5)
(2)探討第二種方案。
(3)探討第三種方案。
(4)探討第四種方案。
教師板書:
一套 ×套數 = 5件上衣 5條褲子
(150 100)× 5 = 150×5 100×5
(150 70)× 5 = 150×5 70×5
(100 100)× 5 = 100×5 100×5
(100 70)× 5 = 100×5 70×5
4、生列舉例子。
(1)出示:活動要求
A、寫出三個這個的算式。
B、交流:你怎么來說明你寫的算式左右兩邊是相等的?
(2)匯報、師板書學生說的等式,并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證明算式左右兩邊是相等的。
5、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問:誰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全班所有同學的算式?
6、學生歸納概括: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三、鞏固應用,訓練提升
1、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5 20)×12=□×12 □×12
25×(4 9)=□×4 □×9
8×(10 5)=□×□ □×□
30×24=30×□ 30×□
2、把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48×12 52×12 15×18 26×18
(15 18)×26 25×40 25×4
25×(40 4) (48 52)×12
14×(45-5) 11×4 25×4
(11×25)×4 14×45-14×5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還記得我們是怎樣學的嗎?
【四年級下小學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相關文章:
小學乘法分配律教案03-29
四年級下《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4-15
四年級數學教案:乘法分配律06-18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03-11
乘法的分配律說課稿03-11
《乘法分配律》的說課稿07-08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12-31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03-18
乘法分配律的說課稿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