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3-26 12:20:02 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匯總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匯總6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知道陀螺在旋轉時,陀螺面顏色會發生“色彩的變化”,知道“紅黃藍”三原色的存在。

  探索發現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色彩的變化,發現“紅黃藍”三種顏色分別兩兩混合,會出現新的顏色。

  體驗陀螺旋轉的樂趣,感知陀螺變化的奇妙。

  【活動重點】

  活動重點:探索發現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簡單的顏色變化,知道“三原色配色”的存在。

  活動難點:大膽猜測陀螺旋轉時,表面圖案發生變化的原因。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進行過陀螺上的點、線的實驗。

  物質準備:在圓心打好孔的圓形陀螺面,用樂高積木做出的陀螺。

  【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

  幼兒進行組裝樂高陀螺,并自由玩陀螺。

  指導語:之前我們用樂高積木的齒輪、軸,組裝成一個有趣的陀螺,你們還記得應該選用哪種規格的齒輪?齒輪應該放在什么位置?開始玩陀螺吧。

  引導幼兒觀察陀螺旋轉時,表面發生的變化。

  提問:老師為我們齒輪穿上了新衣服(有圖案的圓形面),誰愿意幫我轉動它?在陀螺旋轉時,你發現了什么?它的圖案會產出變化嗎?

  基本部分

  1. 引導幼兒探索單色陀螺旋轉時,陀螺面的變化。

  (1) 幼兒拿出一張陀螺面,進行涂色。

  指導語:拿出一張陀螺面,在上面涂滿自己喜歡的一種顏色。

  (2) 幼兒分別轉動陀螺,觀察交流單色陀螺在旋轉時顏色的變化。

  提問:我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現象?顏色有變化嗎?

  2. 幼兒旋轉“雙面雙色陀螺面”,觀察陀螺面的變化。

  (1)幼兒將陀螺面對折,在兩邊涂滿分別涂紅色和黃色。

  指導語:我們在陀螺面上,一半涂滿紅色,一半涂滿黃色。

  (2)請幼兒大膽地猜測結果,并進行實驗。

  指導語:它在旋轉時會看到另一種顏色,紅色和黃色能看到深橙色。

  (3)拿出兩張白色陀螺面,分別涂上“紅色+藍色”、“黃色+藍色”。

  指導語:他們在旋轉時,又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紅色和藍色的陀螺面,變成了淺紫色,黃色和藍色會變成淺綠色。

  (4)教師簡單講述“黃紅藍”三原色,并聯系生活。

  指導語:“紅黃藍”是顏色的三原色,它們混在一起,會出現新的顏色。還記得我們之前玩超輕黏土、用水粉顏料畫畫嗎?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產生新的顏色。

  引導幼兒大膽猜測陀螺旋轉時,表面圖案發生變化的原因。

  引導語:為什么陀螺在旋轉時,上面的圖案會發生變化嗎?還記得我們看的“手翻書”嗎?每一張上面都有圖案,快速翻動圖書,圖案就會連接上,變成動畫。這個陀螺的旋轉,也是一樣的情況。

  拓展與應用

  后續的活動開展,可以針對我們在教學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發現的科學原理進行延伸,教師提供豐富的材料投放在科學區,引導幼兒繼續進行探索,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問題的答案。

  可以從“發現有趣的視覺暫留現象”、“顏色三原色的配色”兩方面入手,拓展活動領域,主要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應用到以后的科學活動中。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感知5以內的數量是小班幼兒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創設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包餃子"情境,支持與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出若干開放性的問題,將以"點數"為核心的多種數學內容蘊含其中,形成一個充滿挑戰的數學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積極嘗試,主動獲取數學經驗。

  操作卡片設計簡單、巧妙,由于餃子的數量、擺放位置和拍攝角度不斷改變,卡片上呈現了整齊、散亂、遮擋、干擾、環繞等不同擺放形式的餃子,不但加大了點數難度,而且增加了點數的樂趣。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昕限,整個操作過程需要幼兒克服動作、時間、材料等多種因素的干擾,認真專注地完成操作任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并給幼兒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

  目標:

  1.能不受餃子擺放形式(整齊、散亂、遮擋、干擾、環繞等)的影響,正確感知5以內的餃子數量。

  2.嘗試不受干擾,準確地完成"按數量包餃子"的任務。

  3.喜歡參與活動,體驗數數的樂趣。

  準備:

  1.幼兒有用彩泥包餃子的經驗。

  2.用彩泥包好的餃子1盤。

  3.每張桌子上放3個自制的娃娃,每個娃娃的身邊分別擺放著3、4、5的點卡。

  4.實物投影儀,電視機。

  5.操作材料:不同擺放形式的餃子實物圖片(如圖)每人4張,小盤和彩泥球各若干(數量要充足,夠每人包4盤餃子)。

  過程:

  一、進入游戲情境,回憶前期經驗

  1.引發幼兒興趣。

  師:娃娃家的娃娃們想吃餃子了。今天,我們就來給娃娃包餃子。

  師(出示一盤"餃子"):瞧!這是什么?你會包餃子嗎?

  2.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戲"包餃子"(附后)。

  二、排除餃子擺放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5以內的餃子數量

  1.幫助幼兒熟悉操作材料,初步了解操作要求。

  師:這里都有什么?(卡片、盤子和彩泥。)要讓我們做什么?(包餃子。)包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小結):對,這些材料是包餃子用的,卡片上有幾個餃子,我們就要包幾個餃子。

  2.引導幼兒觀察卡片上餃子的擺放形式,學習正確點數5以內的餃子數量。

  師:桌子上有一些卡片,每一張卡片上的餃子都不一樣,快去數一數。

  (幼兒練習點數,教師觀察指導,針對幼兒的點數情況,選取"遮擋"和"干擾"擺放形式的餃子卡片各一張。)

  3.引導幼兒對"遮擋"和"干擾"擺放形式卡片上的餃子進行點數。

  師(出示"干擾"卡片):這張卡片上有幾個餃子?還有什么?它是餃子嗎?能不能數?

  師(出示"遮擋"卡片):這張卡片上有幾個餃子?這個餃子只露出了半個要算進去嗎?我們在數餃子的時候可不能把它漏掉了。

  三、學習按照數量要求包餃子,并按數量分類擺放

  1.引導幼兒觀察娃娃身邊的點卡,了解每個娃娃要吃幾個餃子。

  師:娃娃們都餓了,看看他們都要吃幾個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講解包餃子的操作要求。

  (1)教師示范包4個餃子:先點數卡片上的餃子,將卡片插在盤沿上,再包出相應數量的餃子放在盤中,最后進行點數檢查。

  (2)師:我的餃子包好了,應該送給哪個娃娃吃?送餃子的時候要大聲說:"娃娃,請你吃4個餃子。"誰來幫我送?

  (3)請一名幼兒送餃子,鼓勵全體幼兒學說:"娃娃,請你吃4個餃子。"

  3.幼兒操作活動:給娃娃包餃子并按數量分類擺放餃子。

  教師觀察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卡片上有×個餃子,我包了×個餃子,盤子里的餃子和卡片上的餃子一樣多。"同時,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根據卡片上餃子的數量包"餃子",提醒幼兒包完一盤"餃子"后再次選擇卡片進行操作。

  4.展示分享。

  (1)師幼共同做手指放松游戲,吸引幼兒圍坐在教師跟前。

  (2)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提前選取兩、三盤餃子引導幼兒進行展示分享,對正確的操作給予肯定,對錯誤的操作進行糾正。

  師:你們真能干,給娃娃包了這么多餃子。這一盤有幾個餃子?為什么要包×個餃子?

  師:這一盤"餃子"和卡片上的餃子不一樣,怎么辦?

  四、結束活動

  鼓勵還想操作的幼兒繼續操作,提醒不想繼續操作的幼兒將餃子卡片按照數量放到相應的點卡盒里,活動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將材料投放到娃娃家或娃娃餐廳供幼兒繼續游戲,可根據幼兒的能力適當增加卡片上餃子的數量。

  附手指游戲:包餃子

  "咕嚕""咕嚕"搟搟皮兒,(左手手心向上,右手在左手手心上做搟面杖滾動的動作)

  "嘩嘩""嘩嘩"和和餡兒,(伸出右手的食指在左手手心上做攪拌狀)

  "嘿喲""嘿喲"捏捏邊兒,(左手五指聚攏,右手在左手手指上做捏餃子動作,最后捂住左手手指停住)

  咝--(做聞餃子動作)

  咂一咂一咂一咂一(做流口水動作)

  香噴噴的餃子給誰吃?(教師大聲問)給我吃!(幼兒大聲回答)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斜面與滾動現象,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

  2.引導幼兒分析操作錄表并概括實驗結果,培養幼兒認真細致的實驗態度。

  3.體驗與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動手操作帶來的快樂。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制作會翻跟頭的電池娃娃(圖1)。

  (1)制作材料

  廢舊1號電池人手一個;長20厘米、寬7厘米的卡紙人手一張;長8厘米、寬6厘米的即時貼人手四張;透明膠、水彩筆、剪刀等。

  (2)制作方法

  a.將1號廢舊電池橫著包在長20厘米、寬7厘米的卡紙中間;

  b.兩頭用兩張長8厘米、寬6厘米的即時貼封口;

  c.在另兩張8厘米、寬6厘米的即時貼上畫上兩個可愛的娃娃,剪下來貼在卡紙中間。

  2.同等長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樣高度的水彩筆盒子若干,鉛筆,吸管,粉筆,記錄單等。??

  ?

  活動過程

  1.設疑,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請幼兒自由地在板子上玩電池娃娃,看看有什么發現?

  幼兒:只要用力一推,電池娃娃就會在板子上翻跟頭,很有趣。

  (2)教師:如果不用力推,怎樣使電池娃娃從板子的一頭很快地滾到另一頭?

  幼兒討論并合作嘗試,交流探索后的發現:只要把板子的一頭用積木或水彩筆盒墊高,然后把電池娃娃放在高的一頭,就是不用力推,電池娃娃也會很快地從板子高的一頭滾到另一頭。

  (3)教師分別請幾位幼兒進行演示:有的幼兒用一盒水彩筆盒子墊在板子的一頭,有的用了兩盒,也有的用了三盒,這樣就出現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電池娃娃滾動的速度之間的'關系

  (1)教師:同樣的電池娃娃,從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滾下來,速度一樣嗎?

  幼兒:可能是一樣快;也可能是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也許是從低的斜坡上滾下來更快……

  教師出示記錄表(表1),引導幼兒用水彩筆盒數的多少來區別斜坡的高低,并記錄自己的猜想。(在相應的表格中打“√”)

  (2)教師: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么辦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從高坡上滾下來滾得快,還是從低坡上滾下來滾得快?或者是一樣快呢?

  幼兒:可以兩個小朋友一組來做實驗,只要把電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兩塊板子上,同時松開手,讓屯池娃娃從高的一頭滾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結果了。

  (3)幼兒合作實驗,教師提示幼兒:兩位小朋友要同時松開手,并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后要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相應的表格里(圖2、圖3)。

  (4)幼兒交流、討論實驗情況

  教師:你們剛才是怎么玩的?你們的猜想和實驗結果一樣嗎?有什么發現?幼兒:我們兩人每人拿一個電池娃娃,同時松開手,發現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和我們猜想的不一樣。

  幼兒:我們兩人輪流玩的,一個小朋友兩只手分別拿一個電池娃娃,兩手同時松開,另一個小朋友記錄。我們也發現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實驗結果和我們猜想的一樣……

  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從高的斜坡上滾下來的電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結果越明顯。有時候我們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科學的實驗才能知道答案。

  3.探索斜坡的高度和電池娃娃從斜坡上滾下來后繼續滾動的距離之間的關系

  (1)教師:你們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幼兒:電池娃娃從斜坡上滾下來后不會馬上停下來,還會繼續向前翻跟頭。

  師適時追問:那同樣的電池娃娃,從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滾下來,繼續滾動的距離是一樣的嗎?

  幼兒猜想:可能從高坡上滾下來滾得遠,也可能從低坡上滾下來滾得遠……

  師:用什么辦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結果呢?

  幼兒:讓電池娃娃從不同高度的木板上滾下來,量一量,比較一下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結果了。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用哪些測量工具?怎樣來量?

  幼兒:可以用大頭針、筷子、木棍、繩子等作為測量工具,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師:測量工具要一樣長,量的時候要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3)幼兒合作實驗,師提示幼兒數清楚分別用了幾根吸管,并把操作結果記錄在相應的表格中(表2),鼓勵幼兒嘗試用其他方法來實驗。

  (4)分析記錄表,交流實驗情況(圖4、圖5)。

  教師:小朋友,你們剛才是怎樣做實驗的?從記錄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幼兒1:我們比較之后發現,從高坡上滾下來用的吸管多,從低坡上滾下來用的吸管少,所以電池娃娃從高坡上滾下來后繼續滾動的距離遠。

  幼兒2:我們沒有用吸管量,而是先讓電池娃娃從高坡上滾下來,在電池娃娃停下來的地方用粉筆作個標記,然后再讓電池娃娃從低坡上滾下來,在電池娃娃停下來的地方也用粉筆作個標記,比一比,我們就知道電池娃娃是從高坡上滾下來繼續滾動的距離遠了。

  教師小結:小朋友用的兩種方法都可以,實驗結果也是一樣的。我們發現斜坡越高,電池娃娃繼續滾動的距離越遠。

  延伸活動

  1.提出進一步設想:如果用不同型號的電池做出不同重量的電池娃娃,從相同的斜坡上滾下的速度一樣嗎?繼續滾動的距離又會怎樣呢?

  2.鼓勵幼兒到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索并嘗試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設計記錄表。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來源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較為熟悉的事物,是以科學領域的關鍵經驗為基本目標的探究式科學活動,也是高結構化的科學活動。活動前,教師引導幼兒自制會翻跟頭的電池娃娃,并以此為載體開展探究活動,充分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誘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大膽操作和自主表達。其次,通過“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一一“記錄”,讓幼兒通過猜想與驗證、測量與比較、分析與總結、交流與表達來獲取知識,并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問題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幼兒始終是主體,教師只是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充分體現了《綱要》理念以及科學教育“做中學”、“玩中學”的思想。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有些東西溶于水、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察了解實驗物品。

  說一說:碗內的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味道?(豐富詞匯:粉末狀、顆粒

  狀、固體狀)

  2、指導幼兒做實驗。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糖中各取少許,分別放在三個小碗中,觀察哪種糖化得快。

  (2)讓幼兒取一種糖放入兩個碗中,一個加溫水一個加開水,引導幼兒觀察,哪個碗里的糖化得快。

  (3)讓幼兒就以上問題交流、得出結論: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在開水中溶化的比

  溫水快。懂得物體的溶解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因素有關。

  3、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請幼兒說一說其他可以用開水沖泡后引用的物品的特點(如果珍、泡騰片)

  (2)組織幼兒用各種開水沖泡的飲品配制好喝的飲料,并交換品嘗。

  活動延伸:

  生活經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中,是什么樣子的?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又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戲性的內容。整個活動的步驟比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強,操作過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現象,進而發展發展幼兒的思維和語言,激發求知欲。在整個活動進行中,幼兒自己發現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現象,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認真細致做一件事,并把事情做完的態度。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堆高,激發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3、通過操作,讓幼兒懂得運用各種材料來堆高,堆穩。

  活動準備:

  1、掛圖:圖一,小長頸鹿開心地住在小房子里;圖二,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

  2、大小各不同的積塑,紙筒,紙盒(大小不同),小籃子,托盤,各種罐子和瓶子,紙杯,紙皮……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故事內容:小長頸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樂,后來小長頸鹿長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沒有房子住哭了。

  1)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你們說怎么辦呢?

  2)我們一起建一間高高的房子讓小長頸鹿住好嗎?

  2、介紹游戲材料,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材料堆高。

  1)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東西,它們有什么?

  2)你們能用這些東西建一間高高的房子嗎?那我們現在就一起做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可以自己建房子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做。

  2)注意拿了材料找個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擠在一起。

  4、小結。

  1)剛才你是用什么東西來建房子的?

  2)老師剛才看到有個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這樣建的,你們看房子為什么會倒?(樓底部太小,不平。)

  3)我們怎樣建房子才又高又穩?(樓底要平和寬,建的時候要輕拿輕放。)啟發幼兒用托盤,紙皮等輔助材料來建房子。

  5、鼓勵幼兒再一次進行嘗試,并用多種材料來建房子。

  1)提醒幼兒行走時要注意,手腳放輕點,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點引導幼兒如何利用輔助材料建高樓

  6、評價結束活動——請幼兒比比誰的房子又高又穩,請他說說他建樓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每當戶外活動的時候,總會發現有小朋友非常有興趣的觀察螞蟻,用小草、樹葉去逗弄小螞蟻,看看小螞蟻能不能爬出來。而當看到蝴蝶飛來飛去時,他們總喜歡追著蝴蝶到處跑,說著、叫著好漂亮呀!看到孩子們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于是我設計了這個科學活動"昆蟲的一家"。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昆蟲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2、對認識昆蟲產生興趣。

  3、知道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昆蟲圖片、字卡活動重點:

  知道幾種常見昆蟲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活動難點:

  了解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那春天有什么呢?"當幼兒說到昆蟲時,教師導入活動主題。

  二、游戲:"猜猜它是誰"。

  1、教師遮擋圖片的一部分,:蝴蝶圖只露出翅膀,蜻蜓圖只露出翅膀,螳螂圖只露出腳,螢火蟲只露出熒光,瓢蟲圖只露出圓點圖案,蜜蜂只露出尾部。

  2、"小朋友,請你猜猜他們是誰?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露出全部圖片,請幼兒說出圖片中昆蟲的正確名稱。

  三、昆蟲長什么樣子?

  1、出示圖片,分別講解"飛舞的花朵"(蝴蝶)、"空中小飛龍"(蜻蜓)、"勤勞的使者"(蜜蜂)、"草叢中的殺手"(螳螂)、"提著燈籠的甲蟲"(螢火蟲)、"蚜蟲殺手"(瓢蟲)。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幾種生物,看看他們有什么共同點特點?

  3、出示字卡"頭""胸""腹""足""翅",請幼兒認讀,請幼兒找這些生物的頭、胸、腹在哪里,數一數他們有幾對足,幾對翅膀,幫助幼兒了解,他們的身體有頭、胸、腹組成,都有3對足,2對翅。

  4、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嗎?"昆蟲"的名稱。

  四、我認識的昆蟲朋友1、除了這些昆蟲是生物外,你還知道哪些屬于昆蟲?它長什么樣子?

  2、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昆蟲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常見昆蟲的名稱。

  五、游戲"我來做,你來猜"。

  請幼兒任意選擇一張昆蟲的圖片,記住它是什么,然后用語言對這種昆蟲進行描述,但不許說出昆蟲的名稱。請其他幼兒根據該幼兒的描述猜測是哪種昆蟲?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匯總6篇】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九篇02-28

小班幼兒谷雨科學活動教案03-25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4篇03-02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合集九篇03-23

中班冬季科學活動教案40篇03-21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六篇03-18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6篇03-19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3-12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合集7篇03-07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10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