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八年級生物教案

時間:2022-03-16 16:48:08 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生物教案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案五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生物教案五篇

八年級生物教案五篇1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重點難點: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設計:

  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各個事物特征的比較,可以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事物的本質。對不同生物種類的形態結構進行比較,可以推斷他們之間的親緣關系。

  舉例:

  1、化石

  化石:生物的遺體、遺跡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

  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出現,而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則在越來越晚近的地層中才出現。以上事實告訴我們,生物的化石在地層中的出現有一定的順序:越古老的地層,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距今越晚近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復雜。所以說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證據,也是最直接的證據。。

  2、始祖鳥

  通過比較發現,始祖鳥的身體結構特點及和爬行動物有相同之處,又與鳥類有相同之處,由此可以推斷始祖鳥是古代爬行動物進化成鳥類的中間產物。

  3、細胞色素c

  細胞色素c是一種蛋白質,科學家比較了一些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異,發現人與黑猩猩的差異最小,與馬的差異則大一些,而與果蠅、向日葵的差異則更大,因為蛋白質在基因的控制下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狀,由此可以推測人與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最近,與果蠅、向日葵的的親緣關系最遠。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1、讀p55頁進化樹

  動物:原→腔→扁→線→環→軟→節→棘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植物:藻→苔→蕨→裸→被

  2、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3、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種產生,也有一些物種滅絕,如恐龍。各種生物在進化中形成了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

  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歷程:

  動物:原→腔→扁→線→環→軟→節→棘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植物:藻→苔→蕨→裸→被

  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課后鞏固:

  1、生物進化的直接的證據是

  A化石B比較胚胎學C解剖學D隕石

  2、越古老的地層,成為化石的生物

  A數量越多B種類越豐富C越復雜、越高等D越簡單、低等

  3、與始祖鳥相似的生物是

  A魚、鳥類B鳥類、爬行類C爬行類、哺乳類D魚、哺乳類

  4、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大致是( )

  A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B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C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D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哺乳類

  5、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真正陸生脊椎動物是

  A古代魚類B古兩棲類C古爬行類D鳥類

  6、如果兩種動物的化石在同一巖層中發現,由此可推測兩者

  A血緣關系很近B生存年代很近C生活習慣很相近D個體構造很相近

  7、物種A化石比物種B化石在較晚地層中出現,由此可推測兩者

  A物種A比物種B數量多B物種A可能是較晚形成的

  C物種A由物種B進化而來D物種B由物種A進化而來

  8、化石證據表明,有的物種只存活了短暫的時期就絕滅了。下列哪種說法最準確。

  A.這些生物體缺乏可遺傳的變異B.它們的生活環境太惡劣

  C.這些生物體的食量太大D.它們的生殖能力太弱

  9、細胞色素c是構成生物體的一種重要蛋白質,它是由許多氨基酸組成的。可學家通過分析比較馬、驢、兔、蛇、龜和鯨6種動物的細胞色素c,發現馬的細胞色素c和其他五種動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異,其中馬與驢有1個氨基酸不同,與兔有6個不同,與蛇有22個不同,與龜有11個不同,與鯨有5個不同。

  (1)基于這些數據,與馬的親緣關系最近的是驢,最遠的是蛇。

  (2)你認為以上資料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是比較法。

  (3)你認為這種方法能確定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親緣關系嗎?為什么?

  答:能。通過比較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可以確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即物質組成越相似,說明他們的親緣關系越近。

八年級生物教案五篇2

  教學目標

  1、概述尿液的排出過程。

  2、明白排尿的意義。

  3、了解皮膚的結構、皮膚的再生和皮膚的衛生保健知識。

  4、理解皮膚的功能。

  教學重點:尿液的排出過程與汗液的排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人體每天要產生大量的尿液,這些尿液是如何排出體外的呢?人體除了依靠形成尿液排出廢物外,還有那些排出廢物的方法?我們應該了解哪些泌尿系統的衛生知識,怎樣用這些知識指導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新課講解

  1、尿液的排出

  師:請同學根據泌尿系統的結構,能不能簡單敘述一下尿是如何排出的?

  生: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人就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板書)

  2、排尿的意義泌尿系統的衛生:

  師:。排尿有什么重要性?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問題,從而很自然地得出排尿的意義。

  師生:共同總結排尿的意義:排出廢物,調節人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師:怎樣注意泌尿系統的衛生

  ①適量飲水②及時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潔

  3、皮膚的結構

  夏天剛過,許多同學都發現自己的皮膚變黑了,這是為什么呢?人們常說“這個人的臉皮可真厚”,臉部的皮膚真的。很厚嗎?一些同學進入初二以后,發現自己的臉上長出了“小痘痘”,這是怎么回事又該怎樣預防呢?皮膚常年暴露在外接觸許多細菌,為什么不腐爛變質呢?人的膚色為什么會有差異……這些問題都與皮膚的結構密切相關。

  皮膚覆蓋在人體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膚展開面積接近2平方米,重量約為人體重的1/20。雖然是最大的器官,皮膚卻很薄,平均2毫米左右,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的皮膚,只有0.5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腳跟的皮膚,也不過為4-5毫米。既然是“器官”,同學們回憶一下器官的概念,想想皮膚應該是由哪些組織,按著什么樣的方式構成的呢?可以觸摸自己手部或臉部的皮膚,體會一下,也許對尋找答案有所幫助

  人的皮膚分為表皮和真皮。死亡的表皮細胞不斷脫落,有人計算過,把一個人一生中脫落的皮膚表皮加起來,平均重量將超過227千克。表皮的深層細胞具有很強的分生能力,補充脫落的角質層的任務正式這層結構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斷深層細胞具有什么特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板想想看,平時我們不小心擦傷了皮膚,過幾天傷口就痊愈了,現在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生理性再生:正常代謝過程中的再生(如:角質層細胞脫落后會自然得到補充)補償性再生:由損傷引起的再生(如皮膚擦傷后傷口愈合)

  夏天過后我們的皮膚變黑了,就與這種細胞有關——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可以產生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線,防止其損傷深層皮膚,對人體有保護作用,是人體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性表現。參加室外活動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很有好處,但在夏天外出或進行日光浴時應當適度,因為過度的日曬會加速皮膚的老化,甚至會引發皮膚癌。思考一下:嚴重的大面積皮膚燒傷的病人為什么容易死亡?(加強學生對皮膚是保護人體的重要屏障的認識)

  皮膚損傷會有血液流出,觸摸皮膚會覺得有彈性,尖銳的物體碰到皮膚會覺得疼……這些現象的產生都與表皮下方的.結構——真皮有關。皮膚具有彈性,因為真皮中有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天氣熱或運動時,可以看到臉部的皮膚發紅,天冷或不運動時則相反,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在于真皮層內有豐富的血管,人體血液循環中10%的血液要流經皮膚。這對人體有何意義呢?調節體溫。

  我們的皮膚就是有表皮和真皮兩個部分構成的,不過皮膚在長期的適應過程中,還演變出了一些附屬結構,它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趾)甲、毛發、汗腺、皮脂腺

  4、皮膚的衛生保健

  皮膚的清潔:

  (1)清除皮膚表面的污垢,使皮膚能正常發揮功能

  (2)減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防止皮膚病的發生

  皮膚的鍛煉:

  (1)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和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

  (2)提高皮膚對溫度驟然變化的適應力,減少疾病發生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講了尿液的排出與汗液的排出,介紹了皮膚的結構與它的基本功能,了解如何注意泌尿系統的衛生,如何保護皮膚。

  四、板書設計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2)------尿液的排出與汗液的排出

  1、尿液的排出

  2、泌尿系統的衛生

  ①適量飲水②及時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潔

  3、皮膚的結構

  表皮:角質化細胞;深層細胞

  真皮:血管和神經末梢

  五、教后反思

八年級生物教案五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設計對照實驗;能通過“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說出影響種子萌發所需的環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探究影響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掌握對照實驗這一方法,培養設計對照實驗方案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成與他人交流,取別人之長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運用實驗法完成“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

  【難點】

  怎樣設置對照實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種子的一生”視頻,設疑:種子一生的開始有什么奧秘呢?從而引出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

  (1)師提出問題:一周之前我發給大家每人5粒菜豆種子,讓你們體驗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現在誰來描述一下你培養的過程?

  學生簡要描述。教師繼續設疑:

  (2)在你們培養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思考過: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條件呢?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誰來大膽作出幾個假設?

  2、作出假設

  預設學生做出的假設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肥料……都有可能是種子萌發所需的外界條件。

  (1)針對學生作出的假設,教師向學生質疑:“哪些不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分析排除幾個非必需的條件。(排除“土壤、陽光、肥料”這幾個條件)

  (2)繼續設疑:“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溫度?”這個假設表述準確嗎?應該如何表述?(引出“適宜溫度”)

  3、制定實驗方案

  教師首先以探究“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為例,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實驗設計思路。

  討論提綱如下:

  (1)選擇什么樣的種子比較好?(胚完整且是活著的種子)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罐頭瓶、吸水紙、標簽,除此之外,你們還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呢?(冰箱、水等)

  (3)怎樣探究溫度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應當將種子分成幾組?(要分成2組。一組是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20℃),該組為對照組;一個為較低溫度(0℃),該組為實驗組)

  (4)這兩組實驗中,除了溫度這一條件不同之外,其他環境條件是否應當保證完全一樣呢?(強調控制變量)

  (5)每一組應當有多少粒種子?每一組只有一粒種子行嗎?(減少實驗誤差)

  待如上問題解決之后,引導學生以探究小組為單位,每組選一個想要探究的條件,設計正確的實驗方案。然后,分組匯報探究計劃,教師進行評價。

  4、課下實施、觀察記錄

  師:由于時間關系,咱們只能在課下進行實驗并觀察記錄了。每隔多長時間觀察一次?對各組實驗是否應當同時觀察?(注意每天觀察,同時觀察)

  (三)小結作業

  學生總結本節收獲。

  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一起實施實驗計劃,觀察實驗過程,記錄實驗結果,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下節課一起分享。

八年級生物教案五篇4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舉出例子并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么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境。同時學生分析刺猬、變色龍、竹節蟲,得出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其形態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生物本身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松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凈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境受到污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裸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濕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裸地指什么?灌叢指什么?)

  4.填寫P7空氣濕度記錄表。并畫出曲線圖。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測量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水洼邊嗎?測量灌叢的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地上嗎?

  舉例:曲線圖的畫法:

  總結:前面一節課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對生物有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著環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解答下面問題。

  6、練習:

  1)如果將生活在淡水中的鯽魚放入海水中,不久就會死亡,這一現象說明( )

  A.每種生物都是有壽命的

  B.每種生物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

  C.動、植物改變生活環境就會死亡

  D.生物的生存環境很容易破壞

  2)生活在陰濕環境中的植物,葉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B.減少陽光照射

  C.適應低溫D.適應潮濕的環境

  3)許多種鳥具有保護色,但也難免常被嗅覺發達的獸類所捕食,對此的解釋為( )

  A這些鳥不適應環境

  B.被食的鳥是警惕性不高的

  C.適應是絕對的

  D.適應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對性

  7、講解書本課后練習。

  教學后記:

  這節課不僅要講理論課《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而且也要說明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原理和過程。對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這個知識點并不難,學生容易理解,但對于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學生并不容易理解,在課堂上講解這個實驗過程和原理較費時,最后超出課時,學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別是對于為什么要用裸地、草地、灌叢三個環境來做這個實驗,很多學生很難理解,還有對于探究實驗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計劃并不了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課堂上采取了把實驗過程,原理用一節課來講述,因為探究實驗對于學生來說很陌生,只有一開始讓學生理解了探究實驗的方法,在以后的課堂上才能讓他們自主探究,所以我覺得把實驗課分為一個課時的課是有必要的。

  教學反思:

  應該安排學生實驗前自己先體驗實驗過程,實驗所需時間,這樣讓學生操作起來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了解到實驗過程所遇到的問題。

八年級生物教案五篇5

  學習目標

  1、概述人體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舉例說明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3、描述計劃免疫,列舉計劃免疫的實例,認同計劃免疫的意義。。

  重難點重點:

  1、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2、計劃免疫的意義。

  難點:

  特異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講授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主要環節)

  集體備課個性展示

  導入流感期間為什么有的同學容易被傳染,而有的不易被傳染?這與什么有關?------人體的免疫功能

  自主學習

  提出疑問1、P102分析與討論中圖中所示的人體結構在防御病原體入侵時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

  2、什么是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哪兩大部分?

  3、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的特點:

  4、什么是抗體?什么是抗原?兩者的關系是什么?

  合作

  探究

  點撥

  解疑上個學期我們好多同學都患過水痘,那這部分同學以后就不再得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問題。

  (1)為什么患過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襲?

  (2)患過水痘的同學對腮腺炎有同樣的抵抗力嗎?

  (3)人體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細胞的組成及作用是什么

  練習達標1、凡是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做

  A病原體B病毒C抗原D病菌

  2、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

  A紅細胞B淋巴細胞C吞噬細胞D血小板

  3、燒傷病人常用自身皮膚進行植皮治療,不植入外來皮膚是因為

  A、神經血管不易接通B、外來皮膚相當于抗原

  C、外來皮膚含菌量大D、會產生免疫反應

  4、將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體內,一般不宜成活,這種免疫屬于免疫。從現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當于。

  拓展提升根據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實驗,回答:

  (1)實驗中甲組綿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沒有發病,這一現象屬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組綿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較弱的炭疽病病原體,它進入羊體作為起作用,使體內產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質,其化學成分是。

  (3)乙組綿羊在實驗中起的作用是。

  作業設計A、什么是計劃免疫?

  B、你打過預防針嗎?舉三個例子。

  C、什么是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哪兩大部分?

【八年級生物教案五篇】相關文章:

八年級生物教案八篇03-15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集合五篇03-15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01-23

初中八年級生物模擬試卷07-17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01-23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總結01-20

八年級生物復習資料08-26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說課稿11-03

初中八年級生物測試卷07-26

八年級生物教學總結(15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