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通用2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19頁內容,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教學要求
使學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會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學具: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10分鐘)
(一)基本練習
1、能被2、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2、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三)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題。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規范、整理后說明:老師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結合本節內容歸納、整理、補充成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學們能根據自探提示認真探究,就能弄明白這些問題。)
(四)出示自探提示,組織學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學課本19頁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觀察3的`倍數,你發現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舉例驗證。
2、能被2、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鐘)
1、檢查自探效果。
按照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價的原則進行提問,遇到中等生解決不了的問題,組織學生合探解決。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主要內容。
2、著重強調;
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
三、質疑再探(4分鐘)
1、學生質疑。
教師:對于本節學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請說出來讓大家幫你解決?
2、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學生釋疑,學生解決不了的,可根據情況或組織學生討論或教師釋疑。)
四、運用拓展(11分鐘)
(一)學生自編習題。
1、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知識,編一道習題。
2、展示學生高質量的自編習題,交流解答。
(二)根據學生自編題的練習情況,有選擇的出示下面習題供學生練習。
1、判斷下列各數能不能被3整除,為什么?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數3的數:( )
有因數2和3的數:( )
有因數3和5的數:( )
有因數2、3和5的數:( )
讓學生說說怎么找的。
(三)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獲。
教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請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強調,并引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
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稍復雜的生活問題。
2、學會找出生活問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
4、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分析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會列出方程解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解下列方程。
X+2x=147 y-34=71
2、根據下面敘述說說相等關系,并寫出方程。
①公雞x只,母雞30只,是公雞只數的2倍。
②公雞有x只,母雞有30只,比公雞只數的2倍少6只。
3、(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講述:一天,學校的足球場上,善于觀察的小軍,勤于研究的小華和愛提問題的小剛三人休息時,突然發現足球的秘密。小軍發現……小華發現……小剛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黑色皮共有12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白色皮)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板書線段圖)。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白色皮共有20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黑色皮"
(1)審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
提問:"例題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說明:例1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問題。
教師板書:稍復雜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教師板書線段圖講解)
看圖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可能出現的等量關系是:黑色皮的塊數×2-4=白色皮的塊數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3)同桌討論怎樣列出方程。
(4)交流匯報并讓學生根據題意說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關系。允許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書學生的方程并選擇2x-4=20討論它的解法。
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匯報交流板書:
解:設共有x塊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檢驗:(引導先生口頭檢驗)
答:共有12塊黑色皮
(5)學生選擇其余的方程解答。
2,變式練習。
(1)教師: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個條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塊"該怎樣列方程(課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中的"少"換成"多")讓學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較,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種用算術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應用題,不論是"幾倍多幾"還是"幾倍少幾"列方程都比較容易。
3,引導學生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①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檢驗,寫出答案。
三,鞏固應用
1,只列式不計算。(課件出示)
①圖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x本。
②養雞廠養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x只。
③學校飼養小組今年養兔25只,比去年養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兔x只。
④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交流
①北京故宮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比天安門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米
②世界上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亞洲的面積比大洋州面積的4倍還多812萬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③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能達到每小時110km,比大象的2倍還多30km.大象最快能達到每小時多少km
④共有1428個網球,每5個裝一筒,裝完后還剩3個。一共裝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①甲乙兩數的和是90,甲數是乙數的2倍。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②甲乙兩數的和是183,甲數比乙數的2倍還多3.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先把2x看作一個整體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3
一、學情分析:
《質數和合數》這一課內容比較抽象,很難結合生活實例或具體情境來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到本節課為止,已經出現了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有些概念學生容易混淆,如學生往往把質數和奇數,合數和偶數的概念弄混,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辨析這些概念。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2、能熟練判斷質數與合數,能夠找出10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含義,能正確快速地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難點:能運用一定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判斷、感悟質數合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找出1~20各數的因數。
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1只有1個因數,其余的數都有2個以上因數;2,3,5,7,11,13,17,19這些數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與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有關。
[設計意圖說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1~20各數因數的特點,通過觀察學生雖然沒有質數與合數的概念,但對這些數已經有了自己的分類與認識,為之后的分類與概念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新授
探究一:認識質數和合數
師:請同學們按照因數的個數,將這些數分分類。
(學生可能回答:將1,2,3,5,7,11,13,17,19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數分為一類;將1,4,9,16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奇數個,其余的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偶數個;……)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請打開課本翻到第14頁,請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質數(素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2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2;3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質數,它們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們本身;……。)
師:1是質數嗎?
(學生回答:1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質數,1的因數只有1個,質數有2個因數;……)
師: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合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4是合數,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數;6是合數,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數還有2和3;……)
師:1是合數嗎?
(學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數,它只有1個因數1。)
小結: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你還能找出其他的質數和合數嗎?
(學生舉例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說明:質數和合數的定義可以教師直接給出,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學,這里的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定義,根據定義判斷一個數(除了1)是質數還是合數。學生在一開始可能會將1歸為質數,這時要提醒學生仔細理解定義中“兩個因數”的含義。在小結和板書中也要強調,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探究二: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課本P14例1。)
(媒體出示圖表)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回答:先把偶數去掉,它們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還有因數2(教師提示2是質數,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個位是5,0的數先去掉;……)
師:利用我們之前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先將2,3,5的倍數劃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劃到幾的倍數?
(學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數,51的2倍是102,超過100了。)
(學生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
[設計意圖說明:由于小學用到的質數比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學生找出100以內的質數。這些質數不必要求學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內的質數還是有必要的。]
五、練習
(課本P16∕練習四第一、二題。)
六、小結:
1、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
2、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
3、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4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頁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數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數表,讓學生先圈數,再觀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進一步積累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思維活動經驗。
(三)學習目標
1.借助百數表,經歷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在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積累數學思維活動經驗。
(四)學習重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
(五)學習難點
歸納舉證3的倍數的特征
(六)配套資源
百數表、計算器
二、教學設計
(一)課前設計
(1)回憶我們研究過的2、5倍數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給同學們解釋是怎樣探究出來的。
(2)自制一張百數表。
(二)課堂設計
1.復習引入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2、5的倍數特征是什么?我們是怎樣研究出來的?
學生自由發言,重點引導學生回憶知識形成的過程。
小結:我們是利用百數表,先找數,然后觀察、猜想,最后進行驗證和歸納,得出了2、5倍數的特征。
師:這節課我們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2、5倍數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喚醒學生的記憶,為探求3的倍數的特征做鋪墊。】
2.問題探究
(1)找3的倍數
師: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你們準備怎樣研究?
生自由發言。
師:你們準備借助百數表,利用研究2、5倍數特征的.方法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現在拿出你準備的百數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數,然后觀察圈出的數,看看有什么發現?
(2)全班交流、討論
①發現問題
學生展示圈好的百數表。
師:說說你們的發現?
預設:只看個位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
橫著看:個位上的數0-9都有,豎著看:個位上的數也是0-9都有。
②分析問題
師:同學們發現,在百數表中(課件出示),橫著、豎著觀察3的倍數,只看個位上的數,沒有規律可循。橫著、豎著看,看不出規律,換個角度思考,我們還可以怎樣看?只看個位不行,我們還可以看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斜著看。
師:大家認為除了橫著、豎著看,我們還可以斜著看,現在請你斜著觀察3的倍數,你又有什么新發現?
生獨立觀察、發現。
【設計意圖:因為3的倍數的特征比較隱蔽,根據探究2、5倍數的特征的經驗,學生發現不了規律。在學生實在沒人看出規律時,教師再提示學生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觀察、去思考,接著重新去探索。】
③解決問題
師:把你的發現和根據發現引發的猜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并想辦法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可以用計算器)
小組合作交流后全班匯報。
(3)歸納3的倍數的特征
師:你們的發現和猜想是什么?
小組匯報,引導學生評價補充。
引導小結:斜著觀察發現,每一行數的個位與十位的和分別是3、6、9、12、15,它們都是3的倍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也是3的倍數。
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你們是怎么驗證這個猜想呢?
生匯報驗證的過程。
師:舉什么樣的例子既簡單又有代表性?
舉的例子包含有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多舉幾個
師:有沒有同學發現反例的,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但是這個數卻不是3的倍數。
師:通過驗證,你們得出的3的倍數特征是什么,誰再來說一說?
歸納小結: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設計意圖:經過引導,學生進行二次探索,發現、猜想、驗證并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征,積累數學探究的活動經驗。】
3.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頁“練習二的第3題”
圈出3的倍數。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課本第10頁“做一做”
(3)小明拿了5個圓片,小軍拿個6個圓片,用他們拿的圓片在數位表上擺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不是3的倍數?
請說明理由。
先獨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驗證。
4.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探究,我們獲得了什么新知識?采用了什么樣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小結:通過找數、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數的特征。
師:為什么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只要看個位數?而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要看各位上數的和呢?請大家課下閱讀第13頁的“你知道嗎”我們下節課進行交流。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13 × 12 = 156,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么1.3 ×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②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①通過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②怎么用豎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③教師巡視,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28
④做錯的同學訂正一下。
⑤引導學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①結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②小數乘小數與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
P89第1.3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范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在這幾節課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學習等式的性質時,學生對天平的結構、用法以及平衡與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課程實施以來,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學生所接受,成為學生比較喜愛的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較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教學重點:
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認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看視頻,談感受。
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視頻。看后你從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發現次品。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為“次品”。(板書:次品。)你身邊有哪些次品?和同學交流。
今天我們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觀一樣,質量不同,或輕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書:找)
活動2【講授】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1、出示例題。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找出來呢?
數一數,掂一掂,搖一搖等方法,選擇最優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兩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揚。
3、華羅庚的數學思想。
讓學生自由猜測稱的次數。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為簡”,這正和華羅庚思想不謀而合,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方法多樣
1.研究2瓶
師: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需要幾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書做好記錄:2次(1,1)
2.討論3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生敘述稱球的過程。板書記錄: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個空間可以利用,這樣節省次數。 生將探究結果填入導學案中。
3.研究4-8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幾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手中的小圓片動手操作,并記錄在導學案中。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把待測物品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點匯報8瓶的設計方案。
(1)師引導學生:比較3、4種分法,并展開討論:想想為什么方法3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么有關系呢?
(2)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待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書:把待測物品分3份。
(3)師:比較1、2、3種分法,討論為什么同樣分3份,為什么第3種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盡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板書: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
5.研究9瓶
學生根據總結的方法直接說出次數,小組驗證。
活動4【練習】拓展提高,優化方案
1.運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幾次能找到次品?
2.舉一反三: 從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導學案上完成。
3.發散思維:有2187瓶礦泉水,其中2186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第6頁《因數與倍數》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貫穿這部分教材的一條主線。簽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具備了大量的區分整除與有余數除法的知識基礎,對整除的含義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并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學情分析:
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于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對于后面的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導學生用聯系的觀點去掌握這些知識,而不是機械地記憶一堆支離破碎、毫無關聯的概念和結論。數論本身就是研究整數性質的一門學科,有時不太容易與具體情境結合起來,而學生到了五年級,抽象能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發展,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讓學生通過幾個特殊的例子,自行總結出任何一個數的倍數個數都是無限的,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等等。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出示書上主題圖,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2×6=12,在這里,2和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教師板書因數,倍數)
2、出示書中主題圖,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3×4=12,能試著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學生口答,鞏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3、兩個數在什么情況下才能說是因數和倍數關系?能不能說3是因數,12是倍數?為什么?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總結:因數和倍數必須是成對出現,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說3是因數,12是倍數。
4、你還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數嗎?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總結: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一般指的是整數(不包括0)。
5.小結引出課題。
師: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例如,12÷2=6,12是2和6的倍數,2和6是12的因數。(教師板書)
6.例題學習
出示例題: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學生獨立試做,集體訂正
(1)想誰和誰相乘是18?
18=1×1818=2×918=3×6
所以18的因數是1,2,3,6,9,18。
(2)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
18÷1=1818÷2=918÷3=6
18÷6=318÷9=218÷18=1
分析:18最小的因數是哪一個?1還是哪些數的因數?18最大的因數是那一個
7.出示做一做:
30的因數有哪些?36呢?學生獨立練習,并口述方法,
由此你發現了什么?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8.小結: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表述因數和倍數的關系
M÷N=PM、N、P都是非0的自然數,N和P是M的因數,M是N和P的倍數。
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數,A和B是C的因數,C是A和B的倍數。
二、鞏固練習
1.(出示主題圖)下面的四組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4和2426和1375和2581和9
2.課本練習
三、總結反思:
由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并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數學遷移、轉化思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會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完全一樣的梯形若干個。
生:剪刀、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紙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練習本。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同學們請坐,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幫一個忙,學校安排老師給校車的車窗貼防曬膜,可是老師不知道買多少防曬膜合適,你們能幫幫我嗎?哪位同學能說一說?老師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請你來說一說吧。
你說通過觀察發現車玻璃的形狀是梯形,只需要算出來這個梯形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買多少防曬膜了。
那我們該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老師看到同學們露出了疑惑表情,沒關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梯形的面積。
2.新授
同學們,雖然我們不知道梯形的面積公式,但是之前咱們已經探究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還記得我們是如何探究的嗎?你來說,哦,你說我們是通過轉化為我們熟悉的長方形來進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來探究它的面積呢?
現在就請同學們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拿出老師課前分發給大家的各種各樣的梯形,來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發現吧,小組合作,現在開始!
老師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
好了,時間到。大家都停下來吧,哪個小組代表來展示你們的結果?
第三小組代表,你來說。你說之前學過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很好,說的請具體,還有哪個小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組代表,你們是怎么做的?哦你說你們把梯形剪成了二個三角形。同學們各有各的方法,你們可真厲害。還有別的小組有不同的方法嗎?
哦,第二小組代表,你的手舉的最高,你來說。哦,你說你是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真棒!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在大屏幕出示了這種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我們熟悉的圖形,該如何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呢?我們以第三種方法一起來推導一下吧。同學們,請思考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梯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呢?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又與梯形的什么有關呢?
這個問題,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開始吧。
你最先舉起了手,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真棒!還有誰再來補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鏡的女生,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同學們,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積就是(上底+下底)x高÷2!如果我們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呢?你已經迫不及待了,就請你來說吧,哦,你說梯形的面積等于(a+b)xh÷2!。思路很清晰說的很完整,請坐!所以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S=(a+b)xh/2!
同學們,我們用這種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那剛剛我們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也可以得到兩個三角形,這兩種方法能不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呢?這個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下探究吧!
3.鞏固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梯形的面積公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決校車防曬膜的問題,窗戶的上底長40里米,下底長50厘米,高30厘米,請你們在三分鐘的時間內獨立算出校車需要多少防曬膜。
時間到,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已經出師了答案,你們的答案和老師的答案一樣嗎?
哦,都一樣啊,看來大家都掌握的不錯!
4.小結
大家都是愛學習得好孩子,最后誰能來說一說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說你學會了求梯形得面積,還有你來補充,哦你說梯形得面積公式是(上底+下底)x高÷2,你們說得都很好。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動手操作得方式學習了梯形得面積,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同時也學會了轉化的思想。
5.作業
馬上要下課了,現在老師來布置一下咱們的作業,請看大屏幕,請同學們課下完成課后習題1,2題,并利用所學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吧。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等式變換。
2、體會“猜想-驗證”的探究過程。
3、感受等式的對稱美。
教學重難點:
等式性質的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講故事:王財主家有一黃一灰兩頭懶驢。這天,他把每種貨物都平均分裝在袋子里,讓倆驢馱運。因為倆驢誰都不肯多馱一點,所以它倆只能馱得一樣重。黃驢說:“我挑一袋大米。”灰驢就說:“我挑兩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質量正好等于兩袋土豆的質量。
為了方便,在課堂上用紅球代替大米,一個a克;用綠球代替土豆,一個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塊m克;用膠帶代替黃豆,一個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貨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猜想: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塊橡皮)
此時它倆所挑物品的質量相比第一輪發生了什么變化?
(都增加m克)
分別變成了多么克?
(黃驢變為a+m克,灰驢變為2b+m克。)
驗證:倆驢所挑物品質量真的還一樣重嗎?在天平上擺擺看。
(天平平衡)
結論:都加挑一塊橡皮,倆驢所挑物品質量仍然一樣重。
觀察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變換得來的,你能對這5個等式變換進行分類嗎?
(前三個都是在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后兩個都是在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2條規律: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小組內的其它猜測,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規律的說出所運用的規律,不合規律的在天平上擺擺看。
2、探索“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一個紅球和一塊橡皮,右邊兩個綠球和一塊橡皮,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都拿走一塊橡皮,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的由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a+m=2b+m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m)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兩邊送去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3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總結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提示課題:這就是今天的學習內容“等式的性質”。
3、探索“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2個紅球,右邊4個綠球,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的數量變為二分之一時,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地有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2a=4b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除以2)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的兩邊除以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4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為什么強調不為0?
(因為0不能作除數)
總結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者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三、鞏固練習
1、第66頁第5題
2、對等式6x=8變換
3、平衡天平上的變化。
4、方程的變換。
四、課堂反思
1、等式的性質回顧
2、本節課的感想。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故事導入,生動有趣,但講故事又不僅僅只是導入新課的作用。學生圍繞故事中的問題”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展開猜測交流,從而引出對等式變換的猜測,學生把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學習也變得更加容易。在教學”等式兩邊加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時“采用了”猜想——驗證“這一獲知模式。也讓學生初步了解了這一模式。在教學”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間,讓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學習經驗,動腦、動手,得出結論,并說出自己的判斷依據。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說理能力。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2~63頁“方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系,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在觀察、比較、描述、抽象、概括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發展抽象思維。
3.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2.教學難點: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的這節數學課上老師帶了一種利用平衡創造的工具,你們看是什么?(出示天平)關于天平你們都有哪些了解的?(簡單介紹天平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新知
1.現在我們對天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們來看這幅圖(出示天平:左盤2個50g的物品,右盤100g砝碼。)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這副圖里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師: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平衡狀態嗎?(50+50=100或50×2=100)。
2.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又告訴了你什么信息?(課件出示:左邊一個空杯子,右邊一個100g砝碼的天平。)(杯子重100g)
3.師:現在我給杯子倒滿水,天平還平衡嗎?天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師:我們不知道加入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個未知數x來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邊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樣表示呢?(100+x)
師:天平向左傾斜,說明左邊這杯水的重量比右邊100g砝碼的重量要重。得到數學式子:100+x>100
4.現在我給右盤再加一個100g的.砝碼,仔細觀察,現在天平平衡了嗎?得到數學式子:100+x>200
師:我給右盤再增加一個100g的砝碼,你又發現了什么?得到數學式子:100+x<300
師繼續演示:將右盤中的一個100克砝碼換成50克砝碼,天平逐漸平衡,從中得到數學式子100+x=250。
5.觀察比較:
50+50=100
100+x>100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總結:像這樣兩邊相等的(用等號連接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等式。
像100+x=25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的就是“方程的意義”。(板書課題)
6.提問:這一個等式是方程嗎?為什么?
追問:這兩個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數,它們是方程嗎?
思考:你認為一個方程應該符合哪些條件?
(強調: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并同桌說一說理由。
35+65=100 8-x=2 y+24
2.4=a×2 x-14>72 15÷b=3
5x+32=47 28<16+14 6(y+2)=42
2.下面哪些天平不能用方程表示?(出示6幅天平圖)
用方程表示出剩下天平的數量關系。
(說一說天平兩邊的數量關系,列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說數量關系,列方程)
先獨立列出方程,再與同桌說一說方程表示的數量關系。
4.猜方程
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寫方程,編故事。
6.方程“史話”。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方程,方程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方程和等式是怎樣的關系?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能說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體驗事件發生的隨機性。
2.在游戲中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判斷。
3.借助觀察猜測、操作實驗、活動交流,培養學生合理推測的能力,并能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
2.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與學具:
多媒體課件、球以及摸球用的袋子、記錄單、撲克牌。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玩游戲,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玩游戲。看誰能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到最多的數學知識。玩游戲前老師先分組,1、2?大組為甲隊,3、4大組為乙隊。哪一個組先來玩游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很輕松和諧的情境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開課就有了學習動力,為新課的學習醞釀了良好的情緒。】
活動2【講授】游戲沖突,引發思考
師:兩個組都想先來,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決定那個組先來。
師:好辦法,拋硬幣每一面的可能性都是?,很公平。但是今天老師沒有硬幣,你們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石頭、剪刀、布。
師:石頭、剪刀、布你們覺得這種方法公平嗎?同桌之間單號代表甲隊,雙號代表乙隊互相猜三次試試看。
師:剛才誰贏了?你們覺得這個游戲公平嗎?(公平)
師:為什么,能不能用可能性的知識來說明這個游戲的公平性呢?今天這節我們繼續來研究可能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數學游戲是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催化劑,數學猜想是引領學生走進數學寶庫的金鑰匙。在這個環節中從學生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中引導學生思考、猜想,激活了學生對可能性的原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從而使學生對可能性的學習有了初步的感覺。】
活動3【活動】探究新知:
1、你覺得兩個同學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其中一人獲勝的可能性是多少?為什么?
2、要想知道每人獲勝的可能到底是多少,我們必須列舉出兩個人完游戲時會出現的所有可能的結果。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用自己的方法,把完游戲時會出現的所有可能的結果記錄下來。
3、小組合作交流
4、匯報:發現:有的學生列舉了7種、8種、9種等各種不同的結果和記錄方法。
5、有沒有辦法不漏掉也不重復呢?
6、老師利用表格歸納總結列舉方法?
活動4【練習】鞏固提高:
1、做一做。
(1)老師讀題:
(2)相信大家都能用這3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吧。那么誰能辦法寫出所有不同的'三位數呢?請把它寫下來。
師:用這樣的方法來決定“勝負”你覺得公平嗎?為什么?
生:單數贏了4次,贏和可能性是4/6,雙數贏了2次。贏的可能性2/6。
2、出示練習1。兩人一組,算出2、3、7、8中任意兩個數的積。
如果它們的積是2的整數倍,甲隊獲勝;如果它們的積是3的整數倍,則乙隊獲勝。這個玩法公平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比賽的情境來觸發學生積極思考游戲的公平性,并運用剛學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設計練習時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緊扣課題,不但使學生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深化,而且使學生在練習中思維得以發展,創新素質得到錘煉。因而達到活學、巧學、樂學的境界。】
活動5【講授】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借助已有經驗,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
2.提高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運算及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數乘整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小數乘小數的算理、算法
教學難點:小數乘小數計算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一、復習導入,新知鋪墊
1.師: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數×整數的計算方法,老師這里有一道題,“4.6×8”你們能算出來嗎?快拿起課堂練習本算一算。
2.師:你們是怎樣計算的?
預設:把4.6擴大10倍得46,積也就擴大了10倍。46×8=368,積368縮小10倍變回原來的積368÷10=36.8。
3.師:我們通過將小數轉化為整數,成功解決了小數×整數的問題。那小數×小數呢?你們會計算嗎?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小數×小數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
1.師:接下來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列出三道算式,等會我們挑選一組同學的算式為本節課的研究對象。在列算式時要注意小數不宜過長,不然不方便計算。
預設:2.4×0.8(一位×一位)、1.92×0.9(兩位×一位)、0.45×0.6(兩個小數都不大于1)
2.師:這三道題你們會計算嗎?拿起練習本,嘗試獨立計算。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
3.學生獨立活動,指名扮演
3.師:這三個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樣計算的?
預設: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先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算出積。因數擴大,積也就擴大了相應倍數。要求原來的積,就應把乘出來的積縮小相應倍數。
4.師:那看來小數×小數的計算難不倒同學們。先按照積的變化規律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算出積,再將得到的積縮小相應倍數得到原來的積。
5.師:那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這三道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再與同桌交流交流。
預設:它們的相同點在于都是小數×小數;不同點在于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數乘一位小數,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兩位小數×一位小數。
6.師:仔細觀察因數和積的小數位,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第一個豎式中,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是2位小數;后面2個豎式中,兩個因數中一共都有3位小數,而它們的積都是3位小數。我發現在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等于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總和。
10.師: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我們可以先將小數乘小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算出積,然后根據因數中小數的位數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三、聚焦問題,突破難點
1.探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么點小數點。
(1)出示例4:0.56×0.04
師:這道題你能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來計算下面這道題嗎?
(2)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
(3)師:在計算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預設:0.56是兩位小數,0.04也是兩位小數,那積應該是四位小數,可是現在乘得的積224是一個三位數,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點小數點。
(4)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可以借助之前學過的知識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利用之前學過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在積的前面用0來補足小數位數,再點上小數點。
2.探究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
(1)出示:“做一做”第2題完成版本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都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組算式,將每組題的計算結果和第一個因數進行比較,與同桌交流你有什么發現。
(2)全班交流、總結規律
預設:通過觀察,第一組乘法算式中,第一個因數2.4不變,第二個因數都>1,乘得的積都>2.4;第二組乘法算式中,第一個因數1.2不變,第二個因數都<1,乘得的積都<1.2。我發現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因為0乘任何數都得0,所以這個數不能是0。
四、梳理反思,內化提升
1.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怎么樣的收獲?
2.師:本節課我們學習并總結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我們可以先將小數乘小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算出積,然后根據因數中小數的位數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當積的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還知道了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我們通過自主探索,將小數×小數轉化為整數×整數進行思考。再一次成功借助舊知識幫忙解決了新問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第65—66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能正確地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兩種方法敘述分數的意義。
2.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等探究的能力。
3.體會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操作,讓學生理解一個分數可以表示的兩種意義。
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對分數意義有初步認知基礎上的深入理解。在這節數學課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直觀的位置關系,還要從分數意義中理解分數與除法的聯系。所以在本課的`的設計中,以分數意義的辨析貫穿始終。因為分數的意義,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這才是分數與除法最根本的聯系。
本節教學內容重視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探究整數除法得不到整數商的情況時,可以用分數表示;在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做分子。教材從“分蛋糕”的實際情境引入,引導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結合分數的意義得出結果,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幾個算式,探索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兩數相除的商或把分數寫成兩數相除的形式。
教具學具:
課件,模型。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孩子們,上課之前先考驗下大家,(出示課件)這個謎底是什么?
生:月餅。
師:你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你們喜歡吃月餅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喜歡。在月餅中也含有許多數學知識,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把6塊月餅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怎樣列式計算?
生:2塊,6÷3=2(塊)。(板書)
師:說得真棒,要是聲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們再來看下一個問題,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塊?怎樣列式計算?
生:0.5塊,1÷2=0.5(塊)。(板書)
師:表達得特別清楚,讓大家一聽就懂。老師就繼續考驗大家,如果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塊?怎樣列式計算?
師:你為你們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來大家已經能夠解決分月餅的問題了,不用學具直接說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師:非常正確。我們再來看這些算式,整數除法得不到整數商的時侯,可以用什么數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數表示。
師:在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誰作分母?用誰做分子?
生:用被除數作分子,除數作分母。
師:那么分數與除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誰能用語言概括下?
生:被除數除以除數等于除數分之被除數。
師:你表達得這么清晰流暢,了不起!
師總結:可以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用除數作為分母,被除數作為分子,除號相當于分數中的分數線。反過來,一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號。所以,分數與除數的關系我們可以用式子來表示為: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板書)。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書)
師:這個關系式里每個數的范圍要注意什么?
生:因為在除法里除數不能是零,所以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師:想一想分數與除法有哪些聯系和區別?
教師強調:分數是一種數,但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師:今后我們再看分數時,會有兩種意義。(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也可以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
二、鞏固練習
師:你們知道阿凡提嗎?你有他聰明嗎?敢不敢挑戰他?我們來闖關,大家有信心嗎?
1.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說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課堂小結
說說你的收獲是什么?重點說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結束語: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并學會了這么多知識,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其實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探索,快做個有新人吧,你會成長得更快!
四、作業布置
練習十二第1,3題。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
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a÷b= a/b(b≠0)
教學反思
這節課在引入課題之前,先利用謎語激發學生興趣,引進分數,復習舊知。在探索新知時,從想象中每人2個餅,到一張餅,把一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幾塊?有了剛才的復習知識進行鋪墊、遷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來計算,學生很快會說出1/4,這時我會再提問: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學生用準備的圓片分一分;接著出示:學生一步步經歷了分得過程,對分數的意義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是3/4。當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作分子。反過來,一個分數也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可以理解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也可以理解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1份。也就是說,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建立過程,實質上是與分數的意義的拓展同步的。教學之后,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就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存儲于學生腦海里的狀態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應當是抽象與具體可以轉換的數學知識。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3、培養概率素養,增強對隨機思想的理解。培養公正、公平的意識,促進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節有趣的活動課,學生非常感興趣,在游戲中探索可能性。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對隨機思想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出課題:
1.師: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踢足球)如果要開始一場足球賽大家覺得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球,這樣公平嗎?為什么?(課件)
2.揭題:硬幣拋出后可能是那些面?(正反面),所以這是一個不確定的事件,今天我們就進一步研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1.猜測:
(1)既然認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那擲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為什么?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5
一、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44頁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空間想象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喜歡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去大膽探索問題,可以在活動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所以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后,安排“探索圖形”這個綜合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小組合作探究大正方體中各種涂色問題,并總結出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概括推理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借助正方體涂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涂色情況的位置特征和規律。
2、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 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有趣,激發主動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借助正方體涂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涂色情況的位置特征和規律。
教學難點: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 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四、 教學準備
魔方、正方體教具(教師)、正方體教具(學生)、學生小組探究卡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同學們玩過魔方嗎?它是一個什么幾何形體?(正方體),正方體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有8個頂點、12條長度相等的棱、6個大小相等的面。
教師隨機板書正方體的特征。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魔方引入正方體,不僅復習了正方體的特征,為新課的學習做好良好鋪墊,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出示①②③組圖,它們分別是由多少塊小正方體組成的嗎?
生:圖①2×2×2=8(塊)
圖②3×3×3=27(塊)
圖③4×4×4=64(塊)
師:在它們的表面涂上顏色,那么這些小正方體都會被涂上顏色嗎?
生:不是,有的會被涂上顏色,有的不會被涂上顏色。
師:涂色的面數有幾種情況?
學生觀察分類:3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沒有涂色。
教師隨機板書:3面 兩面 一面 沒有涂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正方體表面涂色的問題——探究圖形
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三面涂色的問題
師: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呢?
生觀察回答:圖①有8塊、圖②有8塊、圖③有8塊。
師:怎么都是8塊?分別在哪里?
生:都在大正方體的8個頂點上。
師:那么棱長上有5個、6個或7個小正方體的圖形呢?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生:也是8塊。
師:這跟什么有關系?
生:跟正方體的頂點有關系,因為有8個頂點,頂點上的小正方體是三面涂色的。
教師隨機板書:頂點
(二)探究兩面涂色的問題
師: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又有多少塊呢?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利用學具四人小組進行探究。
小組合作提示:
1、四人合作,利用學具探究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2、試著將發現的結果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在小組探究卡的表格中
小組探究
小組匯報
生:一面有4塊,6面一共有12塊。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除以2呢?如果是正方體塊數非常多的話,用這種方法還方便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塊剩下的一塊就是兩面涂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1×12=12塊.
師:③號圖形兩面涂色的有多少塊呢?你發現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
生:在棱上。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塊剩下的兩塊就是兩面涂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2×12=24塊.
師:那棱長是5塊、6塊的呢?怎樣列式計算?
生:(5-2)×12=36塊 (6-2)×12=48塊
師:用字母n表示棱長上的小正方體的塊數,怎樣表示出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n-2)×12
師板書:在棱上 (n-2)×12
(三)探究一面涂色的問題
師: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試著借助剛才的經驗進行探究并填表。
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匯報(使用希沃軟件同屏互傳,讓孩子邊展示列式邊解釋方法)
生:②號圖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每個面上,一面有1個一面涂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6塊。③號一面有4個一面涂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24塊。
師:你是怎么知道一面有1塊、4塊一面涂色的呢?
生:數的
師:如果正方體的塊數非常多的時候呢?你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
生:有局限性
師:是的,不具有一般化,并且還需要一定的計算前提。那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生:②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塊是一面涂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3-2)得到的,6個面就有(3-2)×(3-2)×6=6塊。
生:③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兩塊是一面涂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4-2)得到的,6個面就有(4-2)×(4-2)×6=24塊。
師:看來你們發現了一定的規律,棱長是5塊、6塊的圖形呢怎么計算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5-2)×(5-2)×6=54塊
(6-2)×(6-2)×6=96塊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6=(n-2)2×6
(四)探究沒有涂色的問題
師: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怎么計算?
生:可以用小正方體的總塊數減去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以及一面涂色的。
師:這也確實是個辦法。如果我只想知道沒有涂色的塊數是不是還需要算出其他的情況呢?是不是有些麻煩?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呢?
生:在里面
師:有什么辦法知道呢?
生:拆開看一看
師用教具給學生演示拆開的過程,觀察里面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師:現在你知道有多少塊沒有涂色了嗎?
生:②號圖形有一塊沒有涂色
③號圖形有8塊沒有涂色的
師:可以用算式計算出來嗎?結合剛才拆的過程我們再看一看動畫演示過程看看你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計算出沒有涂色的塊數。
組織學生觀看動畫過程。
生:②號圖形每條棱上有3塊,去掉兩塊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3-2)×(3-2)×(3-2)=1塊。
生:③號圖形每條棱上有4塊,去掉兩塊三面涂色的剩下的兩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塊數(4-2)×(4-2)×(4-2)=8塊。
師:真棒!你能試試棱長是5、6塊的嗎?
生:(5-2)×(5-2)×(5-2)=27塊
(6-2)×(6-2)×(6-2)=64塊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n-2)=(n-2)3
三、知識應用
出示棱長由1000塊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請問三面、兩面、一面、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
學生計算匯報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探究,你能說說你用什么方法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
五、版書設計
探索圖形
頂點上 棱上 面上 中心
正方體的特征:8個頂點 12條棱 6個面
三面 兩面 一面 沒有涂色
8 (n-2)×12 (n-2)2×6 (n-2)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6
一、教材分析
1、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五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第五單元《圖形的運動(三)》P83頁《旋轉三要素》。本課計劃1個課時。
2、教材的編寫意圖:在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圖形的旋轉和平移,以后上初中也將進一步學習圖形的旋轉和平移,因此,本課起著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旋轉的方向,明確旋轉的含義和旋轉的三要素,會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描述線段的旋轉。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觀察、討論中,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明確旋轉的含義和旋轉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體會旋轉的含義,理解旋轉的三要素。
二、教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實驗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的教學手段。教學中,教師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并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三、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檢驗——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花樣滑冰選手金妍兒的旋轉舞蹈視頻。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她在不停地旋轉。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旋轉。
(板書課題:旋轉)
【設計意圖】 這樣的設計,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很自然的就將學生帶入新課中。
二、、探究新知
1、復習簡單的旋轉現象。
A、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你還記得旋轉的含義是什么嗎?
學生思考,教師指名回答。
B、大家能舉幾個例子嗎?
教師指名回答。
C、老師身上有樣東西在運動時也在旋轉,你能找出來嗎?
學生認真找。找后指名回答。
2、講解例1,明確確旋轉三要素。
出示時鐘。
師: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那我們這節課就借住時鐘進一步認認識旋轉。
(1)認識旋轉要素——旋轉方向
教師:同學們都應該觀察時鐘的指針的旋轉動運,那你們知道它是按什么方向運動的嗎?
學生小組交流,可得出:指針是按順時針方向方向旋轉的。
教師:不在人為的`干涉下,指針會逆時針運動嗎?(不會)
教師:時鐘中的時針只會順時針運動,這就是指針的旋轉方向。
(板書:旋轉方向)
教師組織學開展“聽口令做動作”的活動;讓學生先平伸右臂,用動作表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再平伸左臂做一次,親身體驗順時針運動、逆時針旋轉。
(2)認識旋轉要素——旋轉中心
教師指著時鐘的中心。
教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這個位于時鐘的中心,時鐘和分鐘都沿著它轉,這就是時鐘的旋轉中心。
(板書:旋轉中心)
(3)認識旋轉要素——旋轉角度
課件動態出示甲時鐘指針從“12”到“1”,乙時鐘指針從“12”到“3”。
引導思考:
A、注意觀察,甲、乙兩個時鐘的指針分別是怎么旋轉的?
指名說一說指針的旋轉過程。
B、兩個鐘面上都是指針在旋轉,在旋轉過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教師:學習了上面的內容,同學們能描述指針從“12”到“1”的旋轉嗎?
學生思考得出:當指針從“12”到“1”時,指針順時針繞著中心轉過了30°。
教師:你怎么知道旋轉了30°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指針繞點O旋轉一周共360°,一共12個大格,從“12”到“1”是1個大格,即旋轉了:360°÷ 12 = 30°。
教師小結:在描述物體的旋轉時,要注意旋轉三要素: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
(板書: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實例入手,在看似簡單的變化中請學生比較不同之處,形象地感知、體會旋轉的三要素。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例題。
2、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1)先出示左邊的圖,再出示右邊的圖。
教師:左側有車通過,左側車桿怎么變化呢?
預設:左側有車通過,車桿繞點O順時針旋轉90°。
教師:汽車已經通過,車桿又回歸原位,車桿又是怎么變化的呢?
(2)請一個學生來當車閘,演示右側有車通過,請大家說一說車桿是怎么變化的。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左、右側通車時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的相同和不同。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課件動態出示時鐘,完成練習。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5頁第1題、第2題、第3題。
5、欣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圖片及旋轉大樓。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在這一環節中,充分給學生空間,讓學生在討論中,自己不斷完善對指針旋轉的描述,加深對旋轉的理解。
四、課后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歸納小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積累探索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3、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長方體的特征。
難點:理解長方體面、棱、頂點之間的關系,建立空間想象。
教學準備:
每生準備一個長方體,長方體框架;師準備教學道具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很多圖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過哪些?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兩個最簡單的圖形,請你們快速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點,一條直線)
生:點、線
師:我的這個點和線都畫在一個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師:對,都畫在一個面上。現在請你們拿出身邊的長方體,找一找長方體中的點、線、面。
師生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
二、新授
師:長方體中的線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長方體中的點也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頂點”。
師:我們現在初步了解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長方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師:大家提出的既有關于面、棱、頂點數量的問題,又有關于它們之間關系的問題。下面就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課件中給出的.這些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以下問題:
面1、長方體有幾個面?
2、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長方體有幾條棱?
2、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1、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棱是怎么形成的?頂點是怎么形成的?
師:我們先來解決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生:8個
師:怎樣有序地數?
生:可以先依次數上面的四個,再依次數下面的四個。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呢?
生:6個
師:誰能有次序地數出這些面?
師:誰能用具體的方位名詞有次序地數出來?
師:長方體有6個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師:還可以怎么數?
師:我們在第一單元學習了觀察物體,現在試著從一個角度觀察我手中的長方體,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生:3個
師:這三個面的對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總數。用這樣的方法也能數出長方體的面數。
師: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有的長方體中也有正方形。
師: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長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師:你們說的前與后,左與右,上與下都是相對的關系,所以簡單說就是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你們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我們是看出來的。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有看錯人的時候,所以用眼睛看出來的不一定正確,你們有什么方法能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嗎?
生:可以把長方體拆開,拿相對的面對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說明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師:你的方法真棒,那我們就一起來操作和證明一下。
師:相對的兩個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說明大家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我們來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兩個面,它們的面積相等,周長相等,長相等,寬也相等。
師:關于長方體的棱,你們知道有幾條嗎?
生:12條
師:誰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數出來?
請學生來數
師:剛剛那位同學的數法我再來展示一下,同學們仔細觀察,他是分成幾組來數的?每組有幾條?
生:三組,每組有4條。
師:為什么要這樣數?
生:因為每一組中的棱長度是相等的。
師:哪些位置的棱長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對的棱
師:我們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師:確實,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
師展示長方體框架:假如這個框架中缺少了一條棱,你能想象出缺的這條棱的樣子嗎?為什么?
生:因為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可以通過相對的棱想象缺的那條棱的樣子。
師:如果在一組相對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嗎?為什么?
生:能,可以通過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對的其他三條棱的樣子。
師:按這樣的道理,我們在每一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我來試試去掉這些棱后,會是什么樣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師: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們相交于一個頂點。
師:對。這是三條非常特殊的棱,我們把它們分別稱作長方體的“長”“寬”“高”。也就是說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在一個長方體中,我們通常把豎著的這條棱叫做“高”,正對著我們的棱叫做“長”,“長”旁邊的那條是“寬”。大家來指一指我手中的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并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體會同一個長方體因擺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長寬高的變化。
師:根據相對的棱相等,所以“長”對面的棱也是“長”,“寬”對面的棱也是“寬”,“高”對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長方體有4條長,4條寬,4條高。共計12條。
師:如果讓大家利用小木棒來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幾組木棒,共幾根?在下面給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來組建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出示例題: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兩根5厘米。
生1:長8,寬3,高6
生2:長8,寬3,高3
生3:長6,寬3,高3
師:生2和生3搭建的長方體都是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長方體,想象一下,把長縮短到3厘米,這個長方體會變成什么樣子?
生:變成了正方體
師:對,變成了長、寬、高都是3厘米的正方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是正方體,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師:關于面、棱、頂點,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棱和面有什么關系?棱和頂點有什么關系?
生:兩個面相交的位置是棱,兩條棱相交的位置是頂點。
鞏固練習
書上例題1、2
小結
作業布置
練習冊《長方體的認識》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整數加法的基礎上,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法的過程,理解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法則。
重點難點
1、分數加法的意義。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1、(錄音內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請哥哥、姐姐幫我一個忙。我媽媽烙了一張餅,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張餅,媽媽吃了八分之一張餅,我想知道爸爸、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呢?誰要是能幫我,就獎給大家一個贊,我先謝謝哥哥、姐姐了。
2、師:同學們,能幫助小妹妹嗎?那怎么列式(板書式子),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法。
活動2【講授】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活動3【活動】提示預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
1、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一)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四個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讓我們小組合作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
(二)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
(三)學生討論,師個別指導
(討論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個人見解,提示可以借助輔助工具來解題。)
2、匯報交流
生1:同學們,下面由我來代表我們組跟大家分享我們組的做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長方形紙當成媽媽烙的餅,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媽媽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還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師,我想對趙紅俐的講解做下點評,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運算減法來解決問題,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你能繼續發揮你的聰明才智。
生2:大家請看,我們組是用折紙法,我把這張圓看作是媽媽烙的餅,我把它對折三次,平均分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這1塊是媽媽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來為大家講解說意義的方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了3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三,媽媽吃了1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一,兩個人共吃了4塊,也就是這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們組是用畫線段的方法來解答的,我是把一條8厘米長的線段看成是媽媽烙的餅,把它平均分成8份,這3份是爸爸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三,這1份是媽媽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請大家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們組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我是把一張正方形紙看作是媽媽烙的那張餅,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的3塊,我是用藍色表示的,媽媽吃的1塊,我是用紅色表示的,爸爸、媽媽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們組是用切割法來解決的',請八位同學來幫我完成,請大家手拉手緊密的圍成一個圓,我把這個圓平均切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這1塊是媽媽吃的,一共是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對陶夢如的做法做一下點評,你的想法很新穎,但在日常的應用中不實用,我建議你可以用小棒來代替人。
生:我覺得小棒易丟,也不實用,可以用手指來代替小棒,因為手指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生:我覺得手指算小數可以,假如就沒法算了,我覺得還是畫圖比較好。
生7:大家請看表示3個,表示1個,它們兩的分數單位都是,所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剛才大家用這么多方法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那到底該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呢?
生: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師:同桌互記計算法則。
活動4【練習】能力提升
師:在阿拉伯流傳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有多少知識,假如不用便是一無所知”,誰能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19
●學習目標
1、初步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含義,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探究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問題
3、能初步利用等量劃分(包含除)與平均分(等分除)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知道兩個量的關系有時可用“小數倍”表示。
●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小數除以整數中“商與被除數小數點對齊”;除到被除數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繼續除。
●教材知識講解
例1、買3千克黃瓜要5.28元,每千克黃瓜售多少元?
分析與解答:
根據我們的.生活,知道5.28元不到6元,因此黃瓜每千克的售價不到2元。又:黃
瓜的單價=黃瓜總價÷數量,因此列出除法算式:5.28÷3
5.28÷3怎樣計算呢?
方法1:5.28元=528分528÷3=176(分)176分=1.76元
方法2:5.28元里有528個0.01元,528÷3=176(個)
就是說每千克是176個0.01元,是1.76元
兩種方法算得的結果一樣,接近我們的估測,而且兩種方法都采用了整數除法計算,
我們嘗試用豎式計算:
點撥:如果除到被除數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補0繼續除。
例3、有3.5千克葡萄干,平均分給7人,每人可分多少千克?
分析與解答:
3.5÷7,顯然,每人分到的不足1千克,整數部分不夠分,怎么辦?
我們把3.5千克轉化成3500克計算,3500÷7=500(克),500克=0.5千克。
用豎式計算:
●方法與技巧
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整數除法的方法計算,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如果除到被除數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補0繼續除。
2、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時,在個位上直接商0,點上小數點,再按整數除法的方法
繼續算。
3、求大的量是小的量的幾倍時,不僅可以用整數倍,還可用“小數倍”表示。
3、應用
(1)甲、乙兩地相距18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48千米,幾小時后可以到達?
(2)甲種巧克力每千克售65.8元,乙種巧克力每千克售47元。甲種巧克力的單價是
乙種巧克力單價的幾倍?
自我檢測參考答案
1、1.2,0.003,1.525,0.25
2、 8.1,5.4,0.029,0.065,0.45,0.035
3、(1)180÷48=3.75(小時)
(2)65.8÷47=1.4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20
教學內容:
2,5倍數的特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2,5的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知道奇數、偶數的含義,能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2、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觀察、猜測和討論過程中,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3、有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經歷觀察、歸納、類比等學習數學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學重點:
理解2,5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
對有關信息如何進行收集、分析、歸納發現數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這節課,老師要帶領全體同學進行探索活動,探索的知識是“2,5的倍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探索活動
1、2,5的倍數的特征
⑴給出幾個式子,找找誰是誰的倍數,觀察發現是2或者5的倍數,引出今天的課題2,5的倍數的特征。
8÷4=2
6÷3=2
10÷5=2
15÷3=5
20÷4=5
8,6,10都是2的倍數。10,15,20都是5的倍數
那我們今天來學習2,5的倍數的特征
⑵游戲
班上20位同學,老師按照每組5位同學,按順序排列了序號為1-20號。
1.請序號為2的倍數的同學站起來
2.請序號為5的倍數的同學舉起手
3.請序號既是2又是5的倍數的同學舉起你們的雙手
1.2,4,6,8,10,12,14,16,18,20
2.5,10,15,20
3.10,20
學生總結歸納出2,5的倍數的特征
學生完成后,展示結果:
2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是2的倍數。
在學生理解2的倍數的特征的基礎上,師說明偶數和奇數的含義,并板書: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5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的數字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⑵實踐檢驗
①出示1~100的數字表格
②在表中找出2的倍數,并做上記號。
③在表格中找出5的倍數,師做記號。
④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做記號。
⑶嘗試判斷
出示數字:70、90、85、105、120、92、88、104、106
①判斷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②學生運用乘法或除法計算,來驗證判斷結果。
(4)歸納總結,并板書。
三、鞏固練習
1、找出2、5的倍數。
1 21 30 35 39 2 40 12 15 60 18 72 85 90
(1)找出2的倍數、5的倍數。
(2)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2、火眼金睛辨對錯:
(1)偶數都是2的'倍數。 ()
(2)210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
(3)兩個奇數的和不一定是偶數。 ()
3、猜數。
從左邊起:
第一個數字最大的一位偶數
第二個數字5的倍數
第三個數字最小的奇數
第四個數字不告訴你
不過這個四位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4、任選兩個數字組成符合要求的數:6、0、9、5
(1)奇數
(2)2的倍數
(3)5的倍數
(4)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5、□里能填幾?
(1)2的倍數:8□
(2)5的倍數:7□ □□
四、課堂小結:
2和5的倍數的特征是我們已經研究過了,3的倍數會有什么特征呢,我們下節課研究。
五、板書設計:
2,5的倍數的特征
5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的數字是0或5的數
2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
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下數學教案02-1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8-2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06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10-11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08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精】02-21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熱】02-21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2-03
《容積》小學五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