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爬山教案

時間:2022-03-06 12:45:3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爬山教案集錦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爬山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爬山教案集錦5篇

爬山教案 篇1

  《爬山虎的腳》是小學語文第七冊最后一組課文教學的重點講讀課文,本組教學重點訓練項目是“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

  通觀三年級語文教學整體訓練進程,是在理解字詞和句子的基礎上過渡到段的教學,最后達到段的訓練過關,也就是說能讀懂句子,從意思上聯成句群,知道哪幾個句子組成一個完整的意思(即所謂給自然段分層次),能給自然段概括大意或寫出小標題,歸納段落大意,再從讀懂一段話的基礎上寫好一段話,為四年級的閱讀和作文打好基礎。

  第七冊共有七組課文、七個讀寫訓練項目,而第七組(最后一組)才要求學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爬山虎的腳》是指導學生讀懂一段話、寫好一個片斷的一篇范文,教好這篇課文不但對“讀懂一段話,寫好片斷”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四年級七、八兩冊語文教學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一、教學思想——強化單元教學重點,狠抓訓練項目過關

  本文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進而學習作者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有順序、具體地寫好一段話。

  二、教學設想

  (一)抓“題眼”導入課文,展示重點。

  提問:

  1. 本課課題哪一個是在重點詞(板書:腳)

  2. 文章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山虎的腳

  提示學生注意每個自然段開頭或結尾的句子,使學生掌握找自然段大意或綜合段意的最基本方法。如第三段結尾句“這就是爬山虎的腳”,總結性概括這一段的大意,第四、五自然段開頭句子“爬山虎的腳……”提示了這二段的所要學的內容。

  (二)精讀重點段,抓訓練項目過關。

  第三自然段提問:

  1. 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

  2. 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

  (出示掛圖,引圖理解)

  板書:形態

  顏色

  ……像……

  3. 為什么用“六、七”根

  4. “這就是爬山虎的腳”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誰還能用另一句話概括這一段的大意

  第四自然段提問:

  1. 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指名上臺前作演示)

  板書:觸著墻變成爬住

  直彎曲

  把……拉一把

  使……緊貼

  2. “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誰能學一學蛟龍爪子的樣子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3. 這段話中哪一句話可以概括段落大意

  4. 誰還能用另一句話概括大意,或作小標題。

  第五自然段提問:

  1.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會怎樣

  板書:沒觸著墻萎

  2. “萎”是什么意思

  “連痕跡也沒有了”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3. 觸著墻的又怎樣

  板書:變相當牢固

  4. 在課文中找出一句話更具體地說明“相當牢固”,把兩句話對比朗讀看有什么不同(展開討論)。

  ①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爬在墻上相當牢固。

  ②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爬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休想”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誰能換一種說法,使句子意思不變

  5. 這個自然段寫了哪幾層意思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第一層:寫爬山虎的腳沒觸著墻的就萎了。

  第二層:寫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

  6. 爬山虎的腳和墻有什么關系

  概括大意: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爬得牢固,沒觸著墻就萎。

  小結:三、四、五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三)調動自讀能力,通過朗讀、填空解決課文非重點部分。

  1. 提問:課文除了寫“腳”,還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 通過多種形式感情朗讀,讓學生獲得美感,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3. 通過改變形式填空,進一步理解課文填空練習。

  爬山虎的葉子好看得很,剛長出來顏色是,長大變成,綠得那么,看著非常,葉尖一順兒,在墻上鋪得那么,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一陣風,一墻的葉子就。

  4. 這段話主要內容是說什么

  爬山虎的葉子好看得很。

  5. 還可以怎么說

  四、回歸整體,深入理解全篇課文,進一步體會重點段與全文的關系。

  1. 分段、歸納大意。(略)

  2. 練習、觀察、說話、寫作。(略)

  通過讀、觀察、說、寫,最后達到單元訓練項目(讀、寫)整體過關。

爬山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具體的文章來。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多種方式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激發興趣,并從中了解到植物的特點。)

  2、導語: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拿自己和作者對比,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3、對課題質疑。

  讀課題,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么爬、腳的變化)葉圣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置換角色,從課題質疑,可激發探究的興趣,又可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敘述脈絡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交流: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讀第一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么?(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

  2、欣賞爬山虎爬到巖石、屋頂、墻上的圖片。

  四、布置作業,重視語言積累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圖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致。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交流話題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現象中滲透人文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內化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三、引導發現,總結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致。(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讀寫結合,學有所用,既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讓學生在練筆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2、課外查詢資料:

  (1)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

  (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葉子美:嫩紅

  嫩綠

  綠得新鮮

  勻稱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腳的變化:牢固

  萎了

  課后評析: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還給學生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他們的興趣,我以趣味謎語、親切談話、課題質疑的形式激發他們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請小老師帶讀生字,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學習,給他們充分讀、思考的時間,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還語文課堂以朗朗的讀書聲

  閱讀教學要以讀文本,要讓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課始,學生初讀,掃除生字障礙,理清了課文脈絡。接著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去讀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葉子的動態美和靜態美后,配樂和畫美讀,在讀中培養了語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滲透爬山虎腳的攀登精神后,讓學生再讀,學生就會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氣息,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三、讓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

  本教學比較好地實現了信息技術和理解內容的結合。如果課件出示過早,那些直觀形象的畫面容易代替學生的思維,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學適宜時機運用多媒體,提高了教學效率。

  1、再現美景,激發情感。在學生充分通過語言文字品味爬山虎葉子的美麗之后,為了進一步激發情感,在音樂聲中邊請學生欣賞爬滿山坡、墻頭、巖石的情景,邊請學生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使形象與情感融合,獲得美的熏陶。

  2、再現過程,突破難點。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在學生自己讀、畫、議的基礎上,再適時機地出示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樣子和它向上爬的過程,這些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難點,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說話權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閱讀、感悟、思考、質疑、解疑,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師的牽引下被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突破難點,在讀懂內容基礎上,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課文中的觀察和寫作知識實現遷移,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爬山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讓學生知道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作者的作文的,從中體會葉老修改《一張畫像》對作者的影響。

  2、初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件什么時候的事。

  3、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還記得葉圣陶先生有篇文章叫《爬山虎的腳》嗎?葉老對爬山虎進行了這樣的描寫:那些葉子綠得那樣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的很。這美妙的景象同學們一定留有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學生齊讀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課文我們已經預習過了,這是一篇狀物的文章嗎?(不是)

  對,這是一篇寫事的文章,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什么時候的事?

  3、范讀課文,學生思考剛才的問題。

  文章主要講了1963年,葉圣陶先生幫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這一年暑假請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板書:改作文 做客

  4、課文哪幾個小節寫的是葉老幫作者修改作文?(引導學生分段)

  1——5寫葉老幫“我”修改作文。

  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3、4自然段。把葉圣陶先生修改“我”的作文的句子劃下來,認真讀一讀。

  指名讀!

  5、請大家翻到130面,我們來看看修改稿的部分,看了葉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學生各抒己見)

  6、作者當初剛看到這份修改稿時,有什么反應呢?(指名讀)

  為什么會一下子愣住了呢?

  因驚訝和激動,自以為寫得很好的作文,沒想到葉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沒想到葉老會如此認真細致地修改一個中學生的作文。那么葉老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葉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動家。原名葉紹鈞,筆名葉、圣陶、斯提等。江蘇蘇州人。1923年起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主編或編輯過《文學周報》、《小說月報》、《中學生》、《國文月刊》、《筆陣》等。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動。1946年后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1949年后歷任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著有小說《隔膜》、《線下》、《倪煥之》,散文集《腳步集》、《西川集》,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編輯過幾十種課本,寫過十幾本語文教育論著。

  7、那么葉老為作者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舉例來說說呢?

  學生說!老師板書:

  ① 把用得不準確的詞改準確。

  ② 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

  ③ 把長句斷成短句。

  ④ 刪去重復啰唆的詞句。

  ⑤ 增添一些詞句,使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完整。

  ⑥ 改正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

  的確,文章中類似這樣的修改很多,葉老都一絲不茍地進行了修改。我們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誰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

  8、“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這不僅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看到了作家對待寫作一絲不茍的態度,明白自己以后寫作文要認真對待,多修改。所以作者說:“我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拂”,輕輕擦過,“春風拂面”指像春風一樣從臉上輕輕擦過,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運用這個比喻,更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的感受。指導朗讀這句話。

  9、葉老不僅為“我”改了作文,還在“我”的作文后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請同學畫出葉老的評語,讀一讀,請全班一起朗讀。

  如果說葉老認真細致的修改令"我"嘆服,讓“我”受益匪淺。那么,這則短短的評語,則——(學生接讀:"樹立起我寫作的信心。")

  10、你可以想象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會想寫什么?

  “我”根本沒有想到葉老會如此認真地對“我”的作文進行指導,并給予很高的評價。“我”十分地驚喜,十分地感動,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許由此產生了當作家的夢想。

  11、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學習的這么多內容和爬山虎一點關系都沒有,是不是文章的內容和題目不相符合呢?

  做客的時候看見了爬山虎。

  12、小作者到葉圣陶先生家做客時,課文中幾次寫到“我”注意到葉老先生家院子里滿墻的爬山虎?把相關的描寫爬山虎的句子找出來,畫一畫,讀一讀。

  讀讀作者兩次描寫爬山虎的句子,體會“我”當時的心情?

  分析第一句寫爬山虎的句子:

  把“陽光”照在綠葉上“閃爍著迷離的光點”比作“小精靈”,表面上寫有了陽光,爬山虎才能生機勃勃,熠熠生輝,實際上表現出“我”受到葉老鼓勵,充滿了從事文學事業的信心——已“擁有”那份“心思”。

  分析第二次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那片爬山虎”初見時“綠蔥蔥”,再望則變得“沉郁”,要指導學生理解時間的推移,懂得葉老“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我”開始意識到:“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預示“我”將在葉老認真、一絲不茍的品質影響下積極從事文學事業。

  13、爬山虎因陽光照耀而綠,“我”因葉老的教導而深受鼓舞,作者每當想起葉老的教導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樣,總是充滿生氣和活力,所以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是的,從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這么寫的一絲不茍

  邀請作客──────作家就是這樣做的平易近人

  14、為什么說“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通過這件事知道了,做一個作家應該有葉圣陶先生這樣的人品,像他那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寫文章也應該像葉圣陶先生那樣,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因為當時肖復興才15歲,還是個孩子,他對問題的認識還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課文中說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這樣講是恰如其分的。

  最后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意思就是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自己的腦海中,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自己前進。最后的這句話點明了題目。

  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齊讀11小節。后來肖復興發奮學習,充實做人,勤奮寫作,終于成長為當代有名的作家,至今為止,已出版了50余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的文學大獎。(出示書《日子的回憶》,他主編的雜志《人民文學》,<<文匯報.筆會>>,<< 今夜無法入睡>>。

爬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與墻的關系。

  2.學習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具體地描寫事物。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爬山虎的葉子,那么今天我們來繼續深入學習爬山虎的腳。

  二、明確學習任務,交代學習方法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3、4、5自然段,邊讀邊想你打算從哪幾方面去了解爬山虎的腳【3個方面,(1)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2)它是如何爬的;(3)它與墻的關系。】

  出示學習方法:

  第一部分由老師引導完成,第二部分由同學之間討論完成,第三部分由同學自學完成,學習方法十分簡單,找出關鍵句用﹏﹏畫出來,再找出關鍵詞用▲▲標出來。

  三、導學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找出寫爬山虎的腳的關鍵句子,讀一讀。

  2.請在這3個關鍵句中找出寫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用這些關鍵詞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1)腳的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

  (2)腳的形狀:枝狀、細絲。

  ①細絲是什么樣的呢?全班齊讀。(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誰見過蝸牛的觸角?(蝸牛的觸角很細,而且頭上還有小圓點。)

  ②屏幕顯示: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腳的細絲的對比圖。瞧,爬山虎的腳的細絲與蝸牛的觸角都非常細,而且頭上還有小圓點,所以在這兒作者的比喻用的非常準確。

  全班齊讀比喻句,好好體悟。

  ③腳的顏色:嫩紅色。

  3.小結:同學們一塊兒把這三個關鍵句連起來讀一讀,注意讀出特點。

  4.用電腦演示驗證一下大家剛才讀對了沒有。

  5.再讀本段,注意讀出腳的可愛來。

  四、討論完成第四段

  1.組成4人學習小組,也用剛才找關鍵句的辦法學習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2.學生匯報討論情況

  關鍵句、詞: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

  3.全班齊讀關鍵句。

  4.學生觀看電腦演示。

  師解說,引導學生了解向上爬的過程。

  5.小練習:把關鍵詞空出,請學生填空。

  6.剛才我們講的是一個腳怎么爬,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它是如何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1)組成4人小組討論。

  (2)請學生上臺表演。

  小結:爬山虎的腳不像動物的腳交替爬行,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五、自學完成第五段

  1.學生自由讀,找出關鍵詞.句提示:從觸著與沒觸著入手。

  2.請一位同學上臺把兩個關鍵詞寫到板書中。(萎.牢固)全班齊讀關鍵句。

  3.請一生朗讀,你打算怎么讀?(萎了讀的輕些,表示生命的完結,牢固讀得強烈些,展示頑強的生命力。)

  4.個別讀.齊讀感悟。

  5.小結:你們瞧,爬山虎的根扎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頑強,讓我們再來細細觀賞這一墻爬山虎,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錄像展示)

  六、整合提升,緊扣單元閱讀訓練要點

  1.默讀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一是細心觀察,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才能發現爬山虎的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及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二是連續觀察,所以才會發現原先是直的細絲,后來變彎了;沒觸著墻的腳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才會發現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

  2.讓學生找出體現作者細心觀察.連續觀察的語句多讀幾遍,借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七、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了解到大千世界,萬物百態,大自然的神奇。老師希望同學們做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

  八、課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讀寫遷移:認真觀察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植物,仿照課文的觀察方法.表達方法抓住特點寫一篇小練筆。

爬山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折雙三角的方法。

  2、培養幼兒對折紙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正方形紙、剪刀。

  2、幼兒用書畫面“猴子爬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表演猴子爬山:老師表演的是什么?好玩嗎?這是猴子爬山,小朋友想不想也來折一個?

  二、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折雙三角。

  下面我們看看它是怎么做的。請小朋友先看圖示學折雙三角。

  圖1正方形紙,對角折。圖2將兩端角中的一角向上折,另一角向反面折。圖3手插進中間層向兩邊拉開就成了雙三角。圖4剪下上面一個角,在剪下的角上簡單畫上猴臉,夾在雙三角中間,兩只手在中間層的兩邊抽動,猴子就向上爬到山頂上了。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老師巡回指導邊提醒幼兒:要先看畫面上的圖示,看第一步、第二步是怎么做的,第三步又是怎么做的,把每一步都看清楚再折。折好后要輕輕地拉成雙三角。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1、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制作過程。

  2、集體玩“猴子爬山”的游戲,體驗制作成功的快樂。

【精選爬山教案集錦5篇】相關文章:

精選爬山教案集錦6篇02-21

關于爬山教案錦集九篇03-05

關于爬山教案模板十篇02-27

爬山教案模板錦集8篇02-26

爬山教案集合七篇02-03

有關爬山教案模板合集9篇02-15

爬山教案模板錦集8篇02-12

爬山教案范文匯總10篇03-05

爬山的日記集錦15篇02-03

爬山作文 (精選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