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
設計說明
1.創設和諧氛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展開思考與交流。
課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理解題意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一說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有利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互相學習,積累經驗。對學生個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應加以鼓勵。
2.結合排除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動強調“步驟完整,理由充足”。考慮到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導學生采取表述、書寫、圖示、畫流程圖等多種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達清楚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論即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在特定的時間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樣一組鐘面(課件出示四個鐘面,四個鐘面上的時間分別是7:30
8:35 10:05 12:30)。請大家讀出這些鐘面上的時間。
師:這些時間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的。
師:在這4個連續的時間里大家平時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學生自由交流并匯報)
師: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時間觀念,都很會安排時間。你還能舉例說一說你是怎樣安排事情的先后順序的嗎?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學;下午我先做作業后看電視……
師:還會做些什么呢?(讓學生補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議不超過4個)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飯,然后上學。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用“先……再……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表述,體現通過語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由鞏固舊知入手,再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過選取時間說一說和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兩個層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為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思路和生活經驗作鋪墊,為新知的學習做準備。
呈現主題圖,嘗試解決問題
師: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們的時間安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課件出示例3的情境圖)觀察圖片,你們獲取了什么信息?
預設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鍛煉身體,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業、踢球、看木偶劇。
生2:要從7:45、9:15、10:50這3個時間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注意:對鐘面上顯示時間的正確認讀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
師: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夠去踢球的時間。
師:你們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完成作業,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劇。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呀!下面哪位同學能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做完作業后要去踢球,10:30還要去看木偶劇,要求圈出鐘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時間。
師:根據這些信息,我們怎樣確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試著解決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解決問題)
師:說一說你的答案和理由。
預設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時間先后順序。踢球在做作業之后,看木偶劇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時間應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個時間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生2:明明9:00做完作業,10:30要去看木偶劇,做完作業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業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劇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確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師:請大家驗證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驗證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嗎?
預設
生:我是將時間和他所做的事對應起來,再回到情境圖中看看是否合理。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
教學內容:
新課標北師大版第四冊鉛筆有多長;教材P40、P41。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實際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1分米、1毫米的認識,“估一估”實物的長度。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米尺、1分硬幣、10厘米鉛筆若干(按小組分)。
學具:學生直尺、長約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
身穿花衣裳,個子細又長。寫出漂亮字,需要它幫忙。請同學們快快猜一猜,它是誰呢?
鉛筆不僅僅可以寫出漂亮字,還可以幫我們學習數學知識呢?這節數學課我們一起測量鉛筆有多長。我們已經學過哪些有關長度單位,用手勢比一比,1m、1cm大約有多長?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師給同學們發了1支鉛筆,請你估測這枝鉛筆有多長?說說你是怎樣估測的?(聽取匯報)
2、量:同學們估測的結果不一樣?怎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果呢?請你們用直尺量一量這支鉛筆的長度,邊量邊說一說你是怎樣量的?(抽生一邊匯報,一邊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
3、知:你們知道嗎?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長度單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用手勢表示出來?我們的身體是一把尺,從中指尖開始量手掌,到哪兒長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6、小組活動: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2)用長1分米的鉛筆去量1米的長度,能量幾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師給你們準備的鉛筆是你們丟掉的,為自己算一算,每人丟一分米長的鉛筆,10人丟了多長的鉛筆?全班50人,共丟了多長的鉛筆?大約有幾個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費呀!希望同學們愛惜學習用具,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三、自學毫米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鉛筆,用認識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遇到困難時,請書這位好朋友來幫忙,自學書40頁(2)部分內容。比一比,誰學得最認真,自己學到的知識最多?
2、聽取匯報,質疑。
3、課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嘗試練習
1、游戲:用手勢比一比下列長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課件出示:
(1)填出適當的單位。
(2)解決問題:小猴一家比身高。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 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情境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展估測意識。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練習。
教學重點:
通過測量活動,體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
教學難點: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體的長度,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復習舊知。
1、猜測老師的身高。
師:經過一個學期的共同學習,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現在,誰知道老師的身高是多少?大膽地猜一猜吧!
學生猜測。
師:我來告訴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測教師的身高是我精心設計的與學生的課前交流,不僅能創設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學生在表述時會自然而然的用到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的知識,為下面的學習與探究進行鋪墊。)
2、回憶米和厘米
師:老師的身高,用到了兩個長度單位,是哪兩個?(米和厘米)誰還記得米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厘米呢?你們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長嗎?那一厘米有多長呢?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說說,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課必須在具有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紹過自己的身高后,及時復習兩個長度單位,開展“說”字母的表現形式,比長度大約有多長,想兩者之間的關系,三個連貫的小活動,既避免學生在下一環節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測量吸管的長度。
師:(出示吸管)小朋友們都有一根吸管,拿起來看一看,想一想,估計一下。吸管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說說,并說明理由。
師:我們估計的準確嗎?用尺子認真的量一量。
學生量一量,說說結果。
(吸管是教師自制的學具,它們是統一長度單位10厘米。這是因為在備課時。我認為教材設計的第一次“讓學生估測10厘米長的鉛筆”不夠現實,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這樣便于課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更有效的節約了課堂學習時間。課程改革實驗提倡的一個觀點就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要創 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師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創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工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完全可以對教材進行再創造。)
2、認識“分米”
師:老師告訴你們:吸管的長度是10厘米,也可以說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寫成1dm。在你們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長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學生用手比一比。
師:請你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大約有多長。你比得準確嗎?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細看看并記住1分米有多長。閉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約有多長嗎?想出來了再睜開眼睛用手勢比給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誰比得更準確。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請小朋友用眼睛仔細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體上、學習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長度單位的認識、長度空間觀念的建立,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在認識“1分米大約有多長”的活動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幫助學生建 立1分米長度的空間觀念。第一步,我先讓學生估測吸管大約有多長,再用工具準確測量,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勢反 復比出1分米的長短,建立1分米長度的觀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對1分米長度的認識。)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約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嗎?找一找,米尺上從哪兒到哪兒是1分米?2分米從哪兒到哪兒?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師: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間會有什么關系呢?請你們四人小組在一起討論討論。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通過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從哪兒到哪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長度單位分米。
在找的活動中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從0—10是1分米,從30—40厘米是1分米,從15到25
厘米也是1分米,不僅是數感的培養,更為學生創造了開放式探究學習的方式)
4、認識毫米
師:剛才,大家吸管測量得非常認真,現在請你們拿出一根較短的鉛筆,用尺子量量鉛筆有多長?
學生量一量,匯報。
師:剛才大家量的鉛筆的長度有的是整厘米數,有的是幾厘米多幾小格,有的是幾厘米少幾小格,請你們看一看尺子,仔細數一數1厘米中間有幾個小格?
學生數數,說說。
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老師把一厘米放大了,我們一塊兒數一數,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畫,共同數出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師: 1厘米中有10小格,誰知道每小格的長是多少?對每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寫成1mm,誰能說說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現在,誰能再準確的說出你剛才測量的鉛筆有多長?
學生說說。
師:1毫米大約有多長呢?拿出1分硬幣,先看一看硬幣的哪一部分長度大約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對嗎?對,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 米。你能用手勢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一分硬幣,(平放)把硬幣小心地取出來,看一看,1毫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鉛筆的長度是不同的,在學生動手測量發現不一定是整一數時,在內心能產生一種思索,需要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來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另外,學生有了“1分米”的知識作為基礎,在認識毫米時,可以適當的縮短時間,使課堂節奏有松有馳。課改后,要求教師對每一節課的設計要有彈性,根據課堂進程,及時變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學生課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識,在介紹毫米時,要根據當時孩子們的狀況及時調整,學生可以自己認識的事物教師 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戲:“神奇的手指”
師:剛才,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做個小游戲,好嗎?(好)請把學具輕輕向前推!游戲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聽清要求:仔細看老師的手指,先閉合,然后慢慢張開。如果你認為手指之間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時喊停,看誰觀察得最仔細,估計得最準確。
教師手指閉合,學生估測,教師注意用工具檢測學生估計得是否準確。
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玩游戲,注意用工具及時檢驗你估計的長度是否準確。
(當學生情緒漸落到低潮時,教師要注意設置一個或多個情景活動,進一步調動學生,來形成一個新的學-。在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后,由于學具較 多,學生又有愛動愛摸的天性,部分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浮躁的情緒。讓學生收拾好學具,用動感的小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能巧妙地調控課堂,更是對所學的長度單位的系統整理。)
三、回顧整理,交流收獲。
師:大家游戲玩得真開心,下課以后,大家還可以繼續玩!現在,注意看黑板,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匯報
四、實踐應用,鞏固反饋
1、判斷。
師: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下面,讓我們判斷,這些話說得對嗎?
數學書厚約5毫米。 一拃長約10分米。
小紅身高138厘米。 課桌高約7厘米。
1棵大樹高5分米。 跳繩長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斷別人的話是否正確,我們還可以測量自己喜歡的物品。
多媒體課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學生動手量,全班交流。
(數學來自生活,自然最終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們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之后,我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進行估計和測量,將數學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這樣有利于孩子們進一步培養長度觀念,而且也讓孩子們對數學更加有興趣。)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2.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米(m) 厘米(cm)
2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長?
3你能正確使用這些長度單位了嗎?
(1)房子高約4( );
(2)一支鉛筆長18( );
(3)米尺長100( );
(4)課桌高約7( );
二、互動解疑
1認識分米
(1)猜一猜課桌高約7什么呢?
板書:分米dm
(2)探究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對分米還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長?你能從紙條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來嗎?
(4)想一想,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長度……)
(5)我們的直尺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2分米)
2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
(1)請同學們在米尺上找出幾個1分米,并匯報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與1米之間的關系
①在米尺上數出1米里面有10個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 1m=10dm
3認識毫米
(1)請你先估算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大約各是幾厘米?
(2)講述:當不夠1厘米時,為了測得更精確,我們要用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①關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間有10個小格,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 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張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長、厚度。
B:課堂練習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階段性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厘米和分米”,現在我們一共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比較精確,我們還可以用毫米,這些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三、實踐運用
1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畫線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練習本的長約( ); 課桌寬約( ); 一棟樓高( );
數學書厚5( ); 小亮身高135( ); 課桌高9( )。
四、總結評價
比劃所學過的長度單位。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編制4的乘法口訣,記住4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其進行計算、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想像、記憶、思考、推理方面的能力。
3、通過“說一說”的活動體驗數學知識與周圍事物的密切聯系;通過“數學游戲”培養學生積極探求規律和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記憶和運用。
難點:“數學游戲”找規律,走迷宮。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熊真能干,今年它種的紅果又豐收了。這一天,小熊要用紅果做成冰糖葫蘆招待客人呢!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
出示“小熊請客”主題圖,引導學生發現:每4個紅果做成一串糖葫蘆。
師:小熊在串紅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問題?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
指名回答。讓學生讀一讀書上小熊的問題:“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呢?”師:聰明的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助小熊解決一下它的問題。
二、操作活動。
1、擺一擺,數一數。
(1)學生取出學具袋中的實物紅果(或圓片、花朵、小棒等)邊擺邊數。
(2)學生介紹自己擺的過程和結果。
(3)對照著9串紅果圖,輪流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加一加。
學生如果還有其他方法,也讓他說一說。比如說列出加法算式計算等等。反復數過幾次后,再完成“填一填”。
2、想一想,填一填。
師:剛才同學們數得真不錯。現在這里有一張統計表(出示統計圖),你能填一填嗎?
(1)觀察統計表。
師: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表格里的各個數表示什么?誰知道1表示什么?2、3、……9串。
師:也就是說,第一行的數字表示“紅果有幾串”,對嗎?
師:那下面的4又表示什么呢?
它表示幾串紅果4個?請完整的說一說。
那么2串紅果幾個填在哪里呢?
(2)讓學生填統計表。
師:你能根據剛才數紅果的結果,獨立把這張表格填完整嗎?
(3)交流結果。
指名表格中的4提問:這是幾個4?
師:那8個里面有幾個4呢?
你能接著往下說嗎?
讓學生依次說一說,從而加深印象。
三、寫乘法算式,編口訣。
1寫出乘法算式。
(1)問:1個4可以寫成哪兩個乘法算式?
(2)那你能根據剛才講的幾個幾,依次寫出乘法算式來嗎?
(3)教師激勵并引導學生寫出所有的乘法算式。
2、啟發學生獨立編寫口訣。
(1)師:你能自己獨立編寫出4的乘法口訣嗎?
(2)學生獨立編寫,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編寫好的口訣。
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編寫的口訣,教師加以歸納、總結。全班齊聲朗讀,初步熟悉4的乘法口訣。
四、記憶口訣。
1、自由記憶口訣。
師:大家已經編寫出了4的乘法口訣。現在你能當堂把它背誦下來嗎?
2、讓學生按順序背誦4的乘法口訣。
3、倒著背。
4、開火車。(倒著背,順著背)
5、對口令。
6、引導學生思考:有時忘記了某句乘法口訣,在計算時該怎么辦?
7、說一說。
師:學了4的乘法口訣,請你利用它們來說一說。(引導觀察書上的“說一說”,使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弄清“說一說”的要求后,小組內由組長組織同學說一說。
“一張桌子4條腿,2張桌子8條腿,3張桌子12條腿……9張桌子36條腿。”
8、全班交流。用對口令的形式。對口令時,還可交順序打亂來說。范例如下:
師:2張桌子,生:8條腿。
師:4張桌子,生:16條腿。
五、綜合練習。
1、連一連。
引導學生看清圖意。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題目的要求是連一連,你知道連什么嗎?
學生觀察畫面后回答:每只動物的身上都有數字,氣球上的`算式等于哪個數,那只氣球就是哪個動物的。
學生獨立完成連線。
完成后全班交流,并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題。
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說一說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3、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填算式。
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出算式來的。
表揚積極發言的學生,可以再請個別學生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六、數學游戲
1、讀題:找規律,走迷宮。
2、分析題意:
觀察圖,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要做什么,怎么做。
師: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圖。圖上有誰?它準備做什么?
再引導學生指出入口與出口(兩個箭頭分別所指的)。
師:你能幫助小鳥尋找走出迷宮的路線嗎?
激發學生的興趣后再找規律,從而尋找走出迷宮的路線。
3、獨立計算,小組合作找規律,畫出路線。
4、集體交流。說一說小鳥該怎樣走出迷宮。請個別小組報告一下本小組的結果。
七、小結。
熱心而聰明的小朋友們,今天你們成功地為小熊和小鳥解決了它的問題,并且學會了4的乘法口訣。回家再把4的口訣背給家長聽聽。
八、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明白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夠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3、能夠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4、通過學習東南西北的知識來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2、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教學難點:
1、建立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東南西北的知識來為生活服務,特別是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參照物的方向的體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判斷方向的物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引入
1、學生根據老師口令做動作。
2、提問引入,提示課題。
二、初步感受東、南、西、北的相對位置
1、為學生分組并命名:東方隊,南方隊,西方隊,北方隊,中心隊。
2、說一說:中心隊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隊?
3、說一說:四周各隊的對面各是什么隊?體會北方隊與南隊,東方隊與西方隊是相對的。
三、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1、觀察地圖,認識方向標。
2、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海南,西藏,上海四個地方,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3、 小結: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活動記憶。
四、闖關大行動
第一關:“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關:東、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關:靈活運用我最棒!
第四關:智慧生活我能行!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形成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受,認識線段。
1、如果要把線段用圖表示出來,它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象一下線段的樣子。
2、(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是什么樣子的? 師根據學生描述介紹端點。
3、學生完整描述線段的特征。
4、再次閉上眼睛,在腦子里記住線段的樣子。
5、這是剛才的線段,(課件逐步演示旋轉)它變了,現在還是線段嗎?為什么?你們發現了什么?
6、師: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變,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它就是線段。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那些是線段。(學生辨別線段)
7、(隱去非線段,留下線段)這些都是線段,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師小結過渡。
二、回歸生活,體驗線段
1、我們的生活中藏著許多線段。(尺)你們看,這把尺的一邊,就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這兩端是它的兩個端點。這把尺上還有線段嗎?
2、(數學書)你能在數學書的封面上找到線段嗎?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線段嗎?誰把它找出來?
4、直尺、數學書、黑板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生活中的線段可多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小朋友兩人一組,你指給我看我指給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實踐操作,感悟畫法。
1、生活中的線段太多,我們說也說不完,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畫下來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來畫線段?為什么?
2、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自己試著畫一條線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畫的?(指名演示畫線段)你是怎樣畫的?
4、誰也是這樣畫的?你們是用什么工具畫的?
5、誰畫線段的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6、師:我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畫,在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歡什么?為什么?
7、師:尺子是我們常用的畫線段工具,用尺畫線段,不僅畫得好,還特別方便,尺的用處可大了,將來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測量、設計圖紙。
8、學生用尺任意畫不同的線段。全班評議、欣賞。
四、多種方法,深化認識。
1、(出示紙)你能用紙折出一條線段來嗎?試試看。
2、交流。你折的線段在哪里?誰折的線段比它長(短)?
3、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圍起來,還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這些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學生數一數,填一填。)
4、反饋。猜猜看六邊形由幾條線段圍成?七邊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嗎?
6、師:一條線段看起來不起眼,很單調,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能圍成我們認識的各種圖形,許多線段還能組成很神奇的精美圖案。(欣賞)
7、漂亮嗎?我們也來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名小小設計師。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
2、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難點:動手實踐操作。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案
1、出示圖案:
風車兔子萬花筒青蛙
2、引導觀察
3、小組討論:
每人分別選一個圖案指出這個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4、匯報交流
5、小結評議
6、介紹圖案的作用
二、練一練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題意,動手畫一畫。
2、擺一擺
(1)用3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擺兩個三角形最少用幾根小棒?擺3個呢?
(2)用10根小棒能擺出幾個正方形?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組合的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簡單事物的組合規律。
難點:理解排列和組合的不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排列”。
用數字卡片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學生匯報:能擺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是12和21。
(2)引出“組合”。
討論:如果說把這兩張卡片上的數字相加,和會有幾種?
學生討論匯報。
小結:因為是求兩張卡片的數字的和,調換位置和都要是3,得數只有一種。
這種不愛位置影響的方式叫“組合”。(板書: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個數的組合:5、7、9
出示教材例題2。
有3個數5、7、9,任意取其中兩個求和,得數有幾種?
①同桌進行合作,一人擺卡,一人記錄。
②匯報自己的方法和結果預設。
③評議方法。
看哪種方法。
(2)比較“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現在有一個疑問,擺數字卡片時用3個數字可以擺出6個兩位數,求和時3個數卻只能求出3和,這是怎么回事?
小結:擺數與順序有關,擺數交換位置,就變成另一個數了,求和與順序無關,位置換一下求的和還是這兩個數,只能算一次。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兩個人打一場比賽,那么三個人至少要打幾場呢?分別是誰與誰比的?
②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課件演示比賽方法。
小結: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組合。
(2)搭配衣服。
翻開課本第99頁,用連線的方式幫他們搭配衣服。(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3)回家乘車付錢。
(4)教材98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大家都委愉快,同學們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組合的區別嗎?
板書設計
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復、不遺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組合:1+2=3 2+1=3不同:排列要考慮順序
組合不要考慮順序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小象的玩具模型,圖涂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抽象的杯子圖片
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游呢,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說:“我看到一扇門上掛著一條尾巴。”
淘氣說:“我發現一堵墻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興的說:“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只呼扇唿扇的耳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為什么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呢?
生答: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物體。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板書:黃、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板書幾個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答案)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種顏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只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嗎?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才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對集體發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現了什么?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游戲:現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討論30秒,對于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么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么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 。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后集體糾正)
2、現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
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游戲 ,你有什么收獲?
【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新課標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4篇)10-21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5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03-07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3-07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17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方案02-02
小學數學新課標學習總結11-10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上冊03-13
新課標四年級上冊數學《統計》的教學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