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征》這節課是本套教材的開篇內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征,從而為本學科指出了研究的對象。本節內容的呈現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弊端,從而召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由此可見,本節內容在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
3、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強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4、教學難點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討論的組織。
二、學情分析
生物的特征生物說課稿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還帶著稚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們還不懂什么是生物學,雖然具有一些小學自然課基礎,但對生物的特征只具朦朧的認識,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不強。
三、說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探究法。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拿來做教具,充分設疑,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認識生物,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說學習方法
學生以小主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目前我校還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基于這種實際條件,我一實物為教具,準備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實物,及一些圖片。
2、學生準備:學生準備實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蟲,水瓶等
六、說教學過程
1、小組競賽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開始上課,先進行一個小組競賽,教師把師生課前準備的實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組把它們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類寫在紙條上,看哪組正確率,然后排列名次。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能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2、充分質疑分析討論暢所欲言
從上面的競賽內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節課要討論的重點問題(1)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后全班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不僅有利于解決問題,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煉,真正體現新課標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通過這一過程,教師收集學生的正確觀點,糾正學生錯誤觀點,使生物的共有特征在學生頭腦中漸漸清晰,以利于接下來的教學的順利進行。
3、舉例和討論突破重難點
通過以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而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1)小組討論:人為什么要吃飯?動物都要吃東西嗎?植物也“吃飯”嗎?它們吃什么?這些都說明了什么問題?
問題一出,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還爭得面紅耳赤。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得了知識,最后在教師適當的講解下各小組達成共識,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小組討論:人為什么要大小便?動物都要排出體內的廢物嗎?動物還有哪些排出廢物的途徑?植物是怎樣排出廢物的?這說明生物都有什么現象?
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除體內的廢物。
(3)小游戲、小討論:拿東西在小組成員眼前晃一下,他會怎樣?或拿東西想打他的頭,他會怎樣?為什么會這樣?植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嗎?怎樣證明你的說法?
對這些現象的原因,學生能解釋的很少,而且解釋的也不夠到位,特別象植物對刺激有明顯反映的例子少。這時教師做適當的解釋得出結論即可。更多的疑問作為質疑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欲望。最后總結出:生物能對刺激作出反應。
(4)小競賽:
舉例說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組舉的多。誰能說出生物體是有什么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長大嗎?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這些問題,比誰的知識豐富,誰為小組作出的貢獻大。由此啟迪學生,平時要多用功學習,將來才有勝過別人的希望!敖逃乃囆g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發、鼓舞”,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由學生總結出: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什么樣的,學生并不清楚,由此設疑,為以后的學習設下伏筆。
(5)學生討論:
小貓掉到水里,長時間出不來會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由此你得到什么結論?
通過學生分析討論,讓學生把所知道的告訴給其他同學。通過表達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學生知識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對呼吸進行深入地探究。
4、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通過以上的學習,讓學生總結出生物的特征,教師板書。
同時提示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對課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見而需要補充和建議的話,課后可以進一步觀察生物,查閱相關資料。
5、課堂練習
小組間舉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問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教師做裁判。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呈現生物的六個特征
第一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塊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二節的內容。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習題設計等七個方面來簡要談一下我對這節內容的構思和設計,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節課主要包括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特點及研究意義四部分內容,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首先由能量流動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動的方法:由個體→群體→系統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發現科學規律的能力。在學生揭示能量流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塘、草原放牧兩個實例分析,使學生切身體驗生態學規律與現實生活及生產實踐的密切聯系,自覺樹立生態學觀點,遵循生態學規律,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努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整個高中生物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陳代謝、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等知識為基礎,同時又是學生鞏固生態系統結構,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以及生態系統等知識的基礎,它在高中生物學習中是重點和難點。
(二)課程標準內容
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
(三)考綱要求
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Ⅱ)
(四)教學目標
為落實課程標準內容,結合本節教材內容設計及高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心理水平,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
2.在運用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實例分析的基礎上,歸納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能力目標:
1.能從整體水平對生態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統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
2.應用能量流動的規律進行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釋,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農業的發展和生態農業的建設,注重生態學觀點的培養。
2.認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觀點,養成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五)重難點及其突破
1.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物圈中每一完整的生態系統都是一個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系統,這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
(2)指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推理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用準確語言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的過程。
(3)研究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面學習的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為研究生態系統的目的——更好地服務于人類自身(調節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礎,教育學生樹立生態學觀點,自覺堅持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原理。
基于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現實生活的需要,確定了以上教學的重點。
2.難點及其突破策略
難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難在能量流動比較抽象和學生缺少揭示規律的方法。針對這一難點主要采取了以下突破措施:
1.采用由局部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先定性再定量的分析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能量流動過程,歸納能量流動的特點。
在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時,先由一個個體的能量輸入、儲存、轉化和散失途徑分析,逐步種群、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最終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在能量流動的特點的教學中,先由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定性分析作出推測,然后以賽達泊格湖能量為例定量分析,最終得出能量流動的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2.設計合理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的合作進行推理探究,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師生互動,共同探究規律。
在學生完成能量流動概念學習之后,教師提出問題:一個個體的能量如何輸入儲存和散失?一個種群呢?引導學生進行教材的學習和思考;接著提出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是如何流動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小組探究:第一營養級的能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第二營養級呢?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歸納:
、偕鷳B系統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谌绾屋斎?
、哿鹘浬鷳B系統的總能量?
、苣芰吭诟鱾營養級的來源和去路?
、菽芰苛鲃拥钠瘘c和渠道?通過探究和師生互動準確掌握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
在解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你能總結出什么規律?”通過小組合作,最終歸納出能能量流動的規律。
3.重視聯系實際,鞏固規律,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歸納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食物鏈長度一般只有4-5級?”“魯賓遜荒島生存策略”等實例分析,既鞏固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分析實例的同時,體驗了生活實際中的科學規律,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發現規律、運用規律、揭示事物本質的科學探究xx,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學生,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已經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通過高一年級的學習已經養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邏輯推理能力;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學生通過初、高中學習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傳遞,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學學習中,已學習了儲存能量的物質、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本節內容的基礎。
三、教學策略
以“自主、探究、合作”作為學習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材、媒體等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加工信息、推理判斷、合作探究、歸納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思考、合作、探究、歸納,教師啟發引導、歸納、拓展延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在樂學氛圍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直觀性,條理性、動態性、高效性等優點,設計多媒體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由現象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并運用規律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去分析問題、揭示問題,方法很重要。本節內容教學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掌握由個別→一般,由局部→系統的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規律常用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同時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重要途徑之一。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1.問題探討、設疑激趣
2.理解概念、問題引導,學生由個體→種群→營養級→生態系統逐步進行能量流動分析。
3.小組探討交流,師生共同歸綱總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
4.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小組合作交流,師生共同歸納能量流動特點并探究其表示形式。
5.實例分析,運用能量流動的規律。
6.小組探討實例、歸納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7.課堂小結
(二)本節課教學的設計思路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導誘,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有所獲是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本節課一開始通過問題探討,使學生置身其中;與生存挑戰相聯系,激發學生求知xx。自覺主動投入本節課的學習。
接著通過教師問題引導,指導學生進行能量流動的分析,在學生學習活動中,學會由個體→群體→系統的分析方法。然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探究,師生共同總結出能量流動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做出定性推測:能量有逐級遞減的趨勢。
教師進一步提出這一推測的準確性有待驗證,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xx。教師因勢利導轉入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的能量流動,通過定量分析和小組的交流探究歸納出能量流動的規律。
學生沉浸在發現規律的快樂中,教師趁熱打鐵引入實例分析,使學生在分析實例中體驗規律應用的快樂進而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農田生態系統與桑基魚塘,以及小組變流如何更好的進行草原放牧,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新情景中,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突出學生由現象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現規律的教學思路,容易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
1.注意區分攝入量和同化量
2.在講能量金字塔時要避免學生在理解不透或知識鞏固不牢時,引入其他的金字塔造成干擾,暫不拓展其他生物金字塔。
3.區分提高能量利用率與提高能量傳遞效率不同。
六、板書設計
為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體系。板書設計如下: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一、能量流動的概念三、能量流動的特點
輸入傳遞、轉化、散失1.特點
二、能量流動的過程單向流動
1.來源逐級遞減
2.起點2.表現形式
3.渠道能量金字塔
4.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四、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5.各個營養級能量來源1.效利用
6.各個營養級能量的去路2.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有益的部分
7.能量轉化過程
七、習題設計
1.課堂鞏固練習
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區分易混點
2.課后探究
設計課后探究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調動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科學研究的積及性;同時通過開放性試題,拓寬學生思維。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教學內容的最大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于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動畫、故事、游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并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后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內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于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宏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宏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
問:
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
⑴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茻晒馑傅膱D片
問:
這是什么生物?為什么它們能發出美麗的熒光?
問:
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課的主題。
展示:
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問:
為什么我們經常說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很高?
問:
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么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設情景:
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庞^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并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么?這又說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平又寣W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并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强偨Y:
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過渡:
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蛋白質們能夠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掀開它的神秘面紗吧!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創設情景:
利用比喻,講述“4個氫兄弟”和“兩個強大勢力集團”的斗爭故事,讓學生了解,“化學鍵”、“羧基”、“氨基”這些基團和它們的一些書寫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為后面認識構成生物體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以及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打下鋪墊。
過渡:
氨基酸會不會只有甘氨酸一種呢?告訴學生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問:
比一比這4種氨基酸,從4個“鄰居”的角度來看,有幾個“鄰居”相同?幾個“鄰居”不同?
提問:
其實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這一規律,能否根據這一規律將約20種氨基酸用一個結構通式表示出來?
活動:
邀請兩位學生主動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
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后總結,并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提問:
、庞^察結構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結構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⑵觀察結構通式,氨基酸們都擁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質呢?
、窃賮碛^察結構通式,和剛才的4種氨基酸,問道:如果說從氨基和羧基的角度來看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結構特點。(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從氨基和羧基的數量;氨基與羧基的連接方式兩個方面考慮)
總結:
對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進行總結,并指出只有同時滿足共同結構特點的氨基酸才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否則不是。
過渡:
現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指出是“相互連接”。
活動:
請一位同學到前臺來,和我做同樣的一種姿勢伸展雙臂,兩腿并攏,讓學通過今天課的內容進行聯想,可以想到什么?問:我和這位同學連接起來時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再問:那么氨基酸在相互連接時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創設情景:觀看flash動畫(蛋白質的形成)
提問:
、琶枋霭被岱肿娱g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⑵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⑶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⑷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啥倪能繼續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和“氨基酸數”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
總結:
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大致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過渡:
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并指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
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數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活動:
講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相互同學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代表發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并總結:
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思考:
為什么蛋白質能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
小結、結課:
在今天的這節課里,我們不僅獲取蛋白質的基礎知識,而且大家應該感受到蛋白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離開了蛋白質,這一切還存在嗎?不過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可它們是生命活動“操縱者”嗎?它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化合物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下節課吧!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1、圍繞細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點進行學習和討論。
2、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為第五章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難點:
1、細胞的體積與相對表面積對于細胞的意義。
2、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理解膜的流動性。
3、葉綠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器間的關系。
4、染色質與染色體間互相轉換的動態關系
教學過程:
問題:病毒具有生命物質中最重要的兩種成分——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核酸?墒遣《緟s不能單獨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細胞后才能體現生命的特點。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你能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嗎?
小結:從物質基礎方面考慮,病毒成分簡單不足以完成復雜的新陳代謝;從結構基礎上看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新陳代謝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必須寄生于活的細胞生物中才能體現生命現象。
問題:根據初中知識,舉例說明細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幾類?它們在結構方面的主要區別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結構?
課件演示幾種植物細胞、幾種人體細胞、原核細胞。
小結討論結果。
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生物界把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單獨分成一個特殊的界。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又根據細胞是否有細胞核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明確指出:高中階段主要學習以真核生物為中心的有關生物學問題。
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構)
解釋細胞的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
引發學生探究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興趣。在電鏡下人們發現了什么?
課件演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等電鏡照片。
指導學生讀圖:識記各結構名稱以及各結構的形態結構特征;注意區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
課件演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式圖,辨認細胞亞顯微結構。比較細胞的異同時要注意糾正錯誤。強調細胞共有的結構和特有結構,總結出筆記。
問題:
1、不同點?植物和動物組織細胞浸在清水中結局相同嗎?為什么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有的細胞有葉綠體或大液泡。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有中心體。
2、相同點?說明了什么?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結構究竟用什么作用?這些結構是如何體現出生命特點的呢?
分別學習細胞各部分結構及功能。(重在理解生命意義)
一、細胞膜
細胞都有細胞膜這足說明其對生命的重要性。根據細胞膜的相對位置可以推斷細胞膜對細胞有保護作用。
學生討論:哪些實事可以說明細胞膜是有生命的?
(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
細胞膜是如何保護細胞的?細胞膜的結構和成分與一般的膜存在什么根本的區別?
問題討論:學生設計實驗:
(1)證明膜的存在。(質壁分離;顯微探針感受阻力;電鏡觀察。)
(2)研究細胞膜的結構需要得到實驗的材料,選用什么樣的生物提供材料?理由?如何得到細胞膜?
(培養學生在下結論或推測時要重證據、講道理。表達觀點時條理清晰的基本素質。)
介紹細胞膜的獲取方法(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使學生了解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
(3)如何定性、定量的測定細胞膜的成分?
觀察法:電鏡觀察細胞膜:暗、明、暗三層結構。厚度約75~100埃(見擴展資料)。
實驗法:科學家通過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定了細胞膜的化學成分:
事實一:膜易被脂類溶劑溶解。容易被蛋白酶溶解。(處理后消失。)
事實二:脂類物質很容易通過細胞膜。
事實三:用指示劑可以確認其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
對于一般學生,可以通過分析上述資料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同時了解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1、成分:磷脂、蛋白質
2、結構:
問題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這兩類物質分別隸屬于親水和疏水物質。這兩類物質應該如何排布?
(1)磷脂分子結構特點:磷脂分子分疏水端和親水端。
如果是一層分子排成一個平面會是什么樣子?(不符合細胞膜內外均為水環境的實際情況,使細胞不能正常進行物質交換。)如果是兩層會是如何排列?理由?
(2)親水的蛋白質與磷脂分子的關系?
根據前面給出的信息判斷:暗層和亮層哪層是脂類物質?哪層是蛋白質類物質?依據?
理解內外兩側暗中央發亮的觀察結果。
由于觀察技術所限,科學家對細胞膜的認識基本上是假說和推測,了解學說和假說的區別。為形象表示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科學家根據假說設計了一些生物模型。其中被廣為接受的是:液態鑲嵌模型——突出液態結構
(1)兩層磷脂分子——基本骨架
(2)蛋白質覆蓋、鑲嵌、貫穿于“骨架”上。
問題:這樣的結構與一般的“膜”有什么重要區別?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對其生理功能會產生什么影響?
親水物質可以充分接近膜,但是不能隨意通過膜!
磷脂分子相互之間不連接,而且分子始終處于運動中——液態流動狀。
磷脂分子中的2分子脂肪酸總有一個是不飽和的鏈,因此脂肪酸長鏈在雙鍵處發生彎折。當分子旋轉時會使相鄰分子發生位移,有可能制造出一個瞬間的縫隙,為物質擴散創造了機會。(——如果膜兩側存在濃度差、分子又比較小或是不被磷脂分子排斥的脂類物質即可以發生擴散。)
離子的直徑應該是比較小的,應該按照濃度差擴散。可是事實上不是這樣……。原因?
細胞膜上蛋白質的作用:
蛋白質是兩性化合物。因此帶電的離子不易通過細胞膜。細胞外有些離子或小分子有機物可能會與膜上某些蛋白質發生作用,導致相關蛋白質分子發生臨時性該變。蛋白質會出現臨時“隧道”或發生穿膜運動。結果是使相應的離子或小分子有機會通過細胞膜。膜上的這些蛋白質分子被稱作載體。
糖蛋白形成的糖被的生理功能:
(1)保護潤滑作用
(2)細胞識別作用:
實驗一、取低等多細胞動物黃海綿和紅海綿各一塊。分別打散并充分混合。靜置培養一段時間。結果:細胞重新聚集,形成黃海綿和紅海綿。沒有混合色海綿。
實驗二、人類ABO血型的免疫反應。(選擇講述)
通過學習蛋白質的功能(如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細胞的物質交換和免疫反應等),有助于學生理解蛋白質的分布特點及其作用。
載體:(蛋白質)分布于膜上,專一性運輸特定物質的工具。
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通過以上學習,總結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事實以及細胞膜的流動性對細胞的意義:
(1)草履蟲食物泡的形成及發展變化。
(2)變形蟲捕食和運動時偽足的形成;白細胞吞噬細菌;胞飲與分泌;
(3)細胞分裂時膜的流動性
(4)細胞雜交時的細胞融合
人——鼠細胞雜交實驗:熒光標記膜上的蛋白質,(紅色和綠色)細胞結合處界限分明。37℃、10分鐘后,界限消失,紅綠熒光標記的蛋白質均勻分布已經看不出任何界限了。
學生總結:細胞膜通過流動可以完成什么生命過程?
(為細胞吸收、分泌、修復、融合、運動、捕食、變形、分裂等提供了基礎)
3、細胞膜的特點:①結構特點具有流動性。
、诠δ芴攸c具有選擇透過性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生物膜與一般非生物膜的不同,體會生物膜的生命特點。
學生討論:細胞膜的流動性與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之間的聯系。
4、各種物質通過膜的方式:(請參閱“細胞的亞顯微結構.ppt”)
學生討論生物模型:
(1)一碗水中滴一滴紅墨水,會發生什么現象?物理學上屬于哪類?原理?
(自由擴散的條件是:兩個溶液之間存在濃度差)
注意糾正:強調擴散的雙向性,總結局是擴散速率不同造成的。
(2)如果兩個濃度不同的溶液之間存在半透膜——溶劑分子可以自由通過,溶質分子不能通過時,溶液中溶劑分子的擴散,又該是什么結果呢?(逆濃度方向發生)
(3)細胞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是否都可以通過擴散作用通過細胞膜呢?哪些不可以?為什么?擴散作用局限于哪些類型的物質?
小結:
擴散屬于被動運輸。根據是否需要載體幫助擴散分為:協助擴散和自由擴散。由于水分子的擴散是逆濃度差進行的,因此水分子的擴散又被稱為滲透作用。
問題:擴散作用是細胞依靠濃度差進行的被動吸收方式。它的優缺點各是什么?
細胞是如何吸收離子和小分子有機物的?
講解主動運輸的特點:以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比喻。使學生知道主動運輸的特征。
列舉主動運輸的事實:
(1)海帶細胞中的碘濃度30倍于海水;其他海藻有的甚至可以200萬倍于海水;
(2)紅細胞中的K離子30倍于血漿。
(3)不同植物吸收的元素的種類和比例不同。
學生總結歸納、填表:
方式
通過方向
載體輔助
能量消耗
物質形式
自由擴散
滲透作用
協助擴散
主動運輸
總結:膜的保護作用是一種生物保護。一旦細胞死亡此作用將消失。
問題:
(1)細胞膜對細胞的保護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細胞內環境穩定,害物質被屏阻。保證新陳代謝的需求原料及時供應,產物及時排除。)
(2)細胞膜不同于一般非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是哪些?
(結構上的流動性,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
5、細胞的內吞和外排作用:不能透過細胞膜的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強調:物質始終沒有透過細胞膜,其原理是利用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6、細胞膜的作用:生物性保護。
細胞膜與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關。
在植物細胞膜外還有有細胞分泌的纖維素、果膠等物質構成的細胞壁。對細胞具有機械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事實:用纖維素酶除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不再保持原來的形態。將這樣的細胞放置在清水中時,它會象紅細胞一樣吸水破裂。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選擇健康的生活
二、教學重點:
重點——癌細胞的主要特征;難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區別。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癌癥及其治療的記錄片
四、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關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及癌細胞的特征
提問學生,設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癥,你會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體上看到哪里物質、行為具有致癌/誘癌作用,你會怎么做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應變由人們對癌癥的恐懼,設問:什么是癌癥呢?講述癌細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細胞的圖片,與正常細胞進行比較。
進入情境,回答問題
。ǘ┲掳┮蜃
先讓學生列舉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質,再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歸納,致癌因子的種類。補充遺傳因素,遺傳因素也是在外部條件誘發下產生癌細胞的。
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適當補充癌癥發展的過程。
根據生活經驗,列舉致癌物質
。ㄈ┌┌Y的防止
介紹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觸致癌因子的做法。讓學生說說了解到的哪些癌癥的治療方法,然后介紹現代醫學治療癌癥的方法,展望未來可能采取的治療手段。
說出自己了解的癌癥治療方法。
。ㄋ模┚毩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描述細胞衰老的特征。
2、簡述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能力方面:
進行與社會老齡化相關的問題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艂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細胞衰老的特征。
⑵細胞凋亡的含義。
2、教學難點:細胞凋亡的含義及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解法
五、教學程序:
[問題探討]
1、人體衰老表現出哪些特征?
2、老年人體內有沒有幼嫩的細胞?
3、年輕人體內有沒有衰老的細胞?
4、人體衰老與細胞衰老有什么關系?
教師總結: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有關,但二者又不能劃等號。
⑴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都是生物體正常的生命現象。從總體看,個體衰老的過程也是組成個體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⑵對單細胞生物體來說,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菍Χ嗉毎飦碚f,細胞的`衰老或死亡不等于個體的衰老或死亡,如幼年個體中每天都有細胞衰老、死亡。個體的衰老不等于細胞的衰老,如老年個體中每天也有新細胞產生。
那么細胞衰老有何特征呢?
細胞衰老的過程是細胞的生理狀態和化學反應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表現為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學生閱讀教材P122相關內容)
教師總結:
一大:細胞核變大,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
衰老細胞的特征一小:細胞內水分減少,萎縮變小,代謝速率減慢。一多:細胞內色素逐漸積累、增多兩低:膜的物質運輸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隆低。
細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關系細胞衰老的原因,歷來是研究人員極為關注又很難回答的課題。近幾十年來,先后提出過多種假說,目前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學說和端粒學說。(學生閱讀教材P122相關問題)
[資料搜集和分析]社會老齡化的相關問題,叫同學們將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投影展示出來,結合教材P123討論題討論分析之。
生物體內的絕大多數細胞,都要經過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這幾個階段。可見,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種正常的生命現象。
細胞死亡有兩種形式:
1、細胞壞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細胞急速死亡,是一種被動性死亡;
2、細胞凋亡,這是一種特定基礎控制的主動性死亡。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在形態學和生物化學上有著明顯的區別。細胞凋亡有廣泛的生物學意義,例如,在胚胎發育時期清除多余的細胞,有利于器官的建成。當細胞被病毒感染或發生癌變時,機體也會通過凋亡的方式加以清除。
六、總結:
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關系,細胞衰老的特征,細胞衰老的原因,細胞凋亡的含義及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七、作業布置:
P124練習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知識。
二、教學重點
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導入:近年來,關于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研究,已經成為細胞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其中細胞的分化與生物發育有密切關系,細胞的癌變與當今世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的癌癥有關,細胞衰老與人類及動植物的壽命有關。下面我們一起討論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
三、教學過程
。ㄒ唬┘毎姆只拍詈鸵饬x
提問: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發育起點是什么?(回答:受精卵。)
提問:受精卵進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回答:有絲分裂。)
提問:有絲分裂后,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否相同?(回答:相同。)
提問:那么,什么是細胞分化呢?(要求學生舉例回答。)
提問:細胞分化在什么時候達到限度呢?(回答:胚胎期。)
提問:細胞分化的結果是什么?(回答: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
。ǜ爬毎只母拍詈鸵饬x,引出細胞的全能性。)
。ǘ┘毎娜苄
進述:觀察植物細胞培養完整植株示意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由胡蘿卜韌皮部分離的細胞,在適宜條件下,經過分裂和分化又能發育成新的植株,說明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有發育的潛能,這就是細胞的全能性。
。ㄈ┘毎陌┳
講述:討論第二個問題——細胞的癌變,癌細胞幾乎人人都有,這并非危言聳聽,病理學家經過大量尸體解剖和病理檢查后發現,死亡原因雖然不同,但幾乎每個人的體內都能檢出癌細胞。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體內癌細胞很少,尚未形成癌腫。
提問:常聽說的癌癥有哪些?(回答: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大腸癌、白血病、食道癌、惡性淋巴瘤、卵巢癌…)
提問:癌癥的危害是什么?(回答:癌癥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據最新的統計資料報道,我國每年新發現的腫瘤病人約100萬左右,在全球因為癌癥,每年奪去大約600萬人生命,并把1000萬人置于死亡邊緣。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腫瘤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提問: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種類?(回答:物理的電離輻射、x射線、紫外線,化學的砷、苯、煤焦油等,150多種腫瘤病毒。)
提問:癌細胞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在物理、化學或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致癌基因被激活。)
總結癌細胞及其特征,人體細胞產生癌變的原因以及預防癌癥的三級防治措施。
(四)細胞的衰老:細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
學生閱讀"細胞的衰老"。
提問:人體頭發變白的原因是什么?(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總結: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提問:那么如何使變白的頭發再變黑呢?(回答: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染發等。)
講述:總結細胞衰老的特征以及細胞衰老的原因。就如何提高酶的活性以及染發對人體的危害等加以解釋。
小結:要求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以及細胞的全能性,了解什么是癌細胞、癌細胞的特征、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和癌細胞形成的原因,以及癌癥的預防,了解細胞衰老的特征和細胞衰老的原因。真正明白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認識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了解它們的共同點和重要的區別特征。
2.了解細胞膜的成分,理解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并會區分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幾種不同方式。
3.了解各種細胞器的分布、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
4.認識細胞核的亞顯微結構特點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色質和染色體相互轉變的動態關系。
6.了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ǘ┠芰δ繕耍
1.通過學習真核細胞亞顯微結構,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繪圖能力。
2.通過對細胞結構的學習,訓練學生利用對比的方法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通過設計和分析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4.訓練學生利用資料分析、判斷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圍繞細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點進行學習和討論。
2、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為第五章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學難點
1、細胞的體積與相對表面積對于細胞的意義。
2、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理解膜的流動性。
3、葉綠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器間的關系。
4、染色質與染色體間互相轉換的動態關系。
四、教學過程
問題:病毒具有生命物質中最重要的兩種成分——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核酸。可是病毒卻不能單獨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細胞后才能體現生命的特點。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你能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嗎?
小結:從物質基礎方面考慮,病毒成分簡單不足以完成復雜的新陳代謝;從結構基礎上看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新陳代謝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必須寄生于活的細胞生物中才能體現生命現象。
問題:根據初中知識,舉例說明細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幾類?它們在結構方面的主要區別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結構?
課件演示幾種植物細胞、幾種人體細胞、原核細胞。
小結:討論結果。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穩態與平衡觀,理解體液免疫的過程。
2.通過分析體液免疫的動畫,運用總結與歸納的方法,得出體液免疫的過程。
3.根據體液免疫的過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通過本節學習,感受人體的奧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難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提問: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被病原體所包圍,但是多數情況下我們并未感到不適,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復習人體的三道防線,由第三道防線引出體液免疫,從而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體液免疫的三階段
教師引導學生觀看體液免疫過程Flash動畫,提問:體液免疫可劃分為哪幾個階段?自主思考。
(體液免疫劃分成感應階段、反應階段和效應階段)
2.體液免疫的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你能描述這三個階段的具體過程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同桌交流。
教師就三個階段依次提問學生,教師補充強調。
(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另外,少數抗原會直接刺激B細胞。這一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感應階段。B細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會產生抗體,這就是反應階段?乖贵w特異性結合,生成沉淀,被吞噬細胞處理消化,這就是效應階段。)
3.認識二次免疫
教師提出問題:生過天花或麻疹的人為什么一般終生不會再次患上這種病呢?與哪種細胞有關?學生自主思考,教師補充講解。
(記憶細胞,它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入侵的抗原,對抗原的記憶可達數月甚至終生。當遇到同種抗原時,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生出新的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會產生大量的抗體,從而快速消滅抗原。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二次免疫。它比初次免疫反應更迅速也更強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較為完整的體液免疫的概念。
(體液免疫,就是發生在體液中,靠B細胞產生抗體消滅抗原的免疫方式。)
(三)鞏固提高
布置任務:畫體液免疫的概念圖。先獨立構建概念圖,完成后組內互相修改完善,之后選優秀作品展示,并讓學生歸納體液免疫的概念。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總結。
(五)布置作業
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天花病毒從空氣侵入人體并被抗體消滅的整個過程。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結構與功能觀說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2.通過歸納與概括,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意義。
3.基于對細胞分化事實的理解,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感受生命的奧秘,形成珍愛生命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義。
難點:細胞分化的原因及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細胞分裂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是通過什么過程實現的?
(細胞數量增多,細胞分裂。)
展示細胞分化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
(細胞種類增多。)
引出細胞分化,提問:對生物有什么意義?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閱讀教材,提問:分化的概念?
(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教師補充: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般來說,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直到死亡。
2.細胞分化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結腸黏膜上皮、骨、神經組織和腎小體的圖片。提問:這四幅圖片的組織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起著保護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體內起著支撐的作用;神經組織可以傳遞神經興奮;腎小體可以過濾血液形成原尿。)
追問:這說明細胞分化有什么意義?分組討論。
(①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②細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使生物體能夠正常發育。③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資料:在紅細胞中,與血紅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處于活動狀態,與肌動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則處于關閉狀態;在肌細胞中則相反。提問:細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DNA的狀態是不同的。)
(三)鞏固提高
提問: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意義一樣嗎?
(細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分化的細胞才能形成不同類型的組織或器官,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
(四)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作業:查閱資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細胞,能不能發育成完整的個體?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遺傳》這一節,是新課標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內容.它是以色盲為例講述伴性遺傳現象和伴性遺傳規律.它進一步說明了基因與性染色體的關系,其實質就是基因分離定律在性染色體遺傳上的作用.同時也為第五章第三節《人類遺傳病》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伴性遺傳的概念以及伴性遺傳的特點。
2.運用資料分析的方法,總結人類紅綠色盲癥的遺傳規律。
(二)能力目標
1.運用資料分析,總結人類紅綠色盲癥的遺傳特點,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伴性遺傳傳遞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閱讀發現人類紅綠色盲癥的小故事,學習科學家——道爾頓勇于承認自己是色盲患者并且將自己的發現公之于眾的這種獻身科學、尊重科學的精神。
2.通過紅綠色盲家系圖譜的分析,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工作學習態度。
3.在了解常染色體遺傳及伴性遺傳的基礎上,使學生理解近親婚配對人口素質產生的危害,更好的理解國家為何要禁止近親結婚。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遺傳系譜圖的識別和判斷。
2.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遺傳的特點。
教學重點及解決辦法
以人的色盲為例了解伴性遺傳。在教學中可把色盲遺傳的四種主要婚配的遺傳圖解歸納成一個總圖解,這樣就把知識化繁為簡,便于學生掌握色盲基因的傳遞方式,歸納色盲遺傳的特點,理解伴性遺傳的概念
(二)教學難點
1.通過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總結伴X隱性遺傳的一般規律。
教學難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分析色盲遺傳圖解,根據各種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現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隱性遺傳的一般規律。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倡導探索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現實情況,確定本節教學模式:“教師創設情境的純思維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務)驅動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創設的情境有:故事,圖片資料,系譜資料及問題情境等.每一種情境,都包含有“矛盾沖突事件“,即與學生原有的經驗相矛盾的事件,激發主動探索的欲望.
學法: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在學習《基因在染色體上》解釋摩爾根試驗中,學生已經開始學習有關伴性遺傳的知識,因此,在開始進入本課題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啟發學生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說明了說明?(薩頓的假說——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體上?(性染色體——X染色體上)
果蠅紅眼和白眼性狀的遺傳與前面所學的其他性狀的遺傳有什么不同之處?(果蠅眼色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
在這基礎上,教師可導出“伴性遺傳”的概念——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也就是說總是和性別相關聯的現象,就叫做伴性遺傳。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然后導出:通過研究紅綠色盲來學習伴性遺傳特點是本節課的主干線,為了了解人類紅綠色盲,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幾幅有關測試紅綠色盲的圖片,讓學生判斷一下自己是否屬于色盲患者,并簡要指出紅綠色盲對于人類本身造成的危害,引出人類紅綠色盲的發現過程。
教師講述:在我國,男性患者的比例高達7%,而女性患者只有0.7%,為什么男性色盲的發病率遠大于女性呢?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習新課。
新課學習
1.簡單地介紹人類紅綠色盲癥的發現過程,激發學生興趣。
教材呈現的英國著名化學家兼物理學家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的過程十分生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情感教育。
教師可以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個小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從道爾頓發現色盲的過程中,你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
【高中生物必修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教案06-11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教案04-11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06-11
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04-03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07-14
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08-25
必修二離騷優秀教案09-27
必修二離騷 優秀教案11-21
高中生物必修二其他植物激素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