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精選1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2個生字,練習寫好6個漢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通過讀這首古詩,感悟邊關將士悲苦的生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
品讀悟詩情。
教學過程:
一、音畫時尚導入:
1、師:播放兩首有特色的樂曲,引導學生想象情境,再根據情境聯想詩歌。
2、生:交流匯報并背誦相關的詩句。
3、導入新課,板題,解題,讀題
(解題)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1)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質穎
三、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如疑:“欲飲琵琶馬上催”什么意思?
“醉臥沙場君莫笑”(為什么戰前還要喝酒呢?)
引導:“飲”是飲什么?琵琶聲聽過嗎?有什么感覺?“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詩中哪些詞語與酒有關?
過渡:以上這些詞語都與酒有關,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還有哪些東西?
2、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而別無他物?
3、說一說:酒有哪些作用?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2
教學目標:
1、借助課文理解“也許”、“幾乎”的意思,掌握本課詞語個:。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對文中看似矛盾之處提出疑問,并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聯系前后文嘗試解決問題:“那男孩當然不會和這件事有關”和“那男孩跟這事有關”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3、懂得親情的珍貴和友情的珍貴。
重點難點:
1、用“前后矛盾”法提出問題,深入理解課文。
2、懂得親情和友情的珍貴。
教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理清文脈
1、出示圖片,了解白玫瑰的花語:“你是圣潔的。”
2、揭示課題:這是一枝普通的白玫瑰,但它背后卻有著一段感人的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一枝白玫瑰》。
3、小老師領讀詞語,重點理解:應酬、生命垂危、預感
4、指名分解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5、根據提示的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讀中理解,質疑解疑
1、小男孩為什么送給媽媽白玫瑰?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走進百貨商店。作者在圣誕前夕去百貨商店為孫兒挑選玩具作為禮物,他在玩具柜前看到一個五歲的小男孩,故事就這樣發生了——請你默讀課文1-3小節,思考:讀了課文后你對男孩了解到了哪些情況?
(男孩的年齡幼小,家庭遭到不幸,愿望迫切等等)
2、指名三名學生分角色讀1——3小節。
3、評議朗讀,教師隨機進行指導朗讀。
男孩對洋娃娃的渴望
男孩的天真
男孩的悲傷、興奮等
(1)指名評議和朗讀
(2)同桌分角色朗讀。
(3)男女生分角色讀1——3小節。
4、離開小男孩后,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時時牽掛著小男孩。默讀4——6小節,發現什么問題嗎?提出來和同學討論一下。
(1)預設:“那男孩當然不會和這件事有關”和“那男孩跟這事有關”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2)小結:小男孩這么小,家庭慘遭不幸,一個美滿的家庭轉眼就不再完滿,作者真不忍去想這么悲慘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他更不愿小男孩這么年幼就承受喪失家人之痛,所以他始終安慰自己:男孩不會和這事有關,然而,男孩的敘述和報上的描述卻是驚人的相似,預感告訴他:男孩和這事有關,他不得不相信殘酷的事實。
三、以讀促情,升華情感
1、再讀課文,劃出令你動容之處,反復讀一讀。
2、男孩把一枝象征著純潔、高貴的白玫瑰獻給了媽媽,然而他再也不能得到媽媽的愛撫,再也聽不到媽媽對他溫柔的呼喚,他失去了媽媽,想到這,作者放下了一捧白玫瑰,“含著熱淚離開了……”,看到這兒,你想說些什么呢?(小男孩、作者、司機)
四、總結
1、課文里出現了兩個人物,5歲男孩和作者,請你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對這兩個人物做出評價。適時板書:親情可貴愛心無價
小結:這枝白玫瑰代表小男孩對親人的愛,代表“我”對小男孩的同情和真誠的愛心。正是因為有了可貴的親情、無價的`愛心,我們的生活才顯得更加美好。讓我們珍惜所擁有的親情,獻出一份愛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溫馨、幸福……
2、課文對人物的語言作了精心的描寫,讓讀者通過人物的語言知道了有關小男孩以及他家庭的不少信息,讓我們也來學學人物語言的描寫,同時對幾種對話形式做復習和鞏固。
小結1——3節中的對話形式: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后;無提示語(補充:課文中還有一種形式未出現,即提示語在中)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3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意。
3.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朗讀背課文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意。
2.難點
(1)翻譯文言文
(2)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課時劃分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詠雪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朗讀課文3遍,查字典,看注釋,試翻譯。
2.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3.課外查找作家作品資料。
二、導語
我國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今天習的課文,就有三位這樣的兒童。
三、正課
1.作家作品簡介。
劉義慶(403—444)南朝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末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彌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底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2、朗讀《詠雪》。要求語音正確,節奏合理,讀出感情。
3、指導學生翻譯課文,一人一句。
4、質疑: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討論并歸納:家庭氣氛融洽、歡快、輕松、文雅……
5、質疑:文中的“兒女”指子侄輩,指家庭中年輕一代,現在的“兒女”指什么?
討論并歸納:指子女,這就是古今詞義的變化。
6、質疑:文中的“擬”指什么,現在的“擬”又指什么?這是文言中什么現象?
討論并歸納:古義指相比,今義指打算、仿照,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
7、質疑:“公大笑樂”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有不同的解釋
(1)對子侄輩的答案都很滿意。
(2)笑前一喻,樂后一喻。
(3)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古人稱謝道韞為才女,曰:“詠絮才”就是從這里來的.。
8、探究質疑:你認為兩個比喻哪個更好?
討論并歸納:有兩種相反的意見。
(1)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花紛飛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因此說,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好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9、質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給雪來一個恰當的比喻。
討論并歸納:可自由發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像鵝毛漫天飛舞,
像蒲公英種子
四.小結
文章客觀地敘述了謝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寫人物語言為主,全篇語言簡練,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時間,地點,緣以及經過和結果。雖未作一字議論,但從文末補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贊賞道韞的才氣。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4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理解聽寫部分的詞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3.通過學習知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教學難點:
如此多的生詞,學生不能當堂課上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師把書面語言轉變為口頭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
花
你喜歡花嗎?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國人家家戶戶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們知道他們這是做干什么?原來……
出示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1.齊讀課題
2.他們這樣做是為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一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2.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學習:“頗”、“耐”
查字典理解“頗”。“很”的意思。
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質”的意思。
師:作者認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好思想、好品質是值得人們深思的。那么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三、再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朗讀課文第二、三小節,找到有關的句子用直線劃下來讀一讀。
出示: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學習生字:“栽”、“脊”。指導書空“脊”。
再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學習生字:“簇、匯、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樣記住它?(與姐妹字“瑕”進行比較。)
聯系上下文,你能說說“應接不暇”的意思嗎?(注意此處的應為多音字,應付的意思)
老師先說一句話:節日的百潤發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銀員們忙得應接不暇。誰能用它也說一句話。
2.朗讀課文第2.3小節。
3.教師小結:
試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見五顏六色、姹紫嫣紅的鮮花,鼻聞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種仿若人間仙境的感覺?
所以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種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們之間互愛的表現。
讓我們再一次去體會一下,作者數年后再次來到德國的感受吧?
4.讀第4節。
5.作者認為除了花以外,美麗的東西還有很多,你知道還有哪些美麗的東西嗎?
6.小結:正是有這奇特的民族,才有這綺麗的景色。
四、朗讀全文,學習其余未學的生字、詞。
1.學習生字:概、栽、確、含
2.朗讀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復習生字、詞)
4.你能說說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嗎?(說一件貼一朵花)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5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課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4、寫一個片段,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教學重難點】
通過邊讀邊想,將松鼠表演的幾種不同的方式還原成畫面,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一、激趣導入
1.做游戲: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但不說出它的名字,讓同學們一猜就知道。
2.說說你了解的松鼠。
3、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讀字詞,正音。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文主要寫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經過。)
2、找出描寫“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松鼠是怎樣表演的?用筆勾畫有關的詞語。
2、你喜歡看松鼠的哪種表演?從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想到了些什么?
3、小組內交流。(句式:我喜歡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
4、全班交流。
相機引導學生讀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5、生自由讀這一段。
6、指名讀,指導朗讀。
7、齊讀。
8、作者是怎樣將他觀察到的其中一只松鼠寫得生動具體的`呢?指名讀。
誰來扮演這只可愛的松鼠?指導朗讀
9、朗讀第二自然段。
五、學法指導。
1、作者看到了松鼠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嗎?看來觀察小動物不是一兩天的事,我們在寫小動物時也可以像作者這樣,把每次觀察到的不同情況寫下來,連成一篇美文。
2、課文沒有單獨描寫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寫小松鼠時,寫出了它的特點:大尾巴,彈跳力好,善于爬樹等。小松鼠的動作描寫出神入化。作者太聰明了。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寫寫片段。
3、片段練習:
我喜歡看表演。它們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它。
4、總結。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6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說秋: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絢麗。同學們,現在我們這兒正值秋天,你能說說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樣的?(也可以用學過的詩句表達),學生發言后,老師補充:在勞動者的眼里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喜慶的日子。
二、讀秋
1、四人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語段朗讀。教師出示朗讀要點: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2、學生配樂試讀,其他學生評價。
3、聽錄音朗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填空式,課件出示)
三、品秋
1.找出詩中共描寫了幾種景物?
2.思考這幾種景物組成了幾幅畫面?
3、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幅畫面,想像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這幅圖畫,并給這幅圖取個名。
4、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5、通過畫面的描繪,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唱秋:好的詩就是一首歌,聽《春天在哪里》,小組合作把《秋天》改寫成歌詞《秋天在哪里》然后唱歌。
五寫秋:秋你曾與秋有過親密接觸嗎?請用你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
六、作業:摘抄以秋為內容的文字,并做點評。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主題“金錢”單元的一篇課文,記述了20多年前偶然發生在長春的真實事件。課文所寫內容和今天學生的生活現狀存在較大差距,教師在教學中會有一定難度,可采取讓學生對20xx年前人們的生活情況進行調查和訪談的形式,以求課文中的內容能貼近學生生活,有助于學生體會當時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愛和互助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分析
目前學生家庭的生活水平較高,對一百元的認識與20xx年前不同。學生可能不完全理解失去一百多元會引發眾人紛紛“搶”助的行為和老大爺與“我”的焦急心情,所以之前必須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滲透,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在這個事件中人們的優秀品質。
三、教學目標
1.理解過路行人不約而同地“搶”被風刮跑的錢,再交還給老大爺,老大爺由焦急到欣喜的心情,以及“我”矛盾變化的心理。
2.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對課文內容進行感悟。
3.抓重點詞進行理解,體會重點詞語在文中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
理解過路行人不約而同地“搶”被風刮跑的錢,再交還給老大爺,老大爺由焦急到欣喜的心情,以及“我”矛盾變化的心理。
五、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語在文中畫龍點睛的作用。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七、課前準備
1.請部分學生對80年代自己家庭的生活進行調查(有照片的'同學可以展示給大家),也可以采取今昔對比的方式。
2.請部分學生和家人進行小會談,了解當今社會里,家長的金錢觀。
(可采取男女生分別準備某一題,也可讓學生自選一題。只要能夠達到實效性即可。)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帶生入境
如果路上看到一個人的錢撒落在地上,你認為過路人會怎樣做?
(幫助撿、搶錢、有人搶錢有人幫助撿錢……允許學生各抒己見,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
師小結:
這篇文章所寫的事情發生在1980年,你們的父母那時還是學生,當時,人們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和現在有很大差別。這些,你們已經通過采訪父母了解了一些。一百多元,那時已經是比較大的數目了。失去它,是很大的損失呀!
多媒體表格:80年代一百元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學生調查展示)
“80年代我的家”照片展示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錢被風刮眾人搶,老漢心急亂如麻――“急”的感受。學習1~3自然段,
1.請同學讀課文的1~3自然段,感受錢被風刮跑了之后的場面。
多媒體:刮狂風的聲音
2.老師范讀2、3自然段,重點讀出:
不約而同、快搶啊、喧騰、突如其來、焦急、和老大爺的話
3.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當時老大爺會是什么樣?失去錢,對于老大爺意味著什么?而這時,“我”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教師可寫副板書:(內容要隨學生的答案調整)
師小結:就是說,面對人們不由分說的“搶”,“我”和老大爺都很著急,也很無奈,你能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嗎?
請同學再讀第3自然段。
搶錢者將錢送回,手中錢不少反多――“喜”的快樂。理解4~6自然段。
方法一:走進課文中的角色,親身體驗。
1.如果說,錢被人搶了,肯定是一件壞事,如果是你,你會有什么樣的心理?(真倒霉、怨天尤人、罵這些人不道德、希望警察出現……)
第4自然段中,搶后的行為,似乎讓我們感到了不同,你發現了嗎?
請學生找到相關語句畫出來,再讀一讀。
老師點撥:搶后不跑,反而朝老大爺走來,這不是真正的“搶”。文章后半部分,“搶”字加上了引號,請你讀一讀課文后面的部分,說說你對這個“搶”字的理解。
師小結學生的回答:當錢在風中飄的時候,任何人的猶豫可能就是老大爺的損失,只能先付之于行動,把錢拿到手里。這時的“搶”是對老大爺的幫助。這個“搶”讓我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幫助。
2.如果你是那位老大爺,當時你會怎樣說?怎樣做?你的臉上會有怎樣的神情?
(體會文章通過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的描寫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站在旁邊的“我”,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方法二:通過朗讀,感受歡樂。
能挽回損失,是老大爺的幸運,他遇到了那么多好心人,更有意思的是第5自然段,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當時那歡樂的場面。
小組分角色讀第5自然段。老師請一組同學為大家朗讀。
此時的“我”,文中用了一對反義詞來描寫心情:
大家會找到:沉重――輕松
你能試著用這兩個詞,表達一下作者的心理活動嗎?
板書:搶“搶”
沉重――輕松
(三)精添結尾,體會作者心情
這也許是“我”意想不到的結果,當緊張的心情放松后,“我”一定有話想說,“我”會說些什么?請你用“我真想說”為課文寫個結尾。再讀給小組同學聽。
(四)拓展延伸――聯系社會現象,發表個人觀點
文中講述的真實的故事,是否給我們一些啟迪呢?在今天的社會中,你有很多所見所聞,請結合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
(引導學生弘揚正氣、幫助他人、懂得關愛、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8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培養學生研究、交流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我”與車主的對話,倡導個性化朗讀。
3、懂得“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好。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圖片出示“錢”。錢有什么作用?(學生說話交流)
2、在學習、生活上,錢的作用的確很大,但是什么東西比金錢更重要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等我們學習課文以后,大家就明白了。揭題(板書課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懸念式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插圖質疑,學生第一次與文本對話
1、插圖出示,看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表述)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環節的設計,巧妙地利用插圖,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2、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注意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3、交流反饋: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初讀課文,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這樣學生不但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新詞,、讀懂故事,而且還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感悟品味,學生第二次與文本對話
導入: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新問題產生了嗎?(學生回答,進行取舍)
[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思想的余地,體現教師引領者、組織者的地位。充分讓學生參與交流、討論,創設一種自主、合作、互動的教學氛圍。]
問題一:為什么會發生交通事故?
重點推敲:句1:天很黑,又有霧,盡管有路燈,還是看不清。(天氣原因)
句2: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車主違章停車的原因)
句3:快到家時,汽車剛從快車道進入慢車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歸心似箭,車速過快的原因)
問題二:為什么要留紙條?
重點推敲:句1:雖然這輛……但它畢竟是停著的,事故的責任應該在我。
句2:我環顧四周,不見一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紙條,壓在這輛車的雨刷下。
問題三:紙條上會寫些什么?
1、討論,各抒已見,這張留言條該怎么寫。
2、悟出作者為什么不寫事故原因。(表現了“我”不怨天,不尤人,敢于承擔責任的可貴精神。)
[重在自主感悟,鼓勵自由表達,學生在品讀中有了自己的看法,對他們個性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情境再現,學生第三次與文本對話導入:我給他留了紙條,他會給我來電話嗎?紅色小汽車的主人是否會讓我承擔這一筆損失呢?再次自由讀課文,他們是怎么對話的?應該怎么讀?
1、自由讀他們的對話,想想你認為該怎么讀?你讀懂了什么?
2、分角色朗讀——學生點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一環節為學生提供了這個機會,讓學生相互之間點評,又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受到了情感熏陶。]
3、情境再現——模擬通話(可以自由發揮)
如果你是紅色小汽車的主人你會給他打電話嗎?兩個學生模擬通話,情境再現。演后評議。
[先讓學生品讀文中的對話,然后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表演(模擬通話),在表演時,以文本內容為基礎,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揮。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為學生的知識內化和情感升華創設一個空間,也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一個條件,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
五、再讀再悟,想像練筆
1、導入:作者為什么后悔,如果是你,你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2、如果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相遇了,他們又將會怎樣說,怎樣做?展開想像,把它寫下來,相互交流。
[啟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暢想,很好地做到讀寫結合。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創新精神。]
六、課內外鏈接
1、交流:你對“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有什么新的認識?除了誠實和信任,你認為還有什么也比金錢更重要?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課時目標3的檢查,是為學生創設交流機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凈化,個性得到張揚。使課堂教學充溢著人文魅力。]
2、找一找,在我們身邊,哪些小朋友在誠實、信任等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或者做得不夠好的,請你舉例說說,并且談談自己的看法。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其中一點是:結合語文學習,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發現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這是一篇思想性很強的文章。誠實和信任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美,類似這種美還有很多,如寬容、友愛、互助等等。也許,學生已經做了,只是覺得這很平常,其實這就是美,只是他們沒有發現罷了。通過學習課文以后,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多元復雜的生活,去反思他們的生活,讓學生回歸到自己的實際生活。讓他們舉例說說在現實生活中哪些同學這方面做得好,哪些同學做得不夠好,并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在生活中創造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也是這課的情感目標的最終歸宿。]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9
【教材分析】
《全神貫注》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學期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他的朋友茨威格到家里做客,卻因全神貫注修改女像把朋友忘在一邊的事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貫注。
【學生分析】
班級學生大多數活潑、大膽且獨立,他們非常喜歡讀書。他們的知識面很廣,對許多事情充滿好奇。經過幾個學期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經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四年級學生正處在這一階段。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氣氛中學習,自主讀書、說;在自讀字悟中學習,受到教育。
【教學目標】
1、學習大雕塑家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態度。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課文時,注意段與段的聯系,在訓練讀寫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4、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同學們齊聲回答“是”)。
二、讀文自學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懂的地方。(自讀課文,話出不懂的地方,為下一步學生質疑做準備。)
2、質疑:
(根據讀文提出不懂的問提,大家一起研究、討論)
3、探疑、議疑:
(同學們把自己的意見帶到小組內討論,解決問題)
4、解疑:
(通過討論,同學們把自己的意見和還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請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三、拓展與鞏固
你還能說出做什么事時需要全神貫注。(請同學說出做一切值得做的事時都要全神貫注,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四、總結談話
同學們,你們說得真好,作為老師,也同樣,我要把教育工作做好,也要全神貫注,讓我們一起努力,把我們的事業做好!
五、作業設計
努力把課文讀得更好。朗讀給全家人聽,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評析的一開始,就把同學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一個比較成功的開始。
全文利用解疑四步法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思路清晰,環節緊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課本踐性。所以學習效果很好。
總之,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于探究學習。教師應該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并構建新的知識平臺。這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10
【教材分析】
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就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們拒之墻外。從此,花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只有雪、霜、北風、雹在花園做客。一天,孩子們從圍墻爬進來,春天也就跟著孩子們來了,花園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巨人看到這一幅奇特而又可愛的景象時,他的心被觸動了:當他看到小男孩因無法挨到樹枝而急得哭起來時,他的心軟了,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舉動。最終,巨人拆除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童話,但是他們并未掌握感悟童話中真善美的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句子,體會人物的形象美,感悟童話的內涵。
1.在講授新課時,要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運用已習得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詞語,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在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上,抓住人物態度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花園景色的變化,通過朗讀、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話所揭示的道理,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所揭示的道理,應主要采用朗讀和想象的方法,緊緊抓住巨人的表現與花園里的不同的景色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認識“碩、允”等8個生字,會寫“碩、允”等11個字,正確讀寫“柔嫩、豐碩”等13個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了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特點;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畫面,從超常的人物與離奇的情節中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想象畫面,感受童話的神奇。
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生字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發音干擾而讀錯,要提醒學生借助漢語拼音字典弄清字音。本課要求會寫的11個字,大都筆畫繁多,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準確識記并書寫。
2.閱讀理解
本課教學主要采用朗讀和想象的方法,在充分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讀后有什么體會或發現。
3.表達運用
讓學生在明白了童話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對故事情節感興趣,可以與同學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議一議。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碩、允”等8個生字,會寫“碩、允”等11個字,正確讀寫“柔嫩、豐碩”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導入課題,解題趣
1.板書課題,揭題導入。
(1)師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一篇童話,題目是《巨人的花園》。
(2)課件出示:巨人的花園。
2.簡介作者,齊讀課題。(出示課件)
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19世紀后期英國作家、詩人、劇作家,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國文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譽為“才子和戲劇家”。
主要作品:《道林·格雷的畫像》《快樂王子》《石榴屋》等。
(1)師介紹作者,引導:從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2)生齊讀課題,交流回答。
3.看題觀圖,初識巨人。
(1)師:這個課題很有意思,一讀就知道這是一篇童話,你是從哪個詞語知道的?說說你的理由。
(2)生交流。(預設:巨人)
(3)師引導: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樣子的?
(4)課件出示巨人圖片。
①師引導:這就是巨人。把他跟他身邊的孩子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②預設:太超常了。
③師小結:童話中的人物就是這樣的奇妙。(板書:奇妙)
【設計意圖】這節課一開始就將閱讀焦點指向了“文體”,因為讓學生了解文章體裁是溝通學生語感和意境的樞紐。所以本次課我從情趣基調入手,用“巨人”這個形象帶領學生進入“童話之境”,從而讓學生對童話中的奇妙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板塊二
學習字詞,析詞趣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師引導:《巨人的花園》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走進花園去瞧瞧吧!
(2)讀故事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呢?(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l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l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①師指名讀閱讀要求,并指導:讀童話可不能像讀普通課文一樣,而是要像講故事一樣讀。邊讀邊思考以上問題,還要想辦法認識不會讀的字詞。
②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新詞。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
會認的字:碩(shuò)
允(yǔn)
砌(qì)
覆(fù)
嘯(xiào)
縷(lü)
摟(lǒu)
頰(jiá)
會寫的字:碩(shuò)
允(yǔn)
砌(qì)
牌(pái)
禁(jìn)
懲(chénɡ)
蹤(zōnɡ)
嘯(xiào)
私(sī)
頰(jiá)
拆(chāi)
①師指名認讀,相機正音:“碩、拆”讀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允”讀“yǔn”,不要讀成“yǒnɡ”;“砌”讀“qì”,不要讀成“qiè”;“頰”讀“jiá”,不要讀成“xiá”。
②生開火車認讀后,全班齊讀。
③指導寫生字。
師引導:說說通過自學你掌握了哪些生字,與大家交流交流記憶方法。
④師引導生觀察字形,明確字的結構、筆畫、筆順,示范寫字,并指導書寫。
(2)詞語歸類。(課件出示三組生詞)
叱責
北風呼嘯
快樂歡叫
自私
冰雹瘋鬧
增添春意
臉頰
小鳥歌唱
立刻逃走
拆除
桃花盛開
景象可愛
①生自由讀詞,邊讀邊想:這三組詞在課文中分別是描寫什么的?
②師指名讀詞并交流這三組詞。
③師小結:這三組詞在課文中分別描寫的是巨人、花園、孩子。
④師指導讀詞:邊讀邊想象詞語描繪的畫面,注意讀出詞語的味道。
⑤師指名讀后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讀詞亦需“語境感”。詞語歸類中的三組詞語分別指向巨人、花園、孩子,這種詞語上的運用妙在其營造的語境,讓學生的語感和境感在誦讀中得到了融合。
板塊三
初識人物,感文趣
1.師引導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呀?(預設:巨人)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讀出來的?
2.生交流,師引導生用上“開始、后來、最后”等詞,概括地說一說。
示例1:巨人給我留下了自私的印象。我是從巨人突然回來,見到孩子時的樣子看出來的。
示例2:巨人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錯能改,我是從一開始巨人把孩子們趕走,然后明白了有孩子們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和孩子們一起在花園里玩這些情節中感受到的。
3.師小結:這位同學用上了“一開始……然后……最后……”這樣的詞語,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說清楚了。看來,抓住主人公的形象,的確是了解童話內容的一個好方法。明明是同一個巨人,同學們卻讀出了不同的感受,說明大家都在認真思考,用心體會。初讀課文時巨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設計意圖】就課程而言,寫法決定讀法,讀法決定教法。《巨人的花園》是篇童話,在感知環節將“文體意識”融入其中,授之以漁,讓學生懂得抓住主人公形象是了解童話內容的一個好方法。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想象畫面,從超常的人物與離奇的`情節中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
2.聯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的道理,并和同學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想象意境,品意趣
1.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走進了童話的王國,感受到了童話中奇妙的世界。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巨人的花園》,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2.品讀故事開頭,結合原文,體會巨人的孤獨。
(1)師引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巨人的花園以前是一個漂亮的大花園。初步感知了故事的主人公巨人的形象,有的同學讀出了自私,有的同學讀出了知錯能改。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巨人呢?我們得細細地讀讀這個童話才能知道,下面讓我們先來看看故事的開頭。
(2)課件出示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玩耍時的圖片。
①師引導:這是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玩耍時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板書:孩子)
②預設:我看到了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快樂地奔跑,愉快地玩耍,我仿佛聽到了他們歡樂的笑聲,聽到了小鳥悅耳的歌聲。
(3)引導體會巨人的形象。
①師引導:孩子們在花園里盡情地歡笑,盡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哪里呢?
②師指名回答。(預設:他離家去看朋友)
③師引導:他在那兒住了多久?
預設:他離家去看朋友,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④師引導:讀到這,巨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巨人害怕孤獨)(板書:怕孤獨)
3.讀第3~5自然段,感知巨人形象。
(1)師引導:有一天,巨人回來了,看見孩子們正在花園玩。巨人是怎么說、怎么做的?請默讀第3~5自然段,圈畫關鍵詞句。
(2)課件出示:
“你們在這兒做什么?”他叱責道。孩子們嚇得跑開了。
“我自己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巨人自言自語道,“這是隨便什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許任何人在這里玩。”于是他在花園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墻,掛出一塊布告牌:
禁止入內
違者重懲
(3)師指名交流,相機引導: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4)示例1:一個自私的巨人。
示例2:一個脾氣暴躁的巨人。
(5)指導朗讀。
①師指名讀第4自然段,指導讀出“叱責”的語氣。
②師指名讀第5自然段,指導讀出“自言自語”的語氣。
③師引導評價:聽了他的朗讀,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4.朗讀課文,感受巨人的花園的變化。
(1)朗讀第6~1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并思考:巨人的花園發生了哪些變化?
(2)師引導生交流。
①師:(課件出示第7自然段)巨人的花園是怎樣的景象,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預設:巨人的花園,仍舊是冬天的景象)能用一個詞語說說嗎?(預設:凄涼)
②師生合作朗讀。師讀第1句,生齊讀第2句。女生讀第3句;男生讀后面部分。
③師引讀第8自然段,生齊讀第9自然段。(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可是春天始終沒有來,夏天也沒有來。秋天給每個花園帶來了金色果實,但巨人的花園卻什么也沒有。
①(課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師:巨人的花園是怎樣的景象?巨人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生交流,師相機指導朗讀。
③小組討論:巨人的花園為什么出現了這么奇特、可愛的景象?
④師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刪繁就簡,以巨人說的話為語言訓練和文本涵泳的突破點,引導學生比較,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看似不經意的師生情境對話,讓“想象的角度增加、廣度開闊、精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把握“想象的溫度”,把學生帶入洋溢著趣味的童話中,感受童話故事情節的奇妙,又一次了解童話文體特點。
板塊二
語言實踐,說醒悟
1.出示圖片,引導質疑。
(1)師:更奇妙的還在后面呢!(課件出示巨人與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圖片)
(2)師引導生看圖:此時的巨人在干什么?
(3)示例:巨人和孩子們在花園里歡快地玩耍。
(4)師引導質疑:看到眼前的情景,結合我們前面讀到的內容,你有什么疑問嗎?
(5)預設:之前巨人還那么生氣,現在巨人為什么和孩子們和好了呢?
2.品讀故事結果,語言實踐,體會巨人的醒悟過程。
(1)師指導:請自由朗讀第12~15自然段,并思考:巨人有什么轉變?用橫線畫出寫巨人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句子。
(2)師引導交流:巨人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3)課件出示第12自然段。
①師指名朗讀。
②師提問:春天為什么不到這兒來了?你明白嗎?請聯系上下文說一說。
(4)課件出示第13自然段。
課件出示:
他輕輕地走下樓,靜悄悄地打開前門,走進花園里。孩子們看見他,非常害怕,立刻逃走了。花園里又出現了冬天的景象。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輕輕抱起他,放到樹枝上。這棵樹馬上開花了,小鳥們也飛來歌唱。
別的孩子看見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樣兇狠了,也都跑了回來。春天也跟著一起回來了。
①師生合作朗讀。師讀每行的前面部分,生接讀后面一句。
②師引導:讀了這一部分,你有什么發現?(預設:故事神奇;春天同孩子們在一起)
(5)小練筆。
師引導:看著這奇妙的一切,巨人終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呢?請寫下來。
課件出示:
小練筆:
巨人終于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生完成練筆后,師指名交流。
示例1:沒有孩子的地方,鮮花凋謝;有孩子的地方,鮮花盛開。
示例2:有孩子的地方鮮花盛開,桃樹綻出綠芽,到處草翠花開;沒有孩子的地方鮮花凋謝,到處都被冰雪覆蓋。
⑤師引導:用對比的手法,讓我們感受到巨人是真的明白了,他那顆冰冷的心開始變得溫暖了,你們說的這些,用書上的一句話說,就是——(出示課件)
師:我們還可以怎么說?
預設:我的花園里,孩子們是最美麗的花。
⑥師小結:不管怎么說道理就是一個,那就是——孩子就是春天。(板書:孩子是春天)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巨人變了,他不再孤獨,變得快樂;不再自私,變得寬容。
【設計意圖】學生經由情境感知進入意境領悟,進而遷升至與巨人心靈契合的心境感悟。這一閱讀境界的提升亦是學生言語境界、言語情懷的重新構建。
板塊三
總結拓展,寫童話
1.想象圍墻拆除后的景象。
(1)師引導:巨人終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圍墻,迎來了春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生自由交流,想象拆掉圍墻后花園里的美景。
(3)課件出示巨人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圖片。
(4)師引導生想象巨人把花園分享給孩子們后,他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
①師引導:巨人把花園和孩子們分享后,他還那樣孤獨寂寞嗎?
②預設:巨人不再孤獨,因為有了孩子們的陪伴。
③猜猜巨人陪孩子們做了哪些游戲。
示例1:巨人陪孩子們做捉迷藏的游戲,讓孩子們藏在他的身后。
示例2:巨人讓孩子們爬到他的身上,抱著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
2.生齊讀14、15自然段,感受他們的幸福。
(1)師引導: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課件出示段落)
(2)生有感情地齊讀14、15自然段。
3.結合生活,領悟童話中的道理。
(1)師引導:巨人懂得了與孩子們一起分享,所以他變得快樂了,他的花園變得四季如春了。這是多么美好的畫面啊!這種美好的畫面,我們不僅在童話世界里能夠看到,而且在生活中也能看到。你們在生活中有與人分享帶來快樂的小故事嗎?(生自由交流)
(2)師小結:是啊,快樂就是與人分享,快樂就是給別人送去溫暖與關愛。雖然現實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沒有童話那樣神奇,但同樣也會帶給人許多欣喜。正如詩人布朗寧所說:“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希望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音頻播放《讓世界充滿愛》)
4.完成練筆,感受童話的魅力。
(1)師引導:讀完這個故事,我們仿佛和巨人同悲同喜。孩子們,你們愿意成為童話中的一員嗎?下面就讓我們繼續把這個故事寫下去吧。
(2)課件出示小練筆要求。
課件出示:
小練筆:發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
(3)生發揮想象,自由進行小練筆。
(4)師指名交流,全班評議。
5.拓展閱讀,激發興趣。
師指導:王爾德的童話故事,語言華麗唯美,情節純真生動。細細地研讀,你可以從這些童話中體會到人間的冷暖,領悟到人生的哲理。課下同學們可以去圖書室閱讀這些優秀的童話故事。
【設計意圖】
聯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與人分享的快樂種子才會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拓展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獲得情感體驗。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關注點在于欣賞語言,欣賞童話的表達方式,學習和積累童話知識。
1.讓朗讀成為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側重認知性閱讀。
初讀課文,認識這個美麗的花園。在課堂的開始我就以這個美麗的花園為切入點引入課文。通過欣賞圖片,使學生對這個美麗的花園印象深刻。
3.抓住重點,品讀感悟。
這一塊的閱讀,需要抓住重點,品讀感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反復品讀、揣摩感悟,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體會花園的變化,與前面美麗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巨人的態度,通過自行朗讀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為描寫巨人自私的語句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
4.拓展想象的空間。
如巨人趕走孩子們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會有什么樣的表情,作者沒有寫出來。這時我就安排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前期一系列的對比感悟,再出示重點句,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類文鏈接
這節課的教學,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就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11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積累詞匯,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
2.自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關于球王貝利的那些事,體會這些事中反映出來的人物精神。
3.關注日常生活中有關體育方面的信息,以“我喜愛的體育明星”為題進行口語交際活動,感受和學習體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學重難點:
啟發學生要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成長,使自己的個性得到發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足球嗎?你們經常看足球比賽嗎?你喜歡那個足球明星?
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喜歡的球星。
問:這么多小球迷,那么你們知道球王貝利嗎?
請班上的小球迷介紹球王貝利。
貝利,身高1.74米,原名埃德遜·阿蘭德斯·多.納西門托,貝利是他的雅號。他1940年1O月12曰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內斯鎮的一個貧寒家庭,小時只能赤腳踢球。13歲時,開始代表當地的包魯俱樂部少年隊踢球,使該隊連續三年獲包魯市冠軍。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們注目,1956年,的桑托斯隊邀其入隊,頭一年,即攻入32個球,成為該隊最年輕的射手。
1957年,未滿17歲的貝利首次入選國家隊,并首次參加世界杯賽,他以驚人的技巧馳騁賽場,使足壇驚呼:巴西出現了一位神童!在這位神童的激勵下,巴西隊愈戰愈勇,一一擊潰強勁對手,第一次為祖國棒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貝利統領下,巴西隊又奪得1962軍第7屆和197O年第9屆世界杯賽冠軍,貝利本人也成為至今世界上一位奪得過三屆世界杯冠軍的球員。貝利被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球星”,是世界上第一個3次被評為世界足球運動員的超級球星。多次榮獲“世紀十大球員”、“世紀運動員”、“20世紀世界運動員”等稱號。曾入大學深造5年,獲心理學、運動醫學等學科的學士學位。
2000年12月,貝利榮獲國際足聯評出的“本世紀足球運動員”稱號。
貝利在1978年掛靴后曾在1995年至1998年任巴西體育部長。1994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友好大使。貝利愛好廣泛,1981年開始進入影壇,出演過十幾部影片,并導演過一部影片。
師:這么傳奇的人物,你們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球王成功的經歷。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借助注音認識生字,記住本課要求會認的字。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課文寫了貝利的什么事?
學生默讀,讀后用簡單的話概括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四、自由朗讀課文,合作探究:
師:讀了貝利成長為“一代球王”過程中的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你發現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結合問題自由讀課文,思考后和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讀后體會,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充實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句在班內談談談自己的體會。
如:從貝利利用一切機會想方設法練習踢球,可以看出他對足球的`熱愛和執著;從貝利從買不起球到踢教練送的球再到參加球隊踢球,可以看出貝利的勤奮和進步等。
學生每交流一處,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進行閱讀,再讀中再次豐富自己的感受,同時進行閱讀指導,通過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三)了解更多關于貝利故事。聽下面的小故事,體會其中的包含的哲理。
《下一個球》
球王貝利不知道踢進過多少好球,他那超凡的球技不僅令千千萬萬的球迷心醉,而且常常使場上的對手拍手叫絕。有人問貝利:“你哪個球踢得?”貝利回答:“下一個!”
當球王貝利創造進球一千的記錄后,有人問他:“你對這些球中的哪一個球最滿意?”
貝利意味深長地回答:“第一千零一個!”
師: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小結。
人生真悟:
永遠不滿足,永遠不停止前進的步伐。沒有,只有更好。不要放松自己,因為我們應該明白,我們永遠是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去迎接你更大地輝煌吧。
四:了解更多體壇精英,感受人格魅力
師:你喜歡哪位體育明星?為什么?
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他的感人的事和同學們分享,也可以說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可以介紹他們輝煌的成就,也可以介紹他們成功經歷中的感人故事。并和同學們談談在這些人物身上值得贊揚和學習的地方。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12
【教材分析】
本課語文園地主要內容是學會從關鍵句子中體會作者的想法和情感,學習詞語了解幾個城市和鄉村的不同。并能自主選擇圖畫仿寫一段話。積累和理解《卜算子·詠梅》,重點練習寫句子和片段。同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多發現,多積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目標】
1.與同學交流語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積累與城市或鄉村生活有關的詞句,能選用詞語說句子;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仿照例句寫句子。
3.積累《卜算子·詠梅》。
【教學重點】
1.與同學交流語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積累《卜算子·詠梅》。
【教學難點】
積累與城市或鄉村生活有關的詞句;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并仿寫句子。
【教學策略】
1.教學“交流平臺”時,結合本單元課文,先總結語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再在實際中運用。
2.“詞句段運用”中的第一題由積累到運用;第二題主要先讓學生讀熟句子,在語境中體會描寫田園生活的手法,再仿照例句寫句子。
3.教學“日積月累”時,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詞句讀正確,再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詩意,背誦這首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與同學交流從課文詞句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或想法。
2.積累與城市或鄉村生活有關的詞句,能選用詞語說句子。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回顧課文,交流方法
1.師導入:同學們,這一單元我們學了哪些課文?(相機出示《古詩詞三首》《鄉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這些課文都是寫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的。哪些語句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們將在“語文園地”中揭開其中的奧秘!大家準備好了嗎?(板書:語文園地)
2.交流平臺。
(1)師過渡:首先我們來學習“交流平臺”這一欄目的內容。讓我們一起看看,在這個欄目里,幾位同學要告訴我們什么秘訣吧!
(2)師:自由朗讀三位同學的話,你發現了什么?
(3)生交流后師小結。(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l
r課文中的一些語句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l
r課文的中心句集中表達了作者的想法。
l
r課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
3.師指名結合課文語句說說自己的感受。
4.師:你還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小組討論交流)
示例1:“啊,地上草如茵,兩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示例2:“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談感受的方法,增強對“從重點語句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語文素養的理解,加深印象,并運用到閱讀中。
板塊二
認讀詞語,體會不同
師過渡:語文園地還藏著什么奧秘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詞句段運用”吧!
1.指名認讀,發現規律。(出示課件)
(1)生自由讀詞語。
(2)師指名讀詞語,重點指導認讀“璀、璨、煌、沃、謐、炊、裊、犬”。
(3)發現詞語規律。
①師引導生找一找:這兩組詞語的排列有什么規律?
示例:第一行詞語是描寫城市生活的,第二行詞語是描寫鄉村生活的。
②師引導:你知道這些詞語的含義嗎?(課件出示詞語意思)
③師:這些詞語讓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示例1:從“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燈火輝煌”中,我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繁華、熱鬧。
(課件出示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城市燈火輝煌的圖片)
示例2:從“依山傍水、靜謐、炊煙裊裊、雞犬相聞”中,我感受到鄉村生活的寧靜、和諧。
(課件出示鄉村依山傍水、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的圖片)
(4)生交流體會到的鄉村生活或城市生活。示例:每當夜幕降臨,整座城市一片繁華。高樓林立的大街上車水馬龍,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到處閃爍著璀璨的燈光,紅的,綠的,藍的,黃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綻放著燦爛光華的鮮花。
(5)師再出示詞語,指名認讀,相機指導注意讀出詞語中蘊含的感情,讀出對它們的理解。
2.師小結:大家讀得真好。這節課,我們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學習了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時也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剛剛學的詞語中。大家讀出來的詞語也有了感情、有了溫度,這就是漢字的魅力。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這一板塊的教學,我先讓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找一找有什么規律,猜一猜它們有什么含義,想一想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適時運用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手段,呈現了詞語給我們帶來的畫面感,并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畫面,力求識用結合。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根據提示想象畫面,仿照例句寫句子。
2.積累詞《卜算子·詠梅》。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仿寫句子,描繪畫面
1.師導入:上節課大家發現了詞語的秘密,那么句子中又藏著什么奧秘呢?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探尋“詞句段運用”的奧秘。
2.師指名讀題目。
3.生自由練讀課本中的例句。(出示課件)
(1)師指名回答:你體會到了什么?
示例1: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自然景觀的贊嘆。
示例2:排比、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生動形象。
(2)全班齊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課件出示“詞句段運用”中的3幅插圖。
(1)仔細觀察圖中畫了些什么,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
(2)選擇其中的一幅圖,四人一組討論、練習,仿照上面的句子說一說。
(3)仿寫練習。
師引導:同學們說得真好,現在請大家將這些句子寫下來吧,看誰寫的句子最精彩。
(4)師指名交流。
示例: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高聳的雪峰、奔馳的駿馬、靜立不動的羊群,它們和碧綠的草地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草原風光圖。
5.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文字我們能看到畫面,我們也能運用文字把精彩的畫面描繪出來,語言文字真奇妙!
【設計意圖】仿寫是寫作的起始階段,尤其是四年級學生,需要學會仿寫進而有所感悟,逐漸有自己的收獲。為了讓學生了解怎樣仿寫,我先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熟讀句子,發現句子的特點,再將說和寫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板塊二
誦讀詩句,積累經典
1.師過渡:又到了“日積月累”欄目,在這里我們讀過不少名言警句,誦過無數詩詞佳作,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趕快去看看,這次“日積月累”呈現給我們的是什么呢?(出示課件)
2.播放《卜算子·詠梅》朗讀音頻。
3.生自由練讀;師指名讀,相機正音。
4.簡介創作背景。(出示課件)
5.師:再讀整首詞,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全班交流。
示例1:這是一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題目。
示例2:我讀懂了“猶”是“還,依然,仍然”的意思,“俏”是“俊俏,美好的樣子”的意思,“爛漫”是“顏色鮮明而美麗、坦率自然”的意思。
7.師指名讀,引導生讀出自己的體會;引導生背誦。
8.師總結:同學們,“語文園地”指引著我們發現了許多學習語文的奧秘,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也提升了學習語文的能力。其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有許多值得探尋的文化寶藏在等待著我們,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探尋!
【設計意圖】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此板塊的設計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培養語感,加深對語言的體驗和領悟。
【教學反思】
“交流平臺”訓練中,我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了3位同學的讀書方法后,還啟發學生回顧自己平時的一些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總結,獲得閱讀技能。同時,將這一方法運用到“詞句段運用”與“日積月累”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從語句中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詞句段運用”訓練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以理解“感受生活”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圍繞中心進行語言表達。另外,還適度地把學生引到“語文園地”外,仿寫句子,表現不同畫面所呈現的美麗風光。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13
【設計理念】
針對《搭石》這篇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采用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導讀、練讀、評讀、賞讀?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對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經典之處,運用“根據語境判別多音字的讀音”、“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抓住關鍵詞語體會畫面的美并讀出畫面的美”、“創編詩歌提升朗讀積累語言”“讀文句想畫面”等學習語言文字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努力體現語言回歸課堂這一特色。
【年段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默讀;
2、能聯系上下文體會關鍵詞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本課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3、積累文中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一)激趣導入:
(課前聽歡快的音樂)老師:快樂的心情你準備好了嗎?帶著這份心情,我們來到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課件配樂,師旁述)同學們請看,這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這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郁郁蔥蔥的樹木,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邊的風情民居,但讓作者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二)復習舊知:上節課我們已經熟讀了課文,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搭石?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復習舊知,是為了從整體入手,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認識搭石,尋找美
(一)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么過小溪呢?(脫鞋綰褲)理解“綰”。
(二)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你體會到了什么?再讀什么是搭石。
(三)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們說得都不錯,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個描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師隨機板書)。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意在找出學習課文的切入點,切入點找準了就能統領全文,學生的讀、疑、析、議也能輕易激出來了。)
三、重點精讀,品味美
老師:搭石是怎樣的'一道風景呢?咱們按課文的敘述順序來交流交流。
(一)品味“擺搭石”的美
1、你覺得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談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來讀讀。
2、(出示關鍵詞)感受老人擺搭石的美,師讀帶點的關鍵詞,生接句讀。
3、當老人急著趕路,卻發現搭石不穩時,他會怎么想呢?指名說。
4、多么淳樸善良的老人啊,他不僅這樣想著,還這樣做著:(課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著(),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從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說:奉獻美
(隨機板書:奉獻美)
6、想讀出奉獻美的同學,和老師一起來讀讀吧!(師帶生讀)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導讀準“行”、“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些字詞。
(2)你們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生自由說。
(隨機板書:協調美)
(3)理解“協調有序”:小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生談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讀,重點體會“綽”字。
(5)指名朗讀此句,其余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6)推薦同學朗讀“走搭石”的小詩,師評價總結: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2、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
老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們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見。
(2)重點體會“讓對方先走”,感悟每一位鄉親都是這么做的,都具有謙讓的美德。(隨機板書:謙讓美)
(3)請兩位學生上臺模仿走搭石,體驗謙讓美。
(4)分兩個大組朗讀這幾句話,讀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1)“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生答。引導多讀此句,說說哪個詞打動了你?
(2)師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體會“理所當然”,感悟鄉親們的美好感情,更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隨機板書:助人美)
(三)展開想象,自由說句式:假如遇上……來走搭石,……。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過渡:還有很多的“假如”,淳樸的民風已經在你心中播下了種子。真是石如其人啊!這樣的搭石和這樣的鄉親,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畫卷!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在反復的朗讀中,悟出無私的搭石正是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寫照,也是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情感的紐帶。
3、總的感悟搭石默默無語的奉獻美。
(隨機板書:愛)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抓住重點段、重點詞句反復品讀,在讀讀悟悟、想象說話、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體會了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也體會到了課文表面寫的是搭石無私,其實贊頌的是鄉親們的默默無聞與無私奉獻。)
四、拓展延伸,聯系生活
老師:是啊孩子們,搭石這么小的事物中都飽含著美,我們從這篇美妙的文章中發現了作者善
于觀察的好習慣,你發現我們身邊有美嗎?你發現了怎樣的美呢?
(生自由說自己發現的生活中的美。)
(設計意圖:把課堂延伸到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觀察,去發現身邊的美,說說身邊的美,培養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邊的人性美。)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老師:同學們,課文中的美和我們所說的美,其實都是愛的體現。讓我們以美的心去對待他人,以美的語言去溫暖他人,以美的行動去感動他人,我們將會發現世界處處充滿愛,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激情總結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華。)
六、作業布置
小練筆:寫寫自己發現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讓學生能活學活用,運用文中的寫法,抒發心中的情感,積累并學習運用優美的詞句,真正起到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作用,彰顯語文特色。)
七、板書設計
21搭石
奉獻美
家鄉的一道風景協調美愛
謙讓美
助人美
結語:教案是老師在開展教學工作前準備好的材料,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種材料。以上就是小編整理收集的四年級語文搭石教案全部內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閱讀!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14
教學目標:
1、了解天然動物園的特點(動物種類繁多、自由自在),感受漫游動物園的樂趣。
2、了解游記著重記錄見聞感想的寫法(游覽前、中、后的結構和地點轉換順序,略講或不講)。
3、積累自己感興趣的反映動物特點的詞句。
4、根據情景、展開想象,用旅游者的口吻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說說去過什么動物園,有什么有趣的見聞或感受。
2、出示課題:天然動物園漫游記猜一猜:今天學的課文里寫的內容,可能和以往我們在動物園的見聞有什么異同。(相同:涉及很多動物;不同:是寫在野外的動物。理解:“天然”的意思,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產生的,和人工、人造相對。)
二、自學課文、初步感知
自學課文。建議;
1、輕聲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邊讀邊想象作者游覽時的情景,同審題時的猜測(自然狀態下的動物)是不是一樣,在你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做上記號;
3、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1、讀詞語,并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魯伏河米庫米(讀正確,說一句話了解地理位置。)
2、出示第3小節,讀正確。如果坦桑尼亞的朋友到上海動物園會怎么說?用下面的句子開頭幾句話。跟我們的天然動物園相比,這里的動物園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3、讀句子,邊讀邊想象:讀正確后,說說想到了什么。當我們從它們中間穿過時,頑皮的基馬猴竟圍著車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陣子。(從“圍”、“奔前跑后”、“周旋”等詞,想象基馬猴奔跑的樣子、神情,與坐在汽車里的人的關系。)
4、指名分小節讀課文,要有邊讀邊想象的感覺,讀后正音。
5、交流小組討論后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果深究文章的`話,學生可能會提出“天然”和“動物園”是不是矛盾,從本質上講是矛盾的,但是作者把這一對矛盾的詞語用在這里,更突出了天然動物園的特點,如果換成:動物保護區漫游記,感覺就沒有這么強烈了。)
三、究語言、了解特點
1、默讀課文,思考
(1)作者見到了哪幾種動物?(羚羊、長頸鹿、斑馬、基馬猴、河馬、水牛、鴕鳥、花豹、大象、犀牛、野狗、黃牛、獅子)
(2)請用不同的詞句形容天然動物園中的動物(選擇5種以上,可以用文中的詞句)。例:坦然自若的斑馬
(3)用一個詞概括天然動物園動物的特點。(自由自在等)
2、再讀課文,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課文寫的是“天然動物園”的,把你感受最深的和同桌交流。如果你覺得有不反映天然動物園特點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來。
3、全班交流,隨機引導學生體會、朗讀(注意聯系學生生活經驗,比如,與上海野生動物園比較)。
(1)“愿你們交好運!”——看動物需要運氣,因為它們是主人,運氣不好,主人“避而不見”。
(2)遠遠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迷人的風光畫。——動物與環境渾然一體。
(3)阿里說,一只被激怒的水牛,往往是游人所面臨的威脅。——在這里人也不能“有恃無恐”。
(4)母豹側臥在草地上,四只小豹爭著擠到它的腹下吃起奶來——多么安詳的一幕,要知道這是發生在極其兇猛和機靈的母豹身上的,這里是它的家。
(5)我們只好等著,讓群象先過。——人與動物謙讓,這是和諧相處的前提。
四、結課文、寫話練習
1、課文的題目是“天然動物園漫游記”,能不能改成“天然動物園”?(不行,是游記,而且是“漫游”。前者主要是介紹,強調準確、比較全面(比如:要講清楚多大、;后者是按游覽順序記敘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另外課文中地點轉換順序不清楚,而時間順序相對清晰,原因就是“漫游”——隨意游玩,這也是天然動物園的特點。)
2、寫話練習。導游阿里在返回的路上,講了幾個趣聞,可惜文章沒具體寫。請你選一個(也可以自己選材),展開想象,用旅游者的身份寫得具體些。“獅子敢向兇猛的犀牛發起攻擊,但有時卻被兩只野狗趕得走投無路;而大象過河時,興許會被河馬咬掉尾巴……”(注:寫法指導,在交流時歸納。)
3、布置作業積累自己感興趣的描寫動物的詞句[下限:5個(句)。
板書設計:
天然動物園漫游記
米庫米人在“籠”中,見聞和感受動物自由自在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學會2個生字,練習寫好6個漢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通過讀這首古詩,感悟邊關將士悲苦的生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
品讀悟詩情。
教學過程:
一、音畫時尚導入:
1、師:播放兩首有特色的樂曲,引導學生想象情境,再根據情境聯想詩歌。
2、生:交流匯報并背誦相關的詩句。
3、導入新課,板題,解題,讀題
(解題)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1)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質穎
三、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如疑:“欲飲琵琶馬上催”什么意思?
“醉臥沙場君莫笑”(為什么戰前還要喝酒呢?)
引導:“飲”是飲什么?琵琶聲聽過嗎?有什么感覺?“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詩中哪些詞語與酒有關?
過渡:以上這些詞語都與酒有關,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還有哪些東西?
2、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而別無他物?
3、說一說:酒有哪些作用?
四年級語文上冊優質教案 16
【教材分析】
本次“語文園地三”主要內容是交流了解現代詩歌的特點;認識幾個古代文人;學習生字;了解描寫顏色的短語;學會仿寫新詩;積累理解幾句名言。重點是練習寫詩歌片段,理解并積累名言。
“語文園地三”中的“交流平臺”主要培養學生賞析現代詩歌句子所表達的情感的能力,從例句的感知到方法的指導,層層深入:“識字加油站”從大家熟知的古代文人入手,對漢字進行識記:“詞句段運用”中主要對描寫顏色的句子進行積累,難點是仿寫小詩,指導學生賞析例句特點并進行總結練習:最后在“口積月累”中對關于“詩”的名句的認知和積累,這些都體現了對認知能力和積累能力的考察,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多發現,多積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目標】
1.與同學交流學習現代詩歌的感受。
2.能在了解古代文人的過程中,認識“屈、淵”等10個生字。
3.朗讀并與同學交流描寫顏色的句子,感悟寫法。
4.誦讀詩句,了解特點,并嘗試仿寫。
5.積累名言。
【教學重難點】
朗讀并與同學交流描寫顏色的句子,感悟寫法;誦讀詩句,了解特點,并嘗試仿寫。
【教學策略】
1.教學“交流平臺”時,結合本單元詩歌,交流學習詩歌時的感受,初步了解現代詩的特點。
2.“識字加油站”列舉了8位古代文人,主要讓學生在了解這些古代文人的同時會認10個字。
3.對于“詞句段運用”第一題,讓學生與同學交流,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其作用。第二題指導學生在讀熟詩句的基礎上,注意詩句中加點部分的語言特點,再嘗試仿寫。
4.“日積月累”中,讓學生讀熟有關詩歌的名言,進一步了解詩歌的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與同學交流學習現代詩的感受。
2.能在了解古代文人的過程中,認識“屈、淵”等10個字。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交流平臺
1.導入新課。
(1)師導入:我們為什么要學詩?因為“人本來就是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有什么收獲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欄目看看吧!
(2)板書課題。(課件出示:語文園地“交流平臺”)
2.引導生讀對話,適時提問。
(1)生自由、輕聲地讀教材中幾位小朋友的對話。
(2)交流第一句。
①師引導:第一位小朋友告訴我們詩歌有什么特點呢?
②預設: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很有節奏感。
③出示課件。
我很喜歡本單元的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很有節奏感。
④師引導:哪些詩句讓你感覺朗朗上口、悅耳動聽,有節奏感?能為大家讀讀嗎?
⑤生讀詩句后交流。
(3)交流第二句。
①師引導:第二位小朋友解鎖了詩歌的什么“密碼”呢?
②預設:詩歌表達詩人的感受,有豐富的想象,語言表達獨特。
③出示課件。
詩歌常常表達詩人獨特的感受,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因此,語言表達也很獨特,如,陽光是“綠的”,寂靜是“朦朧的”,小草“炫耀”著新綠。
④師:你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嗎?
⑤生交流。
(4)交流第三句。
①師引導:第三位小朋友有什么收獲呢?
②預設:詩歌往往飽含著真摯的情感。
③出示課件。
詩歌往往飽含著真摯的情感,如,“永不漫滅的回憶”和“我只躲到你的懷里”,讓我體會到了詩人對母親的深深依戀。
④你還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詩人真摯的情感?
預設1:“赤著腳,攜著手,踏著新泥……”中,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預設2:“在燦燦的金暉里,閃著晶亮的雪花”中,體會到詩人對白樺的贊美與崇敬。
3.延伸拓展。
(1)出示課件《太陽喝醉了》。
(2)生自由讀詩后與同桌互相交流,運用學到的方法說說感受。
(3)全班交流,適時評價。
示例1:運用擬人的手法,極具想象,把太陽想象成喝醉的人。
示例2:讀起來特別有味道,難怪有人說:現代詩,是語言的音樂,讀著這樣的詩,覺得很放松。
【設計意圖】
“交流平臺”欄目是對本單元內容的回顧,教學時重點從感官描寫這個點出發,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情感,聯系課文內容加以運用。適當拓展,出示一首小詩讓學生誦讀體會,以加深學生對現代詩特點的理解。
板塊二
識字加油站
1.認識加拼音的字。(課件出示生字詞語)
(1)生自由認讀。
(2)師指名認讀,相機正音。(重點檢查“淵、仲、禹、孟、甫”)
(3)指導書寫“韓、禹”2個字。(課件出示筆順書寫視頻)
(4)生在田字格中練寫。
2.了解古代文人。
(1)師引導:你了解這些古代文人嗎?
(2)生交流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
(3)課件出示文人資料。
3.了解文人的代表詩句。
(1)師引導:你讀過他們的詩句嗎?
(2)師指名交流。(課件出示詩句)
【設計意圖】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貴有疑,所以在識字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生字,適時指導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并與同學交流描寫顏色的句子,感悟寫法。
2.誦讀詩句,并嘗試仿寫。
3.積累有關詩的名言。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詞句段運用
1.導入新課。
師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組古代文人,這節課我們在“詞句段運用”中去學習一組描寫顏色的句子吧!
2.交流描寫顏色的句子,感悟寫法。(出示課件)
(1)師指名讀句子,相機強調帶點的詞句讀重些。
(2)師:讀帶點的詞句時,你有什么發現?(預設:這些詞句都是描寫顏色的)
(3)師:你還有什么發現?(生自由讀句子,交流討論)
示例1:第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白樺的高潔。(相機出示:擬人高潔)
示例2:第二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不僅寫出了霧的顏色,還突出了它的輕、薄。(相機出示:夸張輕、薄)
示例3:第三句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綠得嬌嫩、黃得蓬勃、藍得醉人”不僅寫出顏色的程度深,還讓人感覺那草灘、菜花、湖水是多么富有生機啊!(相機出示:排比富有生機)
示例4:這樣描寫顏色,不但使句子生動優美,而且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我也要學習這種寫法。
(4)拓展延伸。師:你還讀過哪些描寫顏色的句子?(生與同桌討論、交流)
示例1:《白樺》第2節:毛茸茸的枝頭,雪繡的花邊瀟灑,串串花穗齊綻,潔白的流蘇如畫。
示例2:《綠》第1節: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處是綠的……
3.朗讀詩句,仿寫句子。(課件出示詩句)
(1)師引導:你認為詩中加點的`部分有什么特點?
(2)預設:是作者意象的羅列,不是簡單的重復。
(3)師:你欣賞哪首詩?為什么?
(4)示例:我喜歡第一首詩。因為這首詩描寫的是生活中的畫面,表達的是作者的真實情感:對母親、對童年的美好回憶。讀著這首詩,腦海中不禁浮現作者童年在園中、在月下玩耍嬉戲的情景,浮現她坐在母親的膝上撒嬌、聽故事的畫面。
(5)仿寫詩句。
①師引導:讀著讀著,我們發現原來寫詩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你也可以學著寫,就是寫平時生活中的一些事,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心,能夠大膽想象,錘煉語言,就可以寫出有趣的詩。
②生仿寫,師巡視指導。
③全班交流。(課件出示仿寫范例)
這些事——
爺爺的年齡,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寫在臉上的皺紋里;
冰冷的雨中,
馬兒的年齡,
溫暖的雙手,
嚼在嘴里的牙齒里;
父親的懷抱。
樹木的年齡,
藏在肚子的年輪里。
【設計意圖】
此板塊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的意思,了解句子的特點,并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以運用,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板塊二
日積月累
1.師引導:讀著我們自己創作的小詩,才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學習詩歌,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還愉悅了我們的心情。詩歌不但能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還教會我們許多。讓我們一起走進“日積月累”,讀讀關于“詩”的名言吧。
2.課件出示課本中的名言。
3.朗讀名言。生自由練讀;師指名讀后全班齊讀。
4.引導理解名言。
(1)師引導:讀了這些名言,你對“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2)生交流。
示例1:詩是鼓勵人們奮發向上的。
示例2:詩是有節奏的,是語言的音樂。
5.背誦名言。
6.拓展延伸。
師: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詩”的名言?(相機出示課件)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蘇軾
詩品出于人品。
——劉熙載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張舜民
詩人是描繪心靈的畫家。
——迪斯雷利
詩必兼才、學、識三者。
——方東樹
詩以神韻為心得之秘。
——翁方綱
詩歌是藝術的女王。
——托·斯普拉特
詩是成熟的理性。
——歌德
7.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在“識字加油站”中認識了許多古代文人,了解了他們的代表詩句,還通過“詞句段運用”學到了描寫顏色的方法,嘗試著寫詩,積累了許多有關詩歌的名言。希望通過學習,同學們能在詩歌的海洋中盡情徜徉,讀更多的詩,了解更多有關詩歌的知識。
【設計意圖】
此板塊通過收集、交流關于“詩”的名言,運用反復誦讀、討論探究等方法進一步了解現代詩,達到了積累的目的。
【教學反思】
充分利用“交流平臺”中的對話,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閱讀實踐活動,充分地了解詩歌,學會發現詩歌的更多魅力,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畫卷。當詩歌中的這些美觸動他們敏感的心弦時,他們會欣然產生寫詩的念頭,在詞句段仿寫時,一首首充滿童趣的小詩悄然流淌在他們的筆尖。
在“詞句段運用”的教學中,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帶領學生進入“詞語的感性世界”。通過色彩豐富的詞語教學,用色彩裝扮語文課堂,我們看到了另一道靚麗的風景。
教學“日積月累”不是單純地要求學生背誦,而是讓學生通過這些有關“詩”的名言,對詩歌有更多的了解,再讓學生談體會,體會詩“美”在哪里,“情”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