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處》教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巷深處》教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理解文中一些關鍵詞語的含義和作用。
。2)了解寫人記敘文的基本要求,懂得把人放到事件中寫,通過寫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3)學習文章選取生活瑣事和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和抒發情感的方法。
。4)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誦讀中感受母愛,贊美母愛,從而體會文章強烈的感情色彩。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盡量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深沉、無私的母愛,懂得要體諒父母,學會寬容,做一個誠實,有孝心的人。
【重點難點】
1、重點:從課文中讀懂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2、難點:學習本文選取生活瑣事和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刻畫人物、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法學法】
課前預習、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檢測對抗、小結歸納。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母愛,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歌頌的永恒的主題,這是一首女兒獻給母親的歌(歌曲:《燭光里的媽媽》),正如歌中所唱:媽媽,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您的臉頰印著這多牽掛,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媽媽呀,女兒已長大,不愿牽著您的衣襟走過春秋冬,媽媽相信我,女兒自有女兒的報答。這母親的一片深情,兒女總不能一一明了。而兒女終會長大,終將懂得母親的心。
這首歌唱出了天下兒女對母親的感恩和報答。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一位小巷深處走出的女兒訴說的心曲。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進作者
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魚。出生不久便被拋棄。被一盲女所收養。生活十分窘迫。后來考上了縣中,不久后開始了文學創作。《小巷深處》便是她的代表作。林莉是一個普通創作者,這篇文章是她參加黃金時代那年母親節征文比賽獲獎第一名的,先后被多家媒體轉載,并曾被中央八臺錄為電視散文,后收錄到教材中。她還曾寫過《月光下》,《一個女孩》,《BYE BYE少老板》。不過不怎么出名,F在網絡上有她寫的/《蝶兒飛飛》、《紅袖添香》,《月紅》,《一路走好》。
2、解題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抒寫養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母的感情,感情真摯,富有感染力。文題“小巷深處”是母女倆家的所在,是她們生活的場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3、積累生詞
炫xuàn著zhù黝yǒu葷hūn揶yé揄yú哽gěng孽niè
頰jiá蹣pán跚shān憧chōng憬jǐng癟biě
3、梳理結構
全文以“我”的感情變化發展為主線,從“我”對生活的滿足,為母親而驕傲,寫到“我”長大后對貧窮的家產生厭惡進而離開家,最后以“我”被母親深深的愛所感動而悔悟流淚結束。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母愛深深地感動著我們,就讓我們用充滿“愛”的眼睛去文中尋找母親“愛”我的事例,看誰找得又快又多。
明確:
①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積蓄換住處。
、谠凇拔摇北粨旎睾,她抱著“我”處處炫耀:“我丫頭多可愛呀,多漂亮,肉滾滾的,嫩生生的。”
、垡騽e人說“我”不漂亮,母親待在那人家,足足罵了半天。
、苣赣H為了“我”,改變了以往潑辣的性格。
、轂榱司S持這個貧困的家,母親在陽光最毒的地方賣冰棒,到了冬天縫棉被租棉被。
⑥把“我”調教得像個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讀一些母親不懂的書。
⑦母親為“我”讀書取得的每一點成績而驕傲,小學二年級那會兒,“我”的一篇作文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母親竟高興地落了淚,并珍藏著,逢人便拿出來看。
、唷拔摇痹诩磳⑸峡h城一中時,母親走向廚房,為“我”做好吃的,說食堂少油。
、崴朔y以想象的困難,每月進城給“我”送生活費和營養品,為了照顧“我”的“面子”,每次都默默地讓別人進學校,自己孤零零地摸回去。
2、文中的母親對“我”的愛始終如一,那么,“我”對母親的感情呢,是否發生過變化?請同學們細讀課文,找出答案。
明確:“我”對母親的感情變化。開始時,“我”很滿足于自己那由骯臟的板壁、熏黑的炭爐、簡單的飯菜構成的生活,“我”總是自豪地倚在極為疼愛“我”的母親身邊,總是極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饞的永遠吃不完的冰棒;接著,“我開始沉默,開始回避所有的同學,甚至開始厭惡我的家,我不再與母親相伴而走,也不再從母親賣冰棍的那條路經過”。
接下來,“我”的感情變化是:“我”淡忘了家,淡忘了母親殷殷的招呼聲,與家完全隔絕了,到最后,老婆婆的一番話深深地教育了“我”,打動了“我”,“我”被母愛震撼了,“我”悔悟,為自己的虛榮,為自己的無知流著淚。
提示:從剛才同學們的回答當中,誰能用課文中的詞語簡潔的概括一下我的這一變化。
明確:滿足——厭惡——隔絕——悔悟
不管我的感情如何變化,母愛始終相隨。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同學們,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母愛像陽光一樣,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細心感受、觀察你身邊發生的一些生活瑣事,你不難發現你生活在母愛之中,請珍惜這份濃濃的親情吧!
五、當場反饋,作業檢測
見《導學案》之【自主檢測】
6、《小巷深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請一個學生復述課文的內容。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討論:我對母親感情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幼年純真的“我”對生活滿足,為母親而驕傲。長大以后因為虛榮心作崇和無知的緣故,開始厭惡自己貧困的家,淡忘了母親,乃至與家完全隔絕。老婆婆的一番話深深教育了“我”,打動了“我”,最后,我悔悟了,重新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2、課文中的哪些具體描述表現了盲母對養女的愛?其中哪一處最讓你感動?說說理由。
學生展示交流后,老師點拔、提升:
文中的養母是一位雙目失明的婦女,用自己賣冰棍的微薄收入收養了我——一個棄嬰。她含辛茹苦地把我養大。為了我,她改變了以往潑辣的性格;為了我,她拿出所有積蓄換了住處;為了我,她終年辛勤勞作,苦心經營。她把我調教的'像個千金小姐,并為我讀書取得的每一點成績而驕傲。當我為家的貧窮、母親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學甚至厭惡這個家、想要離開這個家時,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現得很平靜。長大后,我進城讀書,她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每個月進城給我送生活費和營養品;可是為了照顧我的情緒,每次都默默地讓別人帶到學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瑣事,但正是這些看似“雞毛蒜”的事,表現了深沉的無私的母愛,也表達了我對母親深深的感激。這正是本文寫作上最大的寫作特點:通過選取生活瑣事來表現主題、表達情感。離開了具體的、典型的生活瑣事,深深的無私的母愛便表現不出來,主題就會顯得空洞。作者的情感也會變得假、空、不感人。(板書:寫作方法:1、通過選取生活瑣事來表現主題、表達情感。)
3、“我”對母親的思想感情經歷過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展示交流后,老師點拔、提升:
全文以“我”的情感變化為主線,從我對生活的滿足,為母親而驕傲,寫到我長大后對貧窮的家產生厭惡進而離開家,最后以我的被母親深深的愛所感動而悔恨流淚結尾。這樣,作者的感情構筑起了文章的整個框架,許多細小的生活情景和事件帖感情的變化聯系起來,融為一體,這就是本文的第二個寫作方法:(板書:2、以人物情感的變化發展為線索安排材料)
4、小組討論:根據本文內容,你覺得“我”是個壞女孩嗎?(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1)對“我”的行為應持批評態度,因為她忘恩負義,沒有盡到做女兒的責任,對不起自己的養母;(2)認為“我”的做法值得同情,可以理解。因為她是一個被撿來的孩子,有自卑的一面。同時她還是一個孩子,是老師、家長沒有教育好她。而且她知錯能改的做法也是值得表揚的。(該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三、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其實母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在平常的日子里,不一定非得都是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母愛才感人。細細回想起來,也許只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一聲兒女遠行時的叮嚀,一道過早爬上眼角的皺紋……做兒女的,要善于從這些瑣事中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
1、引導學生回憶與母愛相處中最讓自己的感動的瞬間,重溫感動,體會母愛的溫暖與幸福。
2、讓學生暢談:該如何對待母愛?如何做一個孝順母親的孩子?
【板書設計】
小巷深處
“我”:滿足厭惡隔絕悔悟
。笎凼冀K相隨)
【教學后記】
【《小巷深處》教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小巷深處》優秀教案02-16
小巷深處說課稿11-03
語文版七上二單元導學案:小巷深處12-06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8篇12-26
讀《小巷深處》有感-初三02-09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心聲說課稿12-22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約客》教案02-16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馬》02-16
三峽 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