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2、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了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活動建議: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系,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征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活動準備:
1、 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并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長命縷若干。
3、 《小朋友的書》每人一本。
4、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 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進行哪些活動?借助圖片和實物,在寬松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于端午節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為什么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 講述屈原的故事。
教師借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5、 觀看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了解節日的民間慶祝活動。
6、 品嘗粽子。
幼兒邊品嘗粽子,邊觀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端午節教案 篇3
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1、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端午節活動已經接近尾聲了,由于今年時間上兩個節日間隔較短,而且六一之后只有兩天的活動時間就開始了端午假期。布置節日環境、“端午慶祝活動”等幾個活動只能在2天的時間里完成,時間上比較緊張。即便如此,在家長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端午節活動仍然開展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
情況總結:
本主題活動是以“端午節”為基本材料而生成的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活動之一,源于幼兒對生活中所熟悉的事情“端午節”的關注,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為幼兒的好奇、興趣而及時調整、修正、設計的活動。整個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適宜引導為主。活動采用讓幼兒回憶、談論端午節,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通過圖片、出示實物、討論等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強化了對端午節的認識。并且將幼兒的學習地點還擴展到了家庭(如讓幼兒回家包粽子、向媽媽、奶奶學習蛋的制作方法等),體現了幼兒是教育的主體和教師尊重幼兒個體學習方式的意識。
我們的主要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進餐前后及午睡前向孩子們講述了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風俗》。
2、學兒歌。同樣利用進餐前后及午睡前的時間,教孩子們學念了三首既通俗易懂又瑯瑯上口的兒歌《端午》,孩子們非常喜歡這首兒歌,在短時間內就將兒歌學會了。
3、裝飾制作《小粽子》并用它來裝飾環境。
4、制作彩蛋。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孩子們在在蛋寶寶的身上利用彩紙剪、貼、畫出漂亮的圖案,從制作的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次活動。5、考慮到六一家長剛剛來園活動,因次本次慶端午就不邀請家長參加,把家長到園包粽子活動更改為
請家長將孩子在家包粽子、吃雞蛋等端午習俗用相機記錄下來,發給老師,然后在幼兒園交流分享。
6、孩子從家里帶來端午的食品一起分享。
7、認識各種蛋、蛋制品。
豐富的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離不開家長朋友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周希桐、田燁、張宜駿媽媽打印了好多關于端午節風俗和蛋制品的圖片,使我們的主題墻漂亮而豐富;遲俊超媽媽帶來了端午節來歷和風俗的資料;王炫皓小朋友可謂是全家總動員:奶奶早上4點就起來做蛋餃、媽媽用蛋殼制作了喜洋洋、爸爸將稀有的鴯鹋蛋殼加上了底座,方便小朋友觀察,一直做到晚上11點多;周海玲、曲志鑫的媽媽用紙折出了一串漂亮的粽子;張宜駿、張若熙、曲志鑫媽媽還親手做了雞蛋餅和煎雞蛋,加上王炫皓奶奶的蛋餃,小朋友分享的時候一直喊著沒吃夠,可見她們的廚藝是多么精湛!
夏鈺涵家長還精心找到了各種蛋的內容和營養價值介紹,老師講完以后相信小朋友會更喜歡吃蛋。不僅僅是這些,家長朋友為孩子們做的香包、五彩線、按時帶到幼兒園的粽子、雞蛋等等。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活動才能按時、順利的開展,孩子們才能在活動收獲更多的精彩和快樂!同時家長們的大力配合也讓我們老師感動萬分,我們會將的支持化為我們工作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熱情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
衷心的感謝所有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相信在我們的合作下孩子們會有更出色的發展和表現!
2、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在這次端午節活動中,孩子們對把粽子拋到河里,紀念屈原,賽龍舟等都很好奇。
活動剛開始,幼兒和家長都迫不及待的開始做粽子,在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幾位家長制作粽子后,孩子們在剝粽子的時候發現:各種粽子的大小不同,包法也不同,有的是用線扎捆起來的、有的則不是用線,是直接用粽葉穿過去的。但是孩子們都想知道這粽葉軟軟的怎么可以穿進去的?是怎么穿的?當粽子被切成一塊一塊開始品嘗時,他們品嘗各種各樣的粽子。孩子們都很開心,對端午節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在此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更從活動中了解了這個活動的由來,以及我們民間對于活動的重視,更進一步增強了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通過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3、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為了讓孩子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20xx年6月9日,君融天湖幼兒園開展了端午主題活動之快樂包粽子活動,大班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親手包粽子,而小班的小朋友則自由參觀,有的小朋友還積極參與進來呢,大家都體驗到了包粽子的快樂。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于端午節習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著,其中最為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意義,了解了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及文化。
幼兒園里的老師們也早早的準備好了包粽子的材料,首先孩子們認識了棕葉、糯米、黑芝麻餡料、火腿腸等材料,然后在老師的帶領下準備包裹粽子。
代老師先給大家演示粽子的制作方法,孩子們認真地傾聽著。演示完畢后,孩子們也迫不及待的行動起來,只看到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張張翠綠欲滴的粽葉間”,幾分鐘后,在孩子們辛勤的努力下,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粽子躍然桌上,雖然不成樣子,但蘊含著孩子們甜甜的心血。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活動的開展,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五黃、掛五端、染紅蛋、佩香包、賽龍舟、品粽子的習俗。
在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濃濃的節日氣氛里學習了包粽子,既鍛煉和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獲益匪淺。
4、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折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5、大班端午節活動小結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如中秋節、春節、清明節)已有一定的知識經驗;臨近端午節,家長紛紛為孩子佩戴了香包,孩子們對形狀各異、散發香味的香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隨之而來一系列問題“為什么要佩戴香包?”“什么是端午節?”產生了探究欲望;這個階段的孩子觀察、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愿意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所以我設計并進行了本節活動。
環節設置及反思:
首先我通過播放歌謠《端午節》帶領幼兒排小火車拍頑固節奏進入場地,一下就集中了孩子注意力;隨后我出示香包,設疑提問、引發思考:“這是什么?有什么味道?為什么要佩戴?端午節是怎樣來的,有哪些習俗?”從而引入課題;緊接著通過觀看動畫視頻,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動畫的播放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形象生動的理解了故事;接著我又播放自制的課件,讓孩子了解到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當地特有的習俗,收集的圖片色彩鮮艷,比起傳統的說教,一目了然;最后我又通過劃龍舟游戲再次讓孩子們體會到傳統節日的快樂,進而引出下一課題“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來制作品嘗美味的粽子,好嗎!”,整節活動的設計,動靜交替、環環相扣,通過討論、觀看動畫、幻燈片、朗讀兒謠、律動游戲等方法,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循序漸進地了解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
在課堂實踐活動中,我十分注重使用鼓勵性評價,及時肯定孩子的參與,鼓勵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激發孩子活動興趣;并能靈活的駕馭課堂,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求自己在課堂活動中語言親切、自然,心中有孩子,做孩子親近的朋友,因此在整節活動中孩子們情緒積極,注意力集中,參與性強,思維活躍,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達到了預期效果。
不足之處:因為園內多媒體室電腦反應不太靈敏,活動中我沒能親自操作,由其他老師幫忙播放。以后在這方面要不斷學習進步。
我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以下幾種教育方法:實踐練習法:這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比如說《小小值日生》《我會疊衣服》等這些內容都可以通過實踐練習法來進行。參觀法: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組織幼兒在園內或園外的場所參觀。如:《我心中的小學》《小小郵局》《理發店》《特殊的工作人員》等都可采用參觀法。參觀法的運用能使孩子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情景表演法:如一些行為習慣的判斷對錯,經常會請大班孩子進行情景表演,讓孩子們通過情景再現,做出正確的判斷。
講解法:如《特殊用途的號碼》,通過講解向孩子說明三種號碼的用途,使孩子了解規則及其意義。此外我還經常使用講述故事、學習兒歌使孩子懂得一些傳統的民族文化及行為規則;通過表演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通過談話法、討論法激發孩子對已有生活經驗的總結,豐富孩子的社會認知。當然這些方法并不是獨自存在,而是依教學要求,靈活組合使用,從而避免空洞的說教,使我們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我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活動模式有: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實際練習教學模式、生活感知教學模式等。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節的傳說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
2.與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3.體驗中國民間節目韻味。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難點
端午節是陰歷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動準備
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粽子一個,長方形紙、彩色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粽子),引發幼兒興趣。
2.初步了解端午節。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重點引導幼兒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陰歷的五月五日。
3.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傳說。
給幼兒講《端午節的傳說》,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陰歷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為端午節。
4.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師:端午節那天,人們都有那些風俗習慣?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那天人們有很多風俗習慣,吃粽子、賽龍舟、制作香囊。
5.體驗包粽子。
(1)讓幼兒用長方形紙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紙繞并進行裝飾,教師巡回指導。
(2)展示作品并評價。
6.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你們包的粽子都不錯,回家后把你們學會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給爸爸媽媽,好嗎?
活動反思:
一、自己設計的問題太多,顯得雜亂無章。
既然決定向幼兒提問,我就設計好了許多問題:比如“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投江自殺呢?他投江后人們是怎么做的?后來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設計這些問題時,我也考慮到了問題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設計。教學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內容,想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卻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現在想想,不如把問題簡單化,讓孩子們看著圖片自己討論她們的看法則更能引起孩子們對故事的興趣。
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故事的內容有點深奧,幼兒在第一次聽的時候就有點耐不住性子,更何況老師還設計了那么多的問題。請幼兒回答的時候,我發現幼兒舉手發言的比平時上童話故事時要遠遠的少很多。明顯,我的問題沒有激起幼兒的興趣。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如果幼兒對教學教學內容沒有了興趣,那么這就是老師的準備不足,也可以說是一堂失敗的課程。在以后的類似教學活動中,我會多加注意。
【端午節教案四篇】相關文章:
【實用】端午節教案三篇01-15
小班端午節教案10篇01-07
關于端午節教案7篇01-25
【必備】端午節教案3篇01-24
端午節教案范文六篇01-22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01-17
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教案01-15
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13篇01-25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范文01-17
《端午節的由來》四年級語文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