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島版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青島版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使學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通過學生的自主探討,掌握化簡比的方法并會化簡比。
3.初步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和互相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課前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比和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2.提問:比和除法,比和分數之間有那些聯系?
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猜想:比有什么性質?小組交流
3、出示三個分數:3÷4、6÷8、9÷12.變為比,并比較大小
指名回答小組交流的結果.學生用語言表述比的基本性質。
交流: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比的基本性質。
教師引導交流:0除外是什么意思?
學生交流,比的后項、除數是0沒有意義。
二、學習化簡比
1、說明: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可以進行除法的簡算;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進行分數的約分、通分。同樣,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你怎樣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個概念?
學生充分討論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識:最簡單的整數比必須是一個比,它的前項和后項必須是整數,而且前后項應該是互質數.
請個別學生舉一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強調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互質)
14:2154:18
教師引導交流:怎樣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總結方法:用比的前后項分別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使比的前后項是互質數。或用求比值的方法算,最后結果仍然是個比。
1÷10:3÷83/5:5/8
教師引導交流:怎么把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總結方法:比的前項后項分別乘它們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就化簡成最簡整數比。
1.25:42.7:18
教師引導交流:怎么把小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總結方法:先將小數化成整數,再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3、練習:化簡比
60:245/8:7/245/4:0.75
三、練習
自主練習5、7、8
四、小結:
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它是根據什么來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干什么?化簡比的方法是什么?
青島版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從而正確利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出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一)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和時間.
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二)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還學過了解比例,應用這些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例的應用.
教師板書:比例的應用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1(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例1.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1)思考: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
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
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
教師板書: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教師追問:兩次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設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 千米.
答: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
3.怎樣檢驗這道題做得是否正確?
4.變式練習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駛多少小時?
(二)教學例2(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例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要4小時到達,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
1.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2.那么,這道題怎樣用比例知識解答呢?請大家思考討論:(投影出示)
這道題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兩次行駛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設每小時需要行駛 千米,根據反比例的意義,誰能列出方程?
青島版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使學生形成辨別一定的空間方位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現在,我們就和聰聰、明明一起進入神奇的數學王國吧!
2、揭示課題。
聰聰問我們:“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誰?后面呢?”
同學們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上、下、前、后。(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說一說我們生活中有關上、下、前、后的例子嗎?
2、觀察畫面,體會上、下、前、后的含義。
(1)你們聽說過南京長江大橋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南京長江大橋是什么樣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去南京長江大橋看一看,開開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題圖課件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告訴大家好嗎?
(3)大家發現了這么多東西,真了不起!
誰能說出:汽車下面有什么?輪船上面有什么?大貨車前面是什么?小汽車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師這樣提出問題嗎?
3、看書第9頁,完成書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訂正。
三、活動
1、拍手游戲。
(1)教師發口令,學生上下拍手。
(2)聽反語:教師說“上”學生在下面拍手,教師說“下”學生在上面拍手。
2、小組活動。
小組長發口令,其余的同學動手擺。如,把本子書放在數學書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書上面……
3、做個老鷹抓小雞的小游戲。
小華做老鷹,小林、小東、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著前面一個人的后衣角,開始游戲,老師提問,小東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個面?看圖再說一說,老師找學生起來,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解答。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誰?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五、作業布置
青島版數學教案4
一、學習目標
1、通過網絡學習活動,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并能正確區分這些圖形。
2、通過學生自主拼、擺、畫、折、找等活動,能直觀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征,體會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在經歷觀察、比較,描畫活動過程中,感悟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與聯系,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二、學習重難點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從立體圖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認識平面圖形。
三、學習過程
1、教師帶領學生回憶立體圖形的特征
2、播放微視頻,學生觀看
(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從立體圖形中“拓”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3、組織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學具的不同形狀在練習本子上描、畫、印、拓出平面圖形。畫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分享他的作品。
4、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5、認識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把一張正方形、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紙折成同樣的兩部分嗎?有幾種折法?誰愿意介紹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來的是什么圖形?請大家動手做一做,準備好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哦
6、歸類整理
(1)課件呈現多個圖形,讓學生分別跟家長說說每個是什么圖形?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每種圖形的樣子的?
四、教師直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鞏固應用
1、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1題。
跟爸媽說一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2題: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平面圖形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嗎?
3、學生利用立體圖形拓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同學們,請爸爸媽媽把你們畫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級群里吧
青島版數學教案5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決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里,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
逆時針方向。
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
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么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細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于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粘貼在黑板上。
討論:
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狀、大小都不變)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么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后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四、欣賞,升華。
感受旋轉的美,數學的美。
由什么簡單圖形旋轉而成的?
青島版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用學過的10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養數感。
2、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3、積累活動經驗,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增強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電腦動畫,創設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帶到數的王國。
講述:數的王國里住著我們已學過的100以內的數,這些都是我們認識的數。
(板書:我們認識的數)它們經常跑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二、活動探究,解決問題
1、“說一說”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圖,并播放學生說的話,出示相應的場景圖。
講述:這些同學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這些數嗎?跟你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說完后組織學生交流,盡可能地讓學生充分反言。
講述:同學們說得真好,只要細心觀察,你還會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數。
2、“說一說”的第二部分。
提問:誰來告訴我,你今年幾歲了?自己的年齡都記得很清楚,我看誰能說出家中每個人的年齡?(先告訴我家中有幾口人,再分別說出他們的年齡)先指定兩名學生說,當每個人都很想說的時候,再讓他們說給同桌的同學聽,最后再請兩名學生說。
講述: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可見你們平時對自己的家人都很關心。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智力小測試,比比誰最聰明。(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你們看,這是小明一家。他們家有一個人,今年4歲。你們猜這個人可能是誰?還可能是誰?
講述:你們都猜對了!在你們的家庭里,爺爺奶奶的歲數比較大,一般宰0歲左右;爸爸媽媽的年齡中等,大約三十幾歲;而你們的年齡是最小的,今年還沒有超過10歲。
3、“猜一猜”。
講述: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猜一猜的游戲,這個游戲需要小組長和組員合作完成。組員的任務是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小組長則要把組員猜數、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
(1)請每個同學抓一把糖,數數有幾粒?
組員數,組長記錄。完成后評出優勝小組,獎勵合作星,再指名說,老師在表中板書三名學生說出的粒數。
講述:同學們抓一把糖大約都在10粒左右。
(2)在請同學們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數,先猜猜大約有多少粒?
把你估計的結果告訴組長。估計得怎樣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數一數,數的結果告訴組長。估計得怎樣呢?
小組活動結束后評出優勝組,獎勵合作星。
提問:誰來把自己猜數、數數的結果告訴大家?(教師在表中板書三名學生說出的粒數)你覺得自己估計得怎樣?
(3)講述:從這張表上可以看出著三位同學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數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數多,其余同學是不是也這樣,這是為什么呢?請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小組同學討論,教師指導,教師指導。討論結束后,指定代表發言,其余學生補充。
小結:因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數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數多一些。
(4)講述:請同學們抓一把黃豆,不要數,你覺得一把黃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疬數多還是少?(指名說)你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粒?
(組長記錄)估計好了以后抓一把黃豆數一數,數結果也請組長記錄下來。
小組活動結果后評出優勝組,獎勵合作星。
提問:誰來把自己猜數、數數的結果告訴大家。(教師在表中板書三名學生數出的粒數)你覺得自己估計得怎樣?
(5)看表比較:一把黃豆的粒數確實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數要多,可見你們的預測是正確的,這是為什么呢
講述:因為一粒黃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計的時候就應該想到一把黃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數多得多,這樣估計出的結果就會和實際的記過比較接近。
4、“數一數”
出示第四幅圖。
提問: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圖中的小朋友數了哪些數?如果我們也到校園里去,除了圖畫中的小朋友數的數以外,你還想數什么?
請你們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組到校園里去數一數好嗎?10分鐘后我們回教室匯報。
學生分組到室外活動。
數完后組織學生交流。
講述:剛才小朋友都觀察得非常仔細,數得也非常好。
[評:在學生充分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之后,再按批排數一數,是為了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使他們真正學到生活中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另外,這項活動還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再掀起一個小高潮。]
三、全課總結
講述: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好。最后讓我們看看皮卡丘還有什么話要對我們說。放配音:同學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你們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去發現更多的數學奧秘,你們愿意嗎?
教學后記:接近生活,學生對此特別感興趣。以后多開展這樣的活動。
青島版數學教案7
(高效課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說明:本教案嚴格按照高效課堂模式進行編寫,同時注重了培
優輔差及學困生的轉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案環節齊全、內容詳細,可以A4紙直接打印。
學科:;
任課班級:;
任課教師:;
年月日
個人說明:本教案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望廣大網友謹慎下載。
第一單元小手藝展示
——分數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加減法以及約分等知識的上進行學習的,是學習分數、比、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及百分數的重要基礎。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有:整數和分數相乘,分數和分數相乘,分數連乘,“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倒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的倒數。
二、單元教學目標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會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
2.經歷分數乘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在解決數學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初步分析、比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分數乘法在現實中的應用,培養應用知識和興趣。
三、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一個數和分數相乘的意義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難點:理解分數乘分數計算的算理。
四、課時安排:10課時
青島版數學教案8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教師上課組織課堂紀律并不難,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容易調動。但每個班都有個別的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我行我素。
對于他們數學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分析:
1、對于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就數的認識來看,新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十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在一些家長在家中也進行過輔導,另一方面,數數和十以內數的分解組合學生在生活中有機會使用,因此這方面的準備比較好。
2、在數的計算中,學生對于十以內數的計算較為熟練,這和學生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有關。
3、新生在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數感——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學生對于蘊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的理解較為準確,例如對于“你的小組中有幾個小朋友,從前往后數,你是第幾個,從后往前數,你是第幾個,第幾個小朋友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解答沒有問題,都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回答,但是對于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學生關注的范圍比較小,角度單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八個單元,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了解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全冊重、難點: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教學準備
畫有田字格的小黑板掛圖小棒圓片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部分實物模型
智能培養
1、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思路及措施
1.一年級學生的計算學習要和意義理解與思維訓練相結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計算策略的優化和算理的滲透,同時在計算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思維的訓練。
2.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對學習對象的直接感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對學生解決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甚至很多學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應該加強學生的實際感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把握數的意義和運算的意義,發展數感和符號感。擴大學生的信息貯備,提供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探究數學的生活情景,給學生機會在實際情景中感知、操作、認識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學習數學。
3.空間觀念的培養要把握好度,在具體和抽象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在低段
要緊密和學生的動手操作相聯系,可以通過觀察、接觸(摸、折、剪、拼等)等各種手段來讓學生認識幾何形體,建立空間觀念。同時,要將生活材料數學化,在具體、半抽象、抽象之間建立一座橋梁,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在教學中要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已經作為數學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隨著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滲透。例如一年級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滲透一一對應思想、函數思想、符號化思想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落實。
青島版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幾分之幾,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歸納推理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2、理解分數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幾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你喜歡的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嗎?
學生折紙、涂色,表示出長方形紙的幾分之一。
展示,并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師: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紙上涂2份或3份又該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幾”。(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1)學生4人小組,每人將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你喜歡涂幾份就涂幾份,然后寫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再向小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
(2)誰能上來展示一下,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多媒體演示圖片。
問:你能發現他們是怎樣表示出來的嗎?它與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幾份就是四份之幾,它與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數不同。
2、拓展思維,認識分數名稱。
(1)讓學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學生畫線段)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幾份,說出相應的分數。
(3)你能仿照這些分數,自己說出一個分數來嗎?
(4)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分子、分母、分數線)
3、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組分數,讓學生小組討論怎么比較?
反饋。
用相同的方法比較第二組。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練習。
P95頁做一做1、2。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下課后,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
青島版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借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數與算的過程,體會乘法產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感受乘法計算的簡捷性,初步有符號感。
3.體驗乘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個性化學習及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4.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加法和乘法間的轉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教具: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劉謙的魔術表演嗎?魔術表演不僅非常神奇,在魔術表演的過程中還隱藏著很多數學知識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隱藏在魔術表演中的數學問題。
2.學生觀察信息窗,搜集有關信息。
師:從舞臺上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師:看魔術師的表演,你能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根據信息提出的數學問題。
二、師生合作探究。
1.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瑣:魔術師變出了這么多寶葫蘆,在列式計算時你有什么感覺?
初步思考:魔術師如果變得串數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確探究問題。
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在板書時,老師故意寫成9個5相加。
青島版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乘法應用題(課本第82頁、第83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會分析乘法簡單應用題的關系。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圓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活動引入。
1、師:小朋友,六一節要到了,大家為了布置教室扎了許多花,我們一起來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課件顯示一個花籃里裝了一些藍花、紅花、黃花)
大家起來書數數每種花各有多少朵?
顯示從藍里拿出有2朵紅花有4個2朵黃花有3個2朵
2、理解:藍花有2朵,紅花有4個2朵,我們就說,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4倍,黃花有3個2朵,可以怎么說?(指名回答)
3、擺一擺
學生拿出小圖片。
(1)要求第一行擺2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
問:第二行要擺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擺了幾個圓片?你是怎樣相的?
板書:3個22×3=6
(2)要求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塊討論:你是怎樣擺的?又是怎樣擺的?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
1、看顯示:藍花有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你能說出黃花有多少朵嗎?你是怎樣想的:(四人一組討論)
交流: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背,黃花的朵數用2×3=6,因此黃花有6朵。
2、想想: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紅花有幾朵?
(組內互相說說)列出算式:2×4=8
3、小結:從上面可以看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這個數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計算。
三、形行應用,加強實踐
1、課本第82頁、83頁“想想作做”第1、2題,看圖理解圖意并填空。學生獨立完成。
2、第3題,學生邊擺邊列式。
3、游戲,變蝴蝶(把第5題做成頭飾,學生根據題目選擇)
5的4倍5×4,2的3倍2×3
3個43×4,4的2倍2×4
四、自我評價,加深認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五、課堂作業
第83頁第4題
教學后記:學生理解得不好。
青島版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單一標準講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單一標準》講課教案: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拓寬思路(分正方體)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青島版數學教案13
一、創設情景、感受旋轉
1、出示3張圖片:風扇、風車、禮花
師:這些物體都在怎樣運動?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嗎?
小結:像這樣的運動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旋轉。
師: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還有很多,你能舉個例子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圖形的旋轉現象。(揭題)
出示旋轉概念: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頂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二、認識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
出示轉桿圖片
提問:
(1)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轉桿分別是怎樣轉動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轉動例子?
(3)理解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含義,轉桿打開與關閉時,旋轉過程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哪一種與時針旋轉的方向相同?
小結: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轉桿打開是逆時針旋轉90°,轉桿關閉是順時針旋轉90°。
三、認識旋轉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圖:把三角尺繞A點旋轉90°
師:“繞A點旋轉”是什么意思?這個點能動嗎?學生自練
師:旋轉后的邊與旋轉前有什么關系?誰能說說自己是怎么畫的?
師:你覺得將圖形在旋轉時,要確定什么?
出示旋轉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觀察、交流;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從6:00到9:00與從9:00到12:00時針都旋轉了90度。
(3)如果去掉臺秤上的物品,指針又是怎樣旋轉的?轉盤上的指針呢?
2、“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
共同小結:要確定旋轉后長方形的位置,關鍵在于確定相交于A點的兩條鄰邊的位置;要確定旋轉后小旗圖的位置,關鍵在于確定旗桿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
(1)觀察每組中的兩個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2)你能旋轉每組中的一個圖形,使每組圖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嗎?
(3)你是怎樣畫的?最后一個圖形只旋轉一次能成嗎?它一共旋轉了多少度?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將圖形按一定角度旋轉時,要注意什么?
【青島版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青島版科學《金屬》說課稿11-30
青島版《植樹問題》說課稿(通用5篇)11-30
北師大版數學教案15篇01-07
青島版九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2-23
游青島作文700字-青島12-22
游青島作文600字-青島12-22
青島版品德與生活第2冊說課設計 保護牙齒11-08
青島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08
青島之變作文800字-青島12-22
青島難忘之旅作文800字-青島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