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蘇教版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蘇教版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蘇教版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了解科學、認識科學。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為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高維空間對普通人來說,是很難想像的。所以,教學重點是文章內容,而不是相關的科學知識。相關知識教師有所了解,能幫助教學課文即可,不必教授給學生。
教學方法:師生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成為一位科學家是無數有志青年的夢想,對物理的探究更是許多年輕的學子孜孜以求的,我們來看一下加來道雄的成長道路,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發。
(板書)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了解科學、認識科學
2、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為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后任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愛因斯坦》(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超弦導論》。
2、本文的基本結構
文章的題目是“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因此,敘述的順序主要是歷時性的。但是,作者開頭就說“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而“童年的兩件趣事”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又是共時性的敘述。這樣的結構安排,使文章既脈絡清楚,又重點突出。
結構如圖:
童年青年(成年)
鯉魚世界的幻想(想像)
實驗(理論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故事(理論)
3、本文的基本內容①人人都對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愛的形式尋求自然的“謎底”,但是大多數人一般直接探尋自然本身,而作者卻由人的觀察角度,反思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看似作者少年時的思維超出同齡人,其實只是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這樣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對高維空間理論探究的基礎。
②作者少年時接觸到愛因斯坦的“未竟事業”,激發了他的探究興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動人心”,是因為他把愛因斯坦的理論當成一個“偵探故事”來閱讀、探究,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決定要對這一秘密刨根問底”,也表現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這是成為科學家的基本素質。
③高中時代,本應“在棒球場或籃球場玩耍”,享受青春年華,但作者卻“找遍周邊地區大量的電子倉庫,裝配必需的硬件設備”,在“學校的足球場中纏繞22英里長的銅線”,自己動手建設實驗室,驗證愛因斯坦理論,探究反物質。作者進行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體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踏實的性格,顯露出一個科學工作者的潛能。
由①②到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歷程”和“教育內容”。
第二課時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本文在材料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本文布局謀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在整體上,作者并沒有從童年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按時間順序敘事,而是通過童年的兩件趣事和高中時建立實驗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長為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長的經驗;在局部上,如高中階段,作者看了許多統一場理論方面的書,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圖書館,相關的理論書籍是怎樣啟發、引導他研究的,這里肯定有許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筆帶過,重點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對撞機”上,其中具體的數據敘述得很詳盡,讓人體會到作者嚴謹、踏實的性格,以及內在的成為物理學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質。
2、提問:本文體現了怎樣的科學精神?
明確:本文三個主要部分,并不是簡單地敘述成長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學精神內涵,可以從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對成為優秀科學家最為重要。
(1)想像力: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造力。作者正是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局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創造,體現了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2)樂趣: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應該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秘,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戲”,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戲”使他們樂此不疲,充滿xx,不受外界的xx和干擾;而“境界”使他們不顧功利,不畏強權,只求真理。
(3)實驗精神:丁肇中說過:“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科學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樂趣,那只是成為科學家的最基礎的因素,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不能得到基本數據,假說就不能確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不可能達到真理的彼岸。作者從事的高維空間理論,雖然還停留在紙面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在做許多基礎的實驗工作,努力使理論得到證明。即使如科學家霍金靠睿智的頭腦創建黑洞理論,也要有數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實驗基礎,也不是空想出來的。
3、【提問】“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是怎樣的?
明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
(2)“它們為睡蓮自己能夠運動而困惑不解”——它們以神秘的“力”來掩蓋自己的無知。
(3)“鯉魚科學家”的“消失”和“重現”——它們認為是“奇跡”,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鯉魚科學”的“傳奇故事”,真實地證明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它們卻認為“胡說八道”,荒謬絕倫,違背它們的“自然規律”。
4、提問:作者想通過“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自以為是”的人類和“鯉魚科學家”有相似之處。
(1)人類“一生就在我們自己的‘池子’里度過”,只要“超出我們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們就“拒絕承認”。
(2)“科學家發明像力這樣一些概念……”,是因為他們只愿意承認“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不肯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
(3)“不能在實驗室里便利地驗證”的理論,他們就加以“鄙視”,表現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執。
5、提問:課文中閱讀xx空間歷險故事和統一場理論書籍兩小段內容,對“教育歷程”的敘述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的重點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實驗室,這三個事例已經把“教育歷程”完整地勾畫出來。而夾雜在其中的兩個小事例,主要起補充和銜接的作用。歷險故事加深作者對高維空間的想像,激發興趣;而閱讀統一場理論書籍,既表現高中階段作者求知的熱情,也銜接起由理論到實驗的探究過程。
6、提問:作者說“我決定要對這一問題刨根問底,縱然為此而必須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在作者心中“理論物理學家”應該是怎樣的人?
明確: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實驗條件的限制,自己的學說很難得到實驗的證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這樣的人必須耐得住寂寞,必須有奉獻精神。“在所不辭”意味著“理論物理學家”道路的艱辛。
7、提問:作者建立實驗室的事例,對我們現實生活有怎樣的意義?
明確:科學是建立在基礎實驗之上的,科學理論要經過實驗的檢驗才能得到論證。實驗不是簡單的操作,要有理論指導,要有實驗的設計,要有策劃組織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實驗考驗的是實驗者的綜合能力。而我們當前存在的問題是,重視理論,輕視基礎實驗,表現為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對教育而言,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很普遍。這些都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重視實驗給我們現實生活的啟迪。
五、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高二蘇教版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了解大概。本文寫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布局、佳構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復吟誦。
2、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的特點在于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后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生動奇巧的妙言妙語,要用心揣摩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么,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了解詩的特點,那么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錢鐘書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獲B、Litt、(Oxon)學位。后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后,曾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解放后,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時期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還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于一體,見解精辟獨到。解放后,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管錐篇》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注釋上都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篇》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予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巨著,體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大家”。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并且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學生準確篩選有關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征。
學生思考后,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3、學生分組時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錢鐘書巧妙地設下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論。并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不多的幾句話,就把基本觀點和原則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著對比和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的話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濤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并不妨礙延長,仿佛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則援引了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的見解,材料充實,說服力強。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
方法二:教師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
如用第二種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學生品味。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3、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回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4、有種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教師提示: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征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2、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闡釋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筑物就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果必定影響藝術的健康、穩定地發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本句隱諷那些對于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五、課文總結
錢鐘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辟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并在保證論述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為“文化大家”!
六、布置作業
試用比較的方法探究:與中國古詩相比,中國新詩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高二蘇教版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從文中篩選重要信息。
2、體味本文語言的準確與情趣詩意之美。
3、培養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挖掘探索過程中的懷疑和想象精神。
【教學難點】
探討標題的獨特內涵。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時數】
第二課時。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設計】
1、導入:茫茫宇宙,充滿奧秘。仰望星空之時,會有許多遐思,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呢?
讓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嗎?提問請一兩個學生說說依據,我們走進課文《宇宙的邊疆》,看看被美國人稱為科學代言人的卡爾薩根怎么說的,他相信有嗎?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文章的寫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奧秘”。)(板書)
2、問題一:探索宇宙時,應該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懷疑富于想象(板書)
(設計意圖:以兩種精神作為文章的切入點,抓住文章的關鍵。)
3、問題二:文中的哪些段落體現著作者的懷疑和想象?
我們回過頭來會猛然發現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懷疑和想象,看來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確實需要這兩種精神,難怪有人稱卡爾薩根被為“懷疑論的馬丁路德金”并且懷疑和
想象的內容“外形有無差別”“社會形態是否一樣”“智能生命”“文明現象”(板書)
和我們兒時的好奇是一樣的,我們常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我們還可以說“
宇宙遼闊無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問題三:宇宙有邊疆嗎?宇宙有中心嗎?
討論兩分鐘:
一部分同學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沒有邊疆”因為“宇宙遼闊無垠、茫無際涯,范圍之大,難以想象”另一部分認為“宇宙有中心”因為“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還有一部分比較全面認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邊疆”根據“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濱”。
小結:所謂邊疆中心都是對宇宙探索已知范圍之內,未來還要我們這一代繼續探索,那么中心邊疆也會隨之變化。
5、問題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語言特色?
這樣的段落雖然并沒有體現懷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們為懷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種知識的背景,或是懷疑和想象的結果。同時運用準確而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得科學知識離我們不再遙遠。
6、問題五:統觀全文,我們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奧秘?
繼續開拓是職責,未來取決于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尋找我們更為美好的家園。
未來(板書)
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體會抒情和議論的語言,并和解說詞的特點聯系起來,采用這樣的語言方式會更貼近關注的心理,引起共鳴。
7、總結文章寫作的重要特色,領悟本文寫作的深遠意義。
8、布置作業:
任選一個你喜歡的題目,查閱資料,撰寫一篇科學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發現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來”
【板書設計】
外形有無差別
探勇于懷疑
索社會形態是否一樣
宇未來
宙
奧智能生命
秘富于想象
文明現象
高二蘇教版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的方法與態度。
2、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詞,了解文言實詞在演變過程中詞義引申、擴大、轉移、縮小四種現象,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反復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紹荀子
明確荀子的生卒年代、歷史地位、政治主張和文學成就,重點介紹荀子散文的特點和文學地位,說明本文出處。
荀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勸學》一文的這些特點較為明顯。而《勸學》一文最為突出的特點,還是比喻的運用,它多達20個,且形式靈活。巧妙有力地闡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的含義及內在聯系是學習本文的重點、難點。因此只有準確理解比喻的含義,課文內容的理解、字詞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題
從“勸”字入手,在比較古今詞義不同的同時,明確“勸”在此處應是“勸勉”的意思,與現代漢語“勸阻”語義不同。“勸”是手段,“學”是目的,明確本文主旨是勸勉人們學習。
四、學習課文
1、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
⑴是全文的文眼。
⑵統領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詞語:已。
2、講解第二自然段:
⑴請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⑵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明確:
藍→青,水→冰,木→輪,(金)鈍→利。
以上四組都說明一個道理:藍、水、木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對人而言,這個外作用力就是學習。君子因其博學而且經常反省,才能達到智慧清明、行無過錯的境界。
⑶分解比喻句的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系。
教師舉例示范,用圖示法引導學生分析,目的在于教會方法。然后兩三個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此方法以訓練思維推理能力為主,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第二段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個比喻論述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為此作者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種事物進行設喻、論證。“青出于藍”,是講靛青從藍草中取出,但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寒于水”,是說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比水更冷。這兩個比喻句可以歸納擴展,得出:客觀事物(如藍、水)經過一定的變化過程,可以有所發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結合本文所論中心事情是學習,聯想一下,可得出同樣道理:人只要不斷學習,就會改變,就能提高。這一分析推理的過程用圖示可表示為:(略)“輮木為輪”的比喻,說的是直木經過加熱可以做成車輪;“木受繩則直”,木頭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金就礪則利”,金屬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這三個比喻說明客觀事物(如直木、木頭、金)經過人工改造(如車柔、繩、礪),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如為輪、直、利)。根據同樣道理推論: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可見學習的意義十分重大。這一分析過程,同樣可以用圖示表示:(略)以上的推理過程其實是由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分析的目的是尋找規律,教給學生具體方法,啟迪思維。
⑷總結本段中心思想:
論述學習的重要性。
⑸詞語:
輮、槁暴、受、就、中。
3、講解第三自然段:
⑴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⑵請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⑷詞語:
致、絕、假。
四、課后作業
背誦前面學過的幾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講解第四自然段
1、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本段可分幾個層次,各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
可分為三個層次:
⑴開頭至“無以成江海”,說明知識在于積累。
⑵“騏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⑶“蚓無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3、詞語:
跬、鏤、一、焉。
三、總結全文
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四、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說理透徹的特點
五、完成習題
1、課后思考練習題。
2、基訓上的習題。
六、引導學生根據注釋讀懂原文,積累相關文言常用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在此基礎上,將背誦全文
【高二蘇教版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離騷教案12-18
高二語文《將進酒》教案12-16
離騷高二語文教案12-18
蘇教版《列子》教案08-05
《鄉愁》蘇教版教案05-31
高二語文《蜀道難》教案07-27
高二語文蜀道難教案12-26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案12-19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案12-19
離騷(節選)高二語文教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