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力的教案

時間:2021-12-31 12:32:21 教案 我要投稿

力的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力的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力的教案匯編8篇

力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度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通過作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需要強調不僅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區分(關于平行力的合成請參考擴展資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與分解”),教師講解示例中要避開這例問題.

  二、關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法,在講解中需要從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現象和規律出發,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象總結出力的合成規律,由于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對于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規范性,但是不必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量的題目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由于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基礎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識學習中,學生已經對單個力的分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范演示.

  三、關于作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作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復習力的圖示法基礎上,讓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掌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范性,在本節可以配合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第四節 力的合成與分解

  教學設計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總結,并引出新課內容.

  二、新課引入:

  1、通過對初中學過的單個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點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時出示教學圖片,如:兩個人抬水、拉纖或拔河的圖片.(圖片可以參見多媒體素材中的圖形圖像)

  2、提問1:已知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大小分別為50N、80N,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教師講解時注意強調:‘描述力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大小和方向,體現力的矢量性’)

  3、提問2、進一步在問題1的基礎上提問,若F1、F2的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后,總結出“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指明: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問3、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出示投影和圖片:兩個學生抬水對比一個同學抬水,讓學生考慮:一個力的效果與兩個力的效果相同,考慮一下是否“合力總比分力大”?

  5、教師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與分解實驗(演示實驗可以參考多媒體素材中的視頻文件);

  演示1: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演示用兩個力F1、F2拉動橡皮筋到O點,再演示用F力將橡皮筋拉到O點,對比兩次演示結果,運用力的圖示法將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獲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邊性法則,在實驗前,教師可以設計F1、F2的大小為3N和4N,兩個力的夾角為90度,這樣數學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會發現F1、F2和F的關系滿足勾股定理,進而得到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教師總結: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作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可以參考多媒體資料中的視頻試驗):

  試驗器具:一塊方木板,八開白紙兩張,大頭釘若干,彈簧秤兩個,橡皮筋一個,細線若干,直尺兩個,

  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組裝好試驗設備,進行試驗驗證.

  強調:需要記錄的數據(彈簧秤的示數)和要作的標記(橡皮筋兩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兩個分力的方向)

  7、教師總結:經過人們多次的、精細的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8、讓學生根據書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式.

  三、課堂小結

  探究活動

  關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題目

  關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內容

  在初中學習的有關滑輪問題后,對“定”、“動”滑輪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動滑輪的使用時,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本,在什么條件下,應用動滑輪省力最多?觀察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實例,說出自己的心得,或以書面形式寫出相關內容以及研究結果。

力的教案 篇2

  物理教案-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找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可以引起物體的形變,物理教案-力。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力的知識學習,培養學生科學探索、質疑精神,提高科學素質。

  二、教學重點:力的概念;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學難點: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難點方法:列舉大量事例,精心設計實驗,使學生對難點問題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力”字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在物理學中,力是一個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產中的力的現象,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力》。本節課我們將學習有關力的知識。

  二、力是什么?

  1、請學生列舉自然、生活、生產中有關力的事例。

  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時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體之間是否也產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師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學生上臺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學生談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歸納: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簡稱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實驗:磁鐵吸引鐵塊,鐵塊吸引磁鐵。

  2、請兩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拉彈簧

  3、請同學們用手拍桌子。

  4、請同學們談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離岸時竹篙點岸;手拉橡皮筋;

  歸納: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初步學習了有關力的知識,知道了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知道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教案 篇3

  —、活動:

  探究影響物體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1.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

  2.提出猜想

  1.設計實驗

  2.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得出結論

  5.交流與評價

  二、判斷重力的方向

  三、重力勢能

  四、學生小結本節課內容

  五、布置作業

  討論圖8-12至圖8-14提出的問題,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作用,引出重力的概念。

  根據圖8-15介紹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的方法

  提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

  指導學生對實驗方案進一步修正。

  結論: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關系式:G=mg

  g=9.8N/kg

  對學生的探究結果給予一定的評價

  例題:質量是450g的物體所受重力是多大?

  通過演示課本圖8-17實驗,讓學生明確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演示被舉高的物體在下落過程中能對其它物體做功,而具有重力勢能參與體驗,參與討論。

  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所受的重力,并正確讀數,記錄數據。

  猜想1: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猜想2: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猜想3:……

  根據所提供的器材設計一個簡易實驗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小組交流探究結果

  已知:m=450g=0.45kg

  求:G=?

  解G=mg=0.45kg×9.8N/kg=4.41N

  答:物體所受的重力是4.41N.

  體驗豎直方向是與水平面垂直,與斜面不垂直

力的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兒童沙畫是美術活動中新興的一種類型,孩子們喜歡自己動手繪畫,對于"沙子"則更是愛不釋手,能夠用"彩沙"進行美術活動,孩子們都能夠認真的學習和制作,教學效果突出。本次活動主要是針對年齡較大的大班孩子,大班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準確性日趨提高,如一成不變地使用同一種工具,同一種方法,將不利于促進手部肌肉的正常發展,也不利于藝術的表現與創造,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快樂,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得以發揮。

  此活動迎合幼兒愛玩沙的心理,利用彩沙的特點與藝術活動相結合,為幼兒創設了大膽表現、自由創造,充分嘗試的機會,能進一步擴大使用工具材料的范圍,體會多種材料組合創造的效果,從而提高藝術表現能力。

  活動目標:

  1、熟悉彩沙的性能,初步學習沙畫的作畫步驟。

  2、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熱愛大自然,掌握簡單的搭配色彩的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4、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油畫棒、水彩筆、彩沙、卡紙,彩沙欣賞畫。

  2、彩沙固體膠、小勺、大盤。

  活動過程:

  一、語言引導,引起興趣

  教師可請幼兒介紹去海邊的經驗并通過設問來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初步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陽光、水、沙、空氣)

  提問(1)為什么大家都愛去海邊?(2)在海邊可做些什么事?

  二、欣賞討論,突出沙畫的特點

  請幼兒仔細觀察教師出示的彩沙畫,并尋找這張畫上"特別"的地方,說說它與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么不同?

  三、操作演示,突出沙畫繪畫技巧

  用水彩筆和油畫棒繪畫海邊孩子們拾貝殼的情景,并涂上顏色,貝殼和大海需要彩沙的填充,重點演示制作沙畫的步驟:

  1、選擇彩沙的顏色,如大海需要藍色,貝殼顏色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

  2、將貝殼和大海的部分用固體膠涂均勻。

  3、用小勺把彩沙撒在固體膠上,并用小勺背面抹勻。

  4、把卡紙豎起,將多余的彩沙倒在大盤里。

  四、幼兒創作

  教師可指示:誰拾的貝殼多?誰的貝殼最漂亮?

  1、選擇最突出的部分做沙畫。

  2、選擇彩沙時注意配色。

  3、邊制作沙畫、邊思考制作步驟。

  五、引導講評

  1、幼兒作品展示,由作者介紹哪一部分是沙畫。

  2、請幼兒說說制作時的體會:怎樣把沙畫作好的。

  3、在教師的幫助下給沙畫噴定型膠。

  活動反思:

  本節課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同時,也注重了學生用輕松幽默的情緒和聲音來演唱歌曲。將表情、語氣、動作表演等情感表現貫穿歌曲教學始終。附點節奏是這首歌曲的難點,為了讓學生輕松地唱準附點節奏,我通過游戲,按節奏讀歌詞等方式,讓學生掌握了附點節奏的特點,并在教唱環節中再次突出難點的訓練,學生很快就掌握整首歌曲。最后設計的創編表演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學科綜合原則。我讓擅長畫畫的同學幫丁丁改畫,語言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幫忙改歌詞,擅長表演的同學根據歌曲的情緒進行現場表演,節奏感強的同學為歌曲伴奏,讓全班的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創編表演,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力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認真傾聽故事,能夠初步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緒和心理活動,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2.在交流的過程中有長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知道面臨新環境時會有許多人、許多辦法來幫助自己。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圖畫書,“伊比伊比”伴奏音樂。

  場地準備:幼兒圍坐,有進行音樂游戲活動的空間。

  教學過程

  1.通過與幼兒交流并引導觀察小阿力的不同表情,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1)結合幼兒的實際體驗進行簡單交流。

  提問:你們愿意上學嗎?要上學了,你們是什么心情?

  (2)單獨出示小阿力兩種表情對比的畫面,引導幼兒觀察。

  ①觀察開心的表情。

  提問:小阿力要上學了,他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觀察不開心的表情,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小阿力不開心的原因。

  提問:

  離上學的時間越來越近,小阿力現在的心情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們想的是不是和小阿力想的一樣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本《小阿力的大學校》。

  2.通過閱讀故事的前半段(從故事開始到“乘著風飛上了天”),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初步理解故事情節和線索,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緒和心理活動。

  (1)教師講述故事,幼兒認真傾聽。

  (2)引導幼兒對重點畫面(小阿力是怎樣照顧小鳥的4幅畫面)進行仔細觀察。

  提問:

  他為什么要拿著盒子跑過來?

  為什么小鳥的心怦怦地跳,小阿力是怎么做的?

  小阿力為什么輕聲跟小鳥說?

  小阿力和小鳥說話時的心情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鳥很害怕,給它東西它也不吃,你們覺得小鳥有點像故事里的誰?

  (3)共同關注重點畫面(小阿力把小鳥放走了的對開畫面),進行討論、交流。

  提問:

  小鳥飛走了,它的心情怎樣?

  小阿力的心情又會是怎樣的呢?

  3.結合故事中小阿力的感受,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在即將上學時的感受。

  提問:我們小朋友也即將面臨小學這個新環境,聽完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感受與想法?

  4.閱讀講述后半段故事,知道有許多人會幫助自己面臨新環境。

  指導語:小阿力真的上學了,學校是不是真的像他想的那樣呢?他在碰到困難時是怎么解決的?有誰幫助了他?我們接著來讀書。

  (1)繼續閱讀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重點畫面交流。

  提問:

  小阿力的大學校都有什么地方?

  小阿力在學校里的心情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請幼兒重點觀察小阿力第一天在學校的畫面)

  (3)教師講完故事,引導幼兒交流。

  提問:

  小阿力在學校的生活開心嗎?學校是像他想的那樣令人害怕嗎?

  都有誰幫助了小阿力?

  媽媽是怎么幫助他的?老師是怎么幫助他的?小伙伴是怎么做的?

  5.教師整體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知道面臨新環境時自己也可以幫助自己,激發幼兒長大的'自豪感。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2)指導語:在這個故事中,作者為什么寫了許多小阿力救助小麻雀的事?

  教師小結:在面臨新環境時,我們會緊張、會害怕,但一定要放心,因為有許多人會幫助你;同時,我們也可以自己幫助自己建立信心,就像小阿力一樣,會交到許多新朋友的。

  6.交流討論:我們如何來適應新環境?

  (1)指導語:我們都會遇到面臨新環境的時候,除了有很多人可以幫助我們,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呢?

  (引導幼兒交流時,可以適時地把這些方法用孩子看得懂的方法記錄下來,并進行一定的分類整理。)

  提問:

  面臨一個新環境,我們以什么樣的心情去對待?

  面臨一個新環境,如果有困難,我們可以找哪些人幫助?

  面臨一個新環境,我們怎樣找人幫助我們?怎樣去交流?

  還有哪些方法來幫助我們?

  7.音樂游戲“伊比伊比”,引導幼兒感受在更換不同伙伴游戲時的快樂。

  (1)介紹游戲玩法,學習簡單的動作。

  全體小朋友聽音樂前奏,自由找到一個朋友拉手做好準備,根據歌詞做相應的動作;在第二遍音樂前奏時更換伙伴,再一次游戲;游戲可以反復進行,教師引導幼兒盡量更換自己不太熟悉的伙伴。

  (2)跟著音樂,全體小朋友一起表演。

力的教案 篇6

  一、 預習目標

  1、 說出力的分解的概念

  2、 知道力的分解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3、 知道矢量、標量的概念

  二、預習內容

  1、力的分解:幾個力________________跟原來____________的效果相同,這幾個力就叫做原來那個力的分力.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分解.

  2、同一個力可以分解為無數對____、___________的分力。一個已知力究竟應該怎樣分解,要根據______________。

  3、既有____,又有_____,相加時遵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標量.

  三、提出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義。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會用三角形知識求分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運用物理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培養用物理語言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日常現象,養成探究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重點難點 力的分解

  三、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

  2、如何得到一個力的分力?試求一水平向右、大小為10N的力的分力。(作圖)

  3、力的合成與力的分解是什么關系?

  合作探究

  農田耕作時,拖拉機斜向上拉耙(課本圖)。

  拖拉機拉著耙,對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這個力產生了兩個效果;一方面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進;另一方面同時把耙往上提,使它不會插得太深。也就是一個力產生了兩個效果(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如下)。

  如果這兩個效果是由某兩個力分別產生的,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進的效果是由一個水平向前的力F1產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會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2產生的。那F1、F2與拉力F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一種等效關系,也就是說是分力與合力的關系。

  通常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進行力的分解.

  精講點撥

  思考分析:將一木塊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試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將重力進行分解。

  實例探究

  1、一個力,如果它的兩個分力的作用線已經給定,分解結果可能有 種(注意:兩分力作用線與該力作用線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時的平行四邊形,可知分解結果只能有1種。

  2、一個力,若它的一個分力作用線已經給定(與該力不共線),另外一個分力的大小任意給定,分解結果可能有 種

  答案:3種

  3、有一個力大小為100N,將它分解為兩個力,已知它的一個分力方向與該力方向的夾角為30。那么,它的另一個分力的最小值是 N,與該力的夾角為

  答案:50N,60

  矢量相加的法則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遵循代數求和法則的物理量叫做標量.

  力、速度是矢量;長度、質量、時間、溫度、能量、電流強度等物理量是標量.

  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它們分別遵循兩種不同的求和運算法則.

  當堂檢測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兩個分力的方向,則這兩個分力有唯一解。

  B. 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則另一個分力有無數解。

  C. 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個分力的方向,則它另一個分力有無數解,但有最小值。

  D. 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個分力的方向和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則兩個分力有唯一解。

  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一個2N的力能分解為7N和4N的兩個分力

  B.一個2N的力能分解為7N和9N的兩個分力

  C.一個6N的力能分解為3N和4N的兩個分力

  D.一個8N的力能分解為4N和3N的兩個分力

  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體所受的力為( )

  A.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和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D.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緊壓斜面的力

  4、將80N的力分解,其中一個分力F1與它的夾角為30 度,

  1、當另一個分力F2最小時求F1的大小。

  2、當F2=50N時求F1的大小。

  5、一個半徑為r,重為G的圓球被長為r的細線AC懸掛在墻上,

  求球對細線的拉力F1和球對墻的壓力F2.

  課后練習與提高:

  1.力F分解為F1、F2兩個分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1、F2的合力就是F

  B.由F求F1或F2叫做力的分解

  C.由F1、F2求F叫做力的合成[

  D.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答案:ABCD

  2.細繩MO與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長度MONO,則在不斷增加重物G的重力過程中(繩OC不會斷)

  [來源: ]

  圖167

  A.ON繩先被拉斷?

  B.OM繩先被拉斷?

  C.ON繩和OM繩同時被拉斷?

  D.因無具體數據,故無法判斷哪條繩先被拉斷

  答案:A

  3.如圖168所示,一個半徑為r,重為G的光滑均勻球,用長度為r的細繩掛在豎直光滑的墻壁上,則繩子的拉力F和球對墻壁壓力FN的大小分別是

  [來源: .Com]

  4.三個共點力,F1=5 N,F2=10 N,F3=15 N,=60,它們的合力的x軸分量Fx為 N,y軸分量Fy為 N,合力的大小為 N,合力方向跟x軸的正方向夾角為 .

  圖169

  答案:15 5 10 30?

  5.三角形輕支架ABC的邊長AB=20 cm,BC=15 cm.在A點通過細繩懸掛一個重30 N的物體,則AB桿受拉力大小為 N,AC桿受壓力大小為 N.

  答案:40 50?

  6.一表面光滑,所受重力可不計的尖劈(AC=BC,ACB=)插在縫間,并施以豎直向下的力F,則劈對左、右接觸點的壓力大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當F1Fsin時,肯定有兩組解

  B.當FFsin時,肯定有兩組解

  C.當F1

  D.當F1

  答案:BD

  9.將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輕繩吊起來,并靠在光滑的半徑為r的半球體上,繩的懸點A到球面的最小距離為d.(1)求小球對繩子的拉力和對半球體的壓力.(2)若L變短,問小球對繩子的拉力和對半球體的壓力如何變化??

  解析:(1)將小球受到的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做出平行四邊形如圖所示,由三角形ABO與三角形BF2G相似,對應邊成比例得[來源: ]

  又因為G=mg?

  導出 F2=

  F1=

  由上式可得小球對繩子的拉力為 ,小球對半球體的壓力為 .

  (2)當L變短時,F2= 減小,F1= 不變,所以,小球對繩子的拉力減小,小球對半球體的壓力不變.?

  答案:(1)拉力: ;壓力:

  (2)若L變短,小球對繩子的拉力減小,小球對半球體的壓力不變.

力的教案 篇7

  一、實驗目的

  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時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實驗原理

  如果使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與另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橡皮條在某一方向伸長一定的長度),那么根據F1、F2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應與F′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實驗器材

  方木板一塊、白紙、彈簧測力計(兩只)、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細芯鉛筆.

  三、實驗步驟

  (一)、儀器的安裝

  1.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二)、操作與記錄

  2. 用兩只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某一位置O,如圖所示,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用鉛筆描下O點的位置及此時兩細繩套的方向.

  3.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和細繩套的方向.

  (三)、作圖及分析

  4.改變兩個力F1與F2的大小和夾角,再重復實驗兩次.

  5.用鉛筆和刻度尺從結點O沿兩條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這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F1和F2的圖示,并以F1和F2為鄰邊用刻度尺作平行四邊形,過O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此對角線即為合力F的圖示.

  6.用刻度尺從O點按同樣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出這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的圖示.

  7.比較一下,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在誤差范圍內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四、注意事項

  1.位置不變:在同一次實驗中,使橡皮條拉長時結點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其夾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間為宜.

  3.盡量減少誤差

  (1)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條彈性限度內的前提下,測量數據應盡量大一些.

  (2)細繩套應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應在細繩套兩端畫個投影點,去掉細繩套后,連直線確定力的方向.

  4.統一標度: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選定的標度要相同,并且要恰當選定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

  五、誤差分析

  本實驗的誤差除彈簧測力計本身的誤差外,還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

  1.讀數誤差

  減小讀數誤差的方法:彈簧測力計數據在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大一些.讀數時眼睛一定要正視,要按有效數字正確讀數和記錄.

  2.作圖誤差

  減小作圖誤差的方法:作圖時兩力的對邊一定要平行,兩個分力F1、F2間的夾角越大,用平行四邊形作出的合力F的誤差ΔF就越大,所以實驗中不要把F1、F2間的夾角取得太大。

  例1、對實驗原理誤差分析及讀數能力的考查:(1)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_BD_______.(填字母代號)

  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

  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細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__AD______.(填字母代號)

  A.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B.兩細繩之間的夾角越大越好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之差應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3)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拉力的大小為__4.00____N.

  例2對實驗操作過程的考察: 某同學在家中嘗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三條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子,設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分別掛在墻上的兩個釘子A、B上,另一端與第三條橡皮筋連接,結點為O,將第三條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掛一重物,如圖所示

  (1)為完成該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bcd _____.

  a.測量細繩的長度

  b.測量橡皮筋的原長

  c.測量懸掛重物后橡皮筋的長度

  d.記錄懸掛重物后結點O的位置

  (2)釘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現有器材,改變條件再次驗證,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改變重物質量______.

  例3:有同學利用如圖2-3-4所示的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在豎直木板上鋪有白紙,固定兩個光滑的滑輪A和B,將繩子打一個結點O,每個鉤碼的重量相等,當系統達到平衡時,根據鉤碼個數讀出三根繩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問題:

  (1)改變鉤碼個數,實驗能完成的是 (BCD )

  A.鉤碼的個數N1=N2=2,N3=4

  B.鉤碼的個數N1=N3=3,N2=4

  C.鉤碼的個數N1=N2=N3=4

  D.鉤碼的個數N1=3,N2=4,N3=5

  (2)在拆下鉤碼和繩子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 ( A )

  A.標記結點O的位置,并記錄OA、OB、OC三段繩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繩子的長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繩子之間的夾角

  D.用天平測出鉤碼的質量

  (3)在作圖時,你認為圖中____甲____是正確的.(填“甲”或“乙”)

  當堂反饋:

  1、“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 F′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B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主要步驟是:

  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論.

  上述步驟中:(1)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__C______和____E____;

  (2)遺漏的內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教案 篇8

  一、應用解法分析動態問題

  所謂解法就是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鄰邊和對角線長短的關系或變化情況,作一些較為復雜的定性分析,從形上就可以看出結果,得出結論.

  例1 用細繩AO、BO懸掛一重物,BO水平,O為半圓形支架的圓心,懸點A和B在支架上.懸點A固定不動,將懸點B從1所示位置逐漸移到C點的過程中,試分析OA繩和OB繩中的拉力變化情況.

  [方法歸納]

  解決動態問題的一般步驟:

  (1)進行受力分析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一般情況下物體只受三個力:一個是恒力,大小方向均不變;另外兩個是變力,一個是方向不變的力,另一個是方向改變的力.在這一步驟中要明確這些力.

  (2)畫三力平衡

  由三力平衡知識可知,其中兩個變力的合力必與恒力等大反向,因此先畫出與恒力等大反向的力,再以此力為對角線,以兩變力為鄰邊作出平行四邊形.若采用力的分解法,則是將恒力按其作用效果分解,作出平行四邊形.

  (3)分析變化情況

  分析方向變化的力在哪個空間內變化,借助平行四邊形定則,判斷各力變化情況.

  變式訓練1 如2所示,一定質量的物塊用兩根輕繩懸在空中,其中繩OA固定不動,繩OB在豎直平面內由水平方向向上轉動,則在繩OB由水平轉至豎直的過程中,繩OB的張力的大小將( )

  A.一直變大

  B.一直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1.概念:將物體受到的所有力沿已選定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是處理相對復雜的多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常用方法.

  2.目的:將力的合成化簡為同向、反向或垂直方向的分力,便于運用普通代數運算公式解決矢量的運算,“分解”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合成”.

  3.適用情況:適用于計算三個或三個以上力的合成.

  4.步驟

  (1)建立坐標系:以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坐標原點,直角坐標系x軸和y軸的選擇應使盡量多的力在坐標軸上.

  (2)正交分解各力:將每一個不在坐標軸上的力分解到x軸和y軸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3所示.

  (3)分別求出x軸、y軸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Fx=F1x+F2x+…

  Fy=F1y+F2y+…

  (4)求共點力的合力:合力大小F=F2x+F2y,合力的方向與x軸的夾角為α,則tan α=FyFx,即α=arctan FyFx.

  4

  例2 如4所示,在同一平面內有三個共點力,它們之間的夾角都是120°,大小分別為F1=20 N,F2=30 N,F3=40 N,求這三個力的合力F.

  5

  變式訓練2 如5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在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運動.已知木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那么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

  A.μmg

  B.μ(mg+Fsin θ)

  C.μ(mg-Fsin θ)

  D.Fcos θ

  三、力的分解的實際應用

  例3 壓榨機結構如6所示,B為固定鉸鏈,A為活動鉸鏈,若在A處施另一水平力F,輕質活塞C就以比F大得多的力壓D,若BC間距為2L,AC水平距離為h,C與左壁接觸處光滑,則D所受的壓力為多大?

  例4 如7所示,是木工用鑿子工作時的截面示意,三角形ABC為直角三角形,∠C=30°.用大小為F=100 N的力垂直作用于MN,MN與AB平行.忽略鑿子的重力,求這時鑿子推開木料AC面和BC面的力分別為多大?

  變式訓練3 光滑小球放在兩板間,如8所示,當OA板繞O點轉動使 θ角變小時,兩板對球的壓力FA和FB的變化為( )

  A.FA變大,FB不變

  B.FA和FB都變大

  C.FA變大,FB變小

  D.FA變小,FB變大

  例5 如9所示,在C點系住一重物P,細繩兩端A、B分別固定在墻上,使AC保持水平,BC與水平方向成30°角.已知細繩最大只能承受200 N的拉力,那么C點懸掛物體的重量最

  多為多少,這時細繩的哪一段即將被拉斷?

  參考答案

  解題方法探究

  例1 見解析

  解析 在支架上選取三個點B1、B2、B3,當懸點B分別移動到B1、B2、B3各點時,AO、BO中的拉力分別為FTA1、FTA2、FTA3、和FTB1、FTB2、FTB3,從中可以直觀地看出,FTA逐漸變小,且方向不變;而FTB先變小,后變大,且方向不斷改變;當FTB與FTA垂直時,FTB最小.

  變式訓練1 D

  例2 F=103 N,方向與x軸負向的夾角為30°

  解析 以O點為坐標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xOy,使Ox方向沿力F1的方向,則F2與y軸正向間夾角α=30°,F3與y軸負向夾角β=30°,如甲所示.

  先把這三個力分解到x軸和y軸上,再求它們在x軸、y軸上的分力之和.

  Fx=F1x+F2x+F3x

  =F1-F2sin α-F3sin β

  =20 N-30sin 30° N-40sin 30° N=-15 N

  Fy=F1y+F2y+F3y

  =0+F2cos α-F3cos β

  =30cos 30° N-40cos 30° N=-53 N

  這樣,原來的三個力就變成互相垂直的兩個力,如乙所示,最終的合力為:

  F=F2x+F2y=-152+-532 N=103 N

  設合力F與x軸負向的夾角為θ,則tan θ=FyFx=-53 N-15 N=33,所以θ=30°.

  變式訓練2 BD

  例3 L2hF

  解析 水平力F有沿AB和AC兩個效果,作出力F的分解如甲所示,F′=h2+L22hF,由于夾角θ很大,力F產生的沿AB、AC方向的效果力比力F大;而F′又產生兩個作用效果,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如乙所示.

  甲 乙

  Fy=Lh2+L2F′=L2hF.

  例4 1003 N 200 N

  解析 彈力垂直于接觸面,將力F按作用效果進行分解如所示,由幾何關系易得,推開AC面的力為F1=F/tan 30°=1003 N.

  推開BC面的力為F2=F/sin 30°=200 N.

  變式訓練3 B [利用三力平衡判斷如下所示.

  當θ角變小時,FA、FB分別變為FA′、FB′,都變大.]

  例5 100 N BC段先斷

  解析 方法一 力的合成法

  根據一個物體受三個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則三個力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第三個力大小,方向與第三個力方向相反,在甲中可得出F1和F2的合力F合豎直向上,大小等于F,由三角函數關系可得出F合=F1sin 30°,F2=F1cos 30°,且F合=F=G.

  甲

  設F1達到最大值200 N,可得G=100 N,F2=173 N.

  由此可看出BC繩的張力達到最大時,AC繩的張力還沒有達到最大值,在該條件下,BC段繩子即將斷裂.

  設F2達到最大值200 N,可得G=115.5 N,F1=231 N>200 N.

  由此可看出AC繩的張力達到最大時,BC繩的張力已經超過其最大能承受的力.在該條件下,BC段繩子早已斷裂.

  從以上分析可知,C點懸掛物體的重量最多為100 N,這時細繩的BC段即將被拉斷.

  乙

  方法二 正交分解法

  如乙所示,將拉力F1按水平方向(x軸)和豎直方向(y軸)兩個方向進行正交分解.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1sin 30°=F=G,F1cos 30°=F2.

  F1>F2;繩BC先斷, F1=200 N.

  可得:F2=173 N,G=100 N.

【力的教案匯編8篇】相關文章:

【精選】力的教案4篇01-04

【推薦】力的教案4篇01-04

【熱門】力的教案4篇01-02

力的教案合集五篇12-23

五年級運動與摩擦力的教案課件05-16

生命力的頑強作文匯編14篇12-29

想象力的作文12-22

提高自制力的7個方法怎么提高自制力10-12

借力的同義詞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