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模板匯總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原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原教案 篇1
教學準備:CD音樂、CD機、練功服
教學目的:了解蒙古族人的性格,習俗,生活環境,以及蒙族舞蹈的風格、特點,通過學習進而掌握該民族舞蹈,達到自如展示
教學難點:民族感覺,重點動作的掌握
教學過程:
1、說明本節課將要接觸的民族
2、對該民族舞蹈進行賞析并提問學生該民族的動作特點
3、介紹該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生活環境,動作特點等基本知識
4、教師展示完整舞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5、分析音樂,單一介紹舞蹈動作中的重點、難點
6、強調基本位置
7、示范、講解單一動作
8、串連動作并提問動作所屬名稱
9、帶領學生結合音樂串連完整舞蹈
10、 學生單獨展示
教學內容:硬肩、提壓肩、蹉步、硬手、移重心步伐、勒馬手、小馬步、吸跳步、騎馬步
作業:總結本次課的優劣之處,課后進行舞蹈復習
草原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欣賞蒙古族皮畫,感受皮畫彩繪色彩的鮮艷,畫面的生動。
2、鼓勵幼兒嘗試皮畫彩繪,在欣賞與制作中體驗皮畫的藝術美。
3、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大膽作畫,體驗繪畫創作的樂趣。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嘗試皮畫彩繪,在欣賞與制作中體驗皮畫的藝術美。
活動難點:積極參與活動,大膽作畫,體驗創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皮畫彩繪的相關知識。
2、海綿紙、彩筆。
3、多媒體課件、音樂。
4、皮畫作品。
活動過程:
1、引入活動:教師與幼兒一同隨音樂入場。
2、觀看課件,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風情,草原人家的故事。豐富幼兒知識,為創作繪畫打下良好的基礎。
3、引導幼兒欣賞皮畫作品。
(1)講解、介紹蒙古族皮畫知識:
教師:"勤勞的蒙古族人民特別聰明,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利用牛皮繪制作出美麗的皮畫,它也是我們內蒙地區獨有的工藝品,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好多的皮畫作品,請小朋友說說這幅皮畫作品中畫了什么?"(2)教師:"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好多的皮畫作品,請小朋友就近欣賞一下皮畫作品。"幼兒欣賞作品,感受皮畫彩繪色彩的鮮艷,圖案的生動。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畫面內容。
4、幼兒嘗試皮畫彩繪制作。
(1)教師:"今天我們用海綿紙、彩筆、油畫棒進行"皮畫彩繪",因為海綿紙比較軟而且容易上色,顏色也很漂亮,和牛皮有很多相象的地方。
(2)幼兒繪畫:美麗的大草原教師為每位幼兒發一張海綿紙,引導幼兒將剛才看到的草原風光繪制出來。鼓勵幼兒大膽的創作,可以畫綠綠的草原、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畫可愛的小羊、潔白的蒙古包……5、作品展示與評價:
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并向小朋友進行描述自己繪畫的內容。
活動反思:
本節課自己講解的比較多,幼兒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突出,幼兒參與的比較少,在今后活動設計中以《剛要》為依據,轉變觀念,以幼兒為主體。
草原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主要記述了作者到內蒙古草原訪問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盛情款待來訪各族同胞的動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
全文按照訪問的順序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和感受。這一部分是寫景,作者用簡練、生動的文筆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講作者訪問草原的經過。作者按照“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的順序,描寫了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款待遠客的情景。這一部分是敘事,語言樸實、流暢,耐人尋味。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詞語造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心感受和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2.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按照空間位置、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三條敘述的特點。
課前準備
1.布置同學搜集老舍先生的簡歷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歌曲等。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草原嗎?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遼闊無際、一碧千里、牛羊肥壯、野花遍地,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圖或放映草原的錄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國現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帶著這種感覺寫下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第十七課《草原》的。
5.板書課題:17 草原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要注意讀書姿勢要正確。
3.指生讀生字、生詞,教師及時正音。(可采用指名讀、輪讀、齊讀等方式)
4.你覺得哪個生詞的意思比較難理解,而你已經理解了,介紹給大家。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個別生詞意思:翠色 欲流、一碧千里、墨線勾勒等。
5.你覺得哪個生字容易寫錯,請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讀錯的字詞。
7.默讀思考: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內容?一會兒把你讀懂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8.學生讀書思考后回答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寫景)。
第2—5自然段分別寫: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這部分敘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和體會草原美景。
1.初讀課文后,草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圍繞草原“景色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哪些字詞、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麗景色。
3.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草原景色的描寫和自己的感受兩個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寫:天空、空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線條柔美,羊群,等;感受: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好像……,等。
4,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進行朗讀和背誦指導。
5.指導學生課上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師生回憶: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指一生背誦課文,全班背誦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體會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指生朗讀課文。
2.默讀思考、標劃:你從哪里體會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3.學生匯報,教師及時引導、歸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體會:
(1)遠道迎客——一群馬,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幾十里外歡迎遠客,等。
(2)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也不知道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內——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干部、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再舉杯,再回敬,鄂溫克姑娘既大方,又有點羞澀,等。
(4)聯歡話別——飯后,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等。
4.面對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我們”有哪些表現呢?(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客人們的表現——有禮貌,親熱,一點兒也不拘束,依依惜別)。
5.指導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導學生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2.在話別的時候,主人會對客人說些什么?客人又會對主人說些什么?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們會對主人說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達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團結互助嗎?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還想表達些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要表達的各民族團結互助,情誼深厚的主題)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
1.書寫字詞。
2.背誦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現各民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故事。
草原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有創造性地運作“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閱讀。以“讀說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引經據典”地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課堂語文實踐,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
設計特色:
景、情、理一體解讀,讀、思、說滾動推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并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情感與態度目標
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結合預習印象,對課文進行整體認知。
學生各自朗讀課文后討論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樣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在閱讀和影視中得到的知識漫談。
2.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教師引導歸納,學生發言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3.課文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課文;
2.請學生分析本段內部結構;
3.抓住兩個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體會帶動對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有情感地朗讀,使學生進一步人情人境。
(教師的導讀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處理。
第一段,作者意在寫景抒情,教師就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情感體會;第二段作者是寫事抒情,教師則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情節中的重要部分——表達蒙族人民熱情豪爽和特殊風俗的語句——來體會“蒙漢情深”的中心。)
三、整體認識課文第二部分的內容和層次。
1.提問:從這一部分內容的整體上看,它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這一段主要寫的是草原上蒙族人們的熱情豪放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2.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了幾層意思,給每層意思概括出一個小標題。(這一部分課文,作者按參觀訪問活動的順序寫了四個自然段,各是一層意思,它們分別是:迎客、相見、款待和聯歡。)
四、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各層意思。
1.指導學習第一層意思(迎客)。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畫。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現了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②哪些描寫表現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風情和民族性格?
(2)學生進一步默讀課文,繼續思考上述問題,然后討論發言,發言運用“讀說式”,就是在發言中把朗讀與發表個人見解結合起來,一邊引讀課文有關語句章節,一邊評述分析。
(3)最后歸納本層的中心內容,概括成小標題的形式。
在這一層中,蒙族人民的熱情豪爽和獨特風俗,主要表現在他們迎客的方式上。學生可圍繞此點進行讀說。作者在這里用一連串短語短句,生動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幾十里外馳馬帶路的情景。(板書:幾十里外,馳馬帶路)
2.總結學習這一層課文的過程:讀思——勾畫——讀說——概括。
3.依次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其他三層意思,運用在學習第一層時歸納的“讀思——勾畫——讀說——概括”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逐段發表意見。(教師在討論過程中p-]步板書:語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會心微笑;夕陽西照,談興正濃。)
在“相見”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誰的手……”和“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 “不管喝的是什么……”這些句子;在“聯歡”一段中,要注意最后兩句詩。對這些重點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語句,教師可視學生“讀說”的情況,設計輔助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最后一句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們在這邊疆的草原上傾心交談,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濃厚真不忍心就這樣分別啊!”認為是作者一行戀戀不舍地告別了草原。我認為這句詩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里的“別”不是離開草原的“告別”“分別”,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暫別”。因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驅車遠行離開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雙方談興正濃,即使是今晚的暫時分別,明日還要相聚,雙方也不忍離去,可見情誼之深。
(第二大段是采用默讀、思考、表達的方法,教師在這里運用了一種“讀說式”,讓學生把讀和說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引經據典”闡述個人見解的能力,又是一種特殊的口頭表達訓練。學生要把“引證地讀”“引證地說”結合得很好,確實需要在組織語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錘煉。根據教材不同,寫法不同,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應該遵循的規律,也是本課例教師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在本教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默讀、勾畫、思維、表達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并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系起來,作者實際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并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后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草原教案 篇5
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著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羊的情景。
學生分析:
1、本次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他們自控能力較差,需要教師對教學精心設計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由于地域、生活經驗等原因,學生對草原缺乏認識,在理解課文時有一定的難度。
3、學生已經在第一課時認識了生字,熟讀了課文。
4、學生初步具備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學習目標:
學生將在信息技術創設的草原美麗情境中理解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本課將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更生動形象的學習內容,擴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感知。
1、學生運用初步具備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理解和加工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創造性的運用語文。
2、了解有關草原的各種知識,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草原音樂)這是一支從遙遠的大草原飄來的牧歌,閉上眼睛,聽一聽馬頭琴的聲音,想一想還帶著露珠的青草,又一個草原的早晨來臨了。回憶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誰來說說:你心目中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那你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讀課題吧。
【設計意圖:上課之前先讓學生欣賞一曲草原音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一個美麗意境,而且引發了學生的聯想,自然而然地導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2、復習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靜)
(課件展示圖片:黎明前的草原圖)
師:黎明前的草原像沉睡的孩子,草原上彌漫著淡淡的霧氣,四周靜悄悄的,聽不到一點聲響,這感覺是多么的寧靜。沉睡中的草原是寧靜的,是什么把它叫醒的呢?讀讀文中第一小節。
1、生自讀課文
2、指名說,那你來學一學吧,把這鞭聲帶到文中讀一讀。文中第一句話,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3、師評點: 這是遠處的鞭聲,這是近處的鞭聲。我們一起來甩起這響亮的馬鞭吧!
4、剛剛醒來的草原是什么樣兒的?讀讀文中第二句話。
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發芽了,草原上又綠了,而且綠色鋪滿一地,所以說是鋪滿新綠。這就鋪滿新綠的草原,這綠色望也望不到邊,覆蓋了整個大地。像什么?誰愿意看著這幅圖再來讀這句話?
5、醒來的草原在寧靜中展示著生機,真是風光無限哪。一起來讀讀文中的第一小節。
【設計意圖:語言文字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在低年級語文教學時就應該是學生有這樣的意識,因此,我借助課文中的第一句話,請學生模仿鞭聲,讓學生明白了同一句話有不同的讀法,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三、學習第二段(熱鬧)
1、醒來的大草原風光美麗,在這美麗的風光里到處充滿著歡樂,讀讀課文第二段,哪一句話讓你體會到了歡樂?
2、出示:“一只只羊兒……”
說說理由,帶著快樂的心情來讀讀。
3、比較句子:
羊兒涌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兒涌出了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的草原。
指名讀句子,說說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4、現在,你們就是這些可愛的羊兒,想不想第一個跑到草地上?你這只羊急著去草原上干什么?小羊們,你們的心情激動嗎?開心嗎?把你的心情帶到句子中讀出來。
5、草原的早晨,羊兒們真快樂呀,還有哪句話讓你感受到快樂了?
6、出示;“牧民們跨上駿馬……”
牧民們為什么這么高興?再來讀讀這句話。我感受到你們的快樂了。
7、草原上快樂的又何止羊群、牧民,讓我們一起到草原上去尋找歡樂吧。
(課件播放草原羊群奔跑,牧民放馬,各種動物成群的圖)
8、草原的早晨到處洋溢著歡樂。讓我們再讀課文,享受草原帶給我們的歡樂吧。
【設計意圖:為了更深刻的體會草原早晨的歡樂、欣欣向榮的景象,我搜集了許多圖片,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完圖片的收獲,既體會了草原上萬物的歡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
四、學習第三段(美)
1、讀第三段。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那你也照老師的樣子來讀讀課文。
【設計意圖:凡是教師范讀課文時,學生聽得特別認真、專注。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教師范讀能體現教師對課文的理解,體現教師的朗讀技巧。教師范讀時的表情、語氣、語調、體態,學生聽得見,感受得到,這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能激起學生朗讀課文得愿望,第三段是對草原景色美的描述,我就設計了教師范讀得環節,把文章的美讀出來讓學生體會到。】
2、課件出示: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3、天空多么明朗,天空下面是一碧千里的綠色,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他們跟天上的白云連在一起,讓你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羊群。請你用讀書聲來表現這美麗的景色?讀給你的同桌聽聽。愿意讀的同學一起來讀。
4、(播放牧歌)聽,這是什么聲音?
這歌聲被風吹到,傳到了很遠很遠的的地方,連天上的白云都能聽得到呢,書上用了一個詞叫“回蕩”。
5、草原上美麗的風景,悠揚的牧歌,讓我們都陶醉了,把第三小節美美得讀出來吧。
五、總結拓展
1、這就是草原的早晨。它是寧靜的早晨,它是熱鬧的早晨,它是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早晨。現在,你一定對草原的早晨又有了新的感受吧!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課文吧。
2、練習背誦
3、從你的讀書聲中我感受到了你對草原的喜愛。課前老師讓你們搜集關于草原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我們一起來朗誦吧!
4、語言文字像一個個小精靈,它能把自己同的感受變成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老師也寫一篇《草原的早晨》。你來讀一讀吧,比比跟今天學的的課文哪個更美。
【設計意圖:一節成功的課會帶給學生一些思考,而不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在這次教學的最后,我展示出一首詩歌,也是草原的早晨,描寫的同樣是草原早晨的情境,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想,他一定會帶給學生一些思考,會讓他們初步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六、課外延伸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教學反思:
經過本次教學活動,引發了我許多思考,我對語文閱讀教學又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
首先是語文課中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點應該是教與學共同關注的一點,同時也是一節課容易發光的點。我將重點剛在學生的學上,放在細節問題的處理上,放在字詞句的訓練上,我開始在網上查閱大家之作,我想學習別人是采用哪些方法來進行重點詞語的理解和訓練的,其中有一篇名師竇桂梅的教學設計,讓我受益匪淺,深受啟發,那些巧妙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深深吸引著學生,讓人眼前一亮,讓人回味。因此,我也在我的課堂上精心設計了幾處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的環節。
其次是語文課中的情。許多優質課是文章的情打動了授課老師,授課老師的動情感染了學生,感染了所有聽課的老師,而我在這次講課中沒有動情,因此,也沒有感染我的學生,在這一點上,我認為自己很失敗。
第三點,我覺得自己的課太薄了。語文課上聽、說、讀、寫,而在我這節課讀得不深,也沒有涉及寫的內容。
第四點,也是感觸最深的一點,學生的素養。我認為,自己的學生培養的不到位,學生不會讀書,不會表達,這次活動引發了我一個新想法,那就是如何從一年級入手,有計劃、有目標的提高學生的素養。但我認為這不只是語文老師的問題,是我們各科老師共同面對的問題,學生的養成習慣,課堂學習狀態,都需要我們每位老師共同努力。
【草原教案模板匯總5篇】相關文章:
《草原》教案匯總十篇12-31
關于草原教案匯總8篇12-22
草原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1-03
草原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1-02
草原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1-03
草原教案模板十篇01-04
草原教案模板合集8篇12-30
草原老舍課文教案12-25
關于草原教案3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