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誡子書》教案設計

時間:2021-12-22 17:30:42 教案 我要投稿

《誡子書》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誡子書》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誡子書》教案設計

《誡子書》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有關文學常識,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 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積累名言警句。

  3. 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難點: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

  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預習檢查

  1. 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 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和課文誦讀情況。

  3. 檢查學生收集的有關作者、作品的情況。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姓名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三、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1. 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 借助注釋疏通文意,互相質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

  3. 想一想,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

  4. 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以:用來; 廣才:使……廣博

  成學:成就 勵精:振奮

  年與時馳:年華 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5. 理解重點句子:說說對以下兩句話的理解。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四、問題探究

  1. 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么?

  2. 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關鍵句是哪一句?

  3. 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嗎(道理或事實均可)?

  A. 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于“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薛譚學謳,自足而歸,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4. 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5. 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A. 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 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 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五、文章結構

  本文如何提出論點,進行論證的?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 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 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 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 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名句賞析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淡泊”、“寧靜”正是韜光養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更加有所為。“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1. 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2.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志不強者智不達。”(戰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沒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人無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七、背誦

  八、拓展延伸

  1. 《又誡子書》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譯文:

  宴席上的酒的設置,在于合符禮節、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余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2.《誡外甥書》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譯文: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咨詢,除去埋怨和悔恨,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低微沒有出息之輩。

  3. 諸葛亮幾千年前對兒子說的話,今天還有意義嗎?你如何理解?

  九、達標檢測

  十、作業

  背誦默寫這篇文章。

《誡子書》教案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二、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三、教法、學法設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學中要達成目標,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讀”貫穿課堂始終:聽讀,朗讀,跟讀,默讀……通過反復地讀讓學生自然成誦;然后猜讀、精讀、研讀、品讀,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釋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聯系現實實際談體會,賞析品味拓展積警句;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播放《誡子書》歌曲

  導入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明代的小說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一部小說,下面請幾位同學說出幾個三國演義中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

  ——劉備、曹操、孫權、張飛、關羽、諸葛亮等

  說到諸葛亮,誰能說幾個有關諸葛亮的小故事名稱?

  ——草船借箭、七擒孟獲、舌戰群儒、空城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等

  千百年來,諸葛亮的知識和才能已成為中華民族智慧和聰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們不談他身為蜀國丞相在治理國家時的鞠躬盡瘁,也不談他作為軍事家在指揮千軍萬馬作戰時的`運籌帷幄和神機妙算,今天我們就談談諸葛亮在家中,作為孩子的父親,是怎樣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封諸葛亮給他兒子寫的書信——《誡子書》。

  板書課題,誡子書,提醒同學們注意“誡”的寫法

  正文

  (一)、解題:誡子書

  誡:警告,勸告。

  子:古代指兒女,現在專指兒子。文中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書:字典中的含義很多,這里指信。

  這樣一看,誡子書的含義就是——諸葛亮給他的兒子寫的一封帶有警告性質的信。

  (二)、生聽范讀,劃出讀不準的字。

  (三)、正音,由于歷史的發展變化,古文中有些字的音和含義到了現在已經不常見了,所以有些字的讀音容易出錯。

  1、第一句中“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和第三句中“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中的“夫”就有兩個音。

  fū

  舊時稱成年男子:漁夫。農夫。萬夫不當之勇。 舊時稱服勞役的人:夫役。拉夫。

  與妻結成配偶者:丈夫。 fú

  文言發語詞:夫天地者。 文言助詞:逝者如斯夫。

  顯然,通過辨析,夫在這兩句中,都讀二聲fú

  2、在第五句中“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中的遂也是多音字,

  Suí身體一側發生癱瘓,如“半身不遂” (bànshēn-bùsuí)

  Suì順,如意:遂心。遂愿。于是,就:服藥后頭痛遂止顯然,通過辨析,遂在這句中,讀四聲Suì

  (四)、正停頓

  第二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封書信不僅后人交口稱贊,據說諸葛亮自己也甚為自得,他曾經書寫其中兩句,懸掛在書房。小組合作猜一猜,根據你們對諸葛亮的了解,覺得可能是哪兩句?為什么?

  “淡泊”,就是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他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他本無意于功名利祿,劉備三顧茅廬,他才走出隆中。我補充說,他忠心耿耿,即使對昏庸的劉禪也從無二心。北伐失敗后,他引咎自責,上疏后主劉禪,“請自貶三等”,從此更兢兢業業、勤勉有加。長期的廢寢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積勞成疾,年僅54歲便英年早逝。陶淵明說,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孟子說,無欲則剛,無私無畏,都是淡泊的表現。這是全文論述的中心,他掛的就是這兩句。

  后人把這句話多寫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意思未變,什么變了呢?是語氣,“非……無”,是雙重否定,表達更肯定的意思,你能用朗讀來表達這種強調嗎?

  第三句: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五)、生讀文章,注意讀音和停頓。

  (六)、體會諸葛亮給他兒子寫這封信的目的。——準備接受采訪

  (七)、同學們,老師今天還有一個任務,就是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欄目要在我們這里錄制一期以“愛”為主題的節目,我呢,很榮幸的被聘為節目主持人,到場的老師和同學都是被邀請的嘉賓。

  我采訪大家的第一個問題是——今天上學前,你的父母都對你說過什么話?

  生答……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老師可以看出你的家長大多會囑咐你們在路上怎么樣,在學校里應該怎么樣,這是個父母對你在一個較短時間內的期望。

  我采訪大家的第二個問題是——假如今天你已經高中畢業,并且正好接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明天你就要踏上旅程,到北京去上學,那么,請你想一想,臨行前你的父母會對你說些什么話?

  生答……

  通過回答,我們不難發現,這是父母對你在一個較長時間內的期望。“絲絲白發兒女債,歷歷深紋歲月痕”,古今中外,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相通的,想想你父母的話,再讀讀諸葛亮給兒子寫的信,愛讀書的你,發現了什么相同之處么?

  生答……

  這就是諸葛亮為什么要給孩子寫這封信的原因

  ——立志學習、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

  唐朝詩人孟郊在詩中曾經說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就像春天的陽光一樣,是我們難以報答的,那么就讓我們把這種無私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把感動變成行動,去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愿這些經典的語句伴隨大家行走一生。最后,讓我們帶著這種愛,帶著這種感動,再來讀一遍《誡子書》吧!

《誡子書》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方法:閱讀法,學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詩句導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幾句詩寫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學生回答引出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家信——《誡子書》,去體會慈父的殷殷情懷,智者的諄諄教誨。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找學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明確加點字的注音和課文朗讀停頓。

  夫: 澹泊:: 淫慢: 險躁: 窮廬: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全班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準確翻譯。

  1、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

  溫馨提示:A、聯系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后總結成型。

  B、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2、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翻譯過程遇到的難題。

  3、師生共同解疑。教師給予點撥,對學生進行古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品讀課文,領會深意。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的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立志學習、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

  4、從文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

  明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六、課堂小結: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愿這些經典的語句伴隨我們大家行走一生。讓我們一起背誦全文。

  七、課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誡子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誡子書教學課件09-28

誡子書教學設計12-13

《誡子書》的原文、翻譯11-17

誡子書教學設計6篇12-13

誡子書教學反思6篇11-25

《誡子書》古文練習題05-16

誡子書教學反思(精選4篇)11-25

《誡子書》《孫權勸學》閱讀練習及答案11-01

高考新材料作文范文:劉備誡子書03-06

魯教版九上冊21《誡子書》教學設計與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