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2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2、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情感,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剪刀、繩子、圓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
1、創設情境:(課件出示動畫故事:小白兔和蘭精靈進行跑步鍛煉,爭論誰最先到達原來的起點。(正方形和圓形跑道,正方形邊長20米,圓形直徑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討論:小白兔和蘭精靈到底誰最先跑回原來的出發點?
揭示課題。(板書:圓的周長)
二、探究
1、觀察:看屏幕上的圓,說一說什么叫圓的周長?
2、摸一摸:拿出一個圓形紙片,指出:拿的這個周長是指哪一部分長?
3、比一比:拿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
哪個圓的周長長一些?
4、量一量:(分小組合作)
學生用剪刀、直尺和繩子測量出手中圓形紙片的周長。
5、信息反饋:①小組匯報所測量的圓的周長是多少?
板書:周長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些○ 47cm多一些
②生說一說是怎樣測出圓的周長的?(繩測法、滾動法)
③(課件演示)繩測法和滾動法的操作過程;
④討論:能用這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教師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繩子在空中掄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長呢?
6、①猜一猜:圓的周長和圓的什么有關系?
②(課件演示)三個直徑不同的圓,分別滾動一周,得到三條線段的長分別是三個圓的周長。發現了什么?說明了什么?(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有關系)
7、①再猜一猜,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有什么樣的關系?
②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測量、計算、討論圓和直徑的關系。
③小組匯報測量結果。
板書:周長直徑
○ 12cm多一些4cm
○ 31cm多一些10cm ○ 47cm多一些15cm
結論: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④課件出示:驗證學生發現的規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結:無論圓的大小、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
6、介紹圓周率,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①教師引出“圓周率”,介紹用字母“∏”來表示,并介紹讀法。
②出示祖沖之畫像,配音介紹祖沖之及圓周率知識(∏≈3.14)
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7、討論:如果知道了一個圓的直徑或半徑,怎樣求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讓學生把測量的三個圓用公式計算出三個圓的周長來。
2、讓學生把老師在空中用繩子甩一圈的圓的周長計算出來。
(繩子的長度就是圓的半徑)
3、搶答:①D=1分米,C=?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計算。
5、裁定原來蘭精靈和小白兔的爭論。誰先到達起點?知道是為什么了嗎?(課件演示跑的過程)
四、評議
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有何感受?
2、本節課學習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節課學習后對你生活有什么幫助?
4、在學習中你認為自己表現如何?誰表現?為什么?你準備在以后學習中怎樣做?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思想。
7、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在前面幾冊的教師教學用書中,已經介紹了許多教具和學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繼續使用,如小棒、方木塊、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計算器等。結合本冊的教學需要,介紹幾種使用效果較好的教具和學具,以供參考。
1.圓形紙板作為演示分數計算以及認識圓的教具。可以用硬紙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圓若干個。拿其中的兩個圓形紙板做成如五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第14頁介紹的教具,用來演示不同的分數。作為教師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為學生操作用的學具可小一些。
2.圓規教學圓的認識時用。教師要準備可以在黑板上畫圓的圓規。每個學生也要準備一套自己用的圓規。
3.說明圓面積計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頁的圖用紙板制作,供教師演示用。另外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同樣的圖,學生可以剪下來貼在紙板上,作為操作用的學具。
4.方格作圖紙學習位置時用。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幾幅10×10的方格紙,可以讓學生剪下來用。
5.其他教具教師還可以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己準備或設計制作一些教具和學具。如教學位置時在本地區的簡易路線圖上畫上方格子作為教具;教學百分數時,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數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標簽作為教具或學具等。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適用的教具。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圓周率得出的過程
3、會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合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重難點:
體驗圓周率的得出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繩子,每個同學準備直徑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圓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圣誕節到了,動畫城里的小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兔八哥和鴨小弟參加跑步比賽,場地如圖,猜一猜誰跑得比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說出你的依據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b)要求鴨小弟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c)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圓的周長嗎?(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d)指出你手上的圓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體驗過程
1、動手操作,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來求一求圓的周長呢?動手之前老師先來訪問幾個同學你們打算怎么去測量呢?(在尺子上滾動、用繩子繞)滾動的方法如果沒有沒有就課件演示一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任意兩個圓的周長并完成表格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3、提出猜想
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引導學生觀察手上三個圓,說說你的想法。
跟直徑、半徑有關。那你覺得有什么關系呢?
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4、剛才我們說正方形的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是否也和圓的直徑(半徑)成一定的倍數關系呢?
5、匯報展示
觀察數據,你有什么發現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
這個倍數呢是一個固定的數,叫做圓周率。用公式表示圓周率=圓周長圓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讀做pai。在1500多年前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算最精確的圓周率的值了。經過精密計算,知道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通常取3.14
7、引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計算下面圓的周長
兩個圓先求出示一個知道直徑的圓,利用公式完成練習
第二個只知道半徑,拋出問題,這個只知道半徑你會求嗎?得出求圓周長的另一個公式:圓的周長=半徑2圓周率字母公式為C=2r然后完成計算
2、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就越大( )
2)圓周長是它直徑的3.14倍( )
3)半圓的周長就是它所在圓的周長的一半( )
3、解決開始跑步的問題
4、計算我們人民幣1元的外周長,不知道條件怎么辦?先測量然后計算
5、拓展
五、溫故知新,總結課堂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73—78頁。
教材簡析:
教材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一步和兩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呈現了中國的世界遺產這一情景。通過介紹中國的世界遺產情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對乘加應用題的探索。知識點是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借助一、二單元的知識基礎,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探索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規律,并能靈活的運用這個規律解決問題。重點是將四則混合運算規律正確地遷移到分數中。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具體情景中,能正確描述數量關系,畫線段圖,并根據數量關系和線段圖列出算式并正確解答乘加、乘減分數應用題,在不斷探索中領悟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律。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2008年的奧運會相信大家一定記憶猶新,世界人民走進奧運,走進了北京。作為一名中國人,你能說說北京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嗎?
[設計意圖]這一單元是圍繞“中國的世界遺產”這個大的情境串進行的,而本課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第1個信息窗,情境內容將中國放入世界這一大環境中,因此由奧運會的話題引出了本課情境,這樣設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本課,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課件出示教科書73頁情境
談話:這里有一些我國世界遺產的文字信息,誰能讀一讀?根據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北京故宮的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
(2)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一共有多少處?
(3)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比自然遺產多多少處?………
(4)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我們先來解決“北京故宮的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好嗎?
2.根據以往的解題經驗,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幫助你解決這一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梳理已有的數學思想方法,為新問題的解決做好鋪墊。
3.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試著獨立解決這一問題好嗎?
4.學生匯報交流。
讓學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別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1)272×1/4=68(公頃) 68+4=72(公頃)
(2)272×1/4+4
=68+4
=72(公頃)
學生在多次交流解題步驟中,教師板書數量關系
天壇公園的面積×1/4+比天壇公園多的面積=故宮的面積
并展示學生畫的線段圖。讓學生分析線段圖。
[設計意圖]學生是探究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在這里把讓學生說解題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5.剛才同學們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綜合算式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現在你能試著用先畫線段圖再列綜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決你們提出的“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一共有多少處?”嗎?
學生獨立解決。(根據學生情況,如果畫圖有困難,可讓學生小組內討論一下,在這里把誰看作單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題方法。
(1)30×7/10+30×2/15 (2)30×(7/10+2/15)
=21+4 =30×25/30
=25(處) =25(處)
6.讓學生展示線段圖的畫法,說清解題思路。
7.點題并板書:分數應用題。
8.單看這兩個算式的計算,你能想到什么運算律?有什么啟發?
9.小結: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借助兩種解題方法,將分數與整數的運算率溝通,為后面的練習搭建了平臺。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獨立完成(第75頁第2、3題。)
指生回答,并說出解題思路。
(重點說出數量關系。)
[設計意圖]這兩道題是針對性練習,旨在鞏固所學知識。數量關系要讓學生反復說,目的是讓學生從理論上加以理解。
四、回歸實踐,拓展運用。
課件再次出示本課信息窗情境圖。
談話:現在你能自己解決“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比自然遺產多多少處?”嗎?
現在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遺產——青藏高原,檢驗一下這節課你的學習情況。
課本76頁第9題。學生讀題,指生列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歸課題情景,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靈活掌握解題方法。
五、談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求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周率意義的理解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教學設想:
新課程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著眼,提出了參與、探究、搜集、處理、獲取、分析、解決、交流與合作等一系列關鍵詞。這些在本節課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其中,參與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而只有當參與成了學生主動的行為時,參與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因此要怎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吸引他們參與進來就成了基礎的基礎。這里,老師能善于打破學生思維的平衡狀態,使他們產生新的不平衡,從而不斷吸引學生參與到新知的探究中來。圓的周長是一條曲線,該如何測量?的問題使學生思維產生最初的不平衡,當學生通過化曲為直的兩種方法的局限性,從而打破學生剛剛建立的平衡,進一步吸引學生探究更加簡便的求圓周長的方法。
接著,就是要讓學生參與什么,怎樣參與的問題了。在引導學生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學生從猜測、分組測量計算到根據新獲取的數據尋找共性的東西,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發現了知識新成的道。在小組活動前,老師鼓勵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活動中教師參與其間,關注學生合作的情況。實驗后的廣泛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來得到的結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學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這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學生興趣點上激疑、質疑,無疑能鼓舞學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學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課重點內容,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元硬幣、直尺、卷尺、系線的小球、計算器、實驗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
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一起探討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
媒體顯示:唐老鴨與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鴨沿著正方形路線跑,米老鼠沿著圓形路線跑。
2、遷移類推。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唐老鴨、米老鼠所跑的跑線,討論、回答問題。
(1)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么?(板書:圓的周長)
3、提出問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些什么問題。學生紛紛發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
梳理篩選形成學習目標:①什么叫做圓的周長?②怎樣測量圓的周長?③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④圓的周長怎樣計算?⑤圓的周長計算有什么用處?
[設想: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參與形成學習目標,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指明了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實際感知圓的周長。
讓學生拿出各自圓片學具,邊摸邊說圓的周長;同桌之間相互邊指邊說。
2、明確圓周長的意義。
引導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概括什么叫做圓的周長。(媒體顯示一個圓,并閃動圓的周長)
(1)圓的周長是一條什么線?
(2)這條曲線的長就是什么的長?
(3)什么叫做圓的周長?
學生討論互補,概括出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顯示字幕)
[設想: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圓的周長,初步感知周長是一周的長度,再動口說一說培養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在學生對圓周長有了較強的感性認識后,體驗及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兩個數據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
學生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標出下列班上同學的位置(圖略)
{借助教師操作臺上的學生座位圖,迅速將實際的具體情境數學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強調0列、0行,并指導學生正確找出。)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和知識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將用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為用數學方法確定位置,發展數學思考,培養空間觀念。}
(二)、課堂提高
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小組內相互說說。
(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讓學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數對表示點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數與形之間的橋梁,加強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系。}
三、當堂測評
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同學之間互相檢驗交流,最后,教師再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評價。
練習一第5題
(1)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的多邊形。各頂點用兩個數據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畫圖。
{繼續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課堂自我評價
這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樣?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五、設計意圖:
本節知識,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讓學生在口述“第幾組幾個”的練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起先說“列”后說“行”的習慣。然后再過度到用網格圖來表示位置,讓學生懂得從網格坐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3、學會用工具畫圓;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讓學生喜歡上美麗的圓,激發探索圓的特征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輕松一下做一做課間操怎樣?起立。
第一節:甩甩你的手臂(從前往后再換個方向)
第二節:轉轉你的腦袋
第三節:原地轉身
二、導入新課
1、師:上課前的運動操你們發現了什么?(在做圓周運動)
2、師:剛才發現有的同學手臂轉得不太像圓,什么辦法轉得更像圓呢?(手直、肩不動)
3、師:我們在運動中可以產生圓,在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圓,大家看:欣賞圓的圖片。
4、揭題:圓的認識。
5、師:我們看在這餐桌中看到了有幾個圓?
這中間有著許多的數學知識,相信嗎?
三、動手操作
(一)師:下面我們就做一做這個餐桌。
[媒體]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紙上畫一個圓,然后剪下組合成一張圓桌模型。
(二)師:下面我們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們第一步是畫圓,你是怎么畫的?
1、說說你是怎么用圓規畫圓?
2、師:老師也在黑板畫一個圓(邊畫邊說)
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距離(半徑)。
把有針尖的一只腳固定在一點(圓心)上。
把裝有鉛筆的一只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一個圓。
3、老師的圓畫得怎樣?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針尖不動、兩腳距離固定)
4、你們畫的兩個圓的大小為什么不一樣?(兩腳的距離不同)
[第二步]我們是把畫好的圓剪下來,問:剪時與我們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時候有什么不同?
師:圓呢?(彎的)彎的在數學上我們叫做曲線,所以圓是由曲線圍成的與以前所學習的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有很大的區別。
[第三步]
剪下的圓怎么組合起來呢?這2個針孔從哪里來?
師:針孔的這一點,我們叫做這個圓的圓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師:還有什么辦法找到圓心呢?(折)你們先拆下來試一試。(生動手操作)
師:說說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對折再對折,交點就是圓心師:還可以怎么折?
②對折、展開、再對折、再展開
師:我們再看這里有幾條折痕?而且它們都經過(圓心)像這樣的折痕叫這個圓的直徑字母d表示(畫在黑板上)。
師:圓里還有什么?(半徑)你折的圓里有嗎?指一指(畫在黑板上)這就是半徑。
師:什么是直徑、半徑,自學課本p80讀一讀。
師:說一說什么是直徑?解釋圓上、圓外、圓內。
我們一起指指,說說什么是半徑?
[媒體]連結圓心和圓上一點,是半徑嗎?半徑也有幾條?為什么?[板書]
你們也畫一條直徑和半徑。
仔細觀察,你還發現了什么?
①一條直徑=兩條直徑。
師:還可以怎么說?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徑、半徑都相等。
師:你們認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證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結果呢?你的.結論呢?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也很會動腦筋,現在老師有個問題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還可以呢?(相等的圓)你認為還有哪些結論也需要這個前提?
[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
三、應用
師:所以我們今后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得想得仔細、周詳,對嗎?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填空
1、[媒體]填一填
2、[媒體]再請你辯一辯:下面各句話對嗎?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2)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3)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四、畫圓
師:回答得不錯,現在老師要提一個新的要求,能接受嗎?
請你畫一個半徑為2厘米的圓?
師:想想半徑為2厘米該怎么畫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畫。(生畫)
師: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兩腳間的距離為2厘米,再定住,再畫)
簡單地說你是怎么確定半徑為2厘米的?
如果畫半徑為3厘米的圓呢?
畫一個直徑為8厘米的圓呢?
你發現了什么聯系?(半徑=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
圓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位置呢?
畫一個直徑為1米的圓
(等一會兒)
師:為什么不畫?(圓規太小)想有什么辦法呢?(釘子、繩子)繩子多長?(50厘米)為什么?我們下課試一試好嗎?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圓的認識,從圓桌到圓的各種知識還有什么知識值得我們問一問有嗎?
師:這些都是我們以后要學習的,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誰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覺?相對來說,圓桌呢?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的意義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百分數的意義及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在理解比的意義上往往比較困難。于是教材并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了兩類情境——數學情境和生活情境,一類情境是同類量的比較,另一類是不同類量的比較,接著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感受到需要刻畫兩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這一系列情境也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
(二)重點、難點與關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與關鍵,才能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
2、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區分比與比值的區別。
3、關鍵:
提供多種情境,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
分析完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和關鍵點之后,我們才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并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兩個量的比。
(2)能正確讀寫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確地求出比值。
(3)對比的應用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結合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實際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產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和應用。
(四)教具、學具的準備
針對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漸轉向抽象邏輯思維的特點,我借助一下幾種教具來輔助這節課的教學。
(1)多媒體課件
(2)每人兩張測量表格
(3)多張“生活中的比”的圖片。
二、教法分析
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和“數學”的交替中體驗數學,在“退”和“進”的互動中理解數學。通過“退回生活”,為數學學習提供現實素材,積累直接經驗;再通過“進到數學”,把生活常識、活動經驗提煉上升為數學知識。
本節課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學法和引導發現法。首先通過創設系列情境,激發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引導學生退回“生活”,由淺入深地獨立思考,在實際操作和合作交流中,體會生活中存在兩個數量之間比的關系,再通過自學課本知識理解數學概念——比的意義,及嘗試應用引導學生進到“數學”。最后則組織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比,引導學生把生活和數學有效結合起來。目的使學生對比有整體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而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理解比的意義。
三、說學法
主要采用觀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和實踐操作法。首先通過系列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和計算,找出兩個數量之間比的關系,通過觀察、討論以及自學課本內容后總結出比的意義及相關的知識要點,然后再通過“運用腳掌的長度與身高的比,來計算身高”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比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并鞏固學生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這幾種學法讓學生能用數學視角來觀察和思考,親歷探索過程。尤其是通過動口、動手、動腦,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比的意義,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必須在認識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經過表象達成理性認知的學習過程。為了全面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體現出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我從如下幾個程序開展教學。
(一)創設情景,感知比較的方法
首先出示情境1。
給同學們來一場“選美”比賽。不過這次“選美”比賽的對象有點特別。(教師出示規格分別是A:6×4、B:2×3、C:8×3、D:8×12、E:2×12五張淘氣的照片,全班投票選出最美的幾張照片,結果大多數學生都選A:6×4、B:2×3、D:8×12為最美的照片。
然后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為什么這3張照片最美,而其他兩張不好看呢?“這里面有什么奧妙?是否跟數學有關聯呢?”可貴的數學意識由此而生。如果沒有了學生親身的“選美”體驗和經歷,就不會有源自內心的思索和自問?就不會使學生將數學與生活審美的進行聯系審視。
接著把這5張照片的形狀畫在方格紙上,引導學生探索這些長方形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僅僅依靠讓學生分組完成表1。
通過表1請學生解答了長是寬的幾倍和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這兩個問題并列式,根據學生列的除法算式,從而發現長方形長寬之間的倍數關系,明確是長和寬兩個量在比,并使學生體會同類量比的意義。接著讓學生畫一個具有這樣倍數關系的長方形,進一步豐富例證。通過數形結合,使學生對“比”有一些體驗。同時,借助圖形分類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
接著出示情境2。
情境2向學生提供了馬拉松選手賽跑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數據,以及某人騎車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數據,讓學生體會到比較誰的速度快,實際上就是要算出路程與時間的比,看哪個比值大。教學時,我先不出“比”這個詞。而是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說一說,怎樣求速度,誰的速度快。
最后出示情境3。
情境3向學生分別提供了三個水果攤位出售蘋果的價錢的情況,使學生體會到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便宜,實際上就是要算出總價與數量的比,看哪個比值小。這里也先不出“比”這個詞。而是先啟發學生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較哪個攤位上的蘋果,怎樣才能比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填表,再讓學生說一說求單價的方法。
情境2和情境3,讓學生感受到在同一背景下,總價和它相對應的數量之間存在固定的倍數關系,使學生體會不同類量比的意義。
利用分塊式呈現信息材料,一是滲透要學會用“全面”的觀點看待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二是創設不同背景下的數學問題情景;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時,逐步體驗感悟出:單純從絕對量的多少(比差)來比較是不夠的,還要用相對量(比商)來比較。
(二)探究比的意義,揭示學習的主題
在以上3個情境的基礎上,接著揭示課題,引出“比”的概念。因為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于是,接下來就讓學生自學書本第50頁“認一認”中比的概念、比的讀法和寫法以及如何求比值,然后由學生匯報學習成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匯報比的概念的時候,我則著重引導學生尋找概念的重點詞、重點意義和條件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而比的概念中,關鍵字就是“相除”。
接著組織學生回顧前面情境中的有關數量關系,鼓勵學生用比的方式說一說,寫一寫。先是由個別學生說,教師再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規范,然后讓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然后,引導學生說出求比值的方法就是用前項除以后項。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北師大(新世紀)版數學實驗教科書編寫組的成員陶文中教授給我們指出:學生是否是真的掌握了所學知識,要做到三清——想清、寫清和說清。“想清、寫清”,絕大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視培養學生這一方面的能力,而“說清”卻往往被忽略。這樣不利于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的養成。于是,在我這節課中,我非常重視學生是否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3個情境中有關數量的比的關系,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與時間。
(三)鞏固新知、拓展運用,深化理解比的意義
在學生想清和說清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內化知識,形成扎實的轉化,發展能力,同時體現新課標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理念,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組:鞏固性練習
1、讀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1)3:12(2)5/8(3)6:2/3(4)1/5:1/6
通過各種類型的比,使學生知道比的前項、后項的呈現方式是多種的,比值可以是整數、分數、小數。以及讓學生仔細觀察比與比值的區別,明確比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它是一個式子,而比值是一個數,這是很多學生往后比較容易出錯的一個知識難點。
2、找比。
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
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 )。
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
通過這一題讓學生弄清楚,究竟是誰與誰相比。
第二組:綜合性練習
判斷。
1、小強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強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2、5÷4又可以說成5比4,又可以寫成5/4。
通過這兩道題,使學生明白兩個量之間的比要統一單位。
3、體育比賽中的“4﹕0”的意義是什么?它是一個比嗎?(讓學生展開討論,然后回答。)
還有的同學指出:從4﹕0這個比出發,根據求比值的方法,4﹕0=4÷0=?這個問題,根據除法中除數不能為0和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得知比的后項不能是0,所以這個不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的比。
第三組:發展性練習
1、從同學們非常喜歡的柯南破案故事入手。告訴同學們:(前不久,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某珠寶店發生了一起特大失竊案,偵察員接到報警后立即趕到現場,這時罪犯已經逃走,現場只留下一個腳印)這時柯南來了,他仔細觀察完現場后只是量了量腳印的長25厘米,就果斷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們知道這里面有什么奧秘嗎?你能算出這個疑犯的身高嗎?這個故事挑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和興趣,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聯想和猜測,這可能與人的身高與腳印長(即腳長)之間的關系有關,于是緊接著鼓動他們展開研究和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從自己身上進行研究,量一量,算一算,并提示學生將發現的關系用剛學到的比的知識來表示。這樣教師就不用多費一句口舌,他們飽漲的熱情和關注使得他們立刻就發現了其中蘊含的規律。
匯報交流中:教師隨機板書幾位學生身高與腳長的比及比值,當寫到第5個時,下面就有學生喊了起來:“老師,我發現了一個規律:身高與腳長的比值都接近整數7!”
又有學生說:柯南就是用罪犯的腳印長度乘7來推算出疑犯的身高的。
接著,教師隨即分別出示維納斯女神雕像圖片、芭蕾舞演員踮起腳尖的圖片、我國的國旗圖片及摔碎的古玩花瓶圖片,從而引出美學中的比、國旗中的比及考古學中比的應用,給學生帶來了一種新奇的體驗,一種清新的熏陶。此時教師適時接上:其實,生活中有趣的比還有很多,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搜集搜集。從而將學生由課內引到課外。
(四)歸納小結,質疑問難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問題嗎?
五、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比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會正確讀、寫百分數,會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搜集學習材料并進行一系列的討論和研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較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4、知識要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熟練地讀、寫百分數。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系與區別。
學法指導:
引探教學法教具
學具課件:
通案個案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數。請同學們把收集到的百分數展示給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綸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數真不少,看來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百分數。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讓學生交流已經知道百分數的哪些知識。
生:會讀百分數、會寫百分數……
2、教師示范“%”和百分數的寫法。(寫百分號時,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些,以免和數字混淆)。
3、讓學生寫出幾個喜歡的百分數,并讀出來。
4、小組交流認識百分數的意義。
(1)教師提問:什么叫百分數呢?生答。
(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師解釋: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倍比關系,它的后項是一種固定的數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討論: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數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各組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5、討論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系及區別:聯系是:都可以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即都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區別是: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又可以表示一個數,表示數時可以帶單位名稱。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它的后面不能寫單位名稱。
6、練習:下面的這些分數哪個能寫成百分數。
(1)六一班的同學中男同學的人數占48/100。
(2)一個蘋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噸,運走它的32/100。
三、鞏固應用熟練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
(2)在規定時間內寫出10個滿意的百分數,結束后讓學生說出實際寫的個數是規定的百分之幾。
四、課堂小結體驗收獲
五、課堂檢測
(一)必做題
1、25%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單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數叫做百分數。( )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
4、百分數的意義與分數的意義完全相同。( )
(二)選做題
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2% 15% 120% 100% 0.0001%
1、今天上課,積極舉手的同學占全班人數的( )
2、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這個單元的及格率一定會達到( )
3、大海撈針的可能性是( )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根據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學會用方程解答。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抓住了數量關系相同,通過復習題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找出熟悉的數量關系,再把題進行改動變化。在邊畫圖、邊分析的過程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便于學生理解和思維,促進了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已經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問題的基礎上,六年級學生能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去拓展,去學習更新的知識。
教學目標
逆向思維,能根據具體的數量和分率,求出單位“1”的量。通過教學, 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復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確定單位“1”,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
2、利用題中的等量關系用方程解答。
教學過程
一、1、蘋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蘋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蘋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鋼筆X元,比毛筆少了3元 。
⑴、鋼筆比毛筆少了( )元。
⑵、毛筆是( )元。
3、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學補充例題:水果店運來了一些蘋果,已經賣了36千克 ,還剩下20千克,水果店運來了多少蘋果?
(1)賣了 是什么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式:運來蘋果的重量-賣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設運來蘋果X千克。
x-36=20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占航模組的 (1+)
(2)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3)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系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4)根據等量關系式解答問題。
解:設航模小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結
1、今天學習了兩道應用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兩道應用題,題里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著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四、練習
練習十第4、12、14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4—6頁,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二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
(2)學會分數乘分數的簡便計算。
(3)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計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方法。
2、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以整數,說一說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二、新課。
引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人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板書課題:一個數乘以分數)
1、理解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
(1)第一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
指名列式,板書:
問: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書:求3個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怎樣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為:。
說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書:求的。
(3)出示第三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板書:,問: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書:求的。
2、引導學生小結。
①指出三個算式都是分數乘法,比較三個算式的不同點:
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中乘數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中乘法的意義有沒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學生齊讀課本的結語。
練習:
課本的做一做1、2題。
說一說下列算式的意義。
理解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個問題)。
問:你根據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據“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列出式子:。
問:如果我們用一個長方形表示1公頃,那么公頃怎樣表示?
問:公頃的是什么意思?
要求學生觀察圖
(2)問:在圖中的對于1公頃來說,是1公頃的幾分之幾?
引導得出:
觀察這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出示例3的第二個問題。
問:已經求公頃的是公頃,那么公頃的應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多少公頃?
板書:公頃)
(2)引導學生小結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觀察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計算方法?
教師歸納,再看書上結語。
再說明,為了計算的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二第1、2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是什么?
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業。
練習二第3、4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課本P15頁例2,及練習四的6—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辨析兩次判斷單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說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2、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把誰看作單位“1”。
1)香蕉的筐數是蘋果的。
2)香蕉的筐數的和蘋果的筐數相等。
3)黃牛只數的等于水牛的只數。
4)水牛的只數相當于黃牛的。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例2。
2、讀題,分析題意。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明確這是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思考:要畫幾條線段?5/6和2/3分別是誰的5/6和2/3?單位“1”分別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畫圖。
4、確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計算。
1)求小華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思路: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儲蓄的錢數怎樣想?思路同上。注意認清單位“1”
5、指導列綜合算式解答。
6、總結今天所學內容和昨天的異同。
7、練習
1)完成課本P15頁下的“做一做”。
2)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確定計算方法的。
三、新課小結。
1、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與前一節所學的一步應用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判斷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P16練習四6、7。
五、作業。
完成練習四的第8—10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6頁的內容和練習二的第5—11題。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數改寫成分數。
2=( )5=( )14=( )25=( )
二、新授。
1、統一計算法則。
(1)到目前為止,你學會了哪些分數乘法的知識?分數乘整數以及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分別是什么?分數乘分數的法則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嗎?為什么?
(2)請你試算一算: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學生邊展示計算過程,邊闡述理由。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因為整數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分數乘分數的法則也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因此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可以統一為一條,即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書寫形式。
(1)具體計算時,在碰到整數和分數相乘,可以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直接和分數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數化成分母是1的分數。
例如:
(2)計算時,也可以不把相乘的兩個數改寫成分子、分母分別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數或分數的分子與另一個數的分母進行約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課本第6頁下面的做一做題目。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的第6題。
2、練習二的第8題。
3、練習二的第10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練習。
練習二的第5、7、9、11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14~15頁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練習四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題中的單位“1”和問題的關系。
教學難點:
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列式計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學例1。
出示例1: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讀題,說出條件和問題。
(2)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并在線段圖上標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
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誰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樣表示?
教師邊說邊畫出下圖:
(3)分析數量關系,啟發解題思路。
A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并認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個數量的?
B分組討論交流:依據吃了100千克的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呢?為什么?你是怎樣想的?
(4)列式計算。
A學生完整敘述解題思路。
B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板書:(千克)
C寫出答話,教師板書:答:吃了80千克。
(5)總結思路。
根據以上分析,讓學生討論一下解題順序:吃了?吃了誰的?誰是多少(已知)?誰的是多少乘法。
(6)反饋練習。(14頁)1—3題,做完后訂正。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閱讀課本:把書中的想的過程和線段圖認真看一下,不懂提問。
(三、全課小結:
四、隨堂練習。
1、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練習四1、2題,完成在練習本上,然后訂正。
3、操作:畫出“體育小組的人數是美術小組的倍”的線段圖自己補充條件和問題并解答。
五、作業
練習四3、4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第1~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1—7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復習題。(投影片)
(1)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么?
(2)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3)計算:
計算時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的什么特點?計算時把什么做分子?使學生看到三個加數都相同,計算時3個3連加的結果做分子,分母不變。
2、引出課題。
分數加法是否也有簡便算法?今天我們學習分數乘法。(板書課題:分數乘整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出示例1,指名讀題。
(1)分析演示:
師:每人吃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不夠一塊)接著出示如課本的三個扇形圖。問:一個人吃了塊,三個人吃了幾個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三個人吃了3個塊。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教師在3個扇形下面畫出大括號并標出?塊)訂正時教師板書:+ + = = =(塊),(教師將3個雙層扇形圖片拼成一個一塊蛋糕的圖片)
(2)觀察引導:
這道題3個加數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的分數相同。教師問:求三個相同分數的和怎樣列式比較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師板書:。再啟發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相加的和。
(3)比較和12×5兩種算式異同:
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展開討論)。
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
相同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
不同點:是分數乘整數,12×5是整數乘整數。
(4)概括總結:
教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都是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2、教學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1)推導算理:
由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導入。
問:表示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的和。板書:+ +學生計算,教師板書: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么寫?學生答后板書:(塊)教師說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部分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虛線)
(2)引導觀察:的分子部分、分母與算式兩個數有什么關系?(互相討論)
觀察結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與整數3相乘,分母沒有變。
(3)概括總結:
請根據觀察結果總結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
匯報結果:(多找幾名學生匯報)使學生得出是用分數的分子2與整數3下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根據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約分進約得的數要與原數上下對齊。然后讓學生將按簡便方法計算。
(啟發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習總結、歸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反饋練習:
(1)看圖寫算式: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乘法中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 )×( )
3個是多少?5個是多少?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3)計算:
先讓學生講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然后教師提示:乘的時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若乘得的結果是假分數的要化成帶分數。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四)作業。
練習一5、6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與比值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長方形。出示條件:長3米,寬2米,你能求什么呢?
預設可能提出的問題:
(1)周長和面積
(2)長比寬多幾米?
(3)寬比長短幾米?
(4)長是寬的幾倍?
(5)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師:哪些問題是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長與寬的另一種關系:比。
二、共同探討,學習新知(1)比是一種什么樣的概念?學生自學課本P68頁例1,看看誰能弄懂這一部分內容。
(2)交流小結:
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記作3:2寬和長的比是2比3,記作2:3(3)說一說:2∶3和3∶2中,比的前項和后項分別是是幾?
(教師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顛倒比的前項和后項,意義會發生改變)
(二)、完
成試一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比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比如這瓶洗潔液,上面的使用說明就是用比來表示的。(呈現“試一試”)(1)指圖中的1∶4,問:這里的白色部分和藍色部分分別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嗎?
(2)把每種溶液里的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可以看作幾份?
(3)還可以怎樣表示每種溶液里洗潔液和水體積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理解:比如這個1:4,表示1份洗潔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說水的體積是洗潔液的4倍,洗潔液的體積是水的1/4。)
三、教學例
2(一)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比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呈現例2)
1、想一想,我們怎樣求兩人的速度?
2、
2、學生計算答案,匯報填表。
3、明確:因為速度=路程÷時間,速度實際上表示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出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時間。)
4、你能用比來表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嗎?(出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義
1、剛才我們已經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細觀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覺得比又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什么樣的關系呢(板書:兩個數的比 兩個數相除)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再引導:例1中的比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時間,不管是例
1、例2還是練習中的比都表示兩個數相除。所以兩個數的比到底表示兩個數的什么關系?(板書:一種相除關系)
(三)、認識“比值”、及與“比”的區別:
1、明確了比的意義,我們一起來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項除以后項的商是多少?
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說說這幾個比值分別表示什么?
3、討論:同學們覺得比與比值的區別在哪里?
(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一種關系,由前項、比號、后項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比值是一個數,可以是分數、小數或整數。)
(四)、“試一試”
1、完成“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師介紹:根據分數和除法的關系,兩個數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例如,2∶3除了寫成這種形式以外,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的比:3/2。(板書:3/2)注意這時應把它看成是一個比,而不是分數,所以先寫比的前項,再寫橫線表示比,最后寫后項,仍應讀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數的關系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得到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比的前項、后項、比號、比值分別相當于除法算式或分數中的什么嗎?比的后項可以是0嗎?(根據學生的匯報填表)相互關系 區別比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除法分數
2、完成“練一練”的1、2、3小題。
3、完成練習十三的第4題。
4、糖水的甜度(1)(出示:兩杯糖水,并標出糖與水的質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嗎?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標出糖4克,水100克。)你知道這杯糖水和剛才的哪一杯一樣甜?先想一想,再與同桌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3)根據第一杯糖和水質量的比是1∶20,你能說出第一杯糖與糖水質量的比嗎?
5、知識介紹:
同學們,其實比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聽說過著名的“黃金比嗎?”(課件介紹“黃金比”)。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什么收獲嗎?還有什么問題嗎?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分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1.計算下面各題
2.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回憶分數乘整數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強調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會更簡便。(讓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加以引導與整理。)
3.導語: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整數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乘法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分數乘整數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與學習技能,為學習分數乘小數埋下伏筆。同時,簡明扼要地導入新課,讓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生成問題)
(一)閱讀理解
1.出示呈現例5情境圖(數學信息),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想解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選擇問題板書。)
(1)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
(2)松鼠樂樂的尾巴有多長?
【設計意圖:由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的知識引出例5,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題目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1.自主解答
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怎樣列式?你能計算出來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板書:,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請不同做法的學生板演。)
2.交流探討,體會不同算法
先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現的不同計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數,再跟相乘,結果是,化成帶分數。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數0.75,再跟2.1相乘,結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交流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在小組內交流,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使交流活動不至于成為個別學生的專場展示,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體學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時,知道解決同一道題目還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帶來的快樂,并掌握自己未考慮到的計算方法,逐步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很不錯,這道分數乘小數的題目我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計算,既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再計算,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再計算,這兩種方法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分數乘分數和小數乘小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教師的這段簡單小結以舊引新,促進知識遷移,鞏固掌握新知識,實現了有意識的學法指導。】
三、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自主解答
剛才例5第(1)題大家完成得很不錯,下面第(2)題有沒有信心做對呢?(出示課件,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2.交流反饋
(1)可以把2.4化成分數,再跟相乘,結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數0.75,再跟2.4相乘,結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學課本
(1)除了上面兩種計算方法,這道題還有另一種算法。同學們打開課本第8頁,看一看,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看書自學。)
(2)這種算法你看懂了嗎?引導學生說計算過程。(課件逐步出示第三種算法。)
小數2.4和分數的分母先約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結果是1.8。
4.對比思考。
為什么可以這樣約分?你覺得這樣約分計算簡便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完例5第(2)題,既復習了分數乘小數的兩種計算方法,起到鞏固練習的作用,又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學習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準確掌握計算方法,更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分數乘小數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
四、回顧反思
1.既然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這么簡便,為什么第(1)題沒用這種簡便方法計算呢?
2.師小結:先約分再計算雖然簡便,但只在小數與分數分母有共同因數的情況下適用,如果小數與分數分母沒有共同的因數,就不能直接約分,只能采用把小數化成分數或把分數化成小數再計算的方法。所以在實際計算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觀察算式中小數與分數分母的特征,明確小數與分數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數,然后再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通過思考“為什么第(1)題沒用這種簡便方法計算呢?”,讓學生體會到先約分再計算的局限性,從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選擇合適的算法。】
五、拓展總結(應用拓展,盤點收獲)
(一)對比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
2.反饋:計算時你更喜歡哪種算法?
【設計意圖:在前面學習分數乘整數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充分感受了先約分再計算的簡便性,在這個練習中,學生會進一步感受到這種算法不僅在分數乘整數中可以讓計算更簡便,在分數乘小數中同樣適用,培養學生簡便計算的意識。】
(二)基本練習
教材第8頁做一做
1.學生先觀察每一道題的特征,思考:每道題可以用幾種方法來做?哪種方法更簡便?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2.反饋交流時提問:哪幾題可以先約分再計算?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計算嗎?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通過四道題的對比練習,讓學生發現不僅先約分再計算有局限性,分數化小數這種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的同時,進一步感受計算方法的靈活性與合理性。最終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共同歸納出結論,以豐富學生體驗知識獲得結論的過程,加深記憶。】
(三)提高練習
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2題:美國人均淡水資源量約為1.38萬立方米,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美國的。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是多少萬立方米?
1.學生獨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饋計算過程,強調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并適時補充我國的水資源知識,進行節約用水教育。
(四)拓展練習(多余條件)(機動)
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4題: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質量占蜂蜜總質量的以上。有一種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質量占蜂蜜總質量的。如果有2.5kg的這種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
3.教師點撥:在解決含多余條件的實際問題時,要先弄清楚題意,看問題所需的條件是什么,選擇恰當的條件,找出多余條件,然后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最后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這道題隱含了一個多余條件,增加了學生的審題難度,所以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準題目中的關鍵條件,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掌握解決含多余條件的實際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五)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板書課題:分數乘小數)分數乘小數怎么計算?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回顧本課所學知識,指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結構,既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學習重難點,又鞏固新知識、強化記憶。】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8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除法計算;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并能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能夠正確地化簡比和求比值。這為以后學習運用比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學習本節課學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除法計算。
學情分析
分數除法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也是非常要的一課,這節課的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到后面解決問題的學習。由于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必須在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開始學習。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因此,要培養學生在探索除分數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展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為問題為切入點,請你們列出算式并計算,看誰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裝幾盒?
300÷ 100=3(盒)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個算式,觀察一下這三個算式的已知數和得數,說一說它們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這就是分數除法的意義。
討論: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一樣嗎?
總結: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分數除法的意義,那么如何來計算呢?請同學們看黑板。
出示問題1。
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5。
師: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4/5÷2
請同學們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5÷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5,也就是2/5。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來做。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
4/5÷2=4/5×1/2=2/5
(2)質疑問難,理解新知
①師小結: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數,分母不變的方法算出結果2/5,有的是轉化成分數乘法來做……那么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
②接下來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③通過計算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1、用第一種方法就不能做了。因為:上一題的時候,分子4是2的倍數,4÷2能得到整數商。而4÷3時,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數,得不到整數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數這種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4/5÷3=4/5×1/3=4/15
能再講講這樣做的道理嗎?
師:“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請同學們拿出第二張操作紙,你能把圖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嗎?
展示學生的分法
師(指著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過直觀圖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較歸納,發現規律。
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要注意的是:
結果最簡。除號要變成乘號。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1、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
2.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是什么?(學生總結)
五、作業布置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9
教學內容:
課本P19頁和練習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教學難點:
求倒數方法的敘述。
教學過程:
二、引新: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么,倒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內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三、自學新課:
自學書本P19。并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叫倒數?
2)怎么求一個數的倒數?
3)是不是任何數都有倒數?小數有嗎?帶分數有嗎?
四、討論辨析:
1、什么叫倒數?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說一些什么有關“倒數”的話。
3、存在倒數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
2)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說80是倒數,1/80也是倒數?一個數能叫做倒數嗎?
5、概括: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6、總結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五、練習
1、判斷下列各組數是否互為倒數,為什么?
和和和和
2、同座同學相互舉出幾組倒數。你怎么知道同學說的對不對?
1)5的倒數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數都有倒數嗎?1的倒數是幾?
3)0有沒有倒數?為什么?
4)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4、完成課本P19頁的“做一做” 。
5、辨析:求3/5的倒數,寫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數是多少?
六、小結。
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七、作業:練習五3—8。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0
復習內容:
課本第22頁練習六。
復習目的:
1、使學生進一你好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進一你好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分數,并能應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3、使學生進一你好理解倒數的意義并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導入:板書:整理和復習
(二)整理。
1、啟發學生回憶整數乘法的意義:5個12是多少?怎樣列式。
使學生明確:5×12或12×5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啟發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
使學生明確:8/15×5,5個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3、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使學生明確:24×3/8就是求24個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對整數乘法的的擴展。
練習:練習七的第3題。
板書:
分數和整數相乘,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為了計算簡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
一個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為了計算的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
使學生明確: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板書:
應用乘法交換律應用乘法結合律應用乘法分配律
練習:練習七的第4、5題。
5、口算
練習七1、10題。
6、分數應用題。
(1)把誰看作單位“1”
六年級參加數學小組的有36人,語文小組的人數是數學小組的,體育小組的人數是語文小組的倍。體育小組有多少人?
(2)練習。
①打字員打一部書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這部書稿的幾分之幾?
×5
②立新小學六年級有學生155人,其中的參加科技活動小組,參加科技活動小組的有多少人?
155×
④黨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計劃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實際用煤比原計劃節約,十月份比原計劃節約用煤多少千克?
560× ×
7、倒數:整理和復習第7題。
堂上練習:
1、練習七第2題,搶答,小組練習。
2、練習七的第3、11題。
3、練習七的第16、17題。
作業:
練習七的第12—15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技能目標: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圓,借助動手操作活動,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能力和創新、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學具準備:
圓的實物、剪好的圓片、圓規、直尺
教具準備:
細線、圖釘、剪好的圓片、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懸念產生好奇,好奇帶入新課
(一)設置懸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課件展示、圖文并茂)
1、車輪為什么都是圓形的?
2、籃球場的中間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呢?
3、槍口、炮口為什么都是圓形的?
師:同學們,這些問題你們暫時還不必回答,但老師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馬上回答,這三個問題都與什么有關?
(當學生回答是“圓”時,教師板書課題)
師:當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對圓有一定認識后,你們再回答這三個問題,相信你們的答案會更完整、更圓滿。(在黑板的一側板書:圓滿)
[設計意圖]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從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出發,用心撲捉圓在生活中、自然中的原型,巧妙地創設了“三個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帶著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向往與追求的意向,以的狀態進入學習角色。同時,在“暫時還不回答”的關子下,把“三個問題”集中在“圓”上,旗幟鮮明地拉開了這節課的序幕,這一導課不僅意味深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開始不知不覺地滲透了“圓的文化特征”意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在猜想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
(一)生活中的圓
師:生活中你們見到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學生回答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將已準備的實物舉起展示)
(二)運動中的圓
師: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下面的情況可能會出現怎樣的現象呢?(課件展示)
1、一粒石子拋入平靜的水面時
2、電風扇的扇葉轉動時
(三)探究圓的形成
一根細線,用圖釘固定一端,另一端綁著一支粉筆旋轉一周。
1、師:接下來做個小實驗,老師用圖釘固定線的一端,將細線拉直,綁有粉筆的一端旋轉一周,會出現什么現象?
師:松開細線的這頭,粉筆還能轉圈嗎?(孕伏“定點”意識),圖釘按住起什么作用?
2、師:剛才老師是怎樣操作畫出一個圓的?
學生交流
師:圖釘按住的一端(不動),帶粉筆的一端我們把它看作一個點,這個點是(運動的),怎么運動的?
師:(把線拉直)這樣運動時動點就與固定的這點距離(保持不變)。粉筆在這個運動軌道上旋轉一周就得到了一個(圓)。
3、師:如果把細線放長,粉筆繼續旋轉一圈,發生了什么變化?看來這細線的長短可以確定(所畫圓的大小)
(孕伏“定長”意識)
[設計意圖]以上三個教學環節,以“感知—想象—發現”為線索,逐步推進,串成學生探究“圓的形成”這一過程。感知是認識世界的開始,是思維、想象等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通過“生活中的哪些物體是圓形的”舉例,既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同時為過度到想象提供了豐富的表象,這樣想象力也就引向了更成熟的高度。最后用他們的想象力猜測、感悟“圓的形成”兩大核心要素圓心和半徑,從而為后面的“圓”的本質認識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四)從畫圓中認識圓
1、通過回想前面的游戲,讓學生在感悟“圓的形成”過程中思考:你會畫圓嗎?
2、學生嘗試畫圓(教師巡視,收集學生不圓的和圓的作品。)
3、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學生互相交流
(投影展示“不圓”的作品)
師:請你評價下這幅作品?
你想提點什么建議?
師順著學生的闡述引出“定點”、“定長”。
(讓學生自己“由誤到悟”,在交流、切磋中對“畫圓時要注意什么”印象深刻)
(投影展示“圓”的作品)
師:請欣賞這幅作品是怎樣被圓規創造出來的?
兩個學生介紹如何畫圓,師追問“畫的圓為什么有大有小?”
隨著學生反饋畫圓的三個步驟,教師同時用課件演示圓規畫圓。
4、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周。
定點確定圓的位置,定長確定圓的大小
5、如何在籃球場上畫圓?
師:我們會在紙上畫圓了,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畫圓。例如:要在籃球場上畫一個很大很大的圓,你準備怎樣做?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的想法。
學生反饋、相互交流補充。
[設計意圖] “畫圓”的環節,不僅僅只是學生掌握畫圓的技巧、學會用圓規畫圓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繼前三個環節后,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圓的初步認識,由表象逐步向抽象轉化的過程。在這里教師還十分關注學生情緒,尊重學生意愿,在學生躍躍欲試時,采用先讓學生嘗試畫圓,并利用可能“出現的問題”,揭示圓的畫法、“圓的位置”和“圓的大小”等深層次問題,這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自然本色。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畫圓后教師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何在籃球場上畫圓?讓學生從“紙上談兵”,過渡到解決現實情境問題,與“探究圓的形成”有個呼應。
(五)解讀圓的概念
師: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用繩子畫圓,工具不一樣,畫出來的卻都是圓,這是為什么?
生1:原理都一樣
生2:都是按三步驟來畫的
師小結:畫圓時都有兩個點,一個點是固定的,一個點是運動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動點在這個運動軌道上旋轉一周,得到的圖形就是(圓)。所以,圓就是由無數個點連成的一條什么線?(曲線、封閉的曲線)
(課件演示)
(六)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征
1、師:有關圓你還了解哪些知識?
教師將“圓心o”“半徑r”“直徑d”寫在3張卡片上,請學生一一貼在黑板上圓的有關之處。
師:誰能在黑板上的圓中將它們畫出來并貼好。(3個學生依次上臺)
2、直接揭示圓心的概念
3、半徑
師:像這樣的半徑,你會畫嗎?
學生動手畫半徑
師:你是怎樣畫的?
(注意引導學生闡述“從哪里出發畫到哪里”)
師:什么樣的線段叫半徑?揭示半徑的概念。
(板:半徑r)
師:在同一個圓里,像這樣的半徑還能畫嗎?有多少條?為什么有無數條?
生:圓上有無數個點。
師:那它們的長度都有怎樣的關系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4、直徑
師:直徑你會畫嗎?在你的圓片上畫出直徑。
師:你是怎樣畫的?那什么樣的線段叫直徑呢?
你們和數學家們總結差不多呢!翻到56頁,全班齊讀。
(板:直徑d)
師:在同一個圓里,直徑有多少條?
師:那它們的長度都有怎樣的關系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板書: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5、師:其實早在2500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科學家就曾提出有關圓的概述(課件出示)
師:一中的“中”指的是?那“同長”的意思是?
6、判斷:以下圓內哪些線段是半徑,哪些線段是直徑?
7、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①師:你會怎樣去驗證你的想法?
在小組里商量一下,再派代表反饋。
課件驗證:在同一個圓里,直徑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1/2。 d=2r r=1/2d
②制造沖突(展示學生事先剪的一大一小的兩個圓)
疑問:在這兩個圓中,半徑、直徑二者還存在以上的關系嗎?
(板書:在同一個圓里)
[設計意圖]探究圓的特征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怎么有個突破,使學生能輕松地接受,本環節是采用“畫”、“量”、“折”,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畫”是發現,是印證;“量”是驗證、確認。這一為學生搭建的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既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積極參與,而且將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也正好印證了“兒童的智慧出在他們手尖上”這句話。
三、運用知識,拓展思維
(一)小裁判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2、半徑2厘米的圓比半徑1厘米的圓大。( )
3、圓的直徑都相等。( )
4、在同一個圓里,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
(二)你能幫忙找到這個圓的圓心嗎?
[設計意圖]由于本節課是屬概念教學課,作為反饋練習,僅設計了兩大題。通過這兩大題訓練以檢查學生對概念理解的情況,并解決學生容易混淆或出錯的問題。
四、解釋自然中圓,欣賞人文中圓
(一)解釋自然中圓
師:課的一開始,我們還留下三個問題(課件重返“三個問題”):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現在集中解決第一個問題好嗎?
1、分組討論:車輪為什么都是圓形的?
2、小組派代表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利用課件演示下面兩個主要因素)
①平穩(因為車軸在車輪圓心上,同圓半徑都相等,確定了車與地面距離不變,所以平穩)
②車速快(車輪接觸地面只是一個點,摩擦力小,車速就快了。)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題,以小組合作、同學互助,共同討論為主要解題形式,以幫助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提高技能,培養學生不斷探索、不斷發現的精神,增強互助合作、敢于創新為目標。同時,本練習起到了“前后呼應”之教學藝術功能,成了學生善于動腦、勇于解題的動力,使學生在成功解答后有一種滿足感,以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欣賞人文中圓
1、引言:同學們,世界是美妙的、神奇的,有了圓更增添了她的夢幻般的色彩。請欣賞
2、課件演示:(配樂)
摩天輪、花叢中肆意綻放的鮮花、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陶瓷藝術、圓形建筑、2008年奧運獎牌、神秘的陰陽太極圖……
還有古老的東方,中國人特別重視中秋、除夕、元宵等佳節,月下嘗餅、桌上湯圓…這就意味著團圓、圓滿;大陸同胞送給臺灣同胞的團團、圓圓兩只熊貓,不也就是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海峽兩岸同胞早日團圓嗎?
圓,在我們身上遺留下的印痕是多么深刻而廣遠。圓,是和諧的象征,是幸福的感受!
同學們,在這優美的旋律中,我們這堂課也接近尾聲了。這節課愉快嗎?你覺得這節課上得圓滿嗎?
[設計意圖]教學本質是一種文化。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傳遞教學本身的內涵和鮮活的文化背景,引領他們通過學習感受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使數學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浸潤于學生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泉,讓數學課堂擺脫原有習慣思維與陰影,真正美麗起來。為此,設計“欣賞人文中的圓”這一環節,就是引發學生領略“圓”的神奇魅力及其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征,拓寬學生對“圓”的認識視域。同時,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中國人對“圓”的特殊情感,激發他們愛祖國、愛學習的熱情,為進一步學好“圓”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的兩步應用題。
2、發展學生思維,側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根據多幾分之幾或少幾分之幾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誰是幾分之幾相對應的量?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錢后,還剩下。
(3)一條路,已修了。
(4)水結成冰,體積膨脹。
(5)甲數比乙數少。
2、口頭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頁的是多少?
(3)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貝?
(4)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只剩下原來的,人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3、你能把口頭列式計算中的第(3)(4)題合并成一道題嗎?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3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二)能力訓練點
1、能運用圓柱體的體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把圓柱體切割后,拼成近似的長方體,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這一教學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推導圓柱體體積的圓柱體教具一套,學生學具每人一套。
2、投影片、電腦軟件。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2、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長方形來解決的。那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
(1)教師演示:
同學們看老師手中的這個圓柱,我先把圓柱的底面分成了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體。
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動手拼一拼,看拼起來是什么形體。
(2)學生操作(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
(3)啟發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①圓柱體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近似的長方體)
②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
a、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
b、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的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c、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同學們,剛才我們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了16份,切割后再拼起來,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師邊利用電腦出示圖形邊提問)
①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②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③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利用電腦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5)啟發學生說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現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形體越近似于長方體。
②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于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學生回答時,教師要注意啟發、點撥。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可把演示的三個近似的長方體,放在同一畫面,讓學生觀察比較)
(6)啟發學生思考回答:
為什么要把圓柱體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①圓柱體與近似的長方體,形狀不同,體積相同。
②我們學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如果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圓柱體的體積就可以計算了。
(7)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①學生分組討論: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②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
↓
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
↓
),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板書:=、×)
③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④啟發學生回答:求圓柱的體積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
(8)反饋練習:
口答,只列式不計算:
①底面積是10,高是2,體積是( )
②底面積是3,高是4,體積是( )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
(3)訂正。(如發現有50×2、1的,讓學生板演講解,使學生自己明白錯誤的原因,從而加深印象。如果發現計算沒有出現錯誤,也可讓學生板演,并正確地表述)
(4)反饋練習:完成第9頁練一練第1題。
一名學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然后訂正。
3、啟發學生思考回答:計算圓柱的體積,還可能有哪些情況?(學生回答時,要讓學生說出計算思路)
(1)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反饋練習:完成第9頁練一練第2題,學生口述解題思路,不計算。
4、教學例5
(1)出示例5。
(2)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水桶的容積,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求水桶的底面積:(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然后訂正)
板書:(1)水桶的底面積:
(4)求水桶的容積:(讓學生填在書上的空白處,然后訂正)
板書:(2)水桶的容積: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9(立方分米)
答:這個水桶的容積大約是7.9立方分米。
三、鞏固發展
1、完成練一練第3題。
投影出示題目內容,學生獨立完成。
2、完成練一練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并說解題思路。
3、一個圓柱形水池,半徑是10米,深1.5米。這個水池占地面積是多少?水池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訂正。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啟發學生從兩個方面談: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應用)
五、布置作業:練一練第5—6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8-26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4-10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倒數的認識》教案04-08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教案02-18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6-14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6-14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2-17
數學上冊教案12-25
數學上冊教案12-25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