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活動,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結合具體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進行的混合運算教學。
本節課可以分成五部分:一是創設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系緊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從情境圖中獲取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三是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并嘗試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在這里要注意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進來,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四是自我參與解決實際問題,拓展練習,鞏固應用;五是課外購物,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養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地處大慶市中心區,學生生活在城市,經常接觸購物活動。本校是第一批國家級課改實驗校,在計算教學方面重視與生活的聯系,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學習,學生養成了記數學日記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解決本節課的問題。由于部分家長提前讓學生接受了兩步題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但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鼓勵學生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寒假生活結束了,你的寒假是怎么過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師:你準備好學習用品了嗎?有一個文具超市剛剛開業,想去看看嗎?
(反思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會產生學習的愿望,提高學習興趣,更主動地進行探索。書中原來的情境是小熊購物(食品),也聯系學生的實際,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系更緊密些,那么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會更好地發揮出來。)
(二)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師: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個超市有日記本、橡皮、橡皮泥、筆、格尺。
生:我還知識了這些文具的價格分別是
師:你想買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錢嗎?是怎么算的?
(學生相互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
師:小明也來買文具,可是他遇到問題了,你們愿意幫助他解決嗎?
出示問題:買3本和1枝,該付多少錢?
(反思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我努力讓學生學會看圖,從中獲取需要的數學信息,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
(三)探索交流,構建新知
1、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師: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學生的不同算式,并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1:35=15(元),15+4=19(元);
生2:35=15(元),4+15=19(元);
生3:35+4=19(元);
生4:4+35=19(元);
生5:5+5+5+4=19(元);
師: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思考,并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學生分別對每種列式進行討論,體會35+4是把35=15(元)與15+4=19(元)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用來計算總錢數的。)
(反思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對于學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學生能直接列出綜合算式。這樣,將學生的不同算式列出來,結合情境大家一起討論算式的合理性,對于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關系以及如何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是很有幫助的。)
(評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書出來,使每個人都知道;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復、確認、澄清他們的想法,比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從更深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算式,這些都是促進討論深入開展的有效做法。)
2、脫式計算及運算順序的提出
師:算式35+4,你們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記本的價錢,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所以得數是19元。
師:你們都能很快地算出結果,真好!老師也來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誰加4了,怎么辦呢?
生:最好是先把15記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
師:記在哪里更好?
生:就記在35的下面吧。
教師板書脫式計算過程:
35+4
=15+4
=19(元)
師:這就是脫式計算。
(反思以前,在教學脫式計算時,是教師邊示范、邊講解脫式計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練習計算。學生是被動地用老師給的方法去做,并沒有產生對這種方式的需要,所以應用起來只是按部就班、機械地記憶。怎樣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這樣的考慮,我進行了新的教學實踐:老師遇到了計算的困難,記不住前一步的結果,怎么辦呢?激發學生對新的計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學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結果先記下來,有的提出記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學生又一次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幫助老師的成功感。)
3、獨立進行脫式計算4+35
(學生先獨立在本子上計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著,全班交流。)
板書各種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師:以上這些算法,你們有不同意見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1:第三種是正確的,因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第三種不對,因為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得數應是19,而不能再是別的數了。
師:這樣,我們舉手表決一下。
(通過表決,只有生1還堅持認為第三種是正確的。)
師:只有生1與你們的意見不一樣,并不能說明他是錯的。如果你認為你們大家的對,誰愿意站出來說服他?
生3:我認為生1就是不對,不能先算加法,因為我爸爸告訴過我,有加有乘應先算乘法。
生4:我還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號時,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這時,生1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改變。)
師:你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好。你和其他同學再分別想一想,你們先算出的分別是什么呢?
(學生小組內討論,商量說服生1的辦法。)
生5:我們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記本的價錢,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這時,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問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說:我的算法錯了,應該先算35,先算出日記本的錢數,才能算出總錢數。)
師:那你們再想想,第二種寫法對不對?
生:是正確的,因為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記本的錢數,只不過15與4換了位置,得數也是不變的。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在你們的合作下,這個問題終于解決了,老師為你們高興!
(反思以前,先乘后加這個新知識,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的。從學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長已經提前告訴學生,這樣的算式就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這樣很簡單,也很省時。學生接受了這個新知識,再遇到這樣的算式時,就按這個順序來計算了。在我聽過的同樣內容的一堂課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臨下課前,一名學生還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學生并不是很明白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認為,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去發現,去揭示,對不同的算法進行評判、反思,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則規定的合理性。想說服對立同學,讓他改變自己的觀點,就需要尋找有力的證據,其實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據。在爭執中,思維進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確結果,而且學生對新知理解得比較透徹、記憶牢固。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比較、理解、思考、表達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都將得到發展。)
(評析教學要做有心人。教師真實、具體、深入地反思,為改進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也為進一步開展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四)自我參與,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你們真棒!現在也給你一個機會,可以任選超市中的兩種文具,每種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總錢數不能超過20元。將你的解決方法列成一個算式,并在本子上進行計算。
(學生自由選擇購物,列式計算,并交流。教師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幾名學生的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樣列式計算的。)
(反思學生在自主的參與中,加深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并靈活運用,解決購物中的問題。)
(五)課外購物,實踐延伸
師: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生1:學習了新知識――脫式計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時,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我已經能在購物時自己付款了。
師:以后去文具超市購買文具時,你們可要自己計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養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提高做數學的能力。從學生交上來的數學日記中能看出,他們對實踐活動特別感興趣,而且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著做數學的樂趣和成功感。)
案例點評
本節課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生活中引入數學問題,再應用到生活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性、價值性、有效性。教學設計注重動靜結合,在開放的同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課程資源,教學效果很理想。
編者點評
不少教師有著這樣的疑問,在看似平淡的計算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實,參與并不僅僅是操作、活動等外在表現,更是思維的投入。從這節課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學生們的積極思考,特別是他們之間想法的碰撞。而這正是教師為學生營造了充分探索、表達、討論、反思機會的緣故。
也許,我們總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一個能用數學方式思考和表達的人。這節課已經做了很好的嘗試。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過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趣激學
1、師:孩子們,今天有這么多的老師來聽我們的課,你們緊張嗎?(緊張;不緊張),那請轉過身去,舉起你們的右手,向老師們打個招呼:(老師們好!)再舉起你們的左手向老師們問好;(老師們好)舉起你們的雙手,高呼(歡迎你們!)。好,孩子們真乖!請轉過身來,坐下。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是在哪見過的。
有四個盲人,他們也想知道大象長得什么樣子,讓我們來聽一聽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們,他們摸到的是幾只大象嗎?那為什么得出的結論不一樣呢?他們分別是從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大象圖),請同學們分別說出這是從大象的哪一個位置所看到的圖形?
(板書:前面—后面—側面。)
2、掲題:雖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師:四個盲人因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說成了蘿卜,扇子、柱子和繩子。那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二、觀察物體,順思導學
1、確定方位。
師:下面我給每個小組分發一位新成員——儲錢罐,你們喜歡嗎?那就請它們分別坐在你們位置的中央。下面請坐在儲錢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揮揮手;請坐在儲錢罐后面的小朋友揮揮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讓學生分清前后左右。)
師:我知道了,你們就分別坐在儲錢罐的前后左右。
2、觀察儲錢罐。
(1)在自己座位上觀察。
師: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了儲錢罐的什么?
學生匯報
師:其他同學觀察的結果也是這樣嗎?有補充嗎?
(2)交換位置再觀察
師:剛才你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可愛的儲錢罐,現在咱們換換位置再觀察。好嗎?儲錢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學換換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學也換換位。準備好,輕輕地換。(學生起身換位。)
師:現在你又在儲錢罐的哪邊?仔細觀察,你看到的儲錢罐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匯報
師:我想采訪坐在儲錢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學,現在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和你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學生匯報
師:哪兒不一樣呢?
師:哦,從前面和后面看儲錢罐是不一樣的。請問儲錢罐左邊和右邊的同學,你們可要仔細看了,你剛才看到的和現在看到的相同嗎?
學生匯報
預設:有的同學會說一樣,有的同學會說完全不一樣
出現矛盾沖突時,學生再次觀察儲錢罐左右兩邊,并在組內討論。
小結:從左邊和右邊觀察儲錢罐是不是一樣呢?(學生齊聲:不一樣!)你們從細節觀察并解決了問題,好樣的!從儲錢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樣的,從左邊和右邊看也是不一樣的。
從前后左右觀察小豬
師:咱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儲錢罐的一個面,要是能看到儲錢罐的前后左右四個面,那才過癮呢!有什么好辦法嗎?在小組里討論后,試一試
方案一:到其他幾個同學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辦法太麻煩。我們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我們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學生嘗試操作
師:好的,每轉一個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嗎?這兩種方法都很好,可以圍著儲錢罐轉一圈,也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小組商量定下一種,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始觀察。
(伴隨著輕柔的音樂,學生進行觀察活動。)
師:同學們從前后左右再次觀察了儲錢罐,你們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為什么?
學生匯報
師: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是不一樣的。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三、分層練習,應用促學
1、剛才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特別高興。老師也給趙亮、王麗、江鈴、丁一四位同學一個禮物,大家看。(課件展示茶壺圖)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說說理由。(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匯報交流)
2、小游戲:考考大家,比比誰的反應快。我說動作你來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師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師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樣?老師做錯了嗎?那大家做錯了?那為什么我們不一樣?那你知道老師的右邊是那邊嗎?左邊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換個方向站,你還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嗎?這樣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樣我該怎么站呢?
3、孩子們,你能說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學嗎?你看到的又是同學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師:孩子們真聰明!那現在翻開你們的課本第48頁,做一做課堂活動吧。請認真觀察,并連線。
學生匯報交流。(課件展示)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觀察物體)我們主要從哪些位置觀察的?(前面、后面和側面)還可以從其他的位置觀察物體嗎?(上面、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一定不一樣嗎?(不一定)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2的每一句乘法口訣的含義,較熟練記住2的乘法口訣。
過程與方法:結合“擺筷子”的具體情境,經歷2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2的乘法口訣相鄰兩句之間的關系,會運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知道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貼圖
學生準備:課堂作業本,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創設情景。
1、以對口令、開火車的形式復習5的乘法口訣.
2、同學們,你們在家經常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活嗎?都做哪些家務活?小明是個勤快、懂事的孩子,你們看他在家里做些什么?(出示掛圖)
(二)探索口訣,解決問題。
1、看一看。
仔細觀察,說一說小明在做什么?在幫助家長擺筷子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一人一雙筷子也就是2根,1雙=2根)
他是怎樣擺的?(兩根兩根的擺的)
2、擺一擺。
(1)、如果家里只有一個人吃飯需要幾雙筷子,是幾根呢?
一雙筷子也就是兩根。
換句話說,一雙筷子就有1個2根,兩雙、3雙呢……需要幾根筷子?
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筷子,動手擺一擺。邊擺邊數數一共用了多少根筷子?
(2)、根據擺的過程,把數填寫在表格中。
幾雙筷子123456789
幾根筷子24
(學生自己完成表格)
(3)、全班匯報:說一說你是怎樣填的?
方法1:我用小棒代替筷子擺出來的.(貼圖演示擺筷子)
方法2:我是兩個兩個加出來的,筷子的根數一個比一個多2.
方法3:連加太麻煩,幾雙筷子也就是幾個2,如:1個2是2,2個2是4、3個2是6……可用乘法算式.
方法4:我先根據二五一十這個口訣確定出5雙筷子有十根,再連加、連減算出其他的筷子根數。
3、試一試:你能根據編5的口訣的經驗,編出2的乘法口訣嗎?
(小組同學互相商量商量)
①學法指導,嘗試編第一句:1X2=2或2X1=2口訣:一二得二
說一說是怎么編制乘法口訣的?
先看有幾個2,再計算等于幾,最后將語言簡化,使之順口。
②嘗試獨立思考,編制2的其他乘法口訣。
4、記一記:
①按順序齊讀2的乘法口訣。
②觀察、同桌討論2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
師:讀一讀你發現2的口訣有什么規律?(學生自由回答)
生:每相鄰兩句之間的積相差2。
③學生交流、記憶口訣的方法。
你能利用這些規律很快背下2的口訣嗎?(學生自由背口訣)
④按順序記一記、背一背。
(三)練習鞏固
1、對口令。
①一人說乘法口訣,如:二九十八,另一人說算式,如:2X9=18或9X2=18
②請同桌之間互相對口令,一人說口訣、一人說算式。
2、圈一圈。
出示書P15。2數字圖,圈出2與1、2…9相乘的得數,說一說有什么特點?
圈出的都是雙數,其余的都是單數。
3、算一算。
獨立完成P15。3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集體評講,講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4、看圖列式。
出示書P15。4情境圖(請4個學生示范),問:4人有幾只手?8只手有幾個手指?
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1)4X2=8(只)或2X4=8(只)
(2)5X8=40(個)或8X5=40(個)
(四)拓展性學習
1、我們人的身上有沒有關于2的乘法問題?
如:一個人兩只手,4個人幾只手?
一個人兩只眼睛,7個人幾只眼睛?
一個人兩只耳朵,6個人幾只耳朵?(學生提問互相回答)
2、思考題:幼兒園給5位小朋友分水果,每人1個蘋果、2個梨,一共需要多少個水果呢?
引導學生明白題意后,用學具代替水果,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5X1+2X5=15(個)
變式練習:每人分5個蘋果,9個梨,一共需要多少個水果呢?
5X5+9X5=70(個)
3、全班反饋。
(五)總結
談談你今天的學習收獲?
(六)板書設計:
2的乘法口訣
1個21×2=2一二得二
2個22×2=4二二得四
3個22×3=6二三得六
4個22×4=8二四得八
5個22×5=10二五一十
6個22×6=12二六十二
7個22×7=14二七十四
8個22×8=16二八十六
9個22×9=18二九十八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2、會應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遷移類推和按規律識記的能力。
重點難點:
經歷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掌握5的乘法口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師: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能和你們一起上這節課,你們高興嗎?
首先老師想邀請大家到智力加油站為我們的大腦加加油。一起來,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吧。
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5+5+5+5= 5+5+5= 3+3+3+3+3= 9+9=
看來同學們以前都學的很認真,老師希望這節課也能像以前一樣認真。
(設計思考:通過對連加的復習,加強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媽媽來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準備過冬,它們采了很多的松果,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知道有幾堆松果嗎?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那你知道每堆有幾個嗎?
2、探究方法(說一說數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幫小松鼠數一數到底有多少松果?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生1、一個一個的數。
生2、5+5,10+5,15+5,連續加五算出得數。
生3、五個五個的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師:大家的數法真多,你喜歡哪一種數法,為什么?
(課件出示:松果五個一排的排列整齊)。
師:五個五個的數既簡便又不容易出錯,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著五個五個的數一數吧。
3、用乘法算式表示
師:第一排有5個松果,是1個5,怎樣列算式呢?
師:第一排和第二排一共是10個松果,是2個5,怎樣列算式呢?3排、4排、5排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小組趕緊動筆試一試吧。
(設計思考:知識的引入體現了由易到難的規律,五個五個的數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難,還能為下面編制口訣打下基礎。)
三、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1、編制口訣。
組織學生匯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5=525=1035=15
2、發現規律。
我們根據松果的排數寫出了這些乘法算式。現在請同學們大聲朗讀一遍吧。看著這些乘法算式,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嗎?(小組討論)
生:這些算式和得數都有一定的規律,每個乘法算式中都有乘數5,積一個比一個大5。
師:對了。如果你掌握了這里的規律,就能很快的記住這9道題的,動腦筋想想,看誰有好辦法記隹這些算式和得數?
生1:想著圖記,1排有5個松果,2排有10個松果
生2:記住1個5是5,2個5是10
生3:用乘法口訣來記更方便,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師:利用口訣來記又順嘴,又方便。剛才有同學說1個5是5,如果把個字去掉,變成一五得五,把2個5是10變成二五一十就順口了。(板書)你能不能編出下面的口訣呢?(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編制口訣。)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把編制好的口訣讀給大家。
師:同學們,你們和他編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把剛才那位同學編的口訣移到黑板上吧。和我一起說
3、背誦口訣。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口訣,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生1:我發現上下兩句口訣的積之間都是相差5。只要能記住五五二十五,就能想到四五二十、五六三十。
生2:我發現這些口訣都是四個字或者五個字,一五得五中有一個得字。
生3:在這些口訣中前兩個數字不一樣大時,總是小數在前面、大數在后面。
同學們說的太對了,讓我們閉上眼晴默默地背一背這些口訣。
(設計思考:鼓勵學生自己編織5的乘法口訣,完成后又鼓勵學生找出口訣中的規律。既能加強記憶,學習過程也能更加生動有趣。)
4、介紹口訣。
師:你們知道嗎,乘法口訣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你有什么感受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體驗感悟,鞏固練習
1、熟記口訣
(1)對口令
師:知道了乘法口訣的悠久歷史,你們想不想記住這些口訣呢?想不想和老師玩個對口令的游戲呢?我讀上句,你接下句,看哪個同學接的快。
師:現在和你的同桌來玩這個游戲,男生先說,女生對。然后女生先說,男生對(生生互動)
找兩組上臺表演。
聽口令說算式。我們再來玩個稍微有點難度的游戲。
我說一句口訣,看你能說出幾道乘法算式呢?
師;下面我找一個同學說一句口訣,然后由他指定一個同學說出這句乘法口訣說出的乘法算式。
(2)用口訣完成口算練習
2、填一填,教科書第31頁練一練第2題。
小貓可調皮了,他也給我們出了道難題,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小貓每跳一格表示5,跳兩格就是2個5,3格、4格呢?
3、解決問題
智慧爺爺也要考考大家,大家一定要加油啊。
(1)一個盤子有5個杯子,三個盤子一共多少個杯子?
看圖說圖意
自己動手算一算,列出算式,說一說用了哪句口訣。
(2)一件衣服5個扣子,,四件衣服幾個扣子?
看圖說圖意
自己動手算一算,列出算式,說一說用了哪句口訣。
(設計思考:通過解決諸多此類的實際問題,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趣味化,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作用,明確學好數學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進對知識的領會與掌握。)
五、課堂總結
請小朋友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師小結:我們自己創編了5的乘法口訣,知道乘法口訣為了順口都是四五個字,口訣中前兩個數字不一樣時都是小數在前、大數在后,上下兩句口訣的積之間都是相差5;我們還會用口訣快速的口算乘法,還會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口訣背的不熟練的同學課下可要加點油了,口訣不熟練就很難又對又快的進行乘法口算,甚至以后再學習的除法問題也很難全對。
六、課后作業
熟記五的乘法口訣。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理解除法的意義,教科書第51~53頁。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動手分實物,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森林里小動物聯歡會在熱烈的氣氛中拉開了序幕。你們想參加嗎?
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小動物聯歡情景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從圖中發現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們有可能提出加法或減法的問題,教師把學生提出有關除法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其它問題收入問題口袋。)
除法問題:
1、12只小熊進行體操表演,怎樣排隊?
2、30只松鼠,怎樣分組?
3、6只小猴分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探索新知
(一)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認真,提出了這么多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幫小動物解決下面的問題,好嗎?
(二)12個小動物怎樣排隊?
1、師:12個小熊進行體操表演,他們該怎樣排隊呢?請同學們借助手中的學具自己擺一擺。分一分。試一試。(學生利用學具擺出各種情況)
2、師:同學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嗎?
3、師:哪個小組能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排的?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按一定的順序板書各種平均分的結果)
可能出現:
(1)每4只一行,,排3行;
(2)每3只一行,排4行;
(3)每6只一行,排2行;
(4)每2只一行,排6行。
4、師:我們剛才找到了這么多不同的分法,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一下,這些分法用什么相同之處?
(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會發現:其相同點都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樣多。)
(三)30只松鼠怎樣分組?
1、師:剛才我們幫小熊排好了隊,那么30只松鼠怎樣分組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助小松鼠分組嗎?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可以借助手中的學具分一分。
學生可能找到以下幾種方法
(1)30只松鼠,若每組6只,可以分成5組,若每組5只,則可以分成6組。
(2)30只松鼠平均分成6組,每組5只;若平均分成5組,則每組6只。
2、師:誰愿意把你的分組方法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四)用除法表示分的過程
師: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法幫小松鼠分了組,小松鼠非常高興。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用算式該怎樣表示呢?
1、教師向學生介紹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及各部分的意義。
教師邊介紹,邊板書:
30÷6=530÷5=6
2、師:誰知道這兩個算式怎樣讀?它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請會的學生介紹,也可由教師介紹)
3、師:“小熊怎樣排隊?”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五)小猴子怎樣分組?
師:瞧,小猴子急了,請同學們來幫小猴子分一分組,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好嗎?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集體交流時說出師怎樣分的,用算式怎樣表示,介紹算式個部分名稱及意義。)
三、鞏固練習
1、第一題:連一連,分一分,說一說。
學生獨立完成自主練習1,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2、第二題:圈一圈,填一填。
(1)與同位說說怎樣分
(2)說說你的想法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平均分
教后反思:通過動手分實物,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學生初步理解了除法的兩種含義,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并能運用除法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工具:三個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個故事。(電腦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節)你們知道路旁的人為什么笑嗎?
生:盲人摸到的分別是大象的牙齒、耳朵、腿和尾巴。(他們摸到的是大象的一個部分。)
師:對,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個部位,所以都說不準大象的全貌。
二、觀察實物,傳授新知
師: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除了用摸,還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生:可以用觀察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桌面上的小汽車,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說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車頭。(該生拿起小汽車指著說)
師:其余小組也是看到小汽車車頭的同學請站起來。(生一一站起來)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生:我看到的是車門。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的情境,并給出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小剛他們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后)小剛在車的前面看到車頭,是第一幅圖;小紅看到的是車的側面,是第三幅圖;小強在車的后面,看到的是車尾,是第二幅圖。
師:這幾個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嗎?看到小汽車的形狀一樣嗎?
生:他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小紅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于是她乘熱氣球飛上天空。(屏幕顯示小紅乘熱氣球飛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她現在是從什么位置觀察小汽車的?
生:小紅是從上面觀察小汽車的。
師: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呢?請選擇正確的圖形。
生:(獨立思考后,全體學生舉手示意)小紅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師:第二幅圖中的大、小長方形是小汽車的什么部位?
生:(通過觀察汽車實物)小長方形是車頂,大長方形是車的身子。
師:除了從上面觀察小汽車,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呢?
生:可以從下面觀察小汽車。
師:請拿起小汽車,從下面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活動觀察)
生:我看到了車輪。生:我看到了車底。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我們怎樣去觀察一個物體。
生:從物體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觀察。
生:可以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物體。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怎么樣的?
生: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那么請你們來認一認(屏幕顯示物體其中的一個側面),這是什么物體?生:這是一架飛機。
師:同學們判斷得真準確。你們看到的是飛機的什么面?
生:是飛機的前面。
師:(將飛機轉動一個角度)這又是飛機的哪個面?
生:這是飛機的后面。
師:那你們知道飛機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嗎?請你們用小手來表示。(生把左、右手舉起來表示飛機的'左翼和右翼)
師:同學們都知道飛機的左右翼了,那你們來觀察(繼續轉動飛機),這又是飛機的哪個面?
生:這是飛機的右面。
師:對。那這是飛機的哪個面(繼續轉動飛機)?
生:(全體回答)這是飛機的左面。
師:同學們都說對了。(屏幕顯示另一個物體的側面)這又是什么物體?
生:這是洗衣機。
師:你們都同意嗎?(全體學生點頭示意)
師:這又是什么物體呢?(屏幕里顯示一個動物的背面圖)
生:這是一只鴨子。生:是一只鵝。
師:我們來認一認,這到底是什么動物。(把動物換個角度)
生:(觀察后)原來是一只鴨子。
師:我們再來猜一猜,這是什么呢?(屏幕顯示手提電腦的背面圖)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
生:這是沙發。生:這是黑板。 ……
師:大家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但意見不太一致。你們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讓大家知道這究竟是什么物體嗎?生:(沉默一會兒)轉轉物體。
師:就按你們說的方法。(轉動物體,出現不同角度)生:是手提電腦。
師: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什么?生:不能只看一個面。生:要從不同位置去觀察。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準確,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下面,請同學們用剛剛說的觀察方法從不同的位置觀察桌面上的茶壺,把看到的形狀用動作表示出來。
(生分小組進行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的學生用不同的動作演示給小組的其他同學看,教師巡視,組織、指導學生)
師:有4個小朋友也在觀察茶壺。(屏幕出現4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茶壺,并在旁邊畫有4幅不同形狀的圖形)他們看到的是哪幅圖,請同學們邊小組討論邊連線。
生:戴頭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圖。生:短頭發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圖。
生:穿綠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圖。
師:還可以怎樣觀察?
生:從上面和下面觀察。
師: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狀?
生:(分小組觀察)從上面看到的是茶壺蓋、茶壺嘴和壺把,從下面看到的是壺底。
師:大家觀察得都很仔細。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出示一座小房子實物)請大家觀察這座小房子,把從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狀畫下來。
(生分小組離開位置進行繪畫活動。活動結束后,教師展示學生畫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業:隨堂練習
美麗的對稱圖形(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對稱物體的特點。
2、通過操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通過觀察、討論、創作使學生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剪刀,蠟光紙。
2、學生準備剪刀,蠟光紙,各種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同桌合一套),小樹、衣服圖形。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1、電腦出示軸對稱圖形:蝴蝶、紅心、書、樹葉、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師:這些圖形好看嗎?你能說說這些圖形有一個怎樣的共同特征嗎?
(2)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部分或者上下兩部分是完全一樣的,結論:這些圖形的兩部分都是完全一樣的。
二、揭示課題:
1、教師:這些圖形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叫對稱圖形。同時出示課題:對稱圖形。
2、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對稱圖形。
三、認識對稱圖形:
1、發現特征:
(1)教師:松樹圖和衣服圖是軸對稱圖形嗎?你們是怎么想的?
(2)學生交流,并及時揭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A、這兩個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可以通過對折來驗證。
B、對折后發現折痕兩側的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電腦顯示: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3、舉例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和物體:
(1)教師: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物體是對稱的,你能舉例說說嗎?
(2)進行交流,學生可能說到的有:人體表面、臉、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講臺、課桌、窗、門、汽車、飛機等等。
四、認識對稱軸:
1、教師提問: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看它對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師: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是很重要的,因此人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對稱軸”。
3、找出對稱軸:
(1)指一指小樹圖和衣服圖中的對稱軸各是哪一條?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由電腦顯示。
五、判斷軸對稱圖形、找出對稱軸:
1、平面圖形:
(1)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平面圖形,大家一起來找找“做一做”中的這些圖形中有哪些是對稱的?
(2)是對稱圖形的畫出他們的對稱軸
2、練習:
教師:我們每天都要接觸數字0、1、2、3、4、5、6、7、8、9,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數字中哪些是軸對稱的,它們的對稱軸各有幾條。
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判斷,然后再進行交流驗證。
六、創作軸對稱圖形:
1、練習十五第3題
你能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嗎?
2、即興創作:
教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是軸對稱的,剛才同學們已經舉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設計師一樣,用靈巧的雙手來創造美麗的軸對稱圖形來,是嗎?
(1)教師示范創作:將事先準備的彩紙拿出,對折后剪“雪人”。
教師:大家可以像老師一樣剪;更可以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創作其它的作品。老師相信同學們的作品會比老師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師播放旋律優美的音樂,學生進行創作。
(3)優秀作品展覽。
七、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大家創作的圖形都有一個怎樣的共同名稱呢?你能說說對稱圖形都有怎樣的共同特征嗎?你還有什么要向大家說的嗎?
教師:軸對稱圖形真的很美麗,因此被廣泛運用于服裝、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設計中。老師希望大家能在新年來臨之際,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把我們環境布置更美麗!
八、布置作業:課后四人小組合作,創作對稱圖形
鏡像對稱(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圖,再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能直觀分析對稱的兩邊圖形有什么關系。
2、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鏡像對稱的性質:照鏡子時,物體與像的上下、前后相對位置相同,左右相對位置正好對換。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圖,再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能直觀分析對稱的兩邊圖形有什么關系。
教學工具:
1、教師準備數字卡片,時鐘,一面大鏡子
2、學生準備小鏡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舞蹈房上數學課,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不過,聽完老師的一個故事以后,你們就會明白,為什么要到舞蹈房來上課。
故事:從前,森林里住著一只大老虎,他可兇了,見著小動物就要吃他們。有一天,一頭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誰知道遇到了這只大老虎。老虎惡狠狠的對小羊說:“我要吃了你!”這時,小羊急中生智,對老虎說:“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為我正要到另一頭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聽,氣壞了:“什么?你帶我去找他,我要給他點厲害瞧瞧!”小羊把老虎帶到了一條河邊,指著河里的“老虎”說:“你看,他就在哪兒呢!”老虎一聽,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惡狠狠”的盯著他,老虎“啊嗚”一聲撲過去,掉進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師:同學們,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師:對!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就可以看見這種現象,看到“一模一樣”的自己,你能舉個例子嗎?生:走在街上,櫥窗里;鏡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師:大家說的都對,現在請大家看前面的這一面大鏡子,你能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師;……
師:現在請注意看鏡子里的老師,老師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老師”怎么樣?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師: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鏡子里的老師也向后退一步。
師:現在我左手拿筆,右手拿紙,鏡子里的老師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兩種意見:①左手拿筆,右手拿紙
②右手拿筆,左手拿紙
師:現在出現了兩種意見,那么好,我請出兩個同學作為兩種意見的代表,來玩一個游戲,一個做自己,另一個做鏡子里的人。
(游戲結束后)
師:現在我們在來判斷一下,鏡子里的老師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紙,右手拿筆
師:所以,鏡子里面的和鏡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五第5題
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反饋糾正
2、看鏡子說數字
1)上一個同學,看著鏡子報數字:1,5,7,2,8,0,9,4,3,6
2)位數: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練習十五看鏡子寫數字
4.看鏡子寫時間,反饋
四、布置作業:
玩鏡面游戲;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熟悉2、3、4乘法口訣,初步記住2、3、4的乘法口訣,初步會計算4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熟記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乘法計算。
2、進一步明確乘法口訣的含義和來源,溝通與加法的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對口令
2、背一背
二三()五五()四五()二四()三三()二二()三四()三五()二五()四四()一一()一四()
[設計意圖]鞏固2~3的乘法口訣,達到熟練運用。
3、填一填
5×3=×5=10●×5=25■×2=104×◎=20
1×5=□△×5=15☆×5=20◇×=255×=30
[設計意圖]用新穎的復習手段,來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4、算一算
1)兩個因數都是5,它們的積是多少?
2)擺一個◇需要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要多少呢?
5、想一想。
如果表示5,那么表示(),
[設計意圖]用文字或直觀圖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列式計算
a2乘3得幾?
b3個4是多少?
C5個3的積是多少?
D兩個因數都是4,積是多少?
e一個因數是4,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此練習是為鞏固乘法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三、課堂隨練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四冊112113頁角的初步認識和說說做做,練習二十二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從一個點起畫角)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技能。
4、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掌握角的畫法。
教學難點: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圖形和掌握角的畫法。
教具:三角板、紅領巾、扇面、棋盤面
學具:兩根硬紙條、圖釘、橡皮頭、直尺、小棒、彩紙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師板書:角。問:這個字你們認識嗎?(齊讀)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來認識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有角的圖形嗎?說說看,哪些圖形上有角?(生舉例)
說到三角板,師出示準備好的三角板:老師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誰愿意上來給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現在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指直角),把這個角描下來,請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師是怎么描的?
說到紅領巾,師再出示紅領巾,紅領巾上有幾個角呢?誰來指一指?
老師也把它貼到黑板上,把這兩個角描下來(銳角和鈍角)。
看,黑板上現在留下的這些圖形就叫角。
二、初步認識角
1、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三個角,說說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樣的?(兩條直直的線,一個尖尖的點)
師:這兩條直直的線和這個尖尖的點,都有個好聽的名字,有誰知道?(如果學生不知道,師介紹)我們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板書)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角就是由1個頂點和2條邊組成的。
2、在我們認識角的時候,有幾個小動物也找來了他們認為的角,你們看,他們找的對嗎?
出示小兔,我們先來看小兔找的角,對嗎?
再來看小貓找來的角,(不對)為什么不對呀?誰來說說?你能想個辦法使它也變成角嗎?(學生上來動手使兩條邊碰在一起,形成頂點)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對嗎?(對)
再看小狗找來的對嗎?(不對)說說理由(兩條邊不是直的)。想個辦法使它也變成角?(一生上來動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幫小貓和小狗改正了錯誤,下面請小朋友快速用手勢表示,這些圖形是角嗎?
4、我們已經學會了找角,現在老師這里有幾個圖形。請小朋友來找找這些圖形中分別藏著幾個角?
看,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幾個角?(指名上來指)
再出示棋盤(六邊形),這是我們小朋友玩的飛行棋的棋盤,這個棋盤上又能找到幾個角呢?(指名上來指)
5、剛才小朋友很快幫老師找出扇面和棋盤上藏著的角,相信下面這一題也難不倒大家,請小朋友把書打開到116頁看第2題,這些圖形中又藏著幾個角呢?看誰找得快、找得準?
誰來和小朋友匯報一下,(口答校對)。如果有圖形學生有爭議的,師出示圖片請學生上來指一指。
三、畫角
1、我們已經認識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動手來畫一個角,會畫嗎?試試看(師巡視,找一個畫法正確的小朋友板演)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畫的?下面我們就按照這個小朋友的畫法再來畫一個角,好嗎?(生練習紙上練習畫)
找幾人上黑板畫(畫不同方向的)
2、畫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四、做角
1、課前周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了2個紙條、1個圖釘和橡皮頭,猜猜看,我們可以用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嗎?
2、小朋友動手能力真強,我們一起來玩玩自己做的活動角,好嗎?
我們一起來變一個大一些的角,能再變大些嗎?變小些呢?
3、老師也做了個角,你能變一個比周老師手里的這個角大些的角嗎?變一個小一些的角呢?
(指名上來拉)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原來角的大小只要看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兩條邊張開的大,角就大,張開的小,角就小。
五、總結
今天,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了哪些本領?(學生自由說)學生說到學會了畫角,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在腦子里畫一個角,想一想,要先畫一個頂點,然后從頂點出發畫一條邊,再從這個頂點出發畫另一條邊你畫好了嗎?把眼睛睜開。
六、游戲
小朋友學得都很認真,下面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來玩幾個游戲。開心嗎?
1、我們先來玩折紙游戲。請你拿出一張白紙,用這張紙折出一個角,折好后指給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2、我們再來玩剪紙游戲。請小朋友拿出一張彩紙,看看這張紙上有幾個角?動手摸一摸。現在我們在紙上剪一刀,看看紙上還留下幾個角?
師巡視,選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說說現在紙上留下了幾個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擺成角嗎?2根小棒可以擺成角嗎?3根小棒呢?試試看。誰愿意上黑板擺?請幾人上黑板擺,有和黑板上的擺法不一樣的小朋友自己上來擺,說說你擺的這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在具體情境中,學會7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3、在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
教學重點:在經歷7的乘法口訣的編制及探索、尋找口訣記憶規律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學難點:在經歷7的乘法口訣的編制及探索、尋找口訣記憶規律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操場看凱蒂下課和小朋友們游戲的情況。你們高興嗎?瞧,你看到了什么?小組討論根據圖意編故事。
二、探究新知
1、現在凱蒂正在和小朋友玩什么什么?圖上的小朋友都有在玩什么?說了些什么?(2個小組代表說故事)
疊紙啪、每人疊7個、一共能疊多少個?玩老鷹捉小雞的有2組、玩轉圈的有4組……
同學們看得真仔細,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疊紙啪的同學每人疊7個,一共能疊多少個?
玩老鷹捉小雞的有2組,一共有多少同學?
玩轉圈的有4組,一共有多少同學?
凱蒂見大家那么聰明,她想請大家幫忙算算7個同學疊紙啪,每人疊7個,一共能疊多少個?你愿意幫忙嗎?
你是怎么算出來的?讓我們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在小組里擺一擺,編一遍,說一說。哪個小組想匯報一下你們編制的兒歌呀?
用加法加出來的、用口訣算出來的……
你們還能編出其他的關于7的口訣嗎?
咱們把兒歌整理一下吧!試著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2、剛才我們編制了兒歌,現在我們就借助兒歌來編7的乘法口訣,用口訣計算乘法更方便。
師生合作,共同總結7的乘法口訣。進行相關記憶。
3、剛才我們編制了7的乘法口訣,現在我們就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吧!看誰最有辦法!
有多少同學在玩老鷹捉小雞?誰來解決?用哪一句口訣來幫助計算的?
你還能提出其他的問題嗎?
有多少同學在玩轉圈?誰來解決?用哪一句口訣來幫助計算的?
三、鞏固練習
游戲:
看算式說口訣
看口訣說算式
全班齊背口訣
同位互背口訣
開火車背口訣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7的乘法口訣
教后反思:教學本課時,我由學生做游戲的話題引入,結合看圖將數學故事的方式引入,注意培養學生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2頁~1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5的乘法口訣的應用過程,進一步鞏固5的乘法口訣,熟練進行乘法口算。
2、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以及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的優越性。
3、能熟練運用口訣進行計算,培養靈活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環境中,掌握并靈活應用5的乘法口訣。教學難點:區別乘法與加法的含義,熟練掌握5的口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激發參與
課件演示:猴媽媽有兩個孩子,老大叫樂樂,老二叫毛毛。有一天,他們看見在一個高高的涼亭上有一棵高大的桃樹,他倆望著又紅又大的桃子,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怎樣才能摘到桃子呢?只有做完左邊這些算式,或者做完右邊這些算式才能摘到桃子,樂樂和毛毛想比一比,看誰摘到的桃子多,同學們你們想參加嗎?
計算競賽
1、組織學生同桌二人展開競賽
2、同桌二人互相訂正并用課件演示結果
3、表揚二人競賽中獲勝的學生,鼓勵未獲勝的
二、啟發回顧,鞏固基礎
(過渡:看來同學們還真厲害,樂樂和毛毛也都摘到了桃子,可是猴媽媽發現樂樂算的快,毛毛算的慢。猴媽媽想知道兩個孩子是怎樣算的?)
1、引導學生復習乘法的意義
毛毛就搶著說:65表示
2、引導學生復習5的乘法口訣
樂樂聽了哈哈大笑,原來樂樂早已背會了5的乘法口訣,他說看見65=想口訣;五六三十,看見55=想口訣;五五二十五??于是毛毛就嚷著讓樂樂給他教5的乘法口訣,同學們你們愿意教毛毛5的乘法口訣嗎?
(1)女生扮演樂樂給毛毛教5的乘法口訣
(2)男生扮演樂樂給毛毛教5的乘法口訣
(3)學生看算式背口訣說答案
3、介紹乘法口訣。
師:大家說乘法口訣好不好啊?
生:好
師:是啊,你知道嗎?(出示教材第13頁你知道嗎的內容)乘法口訣是我們的祖先傳下來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讀起來很順口,使計算又對又快。
4、試眼力(第2題)
(過渡:毛毛在大家的幫助下學會了5的乘法口訣,就嚷著讓媽媽帶自己去玩,猴媽媽說:我要考考你們的眼力,誰的眼力好我就帶誰去玩,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試試自己的眼力呢?)
(1)讀懂題目要求。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交流與訂正答案,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
要看清加號+還是乘號,例如:55○5+5。能根據算式的意義一下子判斷出大小,例如:95○59。能用口訣一下子判斷出大小,例如30○56
三、比較分析,強化認識
(過渡:猴媽媽看到兩個孩子都練成了火眼金睛,高興極了,他們來到一片草地上,啊﹗這么多人,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第1題。
(1)讀懂題目要求,看懂兩幅圖的圖意。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兩題列式分別為
35=15(人)或53=15(人)
3+5=8(人)或5+3=8(人)。
(3)集體交流反饋,為什么這樣填?
師;這兩道題的問題都是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可為什么①用乘法,②用加法
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
列式理由分別為:第(1)題中三排人數相等,是5個3或3個5,所以用乘法算式;第(2)題中兩排人數不相等,是把5和3合起來,所以用加法算式。
四、應用實踐,拓展延伸
1、去買票(第3題)
(過渡:猴媽媽帶著樂樂和毛毛穿過人群來到售票處,買票的人還真多。)
(1)都有哪些人來買票?
(紅紅、李老師、明明一家)
(2)你還知道些什么?
成人票每張5元;學生票每張3元。
買票者各自不同的條件:紅紅買5張學生票;李老師買2張成人票;明明一家買2張成人票和1張學生票。問題:他們各需要多少錢?
(3)學生口頭解答或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4)交流。
紅紅:53=15(元)或35=15(元)
李老師:25=10(元)或52=10(元)
明明一家:52=10(元),10+3=13(元)
2、住帳篷(第4題①)
(過渡:到了晚上,猴媽媽說要住帳篷,小猴子高興極了。(出示課件)
(1)看題并說說題意
(2)能住下嗎?你是怎么想的?(小組討論)
(3)指名匯報
每個帳篷最多住4人,5個帳篷最多住20人,有19名學生,所以能住下。
3、發餅干(第4題②)
過渡:聽說晚上還要發餅干呢(出示課件)
(1)讀懂題意。
(2)獨立思考。
(3)小組內討論。
(4)統一認識。
如果每人分8塊餅干,5人需要40塊,只有38塊,不足40塊,所以每人分不到8塊。
五、當堂反饋,小結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XX?
師:今天我們對5的乘法口訣進行了練習,知道了運用乘法口訣可以使乘法算的又對又快,而且在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時,可以運用乘法口訣進行估算、推理和判斷。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學好乘法口訣、用好乘法口訣,好嗎?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材: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p30—p31
課題:節日廣場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情景,培養學生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3、繼續學習體會從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簡單物體的不同的形狀,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狀。
教學重點:乘法知識的靈活運用。
教學難點:全面觀察,收集信息,發現并提出相關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到節日廣場去。那里現在是一片歡騰的景象。小朋友們,想不想去啊?(投影出示節日廣場圖)大家看,現在的廣場上是不是很熱鬧呀?
二、問題探究
2、說說圖上的內容,體會祖國的美好。
師:在廣場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生:圖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邊還有許多人在觀看表演。
師:演出一定很精彩,我們也去瞧瞧。圖上還畫了什么?
生:廣場上有五顏六色的鮮花,還有氣球。
3、提出乘法問題。
(1)明確要求。
師:我們來侃侃智慧老人給我們提出什么要求。你能提出哪些才問題?(注意:你提出的問題必須要用什么方法來求?)
(2)獨立觀察畫面,思考,把自己的問題在小組里說給其他同學聽。
(3)集體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將本小組的問題提出來,指名某位同學來回答。
生:請問共有多少人在跳舞?
生:共有15人。3×5=15(人)
生:廣場上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生:由2個氣球。每束8個,共4束。8×4=32(個)
生:大的花有幾朵?
生:四八三十二,工32朵。
生:小的花有幾朵?
生:工12朵。可以看作2個4盆,也可以看作4個2湓。
生:看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生:5×2=10(人),共10人。
生:照相的有幾人?
生:4×3=12人。
學生可能會提出其他問題,只要是對的,都要予以肯定。
三、體驗感悟
1、出示畫面。
2、說說圖上都有誰?在干什么?分別在什么位置?
生:一群少先隊員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向烈士紀念碑行隊禮。
師:是的。先烈們用生命為我們換來今天幸福的生活值得我們尊敬和紀念。同學們,請注意,隊伍里面有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
生:是淘氣,他也在紀念碑前面。
生:圖上還有小狗,它蹲在紀念碑的右側。
生:上面飛來一只小鳥。
四、實踐應用
1、學生觀察圖,發揮想象力,想想誰看到了哪幅圖?連一連。
2、學生獨立思考,動手連。
3、全班交流。
讓學生說說小狗、小鳥、淘氣分別站在哪一面,看到的紀念碑是什么樣子的?
五、小結
今天,我們跟著陶氣到了“節日廣場”,參加了“慶祝活動”和“悼念活動”,所到之處,都有許多的數學問題,今天你有哪些收獲呢?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22頁
板書設計
節日廣場
3×5=15(人)
8×4=32(個)
5×2=10(人)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三課時(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么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么會出現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里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游戲。
(1)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么?(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折……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并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里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找朋友。
3、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一、背景設計
“空間與圖形”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作了比較具體的要求,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等。而“角”的認識是蘇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內容。但對于剛進入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對“角”的知識比較抽象。雖然生活中對角已積累一些經驗。但對角的幾何圖形還是第一次認識。教學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經歷活動增加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創設認識和理解數學角的情境。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概括,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學情分析(學習需要的分析)。
1、實際是什么?(認知起點能力)
學生在認知上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能夠識記平面圖形中的角及實物中的角。
2、應該是什么?(認知上達到——使能目標)。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識記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的大小,學會畫角并能實際理解應用。
<二>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基礎性知識掌握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撐握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會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的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夠識記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識別角有大小,學畫、能識記理解和應用。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過程,初步體驗空間與圖形的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二、教學策略分析
<一>教學重點:經歷活動,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二>教學難點:經歷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并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關系。
<三>突破方法:設法為學生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其次借助直觀動演示,使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教與學的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運用動手操作法、直觀演示法、互動交流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并借助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從而“變教為誘、變誘為思、以誘達思”。
三、教具學具的準備:課件、活動角、剪刀、水彩筆、木棒、紙。
四、教學媒體的選用
1、設計思想: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的角,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教學時必需通過直觀形象來幫助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先認識實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后經態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鏈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書角,師:你認識嗎?讀一讀,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或者說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師:是呀!這些角生活中處處可見,而今天我們要研究的角是數學意義的角,數學中的角是怎么樣的呢?老師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好嗎?
2、出示實物圖:(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認為的角在哪里?
畫角:看來大家對角的認識有些不同,能畫出你心目中的角嗎?
3、談話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數學意義的角具有仕么樣的特點呢?
1、說生活中的角
2、指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
3、畫角:在紙上試畫,說說畫的角是怎樣的)
為學生學習數學角創設具體情境打開思路,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根據
二、操作感知、自主構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
1、演示觀察,正確感知:
1課件演示—角的形成過程(從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提問:你又發現了什么?
2、畫角、課件演示(從一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的線)。
3、師:動動小手也畫一個角,好嗎?
4、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畫的。
5、學習角的各部分名稱(自學教材)。
6、練習內化、豐富表象、課件演示。
①判斷,深化表象(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回歸生活,深化認識。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數學意義中的角,所具有的特點,那么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數學意義中的角。
課件演示(實物圖:五角星、扇子、山羊等)1、觀察交流、初步理解角的形成過程
2、學生畫角
3、匯報你是怎樣畫的
4、匯報角各部分名稱
5、學生練習、評價通過從實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過程讓學生感知角的特點,然后通過看、畫、找等多種感官活動初步建立角的表象,進一步感受數學源于生活,其次借助于媒體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二)做角—操作內化、實踐體驗
1、談話:想不想做角呢?比比看誰的手最巧?
2、師巡視
3、師:通過展示你們發現了什么?
1、做角:用毛線、吸管、小棒等學具做角。
2、交流做法
3、展示、相互評價
4、議一議做、比、議、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性的多樣化,這一過程即鞏固對角的認識,又為學習角的大小架起了橋梁。
(三)感知大小—實踐活動、感悟體驗1、引導觀察,比較大小。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么?
2、創設沖突,引發爭論。
師:你能畫一個很大的角嗎?
3、在視頻儀上展示,提問:你認為哪個角大?為什么?
4、直觀演示:
①課件演示:有兩邊重合,向左旋轉;②拉活動角
5、師:根據觀察和活動,上面的角到底誰大,它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觀察、說一說哪一個角大?
2、學生畫角,小組討論。
3、學生仔細觀察,感知它的變化
4、學生拉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距離有關)讓孩子經歷實踐活動溝通了學生經驗與知識的聯系,獲得感性知識并掌握角的本質特征,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交叉開的程度有關,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三、總結欣賞延伸
1、師:這節課,每位小朋友都開動腦筋,經歷指、畫、做、摸、想等活動,獲得了許多新知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師完成板書,認識角。
3、欣賞—發現美。
師:同學們,角不僅不數學中被應用,而生活也被廣泛應用,古今中外許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
(課件演示:伴隨著悠揚的音樂,欣賞古建筑物)
4、“小小設計師”用角或者有角的圖形拼出你喜歡的圖案。
1、生談收獲
2、帶著音樂,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價值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及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的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使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油然而生。
五、教學流程
六、自我評價
1、以生動活潑的課堂組織形式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與教學活動中,借助于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深入淺出的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使學生進的大小,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成功的快樂。
2、《課標》指出:“數學活動必需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為此,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在練習中升華,從中學到了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產生了數學學,用數學的需要。
3、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生活,回歸生活。在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時,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手段,創設了一個悠揚動聽的音樂和一幅幅美的圖片和建筑物,這樣一個情境,不僅讓學生看到了角的廣泛應用,并感受到了數學的魁力,從而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熟練運用2———5的乘法口訣求積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培養學生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滲透愛過主義教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小組學習中,掌握學習技能,學會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主題圖中收集有用的的數學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圖
學生準備:本子、白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你們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嗎?
國慶節
師:對,十月一日是祖國媽媽的生日。下面老師就帶領大家去參觀一下節日的廣場。
2、出示掛圖左半頁:節日的廣場漂亮嗎?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二)分組學習,合作探索。
1、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氣球、大花盆、有的小朋友在跳舞、有的在看、有的在照相
2、分組學習:
請小組長拿出紙片,組織你的小伙伴仔細觀察畫面,想想你們能提出哪些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把它記在白紙片上。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最多。
教師參與小組活動,傾聽、提問。
3、匯報交流:
請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把你們組提出的數學問題讀給大家聽一聽。
師根據學生口述板書問題。(相同的問題只板書一次)
4、要求:齊讀黑板上的問題:
(1)一串氣球有8個,4串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2)一邊有8盆花,4邊一共有多少個大花盆?
(3)一排有6個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個小朋友在跳舞?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看跳舞?
(5)照相的每組有4人,3組工有多少人?
4、獨立解答黑板上的問題。有困難地可請同桌幫忙。
5、指名匯報:
第(1)個問題,你是怎樣列式的?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其他同學還有補充的嗎?(下面的問題程序相同)
每串氣球有8個,4串有4個8,所以,4X8=32(個)
對問題“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照相?”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圖上看,能用乘法嗎?怎樣才能用乘法解答?
把4人看成一組。
6、學生匯報自己的算式。
(三)觀察練習
1、引導觀察:你能說說你正面、側面和上面分別有些什么嗎?
2、出示掛圖右半頁:請你說說圖上的故事。
找找淘氣、小狗和小鳥分別在烈士紀念碑的哪一面?
淘氣在烈士紀念碑的前面;小狗在烈士紀念碑的側面;小鳥在烈士紀念碑的上面。
3、思考:仔細觀察下面三幅圖,想一想,再連線。說你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性練習
小游戲:編題大挑戰。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乘法解決問題,你能用4×5和3×7編出兩道應用題嗎?編出一道給小組記1分,看哪組得分最多。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
節日廣場
(1)一串氣球有8個,4串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4X8=32(個)或8X4=32(個)
(2)一邊有8盆花,4邊一共有多少個大花盆?
4X8=32(盆)或8X4=32(盆)
(3)一排有6個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個小朋友在跳舞?
3X6=18(個)或6X3=18(個)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看跳舞?
2X5=10(個)或5X2=10(個)
(5)照相的每組有4人,3組共有多少人?
4X3=12(個)或3X4=12(個)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內容:課本54——55頁。有關0的除法。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了解有關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有關0的除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有關0的除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除法的初步認識,會用除法算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問題: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幾個月亮?
3.學生說自己的做法,并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0÷5。
4.小組討論學習: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幾個月亮?
討論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板書:0除以任何一個不是0的數都得0。
三、自主練習
1、先讓學生看圖自己列式計算,然后引導學生套用規律進行計算。
2、綜合練習,幫助學生熟練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講解。
3、第三題只給出了條件,讓學生在自己提問題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列式計算。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先講解再讓學生完成。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猴子撈月
教后反思:大部分同學內容能夠掌握有關0的除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很熟練,必須多做練習。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學上冊日記12-12
五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12-22
二年級上冊《大海那邊》教案精選12-17
二年級上冊《贈汪倫》教案11-04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23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2-13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16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22
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13
《贈汪倫》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