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我的爸爸
大班社會:我的爸爸
設計意圖:
1、爸爸在幼兒的生活中由于各種因素,不如媽媽那樣與幼兒接觸頻繁,他們的辛苦、他們的付出、他們的愛往往被孩子所忽視。為了讓幼兒進一步地了解自己的爸爸、了解爸爸的工作及工作的辛苦,從而萌發愛爸爸的美好情感,特設計了大班社會活動《我的爸爸》。
2、關注教育公平是實現“教育人本化、人性化”的最好體現。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踐行教育公平,享受教育幸福”是值得每一位教師所研究的。本次活動,充分地把教育公平理念滲透其中,讓幼兒在平等的交流機會、平等的實踐機會、平等的享受成功、平等的關注爸爸中獲得公平、機會、關懷、快樂和成功。
活動目標:
1、愿意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爸爸。
2、能大膽地說出愛爸爸的原因,并用簡單的圖案表示。
3、了解爸爸的工作及工作的辛苦,知道在接受爸爸愛的同時要回報愛。
活動準備:
1、課前發放“我的爸爸”調查表。
2、圖文卡:我的爸爸、我愛爸爸的原因、爸爸的工作、長得帥、本領大、愛家人。
3、三種圖形的紙、筆若干。
4、背景音樂:好爸爸壞爸爸,集中音樂。
5、錄像與照片:班內幾位孩子爸爸工作的片段、場景,照片上貼有爸爸工作名稱的相應字卡。
活動過程:
一、結合調查表,介紹“我的爸爸”。
1、幼兒相互介紹“我的爸爸”。
教師:上次我們發了一張“我的爸爸”調查表,上面有“爸爸的姓名、爸爸的生日、爸爸的職業、爸爸的本領、爸爸的愛好”這些內容,小朋友回家后都和爸爸、媽媽認真地記了記,那先請你們和旁邊的小朋友拿好調查表相互介紹一下你的爸爸。
2、個別幼兒介紹“我的爸爸”。
教師:那誰愿意到前面來介紹一下你的爸爸呢?幼兒拿好調查表上來自由介紹。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都介紹了自己的爸爸,講出了爸爸的許多特點,真棒!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借助調查表來介紹“我的爸爸”,調查表的設計內容較為豐富,包括爸爸的姓名、生日、職業、本領、愛好等,使幼兒對“我的爸爸”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同時,介紹時采用了相互介紹和個別介紹的兩種方式,既讓全體幼兒都獲得介紹的機會,又讓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得到鍛煉。)
二、說說、畫畫“我愛爸爸的原因”。
1、提問:你愛自己的爸爸嗎?
2、幼兒相互說說我愛爸爸的原因。
教師:等一下請你找好朋友,可以是1個,也可以是幾個,一起輕輕地說說“我愛爸爸的原因”。
3、提問:你愛爸爸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幫助幼兒提煉愛爸爸的原因,如:長得帥、本領大、愛家人。
4、出示3種圖形的紙,要求幼兒根據愛爸爸的不同原因用簡筆畫的方式繪畫。
5、幼兒分組繪畫,教師指導。
6、展示作品并進行簡單交流。
(評析:在說說“我愛爸爸的原因”過程中,采用了自由選擇同伴交流的形式進行,在平等的選擇交流中相互說出了“我愛爸爸的原因”,并以長得帥、愛家人、本領大進行簡單歸納。接著為幼兒提供了平等的實踐機會,讓幼兒根據自己愛爸爸的原因,選擇合適的圖形進行繪畫,體現了機會的公平。當幼兒畫完圖畫后,又給每位幼兒提供了展示的舞臺,讓幼兒享受了平等的快樂。)
三、了解爸爸的工作及工作的辛苦。
1、觀看錄像:班內1位孩子爸爸工作的片段(季子博爸爸——電工)。幼兒邊看錄像,教師邊進行介紹。
教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我們班季子博小朋友爸爸工作的錄像,你們想看嗎?
2、提問:季子博的爸爸是哪里人?做的是什么工作?你看到錄像里他在干什么?
教師:季子博爸爸是電工,經常爬上爬下很危險,這樣的工作辛苦嗎?
3、觀看照片:班內幾位孩子爸爸工作的場景,繼續說說爸爸的工作和工作的辛苦。(出示其他幾位爸爸的照片:1楊寶林爸爸——擋車工(陜西)、2王金鳳爸爸——木工(四川)、3謝萍芳爸爸——農民(安徽)、4李開勝爸爸——個體戶:開饅頭店(安徽))
教師:老師還帶來其他幾個爸爸工作的照片,我們再來看一看吧。這是誰的爸爸?你們老家是哪里的?你爸爸做的是什么工作?教師再進一步介紹。
4、教師小結:小朋友的爸爸有的是我們本地的,有的是外地來打工的,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工作都很認真,有的電工,工作很危險,經常要在電線桿上爬上爬下;有的是擋車工,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還有的工作內容很多,不僅要種田、還要種菜、賣菜******
你們說爸爸的工作辛苦嗎?爸爸為了我們小朋友、為了自己的家,整天忙忙碌碌的,所以我們都要熱愛自己的爸爸。
(評析:陳鶴琴、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這樣的教育理念:教育應向勞苦大眾服務。這一環節中,不僅關注了本地幼兒的爸爸,而且也關注了外來務工子女的爸爸,選擇介紹的爸爸的工作都是平凡而樸實的工作,如:電工、擋車工、木工、農民、個體戶等,幼兒在看完錄像、照片之后,一起說說講講各位爸爸的工作,真實地感受了爸爸的付出及工作的辛苦。)
四、學習感恩,說說如何關心爸爸。
1、提問:那你想在生活中為自己爸爸做些什么事呢?
幼兒自由說說,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適時引導,如:如果你的爸爸出差了幾天回來了,你看到爸爸,想干什么?
2、教師小結:爸爸們在生活中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平時工作也很辛苦,我們小朋友也應該關心爸爸、熱愛爸爸,為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評析:幼兒在生活之中往往是接受愛、獲得愛,付出愛的機會是少之甚少。這一環節,在幼兒了解爸爸工作辛苦的基礎上,為幼兒提供了一個付出愛的機會,一起來說說在生活中為爸爸做些什么事?使幼兒自然而然地萌發出了感恩之心。)
活動延伸:
繼續了解爸爸,學會關心爸爸。
活動反思:
一、起點的公平——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之中。
在幼兒園的公開教學活動中,大多數老師會由于孩子過多或為了提高課堂效果,自然而然地選擇一部分孩子參與活動,而另一部分孩子是在試教過程中上過或者留到下一次再進行。這樣的安排看上去似乎合情合理,但也缺乏一定的人情味,畢竟孩子是生活在同一個班級中的,為什么有的在公開教學活動中參與,而有的則是在試教活動或下一次活動中進行呢?公平教育,它是指任何一個受教育者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而且是相同的。為了真正地實現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公平,我想第一點首先應做到的是: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之中。我在大班社會活動《我的爸爸》中,就把我園大二班的43位小朋友都請入到了課堂之中。
二、機會的公平——讓每個幼兒都擁有自由選擇和交流、操作、展示的權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到:機會的公平是每一個人都能受到適當的教育,而且這種教育的進度和方法是適合個人特點的。我在大班社會《我的爸爸》中,充分從幼兒的個人特點出發,努力使每個幼兒擁有自由選擇和交流、操作、展示的權利。如:在自由找好朋友說說“我愛爸爸的原因”、自由選擇不同的圖形畫畫“我愛爸爸的原因”中,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自由選擇同伴和圖形,為每個幼兒都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再如:活動一開始,讓幼兒相互介紹“我的爸爸”,使每個幼兒都擁有了交流;在各種圖形紙上畫畫“我愛爸爸的原因”,讓每個幼兒都擁有了操作;當幼兒畫完后,把作品貼到前面的版面上,讓每個幼兒都擁有了展示。
三、態度的公平——讓外來務工子女和本地幼兒共同融入到活動之中。
一個班級之中,有的幼兒乖巧,有的幼兒調皮;有的幼兒聰明,幼兒的遲鈍;有的幼兒來自本地,有的幼兒來自外地……如何在這群形形色色的幼兒中體現教育公平?這就取決于教師的態度。我在大班社會活動《我的爸爸》中,根據所上班級——大二班幼兒的實際情況(43名幼兒中有13名是外來務工子女),以公平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位孩子,課前親自了解并采訪外來務工子女爸爸和本地幼兒爸爸的工作,并把外來務工子女爸爸和本地幼兒爸爸的工作錄像、工作照片都帶到了課堂之中,讓幼兒一起看看、說說這些爸爸的工作及工作的辛苦,從了解到敬佩到自然而然地萌發出感恩之心。活動中,不管是外來務工子女,還是本地幼兒都獲得了一定意義上的尊重,從而使他們也真正地融入到了活動之中。
【大班社會:我的爸爸】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教案:我的爸爸10-10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我和爸爸》含反思10-28
大班社會教案:我在長大_大班社會教案07-07
大班社會快樂的我教案06-26
大班社會教案我的心情03-15
大班社會教案獨特的我03-15
大班社會我說說教案03-16
大班社會:我愛大自然11-24
大班社會我也有長處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