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滾動》大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滾動》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認識圓的基礎上,通過做做、玩玩,讓幼兒知道圓形的物體會滾動。
2.知道用輪子能省力。
3.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室外:
(1)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
(2)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
2.室內:各種形狀的小積木,幼兒人手一套;裝有書籍的箱子一只,圓形的輪子兩個,小推車一輛,大積木一塊,每組一只盒子(裝有橡皮泥、硬卡紙、彩色紙、剪刀、牙簽、膠水、蠟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滾動圓形和其他形狀構成的物體
在室外供給幼兒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以及裝著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教師:“這里有許多車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想一想,哪些車子的輪子會滾動?”
二、第二次嘗試:圓形的東西會滾動
1.在室內供給每位幼兒各種形狀的積木玩。
①你們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狀的積木?
②請你推動各種積木,你發現了什么?
③為什么圓形的積木輕輕一推會滾,而梯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的積木不會滾動呢?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2.圓形輪子會滾動。
師:“人是很聰明的,人們利用圓形的東西會滾動的道理,制造出許多圓形東西,你們見過嗎?”
出示圓形輪子問:
①“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狀的?”(圓形)
②“輕輕推它會怎樣?”(會滾動)
三、了解輪子的功用(第一次嘗試:利用圓形輪做事,又快又省力)
1.請兩名幼兒把一箱書從A處搬到B處,問:“你們搬得動嗎?”(搬不動)
2.教師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萬向輪,再請兩名幼兒推動。問:“現在能搬動嗎?為什么?”
3.請兩名幼兒分別將兩堆大積木從A處運到B處,一名幼兒用小推車搬,另一名幼兒用手搬,看一看,誰運得又快又省力?
師小結:使用輪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輪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師問:“除了這些輪子外,你們在幼兒園和家里還看到過哪些地方有輪子?”(幼兒自由回答:汽車、飛機、火車有輪子,掛窗簾的軌道有滑輪,升國旗的旗桿上有滑輪,沙發下也有輪子等等)
四、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輪子
1.教師向幼兒介紹手工盤里材料,請幼兒給汽車的車廂制作輪子(教師事先給幼兒每人準備一只盒子做車廂,并先在車廂下部打好穿牙簽的洞),幼兒把兩根牙簽穿入洞內。
2.讓幼兒利用硬紙、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輪子裝在牙簽上,即成一輛汽車,然后,拿著自制的小車到室外玩。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處,就是關于“滾動”這一個詞,應該給予簡單的解釋:圓形的東西能滾動。
《滾動》大班教案2
1、年齡段:大班
2、課題名稱:滾動的物體
3、課題來源:日常生活中,物體的滾動現象是常見的,也是幼兒樂于探索的。如:幼兒在玩皮球的時候,總喜歡把球放到滑梯上讓它自由滾落,又或者用手推、用腳踢等,在玩的過程不自覺地進行無意識的嘗試,在嘗試中去發現其中的“奧妙”。平時在玩積木和筆及其它東西時常會不自覺地讓它們去滾動,這種無意識的嘗試讓我想到有必要引導孩子去發現一些科學原理。
4、活動目的:
a、通過讓幼兒自己探索問題,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通過對生活題材的挖掘,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探索的興趣。C、在活動中注意幼兒自己的動手實驗與嘗試,培養孩子自我
價值的肯定能力與發現問題的自豪感,樹立自信心。
5、設計框架:
一、師(提供操作物體若干):有什么辦法能使物體滾動?幼兒討論。
幼兒嘗試操作,自由探索,交流。
二、為什么物體開始不動,后來滾動了呢?討論,小結:因為對物體施加了力。
三、幼兒嘗試操作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情況下滾動的差異。
1、當物體在平地時的滾動。
2、同一物體在滑坡度不同的板上滾下來的差異。
3、同一物體在坡度一樣,但質地不同的板上滑下來的差異。
4、討論原因。
四幼兒嘗試操作不同的物體在同樣的條件下滾動的差異。
1、大小不同或形狀不同的物體,在平地上施于相近的作用力看它們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圓柱體|、球體、不規則形狀或同樣的形狀不同的大小的物體等)
2、同理使不同的物體在同樣的坡度上滾動。
3、使不同的物體在不同質地同樣的坡度上滾動的差異。
五、交流小結:物體的滾動是有條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會滾動;物體的滾動與物體的重量、形狀、坡度、作用力及物的質地都有關系。
六、啟發思考:為什么有的物體在坡上只會滑下來,而不會滾動?
七、延伸活動:到生活中去尋找“滾動”的現象,并思考。
《滾動》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主動探索,感知物體會滾動的原因及特征。
2、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和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3、培養幼兒愿意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兩個海洋球、一大一小圓柱體、方形、三角形積木各一);兩大籃各種可滾動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導入課題。
1、“小朋友,請你玩一玩籃子里的東西,請你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會怎么樣?”
2、幼兒自由操作。
3、討論:“剛才玩的時候,這些東西怎么樣啦?”(動起來了),“它是怎么動起來的?”(幼兒講述并上來演示)。
二、幼兒滾動物體,探索會滾動物體的特征及原因。
1、幼兒討論:這些東西都會滾動嗎?(幼兒討論,教師不做正面回答)。
2、請幼兒把筐子里每一樣東西都滾動一下,相互交談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會滾動,有的東西不會滾動。
3、幼兒討論;那些物體對滾動,那些物體不會滾動?為什么?(幼兒討論)
a、請幼兒分別摸一摸會滾動的物體和不會滾動的物體,比較它們的區別。
b、師生共同小結:原來圓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討論:你是怎么是圓物體滾動起來的?
教師小結:我們用力推了一下,圓的物體就滾動起來了。
三、幼兒繼續操作試驗,探索物體滾動時的特征。
1、幼兒第一次滾動實驗,探索不同物體同時滾動的速度差異。
請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體,同時滾動發現了什么?
2、幼兒第二次滾動實驗。探索相同物體同時滾動時的速度差異。
請幼兒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體,同時滾動,觀察有什么發現。
3、幼兒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幼兒自由討論)
4、別幼兒講述并操作自己的發現。(幼兒發言并行操作)
5、小結:同時滾動不同物體,它們的速度不一樣;同時滾動相同物體時,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滾動速度越慢。
延伸活動:探索會滾動物體的其他特征。
《滾動》大班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二、設計思路
科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因此怎樣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設一個比較開放、寬松和諧的環境氣氛,讓幼兒有充裕的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保證幼兒的科學學習有一個較長的探索過程,這是我們在設計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幼兒學科學開始于好奇和好奇心之驅使下獲取的感覺經驗。他們一般通過活動獲取科學經驗,而探索過程保證了幼兒的感官、身體運動與客體的直接接觸感知和相互作用、獲得豐富感覺材料,為形成概念提供經驗。
本次教育活動的兩個重點難點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評、示范,讓幼兒來理解的,而是為幼兒提供了生活中熟悉材料:球和洗衣板,讓他們進行操作擺弄。在活動中感受到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這一特征,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帶著問題邊玩邊思考、提高幼兒感受的有意性,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幼兒對物體移動現象的認識不會停止.隨著年齡增長和知識經驗的豐富會不斷深入,延伸活動正是在啟蒙的基礎上進行,繼續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尤其是為能力強的幼兒提供繼續探索的方向。
三、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四、材料及環境創設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五、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六、教案過程
探索一: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極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著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探索二: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口起玩,想辦法使兩只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并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記錄:
一、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二、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延伸: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么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滾動》大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活動過程
探索一: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極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著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探索二: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口起玩,想辦法使兩只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并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記錄:
一、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二、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么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滾動》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讓幼兒主動探索,感知物體會滾動的原因及特征。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和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培養幼兒愿意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兩個海洋球、一大一小圓柱體、方形、三角形積木各一);
兩大籃各種可滾動的物體。
活動過程: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導入課題。
1、“小朋友,請你玩一玩籃子里的東西,請你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會怎么樣?”
2、幼兒自由操作。
3、討論:“剛才玩的時候,這些東西怎么樣啦?”(動起來了),“它是怎么動起來的?”(幼兒講述并上來演示)。
幼兒滾動物體,探索會滾動物體的特征及原因。
1、幼兒討論:這些東西都會滾動嗎?(幼兒討論,教師不做正面回答)。
2、請幼兒把筐子里每一樣東西都滾動一下,相互交談發現了什么?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會滾動,有的東西不會滾動。
3、幼兒討論;那些物體對滾動,那些物體不會滾動?為什么?(幼兒討論)a、請幼兒分別摸一摸會滾動的物體和不會滾動的物體,比較它們的區別。b、師生共同小結:原來圓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討論:你是怎么是圓物體滾動起來的?
教師小結:我們用力推了一下,圓的物體就滾動起來了。幼兒繼續操作試驗,探索物體滾動時的特征。
1、幼兒第一次滾動實驗,探索不同物體同時滾動的速度差異。請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體,同時滾動發現了什么?
2、幼兒第二次滾動實驗。探索相同物體同時滾動時的速度差異。請幼兒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體,同時滾動,觀察有什么發現。
3、幼兒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幼兒自由討論)
4、別幼兒講述并操作自己的發現。(幼兒發言并行操作)
5、小結:同時滾動不同物體,它們的速度不一樣;同時滾動相同物體時,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滾動速度越慢。
延伸活動——探索會滾動物體的其他特征。
《滾動》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各種玩具的過程中,覺察到物體有滾動的和不能滾動的兩類。懂得“滾動”和不能“滾動”是對物體的一種分類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發現有的不能滾動的物體,通過改變外形是能變成滾動的。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滾動和不能滾動的各種材料或物品若干;
2、滾動和不能滾動的標志各一個;
3、大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請小朋友玩玩具,并按“滾動”和不能“滾動”對玩具進行分類。
二、提出問題,幼兒猜想并進行實驗驗證,自己記錄實驗結果。
1、師: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或者借助哪些材料把不能滾動的東西變成能滾動的呢?請你們想一想,把你們的想法告訴老師。(幼兒表述,老師記錄集體猜想表)。
2、師:現在你們再去試一下,可以一個人試,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試一試,看看誰想的辦法好,誰想的辦法多。(幼兒分組自選材料并實驗驗證,記錄實驗結果)。
三、幼兒與同伴交流,說說自己的發現。
四、提出新問題:
師:下一次老師將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才讓能滾動的東西滾的更快一些。
《滾動》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嘗試用圖示記錄自己的操作。
活動準備:
1、蔬菜、水果若干;
2、一次性紙杯;
3、各種形狀的盒子;
4、記錄紙、水彩筆;
5、表格。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幼兒根據以往經驗猜測活動室中那些東西會滾動,那些不會滾動。小朋友,今天老師在活動室里放了好多東西,現在我想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滾動的,哪些不會滾動。老師把這些東西列了一張表。這一邊都是這些東西的形狀,這一列是我們小朋友猜的,如果你們猜是不會滾的,老師就打勾,如果你們猜不會滾的,老師就打叉叉。
(2)幼兒通過實驗操作驗證猜測,調整原有認識:好多事情不能光憑猜的,一定要做過有明白。請小朋友把會滾的放桌上,不會滾的東西放在籮筐里。
(3)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
總結:圓圓的物體會滾動,形狀圓圓的物體會滾。
二、讓幼兒操作會滾的物體,從中發現秘密。
這些會滾東西還有什么秘密藏在里面?請小朋友來玩玩看,玩后再請幼兒說上。
三、教給幼兒記錄軌跡的方法:
現在請幼兒每人拿一張紙,拿一支水彩筆,把剛才你發現的秘密記下來,注意箭頭:
四、教師提出來新問題,引導幼兒再思考,再驗證:
(1)提問:為什么茶葉筒和紙杯長得差不多,兩個會滾得不一樣呢?(上下都是兩個圓)
(2)請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3)交流結果:這些會滾動的東西都與它們的形狀有關系,茶葉筒直著滾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滾得快,滾得慢跟小朋友用力有關系(如果幼兒提出,教師可點一下)
五、延伸:
今天我們小朋友玩這些東西的時候是在地板上滾的,下一次我們把這些會滾動的東西放到席子上,塑料泡沫上、草地上、洗完澡擦身子的大毛巾一滾,看是不是還能滾得那么快,好嗎?
《滾動》大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主動探索,感知物體會滾動的原因及特征。
2、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和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3、培養幼兒愿意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兩個海洋球、一大一小圓柱體、方形、三角形積木各一);兩大籃各種可滾動的物體。活動過程: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導入課題:
1、“小朋友,請你玩一玩籃子里的東西,請你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會怎么樣?”
2、幼兒自由操作。
3、討論:“剛才玩的時候,這些東西怎么樣啦?”(動起來了),“它是怎么動起來的?”(幼兒講述并上來演示)。幼兒滾動物體,探索會滾動物體的特征及原因。
1、幼兒討論:這些東西都會滾動嗎?(幼兒討論,教師不做正面回答)。
2、請幼兒把筐子里每一樣東西都滾動一下,相互交談發現了什么?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會滾動,有的東西不會滾動。
3、幼兒討論;那些物體對滾動,那些物體不會滾動?為什么?(幼兒討論)
a、請幼兒分別摸一摸會滾動的物體和不會滾動的物體,比較它們的區別。
b、師生共同小結:原來圓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討論:你是怎么是圓物體滾動起來的?教師小結:我們用力推了一下,圓的物體就滾動起來了。幼兒繼續操作試驗,探索物體滾動時的特征。
1、幼兒第一次滾動實驗,探索不同物體同時滾動的速度差異。請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體,同時滾動發現了什么?
2、幼兒第二次滾動實驗。探索相同物體同時滾動時的速度差異。請幼兒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體,同時滾動,觀察有什么發現。
3、幼兒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幼兒自由討論)
4、別幼兒講述并操作自己的發現。(幼兒發言并行操作)
5、小結:同時滾動不同物體,它們的速度不一樣;同時滾動相同物體時,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滾動速度越慢。
延伸活動:
探索會滾動物體的其他特征。
活動反思:
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是科學探索活動。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有幼兒自身的經驗儲備中以親身例證的方法去驗證自己的猜測。動手活動又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所以,在活動中幼兒的興趣比較濃厚。指南中指出:“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計劃和記錄,并與他人分享交流。”在這幾點上做的還不夠好,不夠到位,也存在著很多教學的困惑。
1.語言的表達。對于科學活動,總結性的話語在活動中起著重要性的作用。特別是具有科學性的。在活動中,“有圓面的物體會滾動,沒有圓面的物體不會滾動。”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也為幼兒找出會滾物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話語中,也要切合幼兒的實際,不能太過于深奧要更符合幼兒語言直白,在講述的時候動作語言和口頭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也帶動幼兒的理解。因此,科學活動中語言的表達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
2.合作的意識。在活動中,在這個活動我請幼兒用合作的方式進行活動。但在活動中幼兒往往自我操作的居多,在合作性上比較缺乏。所以,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我在請幼兒操作的時候,所說的要求可能還不夠清晰。其次,也要加強幼兒合作的意識。游戲方式或者其他形式讓幼兒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在這一點上,我們班的幼兒還是比較欠缺。
3.記錄的方式。操作單是科學活動中有時候必不可少的。但操作單的形式我覺得在活動中還缺乏了一點心意,比較單一。在這一方面,在操作單的制作中還需要多用心去斟酌。怎樣的形式更方便幼兒操作也便于我們去做教學前準備。
科學活動,也對我們教學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我們更好的用心去設計、科學的解答讓幼兒獲得更多科學性的知識。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匯,釋義為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也指的是物理中轉動與位移的平面復合運動。
《滾動》大班教案10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男孩子較多,對交通工具很感興趣,對于圓頭圓腦的輪子更是有無窮盡的探索樂趣,每次活動后,都圍著我嘁嘁嚓嚓,意猶未盡。我便由此想出再讓孩子對于輪子有進一步的探索。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操作活動,了解我們的周圍世界有各種輪子。他們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形狀,使得輪子能滾動,并能使物體移動。
2、學習測量技能,發展幼兒觀察、操作能力,擴展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請每一個幼兒帶一個輪子或有輪子的玩具。
2、教師準備有輪子和缺一個或二個輪子的玩具幾個,短繩子若干條。
活動過程:
教師:“請你們把帶來的輪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動,然后告訴我,是什么使你們的玩具移動的?”
幼兒:“輪子”
教師:“請你們觀察一下輪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許幼兒互相觀察玩具。
教師:“你們還可以用小繩子量量它有多長。”
教師示范用繩子量輪子的大小,講述量的方法,允許幼兒相互測量玩具。
教師小結:“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鐵,有的用橡膠做的,它們做的材料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都是圓形的。”
教師:“你們想過嗎?為什么輪子都是圓的呢?”
“現在你們可以再玩玩,觀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什么感覺,有什么發現,請告訴大家,為什么輪子是圓形的?”
小結:“圓形的輪子能滾動,長的、方的積木不會滾動,有輪子的玩具移動省力。”
“你們在幼兒園、家里、街上還看到過有哪些東西有輪子?”
“如果這些東西沒有輪子將會怎樣?輪子壞了又會怎樣?”
教師:“請你們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場里各個地方觀察有輪子的車子、機器他們是怎樣工作的?以后請你們再來討論。”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處,就是關于“滾動”這一個詞,應該給予簡單的解釋:圓形的東西能滾動。
《滾動》大班教案11
設計背景
通過觀察我發現本班大多數幼兒活動能力弱,動作不夠靈活和協調。單純讓他們跑跑、跳跳對幼兒來說是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得不到更好的發展,于是我設計了健康活動《滾動》。在活動中,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讓幼兒在探索滾動的活動中尋找橫躺滾的方法,同時培養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橫躺滾動作,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
2、培養合作精神,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3、能在地毯上探索各種滾動的動作。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掌握橫躺滾動作,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
活動難點:在地墊上探索各種滾動的動作。
活動準備
地墊上有紅、黃、藍、綠各隊標志若干;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幼兒成散點式隊形在教師的帶領下做熱身操,模仿游泳、舉重、投籃、自由體操等動作。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分組在地墊有圓點標志一端排隊,嘗試做各種不同的滾動動作。
2、剛才你們做了各種滾動的動作,有的團身滾,有的橫躺著滾,請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滾得又直又快?
3、引導幼兒帶著問題探索又直又快的滾動方式。
4、請個別幼兒展示探索結果。
5、教師邀請一名幼兒一起示范,引導幼兒比較哪種方法滾得更快,從而發現基本的動作要領:手腳伸直,和身體保持一條直線,這個動作叫“橫躺滾”。
6、幼兒自主練習。
7、幼兒成四路縱隊,按順序在地毯上做橫躺滾動作,根據全組幼兒完成動作的累計時間,在記分牌上記錄成績:第一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分,第四名1分。競賽共進行兩次,引導幼兒計算兩次競賽的總成績,最后向勝利隊頒發紅旗。
三、結束部分
活動延伸:戶外活動時幼兒再次與同伴活動。
活動反思
我上了節大班健康活動,通過校方領導聽課、評課,現將活動反思如下:
1、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因前滾翻主要是頭部,但我在做準備活動時頭部運動忘了,只做了坐位體前屈,上身下壓運動,跟前滾翻動作直接引入了。
2、墊子設想不夠好,應該每位一塊,墊子的缺少直接導致小朋友們活動量的不充分,也沒有讓孩子們練習盡心。
3、探究多種團身姿勢的滾動方法,“那種方法最容易,最實用。”就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討論一、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翻滾本身就會,這節課主要以在會的基礎上讓小朋友知道橫躺滾能保護自己,側滾翻滾在迎面遇到危險時可以翻滾保護自己。老師們還談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意外。如:在下樓梯時、抱小孩跌倒和迎面遇到墻跌倒時等的反應和自己做出的動作。覺得上這一課的重要性。
4、不足的地方:就是雖然本次課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孩子們在快樂的氣氛中積極的參與,并且每個人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提高,但在結束部分我應該做小結,這樣幼兒和聽課的教師都清晰了本節活動的主題。
5、幼兒學會了橫躺滾的方法之后,不妨再去擴展一下,引導他們去嘗試,在高處跳下、意外跌倒狀態下使用滾動動作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使幼兒的學習更有動力,生活更有安全感。讓幼兒覺得掌握好滾動的能力將會使他終身受益。
《滾動》大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著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二、再次探索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想辦法使兩只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并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三、 記錄
1、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四、延伸: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么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滾動》大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產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物體滾動的軌跡,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準備:
三角形、梯形、方形積木;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圓臺形的化妝品瓶子;電池、透明膠帶等物體;記錄卡片16份、小筐8個、PPT。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師:這是什么?
幼:球師:老師把它輕輕一推,看它怎樣了?
幼:向前運動、動了、滾動……師小結:像這個球一樣咕嚕咕嚕往前轉動我們叫它滾動。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好玩的東西,看看有些什么?(揭密神秘袋,幼兒了解操作的材料)師:請小朋友去玩一玩、試一試,看看哪些會滾動哪些不會滾動?然后給它們分一分家,把它們分別放在相應符號的筐里,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一)。
個別指導:你玩的是什么?你把它放在哪個筐里了?為什么?要求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師幼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師:大家幫這些東西分好了家,我們來看看能滾動的筐里放了哪些東西?幼兒說物品,教師在記錄紙上貼上這些物品的標記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為什么這些物體能滾動?這些東西不能滾動?
小結:這些沒有角的圓圓的東西,只要對它們用點力,它們就能滾動。
三、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師:這些圓圓的東西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一樣嗎?請小朋友再次玩一玩。這次要仔細觀察,把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畫在你的記錄紙上。
個別指導:你玩了什么?它滾動時走的路線是什么樣的?
幼兒說自己的操作發現,教師征求大家意見后記在大記錄紙上。重點講述球體的滾動路線。
師:從這張大記錄表上你能發現哪些東西在滾動的時候走的路線是一樣的。為什么它們走的路線會一樣?
小結:(邊小結邊貼上相應的球體標、圓柱體、椎體標記):像皮球、海洋球它們的身體都是圓球體,走的路線是曲線。像透明膠帶、電池它們的身體是圓柱體,走的路是直線。一次性杯子、化妝品瓶子身體一頭大一頭小,走的路是圓圈。也就是說不一樣的形狀它們滾動時走的路也就不一樣。
我們把這些物體滾動是走的路叫滾動的軌跡。物體運動的軌跡對我們的科學發明非常有幫助(出示PPT,請幼兒分別說說圖片上可以滾動物體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我們的航天飛船駛入太空都要設定好軌跡,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小朋友從小學習科學知識,長大了也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家、發明家。
四、活動延伸:
這個筐里還有一些不能滾動的東西,你能想出好辦法,讓它們也滾動起來嗎?然后再去發現它們的滾動軌跡。
《滾動》大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紙杯、塑料杯等物體,知道形狀不同滾球路線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為直線滾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薯片桶、紙筒、紙杯、塑料杯、八寶粥筒、斜坡、球門等若干。
2.彩線繩、雙面膠、橡皮泥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激發興趣。
1.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并將其分類。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們滾動的路線。
3.教師出示斜坡,球門,讓幼兒觀察各種材料的滾動路線。
教師小結:有的物體能滾進球門,有的滾不進去,不同的物體滾動的路線不同,兩頭一樣粗的能直線滾動,而一頭粗一頭細的則會拐彎。
二、再次探索,發現不同的滾動方向。
1.提問: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它是向哪邊拐彎的呢?
2.幼兒再次探索,關注物體向哪個方向拐彎。
小結: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總是朝向細的一端拐彎,這種滾動路線叫弧線滾動。
三、三次探索,嘗試讓物體的弧線滾動變為直線滾動。
1.提問:小朋友怎樣讓紙杯、塑料杯不拐彎,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彩線繩、雙面膠等材料,請幼兒利用各種輔助材料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為直線滾動。
3.展示幼兒成功的作品,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討論,分享探索經驗。
小結:只有讓物體兩端變得一樣粗細才能滾進球門。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玩了這么多會滾動的玩具,還發現了一個秘密,就是他們有不同的滾動路線。平時在家,你們還看到哪些會滾動的東西?那他們的滾動路線一樣嗎?請你們回去后把他們也找出來玩一玩,試一試,然后把他們的滾動路線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和給大家一起分享。
《滾動》大班教案15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教材有一節課是《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在孩子們上這堂課時孩子非常感興趣,孩子們拿著老師提供的材料在桌面上滾動玩耍,于是就決定給幼兒上一堂關于物體的滾動。
活動目標
1、給物品進行分類(不會滾動的為一類,會滾動的為一類)。
2、初步了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5、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自主探索出物體的滾動路線。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杯子、球、積木、紙盒、石頭、風車等。
2、大記錄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今天呀,呂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東西請你們玩,請你們找一找玩一玩,如果它會滾動請你拿一個在手上,如果它不會滾動請你把它放在這個框里,明白了嗎?
2、幼兒把物品進行分類
3、來我們來檢查一下框里面的東西都是怎么樣的呢?
4、幼兒回答:
5、讓幼兒說說自己手上拿的是什么物品。
6、這些東西為什么會滾動呢?
7、來寶貝我們把這些東西都放在地上玩一玩、滾一滾。
8、幼兒在地面玩耍。
二、游戲:滾進球門
1、老師介紹游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2、集體交流,并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三、結束活動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游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里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給大家看。”
【《滾動》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滑動與滾動教案課件05-16
大班小寒教案01-04
春節教案大班語言教案12-14
大班詩歌教案《搖籃》08-23
大班新年美工教案12-26
大班新年愿望教案12-26
大班社會小年教案12-27
大班新年娃娃教案12-26
大班小寒節氣教案01-05
大班節氣小寒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