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9課《桃花源記》教案

時間:2021-11-11 16:34:08 教案 我要投稿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9課《桃花源記》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9課《桃花源記》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9課《桃花源記》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誦讀的基礎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繪桃花源的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桃花源”的理想社會的描述,認識其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

  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繪桃花源的美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看PPT欣賞圖片。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引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世外桃源”這個成語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分享交流——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陶淵明,東晉詩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因其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本文大約寫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的征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合作,而以《桃花源詩并記》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

  2、字詞正音

  豁然開朗huò屋舍儼然shè yǎn阡陌qiān mò

  黃發垂髫tiáo便要還家yāo詣太守yì

  3、朗讀感知

  范讀課文,清楚、流暢。

  清楚: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

  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4、了解文章

  文章是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明確: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

  三、細讀課文,質疑探究

  第一節:發現桃花源

  1、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

  2、桃花林里的自然景色如何?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為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氣氛,也為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3、如此奇異幽雅的環境,假如你來到這里,你會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明確:有山有水,人杰地靈。或,心情舒暢、愉快、愜意。

  推斷:A、有人。B、那么,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第二節:進入桃花源

  1、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2、這里的.人生活的好嗎?何以見得?

  3、討論:如此之美的環境,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嗎?

  第三節:訪問桃花源

  1、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么?

  明確:大驚——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

  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2、桃花源人來到這個地方的原因?

  3、討論: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何“皆嘆惋”?

  明確:A.陶淵明所處時代。B.作者寄托的美好理想社會。

  4、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明確:怕世人找到,破壞他們安寧的生活。

  第四、五節: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

  1、漁人離開桃花源怎么做的?

  2、他為何沒有答應桃源里人的要求?

  明確: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漁人也想讓大家都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3、結果如何?作者為何這樣寫?

  明確:遂迷,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討

  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明確: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五、課堂小結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再一次感受桃花源的美麗與神奇。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閱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詩》《歸園田居》《飲酒》等作品。

  3、寫一寫或者畫一畫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記》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卒后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詩人,是我國文學第一位田園詩人。辭賦以《歸去來兮辭》最有名,有《陶淵明集》傳世。其詩文語言質樸、自然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

  二、故事背景

  本文大約寫于公元421年,當時政治黑暗,戰亂頻繁,生靈涂炭。其時陶淵明已歸隱多年,對于戰亂造成的苦難,有著深切的感受,但他無法改變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產生的。

  三、文體知識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敘事、描寫、狀物,也可抒情、議論、說明,通常的寫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敘事、寫景、狀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四、文言知識積累

  (一)通假字

  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

  (二)古今異義

  1.芳草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仿佛若有光

  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今義:似乎,好像。

  3.屋舍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

  4.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原是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統稱,現僅指運輸事業。

  5.率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男女兩人結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6.來此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7.無論魏晉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

  8.不足為外人道也

  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

  9.遂與外人間隔

  古義:隔絕不通音信。

  今義: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的距離。

  (三)一詞多義

  1.出不復出焉(動詞,出去)

  皆出酒食(動詞,拿出)

  2.尋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

  3.之忘路之遠近(助詞,的)

  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

  具答之(代詞,代指對方的問題)

  處處志之(助詞,不譯)

  聞之,欣然規往(代詞,這件事)

  4.舍便舍船(離開,動詞)

  屋舍儼然(房屋,名詞)

  5.為捕魚為業(作為,動詞)

  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介詞)

  (四)詞類活用

  漁人甚異之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復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欲窮其林(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此中人語云(名詞作動詞,告訴)

  處處志之(名詞作動詞,做標記)

  (五)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

  2.省略句

  (1)省略主語

  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從口入。(分別省略主語“小口”“武陵人”)

  ②其中(人們)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其中”后省略主語“人們”)

  ③(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漁人)具答之。(分別省略主語“村中人”“漁人”)

  (2)省略賓語

  ①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問”“要”后省略賓語“漁人”)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后面省略賓語“之”)

  ③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后省略賓語“漁人”)

  (3)省略介詞

  林盡水源。(“盡”后面省略介詞“于”)

  (六)成語積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開朗:比喻對某一問題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3.怡然自樂:形容和悅而得意的樣子。

  4.無人問津:比喻無人過問而十分冷落。

  (七)名句積累

  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五、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①):寫漁人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②、③):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見聞和感受。

  第三部分(④、⑤):漁人再訪桃花源“不復得路”和劉子驥探訪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六、課文翻譯

  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為:作為。

  緣:沿著,順著。

  芳草:香草。

  鮮美:鮮艷美麗。

  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繽紛:繁多而錯雜的樣子。

  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前: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窮: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一個以捕魚為業的人。(有一天)他劃船沿著小溪往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數百步,中間沒有其他的樹,(這里的)香草鮮艷美麗,飄落的花瓣繁多。漁人(對桃花林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前行,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原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極:非常。

  才:僅。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

  儼然:整齊的樣子。

  屬:類。

  譯文: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點光亮。(漁人)于是離船上岸,從洞口進入。起初,洞非常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向前走了數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這里)土地平坦寬闊,屋舍都很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

  原文: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阡陌:田間小路。

  相:互相,指雙方。

  悉:都。

  黃發垂髫:指老人和孩子。是借代手法。

  并:都。

  怡然:快樂的樣子。

  譯文:田間小路交錯相通,能互相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田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打扮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個個都安閑快樂。

  原文: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乃:竟然。

  具:詳細。

  要:通“邀”,邀請。

  咸:都。

  譯文:(桃花源人)見了漁人,竟十分驚訝,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有人)便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中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

  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云:說。

  先世:先代,祖先。

  妻子:妻子和兒女。

  邑人:同鄉。

  復:再,又。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譯文: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飯食(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就告別離開了。桃花源人告訴(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說啊。”

  原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既:已經。

  扶:沿、順著。

  志:名詞作動詞,做標記。

  及:到。

  所志:所做的標記。

  遂:終于。

  譯文:南陽的劉子驥,是個清高的隱士,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要去(探訪桃花源)。計劃還未實現,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從此以后就再也沒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七、問題歸納

  1.開篇對桃花源的自然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這里的自然環境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了氣氛,也為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圖景作鋪墊。

  2.作者是怎樣描繪桃花源的?有怎樣的用意?

  為了突出主旨,作者從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兩方面描繪了美麗祥和的桃花源。自然景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生活情景:“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作者所描繪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圖景,寄托著作者的社會理想。

  3.桃花源人來到此地的原因是什么?交代這個原因有何作用?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交代了桃花源人來到此地的原因。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表現了桃花源人對戰亂的厭惡、痛恨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暗寫了作者對秦漢以來,特別是對東晉黑暗腐朽社會的否定。

  4.如何理解桃花源人的“嘆惋”?

  漁人講完秦末以來的歷史及當前社會狀況,桃花源人為外面世界如此黑暗而嘆惋,為桃花源外人一直過著痛苦的生活而嘆惋。

  5.“處處志之”與“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是否矛盾?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不矛盾。作者這樣寫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安定和平、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桃花源只不過是作者一個美好的社會理想罷了。

  6.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結尾寫劉子驥是否多余?

  這樣寫并不多余。結尾寫劉子驥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探訪桃花源沒有成行,是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尋覓,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樣的社會理想是無法實現的。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9課《桃花源記》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時間的腳印》教案01-05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6單元第22課《禮記》測試卷12-10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2-27

部編版2016語文七年級下冊詞語積累12-06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祖父的園子》優秀教案(通用6篇)12-28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壁虎借尾巴》教案設計01-05

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6單元第22課太空一日測試12-09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5課《桃花源記》導學案12-06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22課《鳥的天堂》優秀教案12-26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