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音樂之父—巴赫微課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音樂之父—巴赫微課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授課班級:
初二4班
授課地點:
音樂二室
教學目的:
通過對巴赫生平的了解,主要作品的欣賞,及對作品的略要了解,點燃學生對巴赫的敬重之情,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達到美育教學目的。
教學工具:
電腦多媒體,PowerPoint制造的教學課件、鋼琴、音響。
教學難點:
用心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美,領略巴赫的音樂的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聆聽音樂進入課室。
二、復習:月光奏鳴曲、g小調交響樂、小步舞曲、乘著歌聲的翅膀、清晨、夢幻曲。(經典的音樂作品百聽不厭,通過學生熟悉的作品、音樂家,讓新課自然而然的導入。)
提問:
1、你喜歡哪位作曲家?(讓學生自由表白自己的觀點)
2、這些音樂家都敬重哪位音樂家?(讓學生思索。)
導出新課內容音樂之父——巴赫。(學生對巴赫的了解不多,不明白為何它能被尊稱為音樂之父,然而讓學生聆聽他們所熟悉、喜歡的音樂家的作品,拉近學生與音樂之父的距離)
3、巴赫是誰?竟讓眾多的偉大音樂家向他折腰?(學生思索,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導入新課
老師介紹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在《歌德堡變奏曲主題》音樂的烘托下介紹,在空氣中凝造出一份高雅的巴洛克音樂的風格。)
1、巴赫是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1685年3月21日生于音樂世家。巴赫家族是一個興旺的音樂世家。從十六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末,三百多年間巴赫家族中共出現了五十二位音樂家。象巴赫家族這樣的音樂家族,在歷史上是罕見的,在醫學和遺傳學上也是一個難解的謎。巴赫在只有十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但是他非常勤奮學習,成為巴洛克音樂巨匠,古典音樂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賦格大師中的珠穆朗瑪峰,被后人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貝多芬說他像“大!,歌德評價他的音樂是“仿佛聽到創世之初上帝和自己的對話”。
2、音樂家和科學家都一致認同巴赫的音樂是人類最復雜,最有智慧的音樂,所以,1977年美國發射了兩艘“旅行者”飛船帶著巴赫的音樂向太陽系外飛行,以期接觸外星文明。(播放飛船發射到太空的震撼場面,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
微點評:
課例點評:這節課滲透著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點燃學生對巴赫的敬重之情,確實不容易在一節課內完成!然而譚麗女老師能夠立足于學生熟悉的事物啟發,充分運用音樂的力量,挖掘音樂的內涵,并且尊重學生的心智特點,挑選其中能引起學生共鳴音樂作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引導學生聆聽音樂,無形中已經拉近了學生與巴赫的距離,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微反思:
當今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強調培養音樂興趣愛好,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體現出音樂教育的本質——審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創作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這堂課,看題目會覺得初中學生接受不了;看內容會覺得對普通中學的學生過難;看上課的形式,也許有點單調,沒有表演成分,樸實地向學生傳送音樂的美,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生命力。然而上這節課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教學使命。完成這節課是基于:1、我希望我對巴赫的熱愛能通過我的教學象管子一樣流到學生的心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步入音樂的花園里享受美,讓巴赫的音樂成為他們精神財富中的一部分;2、我堅持“音樂屬于每個人”的教學理念,巴赫的音樂卻只有學習鋼琴的學生才有機會接觸他的作品,然而我的學生多數沒有接觸鋼琴學習,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在我的教導中了解這位音樂之父,感受音樂里的生命力,改變他們對古典音樂是過時的偏見,從而,提高音樂審美水平;3、在整理大量的巴赫視頻資料過程,我沒有低估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接受審美的挑戰的能力和意愿,力求拉近學生與巴赫的距離。
【音樂之父—巴赫微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溪巴赫說課稿11-05
巴赫的頭痛作文10-01
動物音樂課音樂教案04-27
音樂復習課教案11-03
音樂課教案05-09
微課《影視音樂》教學設計07-19
美術微課教案08-25
語文微課教案09-08
小班音樂課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