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曹劌論戰教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曹劌論戰教案范文1
一、教學目標
(一)認讀生字,能準確朗讀并背誦課文。
(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三)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生字并標記讀音。
2、讀順文,能夠準確劃分句子內部的停頓,流暢、清晰地朗讀課文。
3、讀懂意,了解一些詞語的句中義,并能夠了解文章大意。
導入新課:
司馬遷在《刺客列傳》中記敘過曹劌的故事。曹劌即曹沫。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與之。”于是桓公乃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于魯。
(出示文言,教師講述故事大意)
曹劌,不但勇力過人,而且智慧亦有過人之處。
(二)誦讀活動
1、教師范讀課文。
活動策略:
朗讀時語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內的停頓,最大限度地便于學生理解課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學生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誦讀要求與策略:
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能指出其他學生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三)讀文正音
1、學生端坐,師生齊聲朗讀。
2、請學生認讀下列詞語。
曹劌又何間焉小信未孚下視其轍望其旗靡
(四)讀文欣賞
1、請學生自讀第1段,結合注釋,翻譯句子,了解大意。
學生活動要求:
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學生為一組,互相聽、譯。要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能指出對方朗讀、翻譯中的失誤與不足。
2、明確段中重要詞語的解釋。
齊師伐我:伐,征伐、攻打。史稱“春秋無義戰”,這是對統治者而言的,追究這場戰爭的起因,魯莊公也是不光彩的;但當齊國大軍壓境,就魯國人民而言,奮起抵抗,反侵略的愛國意義就非常清楚了。
曹劌請見:請,請求,動詞。見,拜見,動詞。
肉食者:周代禮制規定,天子食用牛;諸侯平時食用羊,朔日(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時食用豬、犬,朔日才能食用羊。這是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必然結果。
孟子說“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可見當時,一般庶人很難吃到肉。
所以,肉食者就指有官職的人,當政的人。
肉食者鄙:鄙,鄙陋,相當于孤陋寡聞,這里指目光短淺。
何以戰:即“以何戰”,憑借什么作戰?以,介詞,憑,用,靠。
犧牲玉帛:這是四種祭神的供品,都是名詞。牲,指牛、羊、豬。犧,指純色的牛、羊、豬。帛,指絲織品。
神弗福也:福,賜福,保佑,動詞。
忠之屬也:這是忠于職守的一類事情。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以憑借這個條件與敵人打一仗。
3、了解第1段對話的層次并背誦。
學生活動策略:
可以利用對話的形式,兩個學生為一組,逐層練習背誦。先試背,再齊背,還請學生有感情地背。
4、小結第1段。
(五)課堂小結
運用對話的方法,圍繞著“遠謀”這條貫穿全文的線索組材。曹劌的“遠謀”表現在,他使魯莊公明白,戰爭的決勝條件是民心的向背。
(六)課后作業
1、熟讀課文。
2、背默第1段,熟記詞語的含義及特殊用法。
第二課時
(一)活動導引
1、請學生提問并回答重點語句的含義。
2、背誦第1段。
(二)誦讀活動
齊讀第2、3段。
(三)交流活動
1、請學生自讀第2、3段,結合注釋,翻譯句子。
2、請學生明確字、詞語的含義。
公與之乘:乘,乘一輛戰車。
春秋時期,戰車是方形的,大約寬3米,駕上馬以后,全長也有3米左右,就是說一輛戰車大約占9平方米的路面。
車上有三個乘員。指揮戰車的指揮人員(主帥或將),一個是右,也叫戎右,即車右,是保護指揮人員的;一個是御,也叫御戎,即御馬駕車的人。
每輛戰車后一般跟有15名徒步的士兵。在主帥和各級將領的戰車上,插旗安鼓。主帥車上插旗兩面,一般將領車上只插一面,用以標志主將和各級將領所在的位置。鼓是銅制的,主帥擊鼓,發出攻擊的命令,各級將領聞聲擊響各自車上的鼓。在戰鼓齊鳴的號令下,所有戰車一起沖上前去,所有的徒步士兵也一起沖上去。
公將鼓之:鼓,擊鼓,動詞。
齊人三鼓:三鼓,擊了三次鼓,文言中數詞與名詞直接連用,翻譯時要將量詞補充出來。
3、探討、交流第2、3段的內容要點。
教師輔助策略:
同桌為一組,交流意見并將文中內容進行概括。
4、齊讀第2、3段。
5、背誦第2、3段。(出示背誦提示)
學生活動策略:
按照戰斗的進程先試背,再齊背,然后請學生有感情地背。
(四)提高升華
曹劌是個有遠謀的人,在長勺之戰中表現了他的戰略思想和指揮才能;他認為戰爭勝利要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擁護,戰斗中要抓準戰機,在“彼竭我盈”時反攻,在“轍亂”“旗靡”時追擊。這就是曹劌的戰術,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長勺之戰”的取勝之道。
但是,為什么作者要在戰前寫“其鄉人”對他的勸阻?
學生活動要求:
沉思默想,調動積累,學生間相互提示、補充、豐富。
(五)小結全文
學生活動要求:
能夠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理清每一段的層次。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教師輔助策略: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及時評價。
(六)課后作業
背默3、4兩段。
板書設計
曹劌論戰
伐……戰前,民心向背
戰……戰中,抓準戰機
克……戰后,有勇有謀
曹劌論戰教案范文2
教學要點:
一、認識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戰前必須做好政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揮上,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略戰術,善于掌握有利戰機,語文教案-曹劌論戰。
二、了解本文記敘戰爭詳略得當的特點。
三、掌握課文中一些字詞的用法。
教法與學法:
啟發式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及要求:
一、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二、熟讀課文。
教學重點:
一、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二、熟讀課文。
教學難點:
題解,了解本文的'作者、出處及歷史背景。
教學過程:
一、題解:
1、作者及出處:
本文選自《左傳》,題目是后加的。《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2、歷史背景:
春秋初期,齊桓公借口魯國曾經幫助過同自己爭做國君公子糾,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于防御地位。本文記敘了曹劌向魯莊公獻策,并在長勺之戰中幫助魯莊公采取正確的戰略,終于戰勝了強齊的史實。“長勺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小勝大、以弱勝強著名戰例之一。
二、給出重點字詞,引導學生自讀理解課文。
(課堂練習)
1、重點字注音:
guì móu jiàn bó zhé jié mǐ
劌謀間帛轍竭靡
2、重點詞解釋:
齊師伐我——軍隊;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衣食所安——養;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小大之獄——案件;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可以憑借;
公將鼓之——擊鼓;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勝。
課堂小結:本文通過記敘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說明要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并掌握戰機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
布置作業:
1,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及要求:
一、檢查上節課重點詞的掌握情況、課文的自讀理解情況。
二、小結每段所述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詞的掌握情況、課文的自讀理解情況。
教學過程:
一、分析第1段
1、(課堂練習)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課堂練習)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①戰爭的時間、國家?
②表現戰爭性質的句子?“齊師伐我”(即對魯國來說是正義之戰)
③莊公的態度?“公將戰”
④劌請見的原因?
直接原因-“齊師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⑤這一舉動表現了曹劌的什么品質?愛國
⑥劌分析戰前準備“何以戰”是通過與莊公的幾次對話完成的?三次
⑦劌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樣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斷獄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戰前準備上,曹劌重視的是什么?人民的支持
⑨這又反映了曹劌的什么戰略思想?“取信于民”
⑩表現莊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將戰”,“衣食所安”“犧牲玉帛”“公將馳之”
5、小結:
本段寫了兩層內容,概述戰前曹劌求見莊公,通過與莊公的對話,明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二、分析第2段
1、(課堂練習)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課堂練習)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①劌與莊公二人的表現分別是什么?表現出各自的什么特點?
劌:“未可”,“可矣”,等待時機,觀察時機――善于抓住有利戰機
公:“將鼓之”,“將馳之”――盲目指揮,“鄙”
②體現劌指揮正確的句子?“齊師敗績”,“遂逐齊師”
③本段表現了劌的什么能力?決斷能力
④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介紹了戰爭的哪兩個過程?反攻和追擊
5、小結:
講述戰爭經過。
三、分析第3段
1、(課堂練習)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課堂練習)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①表現莊公“鄙”的句子?“公問其故”
②一“未可”為何?“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
③齊人三鼓后為何“可矣”?“夫戰,勇氣也,……彼竭我盈”
④二“未可”為何?“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⑤后為何又“可矣”?“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⑥總結有利于反攻和追擊的最佳時機是什么?
反攻時機——“彼竭我盈”之時
追擊時機——其“轍亂旗靡”之時
⑦從本段可以看出曹劌的戰術思想是什么?
【曹劌論戰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教案7篇12-25
《曹劌論戰》教案5篇12-21
《曹劌論戰》教案15篇12-17
《曹劌論戰》說課稿12-20
《曹劌論戰》試題11-17
曹劌論戰說課稿11-02
《曹劌論戰》教案合集6篇01-04
《曹劌論戰》優質說課稿12-20
曹劌論戰改寫(15篇)12-10
曹劌論戰改寫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