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氓教案

時間:2021-10-25 10:49:56 教案 我要投稿

氓教案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氓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經的句式、體制、手法等常識及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從敘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詩歌的內容,體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感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體察詩歌對個人追求與命運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思考人物命運。

  難點:解讀、思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相關幻燈片

  學生: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解大意。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面對日月星辰,面對山川草木;面對家園和土地,面對人際和生活。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歷程,一旦這樣的心路被記錄,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經歷幾千年,當我們重讀它,也許依然讓人心潮澎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衛風?氓》,去體驗一個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課文

  1、在預習的基礎上重新感知,學生齊讀課文。

  2、在感知的條件下,理解詩歌內容,讓學生說課文大意。

  3、整合內容:

  (1)要求學生找出一行詩句,概括本節詩的內容。

  師生明確:第一節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第二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第三節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節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第五節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節的內容:

  例如:第一節許婚

  第二節迎娶

  第三節勸誡

  第四節控訴

  第五節傷自反省

  第六節決絕

  三:對話作品

  1、教師切入

  本文以女主人公為線索,以第一人稱敘說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歷,作為悲劇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們富有同情心的同學們中,必將激起一番感想。現在,老師要問的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這種命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學生討論、準備、發言。

  3、在交流對話中,教師可視情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作品內涵。如

  ①追察女主人公的歷程(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②追察男主人公的行為目的(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③從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為(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行為對命運影響。

  ④從性格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

  ⑤從自由戀愛、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結局。

  ⑥從女主人公識人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⑦從容貌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容貌對人的影響。

  ⑧從經濟變化對女性的影響,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在思考人的命運,同時可引導學生適當聯系生活、歷史等相關內容)

  四:總結課堂,布置作業(略)。

  背景資料

  《詩經》簡介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并沿用至今。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板書)“風”指“十五國風”,屬于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15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三首詩作均出自“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即王畿地區)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4)《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5)《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氓教案5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

  2、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3、 《氓》的情節和主題。

  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并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 《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教學過程

  一、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后人經常把它們并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后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興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二、簡介《氓》

  《衛風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誦讀詩歌,然后根據課后的注釋來翻譯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四、情節和主題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板書]

  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詩句)秋以為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載笑載言士貳其行至于暴矣(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誦讀全詩,要安排好抑揚頓挫的語氣語調,反映情節發展的節奏,表現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調。

  五、鑒賞要點

  1、回憶和對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后,“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2、《詩經》開創比、興手法《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氓教案5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復朗讀并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4、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品位詩歌的語言,體會比興手法的運用。

  2.教學難點

  分析《氓》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比興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講解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國古代詩歌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優秀的詩人如群星燦爛,眾多體裁、風格、流派則如眾芳斗艷,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了解和繼承古代詩歌的優秀傳統,將進一步激發我們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詩歌知識

  1、詩歌起源:

  詩歌起源于人類的勞動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頭創作。

  據說,周王朝有一種“采詩”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間歌謠和樂章,借以了解民間習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獻詩”制度,表達貴族階層對政事的歌頌和批評。這些詩歌匯集至朝廷樂官“太師”手中,經太師整理編纂成書。

  一般把編定于公元前六世紀,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詩經,看作是我國詩歌史上的起點。

  2、簡介《詩經》

  (1)地位: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六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作品305篇,又名詩三百。

  (2)分類:

  按音樂內容分:

  A、風:國風,共160多篇,多是民間歌謠,富思想意義、藝術價值。真實反映了當時時代風貌和人民生活。“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真切地表達廣大人民,自己的感受,愛憎和愿望。開創了現實主義傳統。

  因是人民的口頭創作,口頭相傳,作者已無所考。惟有《鄘風載馳》為許穆夫子所作,她可說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女詩人。

  (雅頌中標有作者姓名有五篇)

  B、雅:宮廷樂曲,

  大雅:用于諸侯相會。

  小雅:用于貴族宴享。

  (另有觀點:按產生先后:舊為大雅,新為小雅)

  C、頌:用于周天子及諸侯祭祀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

  (4)詩經的表現手法:

  朱熹: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鋪陳)直陳其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聯想),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風雅頌賦比興:六義)

  (5)形式特點:

  A、多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詠唱。多數為隔句用韻。

  B、多采用賦比興手法。

  C、以四言詩為主,而又靈活多變。

  三、朗讀詩歌

  四、疏通字詞

  1、正音

  氓愆垣載筮咎隕隰

  2、多音字

  漸jian(1)浸濕(漸染)流入(東漸于海)

  靡mi(3)倒下(望旗旗靡)mi(2)奢侈(奢靡)

  載zai(4)一邊一邊(載歌載舞)裝載充滿(怨聲載道)

  zai(3)一年半載記載刊載登載

  3、通假字

  匪:非于:吁說:脫泮:畔

  五、理順思路

  1、按表達方式分這是首什么詩?按第幾人稱敘事?采用了什么手法?

  敘事詩第一人稱對比

  用第一人稱“我”回憶追述婚戀生活。

  2、討論本詩思路情節是怎樣的?

  戀愛(第一二章)婚變(三至五章)決絕(六章)

  六、學習“戀愛”部分

  1、重點字詞

  2、男女主人公在戀愛中有怎樣的表現?

  氓:求--怒--卜--娶

  我:送--勸--盼--嫁

  3、從中可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

  女主人公:溫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潑真誠熱烈

  氓:急躁任性(沒有男子漢的胸懷,不大度)熱情向往

  明確:第二章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現,可見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誠。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爾卜”句,神靈顯示是一段天賜良緣。“以我賄遷”娘家以豐厚的嫁妝祝佑著女兒的幸福,姑娘帶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給了男青年。

  4、用一兩個詞概括這段戀愛的特點。(這一段的感情基調如何)

  熱情、幸福。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七、學習“婚變”部分(三四五章)

  ⑴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3)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由前兩章的敘事轉入這一節的抒情和議論,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了明顯的停頓和隔離,暗示著女主人公悲慘命運已經開始。

  (4)結合三四五章考慮,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議論的方法回顧了自己幾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敗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悔恨、沉痛、但是不哀傷。

  集體朗讀這部分。

  八、學習“決絕”部分(六章)

  ⑴自由朗讀,注意感情基調:悔恨但不哀傷。

  ⑵提問: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樣的選擇?從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確]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剛烈的性格特征。

  九、從文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特點?(教師強調概括人物

  性格特點,要從課文出發。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加以總結)

  特點:勤勞溫柔善良堅強

  十、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

  觀點一:他們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因素決定。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得幸福與否都維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家庭、對感情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難以避免。

  觀點二:男女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雖有它的社會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也是不可忽略的。從他們的戀愛過程看,兩人雖是自由戀愛,但女主人對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了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蒙蔽,輕率地答應了他,種下了日后悲劇的種子。

  板書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氓教案5篇4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的有關知識,背誦、默寫《氓》。

  2.掌握《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3.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體會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變化,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征。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一)關于《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先秦稱其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時被尊為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詩經》按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有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歌謠,富有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雅”是宮廷樂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中的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

  風雅、頌三種詩歌體制和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稱為“《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寫作背景

  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觀念仍殘存于人們頭腦中,社會的不平等現象相對后來社會較少。到了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會現象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作品通過一位被遺棄的婦女的自述,描寫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詩經》名句

  1.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4.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5.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王風黍離》)

  二、學習過程

  任務一:詩情深處是故事

  任務設計:

  請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梳理行文脈絡。

  行文脈絡:

  第一章寫了相識與允婚,第二章相思與成婚,第三章相愛與新婚,第四章寫遭棄與離婚,第五章憶苦自傷,第六章表明情斷義絕,展現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經歷。

  小結:《氓》以一個棄婦口吻講述自己從戀愛、結婚到被拋棄的過程,展示了她從情意綿綿到悲傷無助,再到激憤決絕的心路歷程,體會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變化,但面對不幸婚姻她又清醒倔強剛強,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征。

  任務二:賞析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任務設計:

  1、誦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談談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探究總結:

  女主人公(棄婦形象)

  一二章面對男子的追求,熱烈回應,表現出對愛情的渴望;“子無良媒”遵守婚嫁禮法,表現出端莊的一面;“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好言勸慰男子,溫柔善良體貼;“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涕泣言笑,沉醉愛情,熱情純真;“靜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乏警覺,自我反思,聰明伶俐;“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說明她勤勞持家;“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現出她倔強剛強的一面。

  氓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為了追求愛情,可以置生意于不顧,表現出對愛情執著的一面;“將子無怒”急于成婚,至于發怒,表現出急躁的性格特征;“二三其德”,又表現出他品德的敗壞;“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婚后的暴躁,婚前的熱烈,婚后的離棄,兩相對照,則揭示了他的虛偽自私。

  總之,氓是個性情狂暴、違背諾言、始愛終棄、不負責任、自私的負心漢。

  2、活動設計: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想對女主人公和氓說…….

  學生自由發言。

  3、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劇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個人原因:

  ①氓的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文中說“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怨恨的正是自己甘心貧困,辛苦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②女子在經濟上政治上處于附屬地位。她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③性格悲劇。在男權社會中,女子在婚前行為草率,她與氓的戀愛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礎,對氓的人品認識不足,認人不清導致的悲劇。

  社會的原因:

  這一婚姻悲劇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任務三:感受藝術特色

  任務設計

  1.三四章運用哪種表現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運用比興手法。“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運用比興手法。

  表達效果:

  ①內容上,比興句的運用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樹作比,富于生活氣息,同時暗示了她的勤勞。②結構上,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起了暗示和過渡作用。

  具體分析:

  內容上:①用比興句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容顏的潤澤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子和氓之間情意正濃之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比喻女子容顏衰老,如同兩人感情枯竭之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子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蠶),富于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結構上: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后半部分寫婚后,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2、淇水在詩歌中有什么作用?請談談你的理解。

  ①貫穿全詩,展現了情節的發展。三次寫到淇水,顯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經歷的三個階段。“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這是戀愛中的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這是婚變時的淇水;“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是女主人公清醒時的淇水。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的變化。

  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寫淇水,也為我們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軌跡。女主人公送氓過河,淇水和緩,暗示了兩人情意綿綿、依依惜別之情。而婚變時的“淇水湯湯”,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無盡的悔恨甚至憤怒;“漸車帷裳”則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淚,傷心斷腸。“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當所有的誓言成空,還有什么可留戀的?淇水以其無聲的浸潤讓她在痛楚中走向決絕。

  ③前后照應,使敘事更加緊湊。這首詩以淇水為背景,開頭、中間、結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著主人公愛情婚戀生活的某個階段,正好對應了全文的“戀愛一婚變一決絕”的情節線索。這樣就在結構上做到了前后照應,使敘事更加緊湊。

  三.總結

  《氓》通過描寫女主人公從戀愛、結婚到婚姻破裂的經過,塑造了一個性格直爽、溫柔、勤勞、堅強的女子的形象和一個用情不專、性情暴躁的負心漢的形象,表現了我國古代婦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愿望,揭示了我國古代婦女在婚姻問題上的悲慘命運。

  四.作業

  背誦默寫《氓》

氓教案5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氓》中對比手法的使用,體會詩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2、了解詩中賦、比、興的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3、在誦讀中理解、鑒賞課文,使學生逐步培養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把握《氓》中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把握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及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讓學生在日常寫作中正確學習、應用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把本課升華為對學生“理智的愛”的教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增強學生對文本的認識。

  2、探討法:以學生為主,還課堂于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跟課堂氣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自古以來,愛情就作為人類生活中的一個主題為世人所歌頌。縱觀歷史,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無悔;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浪漫;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取舍;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忠貞。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首與愛情有關的詩歌——《氓》。

  《氓》選自《詩經》中的“國風”,講到《詩經》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詩經》?

  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陳述鋪敘的意思。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對人或對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即借助其它事物作為詩歌發端,已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二、研讀課文

  1、由老師朗讀一遍課文,大家在聽的時候找出你認為應該注意的或不懂的字詞,包括課文中的注釋部分。(通假字——于通吁,感嘆詞說通脫,擺脫無通勿,不要泮通畔,邊岸至于頓丘:至于—到達將子無怒:將—請,愿乘彼詭垣:登上那倒塌的墻以我賄遷:賄—財物,指嫁妝

  體無咎言:體—卦象;咎—災禍其葉沃若:沃若—潤澤的樣子無與士耽:耽—沉溺。

  自我徂爾:徂—到三歲食貧:三歲—指多年;食貧—食物貧乏指生活貧困淇水湯湯,漸車幃裳:女也不爽士也罔極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2、全體學生齊讀課文。

  3、總體概括:按詩歌的內容和性質的不同可以將詩歌分為抒情詩跟敘事詩,那大家覺得這是一首什么類型的詩?請用最短的話復述這首詩。(戀愛——婚后——決絕)戀愛——婚后——決絕各是在文中的哪些部分?

  4、讓一個學生領讀“戀愛”部分,討論這首敘事詩是以第幾人稱來敘事?

  體會在第一部分中氓和女子的形象各是怎樣的?(氓:易躁易怒,為下文的愛情悲劇做鋪墊。女子:溫柔熱情(送子涉淇,將子無怒),不見復關,既見復關(一悲一喜,既寫出女子感情專一熾烈,又寫出其純情癡情))

  5、這一部分是回憶追述戀愛生活。它的基調是什么?(熱情、幸福)

  6、讓一個學生領讀“婚后”部分,讓學生自由討論分析這一部分。

  (第三段——比興手法的運用:以興起,總結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以“桑”設喻,“其葉沃若”喻女子青春美麗;以“鳩”“無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比的運用,寫出了女子內心的痛苦。寫女子的悲嘆,點出悲慘的教訓,表現出女子內心的悲痛,也用以告誡后人

  第四段——以興起,正面寫男子變心。又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年老色衰。以“淇水”起興,寫出婚姻的不幸,并點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段寫婚后的辛勞,不幸,再加上無情男子的瘧待傷上加傷。

  人物形象:勤勞善良(女子),背信棄義、冷酷無情(男子)

  基調:怨恨、沉痛)

  7、讓一個學生領讀“決絕”部分,以同樣的方式思考總結這一部分,教師從旁引導

  (以淇、隰起興,寫出女子的反省,女子意識到凡事都有個度,忍耐有,愛情也有。女子通過反思而變得剛強。)

  8、問題小結

  1、高爾基說過,情節的發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結合本課談談對這句話的認識:

  (隨著情節的發展,主人公的性格也發生了變化,從原先的溫柔癡情到成熟剛毅、堅強果斷)

  2、這首詩的題目是《氓》,如果要給題目添個定語,或副標題(例:無情的氓),你會怎么添,為什么?

  3、從這篇課文中大家學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引申到中學生戀愛問題,引導他們“理智的愛”)

  三、總結

  這是一首棄婦詩,敘述了從戀愛、結婚到被遺棄的過程,充滿了對負心人的控訴,最后通過反思變得剛強,清醒過來,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寫一篇關于的《氓》隨感,字數不限。

【氓教案5篇】相關文章:

《氓》 優秀教案設計12-13

詩經氓說課稿11-04

《氓》詩經鑒賞11-28

 《詩經.氓》《詩經.采薇》的教案設計01-24

衛風·氓說課稿12-07

衛風·氓說課稿12-07

詩經札記解氓11-26

詩經氓的鑒賞11-21

《柳州峒氓》柳宗元05-22

詩經衛風氓介紹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