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語文《無題》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選修語文《無題》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隱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兩個“難”的含義以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的本意和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的感情。
2、過程和方法:
在朗讀、自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注釋看課文,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及含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傷與痛苦的愛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隱的詩歌常以清詞麗句構造優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具有朦朧婉曲之美。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由李白、杜甫的詩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說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稱的是李商隱和杜牧,從而導入本課。
2、作家、作品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詩風與杜甫更為接近,“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王安石語)。杜牧的詩風則更近似李白。
李商隱與李賀,都是唐室宗親,但因年代久遠,家境已十分貧寒;他從小穎悟,十六歲即以《才論》、《圣論》兩篇古文“出諸公間”,并受東都(洛陽)留守令狐楚賞識,令狐楚是當時駢文章奏高手,李商隱得他悉心指點,很快青出于藍,這一技之長成為他后來謀生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種技能。
二十六歲時,李商隱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進士,次年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為妻,琴瑟和諧。但當時的牛(僧孺)李(德裕)黨爭激烈,令狐楚屬牛黨,王茂元則屬李黨。李商隱此舉被視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責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黨排擠。此后一生在牛、李兩黨的傾軋中度過,困頓凄涼,終年四十六歲。
李商隱的愛情詩成就極高,他的《無題》詩十余首,取前兩字為題而實質是無題的詩又有十余首,如《錦瑟》、《碧城》、《為有》等,其他似有題而實無題的詩若干首,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寫幻想,寫傷感:“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錦瑟》文字錦繡華美,字面意義易于理解而內容極深,歷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稱。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3、具體講解:
學生自由朗讀。讀完課文后,獨立思考理解。試用詩歌鑒賞方法。
4、檢查初步感知和獨立思考效果
準備課堂練習本,思考問題:
(1)“無題”有幾種情況,你以為何種在鑒賞中更重要?
(2)從“絲”的注釋看,該句用了什么修辭?
(3)三、四句一起表達了什么情感?
(4)解釋“曉”的意義,注意“鬢”的音、義。
(5)“蓬山”是目的地,還是出發點?(注意句式倒裝)
(6)“殷勤”意義(古今異義)
5、學生討論、核對,檢查自讀習慣,反思學習方法。
6、選生講,教師補充。
(雙關: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無題:《詩經》、樂府詩很多;說無題,真正的“題”是什么?文章寫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與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請大家分組討論:
(1)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句詩中的兩個“難”的含義。
(2)如何“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的本意?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3)學過這首詩后,你對詩中的愛情是怎樣看的?也可以談談你心目中的愛情是什么樣子的。請每組的學生代表到講臺前發言。
8、賞析參考資料:
這首詩,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里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舍、痛苦得難以禁受。
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復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
“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點出分手時的季節,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
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征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征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雙關,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眷戀之深,但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可是,雖然相會無期,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所以,這兩句,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
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
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復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三、四句寫的是詩人自己,下兩句就轉到對方身上,想象著對方別后的可憐生活。當她早晨起來,照鏡子的時候,也許覺得鏡中人的秀發已經不同于往常,容顏憔悴了。分別后她獨自一人,夜深難眠的時候,月色之下,吟詩壞人,該會感覺天上灑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與杜甫名句“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相似,去替對方設想。是對寫法。“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云鬢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
末兩句表明詩人并未放棄。盡管蓬萊仙山,凡人進不去,但畢竟不遙遠,我可以請求青鳥使者替我傳遞消息。雖然青鳥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遙遠,只是強大的政治阻力攔在中間。不屈的意志,愛情的哀歌!
9、欣賞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感受意境。背誦全詩并要求會默寫。
【選修語文《無題》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版選修《留侯論》教案設計12-16
詩歌:無題08-17
無題作文03-05
《無題》唐詩11-14
范仲淹《無題》06-27
語文版選修《秋聲賦》優秀教學設計12-17
無題_1000字01-06
文章無題散文01-21
無題_800字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