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長方體》教案

時間:2021-09-26 13:05:31 教案 我要投稿

《長方體》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方體》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方體》教案

《長方體》教案1

  活動目標:

  認識長方體,知道它由6個面組成(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

  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發現正方體與長方體的不同,并能區分。

  喜歡動手制作幾何體并保持桌面清潔。

  活動準備:

  教具:一張放大的操作卡片。

  學具:人手一張操作卡片,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觀察操作材料。圖上有什么?(正方形,長方形),有幾個?(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一共是幾個?(6個),2個正方形和4個長方形又能做成什么呢?

  操作材料。

  介紹制作方法。先把圖形沿黑線剪下,把虛線向上折,最后用透明膠粘住。

  介紹形體名稱,區分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

  做出來的像什么?(積木),手指長方體的一面:這叫什么?(面),數一數它有幾個面?(6個),6個面一樣嗎?(不一樣),你知道這叫什么嗎?(長方體),6 個一樣大小的正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么?(正方體),2個正方體和4個長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么?(長方體)活動尋找教師中類似長方體的物品。請你們找一找、想一想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長方體呀。

  教后感:孩子對長方體都認識,把他們堆在一起,叫他們數孩子就數不清。我想:還是要擺出實物圖,讓孩子理解,這樣效果會好一些。

《長方體》教案2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目標:

  1、 在操作、觀察活動中,探索并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 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 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探索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正確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長方體盒子一個,直尺,鉛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有效鋪墊

  師:最近我們新認識了長方體,你還記得長方體的特征嗎?(重點板書:長方體6個面)(前—后,左—右,上—下)

  二、尋找聯系

  、引入新知

  1、同學們手中也有一個相同的長方體,你能在它的表面上對應六個面標出上下左右前后六個面嗎?(試一試,并指名指一指)

  2、同學們手中的紙盒是我剛買回來準備裝小禮物用的,那么他們廠家做這樣一個紙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積的硬紙板呢?求至少需要多少面積的紙板其實就是求什么?(所有

  面的面積之和) 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其實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課件展示)板書:長方體的表面積。

  4.想要知道所有面的面積和,首先我們要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你們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嗎?先自己嘗試獨立說一說。開始。

  5.看來大家都很有信心的樣子,把你的發現再說給同桌聽一聽。開始。你能發現它們的長和寬與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嗎?

  6.誰能到前面來說一說?老師幫幫你。這是前面長方形的長,這是寬。下面和上面相同。這是左面長方形的長,這是寬。誰能到前面再來說一次。

  7.其實啊,這六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著奇妙的關系,我很想知道哪個小組能最先找到,找到了請馬上坐好。預備,開始!誰能到前面來說說?后面和前面?是一樣的。(說左面 和上面都會提示對面)

  8.看來大家的空間感都很強!嗯,現在我像昨天一樣把長方體展開,現在大家來看大屏幕,這是這個長方體紙盒的展開圖,誰能結合這個展開圖再來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長寬高的關系。(展開圖上標出上下左右前后)

  9.那大家現在可以計算出制作這個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嗎?要想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還要知道長方體的什么?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我們現在不知道手中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怎么辦?測量。對,現在同桌兩個人合作,測量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并用鉛筆標到盒子上。測量并記錄結束請馬上做好。

  10.誰來說說你們的測量結果?長12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和他測量的數據相同的請舉手,嗯,大家測量得真準確。知道了長寬高,那我們現在就,動手來計算一下,制作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積的硬紙板,注意計算過程中要準確。開始。

  11、 大家算出來了嗎?小組內交流一下,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列式。

  12、全班交流與匯報。 (找到不同類型的方法,寫黑板上。)這是我看到兩個同學的不同方法,和這個同學方法相同的請舉手,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為什么這樣列式。

  誰和這個同學的方法相同,你又是怎么想的?誰能來說說你的想法?

  13、根據孩子們的列式,進行總結。

  方法一:6個面面積相加

  方法二:計算3個面的面積×2,依據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的特點。

  方法三:計算三對面的面積再相加

  14、這幾種方法,哪種比較簡便?誰能根據這個式子能說說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等于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要想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要知道長方體的什么?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

  四、鞏固練習

  1、 洗衣機廠家想要定包裝箱,想請我們幫忙算出一個包裝箱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大家一定要算仔細,可不能給廠家算錯了。看大屏幕。出示課本第17頁練一練第二題,引導學生完成。

  2、 課本17頁第5題。

  獨立完成,集體糾正。、

  五、總結:今天大家有什么收獲?

《長方體》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 教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前準備:

  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法學法 合作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第一次備課 動態修改

  一、復習導入

  1、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必須要常備身邊的,小明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每天都要帶一本字典,現在有兩本內容同樣的字典,他要選擇其中的哪一本經常帶在書包里比較方便呢?為什么?

  2、小明在上學的路上,遇到兩個物體,怎樣才能比較大小呢?3、小明家買了飲水機和微波爐,誰的體積大呢?還能分割嗎?怎么辦?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 (小本的字典,體積小)

  (分割成若干個小正方體,再比較,求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求長方體所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二、概括公式

  1、學生猜想

  一個物體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

  (1)長、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大。

  (2)長、高相等的時候,越寬,體積越大。

  (3)高、寬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越大。

  與長、寬、高都有關系。

  大膽猜測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動手實踐操作

  這個猜想正確嗎?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課件出示記錄表。(課本29頁)

  (1)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體拼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每拼成一種就記錄下它的長、寬、高和體積各是多少,然后計算出來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

  (2)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派代表匯報

  生:把4個正方體擺成1排,每排4個,擺1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厘米,寬是1厘米,高是1厘米,體積是4立方厘米。

  3、發現總結長方體體積公式

  (1)體積怎么求?我們一起來觀察黑板上這幾組數字。想一想,長、寬、高的數字與體積的數字有什么關系?

  (2)引導學生把計算結果與記錄表中的體積進行比較,發現長×寬×高的乘積就是長方體的體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3)字母表示:長方體體積用V表示,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

  板書:V=a×b×h= abh,學生齊讀公式。

  4、遷移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小組內討論討論: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學生小組討論。

  教師追問:你們是怎么想的?

  學生: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當長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時,長寬高也就是正方體的棱長。所以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教師板書: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教師說明用字母表示V=a×a×a = a3

  說明:a3讀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個a相乘。

  學生齊讀公式。

  5、教學底面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積怎么求呢?

  三、練習

  1、出示課本30頁的例一:生獨自完成,集體訂正。

  2、課本31頁做一做。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計: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b×h= abh V=a×a×a = a3

  V=S×h= S h V=S×h =S h

  例1. V=abh V= a3

  =7×3×4 =6×6×6

  =84cm3 =216dm3

《長方體》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區別兩者的不同。

  2、能熟練地運算7以內的加減法。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二、活動準備:

  7以內加減式題若干、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各若干、每人一張作業圖、一張制作正方體的紙。

  三、活動過程:

  1、出示7以內的加、減法式題,集體、分組、個別的進行運算練習。

  2、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

  (1)、觀察:每人三塊積木(一塊正方體、兩塊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觀察,找出每塊積木在形體上的特點。如:三塊積木各有幾面?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告訴幼兒:六面都是同樣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也有六個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面是長方形,兩面是正方形。取出兩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觀察。

  (2)、找找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在桌上的一堆積木中,根據教師的指令,拿出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積木。

  幼兒運用積木建構簡單物體。請幼兒數數自己用了幾塊正方體的積木,幾塊長方體的積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兒園里有那些東西像正方體,那些東西像長方體?

  3、幼兒操作活動:

  (1)、每人一張作業圖。數數每一個圖形是由幾塊積木組成的,并在旁邊的圈中寫上相應的數字。

  (2)、每個幼兒用準備好的紙制作一個正方體。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并對整個活動進行小結。

《長方體》教案5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目標:

  1、 在操作、觀察活動中,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 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 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探索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正確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盒子一個,剪刀一把。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計算一些物體的表面積。如粉筆盒需要多少紙皮?教室的四面墻壁需要土上多少涂料?裝修房子要貼上多少瓷磚?這些都需要計算表面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的表面積。

  請同學們思考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二、探索新知

  1、老師演示課件,學生邊看邊思考: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2)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它們的面積怎么樣?有幾組面積相等的長方形?

  2、將自己準備的盒子量出長、寬、高,沿一條棱剪開,得到長方體的展開圖,并將展開后圖形的每個面標上“上、下、前、后、左、右”。

  我們把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6個面的面積總和加起來就叫做它的表面積。

  3、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例1:教師演示課件,學生讀題,如圖。

  3cm

  5cm

  教師啟發:“做這樣一個長方體紙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就是要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首先要找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可以計算每個面的面積,把每個面的面積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積.

  上、下面變粉色并閃動,學生填空,長__,寬__,面積__;

  前、后面變黃色并閃動,學生填空,長__,寬__,面積__;

  左、右面變綠色并閃動,學生填空,長__,寬__,面積__。

  所以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7×5×2+ 5×3×2+ 7×3×2

  上下兩面前后兩面左右兩面

  面積的和面積的和面積的和

  學生計算其結果。

  4、這道題還可以怎樣列式解答,要求學生自己做,待學生獨立做完后,教師訂正。

  (7×5 + 5×3 + 7×3) ×2

  上面面積 前面面積 左面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引導學生說出根據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個式子改變成第二個式子,而第二種更簡便些。

  引導學生概括,推出長方體表面積公式:

  (長×寬+長×高 +寬×高)×2

  三、鞏固練習

  1、估一估,算一算 18頁

  2、試一試 .

  給棱長為0.8米的正方體木箱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漆部分的總面積是多少?

  3、討論:如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4、小結: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我們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有什么用?(鋪地磚、粉刷墻壁、計算長方體罐頭商標紙的大小,都要用到這部分知識)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例1.做一個長7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

  第一種:7×5×2+5×3×2+7×3×2

  =70+30+42

  =142(平方厘米)

  第二種:(7×5+5×3+7×3)×2

  =71×2

  =142(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2平方厘米硬紙板.

《長方體》教案6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長方體》教案7

  一、操作引疑:

  師:土豆塊是不是長方體?同學們,你們已預習過課本,現在把你們手中的土豆塊切成一個長方體。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生1:平的,叫做“面”。

  師:②再切一刀呢?

  生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師: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現三個面,三條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再把土豆切成一個長方體,比一比誰切得最像。

  二、研究長方體究竟有什么特征:

  學習小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題1-----3題,并把研究的數據填入表格中。

  研究題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多少?每個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集體交流:

  師:你是怎樣數“面”、“棱”的?哪種數法比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師:觀察本組同學的長方體土豆塊,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特殊情況嗎?

  生:我們小組土豆塊,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師總結,并引導學生體驗有序思考的優點。

  研究題2:

  你覺得長方體的棱和面還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并填入表格中。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共同探究。

  師:請每個小組把研究結果匯報,或有什么問題要質疑?

  生1:我們小組發現相對的兩個面形狀一樣,面積相等。

  生2:請問你們小組是怎樣知道?

  生3:我們小組是動手量相鄰兩條邊知道的。

  生4:我們小組是動手算出它的面積知道的。

  生5:我們小組是動手剪開比一比知道的。

  師:每個小組都能想出好辦法,如果老師想做這個(實物演示)長方體框架共需要多少長的鐵絲?大家有什么方法來解決嗎?

  生6:只要量出一個頂點引出三條不同的方向棱的長度。再乘以4,就得鐵絲長。

  生7:量出紅顏色棱的長度,再乘以4;接著量藍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最后量黃顏色的棱長,再乘以4;把三次積加起來就是鐵絲長。

  研究題3:

  正方體有什么特征?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長方體?把數據填入表格中。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我們小組研究認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的數目是一樣。

  生2:我們小組研究發現正方體每條棱長都相等這點與長方體不同。

  生3:我們小組歸納出:把正方體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所以它是一種特殊長方體。

  三、實踐應用:

  1、請同學們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不同長度的小棒(出示數據),請小組成員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種長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員上來領取。

  小組同學動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漂亮!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小組剛才用了幾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別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幾個點呢?

  2、你們能像教師這樣,給長方體框架穿上“衣服”嗎(出示一個用紙做面,包好了的長方體)想想看,應用剪刀剪出怎樣的紙片?再比較它們每個面的異同。

  小組同學操作、匯報、交流。

  [評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給我的啟發和反思是:

  1、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實現學習方式變革。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土豆,來豐富表象,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切成長方體,來提高感性認識,最后通過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僅拓寬了思路,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方式,激活學習熱情,達到全員主動參與“學數學”目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讓學生經歷“學數學”過程,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案例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看、摸、想、議、切、說等學習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能力;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3、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其核心問題是“學會思考”

  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積極有效的思考依賴于合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依據知識自身的重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呈現知識為呈現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過程,自覺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智技能,從而促使數學學習活動有效地展開并不斷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數學教學要努力創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教學環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立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用《數學課程標準》來教學,必須讓孩子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總之,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真正體現新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學數學”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長方體》教案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成正方體的棱長,再應用公式計算。

  2、通過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自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應用體積計算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體積

  教具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提問:

  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2、應用公式計算:

  (1)一個長方體,長20厘米,寬12厘米,高5厘米。

  (2)一個正方體,棱長是6分米。

  (3)一個長方體,底面積60cm2,高7cm.

  (4)一個長方體,底面是邊長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二、操作練習

  1、我說你搭

  教師說,學生進行拼搭

  學生獨立思考,個別回答

  學生利用所學公式,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潰

  1、用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搭長方體。

  2、擺出體積是12cm3的長方體。

  3、一排5個,4排,3層體積,是多少?

  1、學生理解題意。

  2、分析題意。

  通過對計算體積公式的復習,引入課題。

  通過讓學生計逄長方體、正方體的體,進一步鞏固計算公式。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進行拼搭,反愧展示。

  2、練一練

  (1)練一練4

  (2)練一練5

  a、指導學生用圖示表示

  b、通過畫圖,

  c、在此基礎上學生獨立完成。

  (3)練一練8

  a、引導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b、集體反饋

  a、分析題意,要先求出這個紙箱的體積和每個牙膏盒的體積,再用紙箱的體積除以每個牙膏盒的體積。

  b、學生獨立計算

  c、集體反饋

  學生發現,由于長方體的高是3cm,所以正方體的棱長為3cm。

  這一活動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及靈敏的及應能力。

  通過練習,使學生在靈活定用公式計算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長方體》教案9

  教材依據: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長方體(一)中的長方體的表面積

  設計思路:

  新課程標準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注重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手段,在小組合作中,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前面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特征,以及展開與折疊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學習可以鞏固學生對前兩節課內容的理解,同時為后面學習長方體的體積奠定了基礎,可以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由于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雖然在前面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學習了展開與折疊,但學生的空間觀念還不強。特別是對立體圖形表面積的認識,還有一定的困難,還需借助于直觀的立體圖形,通過動手操作來觀察發現規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在理解的基礎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自主探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找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每一個面的長和寬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長方體紙盒、長方體紙盒展開圖,課件。

  2、學具:長方體紙盒、剪刀.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 ,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玩個“猜謎語”游戲,猜對的同學可以獲得獎品,請聽題

  (1)紫色樹,紫色花,紫色花開結紫瓜,紫瓜柄上長小刺,紫瓜里面裝芝麻。(打一種蔬菜)

  (2)紅公雞,綠尾巴,腦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種蔬菜)

  2、大家的表現真出色,我還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個大禮物,想將它送給這節課發言積極的同學,可是這個盒子不漂亮。現在我要用彩紙包裝一下。(師動手包裝)

  你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彩紙嗎?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要求長方體的什么?(長方體的表面積)看看長方體有幾個面?是那幾個面?(學生找出后,標出上、下、前、后、左、右面)重新擺放長方體,它的前面在哪里?在長方體的這幾個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這幾個面的面積大小也就叫做什么?(長方體的表面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始就設計小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利用發獎品時,遇到的新問題引入新課。再現生活中的包裝情景,使學生更能體會到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也使表面積概念更直觀,形象化。】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一)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學具, 想想剛才包裝的是長方體的哪幾個面里?什么叫長方體的表面積?標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觀察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同桌交流后,匯報交流)

  (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樣計算你的長方體盒子的表面積哪?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的方法,試試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同時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記錄單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2、交流匯報、總結規律。

  (1)哪一個小組到前面來匯報你們的研究成果?

  學生匯報算式,引導觀察,用什么方法計算表面積的?(對表達流暢,思維敏捷的進行鼓勵)

  (2)小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并板書。

  分析這幾種計算表面積的方法,為什么這樣算?在這幾種算法中你喜歡用哪一種?與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構建知識。利用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探索、交流合作,發現規律,獲得新知。】

  3、即時反饋、鞏固新知。

  請同學們算一算,老師的這個禮品盒的表面積是多少?(獨立思考后,小組內交流匯報)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你認為那種方法簡便?

  【設計意圖:運用新知解決問題,初步體驗數學的有用性,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多樣化算法中,引導學生比較,并逐步理解各種算法的優缺點。在解決問題中自覺實現化算法】

  (三)嘗試探索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正方體的表面積應該如何計算?

  討論,指名反饋,得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為什么要乘以6?

  1、給棱長為0.8米的正方體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積是多少?(獨立探索,再交流計算方法。)

  如果正方體木箱沒有蓋,涂油漆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正方體表面積,進一步理解表面積含義。通過變式練習,體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時,要靈活運用。】

  2、歸納小結。

  計算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關鍵是什么?如何計算?

《長方體》教案10

  教學目標

  (一)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體積單位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二)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

  教學用具

  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或活動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教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口答后老師板書:長度單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教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面積單位

  1米2=100分米2

  1分米2=100厘米2

  厘米2

  口答填空,并說明算法和算理:

  4米=( )分米=( )厘米。(算法: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500厘米=( )分米=( )=米。(算法: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教師:我們復習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進率,和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轉換的方法,今天我們學習常用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轉化。板書課題: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學習新課

  1.認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電腦動畫圖(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提問:體積是多少?(1分米3。)

  給一條棱涂色,提問:棱長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為單位,一個一個涂,涂滿一排,提問:體積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滿十排(一層),提問:體積是多少?一層一層涂,涂滿十層(即全部涂上)。提問:體積是多少?

  (10×10×10=1000(厘米3)。)

  教師: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學生口答后老師板書:

  1分米3=1000厘米3

  教師:如果把剛才的圖理解為棱長1米,即體積為1米3,它的體積是多少分米3?

  再請學生看一遍電腦動畫圖后,學生口答老師板書:1米3=1000分米3。

  教師:能說一說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1000。)

  (2)教師:(指黑板板書)這些是常用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及進率,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處?(名稱、進率兩方面。)

  2.體積單位的互化。

  (1)教師: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需要把體積單位進行轉化,現在來學習這個問題。

  出示例3:(投影) 3.8米3, 0.54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把問題改寫成如下形式:(板書)

  8米3=( )分米3

  0.54米3=( )分米3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換,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換?如何計算?并說出這樣計算的理由。

  學生邊討論邊試算。然后歸納,老師板書:

  因為1米3=1000分米3,8米3有8個1000分米3,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題同上理)1000×0.54=540,填 540。

  (2)出示例4:(投影片) 3 400厘米3, 96厘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改寫成算式:3400厘米3=( )分米3

  96厘米3=( )分米3

  教師:審題時首先要注意什么?試說出這兩道小題的解答過程和算理。

  學生試算,討論后,歸納并板書:

  因為1000分米3為 1米3,3400分米3中包含有多少個1000分米3,就有幾個米3,列式:3 400÷1000=3.4,填 3.4。

  (第2題同上理) 96÷1000=0.096填 0.096。

  教師:請對比例3,例4,說一說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后歸納,老師再小結并板書:

  (例3下面)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例4下面)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教師:想一想,體積單位間的轉化與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轉化有什么相同處與不同處?(換算的方法相同,但進率不同。)

  (3)*試解下面幾題:

  ①2米380分米3=( )米3;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情況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轉化?沒轉化的部分如何辦?學生口答后

  再板書:2+80÷1000=2+0.08=2.08,填2.08。

  ②5.34分米3=( )分米3( )厘米3;

  教師: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轉化?(板書)1000×0.34=340,填5和340。

  ③3.09米3=( )米3( )分米3。

  請學生直接說出列式和結果。

  老師:從上面三道題的解答中,你們有什么體會?(復名數與單名數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化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化外,還要注意審清題中哪一部分需要轉化。)

  書面練習:(請4位同學寫投影片,集體訂正)課本P38做一做和補充題。

  出示例5:(投影) 一塊長方體鋼板長2.2米、寬1.5米、厚0.0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分米3?

  請同學們自己解答。老師巡視中可抽選一名先算出立方米,再化為立方分米,和一名直接算出立方分米的同學去板書。集體訂正時由同學自己確定哪種算法較好。

  (三)鞏固反饋

  口答填空,說出計算過程。(投影片)

  0.5米3=500厘米3( ) 2.6分米3=2米3 60厘米3( )

  (四)課堂總結

  1.體積單位的進率。

  2.體積單位的轉化方法。在學生總結基礎上,將例3,例4后歸納的方法匯集成一個,并板書出來:

  板書設計

《長方體》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想象、歸納、概括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提升概括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難點】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組織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長方體、正方體。

  引導學生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的幾何模型。

  追問:長方體、正方體有怎樣的特征呢?

  引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講解新知

  1.說一說,認一認

  組織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正方體模型,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從中能提取哪些幾何圖形。

  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看到點、線段、長方形、正方形。

  PPT展示長方體、正方體模型,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頂點、面、棱的相關概念。

  學生活動:組織同桌之間相互指一指、說一說手邊的長方體、正方體等物體的頂點、面、棱。

  2.做一做,填一填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模型,數一數它們的頂點、面、棱的個數。量一量、算一算棱的長度、面的大小。做好記錄完成下表。

  找小組代表分享探究結果。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并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

  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是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方形(或其中兩個面是正方形);有3組相同長度的棱,每組4條。

  正方體:6個面是大小形狀都相同的正方形;12條棱長度相等。

  3.認一認、想一想

  教師講解長方體中同一頂點上的三條棱稱為長方體的長、寬、高。

  組織學生嘗試改變長寬高的長度,觀察有何特點。觀察得到當長、寬、高相等時是正方體。

  教師明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用PPT演示長方體變為正方體的動態變化。

  (三)課堂練習

  1.分別測出所帶的長方體盒子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76厘米,已知長是8厘米,寬是5厘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四)小結作業

  小結:回顧本節課學習內容。

  作業:用硬紙板自制一個長方體;找一找身邊存在的長方體,測一測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四、板書設計

《長方體》教案12

  學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觀察、分類操作和討論等探索活動過程,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學習重點:

  熟練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學習難點:

  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具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和正方體物體和模型、課件

  教學過程:

  一、撲克牌展示,導入新課:

  師:(出示一張撲克牌)請問這是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

  生:長方形

  師(出示一副撲克牌)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呢?

  生:長方體(板書:長方體)

  師:同學們!桌子上的磁帶、包裝盒,這里的磁帶盒等(在講臺上出示),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方體。(補充板書:的認識)

  師:(出示一些長方體形的、非長方體形的物體和模型)現在請兩們同學來分一分,把是長方體形的物體放在左邊,不是長方體形的物體放在右邊,。

  (學生上臺分,)

  師:他們分得對不對?等我們研究了長方體的物征后就知道了。

  二、切果成形,觀察討論,探究特征

  師:(取一個蘋果)這里有一個蘋果,把它切一刀,就切出一個平面,(摸,板書:面)再切一刀,(垂直于上切面)又是一個面,兩個面相交的邊(指示)叫作“棱”,(板書:棱)再切一刀,(垂直于棱切)現在有幾個面?

  生:三個。

  師:有幾條棱?

  生:三條。

  師:三條棱相交的點,叫作頂點。(板書:頂點)如果再相對著切三刀就得到一個長方體。(出示長方體模型)我們先來研究長方體的面的情況。請拿起你手中的長方體,摸一摸它的面,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

  生:(摸、數)長方體有六個面。

  師:你是怎樣數的?

  生:我是這樣數的——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順序數。

  師:根據長方體的面的位置,分別把它們稱作上下兩個面、前后兩個面、左右兩個面。(指著)位置上相對著的叫作一組相對的面,長方體有幾組相對的面?

  生:三組。

  師:這六個面都是什么形狀?

  生:都是長方形。

  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你身邊有這樣的長方體嗎?

  (生舉起一個長方體)

  師:對!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再看一看,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怎樣?

  生:相等。

  師:是不是相等呢?請看——(觀看PPT模型演示)相等嗎?

  生:相等

  師:現在來研究棱的情況,大家摸一摸長方體的棱,數一數,有幾條?

  生:(摸、數)長方體有12條棱。

  師:(展示長方體框架)請看,這12條棱中,同一種顏色的四條棱是一組相對的棱。長方體有幾組相對的棱?

  生:三組。

  師:看一看,相對的棱的長度怎樣?

  生:相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尺量的,發現它們一樣長。

  師:不用尺量,你能知道嗎?

  生:在同一個面上的兩條相對的棱是一個長方形的一線對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所以這兩長棱的長度相等。

  師:這一組四條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同樣的道理,其它兩組相對的棱的長度也分別——

  生:相等。

  師:再看頂點的情況,請指出長方的頂點給同桌看一看,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生:(指、數)長方體有8個頂點。

  師:長方體的特征可以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進行概括。誰能說說,長方體有怎樣的特征?

  (生根據板書內容敘述)

  師:現在,不看黑板上的內容,拿起你手中的長方體,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好嗎?

  生:好!

  師:(指講臺上的模型)剛剛那位同學分的對嗎?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并交流。

  三、演示投影,真切了解直觀圖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物體,書上畫的、黑板上出現的是它的立體圖形,怎么看長方體的立體圖形呢?

  (出示一個長方體)

  有的同學可能要問了,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而這個圖上只有三個面,并且有兩個面是平行四邊形,這是怎么一回事?

  師:(將一個長方體模型放在講臺中央;把同學分成三部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能看到幾個面?

  生:我只看到了一個面。

  生:我看到了兩個面。

  生:我看到了三個面。

  師:還有三個面出于被遮住了我們看不見,在立體圖上可用虛線畫出被遮住的三條棱,形成這個立體圖。(在原圖上形成立體圖)

  四、變式呈現,辯證地理解長、寬、高

  師:現在請思考,如果要知道長方體12條棱的長度,只要量哪幾條棱就可以了?

  生:(討論后,指著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棱)只要量這三條棱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像這樣相交于一點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在立體圖上指示后,在相應的地方標上“長”、“寬”、“高”

  一般來說,底面中較長的棱的長度稱作長,較短的稱作寬,垂直于底的棱的長度稱作高。

  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相互說一說你們手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學生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五、循序漸進,鞏固新知,發展能力

  師:現在我們運用所學知識做幾道習題。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對長方體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長方體,注意留心生活,我們就會學到很多的數學知識。

《長方體》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由此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2、能根據現實情景和信息,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觀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長方體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求意識和探求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并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數學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掌握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復習長方體的特征。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知道它們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那么它們都有哪些特征?

  生: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2、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都已經掌握了長方體的特征。那么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長方體,一起來探究一下長方體的面。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師: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長方體紙盒,昨天同學們回家也都做了一個,剛才我們說長方體有6個面,他們分別是,(邊說邊指),那么如果我們沿著長方體的某些棱剪開,再展開,會是什么形狀呢?

  接下來學生動手剪(強調要求)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展開后,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原來的立體圖形變成了平面圖形。

  生:我發現長方體展開后還是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演示(實物展開后貼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你們現在還能像中一樣找到剛才指出的前面嗎?后面又在哪里呢?你還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別在什么地方嗎?

  生:能。

  師:那么請你們在自己的長方體展開圖中標出上、下、左、右、前、后。

  師:觀察長方體展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哪些面的面積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師:為什么?

  生: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2)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個面的長和寬是長方體的長和寬,每個面的面積是長x寬;前、后每個面的長和寬是長方體的長和高,每個面的面積是長x高;左、右每個面的長和寬是長方體的高和寬,每個面的面積是寬x高。

  師:同學們,像這樣我們把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長方體的表面積。

  (板書:表面積)

  (2)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師:那么怎樣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呢?

  小組合作:1,先獨立思考,記錄下自己的方法。

  2,小組內交流,探討哪種方法更簡便。

  學生作業展示:長x寬x2+長x高x2+寬x高x2

  或者(長x寬+長x高+寬x高)x2 分別解釋

  教學例1。

  出示例1:做一個微波爐的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出示)

  問題: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就是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箱的什么?

  生:實際上就是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箱的表面積。

  根據上面咱們總結出的公式來求一下表面積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3)通過剛才的操作與例題,你覺得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需要哪些條件,又該如何計算呢?歸納總結

  三、深化提高,綜合應用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六的習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讓學生發現本題中“沒有底面”這條信息很重要。

  (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四、歸納知識,總結學法

  師: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在這節課學習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或深刻感受和老師、同學說說。

《長方體》教案14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區別兩者的不同。

  2、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各若干、每人一張作業圖、一張制作正方體的紙。

  活動過程:

  1、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

  (1)、觀察:每人三塊積木(一塊正方體、兩塊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觀察,找出每塊積木在形體上的特點。如:三塊積木各有幾面?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告訴幼兒:六面都是同樣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也有六個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面是長方形,兩面是正方形。取出兩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觀察。

  (2)、找找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在桌上的一堆積木中,根據教師的指令,拿出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積木。

  幼兒運用積木建構簡單物體。請幼兒數數自己用了幾塊正方體的積木,幾塊長方體的積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兒園里有那些東西像正方體,那些東西像長方體?

  2、幼兒操作活動:

  (1)、每人一張作業圖。數數每一個圖形是由幾塊積木組成的,并在旁邊的圈中寫上相應的數字。

  (2)、每個幼兒用準備好的紙制作一個正方體。

  3、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并對整個活動進行小結。兒童

《長方體》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有關圖形問題的學習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資源: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談話:前兩節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知識。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與教材中例4和“試一試”同樣大小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可分為哪幾組?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出示問題: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

  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嗎?

  追問: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與這個長方體的各個面有什么關系?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在交流中明確: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

  (2)啟發:請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模型思考,根據長方體的特征,可以怎樣計算這6個面的面積之和?

  (3)指名回答是怎樣列式的,并相機板書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

  (4)比較小結: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鍵的環節是什么? (要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面的長和寬)

  (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

  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談話:根據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解決了做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板紙的問題。如果紙盒是正方體的,你還會解決同樣的問題嗎? (出示‘‘試一試’’)

  (2)學生獨立嘗試解答。

  (3)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

  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

  談話:剛才我們在求做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三、應用拓展

  1.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

  2.做練習四第1題。

  讓學生看圖填空,再要求同桌同學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

  3.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獨立依次完成題中的兩個問題,適當提醒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果來解答第(2)題,并要求學生說說用這樣的方法求表面積的根據。

  4.做練習四第5題。

  讓學生根據表中列出的各組數據對每一個物體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作出判斷,并說明判斷的理由;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將結果填人表中。最后引導學生比較求長方體的表面積與求正方體表面積的過程和方法,說說求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時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樣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與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

【《長方體》教案】相關文章:

長方體的面積公式是10-1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優秀說課稿12-25

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測試卷07-26

《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反思12-23

《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評課稿01-15

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測試_第三單元07-2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2-23

長方體表面積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3

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數學故事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