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1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身體有力氣,用力就可以使物體運動。
2、愿意探索力,能大膽探索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關系。
3、對有關力的現象感興趣,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自己用力就可以讓一些物體動起來。
2、物質準備:羊角球、刺猬球、飛盤、足球、拎的小桶、小車獨輪車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看見你們很高興,很想抱抱你們,選1~2個幼兒抱一抱。
提問:老師有沒有抱起來?老師是怎么把她抱起來的?(用力)
老師身體的哪個地方用力了?(手用力了)
2、試一試:誰的力氣大,激發活動的興趣。
實踐活動一、分組活動并講解活動規則。
教師(出示玩具)寶寶們,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玩具,你們想不想玩啊?請寶寶們上來玩一玩吧。
玩后提問:你玩的什么玩具?你是怎么把它玩起來的?你的身體哪個地方用力了?
二、再次探索力的大小。
實踐活動二:體驗自己用力大小與物體的關系。
師:老師這里,還有許多東西,刺猬球、小車、輪胎等。
請你們去試一試,讓它們動起來,想一想,你的身體的什么地方在用勁?
(請個別幼兒選擇一個活動進行探索)并加強個別輔導,
“你是怎么讓輪胎動起來的?”(推的)“身體的什么地方用力的?”(膀子)“用了力就怎么樣了?”(輪胎就滾動了)
1、引導幼兒認識對不同的物體要用身體不同部位的'力。
師:踢球的時候什么地方在用力?(小腳在用力)
我們玩球的時候想把球踢遠,腳踢的時候就要怎樣?(用力踢)
如果想踢得近一點呢?(輕輕踢,少用點力)
師:拎小桶的時候身體的什么地方在用力?(手、胳膊、肩膀)
如果你想拎起重的東西,用的力氣應該怎樣?拎起輕的東西呢?(用力大,就能拎起重的東西,用力小,只能拎起輕的東西)
師:當你在推小車的時候,身體的什么地方要用力?(手和腳都要用力)
要想讓小車跑得快,用力就應怎樣?(用力就要大)跑得慢呢?(用力就小)
2、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我們用力就能使物體動起來。物體動的快、慢、遠、近都和我們用力的大小有關系。
三、游戲活動:《大皮球》
幼兒兩兩做游戲,當唱到拍的輕的時候,扮大皮球的幼兒輕輕地跳起來,唱到拍的重的時候,幼兒跳高一點,游戲進行2—3遍。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2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探索,讓幼兒懂得磁鐵的磁力是有大小的。
2.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用:三串光盤、粉筆。
幼兒用:每組五塊不同磁力的磁鐵,三塊磁力黑板、每組15串光疊,每組一張記錄單、筆數支。
活動過程:
一、感知3串光盤的重量,并猜想
師:我們班里有許多光盤,左老師把它們一串串穿起來了,下次做游戲用,我想把它們掛在黑板上,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幼兒講述后請幼兒操作(提供一塊黑板和3串光盤)。
二、幼兒操作實驗。
(一)分組嘗試
師:每組都有5塊磁鐵,有許多串光盤,那組小朋友可以把15串光盤都掛到黑板上?(提供磁鐵、光盤)
小結:不同的磁鐵可以掛不同的光盤數。
(二)排排隊
師:把5塊磁鐵放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一串串掛,比出5塊磁鐵誰的力氣大,誰的力氣小,給它們排隊伍。(提供記錄單、畫好起跑線)
小結:磁鐵磁力的大小和磁鐵的形狀、大小無關。
三、磁力PK賽
每組分別取出本組磁力最大的.磁鐵,與其它兩組進行PK,師幼共同游戲選出冠軍磁鐵。(提供3串光盤)
四、結束:
為班中其它的磁鐵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3
一、活動背景
本活動旨在通過簡單的實驗和游戲,讓幼兒了解力氣的概念,體驗不同物體的重量,并引導他們用積極的方式進行比拼和合作,培養觀察、思考能力及團隊精神。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讓幼兒了解“力氣”的基本概念,初步體驗物品的輕重。
技能目標:能通過實驗對比判斷物體的輕重,學會使用簡單的秤具。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增強自信心。
三、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輕重不同的物品(如小球、書本、絨毛玩具等)
簡易秤(可用塑料瓶和水進行稱重)
大紙和馬克筆(用于記錄結果)
計時器(用于游戲計時)
小獎品(如貼紙)以獎勵參與活動的幼兒
環境布置:
在教室的一角設立實驗區,擺放好所有材料,讓幼兒可以自由取用。
準備一塊大紙板用于記錄各組的實驗結果和比較數據。
四、活動過程
引入活動(5分鐘)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誰有力氣?我們今天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看看誰的力氣大!”
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或小視頻引入力氣的概念,讓幼兒好奇并積極參與。
分組實驗(10分鐘)
將幼兒分成小組,每組4-5人。
每組領取不同的物品,進行簡單的比較,看哪個物品更重。引導幼兒使用手感、聽聲等方式來判斷物體的輕重。
使用簡易秤來稱量物品,記錄數據。
觀察與討論(10分鐘)
每組將實驗結果記錄在大紙板上,例如:“小球重2克,書本重5克。”
請每組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討論出力氣大小的結論。
教師總結道理,強調物體的重量和用力的關系。
游戲環節(10分鐘)
進行“力氣大比拼”游戲,利用身體力量進行不同的挑戰(如搬重物、推物品比賽等)。
每組輪流進行,記錄每組的成績并進行簡單的點評,鼓勵幼兒。
總結反饋(5分鐘)
請幼兒談談自己今天的收獲和感受,是否發現自己或同伴的`潛力,是否喜歡這樣的實驗活動。
教師總結,強調“力氣不僅僅是身體的力量,還是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結束活動(5分鐘)
鼓勵孩子們互相表揚,發放小獎品,并告誡孩子們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和勇于嘗試新事物。
五、活動延伸
組織家庭作業,例如讓幼兒在家中進行簡單的“力氣”實驗,記錄家里的物體進行比較,帶到學校分享。
開設一個“力量的科學”角,讓幼兒繼續探索和玩耍。
六、注意事項
在活動中注意安全,確保所有物品適合幼兒使用。
按幼兒的能力區別對待,鼓勵每一個孩子,關注他們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4
一、活動背景
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力氣是一種常見的概念,但對小班的孩子來說,力氣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通過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們親自體驗不同的力量大小,培養科學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同時激發孩子們的探索精神。
二、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讓幼兒了解力的概念,初步認識到不同物體的重量和需要的力量。
技能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通過小組活動增強集體合作的精神。
三、活動準備
物品準備:
兩個相同的空紙箱
不同重量的物品(如小書、玩具、沙包、水瓶等)
稱重器(可以是簡易的天平或小稱)
記錄紙和筆
環境布置:
活動區域布置為“實驗場”,提供足夠空間給幼兒操作。
將物品按照類別放好,便于幼兒選擇。
四、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5分鐘)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誰能告訴我,力氣大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幼兒回答)
教師總結,引導幼兒理解“力氣”相關的詞匯(如重、輕、推、拉等)。
2. 實驗探索(15分鐘)
分組活動:將幼兒分成小組(4-5人一組),每組領取兩個紙箱和若干不同重量的物品。
任務分配:
每組選擇兩件物品,分別放入兩個箱子中。
通過手動嘗試,把物品從一個箱子移動到另一個箱子。
記錄每次需要的力氣(強、弱、不能移動等)。
3. 結果討論(10分鐘)
各組依次展示他們的實驗結果,描述移動物品的過程和感受。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你們覺得哪個物品重?哪個輕?
移動重物和輕物的時候有什么不同?為何?
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學到了什么?
4. 理論補充(5分鐘)
教師講解力的基本概念,配合簡單的示意圖或模型,加深幼兒對力的理解。
討論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力氣,如搬運重物、拉車等。
5. 活動總結(5分鐘)
回顧本次活動的重點:力氣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移動的困難程度。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觀察和思考力的應用。
五、延伸活動
家庭作業:讓幼兒回家觀察家庭中有哪些物品需要用力才能移動,并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環境觀察:在下次戶外活動中,讓幼兒親自嘗試進行“拉”、“推”的小游戲,比較誰的力氣大。
六、活動反思
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記錄他們的參與程度和理解情況。
針對不同幼兒的興趣和能力,調整活動內容和目標,以便下一次進行更高效的教學。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幼兒能夠認識到不同物體的重量不同,初步感知物體重量與力氣大小的關系。
了解一些常見的比較力氣大小的方法,如用手掂、用秤稱等。
技能目標
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如視覺、觸覺)比較物體的輕重,提高觀察力和感知能力。
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物體重量和力氣大小的判斷,如 “這個重,那個輕”。
情感目標
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對比較物體重量的活動產生興趣。
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各種輕重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積木、玩具汽車、毛絨玩具、小球、裝滿水的礦泉水瓶、空礦泉水瓶等,分別放在兩個籃子里。
天平秤、電子秤各一臺。
幼兒操作記錄表若干(記錄內容包括物品名稱、用手掂的感覺、用秤稱的結果)。
小貼紙若干,用于獎勵幼兒。
經驗準備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常見物品的重量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如知道石頭比棉花重。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3 分鐘)
教師以故事導入活動:“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森林里,小動物們正在舉行一場比賽,比賽的內容是誰的力氣大。小熊覺得自己力氣很大,因為它能搬起很重的木頭;小猴子也不甘示弱,它說自己能輕松地把樹上的果子摘下來。那你們知道到底誰的力氣更大嗎?”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并回答問題,引出活動主題 —— 誰的力氣大,同時向幼兒展示準備好的各種物品,讓幼兒觀察并猜測哪些物品重,哪些物品輕。
(二)探索比較物體的輕重(12 分鐘)
用手掂一掂
教師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幼兒發放一個裝有不同物品的籃子。
教師引導幼兒用手掂一掂籃子里的物品,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們用小手拿起籃子里的東西,感受一下它們是重還是輕,然后告訴老師和小伙伴們哦。”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如 “這個積木好重呀”“這個毛絨玩具很輕” 等。
請個別幼兒分享自己用手掂物品的結果,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引導其他幼兒傾聽。
用天平秤稱一稱
教師將幼兒集中到一起,介紹天平秤的使用方法:“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用手掂了物品的輕重,但是有時候我們的感覺可能不太準確哦。現在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神奇的工具,它叫天平秤。我們把要比較的物品分別放在天平秤的兩邊,如果一邊下沉,就說明這邊的`物品重;如果兩邊一樣平,就說明它們一樣重。”
教師示范用天平秤比較兩個物品的輕重,如一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和一個空礦泉水瓶,讓幼兒觀察并說出結果。
邀請幼兒分組到前面來,選擇自己想要比較的物品,用天平秤進行稱量,并向其他幼兒展示稱量結果。教師在旁協助幼兒操作天平秤,確保活動安全有序進行。
(三)記錄結果(8 分鐘)
教師向幼兒發放操作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小朋友們,我們剛才用手掂和天平秤比較了物品的輕重,現在請你們把比較的結果記錄下來哦。在記錄表上,第一列寫下物品的名字,第二列用簡單的圖畫表示用手掂的感覺(如用向下的箭頭表示重,向上的箭頭表示輕),第三列記錄用天平秤稱的結果(重或輕或一樣重)。”
幼兒分組進行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正確記錄結果,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例如,對于用手掂感覺較重的積木,幼兒可以在第二列畫一個大大的向下箭頭,在第三列寫上 “重”。
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表,并向其他幼兒講解記錄內容,教師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四)游戲環節:誰的力氣大比賽(10 分鐘)
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幼兒站成一排。在場地的兩端分別放置一些輕重不同的物品,如一端放幾個大的毛絨玩具,另一端放一些小的積木。
游戲規則:每組的第一個幼兒要跑到場地一端,選擇一個物品,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跑回起點,將物品交給下一個幼兒。下一個幼兒要先判斷這個物品是重還是輕,然后再跑到場地另一端選擇一個不同重量的物品跑回起點,依次類推。哪一組先完成并且判斷正確的次數多,哪一組獲勝。
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注意安全,不要爭搶。同時,鼓勵幼兒在游戲中運用所學的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判斷自己選擇的物品的重量。
游戲結束后,教師為獲勝的小組頒發小貼紙獎勵,同時表揚另一組幼兒的努力和積極參與。
(五)活動總結(2 分鐘)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活動內容,提問幼兒:“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呀?” 引導幼兒回答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用手掂、用天平秤稱等)以及物體重量與力氣大小的關系。
教師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和比較各種物品的輕重,如比較家里的水果、玩具等,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四、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投放更多的物品和不同類型的秤(如彈簧秤),讓幼兒繼續探索比較物體的輕重,并嘗試用不同的秤進行稱量,記錄結果。
開展親子活動,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在家里比較各種物品的輕重,并用照片或圖畫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五、活動注意事項
在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時,教師要先向幼兒示范正確的操作方法,確保幼兒操作安全,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物品損壞或幼兒受傷。
活動中提供的物品應多樣化且具有明顯的重量差異,以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同時,要注意物品的衛生和安全性,避免幼兒因接觸不潔物品或尖銳物品而受到傷害。
在游戲環節中,要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注意奔跑速度,避免碰撞。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及時處理突發狀況。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6
活動名稱:
《誰的力氣大》——探索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和操作,讓幼兒初步感知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狀態的關系。
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動手能力。
引導幼兒學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不同重量的玩具車或積木塊(如輕質塑料車、重質木質車)
平滑的桌面或地板
小斜坡(可用紙板或木板搭建)
記錄表(簡單設計,包括物品名稱、推動難易度、幼兒感受等欄目)
貼紙或小印章,用于記錄
環境布置:
將教室一角布置成“力氣探索區”,放置好準備好的物品和記錄表
確保活動區域安全,無尖銳物品或障礙物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5分鐘)
故事引入:
講述一個關于小動物比力氣的小故事,如“小熊和小兔子比賽推石頭,看誰推得更快更遠”。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誰可能會贏呢?為什么?”
引出主題:
教師:“今天,我們也來比一比,看看誰的力氣大,能讓東西動得更快更遠!”
二、探索與發現(15分鐘)
初步探索:
讓幼兒自由選擇兩種不同重量的物品(如輕質塑料車和重質木質車),嘗試在平滑的桌面上推動它們。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哪個更容易推動?”
記錄感受:
引導幼兒在記錄表上貼上貼紙或小印章,表示推動的難易度。
鼓勵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如“這個車車好輕,我一推就動了”。
進一步探索:
在“力氣探索區”設置小斜坡,讓幼兒嘗試將不同重量的物品推上斜坡。
觀察并記錄哪些物品容易推上坡,哪些不容易。
三、分享與交流(10分鐘)
小組分享:
讓幼兒圍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提問:“你們推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嗎?哪個更容易推上坡?”
教師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的發現,強調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狀態的關系。
如:“重的東西需要更大的力氣才能推動,輕的東西則更容易。”
四、活動延伸(5分鐘)
創意挑戰:
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推動物品,如用手推、用腳踢等。
觀察并記錄哪種方式更容易讓物品動起來。
家園互動:
布置家庭作業,讓幼兒回家后與家人一起找家里的物品進行“力氣大比拼”,并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分享。
活動結束:
感謝幼兒的積極參與,表揚他們的發現和嘗試。
整理活動現場,確保環境整潔有序。
通過《誰的力氣大》這個活動,幼兒不僅能夠初步感知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狀態的關系,還能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好奇心、探索欲和動手能力,為他們未來的科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7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幼兒能初步感知物體有輕重之分,了解不同物體重量存在差異,并知道可通過多種方式比較。
技能目標:學會運用簡單工具(如天平)和感官(如手掂、眼睛觀察)比較物體輕重,提高動手操作與觀察能力,能用語言描述物體輕重對比結果。
情感目標:對探索物體重量差異產生濃厚興趣,在操作與交流中體驗合作樂趣與成功喜悅,增強自信心。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豐富多樣且重量明顯不同的物品,如大皮球、小皮球、裝滿沙子的瓶子、空瓶子、金屬小汽車、塑料小汽車、厚書本、薄書本等,分別放置于兩個大托盤內。
天平 2 - 3 臺、電子秤 1 臺,并提前檢查確保精準度與安全性。
為每組幼兒準備一張操作記錄表,上面有物品圖片(與提供的操作物品對應)、用手掂的感受(重、輕、差不多)、用天平稱的結果(重、輕、一樣重)等記錄欄,以及彩筆若干。
小獎品若干,如卡通貼紙、小玩具等,用于獎勵積極參與和表現優秀的幼兒。
經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常見物品的輕重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能感覺到蘋果比羽毛重。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3 分鐘)
教師創設 “動物運動會” 的情境,通過播放歡快的動物運動背景音樂和展示動物們舉重、拔河比賽的圖片或視頻,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動物們在比賽誰的力氣大,你們知道怎么判斷誰的力氣大嗎?” 引導幼兒思考并積極回應,從而引出活動主題 —— 誰的力氣大,即比較物體的輕重。
(二)感知與探索物體輕重(10 分鐘)
感官體驗(手掂):
將幼兒分成小組,每組幼兒圍坐在放有托盤物品的桌子旁。教師引導幼兒從托盤中選取不同的物品,用手輕輕掂一掂,感受物體的重量,并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例如:“小朋友們,用你們的小手拿起這些東西,仔細感受一下,然后告訴身邊的小伙伴哪個重,哪個輕哦。”
教師巡回觀察,傾聽幼兒的討論,適時給予引導和鼓勵,如:“你說得很對,這個大皮球確實感覺比小皮球重呢。” 同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操作姿勢,確保安全。
工具測量(天平):
教師集中幼兒注意力,將一臺天平放置在顯眼位置,介紹天平的名稱和基本用途:“小朋友們,這是天平,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知道物體哪個重哪個輕哦。”
教師進行示范操作,選取一個裝滿沙子的瓶子和一個空瓶子,分別放在天平的兩端,引導幼兒觀察天平的傾斜情況,解釋道:“看,天平向裝滿沙子的瓶子這邊傾斜了,說明這個瓶子重,空瓶子輕。”
邀請個別幼兒上前,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兩個物品進行天平稱重操作,并向其他幼兒分享結果,如:“我稱的金屬小汽車比塑料小汽車重。” 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記錄與分享(10 分鐘)
記錄操作結果:
教師為每組幼兒發放操作記錄表和彩筆,詳細講解記錄方法:“小朋友們,我們剛才用手掂和天平稱了好多東西,現在請你們把結果記錄在這張表上哦。在對應的物品圖片下面,用彩筆畫出你們用手掂的感受,如果覺得重就畫一個大大的向下箭頭,如果覺得輕就畫一個向上箭頭,如果感覺差不多就畫一個橫線。然后在天平稱的結果欄里,寫上重、輕或者一樣重。”
幼兒分組進行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回憶操作過程,正確記錄結果,并鼓勵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如有的幼兒可能會用不同顏色的彩筆來區分輕重。
分享交流記錄:
請每組幼兒推選一名代表,將本小組的操作記錄表展示在黑板或投影儀上,向其他幼兒分享自己小組的記錄內容和探索發現。例如:“我們組發現厚書本用手掂就很重,用天平稱也比薄書本重。” 其他幼兒可以提問或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輕重的理解。
(四)游戲鞏固(10 分鐘)
游戲名稱:“輕重大比拼”
游戲準備:在教室的一端設置 “重物品區” 和 “輕物品區”,分別用不同顏色的地墊或標識牌區分;將之前的操作物品打亂放置在教室中間的空地上。
游戲規則:幼兒分成兩隊,站在教室的另一端。教師說出一個物品的名稱,如 “大皮球”,兩隊的第一名幼兒要迅速跑到教室中間,找到大皮球,然后判斷其輕重,并將它放到對應的 “重物品區” 或 “輕物品區”。放對的幼兒得一分,然后跑回隊伍與下一名幼兒擊掌,下一名幼兒出發。如果放錯了,教師及時糾正并講解,該幼兒返回隊伍重新排隊等待下一輪。游戲進行幾輪后,累計得分高的隊伍獲勝。
游戲注意事項: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幼兒的安全,提醒幼兒不要奔跑過快,避免碰撞受傷;同時,鼓勵幼兒運用所學的比較方法進行判斷,對于判斷困難的幼兒,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
(五)活動總結(2 分鐘)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整個活動過程,提問幼兒:“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呀?” 引導幼兒回答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用手掂、用天平稱等)、不同物體的輕重差異以及在游戲中的體驗和收獲。
教師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和探索物體的輕重,如比較家里的水果、玩具等,并與家人分享自己的發現。
四、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投放更多不同材質、形狀和重量的物品,以及更精密的稱重工具,如彈簧秤,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和比較,進一步深入研究物體的重量特性。
開展親子活動,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完成一份 “物體輕重調查表”,記錄家中不同物品的輕重比較結果,并帶回幼兒園與同伴分享交流,增進親子關系和幼兒的科學認知。
五、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對探索物體的輕重表現出濃厚興趣。通過手掂和天平稱重的操作,幼兒直觀地感受到了物體的重量差異,并在記錄與分享環節中鍛煉了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游戲環節,幼兒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增強了對物體輕重判斷的準確性和自信心。然而,在活動過程中也發現一些不足之處,如個別幼兒在使用天平稱重時操作不夠熟練,需要教師更多的指導;在游戲環節,部分幼兒過于注重比賽結果,而忽略了對物體輕重的準確判斷。在今后的活動中,將進一步加強對個別幼兒的關注和指導,優化游戲設計,使活動更加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讓幼兒在科學探索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成長。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8
教學目標:
讓幼兒了解“力量”的概念,認識不同物體的重量。
通過活動觀察和比較,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實驗能力。
增強幼兒團隊合作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物體準備:
重量不同的物品,如:小石頭、塑料瓶、書本、玩具等。
稱(可以是簡單的電子稱或平衡秤)和天平。
教具材料:
大紙板和馬克筆,用于記錄結果。
卡片(分別寫上物體的名稱和重量)。
活動場地:寬敞的活動室或戶外場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5分鐘)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誰的力氣大呢?是大象的力氣大,還是螞蟻的.力氣大?”引導幼兒思考和討論。
介紹今天的主題:“今天我們要來實驗一下,看看誰的力氣大!”
二、觀察與實驗(20分鐘)
分組活動:
將幼兒分為小組,每組4-5人。
給每組不同重量的物體,讓幼兒感受物體的輕重。可以讓幼兒輪流拿起每個物體,討論哪一個重,哪一個輕。
稱重實驗:
使用稱和天平,教幼兒如何稱重。每組選擇一兩個物體進行稱量,觀察結果。
引導幼兒討論。例如:“哪個物體重?你覺得這個物體有多重?”并記錄下每組的實驗結果。
三、總結與交流(10分鐘)
每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發現:“我們組稱重發現,xx比xx重,所以它的力氣可能更大!”
教師總結:講解“力氣”和“重”的關系,強調力量與物體的重量的關聯。
四、游戲活動(15分鐘)
力量大比拼:組織一個小游戲,“誰能抬得起”。
將稱重的物體放在一個區域,小朋友分別嘗試抬起它們。
記錄下每個小朋友能夠輕松抬起的物體,讓他們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五、結束反思(5分鐘)
讓幼兒分享在本節課中的感受,討論學到了什么。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重量,力氣大的人能夠抬起更重的東西。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后多多觀察身邊的世界!”
教學評價:
觀察幼兒在實驗中的表現,關注他們的參與度和表達能力。
通過實驗結果以及討論了解幼兒對“力量”和“重量”的理解程度。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幼兒能夠初步感知物體的重量與力氣大小之間的關系。
認識一些常見的、用于比較力氣大小的簡單工具,如天平、彈簧秤等,并了解其基本使用方法。
技能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鼓勵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和感受,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活動的良好習慣。
讓幼兒在合作探究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團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幼兒探究不同物體誰的力氣大,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重量與力氣大小的關聯。
指導幼兒正確使用天平、彈簧秤等工具進行測量和比較。
教學難點
讓幼兒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物體力氣大小的理解和判斷依據。
在幼兒自主探究過程中,如何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的科學思維。
三、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教師通過展示實物、操作工具等方式,讓幼兒直觀地了解實驗過程和現象。
操作實驗法: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在實踐中探索和發現。
提問引導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思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組合作法:組織幼兒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學準備
實驗材料:不同重量的玩具小動物(如小熊、小兔子、小猴子等)若干、天平一架、彈簧秤一個、繩子若干、小推車一輛、積木若干。
教學輔助材料:相關的教學圖片、視頻資料,展示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上。
場地準備:在教室的一角設置科學實驗區,擺放好實驗所需的桌椅和材料,保證有足夠的空間讓幼兒進行操作和活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3 分鐘)
教師播放一段小動物們進行拔河比賽的視頻,視頻中出現小熊、小兔子、小猴子等不同的小動物在用力拔河。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在視頻里小動物們在做什么呀?你們猜猜看誰會贏呢?為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們的體型大小,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測和回答。
教師拿出幾只不同重量的玩具小動物,如一只大的玩具熊和一只小的玩具兔,放在桌子上。
教師說:“今天老師把小動物們請到了教室里,讓我們來看看它們誰的力氣大。” 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誰的力氣大。
(二)探索與發現(12 分鐘)
感知物體重量
教師將不同重量的玩具小動物一一遞給幼兒,讓他們用手掂一掂,感受每個小動物的重量差異。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拿在手里感覺哪個小動物最重呀?哪個最輕呢?” 引導幼兒用 “重”“輕” 等詞匯來描述自己的感受,并請幾位幼兒分享自己的感受。
利用天平比較重量
教師向幼兒介紹天平的名稱和基本構造,告訴幼兒天平可以幫助我們比較物體的重量。
教師將玩具熊放在天平的一端,玩具兔放在另一端,讓幼兒觀察天平的傾斜情況。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天平發生了什么變化?這說明哪個小動物重呢?” 引導幼兒觀察并理解天平傾斜方向與物體重量的關系,讓幼兒知道重的一端會下沉,輕的一端會上升。
教師邀請幾位幼兒上臺來操作天平,將其他不同的玩具小動物兩兩進行比較,并用語言描述比較的結果,如 “小熊比小猴子重”“小兔子比小松鼠輕” 等。
(三)實踐操作(15 分鐘)
拉力比賽實驗
教師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 3 - 4 名幼兒。給每個小組發放一根繩子和兩只不同重量的玩具小動物,如小熊和小兔子。
教師向幼兒介紹實驗規則:“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們把繩子系在小動物的身上,然后小組里的小朋友們分別拉住繩子的兩端,像小動物們拔河一樣,看看哪個小動物能把另一個小動物拉過來,就說明哪個小動物的力氣大。”
幼兒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在旁邊觀察并給予指導和幫助,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要用力過猛摔倒。
實驗結束后,教師請各小組的幼兒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如 “我們組的'小熊把小兔子拉過來了,小熊的力氣大”。教師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重的小動物力氣會大一些,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重量與力氣大小的關系。
借助工具測量力氣大小
教師拿出彈簧秤,向幼兒介紹彈簧秤的名稱和使用方法。教師將彈簧秤的掛鉤掛在玩具熊的身上,然后提起彈簧秤,讓幼兒觀察彈簧秤上指針的變化。
教師告訴幼兒:“彈簧秤可以告訴我們物體有多重,指針指到的數字越大,說明物體越重,力氣也就越大。”
教師邀請幾位幼兒上臺來操作彈簧秤,測量不同玩具小動物的重量,并比較它們的重量大小,從而判斷它們力氣的大小。
(四)拓展延伸(8 分鐘)
情景創設:小動物運貨
教師在教室的另一邊設置一個 “貨物堆放區”,放置一些用積木搭建的 “貨物”,并擺放一輛小推車。
教師說:“小動物們要把這些貨物運回家,可是它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拉動小推車。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它們想想辦法嗎?”
幼兒分組討論,思考如何利用之前學到的知識來判斷小動物是否有足夠的力氣拉動小推車。
教師引導幼兒可以先測量小動物的重量,再估計小推車和貨物的重量,然后進行比較。
幼兒進行實踐操作,選擇一只玩具小動物,用彈簧秤測量其重量,然后嘗試拉動小推車,觀察小推車的移動情況,并判斷小動物是否有足夠的力氣完成運貨任務。
教師請幼兒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如 “我們選的小熊很重,它拉動小推車比較輕松,因為它的力氣大”。
(五)總結與回顧(2 分鐘)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用手掂、天平比較、拉力比賽、彈簧秤測量等方法來判斷物體誰的力氣大,以及物體重量與力氣大小之間的關系。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誰的力氣大的知識,你們都學會了哪些方法呢?” 引導幼兒回顧并回答。
教師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和探索,發現更多關于物體力氣大小的有趣現象。
教師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力氣大小,小朋友們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然后明天來幼兒園和小伙伴們分享哦。”
六、教學反思
在本次科學活動中,幼兒們對 “誰的力氣大” 這一主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各個環節的活動中。通過直觀的感受、實驗操作和小組合作,幼兒們初步理解了物體重量與力氣大小之間的關系,并學會了使用天平、彈簧秤等工具進行簡單的測量和比較。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們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然而,在活動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小組合作實驗環節,個別小組的幼兒存在爭搶實驗材料的現象,導致實驗秩序有些混亂。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規則意識,提前強調實驗規則和要求,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在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思考時,部分幼兒的表達還不夠清晰和準確,需要教師進一步耐心引導和鼓勵,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總體而言,本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在教學細節和幼兒能力培養方面還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 10
活動目標:
通過游戲和實驗,讓幼兒初步感受力的大小與物體移動的關系。
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和簡單記錄的能力。
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
不同重量的物品(如小木塊、大積木、玩具車等)
平滑的桌面或地板
小籃子或托盤
記錄表(簡單設計,包括物品名稱、推動情況、幼兒感受等)
彩色貼紙或小印章,用于記錄
環境創設:
將教室布置成科學探索區,放置好實驗材料和記錄表
確保活動區域安全,無危險物品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約5分鐘)
教師講述:以一個小故事引入,比如“小兔子和小熊比賽搬石頭,看誰搬得快”。
提問引導:教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小兔子和小熊誰力氣大?誰能更快地把石頭搬走呢?”
二、活動展開(約20分鐘)
初步探索:
教師展示不同重量的物品,讓幼兒嘗試推動或搬動它們。
提問:“你們感覺哪個物品最容易推動?哪個最難?”
實驗記錄:
教師在記錄表上示范如何記錄,比如用貼紙表示容易推動的物品,用小印章表示難推動的物品。
幼兒嘗試自己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理解并記錄他們的發現。
比較分享:
幼兒圍坐一起,分享自己的記錄和發現。
教師引導幼兒比較不同物品的重量與推動的難易程度之間的關系。
三、深化理解(約10分鐘)
小組挑戰:
將幼兒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不同重量的物品進行搬運比賽。
觀察并記錄哪組搬運得最快,哪組最慢,引導幼兒討論原因。
教師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的發現和實驗結果,強調力的大小與物體移動的關系。
提問:“為什么重的物品難推動?輕的物品容易推動呢?”引導幼兒思考并回答。
四、活動延伸(約5分鐘)
家園互動: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人一起找家里的`物品進行類似的比較實驗,并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分享。
創意探索:提供其他材料(如沙子、水等),讓幼兒探索不同物質在力作用下的變化。
活動結束:
感謝幼兒的積極參與和分享。
整理活動現場,確保環境整潔有序。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不僅初步感受了力的大小與物體移動的關系,還培養了觀察、比較和記錄的能力。
教師需要關注每個幼兒的參與情況,確保他們都能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和成長。
后續可以進一步豐富實驗材料,設計更多有趣的實驗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持續興趣。
【幼兒園小班科學《誰的力氣大》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寓言《誰的力氣大》原文及賞析10-22
大班科學教案《小螞蟻力氣大》01-29
誰的力氣大作文11-10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誰的蛋》03-28
小班科學教案:《誰的蛋》10-23
小班科學教案:這是誰的寶寶01-08
力氣大的小孩的作文08-17
《誰大誰小》教案03-19
小班科學教案《誰的腳印》帶反思02-26
誰大誰小幼兒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