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精選12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會變的動作,初步感受身體動作的多樣變化和特征。
2.嘗試運用繪畫方式畫出屬于自己的不同動作造型。
活動準備:
1.人物動態賞析畫3幅、粉筆。
2.幼兒畫紙、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相互交流對身體的了解
1.你們的身體能做出哪些動作?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看法,大膽嘗試將身體變化出各種動作造型,也可以兩兩合作。
二、欣賞:我會變
1.教師聽取幼兒的意見,對幼兒做出的動作給予肯定。
2.請一幼兒用自己的身體擺出這種姿勢后,教師與幼兒共同以繪畫的方式在黑板上畫出該動作。
3.在幼兒想象的基礎上,教師結合賞析畫中的圖案加以引導(如我會變做操一樣、舉重一樣、跑步一樣、跳繩一樣的動作)。
4.鼓勵幼兒想象出更多不同的動作,以記錄的方式在黑板上做標記。
5.結合已了解的一些動作,進一步感知手腳的多變。
6.剛才我們想出了許多不同的動作,那現在就要請我們小朋友來將自己想出的動作畫下來,看看誰的動作“變”得最多,與別人的不一樣
三、繪畫:我會畫變化的人
1.教師說清楚繪畫要求:應運用圓形(表示頭)、長方形(表示手和腳)進行作畫。
2.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對個別想象思維有創新的幼兒給與表揚,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給與鼓勵和幫助。
四、評價:誰變得最可愛、有趣?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畫面內容,并將作品自豪地張貼在“我會變”主題墻上。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孩子們特愛表現,一提到用身體表現各種動作,個個都千姿百態地擺起來了,從而也捕捉到了很多特別精彩的身體動態,為他們繪畫“我會變”埋下了伏筆。在繪畫中,很多孩子一邊繪畫一邊念念有詞,有的還不時地擺一下要畫的造型,很是投入。由于畫技還不夠,畫面顯得簡單,但都是孩子們大膽想象表現出來的,他們還喜歡評論畫面,樂得自我欣賞。
本次活動我運用的是幼兒自由想象畫畫法,老師幾乎不給任何范例,但有幾幅精彩的人物變化動態賞析畫我給孩子們做了詳細的有趣的點評,由此打開了孩子們的想象力,鼓勵幼兒大膽地創作,幼兒的畫面很豐富,但是畫的效果從審美角度看不算理想,主要是畫人技法不夠,畫的人物形像較簡單,雖然動態很多,但色彩、圖案的裝飾等有些簡單。作為大班幼兒了,我想畫技很重要,對孩子能否表現一幅好的畫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訓練幼兒的畫技應該是我近階段美術課的一個重點目標了。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變”帶來的快樂。
2、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變小”或“變大”的愿望。
活動準備:
《我變小了》語言cd、《比大小》課件等。
活動過程:
1、小朋友來看老師的眼睛(老師瞪大眼睛),老師的眼睛怎么了?(變大了)
老師的眼睛變大了表示老師的心情怎樣?(生氣了)小朋友想個什么辦法讓老師的變回去?(小朋友坐好了,老師笑一笑,眼睛就變小了)
2、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變大變小?(手、眼、嘴、臉、胳膊、腿、肚子等)
3、看課件(圖片大雞和小雞、大狗和小狗、大熊貓和小熊貓、大腳和小腳)
小朋友看圖中有什么?有什么不同?(一個大一個小)
小動物都會慢慢變大,我們也會慢慢長大,變成大人。
4、小朋友,如果有一天我們變小了會發生什么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故事《我變小了》,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小姑娘夢見自己變小了,發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圖片(圖片一),圖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再欣賞圖片二,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5、看圖片欣賞故事。
寶寶變小了發生了什么事?
你覺得變小了好嗎?
請幼兒用語言表達“有一天,我夢見我變小了……”
6、如果變大了會發生什么事?
7、游戲:變大變小。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3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在歌曲中快樂的學兒歌
2 開動腦筋想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的。
3 根據圓形特點學會創編兒歌。
活動準備:
音樂《圓圈圈》 彩色卡片 油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音樂圓圈圈開始,教師與幼兒一聽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教師提問:
1 剛才小朋友和老師跳了舞,有誰知道這首歌曲叫什么嗎?
2 那你們有沒有見過圓圈圈呢?
3 剛才歌曲里面爸爸把圓圈圈變成了什么 ?
4 那媽媽把圓圈圈變成了什么了?
5 最后寶寶把圓圈圈變了什么了?其實圓圈圈就是圓形。
二、出示圖片,請幼兒看圖片。
今天老師請來了很多圓圈圈朋友,你們喜歡嗎?這些圓圈圈對小朋友說:“我們就是個圓形一點都不好看,希望小朋友能幫我們變得漂亮些
三、教師激發幼兒想象力。
1 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了?
2 你們想把圓圈圈變成什么了?
四、教師將幼兒的想法畫在相印的圓圈圈上。
如:幼兒說可以變成西瓜,西瓜是什么顏色的, 就畫在相同的顏色上。
五、創編兒歌
剛才我們把所有的圓圈圈都變好了,但是我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就是把我們變的圓形編成一首兒歌,其實編兒歌一點都不難,現在你們先聽老師編一句。
小圓圈真會變
變太陽紅艷艷
變氣球飛上天
變西瓜大又甜
變花朵香又香
變足球滾呀滾
變蘋果圓又圓
變鬧鐘向叮咚
變糖果甜又甜
教師和幼兒一起朗讀,今天這首兒歌小朋友 編得很棒,回家的時候讓爸爸媽媽想一想圓圈圈還能變成什么。
六、活動結束
最后我們在把前面學舞蹈在跳一遍,在舞蹈中自然結束。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愿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精神。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杯子幼兒人手一個;遮的布,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師:現在我是能干的汽車人,師:今天我要來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我手里拿的什么?幼:木耳。
師:木耳長什么樣?幼:黑色的,卷卷的。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幼:一樣。
師:現在我分別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里,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教師在一個杯子里倒水)。我來變啦!(放音樂“我會變”做動作),師:你們猜猜木耳會變成什么樣?(用布遮住讓幼兒猜),
3、幼兒進行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①木耳變大了;
②木耳變小了;
③木耳大小沒變化;(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因為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里面填滿了……盡管孩子們的想法很夸張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想象的火花。)閉上小眼睛,一二三,變!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幼兒驗證猜想結果,并觀察比較干濕木耳的區別。
5、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茶葉。
師:寶寶們,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后面的老師坐了那么久了,有點口渴,我們去泡杯菊花茶,請老師們喝茶好不好?(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為動機。)
6、幼兒觀察沒有泡過的菊花長什么樣師:看看沒有泡過的菊花長什么樣?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7、幼兒動手泡茶,泡好后繼續觀察菊花,有沒有變化?
師:請你放一點菊花在杯子里,倒點水,我們一起做“汽車人”來讓它變的快一點好不好?放音樂一起做動作。現在我們去看看菊花變成什么樣子了?(變大了)
8、請老師們品嘗茶水。進一步感知驗證。
師:請你把你泡的菊花茶給老師們品嘗吧,品嘗的時候要說:“老師,我請你喝菊花茶”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變大,動靜結合,并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活動延伸:啟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后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看幻燈片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動靜交替,層層遞進。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致比較高,較好的實現了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激發了幼兒的聯想,幼兒雖然年齡小,但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此活動引導幼兒聯系已有的經驗探索求知,想象、表現各種有趣的身體動作,鼓勵幼兒將自己動作一繪畫形式表現出來。不僅鍛煉了幼兒的繪畫技能,更培養了幼兒愛觀察、有思想、敢創造、會表現的能力。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方式的練功活動,發展平衡能力,鍛煉臂力,使動作協調、靈活。
2.積極動腦,大膽探索木桶和竹棍的多種玩法。
3.體驗少林弟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5.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活動建議:
1、木桶功:
(1)頂木桶:幼兒頭頂空水桶走平衡木、梅花樁,練習平衡。
(2)提水桶:幼兒雙手各提一個小水桶,水桶內盛適量水、倆臂側平舉走平衡木,鍛煉臂力及平衡力。
(3)水桶蹲:雙手各提一個木桶,練習馬步半蹲,練習腿部、雙臂力量。
2、竹棍功:
(1)竹棍功:幼兒拿竹棍在梅花樁上走或舞棍。
(2)竹棍擔水:竹棍當扁擔,一人擔水或倆人抬水。
(3)躲竹棍:一人拿竹棍貼地出槍,另一人躲避跳過竹棍。
3、游戲:
幼兒雙手拿空水桶排成2路縱隊站在起點線后。游戲開始,先走梅花樁,到中途水桶里提水,前行走過小橋(平衡木)將水倒入大水缸內后返回,將水桶交給下一個幼兒。依次進行,最后哪隊先回到起點且提水多的為勝者。
活動規則:
按規定路線走。如果從梅花樁或平衡木上掉下來,需從掉下出重新上去繼續游戲。
活動建議:
1、準備錄音磁帶、運動(武術)服裝。
2、平衡木、梅花樁、小竹棍、小木桶各若干,大木桶4個,內裝許多水。
3、準備少林弟子練功的視頻資料,引導幼兒欣賞,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少林弟子使用棍、桶的動作。
4、游戲前,教師鼓勵幼兒多探索水桶和竹棍的玩法,主動交流,及時鼓勵幼兒,激發鍛煉的火花。
5、注意安全,尤其是玩竹棍時提醒幼兒注意保持適當距離,不要互相打鬧。
6、單個項目可以以比武的形式進行,激發幼兒興趣。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6
【經驗】
能盡快適應黑暗的環境,敢于蒙眼走路,會聽聲辦別方向。
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材料】
平衡木、眼罩、桌子和厚布搭成的“山洞”、地墊、音樂。
【玩法與規則】
請幼兒戴上眼罩玩“黑夜”游戲
(1)幼兒結伴自由玩,適應戴上眼罩的感覺。
(2)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體驗蒙眼游戲的樂趣
(3)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戴眼罩一人不戴,相隔一定距離迎面站立。不戴眼罩的幼兒說:“我是x××,我在這里。”另一幼兒尋聲音向他(她)走去。
摸到對方就算贏,若沒有摸到,又走出對方的視線,就算輸。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2.摘下眼罩,玩“鉆山洞”游戲。
幼兒一個跟著一個,鉆爬過桌子和厚布搭成的黑漆的“山洞
提示玩“黑夜”游戲時提醒幼兒不要跑,以免發生碰撞。教師可給予提示或幫助,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鉆山洞”游戲每次只能鉆一個幼兒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變”帶來的快樂。
2.嘗試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變小”或“變大”的愿望。
活動準備:
音樂、教學掛圖、故事視頻、多種動物的卡片。
活動過程:
1.提問:我們怎樣可以把身體縮到最小?想象一下自己真的變小了會發生什么事情?(播放音樂,讓幼兒想一想)
2.出示教學掛圖,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我會變》。
(1)小女孩做了4個夢,我們來看一看他做的第一個夢。小女孩在哪里?在兜里有什么好處?
(2)小朋友你們看一看小女孩在哪里?看誰找的最快。(教師出示圖二)小女孩在哪里?干什么?變小之后吃棒棒糖好不好?為什么好?
(3)我們來看看小女孩的第三和第四個夢,猜一猜小女孩變小之后又會在哪里?(小女孩的圖像、找幾個地方用小紙條遮起來)教師幫幼兒打開紙條驗證。在姐姐的娃娃家里干什么?猜猜小女孩又在干什么?變小之后有什么好處。
3.其實我們的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我變小了》,小女孩一共做了幾個夢?夢到自己在干什么?
4.教師為幼兒出示故事視頻,讓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
5.小朋友你們覺得變小好不好?其實我們不能真的變小,我們可以用手來表現一下大小,怎樣可以讓我們的手看起來更大或更小?
游戲1:按教師指令讓幼兒的手變大變小。
游戲2:教師為幼兒準備許多動物的卡片(大小很明顯的動物)放在教室的各個位置,讓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去找出相應的動物卡片。(找一找比小狗大的動物,比小狗小的動物。)
6.看看小朋友找的對不對,之后把大動物貼在黑板上的一個位置,把小動物貼在黑板上的一個位置。一起來說一說大動物都有什么,小動物都有什么。
教師小結:動物大有動物大的好處,動物小有動物小的好處,比如:蚊子小可以不易被人發現,老鼠小可以易于躲藏,身體也可以更加的靈活,小的動物吃的東西也少,不容易餓。
7.小動物長的小有這么多的好處,那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夢見你變小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回家也可以問一問你的爸爸媽媽。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8
設計意圖:
雖然幼兒的年齡還小,但他們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會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而《我會變》這個活動,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和探究性行為,運用肢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造型和游戲。
活動目標:
1、學會用各種不同動作表現歌詞,并學會演唱,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2、體驗與教師、同伴活動的樂趣,增強同伴間、教師與幼兒的交流。
3、借助圖譜和教師動作的提示,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之前對于機器人的了解。
2、物質準備:圖譜和錄音磁帶、鋼琴伴奏。
活動過程:
1、幼兒遷移原有經驗,表現機器人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你們有見過機器人嗎?
幼:有xxx
師:你們看過的機器人都有哪些動作呀!?你們可以來模仿機器人也來做一做那些動作。
幼:xxx
要求: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的表現,用肢體、姿態來變化動作造型。
2、幼兒一邊欣賞歌曲,熟悉旋律,一邊做“機器人”的造型,并學習唱《我會變》
1)教師演唱歌曲,并借助圖譜幫助幼兒感受體驗音樂的節奏,做機器人的`造型。
3、幼兒邊走邊唱,學習在歌曲的“…”時,變化機器人的造型,并不許動。
師:你們知道機器人是怎么走路的嗎?現在請你們站起來跟著老師一起走走看,或者你們也可以想想機器人還會怎么走,自己走一走。
幼:xxx
師:現在讓我們也來當當機器人,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一會兒請你們跟著音樂模仿機器人走路,要注意的是你們要仔細地聽音樂哦,當聽到“哧哧哧”時,請你們轉個圈變成***,擺好機器人的造型,不許動。記住是哪里的時候就不能動了。
幼:xxx
師:老師現在想請兩個小朋友來表演動作,其余的小朋友來唱歌曲部分…
幼:xxx
師:剛才,我們是在哪個地方擺造型,變動作的呢?
幼:xxx
4、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表演動作,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可以將圖譜放在音樂區,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一步表演,也可以回家表演給家人看。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9
活動目標:
1、能感受和理解歌曲內容,并能用輕松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根據想象替換歌詞,并能用肢體動作表現,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3、嘗試與同伴創編各種動作,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跟著節奏學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意境
活動難點:
根據想象進行創編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魔術棒、幼兒座位圍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一、營造輕松環境模仿各種動物
1、師:今天我是一位魔術團的魔術師,我要把你們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或動物,現在的魔術要開始了。
2、出示魔術棒,教師以一種神秘的口吻合小朋友們講“這是一根很神奇魔力的魔術棒,現在我要把×××小朋友變成××”。現在要念咒語了“你會變,我會變,變成一只小鳥”被指到的小朋友,做小鳥的動作(張開翅膀飛來飛去)。
3學習咒語“你們想不想試一試,那就要和我來學習一下咒語”幼兒和教師一起念,你會變,我會變,變成一個什么啦?幼兒有節奏地回答,你會變,我會變,變成一個××。
4、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游戲(如教師指向一個幼兒,全體幼兒根據想象自由回答。如變成喲個大西瓜、變成一個大皮球。)
三、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
師:老師這里有一首很好聽的歌曲《你會變》我們一起來聽聽
1、欣賞歌曲,提問:你覺得這首歌聽起來怎么樣?
這首歌聽起來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歌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現歌曲中的歌詞)
2、教師清唱一遍,提問
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幼兒根據聽到的回答)
四、學唱歌曲,感受快樂
1、跟著老師清唱一遍,引導幼兒學唱
2、跟著琴聲學唱
3、跟著音樂伴唱,完整唱歌曲
五、替換歌詞,感受創編和表現的快樂
師:剛才我們再魔術下變成了很多有趣的東西,現在我們把它加到音樂中,可以加上可愛的動作。
1、幼兒替換歌詞。你會變,我會變,變成一個什么了?自由想象,并在音樂中邊唱邊表演
2、幼兒自由組合,想象歌詞并用肢體語言來表現
六、活動小結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10
一、說設計意圖: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撥和富有兒童情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本次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配合輕快的節奏,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整個活動中。而《我會變》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撥、節奏感強的幼兒喜歡表現自我的教材,它通過創編水果造型來體現的是人的豐富形象的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說活動目標: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和創造者,幼兒帶著對音樂的熱愛,帶著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優美的動作,對于音樂活動的愉快體驗主動與老師溝通,吸取經驗,并獲得教師的支持、幫助,與鼓勵。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和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和學習者。教師為幼兒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音樂游戲氛圍,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不斷創新的動機興趣,充分體驗到音樂游戲所表達的快樂,讓幼兒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為此,我為《我會變》這一活動確定了以下的目標:
1、跟著音樂愉快地做動作,喜歡參與活動。
2、嘗試用身體創造性地表現各種水果的造型。
三、說活動的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都定位于:讓幼兒嘗試用身體創造性地表現各種水果的造型。對于小班幼兒,他們認識是具體的、直觀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征來區別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便是造型,幼兒對此也有了一定的經驗認識。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的模仿到自創的肢體動作,與相似的水果聯系起來,使活動呈現了趣味性,同時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1、魔術帽一頂,魔術棒一根。
2、水果娃娃卡片5張(蘋果、梨、香蕉、龍眼、西瓜)
3、五角星貼貼若干。
4、課前學唱歌曲《我會變》。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那么,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所以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卡片上的形象的水果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由難變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撥,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采用演示法是因為能引導幼兒有目地的、仔細的觀察教師的動作,啟發幼兒積極思維,將看到的具體形象和肢體動作聯系在一起,是解決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方法。
六、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互相學習等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器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卡片了解水果娃娃的不同造型。
相互學習法是幼兒在結合了水果娃娃不同造型的基礎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造型的動作或相互學習表演不同形態的水果造型的動作。
七、說活動過程:
我采用環環相扣的程序為本次活動設計的流程如下:
1、觀察水果娃娃的不同造型。小班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在活動開始,充分利用孩子的這段有意、注意時間,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不同之處,并鼓勵他們講述不同之處。
2、嘗試用身體創造性地表現各種水果造型。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都依賴于行動,那么鼓勵幼兒當“水果人”扮演自己最喜歡的水果造型既能滿足幼兒的天性,又能在音樂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快樂。在幼兒扮演自己的水果造型的同時也讓幼兒相互學習到同伴表演的不同形態的水果造型。
3、玩音樂游戲《我會變》。老師當魔術師,幼兒扮演水果人,帶領幼兒用《我會變》的曲調將動作和魔術師的咒語引入仿編的歌詞進行游戲表演。如:(邊做動作邊唱)我們都是水果人,我們都是水果人,我會變,我會變――(魔術師念咒語)哧哧哧,哧哧哧,(幼兒即變成指定的水果)我會變成XX人(西瓜)。
4頒獎活動。由幼兒推選出最具有創意的水果造型,并為其幼兒進行頒獎,獎勵五角星小貼貼。
活動結束,我們還不能馬上告一段落,教師可以為幼兒扮演的水果造型照相留影,放入表演區,相信幼兒會對水果產生持續的興趣,或許還可以從中產生一些更有價值的活動。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11
設計意圖:
近幾年,隨著房產的升溫和經濟的發展,很多人都買了新房子,忙著搬新家。在幼兒園里幼兒也時常談論著自己的新家,新家的小區名字他們也能記得請清楚楚,最近的游戲中也十分熱衷和同伴一起玩模仿搬新家的角色游戲。
幼兒園新《綱要(試行)》第二部分第二大點――科學領域的目標的第三點指出:理解生活中的簡單的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大班幼兒的數學思維發展的特點,教師設計了這個活動――按物品的共同用途整理物品。教師為創設搬家后的生活場景,讓幼兒在生活的情景中學習數學,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分類這一數學知識來解決活動中遇到的矛盾。圍繞著清理雜亂物品的過程,通過比較――歸納――推理三個步驟,啟發幼兒在實際的動手操作過程中,一步步地明白如何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進行分類、并說出給物品分類的依據。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中領略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分類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2、理解分類的實際意義和了解如何按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
3、愿意與同伴共同探究,感受和同伴共同完成合作的快樂和自信。
重點難點:
把物品按照用途進行分類,并能大膽的說出分類的理由。
活動準備:
1、大箱子一個、中號整理箱4只,活動前把物品的標簽事先貼在整理箱子上。
2、書籍、碗、筷子、湯勺、鍋、鍋鏟、砧板、菜刀、鞋子、漏勺、碟子衣服、褲子、襪子、球、積木、玩具車若干。
3、幼兒操作圖和各種物品圖片各4套、“服飾用品”、“玩具”“廚房用具”、“書報”、字卡一套、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實錄:
一、情景表演――找襪子。鼓勵幼兒運用生活常識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凌老師剛搬了家,所有的物品都堆得亂七八糟的,她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襪子,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幫她嗎?
幼:幫她找、把東西放好、把東西分類…
師:是個好辦法,我們就試一試把東西分類整理這個辦法吧。
(評析:以生活事件為切入點,拋出生活中的矛盾激起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二、鼓勵幼兒嘗試把物品圖片進行分類和了解類別名稱。
(一)引導幼兒分組把物品的圖片進行分類。
1、師:在分物品之前,請你們先把物品的圖片分類,請你們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放在一起。
2、師出示褲子與衣服的圖片:它們有共同的用處嗎?它們的共同用處是什么?
幼:有,它們都是拿來穿的。
3、師提出操作的要求:同一小組的孩子要互相商量,商量后再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貼在同一個格子里,圖片背后有雙面膠,我們撕下小紙片后,把小紙片防到小框子里,保持清潔。
4、幼兒自由選擇“西瓜”組、“雪梨”組、“香蕉”組、“蘋果”組操作。
(評析:教師為幼兒提供操作的機會,并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組共同合作完成。操作時,教師使用的是物品的噴繪圖片,圖片逼真、形象,教師對幼兒操作時行為習慣的要求到位。但在此環節里,教師說得太多,沒能給幼兒更多思考、探索、總結的機會。)
(二)操作結束后,幼兒分別說出自己小組分的類別以及理由。
師: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要把它們放在一起?這些物品有沒有共同的用處?它們的共同用處是什么?
1、蘋果組幼兒發表自己的辦法及理由。
蘋果組幼:我們把球、小車、電動玩具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玩的。
師:哦,都是給我們玩的。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是什么?
幼:玩的東西、玩具…
師:對,這些物品的共同名稱叫做玩具,蘋果組你真行。
2、雪梨組幼兒發表自己的辦法及理由。
雪梨組幼:我們在格子里放了衣服、褲子、鞋子…,它們都是用來穿的。
師:哦,這些東西都是穿戴在我們身上的物品,它們有個共同的名稱,想一想叫什么?
幼:衣服、穿的、衣褲…
師:我們通常把穿戴在我們身上的東西叫做服飾用品。
3、香蕉組幼兒發表自己的辦法及理由。
香蕉組幼:我們把碗、鍋、砧板、電磁爐放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是用來做飯和吃飯的。
師:平時在家里我們會把它們放在什么地方?
幼:廚房。
師:它們的共同名稱叫做什么?
幼:煮飯用具、炊具、碗具…
師:這些東西平時都放在廚房里,通常大家把它們叫做廚房用具。
4、西瓜組幼兒發表自己的辦法及理由。
師:西瓜組的小朋友在這個格子里放了什么?
西瓜組幼:書、報紙、字典…
師:請你們說一說把他們放在一起的理由。
西瓜組幼:因為它們都是用來看的。
師:哦,都是給人們閱讀的,這是它們的共同用處,這些東西的共同名稱是什么?
幼:書籍、讀物…
師:大家通常把這些東西稱為書報。
5、教師與幼兒共同給物品歸納類別的名稱。
師:剛才我們學會了把物品按照共同的用途來分類,都有那些名稱?
幼:玩具、服飾用品、書報、廚房用具。
(在這個環節里,幼兒操作結束后,教師通過提問與幼兒互動,給幼兒有一個交流表達機會,幼兒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分類的理由,教師是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提煉的,不僅肯定了幼兒的想法,而且在幼兒原由的知識層面上作了提升。遺憾的是教師急于想得到答案,沒有能給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在對幼兒主體性的發揮上做得不太夠。)
三、幼兒分組整理凌亂的實物。
(一)教師為幼兒提供4種用途不同的物品實物,鼓勵幼兒把它們按照共同的用途分別放入貼有相應類別標簽的箱子里。
師:請把有共同用處的東西放在同一個箱子里。
(二)操作結束后,幼兒互相檢查整理物品的結果。
(評析: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實物,讓幼兒分組進行分類,幼兒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和剛學到的知識進行操作,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評價環節,教師運用同伴評價方式,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遺憾的是實物大體與剛分過的圖片一致,如能與幼兒的生活習慣相聯系提供給幼兒不同于前面圖片的實物,為幼兒提供一個提升探索的機會,效果會更好。)
四、結束部分
1、凌老師在幼兒整理好的服飾用品箱子里快速地找到了襪子。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進行分類,分類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好方便啊。
(評析:教師對本次活動做了一個提升和總結,筆者認為教師應讓幼兒自己說出分類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對于本次活動的綜合評析:
一、關于選材
本次活動材料的選擇體現了“生活化”的特點。《綱要》用“身邊事物和現象”“周圍環境”“生活經驗”等詞句明確了數學內容應取材于現實生活,適應幼兒的實際水平。教師選擇幼兒較為熟悉的生活――“搬家”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材料,創設了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去體會。
二、關于目標的定位
教師在制定目標時,能意識到從知識技能轉到關注“三維目標”達成。即關注幼兒認知、能力、情感三方的發展。目標定位符合大班幼兒年齡水平。目標明確了行為的主體是幼兒,陳述的是幼兒學習的結果。但在數學情感與能力的目標表述方面過于寬泛,活動落腳點不夠明確。
三、關于數學情景的創設
教師立足于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出發,充實創設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搬家”,引導幼兒從實際生活中感知,從中體驗數學知識的樂趣。教師把數學內容設計成一個生動、真實、可親身體驗的生活事件和游戲情境,為幼兒提供了可親身體驗的生活時間,使幼兒自然而然地與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學,全身心投入數學活動,體現了一個數學內容就是一個情境、一個事件、一個情節的展開,把教材變成幼兒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現的實踐活動。
四、關于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師已經意識到教學應從直接傳授為主轉向引導發現,以幼兒的直接體驗為主,充分發揮幼兒主動性與參與性。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提供給幼兒兩個大的操作時機,讓幼兒在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探究與發現,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五、關于幼兒的操作練習
本次活動的操作體現出教師新觀念,操作練習亦能體現“生活化”。教師緊密聯系生活,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讓他們在活動著的環境中操作練習,促使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探索數學知識,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對數學活動感興趣。本次活動選取生活中的實物供幼兒擺弄,注重將現實生活引進課堂,讓孩子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自己感悟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六、關于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的處理
從活動中得以看出,教師的觀念開始有所轉變,努力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并讓幼兒面對生活,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探索和自己與客觀事物的真實接觸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它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教條。《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數學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
本次活動的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把生活中知識恰到好處的運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設情境并能及時地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了恰當、巧妙的指導,體現了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活動中,教師的善于觀察、果斷決策,針對幼兒的表現,尊重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在積極互動的活動氛圍中進行探究活動,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七、本次教學活動帶來的思考
(一)在數學活動中應如何處理好教師的主導性與幼兒主體性的關系?
(二)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如何為幼兒的操作過程和結果提供一個適切的交流、表達的機會?如何與幼兒一同完成歸納、小結和提升?
(三)在數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如何讓幼兒有更多思考、探索、總結的機會?
(四)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如何與幼兒的生活習慣相聯系?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 篇12
設計意圖:
幼兒視美術活動為游戲。畫筆、顏料和紙張就是他們的玩具,在"創作"的過程中,他們或因其造型、色彩帶來新的變化,或因這個變化的過程和結果而感受到情感的滿足和情緒的宣泄,由此也會給他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成功的自信。所以"睜大眼睛看世界、閉上眼睛想世界,拿起筆來畫出童心世界!"是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追求的目標。
本次活動我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身體輪廓的勾畫、內部的裝飾、背景的印畫,完成美術作品的創作。在創作中,我圍繞"我會變"這一線索,通過觀察、想象、講述,不僅鍛煉了幼兒的繪畫技能,更培養了幼兒愛觀察、有思想、敢創造、會表現的能力,并通過分組操作給了他們協商、合作的機會。
活動目標:
1、勾畫不同的身體姿勢,運用線描的方式進行裝飾,并用拓印的方法為作品創作背景。
2、嘗試多種角度欣賞作品,產生不同感受,并能用語言完整講述。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已學習《行走和停止》的律動。
已有線描畫的基礎。
物質準備:
音樂《行走和停止》;
1K白紙5張,勾線筆;
彩色顏料及各種印畫材料。
活動過程:
一、和節奏、擺姿勢,感受動作的多樣。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個《行走與停止》的游戲吧!
教師:你們的身體做出了哪些動作呢?(請幼兒將自己的動作用身體表現出來。)
二、擺姿態、畫線描,表現身體的形態。
1、介紹不同畫法,激發興趣小朋友用身體變化出了很多動作,今天黃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大大的畫紙,請一個小朋友躺在紙上擺出各種姿勢,其他小朋友用筆沿著他的身體的輪廓勾畫,畫好輪廓后用線條裝飾輪廓的內部。
2、交代繪畫要求,進行協商
(1)個別示范講解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看。
(動作一)看一看,他現在的姿勢像什么?
(動作二)再看看又像什么了?講解要求:擺好姿勢后,不能移動,其他小朋友就可以畫輪廓了。
(2)講解操作要求今天我們要進行分組合作,一共分成五組,四個小朋友一組,大家協商一下,一個小朋友在紙上擺姿勢,其他三個小朋友把他的身體動作畫下來。
(3)自由結對協商
3、擺出各種姿勢,描畫輪廓。
4、分塊面畫線描,裝飾身體。
"小朋友,輪廓畫好了嗎?我們要進行裝飾了,一個小朋友先把頭部輪廓勾出來,畫上五官,其它小朋友把身體部分分成幾個大塊面,再用各種線條、花紋進行裝飾。"幼兒自由選擇進行裝飾。
5、小結初步作品,交代要求評價兩個方面:
(1)線條和花紋;
(2)人體的各種姿態變化。
小結:"作為一幅完整的美術作品,我們看看還缺了些什么?"(背景)
三、選材料,畫背景,完成作品裝飾。
1、交代背景畫法
2、幼兒添畫背景
四、展作品,賞作品,評價本次活動。
"小朋友,我們的作品完成了。誰來說說,現在畫上的人又給你什么感覺呢?"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動靜交替,層層遞進。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致比較高,較好的實現了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激發了幼兒的聯想,幼兒雖然年齡小,但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此活動引導幼兒聯系已有的經驗探索求知,想象、表現各種有趣的身體動作,鼓勵幼兒將自己動作一繪畫形式表現出來。不僅鍛煉了幼兒的繪畫技能,更培養了幼兒愛觀察、有思想、敢創造、會表現的能力。
【幼兒大班主題教案《我會變》】相關文章:
大班我會變教案11-24
《我會變》大班教案06-11
《我會變》大班教案09-19
大班我會變教案11-24
大班美術我會變教案03-31
大班美術教案:我會變10-02
我會變教案10-16
我會變的教案07-20
我會變的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