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舍、君”2個生字;讀準古詩中的“朝、舍、更”3個多音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
2、通過結合下文注釋,想象畫面理解古詩大意。
3、體會作者送別友人時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創設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歌曲導入:老師歌唱《送別歌》。
導入語:同學們這首歌唱的是什么?現在朋友離別的時候我們會唱歌,而古人在分別的時候會折柳相送,這是為什么呢?今天來學習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知詩人,解詩題
1、請學生齊讀課題兩遍,(預設一部分學生節奏出現問題,老師順勢糾錯并引導學生解釋課題)。
2、指名學生當小老師介紹作者王維并給予評價。
3、請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在讀的過程中,查閱不認識的生字詞并及時檢查,強調多音字“朝雨、客舍、更進”在古詩中的正確讀音。
4、老師范讀古詩,請同學們劃分正確的停頓和節奏,并按照正確的節奏齊聲朗讀一遍。
5、男女生比賽讀,看誰讀的情感更到位。
(三)讀詩句,曉詩意
1、大屏幕上呈現古詩前兩句,請同學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師播放名家泛讀,請同學們閉目想象這兩句的畫面,并請學生描繪畫面。
2、講解古人折柳送別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詩后兩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圖和路途周邊的環境,請學生小組討論之后上臺畫出路程圖:
元二出使距離有多遠?
路途都有什么?
這體現了什么?
從距離遙遠和路途環境惡劣突破了作者送別友人依依不舍情感這個難點。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告知學生送別之后王維去世的事,使學生對詩歌情感進一步升華,并懷著這種情感配樂讓學生深情地背誦古詩。
(五)總結全文,回顧知識
請同學上臺當小老師,總結本節課后所學習的內容,可以從字詞、情感等方面來談談。
(六)課后作業
創設元二知道王維不幸去世的情境,讓學生以元二的口吻給王維寫一段心里話,讓學生情感升華的同時鍛煉寫作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有感情、有韻味地朗讀背誦古詩
感受古詩意境
活動準備
幻燈片、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老師想和你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朋友,你們愿意嗎?愿意的小朋友伸出你的左手,很愿意的小朋友再伸出你的右手,如果想永遠和我做好朋友那么請你用右手拍一拍你的左手。老師一下子擁有了這么多好朋友,真高興。
現在請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師畫的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能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么?看誰說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聲音洪亮。(我看到了房子、綠綠的柳樹,路、還有很多雨點,還有兩位老爺爺再喝酒。)你猜一猜老爺爺為什么要喝酒,認識嗎?(兩位老爺爺事好朋友,他們看上去很難過,他們要分開了嗎?)小朋友說的真好,老師告訴你,沒被包的那位老爺爺叫王維,他在喝他的好朋友元二喝酒呢,因為好朋友元二要走了,兩個好朋友要分開了,所以他們特別傷心。于是,王維老爺爺就寫了一首好聽的古詩,表達了他此刻難過的心情,
你們想聽聽么?
二、學習古詩
1、聽錄音范讀。
2、向小朋友介紹詩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做,大意:渭城早上下了一場雨,洗滌干凈了整個城市,連輕輕飛揚的塵土都不見了。旅店邊的柳樹都換上了清新的綠色。勸元二再喝一杯酒,你走出了陽關去安西就沒有知己了。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別的依依不舍之情。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讀。
指導讀古詩的語氣,要抑揚頓挫,有詩的韻味。注意題目的停頓:送元二使安西
4、小朋友齊讀古詩。
5、指名讀古詩,讀的好的給與鼓勵。
6、指導小朋友看黑板的圖畫背誦古詩。
7、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和你分開去別的地方了,你會和他說些什么?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學會《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了么,把它教給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么?背給爸爸媽媽聽好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教學目標】
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與初步吟誦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在比較閱讀中體會送別詩的特點。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環節一:以讀破題,整體感知古詩
師:同學們,送別是古人經常出現的場景,送別也自然成了古人寫詩的重要題材。今天咱們學習的一首古詩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來,一起讀課題。(生讀題)
師:預習過課文嗎?
生:預習了。
師:我不相信。你再讀讀課題。
生讀,輕重音不清晰。
師:送誰去安西?用你的朗讀回答我。
生讀課題。
師:送元二去哪里?繼續用朗讀回答。
生再讀課題。
師: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
生: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查資料書知道的。
師:真好!借助工具書了解難點詞的意思,這是學習古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元二去安西做什么?大家一起朗讀課題回答。
生讀。
師:誰送元二出使安西。詩題連起來可以怎么解釋?
生: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
師:很完整。不過,古人寫詩題沒有這么啰嗦,他們簡潔地寫道——
生:送元二出使安西。
師:請伸出金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板題)
【賞析】讓理解與朗讀訓練融合,有效。讓每一處學習均指向學生的發展,這樣的教學觀值得肯定。
環節二:強記書寫,夯實語文基石
師:(課件出示詩文,生字“舍”“君”留空)預習過課文的同學,應該對課文有一定印象吧,來,誰愿意填填空?
生上臺書寫。
師:正確嗎?
生:正確。
師:可是,不能打滿分。知道為什么嗎?
生搖頭。
師:這么美麗古詩,咱們這樣書寫,還真對不住這作品。請看老師來填寫。
師:(示范后)大家一起動手吧。(學生練習后)古詩就得這樣用心寫,漢字就得這樣用心寫!(展示一個)
【賞析】不僅寫正確,還要求寫美觀,有語文味。
環節三:繼承國學,嘗試吟誦古詩
師:同學們,通過預習,有誰已經會讀這首古詩了?
生背。
師:字正腔圓,節奏優美。不過,這是現代人讀古詩。古人讀詩一般用“吟誦”的方法。想學這種方法嗎?
生:想。
師:怎么吟誦呢?(教師示范)
生躍躍欲試。
師:不急。讀的時候需遵照一種規律,這種規律我們稱它為平長仄短。(板書:平長仄短) 在普通話里面有四種聲調,第一聲和第二聲叫“平聲”,我們用短橫表示。(板書短橫符號)。讀時需把這個字音延長。(師指著第一句詩中的“城”)來,讀一讀。(師做手勢引導等)
生讀得有模有樣。
師:平聲會讀了,那么仄聲呢?仄聲,我們用一條豎線來表示。(板書短豎符號)仄聲讀的時候聲音一出來馬上就收掉。我們稱為仄短。(范讀“朝雨”)大家自由練一練。
生練讀。
師:平長仄短,可是在這首詩里面有個字是不一樣的,看,最后一行的一個“出”字。這個“出”現在讀音是“出”,而在古時,它的讀音是這樣的(師讀)。這種音我們稱它為“入聲”(板書:入聲)它歸在仄聲字里。
生再次練習。
師:標上平仄,它就是這樣的一首詩(課件出示標有平仄的詩)。請聽——(師配上《陽關三疊》吟誦)
學整體練讀。
【賞析】從學生的真實起點出發,做適當的加法,在吟誦上下工夫,讓人耳目一新。對于學生而言,也是走入古詩文化的有益嘗試。
環節四:咬文嚼字,體會古詩情韻
師:同學們,吟誦著這樣的古詩,我們仿佛也走進了1200多年前渭城的那個清晨,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屋瓦、柳樹葉子很干凈。王維不停向元二勸酒,說出了陽關就再見不到他了。
師:描述能更具體,語言能更美一些嗎?
生:那天早晨,古老的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原本有些灰暗的城市,立刻變得清新了許多,霧霾不見了,柳葉閃閃發光,客舍的青瓦遠遠望去,仿佛籠罩著一層青藍色的煙霧。亭子里,須發花白的詩人王維正動情地舉杯勸酒:“好兄弟,再喝一杯吧。你這一去,那頭可沒有老頭子我這樣的老朋友啦!”
師:誰來評評,他的描述如何?可用一個詞語表達。
生:詩情畫意。
生:依依不舍,深情款款。
生:具體生動,感人肺腑。
師:語言真美,評價真美!同學們,在這個柳色留人的早晨,在這個依依不舍的早晨。詩人王維就這樣一杯接一杯地勸著元二。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疑惑:自古有聚就有散,分別本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王維為什么一杯接一杯地勸酒呢?
生:他喜歡喝酒。
生:他覺得酒最能表達友情。
師:學古詩,有時候需要知人詩論,需要了解每一個文字背后的信息。大家請看——
(課件出示圖文)陽關以西,滿眼荒漠,無盡荊棘。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去,要到哪里呢?(出示路線圖)渭城在今天的陜西渭河以北,陽關在今天甘肅敦煌西南。再往西走,就是新疆的庫車附近,古時候稱為“安西”。這一路,長達三千多公里,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也要整整半年多的時間。
生驚訝萬分。
師:如果元二是你的好朋友,他即將遠行,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說: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師:善解人意的朋友。
生:我會說:元二,多帶些水去,不要渴著了。路上要小心一點。
師:前路漫漫,真正的朋友總是想替對方再想周全一點,再周全一點。
生:我會對他瀟灑地揮揮手,說:去吧,建功立業,我在這里替你祝福!
生:我會對他唱一首歌:《朋友》。
師:《朋友》創作得晚了點,需要穿越。
師: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當時,即使元二馬不停蹄地返回,也要一年的時間,更何況,他是奉著皇帝的使命去的。回來的時間可能是一年,也可沒是——
生:兩年;三年……
師:黃沙漫漫,旅途艱險。異地他鄉,凄冷孤單。人生無常,不要以為人與人的緣分很長,有時候,簡單的分別就是一輩子。公元741年,也就是分手幾年后,王維就去世了,渭城送別,生離即為死別。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輕雨渭城,走進新柳渭城,走進詩人不舍的心里,真誠吟誦。同桌之間,互相練習。
生互讀。
指名試讀,再配上《陽關三疊》,師生共同吟誦全詩。
【賞析】讀出詩心,體悟詩情,是古詩學習學得詩味的重要策略。詩歌不可解,不可肢解,詩歌需要解,抓住詩眼探究個明白,這都是古詩學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認識。
環節五:比較研究,探究送別詩歌
師:同學們,古人與人送別,除了用更盡一杯酒的方式,還會用哪些方式?
生:《贈汪倫》……
師:積累真豐富。還有嗎?
生沉默。
師:(呈現《別董大》《贈汪倫》)。瞧,它們來了,請自由選擇一首。結合下面的注解,吟誦吟誦!
師:今天,辛老師和你們度過了愉快的40分鐘,咱們也算是好朋友了,如果用詩句來表達,你準備送給辛老師怎樣的句子?
生:勸君再上一節課,大同學生最聰明。
……
師:創意十足善思考,大同學生最聰明。下課!
【賞析】從一首詩走進一類詩;從一首詩走進一類文化;從理解感悟走向創意運用。課堂也有了一波三折,別有洞天的味道。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二、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古詩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認識,我確立以“情”為切入點,通過“寄情酒更濃、觸景情更深、事世難料情難舍”層層推進的誦讀來幫助學生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實現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傳授、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3、“三分詩,七分讀”。這堂課要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當堂會背。
三、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明確多音字“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采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度目標: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境,導入新課
1.師: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誰有知心朋友?能告訴我他們的名字嗎?
師: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情投意合就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假如,有一天,由于轉學、升學等原因你得朋友就要離開你,也許很久才能再見面,也許永遠都不會再見了,你的心里會怎么想?你會怎樣表達你的情意呢?
指名回答。
2.師:是啊!我們現代人是這樣,古人,也是這樣。在古時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離之后就很難有再相見的時候,送行餞別就成為表達深厚情誼的一種習俗。于是,在和朋友分離之時,人們就會寫一些詩或文章來送給朋友。
3.師:這濃濃的友情,這難以割舍的友情,就這樣在人們之間一直傳遞著。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距離咸陽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兩位朋友,正在惜惜離別。今天我們學習《古詩三首》的第一首詩《送元二使安西》(板書課題)。
4.師:看課題,你知道課題告訴了我們什么?(齊讀課題)
師補充:安西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域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師:這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送別詩。打開書,結合課后注釋和插圖,反復的讀一直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6、指名讀
7、古詩欣賞(播放課件)一邊聽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情讀古詩,想象畫面,走入詩境
(一)觸景情更深。
1、詩中哪里描寫了這樣的景色。(課件出示前兩句)
師:讀完了嗎?我們來看這兩個字“朝”、“舍”(板書)它們在詩中怎么念?指名認讀。
師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字的發音,并提醒學生注意它們是多音字。
2、師:好,把這兩個字放回詩中多讀幾遍。
4.師:嗯,讓我們閉著眼睛想一想,這景真美。你再來讀讀前兩句。(學生讀詩)結合課下注釋,你能把前兩句的意思講講嗎?(學生講詩意)
5、指名美讀。
6.師:渭城,清晨,一場如酥小雨,濕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綠柳,被雨水沖洗的更加蒼翠欲滴,你覺得這景美嗎?讓我們帶著這感覺一起美美的讀一下。
生齊讀。
7.詩人要表達自己離別的憂傷,為什么還要寫這一處美景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蒙蒙細雨更襯托了離別之情。這是“借景抒情”
(課件出示)這樣的天氣可以表達怎樣的心情?
8、再讀前兩句,讀出景色的優美,讀出離別的惆悵。
(鼓勵學生熟讀成誦)
(二)寄情酒更濃。
1.就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間,詩人卻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別了。從課題我們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師:我們來看地圖,從地圖上看,只有這么短,而實際距離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們來看這段文字
那時火車只通到西安,從西安到新疆,我們有時搭車,有時還步行,整整走了二個多月,終于來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說。
──《母親和我們》。韓天航
這是我國當代作家協會會員韓天航描寫他小時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沒有火車、汽車的。可以想象在古時那得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旅途中元二多少艱辛、多少危險啊。在這樣的情形下,怎能不讓人滿懷傷感。正是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3、此時,他們來到了一家小客棧里。正在惜惜相別。讓我們來看詩的后兩句。一起讀一下。課件出示后兩句詩。
4、生齊讀。(注意聽學生的發音是否正確。尤其是“故人”)
朋友保重啊!這酒中有一份祝愿,這酒中有一份情意,千言萬語、萬種情感匯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三)抓“勸”、“更”想象當時情景,師生互動談話,進行多元感悟
1.師:“好一個“勸”字啊!(板書“勸”)我們想一下這是誰在勸?怎樣勸?
(1)難忘當初我們一起飲酒賦詩,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可這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怎不讓人有種落花流水的傷感呢?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生齊讀)
(2)元二啊,你這一走,我們再難相見,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就此分手吧,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生齊讀)
2、只有王維在勸嗎?還有誰在勸?
(1)王兄,多謝你從長安趕來送我,你的這份情,我元二領了,來讓我們干了這杯酒。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生齊讀)
(2)我實在舍不得你們啊,此去再也找不到如王兄這般情投意合的兄弟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生齊讀)
3.師:這是他們在互相勸。是啊!朋友之間有多少知心話要說啊!又有多少說不完的話啊!而現在兩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讓我們帶著這份痛心,這份難過,這份不舍,這份依戀,一起讀這兩句。
生齊讀
4.師:就這么喝啊說啊,說啊喝啊,不知不覺,分離的時刻到了,不得不分開了。什么也不說了,什么也不能說了,就讓所有的情都化在這杯酒里吧。那就更進一杯酒吧!(板書“更”字)
5.一個“勸”字,一個“更”字,生動的描繪出朋友之間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板書:友情)
三、音樂渲染,品味詩境,情讀古詩。
1.讓我們在靜靜的讀古詩,體會一下詩的意境。
師放音樂生默讀古詩。
2.學生展示讀古詩。
3、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
師出示四首送別詩。
四、總結升華
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還有親情,鄉情,師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間真情吧!課下同學們可以找一下王維的其他詩篇進行閱讀積累。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一、學習古代詩歌,幫助學生了解唐宋詩歌在我國詩壇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歷史和古人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和人民。
二、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三、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設想
一、這首古詩,讀起來瑯瑯上口,容易記憶。應讓學生多讀,不必硬從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感情。
二、采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最難得的是其中不少詩人,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復雜面貌。
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導自讀
(一)自讀《送元二使安西》
1、學生自讀詩歌并完成以下作業:(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
悒 客舍 盡 故人
(2)試著理解古詩的意思。
2、討論自讀作業:(師生共同評定、明確)
第1題:浥:悒(yigrave;)濕潤。
客舍:客店、旅店。此處指餞別的處所。
盡:“進”。
故人:老朋友。此處指元二。
第2題: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送人赴邊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詩人的摯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表示親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點。(引導看注解①)
本詩辭情意兼美,有景語,有情語,情景交融,感情深蘊,余味無窮。
首句,點明送別的地點、時間、天氣,早晨一場蒙蒙的細雨,如絲如霧、輕輕地灑掃了昨天灰塵飛揚的阡陌交通。滋潤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醞釀送別氣氛。
第二句:為送別布景設色,緊承首句。一場如酥小雨,滋潤了清晨初春的空氣,給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見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邊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兩句勾勒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
三、四兩句由寫景轉入送別,老朋友相送餞別,心中依亦不舍,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只能頻頻勸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陽關,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以尋常話語表達了蘊藉無窮的感情。
3、在自讀基礎上試譯全詩。
譯文:
渭城早晨的細雨,潤濕了路上輕飄的浮塵,
客舍邊一片青翠,柳色嫩綠清新。
臨別的時候,勸你再喝完這杯酒,
向西邊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樣的故人!
4、試背這首詩。
三、拓展練習。
我還知道別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我來給大家背一背。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6
1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要求的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2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由形象識記轉為意義識記,能借助教科書上的注釋和工具書,展開較豐富的想象來理解詩意。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過去的經驗,自主合作理解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評論(0) 新設計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一首送別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板書課題)
二、知詩人,解題
1、讓學生齊讀課題。
2、從題目中,你們讀懂了什么?(相機板書:王維 送 元二)
3、如何理解“使”?(生說:出使)出使哪兒?(生說:安西)
4、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對于王維你了解多少?(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談對王維的了解,然后師出示王維的簡介)
過渡:同學們對王維已經有所了解,現在老師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1)相機點撥“渭”和“浥”的讀音。
(2)誰愿意把這首詩流暢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三、讀古詩,悟詩情
(一)學習前兩句詩
1、過渡“詩”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看看王維在這首詩中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我們先看詩的第一、二句。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多讀幾遍,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然后小組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師相機點撥學生理解以下重點詞:“朝雨、浥、客舍”體會清新明朗。
3、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兒?(渭城)
4、誰能通過讀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訴大家?(出示第一二句)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指導讀出美景。
5、同學們讀的真好!可是這么美得景色王維和元二有沒有心情欣賞?(沒)為什么?小組交流討論。
6、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匯報,師 相機評價:
生1、因為元二是王維的好友,而元二要走了,他們很傷心,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真會理解)
生2、因為他們要離別了,大家舍不得,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的感受可真深啊!)
7、過渡:是呀!他們心中都裝有“別”字,(依依惜別)就是因為他們想著離別,雖有良辰美景卻無心留戀。所以讀第一二句時,我們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不僅要讀出沒,還要讀出他們的離別愁緒,,語調要低沉些,舒緩些)
(二)學習后兩句
1、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朋友之間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里去?(安西)
2、要經過哪兒?(陽關)陽關在哪兒?
渭城到安西,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照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時間啊!當時陽關以西,是這樣一幅情景:荒無人煙、黃沙滿天,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無盡的荒草。(大屏幕展示圖片)
3、元二即將遠行了,好友分別。這一走,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請大家想想。
4、學生思考、匯報,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回答,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王維和元二的深厚情誼以及王維對元二的關懷:
生1:元二你這一走,不知何才相見,我會想你的。你路上要注意安全,保重身體啊!(真不愧是好朋友)
生2:元二你一走,什么時候再見啊,記得要給我寫信呀!一路上陪伴你的只要荒漠,一個人影也沒,你可要多帶些干糧和水。(多么無微不至的關懷啊!)
5、過渡:所以王維勸元二(出示后兩句)生讀----勸君更進一杯酒,因為(生讀)-----西出陽關無故人。(齊讀兩次)
6、這兩句詩中有兩個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請看大屏幕:更盡、故人,誰理解了?(生答師點撥)
7、這兩句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生說詩意)
過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護邊疆,這一去,不知何日相見。王維對好友的情誼都浸透在這濃濃的酒中,所以他又勸元二(引讀)勸君更盡一杯酒,------(生)西出陽關無故人。(課件出示)
8、這杯酒喝下了嗎?(喝了)順勢引導學生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澆愁的酒,再次引出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三)感情朗讀醉詩境
已數不清這是多少杯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請同學們站起來讓我們在樂聲的陪伴中,用深情的朗讀送送元二吧!(課件出示)配樂讀
四、激情背誦
讀了這些送別詩,不管是怎樣的送別都書寫同一個字——情。“人間最美是真情”。就讓我們再現離別之情吧!(學生練讀、賽讀達到背誦)
五、拓展延伸
其實在這浩瀚的唐詩宋詞中,像這樣送別朋友或思念親人的名篇佳作還有很多,你還知道那些這樣的詩詞?課下搜集,咱在課外活動搞個送別詩朗讀賽。
板書
20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王維 送 元二
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這首詩以送別為主題,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即將遠赴陽關時的依依惜別之情。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比較活躍,已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與背誦大量古詩,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來理解詩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為什么能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傳唱,成為送別詩中的極品呢?肯定是有它獨樹一幟之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學習程度,我認為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應當以悟詩情為教學主線并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識和會寫2個生字:明確多音字“朝”“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方法目標:借助注解,想象畫面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采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3、情感態度目標: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難點: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
情景渲染學習法
對話交流學習法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唐朝的送別詩,指課件: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讀,指導好停頓:送元二使安西)
2、解釋詩題。
讀了詩的題目,你明白了什么?(使是什么意思?安西在哪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是誰送元二出使安西呢?)連起來說說意思。再齊讀。(評價:讀很有節奏。)
3、簡介作者。
詩題讀懂了,那你對于詩人王維又有多少了解?(學生發言后教師課件出示王維介簡:王維: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師讀完蘇軾的評價后說:是這樣的嗎?我們現在就來讀讀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
【學生自己來介紹作者,可能談到王維的詩集、書畫、古詩。了解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特點。】
二、讀詩句,曉詩意
1、自由朗讀古詩。
打開課文,老師有兩個要求:1.自由讀 。2.反復朗讀,直到把詩讀正確讀的很有味道為止。
2.指名讀 ,正音。
【指讀古詩,主要從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入手。讀完后讓其他學生來評價。注意多音字:朝 舍 更 盡】
3.初步解釋詩意。讀了那么多遍古詩,能告訴我你理解了哪句詩?(此處不要求深挖,學生能說多少算多少)
【本首詩的意思并不難懂,教師不用對詩歌的意思做過多的解釋,可以讓學生對照著文后的注解去理解。】
三、品詩句,明詩意。
1、畫中物
1)默讀古詩,邊讀邊感受,如果我們為詩配上畫,你覺得畫面上都有些什么,從詩句中圈出來。
2)你想畫些什么?(邊交流邊板書:朝雨、客舍、柳色、美灑、故人)
2、畫中情
預設一:渭城的景
①、 過渡語:是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說說你看到的雨是怎樣的嗎?從哪里讀出來的?
②、 指導朗讀第一句。
③、 柳:道路兩旁你又看到了怎樣的柳樹?從哪句話讀出來的?柳色為什么是新的?
④、 指導朗讀第二句。
⑤、 雨后,讓我們閉目深呼吸!有什么感覺?(清新、清爽)
⑥、 指名朗讀一二句詩。
⑦、 齊讀一二句詩。
⑧、 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圖呀!(師補充板書:圖)
過渡:楊柳不識人間情,抽枝長葉笑春風。課件出示關于柳的詩句
①、 有什么發現?(都有柳)為什么他們的送別詩中都有柳呢?你們猜一猜。
②、 你覺得王維看到這青青的柳樹,他感受到了什么?讀一二兩句,談談一二句詩的意思。
⑨、 是啊,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此刻在王維眼中這綿綿細雨僅僅是雨嗎?還是什么?
【體會到因這些景物產生的愁緒后教師又可以采取層進式的引讀,古人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而今天看到滿目的青青楊柳怎不傷感別離?小雨還在下著,是想挽留友人的腳步嗎?而朋友終將離我而去,怎不傷感別離?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飄泊,而今天朋友也將遠走他鄉,怎不傷感別離?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詩人選取這些景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而進一步借助這些景物,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的層層渲染,無疑對詩旨的解讀又推進了一步。】
預設二:美酒 故人
①、猜猜看元二要出使安西是怎樣的地方?(學生自由發言)
③、 課件出示地圖。
【明確這幾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課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圖,這距離大概有3000多公里,橫穿了大半個中國。元二遠去千里之外,與王維從此天南海北,詩人怎能不留戀呢?這是地域上的距離帶來的離別感傷。】
④、 課件出示安西陽關的圖片,(師: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看了圖片,使你想到了哪些詞?
⑤、 出示課件。
⑥、 對比評讀,(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想象兩地生活的差異:也許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呢?黃沙滿天!也許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呢?滿目荒涼!渭城這兒有飲不盡甜甜的故鄉水,聽不完濃濃的家鄉話,安西那兒呢?舉目無親,鄉音不再有!由此,教師第三次采用層進式的引讀,這樣的設計,對安西和渭城作了濃墨重彩的強烈對比。此時,“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⑦、 品酒
此時此刻,你就是王維,你想對即將遠行的元二說什么?
指導朗讀。
⑧ 、這一杯杯喝下去的只是酒嗎?是王維跟元二依依相送的情!(板書:相送情)。
⑨ 齊讀三四句詩。
⑩ 解釋三四句詩。
四、賞讀古詩。
1、就在他們分別六年后,王維去世了,此次分別竟成了永別,讓我們銘記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吧!讀全詩 (配樂)
2、不幸的消息傳到元二耳中,元二是怎樣的心情?(傷心、痛苦)他一句句吟誦著兩人離別時的王維留下的詩句。(師讀詩題,學生接下去讀。)后人還把這詩譜成了曲子。我們來欣賞課件《陽關三疊》)
【在學生對古詩體會的基礎上,教師配上古曲《陽關三疊》,讓學生飽含深情地吟頌《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在朗讀中再次體會朋友之間的濃濃深情。】
3、聽著這傷感的旋律,讓我們銘記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吧!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靜靜地抄寫一遍。
4、讓我們和著音樂一起把它背出來。
五、明古風,體味別意。
1、出示課件。
人生自古重離別,古代社會由于種種原因,人們是重視定居而難得遠行的',因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難預料。老師還搜集了一些送別的詩句?
2、情境運用。
你跟朋友離別的時候,你想告訴友人: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時,你會慷慨激昂地吟上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朋友的船走遠了,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你會吟上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朋友依依惜別,不知何年才能相見,疲此沉溺在離別的感傷之中,你會吟上一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或: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3、教師總結。
送別詩表達了我們離別時的情誼,寥寥幾句就流露出友人間真摯的情感,讓我們課后關注更多的送別詩。
【“送別詩”這一題材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是比較常見的,教師推薦幾首比較有名的詩歌讓學生進行課外自學。風骨學生的讀詩量。】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8
【設計理念】
借助古詩文這一教學平臺,通過讀、想、議、畫、唱、寫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情趣,拓展思維,從而突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懂得詩意,熟悉其他送別詩。
2、體味景語皆情語,知道折柳送別、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誦讀和背誦這首詩,體會友人間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
含中國政區圖、《陽關三疊》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誦古詩,初讀解題
1、和著《陽關三疊》,大屏幕出示詩文。讀題導入:
運用組詞,歸類法教學使。
2、元二誰?他與王維的關系?教學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兒?(安西)解讀安西。生找資料明確地點。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詩意
1、找出詩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詞。
(渭城、陽關。)
2、探究以上兩地點具體位置:
生找資料──師補充──課件地圖明確地點。
3、課件同時出示標有三地名的地圖:
用上三個地名,再說說題意。
(渭城──陽關──安西。)
4、路程,體會離情:
看地圖,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詩配畫,領會詩旨
過渡:王維不僅是偉大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有名的畫家。如果你就是王維,你若給自己的這首詩,配上一幅畫,該畫上些什么?需要強調些什么,并說說根據。
(小組討論──交流──點撥。)
1、雨:
什么時候的雨?怎樣的雨?(朝、浥)
2、客舍:
客中送客。
(王維是山西人,在陜西送別,倍感神傷。)
3、柳:
留。古人折柳贈別。
4、酒:
美酒?千杯萬盞?借酒餞行。
四、明古風,體味別意
人生自古重離別,(古代社會由于種種原因,人們是重視定居而難得遠行的,因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難預料。)還知道哪些送別詩?《賦得古原草送別》《別董大》《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芙蓉樓送辛漸》
人生自古傷離別,配樂吟誦。
五、悉評價,賞讀古詩
1、前人對此古詩的評價。后之詠別者,眾有千言萬語,貽不出其意之外。
2、此詩的別名:《渭城曲》、《陽關三疊》。
3、欣賞并詠唱跟據此詩創作的古曲《陽關三疊》。
六、寫回信,拓展延伸
據說,元二來到安西一年后,曾給王維寫過一封信,課件出示:
王維兄:展信問安!記得去年今日
但由于年代的久遠,這封信已殘缺不全,聰明的你,能根據今天這堂課,補全這封信嗎?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古歌,背誦古詩。
2 、認識 2 個生字,會寫 1 個生字。
3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4 、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
這首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
學生分析:
學生以前學過王維的詩,對詩人有一定的了解,能比較流利地讀出古詩,借助老師的視角能知道這首詩是先寫景,后抒情,但對詩中蘊含的情感理解得不到位,詩的韻味與情感沒有朗讀出來,教學中需要教師的引導
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 對古詩。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同學們從咿呀學語時,爸爸媽媽就喜歡教你們背古詩,到現在一定會背不少古詩。今天老師就考考你們,我背上句,看你們能否接上下句。有信心嗎?
(師生對古詩)
2. 板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看老師板書題目。
板: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領讀課題)
3. 解詩題。
“元二”是指一個人,姓元,猜猜看,他在家排行老幾?(師生互動)所以稱其為元二。想想看,“使”怎么講?(師生互動)出使,古時候,朝廷給有識之士委以重任,去一個地方完成任務,為出使。安西,是一個地方,唐朝安西都護府,是今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一帶。誰來說說“送送元二使安西”什么意思?(師生互動)就是王維從長安來到送別城渭城來送別他的朋友元二出使安西。想想王維此時是怎樣的心情?
(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 . 學生自讀,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古詩,借助拼音和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學生自讀古詩)
2 . 指明讀詩,檢查字音,指導讀準多音字。
板:朝 舍
這有兩個多音字,誰會讀?(出示“朝 舍”指名讀)
它們在這首古詩中怎么讀?(指名讀后齊讀)
3. 指導寫“舍”字。
4. 再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
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把古詩字音讀準,還要讀出古詩的節奏和味道。誰來說說怎么讀出古詩的節奏與古詩的味道?
(指名回答:詩的字詞間要有停頓,字音要有輕重長短)對,你如果這樣讀了,就讀得抑揚頓挫,字正腔圓了,就有了詩的味道了!
(課件出示節奏劃分線)請看大屏幕,聽老師讀一讀。(教師范讀)
誰來試一試?(指名讀)
評價后(齊讀古詩)
過渡,小結學法 :我們剛才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詩文,(板:讀詩文)這是我們學校古詩的初級目標,我們還要理解古詩的意思。(板:解詩意)
三. 深入理解,感悟詩情
1. 整體感知,入詩境。
(1) 學生自讀自悟。
請同學們低聲吟誦古詩三遍,你從詩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還可以借助注解和工具書看一看,想一想。(學生自解詩意,教師巡視輔導)
還可在古詩旁把你仿佛看到的內容歇一歇。(學生繼續自學)
(2) 小組交流。
同桌先交流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小組交流對古詩的理解與感受)
2. 分部解讀,悟詩情。
(1) 想象畫面悟詩情。
解讀一二行詩:
出示一二行古詩(指名讀)
這是什么時候的一場雨?(指名回答引出“朝雨”)
你從這兩行詩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想象講詩意)
評價后(把我們帶入了詩的意境!)(板:入詩境)
請你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
解讀三四行詩:
前兩行詩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清新的美景。再看后兩行詩,詩人筆鋒一轉,在寫什么?(生回答:人)請你讀讀者兩行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目的要達到:學生能說出感受到王維與元二兩人感情深)(在學生說畫面的時候,順勢板:勸酒)
評價后(板:悟詩情)
請你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
(2) 從“酒”入手悟詩情。
透過你們的聲音,老師不禁浮想聯翩:“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一種連心的酒;“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是一種祝福的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是一種澆愁的酒。在元二即將遠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又是怎樣的一杯酒呢?
(指名回答)(送別的酒 挽留的酒 不舍得酒......)
可是此時,分別就在眼前,元二這次可不是一般的遠行啊!請看——(課件出示唐朝疆域地圖)從渭城到安西相隔6000多里啊!古人遠行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元二也要走上半年啊!
安西又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課件出示安西風貌圖)請你說。渭城呢?(渭城風貌圖)(指名看圖說)
面對此情此景,王維對元二的這份離別之情怎能不強烈,怎能不深摯呢!如果此時你是王維,象對元二說些什么呢?(指多名學生說)
教師評價后齊讀——(屏幕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感情齊讀詩句)
(3) 再現情景情更深。
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透過窗子向外望去,這種難舍難分的情緒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啊!
(課件再現勸酒送別的情景)(音樂畫面)
是那些景物又勾起了他們離別的傷感?(學生看視屏后指名回答)(雨 柳)
板:朝雨 柳新
理解“柳”的古義:“柳”與“留”諧音,柳樹自古以來就是離別的象征。古有折柳送別的習俗,以表示挽留之意。所以,飄灑的綿綿細雨,滿目的青青楊柳,怎能不讓人傷感離別呢!
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音樂起)再次去感受詩人那依依不舍的情吧!
板:依依不舍情
(生配樂齊誦古詩)
3. 總結學法,升詩情。
這節課,我們用讀詩文,解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方法學習了這首古詩。我們通過對描寫景物的體會,對詩句語言的品味,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領悟了詩人那難舍難分,依依不舍的情感!
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來背誦這首古詩吧!(配樂齊背)
四 、課堂拓展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不單道出了他的情,更道出了天下人離別時的情感,被推為送別詩之首。課后,同學們可以搜集一下其它的送別詩,按今天的方法去體會詩人的情感。
附板書 :
送元二使安西 讀詩文
[ 唐 ] 王維 解詩意
朝雨 柳新 勸酒 入詩境
依依不舍 悟詩情
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選9篇)】相關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小學作文03-06
《送元二使安西》閱讀答案03-24
擴寫《送元二使安西》01-27
語文《送元二使安西》聽課報告09-04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古詩賞析11-01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詞解析11-23
擴寫《送元二使安西》(精選9篇)02-02
送元二使安西擴寫(精選10篇)11-01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翻譯及賞析04-13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意及賞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