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比一比》教案

時間:2022-07-07 16:10:06 教案 我要投稿

《比一比》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比一比》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比一比》教案(精選10篇)

  《比一比》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問題,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較。

  2、認識10個生字,會寫其中5個字。

  3、聯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長短作比較的事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學生:了解太陽、地球的相關知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游戲激趣引入

  開課時,先搞一個小活動:教師喊起立,學生就坐下。教師喊向左轉,學生就向右轉。活動后再來學習意思相反的字詞,學生興趣盎然。

  二、在觀察中比較意思相反的詞

  1、初步學習比較。讓學生觀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與不同。手指、腳趾數量一樣多,長得可不一樣,引出手指長、足趾短。

  2、充分觀察,多角度比較。讓兩位學生站在講臺上,比一比,他們有什么不同,看誰觀察最仔細,找出的不同點最多。

  從個頭上看:一高一矮

  從體型上看:一胖一瘦

  從年齡上看:一大一小

  從膚色上看:一黑一白

  從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學習句子:哥哥高,弟弟矮。學習從不同方面去比,就會有不同結果。

  3、在比較中滲透用辯證觀點看問題的意識。地球、太陽比較:太陽大,地球小。如果以地球、月亮比較,就變成地球大,月亮小。

  學習句子:太陽大,地球小。大、小的意思是相反的,是通過比較確定,不是固定不變的。

  三、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游戲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如長,學生就要說意思相反的詞短。

  2、游戲二,學生上臺舉起大,學生齊問:什么大?上臺學生自主回答后,又舉起小問全班什么小?,并抽其他同學回答。

  3、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好長、足等。

  《比一比》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l個筆畫和l個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三、教學準備:

  詞卡和圖片。(黃牛、貓、鴨子、鳥、樹、花等動植物的圖片、蘋果、棗、杏子、桃等水果的圖片。量詞卡片)

  四、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

  一、看圖識詞

  1、看圖提問:這是什么地方? 里面有哪些動物植物?

  2、詞卡與實物對應。

  3、認讀帶拼音的詞語。

  4、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卡訃學生認讀。

  二、學習韻文

  1、自己讀韻文。

  2、小組合作學習

  3、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種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

  三、鞏固記憶生字

  1、學生選擇生字,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記憶。

  2、選擇生字進行組詞、說句的練習。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牛、羊",學生觀察,說說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出示"小",讓學生觀察該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師一起書空,認識新筆畫-豎鉤。

  3、教師范寫"小",學生仿寫一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看圖說動物、植物的數量、名稱。

  二、擴展延伸

  1、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準確使用"顆、群、堆"三個量詞。

  (1)數棗的時候可以一顆一顆地數,數哪些東西還可以用"顆"數?

  你發現用顆數的時候,這些東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數鴨子用"群",在哪些時候還可以用上"群"?

  用"群"數,告訴我們什么?

  (3)數杏子時用"堆",在哪些時候也可以一堆一堆數?

  用"堆"數,你發現了什么?

  如果老師把"堆"換成"群",行嗎?為什么?

  2、老師出示一些物品,學生說一說。

  3、學生選擇生活中自己認識的物品進行說量詞比賽。

  4、創編兒歌。

  5、做游戲-找朋友。

  將量詞卡片和物品名稱卡發給學生,開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結束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讀出共同的名字。

  三、比一比誰說得多

  回家說家庭用品,和爸爸、媽媽比一比,看誰說得又多又準。

  《比一比》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比較長短、高矮。課本第4~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知道怎樣作長短、高矮的比較,初步懂得直接比較的思維方法。

  3、能準確地應用長短、高矮的基本詞語表達出比較的結果。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教具:

  實物、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了解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支吸管,問:這支吸管長還是短?

  2、當學生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拿出分別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兩支吸管,引起學生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較。

  (2)確定什么和什么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么。

  (3)比較時,要把兩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后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指導看圖P4(投影):圖上有什么?

  3、看圖找一找比較這些事物的長短或高矮。

  (訓練學生說出比較的結果:XX比XX長、XX比XX短、XX和XX同樣長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樣高。)

  4、練習P4。

  (1)看圖長的畫√,短的畫O。

  (2)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5、小結。

  比較長短和比較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長短、高矮的,比較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長短和高矮。

  6、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一比,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教師巡視,對差生進行輔導。)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5想想做做。

  (老師讀題指導看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并說出理由。)

  2、請聯系你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比一比》教案 篇4

  發展要點:

  1、引導寶寶和大人比一比高矮以及身體各部位的長短、粗細、大小。

  2、通過游戲增強親子間情感與語言的交流。

  活動準備:

  寶寶在情緒愉悅情況下開展此活動。

  活動價值:

  1、當寶寶看到記錄身高、墻壁上記號在不斷上升時,寶寶對自己身高變化有了具體的、獨特的體驗,這是培養自我意識的最好機會。

  2、記錄身高、身體各部位長短、粗細、大小的數字從小到大,在不斷變化著。

  數字的比較,高矮的比較,都讓寶寶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字。這是培養寶寶堅持性的最好示范。

  活動過程:

  一、指導員與家長互動:

  剛出生時,您的寶寶可能只有50厘米左右。可有一天,你會驚奇地發現,

  寶寶比桌子高了,比鞋柜高了、比隔壁的小姐姐高了……是的',您的寶寶每天在身體、智能、情感等方面都在迅速得變化著……

  開展此活動,主要是引導寶寶和大人比一比高矮以及身體各部位的長短、粗細、大小。同時,通過游戲增強親子間情感與語言交流。

  二、親子游戲:

  1、指導員和寶寶比高矮。

  2、家長和寶寶比高矮:

  寶寶長到媽媽的什么地方了?

  誰的手更長、更大、更粗?

  誰的腳大、誰的腳小?

  3、寶寶和寶寶比高矮。

  觀察要點:

  觀察寶寶能否正確感知大人與自己身體部位的大小、高矮、粗細等。

  觀察寶寶喜歡比較身體的哪個部分?并作出相應的動作。

  溫馨提示:

  1、在比較的過程中,家長應注意不要以誰更高、更大等為勝者,否則容易挫折寶寶游戲的積極性。應讓寶寶體驗到自己是可愛的,也是會慢慢長大的。

  2、有的寶寶語言發展可能遲緩,家長不要強迫寶寶說,可以細心觀察寶寶的反應與表情等,再引導寶寶表達。

  活動遷移:

  1、為寶寶制作一本成長記錄冊,可以保存一些寶寶不同年齡階段拍的照片,記錄一些寶寶成長中的趣事,讓寶寶體驗成長的快樂。

  2、在家庭中,設計身高記錄表,還可以畫一張成長曲線圖,讓寶寶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身體的變化、發展的過程,增強活動的趣味性。

  《比一比》教案 篇5

  一、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

  個字。認識筆畫豎鉤和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多——小,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創設情景讓學生知道量詞要恰當搭配,并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及其它一些量詞的用法。

  三、設計意圖:

  重點突出創造情境教學及量詞的認識和規范使用意識。

  四、課前準備:

  課件(課文插圖配上相應的詞語)、生字有關的小圖片(貓、牛等),紅棗、杏子實物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導語:老師有一次外出秋游,無意中來到一處美麗的農家小院,那里有勤勞善良的黃牛,悠閑自在的花貓,有雪白歡躍的小鴨,小巧活潑的小鳥;果樹上,香噴噴的蘋果,紅艷艷的棗;木桌上,圓溜溜的杏子,甜絲絲的桃。門前,一個木偶般可愛的小男孩正在無憂無慮地玩耍著,再加上籬笆,青草,房子,辣椒,簡直是一幅絕妙的畫面,看得我心曠神怡,如入天堂。當時,我就情不自禁的拍下這幅溫馨和幸福的圖畫,現在帶來與小朋友共賞。(出示圖片課件)

  2、讓學生上來指認圖片中的事物,并相機在課件中出示詞語。

  3、要求學生認讀詞語準字音

  4、要求把以上詞語分成二類,集中學習并歸納出“杏,桃,蘋”的偏旁相關特點。

  (二)嘗試朗讀,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韻文,讀通課文。

  2、自找伙伴交流自學認識的生字。

  3、反饋,利用學生人數來理解多少,及少和小的區別。利用實物來理解顆、堆及大小多少兩對反義詞。

  4、再次朗讀課文,在語境中進一步理解詞意。

  (三)感情朗讀,體會韻味

  1、范讀課文后,要求學生像老師那樣讀出味道來。

  2、個別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3、配上動作表演朗讀。

  4、利用插圖背誦韻文。

  (四)情景頓悟,運用題詞

  1、模擬情景:學生背給奶奶聽,奶奶聽后說自己也會,但故意亂用量詞,從而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量詞有一定的搭配組合,不能亂用。“奶奶”可作如下背:

  一個大,一個小,一只黃牛,一頭貓。

  一邊多,一邊少,一堆鴨子,一個鳥。

  一個大,一個小,一顆蘋果一只棗。

  一邊多,一邊少,一群杏子一粒桃。

  2、讓學生說說課后“我會說”。

  3、看看農家小院還有哪些東西,用上量詞說一說。

  (五)鞏固生字,指導寫字

  1、利用“摘圖”游戲來復習生字。

  2、指導書寫:牛、羊、小、少。“小”和“少”讓學生比較發現異同再書寫。

  3、學生寫字。

  (六)作業:課外讀背兒歌

  一頭牛,兩匹馬,三條魚,四只鴨,五本書,六枝筆,七棵果樹八朵花,九架飛機十輛車,用錯量詞出笑話。

  《比一比》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1個筆畫“豎鉤”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和正確使用量詞。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了解運用一些量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文和實際運用,鞏固和拓展量詞的積累。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有關內容,引導背誦反義詞歌,復習學過的反義詞。生拍手齊背:“反義詞有許多,大家來唱反義詞歌,遠對近,來對去,白對黑,高對矮,笑對哭,晚對早,有對無。”

  2.課件出示籃球、足球,說說圖中有什么?哪種球較大?哪種球較小?再出示足球和乒乓球,說說哪種球較大,哪種球較小?出示1個籃球、3個足球,說說哪種球多?哪種球少?再出示3個足球和8個乒乓球,說說哪種球多,哪種球少?通過這兩次比較,你知道了什么?可見大小、多少、長短等都是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二)第1課比一比》。

  【在教學《畫》一課時學生接觸了一些意思相反的詞,這樣的引入自然順暢,又注意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同時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二、觀察圖畫,認識事物。

  課件出示插圖——農家小院。

  看著碧綠的禾田,聞著泥土的芬芳,聽著青蛙的鳴唱,我們已來到了一戶農民伯伯的家,輕輕推開院門,走進小院,看看院里有什么呢?你想認識這些動物和水果的名字嗎?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教師富有激情的話語,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增強了主體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

  三、自主識字,教給方法。

  1.誰能借助圖畫或聲音的提示讀出這些詞語?(課件中圖片一一閃爍,圖片的旁邊出示相應的詞語,同時配有黃牛、小鳥、鴨子的叫聲。)

  2.離開圖畫你能讀出來嗎?怎么辦?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讀一讀。

  3.去掉拼音你會讀嗎?試試看。請同學們注意紅色的生字。

  4.現在我們要帶生字出門了,千萬別喊錯它們的名字呀。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糾正讀音。(“黃、杏、蘋、紅”都是后鼻音,“邊、群”是前鼻音,“少”是翹舌音。)

  5.你能給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嗎?(用生字組詞。)

  6.同桌討論學習:和同桌說說你早已認識了哪個字,怎么認識的?想想可以怎樣記住其他的字?

  7.交流匯報。有的學生說“黃”是我們班黃凱麟的“黃”,早就認識了。有的說“貓”字左邊的“反犬旁”好像貓弓著腰。“桃”和學過的“跳”很像,因為桃子是長在樹上的,所以是木字旁。有的說“紅”就是小紅的紅,我們在做數學題時見過好多次,還有的說“蘋果”的“蘋”就是我媽媽名字那個“萍”去掉“氵”……

  四、學習童謠,積累量詞。

  1.這些動物和水果的名字我們會讀了,它們名字中的生字我們也認識了。讓它們之間比一比誰大誰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嗎?(播放課件,學生自由說誰和誰比,比的結果。)

  2.有一個小朋友和你們一樣也在作比較,聽聽他怎么說的。(播放童聲錄音)多好聽的童謠呀,你們也想學會說嗎?自己讀一讀。

  3.檢查讀。評讀。

  4.練習說話,理解句意。

  出示第一句:一個大,一個小,一頭黃牛一只貓。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給這句話換個說法嗎?還可以怎么說?(黃牛比貓大。貓比黃牛小。)你能把后三句也這樣說出來嗎?

  5.強調“群和堆”兩個量詞。

  課件出示一只鴨子,說說這是什么?再出示許多只鴨子,有多少只鴨子呢?許多只鴨子在一起就可說是“一群鴨子”。還可以說“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螞蟻、一群大雁……)

  出示一個杏子,看這是一個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這要怎么說呢?還可以說“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蘿卜……)隨著課件出示“堆”字,認讀生字,認識“提土旁”。

  6.討論探究:“顆”的適用對象,與“棵”的區別。

  出示圖片:一顆黃豆、一顆紐扣、一顆珍珠。隨著出示,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用量詞“顆”。)看看這些東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們還可以說“一顆”什么呢?課件出示:一顆( ),有的同學說“一棵樹”,小組討論一下是不是這個“顆”字?為什么?課件出示:一棵樹。

  7.同桌之間背誦童謠。邊拍手邊背誦。老師參與其間,和學生拍手背誦童謠。

  8.擴展練習:課件出示圖片或動畫,學生說出事物名稱及數量。以搶答的形式開展。

  五、游戲拓展:我指你說。

  1.師生配合,示范玩法。

  師:這是什么?

  生:這是一枝鉛筆。

  生:這是什么?

  師:這是一塊黑板。

  2.全員參與,游戲自主。

  找你的伙伴去做這個游戲吧。(播放舒緩優美的音樂。)

  3.發出倡議,延伸學習。

  希望同學們課下繼續做這個游戲,課間和同學到操場上說說校園里的設施,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媽媽做這個游戲,說說家里、小區里能見到的東西,好嗎?

  六、指導寫字,重在激勵。

  出示漢字,引導觀察。

  讀一讀:牛、羊、小、少。

  看一看:這四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筆落在豎中線上。)這四個字可以分成兩組,再仔細觀察看看你打算怎樣分?你怎么想的?(“牛、羊”為一組,“小、少”為一組。)“牛、羊”這兩個字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少”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逐個練寫,落到實處。

  (1)指導第一組:牛、羊。

  學生試寫感悟,交流體會。

  牛:描一描,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

  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第二橫在橫中線上,并且要長一些。)

  教師據學生書寫情況示范指導,學生練寫。

  看一看:仔細看老師寫。

  練一練:學生認真書寫。

  引導欣賞:自我欣賞、組內欣賞、集體欣賞。

  自己先圈畫出寫得比較滿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學習。老師邊深入學生中間指導、邊挑選有典型性的作業,最后用實物投影展示并評析。

  羊:方法步驟同上。重點引導三橫的長短變化及之間的距離。

  (2)指導第二組:小、少。

  觀察:這兩個字哪兒不同?引導學習新筆畫“豎鉤”,注意“少”上邊的“小”沒鉤。

  課件展示書寫過程,書寫順序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重點看筆順:先中間后兩邊。都是先寫哪一筆?

  書空:隨著課件的展示,學生書空。

  描紅:學生按筆順描紅。

  再觀察:這兩個字中都有兩點,這兩點有什么不同?(一個是左點,一個是右點;左點稍低,右點稍高。)

  再練習:教師示范書寫,學生練寫。

  再欣賞:與上一組字相同。

  七、趣味作業,鞏固識字。

  1.涂涂畫畫:一束氣球,上邊分別寫有“紅、黃、綠”,讓學生按要求涂色。

  2.對號入座:黑板上出示詞語“杏子、蘋果、桃子、紅棗、花貓、黃牛、鴨子、小鳥”,請小朋友將相應的圖片請到黑板上來,再將它們分別請到水果之家和動物之家。

  《比一比》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場景觀察的過程,體會比較長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數學。

  2.聯系生活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了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結果。初步建立比較

  的意識,學會比較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對單獨比較誰長誰短應該沒有問題,只是完整地說不能做到,教師要加強滲透和指導。

  比較方法的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可能已經會數,但是卻不一定能數得準確,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掌握數數的方法,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一個地按一定順序數數,不容易遺漏、重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的結果。

  難點: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長短、高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會跳繩嗎?有兩位小伙伴淘淘和蘭蘭也喜歡跳繩。瞧,他們跳得多好!(出示主題圖)

  引導學生看圖:仔細觀察,淘淘手中的跳繩是什么顏色?蘭蘭的跳繩呢?(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表述)

  比一比,這兩個小朋友的繩子哪根長,哪根短?這是豆角先生給我們提出的一個問題。

  板書課題:比一比

  二、新知探索

  1、比長短

  你認為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蘭蘭的長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你是怎樣比的?(拿出準備的跳繩)誰來比給大家看。

  指名上臺比一比。

  學生比的方法不一定準確,引導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比長短的時候,應該把兩根繩子的一端對齊,再比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長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引導:下朋友們用手指一指,書中畫的兩根拉直了的跳繩,哪端是對齊了的?(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指一指)

  引導:茄子先生還有一個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長的那根繩子后面的方框里畫“√”小朋友們會畫嗎?試一試。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師”:白菜老師。

  白菜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問題——圖中準備玩滑梯的兩個小朋友,誰高一些,誰矮一些?

  引導學生用穿綠上衣的高一些,穿紅上衣的矮一些。

  怎樣比較高矮?

  指名兩人上臺比一比。

  一人站講臺上,一人站講臺下。能這樣比嗎?

  引導:比高矮時,兩人站的位置應該是同一高度,并且雙腳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反饋練習:同桌比一比,看誰高誰矮。

  引導學生繼續看圖,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比高矮?

  兩棵樹、路燈的桿子和樹比、桌子和凳子……

  3、比輕重。

  引出第三位“老師”——茄子老師。

  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圖中紅果子和黃果子,哪個重一些,哪個輕一些?(出示教材中的圖片)

  引導:玉米老師把這兩個水果放在什么地方讓小朋友來觀察它們的輕重呢?

  拿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并引導:當天平兩邊一樣高,也就是天平保持平衡時,說明什么?

  如果天平一邊高,一邊低,(拿出準備的水果放入盤中)說明什么?

  看著天平,你會想起我們玩過的什么游戲?

  學生:蹺蹺板

  對!重的一邊會下沉,輕的一邊會上翹。

  拿出水果,提問:誰來說說老師手中的兩個水果哪個輕,哪個重?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

  要求在書上在重的果子下面的方框里畫“√”。

  三、自主練習

  第5~6頁(投影)

  (1)人拿出一支鉛筆,比一比誰的長,誰的短,指名交流時,注意比較的方法。用一句話說出比的結果。

  (2)讀題,學生在書上畫“√”。讓學生體會直路近,彎路遠。

  (3)讀題,學生在最長的后面畫“√”,最短的后面畫“○”。讓學生知道除了拉直了比一比,也可以數格子比一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除了今天學的比長短、比高矮,你還會比什么?

  五、作業布置

  1.課后復習本節課的內容(比一比)。

  2.完成第5~6頁4、5、6、7題。

  六、教學反思

  1.例題首先強調觀察的順序性,過程中關注孩子對于比長短、高矮、輕重的語言表達,讓孩子在活動中加深感受,在感受中體驗生活。練習教學時,要重視讓孩子體驗比較的方法。

  2.缺少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意識,天平抽時間還是要讓孩子感受一下

  《比一比》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會寫“少、小”

  3.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小班化特征體現

  一、創設情境,觀察圖畫,認識事物,自主識字。

  1、創設情境:

  2、我們走進小院,看看院子里有什么呢?課件出示插圖──農家小院。你想認識這些動物和水果的名字嗎?

  3、認字(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糾正讀音)

  4、那么多有趣的詞語都藏在組長的信封里,請小組長拿出詞語卡片分給組里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動動腦筋,給這些詞語分分類。(隨機發給智慧星)

  5、我們用同學的發現做個找朋友的游戲。黑板上出示水果之家和動物之家,請小朋友將相應的詞語杏子、蘋果、桃子、紅棗、花貓、黃牛、鴨子、小鳥請到黑板上來對號入座。 1、學生借助圖畫或拼音的提示讀出這些詞語?

  2、學生離開圖畫讀詞

  3、去掉拼音讀詞。

  4、小組合作分類——全班反饋。

  5、學生上臺貼詞語。 合作化、個別化是小班的特征之一,小組合作和組際交流是生生合作時經常用的形式。我設計的給詞語分類,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學生人數的減少,給活動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游戲,讓課堂更為活躍。

  二、學習童謠,認識“邊、多、少、顆、群、堆”。

  1.丁丁用這些詞語和這幅畫編了一首好聽的童謠,聽聽他怎么說的。(播放童聲錄音)你們也想學會說嗎?

  2、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

  3、說說“邊、多、少、顆、群、堆”這幾個字,你是怎么記住它的?(隨機教學:提土旁)

  4、鞏固字詞。遞進式開小火車復習。字——詞——雙軌小火車——句子

  5、再讀童謠。這些詞句都在我們的童謠中,我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

  6、反饋。(隨機發給表演星)

  1、學生看看圖、比一比、讀一讀。

  2、學生小組交流:讀懂了什么?

  3、學生交流認字方法。

  4、學生小組開小火車。

  5、播放舒緩優美的音樂。學生可以拍手讀、和好朋友一起讀、同桌讀、跳皮筋讀等。 教學要以人為本,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這一點在小班的教學中更得到充分的體現。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自己喜歡的方式,與自己喜歡的伙伴一起讀讀課文,更有利于學生展現自己的情感。

  三、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知道這位小朋友是了用什么方法,才寫出這首童謠的呢(揭示課題:比一比)。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在小班中,學生的主體性將進一步得到體現,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也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他們應該是知識的共同發現者。我用學生的發現,學生的共同討論得出結論,這里老師只作了適當的引導,不再是機械的灌輸。

  四、學寫“小、少”

  1、我們也用比一比的方法來比一比小和少有什么不同。

  2、你們認為什么字難寫呢?(教學少)

  3、“小”字怎么寫呢?我想請一位小朋友來教,同學們推薦一位吧!

  4、反饋(隨機發給書寫星)

  1、學生比一比“小、少”的區別。

  2、學生書寫“少”

  3、學生推薦同學教學“小”

  4、學生書寫“小” 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總結 小結:

  今天,小朋友得到了書寫星、表演星和智慧星,真棒,謝謝大家!

  《比一比》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后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著豎著的欄桿,有的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說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始作比較了,但還不會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數學活動《比粗細》的教育目標在于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感性認識,會用多種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粗細,并能用語言正確表達,通過分層投放材料的操作,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目的:

  知識與技能: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并用語言準確表達。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游戲等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知物體的粗細。

  難點: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粗細。

  四、活動準備 :

  1.圖片:粗細不同的茄子、大樹、蘿卜。

  2.粗細不同的紙棒、水彩筆、吸管、旺仔瓶等實物。

  五、教學方法:

  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

  六、活動過程:

  (一) 通過玩游戲“粗寶寶、細寶寶” 引出主題,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1.教師出示兩根紙棒,引導幼兒觀察,并回答問題。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一個粗一個細。)

  2.請幼兒將紙棒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紙盒,請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小盒子上有什么?(有兩個洞洞。)這兩個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個大一個小。)你能看出哪個是粗寶寶家的房門,那個是細寶寶家的房門?

  (2)介紹活動規則。

  (3)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紙棒的粗細。

  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和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二) 啟發幼兒感知物品的粗細,并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所比較的物體的圖片。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細。

  師:出示兩根茄子,請幼兒仔細看看,這兩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細。)

  師:出示兩棵大樹圖片,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兩棵樹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細。)

  3.啟發幼兒將物品按粗細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物品可以怎樣分類呢?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操作,其余的幼兒觀察。

  (三) 幼兒集體操作。

  師:請小朋友完成數學課本中第29頁的內容,看一看圖中的物品,哪個粗,哪個細,請你把細的物品圈出來吧。

  (四) 游戲:說相反。

  幼兒跟老師玩“說相反”的游戲,加深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五) 活動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物品的粗細是相對的,同類物品,不同類物品,除了粗細不同,在大小,顏色,長短等方面也有區別,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六)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細的物品,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活動反思:本次三課活動,我上的是中班數學活動《比一比》(比較粗細),活動一開始我通過游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 ,初步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因為,粗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在出示兩根粗細不同的紙棒時,有的幼兒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但幼兒還不會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物體的粗細。

  在這一環節上應該多出示些粗細不同的物品為幼兒作比較,通過比較得出其結論。在操作過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幾種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筆、旺仔牛奶盒、彩筆盒等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引導幼兒通過比較并正確表述物體的粗細,幼兒們在表述的時候大多數能明確說出物體的不同,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準確的表述。在展示圖片上時間有點長,到了后面的環節就有些顯得時間有些倉促。

  總的來說,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粗細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粗細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比一比》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并初步學會記錄。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大小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天枰、記錄紙、筆、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積木、磁鐵、梨、蘋果等*幼兒每組一份材料:天枰、幼兒記錄表、筆、實物若干份(塑料蛋殼與鐵質小汽車、磁鐵與橡膠玩具、橘子與香蕉、積木與乒乓球)

  活動過程:

  一、了解天平秤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讓幼兒觀察,并知道天平秤的原理。

  二、探究新知識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師:出示一個大皮球和一個小皮球,你知道誰輕誰重呢?

  用句子"……重,……輕"和"……比……重輕"來說明物品的輕重。

  你們又是怎么標記的輕重的呢?(箭頭)

  2、掂一掂,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1)教師出示1塊泡沫積木和1塊磁鐵,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么,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2)師:現在請一個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泡沫積木和磁鐵的輕重。老師這還有好多東西,你們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輕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兒說,他反復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么辦呢?(對了,我們可以借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4、稱一稱,比一比。

  (教師示范稱一稱蘋果和梨)師:誰輕誰重呢?你怎么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翹起來了。(這邊是垂、這邊是翹)

  三、幼兒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請幼兒每兩人一組從籃子里拿兩樣東西比輕重,輪流操作。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四、活動小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

  (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極力引導孩子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疑,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我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游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征,并用相應的詞語描述。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不足是活動時間較長,下次活動各環節應更緊湊。

【《比一比》教案】相關文章:

比一比的教案05-26

比一比教案07-29

比一比教案07-29

比一比教案07-29

比一比教案07-29

比一比教案07-29

比一比教案07-29

比一比教案07-29

比一比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