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關于體味文化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政治關于體味文化教案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明確文化的內涵,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理解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探究,使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合作交流,從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意識;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
2、教學難點:文化的內涵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閱讀課本思考本課主要內容
如果說經濟生活的主題是物質財富的創造,政治生活的主題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本課作為開篇內容,主要是要告訴大家什么呢?帶著這一思考,請大家先快速閱讀本課內容。
活動2【講授】新課講授
進行新課(從現象和本質兩個角度體味文化)
文化“萬花筒”((從現象))
(1)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師:請同學們思考:你能舉個具體的事例說明什么是文化活動嗎?平時你參加過哪些文化活動?
(學生思考并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他們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學有校園文化,吃飯有“飲食文化”(比如:東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東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飾文化”(比如中國唐裝,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筑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筑、園林、宮殿、樓閣,現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游文化”,晚上有“網絡文化”,而這些都屬于文化現象,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其實,無論是歷代不同的'服飾文化,還是我們周圍的一系列文化現象,都告訴我們:文化現象,它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師:在粗讀了林語堂談南北文化的差異(《吾國與吾民》),觀看了川劇變臉與東北二人轉、鄉村文化與都市文化后,大家發現了嗎?不同的區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并不是都是千篇一律的,我們的世界也因為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而色彩斑斕。
(3)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同學們參加學校文藝演出、演講比賽、藍球比賽,甚至上課、自習、做作業、上網、聊等等,實際上都是我們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的一種形式,因此可以說: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知識總結:文化“萬花筒”
①文化形式:多種多樣
②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③文化生活:不同區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過渡:說了這么多,大家明白什么是文化了嗎?似乎還是云里霧里。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2、文化是什么(從本質)
(1)文化的涵義
“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注意:廣義文化:對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統稱。
狹義文化: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過渡:接下來,我們通過了解文化的特點來重點解析一下文化的內涵。
(2)文化的特點
①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不是經濟現象、政治現象
想一想:下列活動屬于文化現象的有(2、3、5、6、7)
1.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
2.參加學校運動會
3.參加演講會、辯論會
4.購買水果蔬菜
5.參加文學社、讀書俱樂部
6.合唱團、舞蹈隊、時裝表演隊
7.瀏覽網站,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
8.某國議員競選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文化現象是區別經濟現象、政治現象的,它是一種精神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由人創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來源于人類實踐
師:請問張家界的山是文化嗎?將張家界的山開辟成旅游區或拍攝成藝術作品能稱得上文化嗎?兩者有什么區別?
(學生思考并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張家界的山本身不能稱之為文化。將它開辟成旅游區或拍攝成藝術作品則屬于文化。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是純粹自然的東西,而后者是經過人的實踐活動,經過人的勞動,滲透了人的精神活動,成為人精神活動的產品,因而成為文化。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由人創造的,有了人類社會后才有文化。文化來源于人類的實踐。
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素養--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養出來的
材料一:韓愈在《師說》里寫到:“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也。”
材料二:如把一個剛剛出生的中國嬰兒托付給一個美國白人家庭撫養,他一定是說英語并用刀叉吃飯。如把一個剛剛出生的美國白人嬰兒托付給一個普通中國家庭撫養,他一定是說漢語并用筷子吃飯。
兩則材料共同說明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生活、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同學們要注意了,你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體現出你是否具有文化素養,可別被人說沒有文化,沒有素養哦!
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精神生活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師:有人說,文化是一種“純”精神活動和“純”精神產品。你認同這種觀點嗎?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
歸納: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就像我們的文字,從產生開始的口口相傳,發展到后來的甲骨文、簡牘、紙書,再到現在的新形式——電子書,都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質活動或者物質載體。
過渡:同學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看電視、_者小說的時候,被其中的某個場景感動的熱淚盈眶或者熱血澎湃,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電視、_小說他們都是文化形式,我們被感動,那說明這些文化具有一種精神力量,能夠感染我們的情緒,甚至為我們提供精神動力。
3、文化的力量
案例:當雅安地震舉國神傷之時,文化成為災區軍民賴以生存、斗爭的精神食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大地震發生后,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舉行了捐款捐物捐衣捐水活動,各國人民也紛紛解囊相助,用愛心來為災區人民營造幸福樂園。雅安市女主播陳瑩在結婚當天穿婚紗報道節目,被網友譽為最美新娘。官兵救援車為躲避私家車墜崖,兩名救援戰士壯烈犧牲;經歷過汶川大地震并在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廖智姐妹迅速投入到救災中,她一直通過手機報告她所見到的第一手災情,被CCTV等多家媒體報道,稱為“最美志愿者”……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不同的文化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同一文化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響。
對個人成長的影響而言,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會把人引向歧途;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而言,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阻礙作用。
【政治關于體味文化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說課稿 體味文化11-04
關于體味人生作文3篇01-19
體味人生作文三篇01-20
體味成熟作文(精選30篇)12-25
“體味母親,感恩母親”母親節演講稿范文01-20
天險劍門關體味蜀道難散文07-13
熱愛生活體味自然作文10-25
體味快樂作文800字-初三作文12-26
胡同文化教案 汪曾祺11-15
胡同文化汪曾祺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