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范文1
一、誦讀第二節,理解內容:
調弦校音,情隨聲出(序曲)
演奏名曲,傾訴悲情(總寫)
珠落玉盤,急切愉悅(第一樂段)
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絕,幽愁暗恨(第二樂段)
鐵騎突出,激越雄壯(第三樂段)
曲終收撥,戛然而止(曲終)
江心月白,余韻無窮(魅力)
二、師生共同分析、欣賞: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這些手法有何好處?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樂的什么特點?并分析比喻描寫的好處。)
附:[奧地利]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對音樂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寫、性格刻畫和解釋性的說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優美)(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凄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边@里寫樂曲旋律的變化是:D
A、由舒徐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激越雄壯
B、由激越雄壯——逐漸沉咽——間歇停頓——舒徐流暢
C、由舒徐流暢——間歇停頓——逐漸沉咽——激越雄壯
D、由激越雄壯——舒徐流暢——間歇停頓——逐漸沉咽
——好處: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
2、疊詞和聯綿詞:
疊詞:弦弦、聲聲、續續、嘈嘈、切切
聯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
——使音節悅耳動聽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
、僬婷枘。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②側面烘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寫聽眾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4、曲中帶情:
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著感情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著感情來聽、來描摹的。(找出有關感情的詩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
詩人以情繪聲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問:從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詩人也從樂曲中聽出了其中的感情。詩人為何能聽出?
a、詩人是音樂大家。
b、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也是本詩描摹音樂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說一句題外話,古人有的責備白居易不該于謫居中夜入離婦之船,認為有違禮法。我們倒認為,白居易能沖破封建的等級觀念,平等地看待一個地位卑賤的琵琶女,將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為倡家女、今為商人婦的遭遇作類比,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國古代詩人雖有自比美人芳草的傳統,但大都比的是純潔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貴婦,自比歌伎是較少見的。
5、小結:描寫特色:
A、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形象可感;B、巧用擬聲詞和疊詞;
C、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結合;D、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
三、總結全詩、布置作業。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范文2
一、教學目標
1、領會作品的內容和主旨。
2、了解小說的主題、主題形成的途徑和主題的實現效果。
3、分析小說內容和主題的關系、不同藝術手法對主題的呈現作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運用不同藝術手法表現主題的途徑。
2、浪漫主義、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賞析。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介紹高爾基及《伊則吉爾老婆子》。
。ǘ┲该垖W生復述《丹柯》的故事。共同去收集故事的要點。
1、外敵的強大,森林環繞的艱險,在困難面前族人畏縮。
2、美少年丹柯帶領大家在森林里尋找出路,黑森林的陰森恐怖,雷電暴雨的襲擊,人們對出路產生疑慮,并要對丹柯進行報復。
3、丹柯抓開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燒的心照亮了大家前進的`路,他帶領大家終于走出了黑森林,丹柯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ㄈ┬蜗蠓治
1、請找一找丹柯面臨哪幾個方面的困難。
討論明確:在丹柯面前有兩重困難,一是自然環境,二是人為因素。
畫出描寫惡劣的自然環境的句子自讀,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環境的惡劣的。
明確:作者采用鋪飾、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描寫環境,與一般的對環境的描寫不同之處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極力渲染了環境的惡劣,預示著擺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難極其強大,困難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鮮明。
人為方面的困難,在他面前是一群自私自利、膽小怕事、毫無責任感可言的族人。
篩選出族人變化過程中重要詞語。
討論明確:“快樂,強壯、勇敢”——“衰弱、恐怖”——“和諧、相信”——“抱怨、圍攻”——“踐踏”
2、面對這樣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沒有動搖?從丹柯的話中挑選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一至兩句,討論交流。
①“你們不能夠用思想移開路上的石頭。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會得到什么結果的。為什么我們要把我們的氣力浪費在思想上、悲傷上呢?起來,我們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盡頭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我們走!喂!嘿!”
(首先這句話體現了這群族人膽小、懦弱的本質,其次體現了人物本身勇于實踐的精神,他堅信森林一定有盡頭!傲肿印,特指困難,可以理解為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挫折,也可以理解成整個民族遭遇的災難和困境。而“盡頭”是“有限”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是困難和挫折都是有限的,并非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夠走出烏云,走出困境,取得勝利。)
、凇拔矣蓄I導的勇氣,所以我來領導你們!可是你們呢?你們做了什么對你們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們只是走,你們卻不能保持你們的氣力走更長的路!你們只是走,走,像一群綿羊一樣!”
(對于這群族人丹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通過丹柯對族人的批評認識到實踐和合作精神的可貴,進一步感受丹柯身上的實踐精神和獻身精神。)
3、丹柯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最后他們走出了森林,“樹林忽然在他們前面分開了,分開了,等到他們走過以后,它又合攏起來,還是又密又靜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凈了的新鮮空氣和陽光的海洋里。在那邊,在他們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還有雷雨,可是在這兒,太陽發出了燦爛的光輝,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樣,草葉帶著一顆一顆鉆石一樣的雨珠在閃亮,河面上泛著金光……”如何理解這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意義和作用?
這段景物描寫,以浪漫主義的夸張和想象,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丹柯的英雄壯舉所產生的強烈的震撼效果及其勝利帶領族人抵達草原后的那種安寧、自由、和平與美好的景象,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英雄及其英雄精神、英雄業績的熱情謳歌和真誠贊美。
4、丹柯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照亮了這一群自私自利的族人前進的道路,他的舉動得到理解了嗎?
明確:充滿了希望的快樂的人們并沒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沒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還在他的尸首旁邊燃燒。只有一個仔細的人注意到這個,有點害怕,用腳踏在那顆驕傲的心上!
5、對于人們的表現請問同學有何感受?
明確:丹柯把生命獻給了大家,可是卻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這一群無知的族人的同時也給丹柯這一個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層悲劇意味。
。ㄋ模┓治鲂≌f的主題,體會浪漫主義手法:
美丑對比————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則惡如野獸
想象夸張————抓出心,心燃燒,拿在自己手里,給人們照亮。
破碎的心化為草地上藍色的火星
1、一抑一揚,對比映襯。
a人群
平靜生活在草原————快樂、強壯、勇敢
威脅面前,關鍵時刻————恐懼、妥協,愿意去做奴隸
對比:貌似勇敢,實則怯懦。缺乏挑戰困難、拯救自己的勇氣
b丹柯
起來,到林子里去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
勇當領路人,挑戰困難,拯救族群。
2、悲劇的力量震撼心靈
遇到密林————人們抱怨、詆毀、責難;丹柯掏出自己燃燒的心
走出黑森林————人們歡呼;丹柯被遺忘了,悄然死去
3、英雄形象顯示主題
丹柯————悲劇英雄
群眾————怯懦自私、麻木
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丹柯是開創者領路人的形象,樂觀勇敢、勇于實踐、永不言敗、無所畏懼、無私奉獻。
。ㄎ澹┩卣
1、從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樣的困境怎么辦?聯系社會現實談談開拓者的形象,
類似主題的小說閱讀:魯迅《藥》
2、從族人想到自己:應該如何對待丹柯那樣的人?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范文3
一、檢查背誦情況
抽查(個別)背誦,集體背誦。
二、研習第四段:
學——議——評——練
步驟:齊讀第四段后,由學生自主合作,結合注釋疏通本段文意,并由學生自由發言,提出疑問,其他同學幫助解決;如解決不了,老師適當引導。如果學生沒提出疑問,那么就提問學生,相關文言知識點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教師作補充歸納,擴展延伸。同時利用練習鞏固提升。
第四段文言知識點歸納:
。1)實詞
神明自得:人的智慧圣心備焉: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不積跬步:古代稱跨出一小步為“跬”用心躁也浮躁,不專心
。2)虛詞
風雨興焉:兼詞,于此圣心備焉:語氣助詞
(3)詞類活用
1、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方位名詞分別用在動詞“食”、“飲”前,作狀語,當“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講。
2、用心一也一:數詞作形容詞,專一
3、積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4)古今異義(古/今)
1、用心一也:因為思想意識活動/讀書用功
2、蟹六跪而二螯:腳/跪下
3、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齒/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5)特殊句式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斷句式
練:翻譯句子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拿刀刻東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飲泉水,是因為它心專一。
課文互動探討分析:
提問:第四段作者又運用了幾個比喻?請指出來,并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本段還運用了什么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比,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三、總結全文。
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明確: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必修三材料作文10-17
高一語文必修三的作文09-22
高一語文必修三作文材料08-18
高一語文必修一《雨巷》教案12-04
高一必修二語文作文09-09
高一語文必修作文08-28
高一必修1語文作文08-04
高一必修四語文作文07-30
《登高》優質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2-06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作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