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1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使學生會讀、寫小數,并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讀、寫小數。
教具準備:
幻燈、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0.2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2、0.4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07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138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二、新課
1、教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數,誰能舉出一些小數的例子?
(0.20.050.0050.01……)
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小數點左邊的數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小數嗎?誰能舉出一些例子?
(1.540.63.1346.8……)
這些小數的小數點的左邊還是0嗎?
觀察一下:小數可以分為幾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比1小?
誰還記得整數的'數位順序?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什么?相鄰的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邊回答邊在黑板上板書整數數位順序表。
接著提問:0.2表示什么?(表示兩個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個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個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等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這些小數的計數單位那個?
多少個十分之一是整數1?
多少個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個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小數的產生。
2.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3.掌握小數的計算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二)能力方面
1.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力。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
滲透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觀點、實踐第一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抽象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抽象小數的意義。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直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個0.1。
(2)10個0.1是( )。 10個0.01是( )。
(3)寫成小數是( )。 寫成小數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小數,小數是怎樣產生的?小數的意義是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板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2.教學小數的產生
(1)引導學生動手量課桌的寬度,發現了什么?
(2)請同學們口答下面的題:(用整數表示結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總結:在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這時也常用小數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從而產生了小數。
3.教學小數的.意義
(1)填寫
①投影出示:在圖中填出分數和小數。學生填完結果并訂正
②啟發學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導學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還可寫成0.1米?(板書:
④總結: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板書:一位小數)
(2)出示米尺教具
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據以上學習你能知道什么?學生以小組方式討論,然后找同學回答,教師板書:
[學生由于對一位小數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兩位小數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小組討論發言,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
(3)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長是多少?
學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圖
引導學生從圖中找出1毫米,并說明理由。啟發學生明確:1毫米
提問: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板書:三位小數)
(4)抽象、概括小數的意義
①把1米看成一個整體,如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數表示?引導學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這樣的分數表示。
這樣的分數寫成小數時,可以仿照整數的寫法,寫在整數個位的右面,用圓點隔開。
③什么叫小數?引導學生討論。
④師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小數,像這樣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投影出示)。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
①學習閱讀教科書,學習小數的計算單位。
②出示0.457,每個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幾個幾分之一?
三、鞏固發展
1.填表格:
2.判斷:
(1)0.40里面有4個0.01()
(2)35克=0.35千克()
3.把小數改寫成分數
0.9 0.09 0.0359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獨立作業:
六、板書設計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征。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并匯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系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說說本節課收獲。
2.教師總結。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小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目標定位: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歷探究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來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在獨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猜想、驗證、比較、概括的思維能力。
3、進一步體會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滲透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思想,通過多樣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并概括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有效地協調好同整數大小比較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3、72是由( )個一,( )個十分之一和( )個百分之一組成的。
2、0.48是( )個0.01,0. 62是( )個0.01
3、在小數中,以小數點為界,前面是( )部分,后面是( )部分。
4、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二、新知引入
(在黑板上貼出小長方形的卡片)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卡片,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張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個數字。提問:如果這兩組卡片分別代表兩個整數,你覺得哪個整數會比較大?為什么?
2、隨即,在兩個方框中間都點上小數點,提問:現在你覺得哪個小數會比較大?
3、學生猜測大小。(預設: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確定)
4、揭題。這就涉及到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內容:“小數的大小比較”并板書課題。
三、展開探究
(一)初探,建構。
1、出示跳遠成績單。
老師這里有一張從我們校運動會上帶來的跳遠成績記錄單,很遺憾,有點殘缺,但根據里面的信息,你能確定什么嗎?
項目:男子跳遠
姓名:小紅小明小強
成績:2.84米3.05米2.□8米
名次
2、學生反饋:小明跳得最遠(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較出來的?小結:從比較小數的整數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誰呢?假如小強是第二名,□會是怎樣的?(預設:□里會填8或9)
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驗證2.98就比2.84大嗎?(獨立思考片刻后)
師:現在將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
預設:(根據生成進行引導出:幾個小數單位組成)
A、從整數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
B、從計數單位比。2.98里面有298個0.01,2.84里面有284個0.01,298比284大
C、把米轉化為厘米。2.98米=298厘米,2.84米=284厘米。298比284大。
D、利用分數和小數的關系。2.98=298/100,2.84=284/100……
6、小強是第二名,□里還可以填8。要比較2.88和2.84的大小,怎樣比就能很快地比出來?
7、那小強如果是第三名,你又會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
(二)回顧,驗證。
1、想知道它們的大小就把它們翻過來看一下。請兩位同學上來當助手。
(有目的性地選擇一位男同學一位女同學,分別選擇一組數代表男同學和女同學。)
2、要很快地知道這兩個小數的大小關系,你覺得應該怎樣翻?
□□。□□ □□。□□□
3、翻開整數部分10之后,問:比出來了嗎?為什么?那該怎么做?
對于十分位的'翻牌設計如下——(讓一生先翻牌,翻之前問: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數字是幾?你希望他那個數位上的數字是幾?翻牌后再詢問另一生:你現在希望自己這個數位上翻到幾?)游戲結束了嗎?為什么?
對于百分位的翻牌設計如下——(讓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問:你現在是否覺得勝券在握了呢?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幾種可能性)
根據回答依次翻開10.58 10.57□
翻牌之后,提問:你為什么感到很沮喪?你不是還有一位沒有翻出來嗎?如果是9呢,剛才你們不是很喜歡9的嗎?(根據生成進行評價)
如果更改數字為10.58 10.58□結果可能會怎樣?方框里是0呢?
如果兩個數字是10.58 10.587不添加新的數字怎樣能使第一個數大?(可以該變數的位置,也可以改變小數點的位置)
4、回顧:我們剛才是怎樣進行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整數部分相
同的,再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板書方法)
5、比較:小數的大小比較跟整數的大小比較有什么區別嗎?
四、應用
1、在○里填上“>”、“<”或“ =”。第25頁
3元○2.6元 6.35米○ 6.53米 4.723 ○4.79 0.458 ○ 0.54
2、先在直線上表示下面各數,再比較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0.09、0.12、0.28、0.3、0.4、0.04
(數軸上的數,越往右越大。)
3、判斷
(1)10.8 >1.08( )
(2)2.31和2.99比大小,因為2.299的位數多,所以2.31<2.299。( )
(3)514.5米>5.451千米( )
(4)7、15<7、□6,方框里只可以填2~9。( )
五、拓展,深化。
用數字卡片2、 3、 4和小數點(不重復不遺漏使用),能夠組成多少個不同的小數?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先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在小組里合作交流)
六、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遺憾?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88--9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探索筆算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法的過程中,加深對商不變的規律的理解,提高運用這一規律進行簡算的意識。并能在簡算過程中確定余數的大小。
2.通過觀察、交流、辨析,遷移等活動,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優化意識。
3.使學生在知識遷移的情境中,增強學好知識的信心,體會規律的生活和數學價值。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交流、辨析,遷移等活動,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優化意識。
[教學過程]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的第八課:《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請你準備好數學書、練習本和文具,調整好坐姿,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一.創設情境,回顧知識
根據450÷30=15快速說出下列各題的商。
45÷3=15
900÷60=15
150÷10=15
老師:為什么你們算得這么快?依據是什么?
學生:這三道題都運用了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所以我們很快的算出了結果。
小結:看來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能使口算變得簡便,那么它能不能使筆算變得簡便呢?我們來一起探究。
二.親身實踐
探究新知
(1)發現:請看這個除法算式,被除數和除數有什么特點?
780÷30=
交流:它們都是整十數或幾百幾十數。
(2)計算:這道題的商是多少?你能用豎式計算嗎?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一寫。(停30秒)
(3)匯報:
小平:根據以前的經驗我是這樣算的:這是一道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先用30除78個十,商是2個十,還余18個十,再用30除180商6,所以780÷30的商是26。
教師:說得太好啦!還有和這種豎式計算方法不一樣的嗎?
小英:
我和小平的算法不一樣:我將被除數780和除數30同時除以10,得到78除以3,根據商不變的規律,78÷3和780÷30的商相等。因此可以這樣計算,(呈現豎式劃掉0,然后再計算78÷3)
(4)質疑:屏幕前的同學們,你認同小英的.這種新算法嗎?(停2秒)如果認同,請你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的?(停2秒)
學生:我認同小英的說法,她在豎式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運用了商不變的規律,所以780÷30和78÷3的商是相同的。
(5)對比:同學們說的很清楚,比較這兩種計算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我認為第二種運用商不變的規律,把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變成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運算簡便多了。
(6)練習:看來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能使計算簡便,下面請觀察這兩道題能使用剛才的簡便方法進行筆算嗎?下面請你在練習本算一算。(停30秒)
出示:600÷40=
5400÷200=
交流:算好了嗎?這兩道題有什么特點呢?請你來說一說。
學生(小英):我發現這兩道題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可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第一道的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想成60除以4,商是15.第二道同時除以100,想成54除以2,商是27。這樣計算簡便。
教師:由此,我們發現用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數時,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能使計算簡便。
(1)出示:120÷15=
(2)計算:請看這道題,我們能不能借助剛才的經驗進行簡便計算呢?趕快試一試吧!(停30秒)
(3)匯報:
學生1:
我是這樣寫的: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讓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4,變成了480÷60,這時再同時除以10,變成48÷6,口算得8。被除數和除數除了同時乘4,還可以乘偶數2、6,都可以把除數轉化成整十數的除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師:你們還有其他想法嗎?
學生2:
我讓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3,變成了40÷5,數變小了,口算也得8。也可以同時除以5,也會使數值變小,方便計算。
(3)小結:同學們的思考很有道理,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同時乘一個數,可以“湊成整十數”,再進行簡便計算。也可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同時除以一個數,使數值變小,進行簡便計算。但是這些都不是唯一的方法,計算時,我們要根據算式的特點進行恰當的選擇,目的是使計算簡便。
(4)你能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使計算簡便嗎?
請你在數學書88頁做一做第二題處完成。
訂正:第一道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2,變成360除以90,想成36除以9,口算得4;第二道,同時除以9,用50除以2,得25。第三道,可以同時乘2,變成240除以30得8。第四道同時除以7變成30除以6,得5。但是但是三四題的答案不唯一!是“湊成整十數”、還是使數值變小,在解題使我們要靈活運用商不變的規律。
3.例10
(1)計算:840÷50=
教師:再來看看這道題,你能簡便計算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吧!(停30秒)
(2)計算
以下是豎式計算過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后,變成84除以5,商是16。可是君君認為余數是4,麗麗認為余數是40,你猜猜誰說的對?
(3)對比
小平:我猜君君同學說的對。計算時,最后一步34減3余數是4。
小英:我認為麗麗同學說的對。余數4在十位上,應該是40。
教師:要想知道對錯光靠猜是不行的,怎么辦?對!驗算,請你驗算一下,檢驗對錯。(停15秒)
小英:驗算時,我們用商16乘原來的除數50得800,如果加余數4,是804,不是原來的被除數840所以是錯的,如果加余數40正好得原來的被除數840,所以麗麗同學說得對,余數是40。
(4)算理:為什么余數是40而不是4,其中的道理你知道嗎?
計算時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讓計算變得簡便,但是這僅限于沒有余數的情況。要是有余數就要使用原數去思考,840除以50,先用50除84個十,商1個十,余34個十,把0抄下來,變成340,340里面最多有6個50,所以商5,余數是40。
(5)教師:有沒有快速判斷余數的方法呢?
小平:在有余數的除法,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是看余數是在原數的哪一位,這道題4在原數的10位上,表示的是40。
教師:那這道題的余數是多少呢?4300÷200
學生:這道題余數1在原數的百位上,因此余數是100。同學們你們想對了嗎?
(6)練習:請你用簡便方法筆算這兩道題吧!
670÷30=
9800÷50=
第一道余數在哪位上,因此商是22余數是10;第二道,余數3在哪位上?因此商19,余數是300,你們寫對了嗎?
小結:今天我們發現了運用商不變的規律不僅使口算簡便,也使筆算變得簡便。你們學會了嗎?接下來我們進行練習吧!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
(1)你能很快說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嗎?
120÷30=
560÷80=
4800÷40=
360÷90=
(2)下面的題你會做嗎?在數學書89頁第1題處完成。
6300÷700=
3200÷400=
8100÷300=
點撥:為什么這么快?因為運用了商的變化規律。
2.
請選擇正確的余數填在里。在數學書89頁第3題處完成。
(1)830
÷40=20……
(
3,30)
(2)640
÷50=12……
(4,40)
(3)1300
÷200=6……
(1,10,100)
點撥:第一道余數在原數的十位上,余數是30;第二道余數也在原數的十位上,余數是40,第三道呢?余數在哪一位上?百位,因此余數是100。
除了用這種方法,我們還可以用商乘除數加余數的方法去選擇正確的余數。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點撥:第一題是錯的,根據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960和除數80同時除以10,變成96除以8得12,那么960除以80的商應該也是12,因此是錯誤的。第二道題呢?是對的,被除數和除數都除以10后變成6510除以21,商是310,65100除以210的商也是310.同學們你們相對了嗎?
四.全課小結
回顧反思
同學們,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我們一起學習了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我們發現同乘或除以一個適當的數中能使計算變得簡便。還發現了當簡便計算時有余數,要看余數在原數中的數位,來確定余數的大小。你們用這種積極探索的精神一定會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的!今天的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使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情景,體驗直線的相交與不相交關系,形成平行線的表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現象。過程方法:
學生在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能正確地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情感與態度:
提高學生欣賞平行美的能力,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平行線。畫平行線。
教學難點:
理解“同一平面”、畫平行線。
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孩子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桌上有兩枝鉛筆,一位同學從旁邊經過的時候,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咦,鉛筆呢?(課件演示:兩支鉛筆從桌子上滾掉在地上)。
生:鉛筆掉下來了。
師:那兩支鉛筆掉在地上,可能是什么樣子?你能想象一下,把他們的位置關系畫下來嗎?動手畫之前,老師提出幾個要求: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們能把這兩枝鉛筆想象成兩條直線,可以嗎?(直線有什么特征?)畫的時候用上工具尺子;各種方法盡可能不一樣,給定的時間里比比誰畫得多。
2.初探
用實物展示臺展示一個同學的畫法如下
師:我們看這位同學的畫法,他畫了()種,有比他多的嗎?老師剛才提出了要求,各種畫法盡可能不一樣。現在這幾種畫法中,真的沒有相同的畫法嗎?
生:不是。
師:哪些畫法是相同的?為什么?
生:第一種和第四種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都有重合在一起的地方。
師:老師懂了你的意思,就是兩條直線有一個點是重合在一起的。那就是說,兩條直線——
生:交叉在一起。生:相交。
師:很好。剛才有同學說了一個很好的詞:相交。(板書:相交)指著學生畫了“角”形狀的兩條直線,引導學生辨析他們是否相交?師:(手指第三種方法)這兩條直線相交嗎?生:不相交。
師:我們的眼睛還沒有看到相交師肯定的,但這是兩條直線,向兩邊無限延伸后,是什么結果?
生:畫得長一些會相交的。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生:那條直線斜過來。生:這條直線靠過來了。
師:老師知道大家的意思。原來這兩條直線之間有這么寬(指第三組直線的下半部分),現在這條直線向這條直線靠過來了,兩條直線間靠得越來越近了,按照這個趨勢,他們肯定會有相交的一點。
師:哪個同學上臺,用測量的數據把大家剛才觀察的結果表示出來?師:還有不同的方法說服大家嗎?(讓事實說話)(測量兩條直線之間的寬度)
師:看上去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畫長一些實際上是相交的。照這樣看來,這兩組的兩條直線也是相交的。
生:不是。
師:怎么不是呀?那位同學用測量的數據來說服大家。
生上臺測量兩條直線之間的寬度,并說明:寬度沒有變化,兩條直線一直隔著這么遠,不會相交。
師:經過一番分析,這位同學畫的這么多種畫法中,歸根結底實際上是幾種不同的畫法?看來畫在點子紙上的兩條直線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生:或者相交,或者不相交。
師:和你的同桌說說,你剛才畫的各種畫法中,哪幾組直線是相交的,哪幾組直線是不相交的。
交流。(你畫了幾種畫法,實際上是幾種不同的畫法?)
師:同學們畫的直線都在這張紙上,我們把他們說成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系有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相交,一種是不相交。我們把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相互平行。(板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來看這樣一組判斷題。
【設計意圖】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感受了“平行”現象的存在,只是這種感受是膚淺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會”而不可“言談”的,對教材中關于平行概念的語言描述學生理解尚有困難。
3.深究
師:我們是通過掉在地上的兩枝鉛筆,認識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關系。讓我們還是回到上面的話題上吧。如果桌上的鉛筆,一枝掉在地上,另一枝還在桌上,那這兩枝鉛筆所在的直線還能相交嗎?(課件演示這樣的場景)
生:不會。師:為什么?
生:一枝在上面,一枝在下面。畫長一些,上面的還在上面,下面的還在下面。師:很有想象力。看到兩枝鉛筆現在的位置不由得想到了立交橋,請看大屏幕有些汽車在地面上行駛,有些在立交橋上高速公路上行駛,我們動手做個模擬試驗,用一個手指移動演示下面的汽車行駛的路線,用一個手指演示在上面路面上行駛的路線,兩輛車從不同的方向開來,結果:兩輛汽車會相撞嗎?為什么?
生:一個在上面,一個在下面。(多請幾個同學說一說)
師:你們抓住了關鍵,因為兩輛汽車在上、下兩個不同的路面上,所以這時這兩條行駛路線既不相交,也不是平行,它是一種特殊的情況。而在小學階段所學的相交和平行特別強調,在同一個平面內。
師:同學們,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圖形和線條的世界,借著這兩枝鉛筆我們認識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你能從下面的圖片中找出相互平行的直線嗎?(課件出示:課間10分鐘)日常生活中,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平行或是相交的直線的?
【設計意圖】生活是學生認知形成和發展堅實的踏板,離開了生活進行教學,為學生支起的就是一個空架子。“同一平面”的含義是學生理解的一個瓶頸,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呢?
利用剛才的情境深掘一尺:桌上的兩枝鉛筆只有一枝掉在了地上,這時候兩枝鉛筆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呢?孩子的意見會出現分歧,有的.認為相交,有的認為不相交。多媒體適時出示立交橋,并且帶領孩子做一個模擬試驗,用一個手指頭表示下面汽車的行駛路線,一個手指頭表示天橋上汽車的行駛路線。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它們從不同的方向開來,不會撞車的原因在于這些汽車在上、下兩個不同的平面上,而我們小學階段所講的平行與相交都是指在“同一個平面內”。以此為踏板支撐起學生對抽象數學術語“同一平面”的理解。在孩子內心世界,他們較少用數學術語、命題的方式來建構自己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的,鮮活而有貼切的表象是理解抽象概念內涵的最佳“錨樁”。
4.操作
師:我們的同學勤觀察、善思考,已經認識了平行。那我們能動動手畫出平行線嗎?一邊畫,一邊總結畫平行線你用了哪幾個步驟。
討論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生:先畫一條直線,然后再畫一條直線。
師:有什么要補充的嗎?這兩步之間有沒有做什么?生:把尺子這樣。師:誰能幫助他表達?生:移動生:平移
師:(板書:平移)老師剛才聽到同學這樣說:要平移!非要平移嗎?為什么?生:不平移的話,直線就會斜掉,就不是平行了。
師:那怎樣保證是平移呢?,還記得圖形在方格紙圖上的平移嗎?請看大屏幕,正方形在方格紙上移動,它能一次平移到這一格嗎?為什么?將方格紙斜著放,正方形在方格紙上平移。
師:如果沒有方格紙,要想平移,你覺得關鍵是什么?
師:對了,如果要讓這個正方形,就像小火車,要想火車平移,那關鍵就得給它造一條軌道。現在請你拿一把三角尺,你能想辦法,讓他平移嗎?
演示畫平行線嗎?和老師同步練習。
學生獨立練習。
加大難度,你能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嗎?學生嘗試,然后演示。
再加大難度,你能過這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嗎?學生嘗試,演示。交流:在畫平行線的時候,你覺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畫平行線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難就難在,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應該要這樣畫,但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畫。知識不能很好的為技能的展開提供有力的支撐。
5.沖浪
想想、擺擺、填填
(1)第一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平行,第三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平行,那么第三根小棒和第一根小棒()
(2)先擺一組平行線,再在不同的方向上又擺了一組平行線,可能擺成()圖形。擺成的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之處?
書第41頁第3題。自己思考,討論交流。
6.總結。
學到這里我們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看老師的板書,還缺個課題,你能幫幫忙,給我們今天的課取個名字嗎?能說說理由嗎?
欣賞平行事物,感受平行美
總結:平行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無處不在,下面大家一起來感受平行給我們的視覺帶來的美。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萬,其中的奧秘有許許多多,老師相信,只要你善于發現,善于思考,你不但會發現其中的秘密,你還會用你的智慧來創造出更多的美好畫卷。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49頁例1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計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筆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獨立列式:145×12=
3、請學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圍。
4、嘗試算出145×12的結果,并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
5、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應說以下幾點:(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后算什么。
6、師生共同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
7、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
二、鞏固練習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后,可能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3、練習七第2、4題。
這兩題的知識背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學生練習后,讓學生根據每題的知識背景簡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三、課堂小結。(略)
教學反思:
筆算乘法的練習
教學內容:第50-52頁練習七的2、4、5、8-11題。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課本第72至7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生活情境,體驗“調商”的過程。難點: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教學準備與方法:
課件。情境教學、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某學校要秋游啦,同學們紛紛在做準備,四(1)班有41個學生,老師想讓同學們戴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自己班上的學生。超市里有8元、 9元、10元的紅色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請你幫老師算算,可以買那種帽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購買方案)
二、自主學習、建立模型。
出示情境圖(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情境圖)。根據這幅圖,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學生歸納,交流:
三年級有學生192人,四年級有學生184人,五年級有學生230人;大客車限乘客46人,小客車限乘客24人。師:你認為應該怎樣來安排乘車? (1)學生獨立試做,然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討論估計試商。三年級學生都坐小客車,需要幾輛車?列式為:192÷24=先估估大概需要幾輛車
(2)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2 4 ”看作“2 0 ”來試
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試著用豎式計算一下,看看能不能求出答案。
讓學生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老師巡視,個別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讓學生口述試商過程,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把“24”看作“20”來試商,但在具體的計算時,會發現9×24的積比被除數大。積大了,說明商太大了,這是因為把除數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應該為8。即192÷24=8(輛)。四年級學生都做大客車,需要幾輛車?列式為:184÷46=
試商的過程:把46看坐50,50×3=150,商3······,但是余數和除數一樣大,說明商3小了,應該商4。同樣的,用豎式試著計算一下,看看結果如何?
讓學生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老師巡視,個別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口述試商過程,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把“46”看作“50”來試商,但在具體計算時,會發現商3是不合適的。因為用3×46得138,被除數184減去138得46,余數46與除數46相等,說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即184÷46=4(輛)。
三、精講點撥。
全班交流,使學生認識到:
當除數的個位是4或比4小時,可用“四舍”法試商,去掉除數的尾數,把除數當作整十數。由于這時把除數看小了,商往往偏大。當除數的.個位是5或比5大的數時,可用“五入”法試商。由于除數變大了,商容易偏小。
小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如果除數接近整十數,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數來試商。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3頁“試一試”的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反饋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指名板演,并讓學生口述試商過程。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深入探索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體會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
四、知識應用及拓展。
1、理解試商。
2、完成“試一試”第2題:認真思考,小組內說一說,試商的時候,什么時候商可能會小?什么時候商可能大?請你舉例說說自己的想法。
3 、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學到了什么知識?引導學生從遇到的問題中揭示新的認知沖突,再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探索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試商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增強交流,并獲得收獲成功的喜悅。
板書設計:
秋游
除數是接近整十數的筆算除法192÷24= 184÷46=
教學反思: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是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計算方法和試商法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加上整堂課都是進行計算教學,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機械,學起來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一般。分析教材,通過具體情境和現實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學習調商。學生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早已知道余數必須比除數小;在計算除法時,如果遇到商乘除數的積比被除數大,知道“不夠減”,這些都是教學調商可以利用的資源。本課教學中,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數學情境,把那些需要學生解決的問題,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欲望。以欣賞秋游圖片的方式引出情境圖,讓學生發現信息,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88頁例9、例10。
【教學目標】:
1.加深商不變的規律的理解,并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的簡便計算。
2.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優化問題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對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簡便計算中余數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口算:
140÷20=
700÷70=
150÷30=
270÷90=
160÷80=
1200÷300=
你是怎么口算的?
學生口算,說出算法。
由此可見,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可以使我們口算得又對又快,筆算時能不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使計算簡便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9第(1)題。
780÷30=
(1)你會算嗎?是怎樣計算的?學生獨立練習,指兩名計算方法不同的學生板演。
(2)這兩種做法對嗎?
第2種做法為什么是對的?學生可以討論后發表自己的看法,哪種方法簡便一些?
(3)教師小結:
筆算時,當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我們可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使計算簡便得多。
2.出示例9第(2)題。
120÷15=
(1)這道算式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使我們計算更簡便嗎?可以怎樣做呢?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試算,看看誰的方法好。
(2)學生匯報算法,教師板書。
120÷15
120÷15
=(120×2)÷(15×2)
=(120×4)÷(15×4)
=240÷30
=480÷60
=8
=8
(3)小結:這兩種方法是把被除數和除數都乘2或都乘4,使除數15變成了整十數,這樣方便我們口算出結果。
3.出示例10。
840÷50=
(1)同學們現在都能用簡便方法計算這道題了吧。先算算,看結果是多少。學生自己列豎式計算。
(2)指名學生說得數。
商都是16沒錯,余數到底是4還是40呢?
小組內討論,驗證一下。
(3)教師小結:用商不變的規律簡便計算時要注意商是不變的.,但是余數變了。被除數和除數末尾同時劃去了幾個0,余數末尾就要添上幾個0。
所以840÷50=16……40。
4.鞏固練習:
教材第8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十七”第3題。
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回答,并說說選擇的理由。
2.教材“練習十七”第8題。
先說說對錯,錯在哪里?再獨立改正。
3.教材“練習十七”第9題。
(1)學生先算出第(1)題的結果,小組內討論發現了什么。說一說小組內整理發現的規律,然后教師小結說明:
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可以寫成一個數連續除以這兩個數,使計算簡便得多。
(2)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第(2)題,集體訂正。
4.教材“練習十七”第6、7、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51頁例3。
【教學目標】:
理解和掌握積的變化規律,能根據積的變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積的變化規律。
難點: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教師用卡片出示口算題,學生開火車練習。
2.引入。
買一個文具盒需12元,買2個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買4個文具盒呢?(48元)買6個文具盒呢?(72元)買文具盒的個數越多,所需的錢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積有怎樣的變化規律呢?ぃò迨榭翁猓夯的變化規律)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例3。
(1)6×2=12
(2)20×4=1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仔細觀察兩組題目,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充分討論,互相說出自己的.觀點。
引導學生交流看法,在學生匯報中點撥。
(1)左邊第一道算式與第二道算式比較,哪個因數沒有變,哪個因數變了?是怎樣變的?積又有什么變化?
(2)左邊第一道算式與第三道算式比較,又有哪些地方變與沒變呢?
(3)請將左邊第二道算式與第三道算式也作類似的比較,發現規律。
(4)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你的發現嗎?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分別乘10、100,積也分別乘10、100。
(5)用以上的方法比較右邊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發現。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分別除以2、4,積也分別除以2、4。
(6)你還能舉例說說你的發現嗎?
3.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概括。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幾或除以幾。
4.教材第51頁“做一做”第1題。
(1)你能看出每組算式有什么規律嗎?小組交流,獨立填寫得數。
(2)指名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然后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51頁“做一做”第2題。
(1)要求學生先弄清題意,想一想怎樣解答這個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點名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
方法一:200÷8=25(米)25×24=600(平方米)
方法二:200×(24÷8)=600(平方米)
追問方法二的同學,說說自己的做法。(長不變,寬乘3,面積也乘3)
師:你的方法真巧妙,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教材“練習九”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看誰做得又對又快,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你能說說今天在學習過程中所發現的規律嗎?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6~18頁。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理解自然數的概念。
2.認識億級的計數單位,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自然數的概念和十進制計數法。
難點:掌握含有億級數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知道數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地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這些數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關于數的知識。
(板書:數的產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數的產生過程。
(1)如果沒有了數字,怎樣表示我手中的粉筆有多少根呢?(教師舉起手中的4根粉筆)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怎樣表示有4根粉筆?
(學生通過討論,會想到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創造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2)在生產勞動中,人們需要數人數、數物體個數或記錄打獵后捕獲的野獸的數量等等,這樣就逐漸產生了數。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17頁中的圖片,讀下面的文字。了解在遠古時代,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各種方法來表示物體的個數。隨著語言的發展,逐漸發明了一些記數的符號,這就是數字。如: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還有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后來流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人們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數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數字,即0,1,2,3,4,5,6,7,8,9……經過了幾千年,才產生了現在通用的阿拉伯數字。
(3)了解了數的產生過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師教育學生要珍惜人類燦爛的.文化遺產,認真努力地學好知識,創造出更多的知識。
2.認識自然數。
(1)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板書:自然數)
(2)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3.十進制計數法。
(1)我們已經學過億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例如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多億等。
(2)用計數器數數,認識十億、百億、千億。
教師在計數器上先撥珠,讓學生數數: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板書:十億、百億、千億)
指出:十億、百億、千億和以前學過的個(一)、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3)在數位順序表上填出億級的數位和計數單位。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指名匯報,共同訂正。
(4)說一說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教師指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板書:十進制計數法)
(5)觀察比較:比較數位順序表上個級、萬級和億級有什么異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分別說一說各自的看法。
三、實踐應用
1.填空。
(1)一百億里有()個十億,()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2)從個位起,第()位是萬位,第()位是十億位。
(3)和億位相鄰的兩個數位是()和()。
2.教材“練習三”第1題。
想一想,說一說。
3.教材“練習三”第2題
同桌兩人合作完成。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你對數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教材第83頁例6、例7。
【教學目標】: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方法,歸納總結出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筆算的方法。
難點:確定商是幾位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復習。
(1)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32×()<154
41×()<202
64×()<186
72×()<275
(2)算一算:
128÷32=
768÷4=
158÷31=
768÷8=
指名板演,余者練習。訂正時,指名說一說第2個算式和第4個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第2個算式的商是三位數,第4個算式的商是兩位數)
2.說一說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回顧,相互說一說。
商是兩位數的除法應該怎么計算呢?
(板書課題: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3.引入:投影出示第83頁的主題插圖,說一說插圖上的內容。(學校開展環保活動,同學們積極參加環保活動)
二、自主探究
在環保活動中,我們會遇到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
1.教學例6。
(1)指名讀題,弄清題意,列出算式。
板書:612÷18=
(2)先算18除什么數?商幾?怎么寫?余下的數是多少?接下去該怎樣算?
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3)學生匯報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a.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
b.余下的'數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繼續除。
c.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2.教學例7。
(1)出示例7。
你會算嗎?先用31除幾?商幾?怎么寫?余幾?點名學生回答。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除到十位余下的數是10,
31除10夠商1嗎?怎么辦?
(在商的個位商0占位)
(3)如果被除數是930,商的個位是幾?算算看。
(4)學生回答后提問:
為什么商的個位是0?
3.練一練:每人各寫一道商是一位數和兩位數的除法算式,同桌交換做一做。
4.歸納總結計算法則。
(1)你能說一說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嗎?
①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三位數。
②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③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2)議一議:商是兩位數的除法與商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從被除數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不同點:試商的時候一個是試前一位,一個是試前兩位。)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84頁“做一做”。
獨立練習,指名學生板演,并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六”第1題。
小組內分工完成,互相說一說上、下兩組題有什么區別,匯報結果。
3.教材“練習十六”第2題。
小組議一議,說一說。
4.教材“練習十六”第3題。
小組內分工完成,互相交流檢查。
5.教材“練習十六”第4、5題。
提醒學生回憶:2月、3月、4月每個月各多少天?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說一說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嗎?お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在新知識的探究中,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了商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合作者。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復習角的計算。
2.通過對一些特殊角的計算和探索,為以后有關角的性質作鋪墊。
3.小組合作,通過驗證得到相等的角,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
重點難點:
通過計算找到相等的角。
能從平面圖形中找出相等的角。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昨天我們復習了角,并求了角的度數,下面我們先來做一道練習
已知∠COB=90°∠COD=38°,求:∠AOD=?
生1:∠AOD=∠AOB-∠COB-∠COD
=180°-90°-38°
=52°
生2:∠AOD=∠AOC-∠COD
=90°-38°
=52°
師:為什么∠AOC=90°?
因為∠AOB是一個平角,∠COB是一個直角,所以∠AOC必定也是一個直角。
∠COB和∠AOC都是90°的角,它們是一組相等的角,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出示課題:相等的角。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師: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幾個角?在這四個角中有什么小秘密嗎?
例:如圖,兩直線相交,得到的角分別為∠1,∠2,∠3,∠4,如果∠1=30°,∠2,∠3,∠4這三個角中哪一個角能馬上知道度數了,為什么?
∠3是不是等于∠1的度數呢?能不能用我們已有的本領去想想辦法能證明呢?四人小組討論。
生1:解:因為∠1+∠2=180°,
所以∠2=180°—30°=150°,
因為∠2+∠3=180°,
所以∠3=180°—150°=30°。
生2:解:因為∠1+∠4=180°,
所以∠4=180°—30°=150°,
因為∠4+∠3=180°,
所以∠3=180°—150°=30°。
小結:有的同學先利用平角求出了∠2的度數,再根據∠2與∠3的關系求出了∠3的度數;也有的同學是先利用平角求出了∠4的度數,再根據∠4與∠3的關系求出了∠3的度數,不管從什么角度去思考,最終的結論是一致的,∠3=30°。
師:在你們剛才的探究過程中,還發現了什么?
生3:(∠2和∠4也是一組相等的角。)
跟進練習
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這個結論是否帶有普遍性呢,還是僅僅是偶然?下面我們把這一題的條件做些變化,請你再一次通過計算,看看是否存在兩組相等的角?
例:如圖,兩直線相交,∠2=145°,請你通過計算驗證一下∠1和∠3,∠2和∠4是否是兩組相等的角。
學生獨立練習。
生:(略)
小結:兩條直線相交,必能形成兩組相等的角。
探究二
生:解:因為∠1+∠2=90°,
所以∠1=90°—60°=30°,
因為∠2+∠3=90°,
所以∠3=90°—60°=30°,
∠1=∠3=30°。
師:如果∠2=65°,∠1與∠3還相等嗎?
生:因為∠1+∠2=90°,∠2+∠3=90°,
∠1和∠3都等于90°—∠2=25°,
所以∠1=∠3。無論∠2等于幾度,
在這題中∠1和∠3的度數都是相等的。
跟進練習
兩人一組動手操作,用兩把一樣的三角尺擺一擺相等的角,對你的同桌說說理由。學生操作演示。
小結:要擺出一組相等的角,我們首先要找到三角尺中兩個一樣大小的角,將這兩個角部分疊放,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兩個小角它們必定是一組相等的角。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說一說理由。
生1:∠1 = ∠3
生2:∠2 = ∠4
練習二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說一說理由。
生:∠2 = ∠3
練習三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說一說理由
為什么第三幅圖中沒有相等的角呢?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找了圖形中相等的角,知道了當兩條直線相交時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還知道了將兩個相等的角部分疊放在一起時,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角也是一組相等的角。
課后習題
五、課后練習
在你的生活周圍有沒有相等的角,請你找一找,并向你的伙伴們說一說。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新教材四年級第一學期(試用本)P74~76。
教學目標:
⒈從生活中感知圓,并抽象出圓。
⒉通過不同辦法畫圓,建立圓的初步概念并認識圓心、半徑。
⒊認識圓規并會用圓規按要求畫圓。
⒋通過認識圓、畫圓和欣賞圓,感受圓的美。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認識圓并建立圓的初步概念,認識圓心、半徑。
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PPT)提問:在這些物體中,你都發現了哪個圖形?
2、揭題: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圓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圓
(貼:圓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嘗試用簡單工具畫圓。
(1)你會畫圓嗎?你準備怎樣畫圓?
問:工人師傅是怎樣畫圓的?
也就是工人師傅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繞著固定點旋轉一周就畫成一個圓。
問: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這根繩子用女同學的橡皮筋行嗎?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師說也就是繩子的長度要相等
(2)學生嘗試畫圓。
你會像工人師傅那樣的.方法畫圓嗎?
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圖釘和短線,同桌兩人合作,一人先畫,一人幫忙,開始!
展示學生作品
小結:原來一定要拉緊這根繩子。沒拉緊繩子,也就是長度不相等。
(3)老師畫圓
老師也來畫畫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認識圓心和半徑
認識半徑:繩子的長度在圓中有個名字,我們叫它半徑。
用英文字母r來表示。
問:我們畫圓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徑就可以了?
認識圓心:這個固定點叫做圓心用英文字母O來表示。
提問:這個圓中有幾條半徑?
小結: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
2.認識圓規,學會用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
剛才我們小組合作才畫了一個圓,用繩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較低。聰明的工人師傅發明了這個工具來畫圓,它叫圓規。
(2)嘗試用圓規畫圓
下面請你用這個圓規來畫畫看,想想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學生自己嘗試畫
圓規的兩只腳有什么作用?
小結:我們用圓規畫圓時首先要定圓心,也就是把圓心固定好;還要確定長度,也就是半徑的長度不能有變化;最后繞著圓心旋轉一周。
三.鞏固練習
1、畫圓
(1)隨機選取兩位學生的作品提問:
小結:原來半徑不一樣圓的大小也不一樣。
(2)現在老師規定好半徑的大小為2厘米,你會畫嗎?
請你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標上圓心和半徑
交流:你是怎么畫的?
2.畫一個半徑為3cm的圓,標上圓心和半徑。
3.接下來,老師請你在剛剛畫的那個圓上,或者圓的邊上任意畫圓,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展示學生作品,如果涂上顏色的話會更漂亮
4.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圓組成的美麗圖案(出示媒體)
四.小結
今天你學習了新知識有什么收獲?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2-14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教案11-22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16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28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4-07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5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1-25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6-10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01-18
幼小銜接數學上冊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