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剪羊毛》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剪羊毛》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剪羊毛》教案 1
教學目標:
1、準確演唱附點節奏及四分休止符。
2、感受愉快、活潑的音樂情緒和風格,引導學生創編伴奏,創編動作,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3、在濃郁的情境中,聆聽和演唱歌曲,感受勞動的快樂,認識勞動的意義,對澳大利亞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于世。歌曲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了“剪羊毛”這一特定的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綿”夸張的形容通過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附點節奏及休止符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練、輕捷的動作。勞動者有節奏的動作和樂觀爽朗的性格,點出了“熱愛勞動”的主題思想。
教學重點:
以愉快而風趣的情緒演唱歌曲,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
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
教具準備:
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師生律動《春天在哪里》
2、節奏訓練。(附點節奏)
3、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春天到了,你們最喜歡做什么?(生各抒已見)
師:瞧!這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小朋友。春天到了,他正在幫助爸爸媽媽剪羊毛呢!
二、感受歌曲。學唱歌曲。
1、生談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什么樣的?)
2、師:每年的8—10月是澳大利亞農民剪羊毛的時間,恰逢春季。為什么選擇這個季節剪羊毛呢?(生各抒已見)
3、師: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你們想和煎羊毛的工人一起剪羊毛嗎?
生:想
師:剪羊毛時會發出什么聲音?
生:咔嚓
4、再次聆聽歌曲。(在每一個樂句后面休止符處加入—咔嚓)
5、師:牧場小朋友的演唱感染了我,我也想用歌聲表達愉快的心情(師范唱)
生伴唱(咔嚓)
6、師伴奏。生用LA輕聲模唱旋律。
分析旋律速度的變化(1、節奏緊湊2、節奏變寬,時值變長)
7、試唱樂譜
師:歌曲共有幾個樂句?哪幾個樂句是相同的?
生各抒已見
8、輕聲填詞(分析歌詞。解決難點)
師:白云,雪堆,絲綿這些詞語都是形容?
生:羊毛很多,遍地都是······
三、熟練歌曲
1、師生接龍演唱歌曲。
2、分組演唱歌曲。(另外一組加入稱詞—咔嚓)
3、全班齊唱歌曲。
四、創編歌曲伴奏
生分小組討論設計伴奏。(師巡視指導)
生說說設計方案
歌曲演唱加入伴奏展示。
五、小結。下課
師:澳大利亞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國家,他們勞動時那種喜悅地心情值得我們每一個小朋友學習。我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成為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剪羊毛》教案 2
一、概述
《剪羊毛》是小學藝術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也是一首少兒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為二段體結構,其旋律優美歡快,尤其是附點節奏的運用,更賦予歌曲活潑跳躍之感。我根據音樂《標準》里所提出的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活動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歌曲,進一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附點”及“四分休止符”的音樂知識。 培養、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及表現力。
(二)過程與方法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它以其自身的藝術魅力,陶冶著人們的情操,凈化著人們的心靈。作為音樂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更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執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一些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歌曲的音響特點,指導學生于聆聽中學習,于創編中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是采用 “宋君五字教學法”——順、激、起、導、思。指導學生看中聽,聽中辨,順利解決教學中難點;練中聽,聽中做,突出學科特點顯成效;聽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中之樂學;聽中創,創中編,于創編中豐富情感體驗,還運用了模唱法、聽唱法、學唱法。整節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目標為準繩,逐步展開,環環相扣,直至完成整節課的教學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在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綜合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聽中創,創中編,于創編中豐富學生在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對音樂的表現力。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低年級的學生比較天真活潑,非常好動,在學習知識技能時采用 打擊樂器學得更有激情
2、用情景導入增加學生的學習氛圍
3、模仿表演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樂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教師的思路,學生主要是運用了練習法、欣賞法和表演法
(一)學生在看、聽、想的過程中,感受到帶有附點節奏,進一步體會到附點節奏跳躍、不穩定、賦有動感等特點。此環節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里特點。學生將視聽有機結合,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了不同節奏表現出的不同形象,又聽到了不同節奏的特點,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點節奏的特點,從而使本課的知識難點得以順利得以解決。音樂的審美育人功能有著鮮明的科學特點,那就是必須通過藝術本身來實現這一效
(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緒之后,啟發、鼓勵學生對學習中想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
(三)深入理解,激發情感,指導演唱,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進一步表現歌曲。
媒體教學法:在教學開頭小練習中輔以影視媒體,激發興趣、拓展視野。
該教學策略的關鍵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開心融入到音樂課。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環境:多媒體環境。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為了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機境。
(1)播放音樂,學生自編動作進教室。
(2)我用語言組織教學
同學們,在歡快優美的音樂聲中,我們的音樂課又開始了。今天的音樂課,老師要帶領同學們參加一個美麗的大牧場,看一看牧場有什么?
(二)音樂小練習
教學中我運用投影機課件,播放了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美麗的大牧場,首先走出一個小男孩,接著又跑出一匹大馬,這時,在牧場的柵欄上出現了兩條節奏不同的旋律。教師用電子琴彈奏旋律,引導聽辨:哪一條旋律是表現小男孩“走”過來的?哪一條是表現大馬“跑”過來的?學生在看、聽、想的過程中,感受到帶有附點節奏的旋律表現的是大馬跑過來的,并通過模仿大馬跑的動作進一步體會到附點節奏跳躍、不穩定、賦有動感等特點。此環節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里特點。學生將視聽有機結合,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了不同節奏表現出的不同形象,又聽到了不同節奏的特點,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點節奏的特點,從而使本課的知識難點得以順利得以解決。音樂的審美育人功能有著鮮明的科學特點,那就是必須通過藝術本身來實現這一效率。所以,在學生初步感受附點節奏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一個音樂小練習。此練習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先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拍擊,并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表現出四分休止符的時值(如:拍肩、擰指等),從而保證節奏拍得準確。第二步:于音樂聲中進行節奏練習,其方法是帶領學生用三種不同的形式練習、A、拍手;B、模唱;C、手勢。這里要強調的是所謂“音樂聲”正是歌曲的旋律,伴隨著三種形式的練習,歌曲旋律也相應出現了四遍。這樣將節奏練習與音樂歌曲旋律有機結合,既避免了技能練習,解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促使學生在聽中做,在做中聽,為學唱歌曲作了有利的鋪墊。
(三)新授歌曲《剪羊毛》
1、聽歌曲錄音。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緒之后,啟發、鼓勵學生對學習中想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如:這首歌是誰寫的?是哪個國家的歌曲?人們為什么要剪羊毛?剪羊毛的時候小羊疼不疼?工人是怎樣給小羊剪羊毛的?等等。在與學生共同解答的過程中,學生們了解到外國民歌的'由來——在民間生活勞動中產生并廣為傳唱的歌曲,更可以借此契機向學生播放畫面,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將人文地理的知識滲透于教學中,更加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2、師先范唱第一段歌詞,要求學生聽辨歌曲分幾個樂段?
3、學生唱第一段時先指導學生用“LU”模唱旋律,再帶領學生按節奏讀歌詞句。然后要求學生轉聲唱歌詞。
4、生學唱第二樂段時,師先范唱該樂段,引導學生聽辨哪一個樂句是第一樂段中的重復或變化。再要帶領學生視唱一、二樂句的旋律,然后要求學生完整唱歌詞。
5、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6、深入理解,激發情感,指導演唱時,師先用語言啟發:同學們,歌曲的名字叫《剪羊毛》,為什么歌曲當中出現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絲綿”這樣一些詞語?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接著師范唱帶有這些詞語的樂句。讓學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然后要求學生帶著思想感情、用歡快的聲音把歌曲再來演唱。
(四)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法表現歌曲
1、帶領學生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先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自由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再分組演奏,要求集體評價,找出恰當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進一步表現歌曲。如:A、請1—2名學生領唱第一樂段,其他學生齊唱第二樂段;B、讓學生討論并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C、學生自選頭飾——小羊、剪羊毛工人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D、學生創編圖畫表現出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
此環節為本課教學最后一個環節,在引導學生在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綜合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聽中創,創中編,于創編中豐富學生在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對音樂的表現力。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會到了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六)聽音樂出教室。這一環節與開頭聽音樂進教室互相呼應,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會了歌曲,全面實現了本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剪羊毛》教案 3
教學目標:
1、能夠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剪羊毛》。
2、初步認識附點節奏并能準確的演唱。
3、通過學習歌曲《剪羊毛》,懂得了勞動能創造幸福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勞動。
教學重點:
演唱并表現歌曲《剪羊毛》
教學難點:
附點音符和休止符的運用。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本,若干打擊樂器,鋼琴等。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播放歌曲《剪羊毛》伴奏音樂進入教室。
2、師生問好。
二、創設情境,導入情境。
1、導入澳大利亞牧場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這個圖片里,你們看到了什么?請你們一起說說。(出示多媒體大草原圖片)生:藍天、白云、大草原......師:再仔細看,還有誰來到了這里?(出示動畫小綿羊圖片)生:小綿羊......師:讓我們走進這個地方,看看這里到底是哪里?(播放澳大利亞牧場圖片)
2、介紹澳大利亞,導入課題
師:噢?!原來這里是小綿羊的家鄉澳大利亞牧場,美麗的大草原是天然的牧場,小綿羊想請同學們去它的家鄉走一走,那里風光秀麗,你們想去看看嘛? 生:想。
(播放多媒體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首都、特有動物等)師:看著這么多的羊毛工人叔叔們情不自禁的唱起歌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歌曲剪羊毛)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剪羊毛》。
三、學習歌曲
1、節奏游戲,學習附點音符,并發聲訓練。
2、木頭游戲,學習休止符。
3、教師范唱。
4、教師教唱(1)逐句教唱第一遍;
(2)強調附點音符和休止符并教唱第二遍。(播放多媒體《剪羊毛》視頻)
5、再次跟唱
師:看完視頻我們發現剪羊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人叔叔們在剪羊毛的'時候會很辛苦,下面的時間我們一起完整的演唱一遍這首歌,就當為工人叔叔們加油好不好?
(播放音樂《剪羊毛》)
四、創造表現
1、分組比賽
師:同學們唱得真好聽,那我們分組跟伴奏來比賽一下,好不好? 生:好
(播放《剪羊毛》伴奏)
2、認識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師:兩組同學唱得都很好,并列第一!同學們,這首歌除了用歌唱的方式來表現之外,還可以用打擊樂器伴奏的方式來表現,我們先來認識兩種打擊樂器,一會找同學到前面來表演。
五、課堂小結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剪羊毛》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準確、流暢地演唱歌曲《剪羊毛》,掌握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八分音符等節奏型,唱出歌曲歡快、活潑的風格。
能識別并解釋《剪羊毛》中出現的音樂記號,如反復記號、跳房子記號等,準確依記號進行演唱。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模仿、哼唱、跟唱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演唱技巧,提升節奏感。
借助小組合作討論、創編舞蹈動作及歌詞,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與創新思維,拓展音樂表現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歌曲描繪的豐收喜悅,感受澳大利亞牧民歡快生活場景,激發對勞動人民的敬重及對勞動成果的珍惜。
培養學生對外國優秀音樂作品的欣賞興趣,拓寬多元音樂文化視野。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精準掌握歌曲《剪羊毛》的旋律、節奏,特別是附點及八分音符的時值,歡快演繹歌曲。
理解并遵循歌曲里的音樂記號,完整表現歌曲結構與情境。
2. 難點
唱出歌曲中蘊含的熱情、歡快情感,且音色明亮圓潤;把握附點音符帶來的跳躍感,八分音符的輕快韻律。
引導學生大膽創編舞蹈動作、歌詞,契合歌曲風格,生動展現歌曲情境。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欣賞法、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情境創設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1. 播放澳大利亞風光視頻,涵蓋廣袤草原、成群綿羊、悠閑牧民等畫面,提問:“同學們,視頻里展現的`是哪個國家?看到這么多綿羊,猜猜牧民們要做什么?”引導學生答出澳大利亞及剪羊毛活動。
2. 教師身著簡易“牧民裝”,手持塑料剪刀道具,模擬剪羊毛動作,哼唱《剪羊毛》片段,邀請學生跟隨模仿、哼唱,順勢引出課題。
(二)歌曲學習(18 分鐘)
1. 初聽歌曲(3 分鐘)
播放《剪羊毛》音頻,讓學生閉眼聆聽,想象畫面,聽完分享腦海中的情景,初步感受歌曲歡快情緒與節奏特點。
2. 節奏學習(6 分鐘)
板書歌曲開頭節奏型:“×.× ×× | × × × × |”,拍手示范附點音符、八分音符時值,帶領學生邊拍邊念“噠 噠 滴滴 | 噠 噠 噠 噠 |”,由慢到快練習;再展示歌曲中其他復雜節奏片段,分組拍手接力競賽,強化節奏感。
3. 旋律哼唱(4 分鐘)
教師鋼琴彈奏歌曲旋律,學生用“啦”輕聲哼唱,遇音高不準處,教師單獨范唱、糾正;之后分組哼唱接龍,鞏固旋律記憶。
4. 歌詞學習(5 分鐘)
投影展示歌詞,逐句教讀,解釋“白云”指代綿羊、“剪子咔嚓響”寓意豐收勞作,讓學生體會歌詞描繪的歡樂;全體朗讀歌詞,要求讀音準確、有感情。
(三)學唱歌曲(12 分鐘)
1. 跟唱練習(4 分鐘)
播放歌曲音頻,學生跟隨輕聲唱,教師巡視,糾正發聲、節奏、音準問題;提醒學生用自然、明亮音色,口腔打開,像歡快訴說故事般演唱。
2. 難點突破(4 分鐘)
針對附點音符、八分音符易錯處,單獨截出片段反復練唱;教師示范強弱處理,唱附點時稍加重、拖長,八分音符輕快帶過,學生模仿,體會節奏韻律帶來的活潑感。
3. 完整演唱(4 分鐘)
學生隨鋼琴伴奏完整、流暢演唱,教師引導加入適度表情、肢體動作;之后分組演唱互評,比誰唱得準、情緒到位、動作協調。
(四)拓展與創編(8 分鐘)
1. 音樂記號講解(3 分鐘)
結合歌曲樂譜,介紹反復記號、跳房子記號,解釋其作用與演唱規則;用不同顏色粉筆標注記號位置,彈奏對應片段,讓學生直觀感受演唱變化。
2. 創編活動(5 分鐘)
分組創編舞蹈動作,要求契合歌曲歡快氛圍,展現剪羊毛場景;部分小組嘗試改寫歌詞,描繪家鄉豐收勞作,如“果園采摘忙”替換相關詞句;各小組展示成果,其余同學欣賞、投票評選優秀創編。
(五)課堂總結(2 分鐘)
1. 回顧本節課收獲,學生分享學會的節奏、演唱技巧、創編心得,教師補充強調重點知識與技能。
2. 再次播放《剪羊毛》,師生齊唱,教師總結: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希望同學們像牧民般熱愛勞動,帶著快樂心情迎接生活每一天;下課,學生有序離開教室。
五、教學資源
1. 《剪羊毛》音樂音頻、視頻。
2. 多媒體教學設備、鋼琴、塑料剪刀道具、簡易“牧民裝”。
3. 節奏卡片、小獎品(貼紙、書簽等)用于小組競賽獎勵。
六、教學反思
整堂課學生參與熱情較高,導入環節成功激起興趣,但節奏學習部分個別學生仍掌握欠佳,后續應多設計趣味節奏練習;演唱時部分學生情感投入不足,需在示范引導上更下功夫,強化情感啟發;創編環節學生創意出色,但時間把控稍緊,下次可適當延長,給予充分展示、交流時間,全方位提升學生音樂素養與綜合能力。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剪羊毛》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準確地演唱歌曲《剪羊毛》,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附點音符,唱出節奏的韻律感;能清晰分辨歌曲的段落結構,體會不同樂段情緒變化。
認識并熟悉澳大利亞民間樂器——迪吉里杜管,了解其音色特點;能模仿其音色為歌曲創編簡單伴奏節奏型。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哼唱、跟唱等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感受歌曲,培養音樂感知與模仿能力;借助聲勢律動,如拍手、跺腳、捻指等,輔助學生把握復雜節奏,增強節奏感。
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創編活動,提升學生團隊協作、創新思維,使其學會用音樂元素創造性表達。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澳大利亞牧民豐收喜悅,感受異國音樂風情,拓寬多元文化視野;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敬重,懂得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用歡快、活潑的情緒精準演唱《剪羊毛》,突出附點音符、八分音符帶來的跳躍感;感受歌曲旋律特點,把握強弱規律,生動展現剪羊毛場景。
理解歌曲所描繪的勞動情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歡快氛圍與豐收喜悅。
2. 難點
精準處理歌曲中的裝飾音,如波音、滑音,唱出俏皮、靈動效果;流暢銜接不同樂段,實現情緒自然過渡。
引導學生依據歌曲情境創編新穎且契合的舞蹈動作、伴奏節奏,實現多元藝術融合。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欣賞法、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情境創設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1. 播放澳大利亞風光視頻,展示廣袤草原、成群綿羊及牧民勞作畫面,提問:“同學們,猜猜這是哪個國家?看到畫面里的人們在做什么呀?”引導學生答出澳大利亞及剪羊毛場景。
2. 教師手持迪吉里杜管(或展示圖片、播放音頻)介紹:“在澳大利亞,人們放牧時還有個特別的‘小伙伴’——迪吉里杜管,聽它的聲音多獨特。”吹奏簡單旋律,讓學生閉眼聆聽,感受其低沉、神秘音色,引出課題《剪羊毛》。
(二)歌曲聆聽與感知(10 分鐘)
1. 初聽歌曲《剪羊毛》音頻,讓學生安靜聆聽,同時思考:“歌曲整體情緒是怎樣的?仿佛看到什么畫面?”聽完交流,引導學生說出歡快、熱鬧,看到牧民忙碌剪羊毛場景。
2. 復聽歌曲,教師隨音樂輕拍節奏,引導學生關注并模仿,尤其留意八分音符(如“XX XX”)、附點音符(“X. X”)處節奏特點;用手勢高低表示音高變化,輔助學生感知旋律起伏。
(三)歌曲學唱(15 分鐘)
1. 教師范唱第一段歌詞,要求學生手指歌詞、輕聲哼唱,觀察教師口型、發聲位置;隨后逐句教唱,針對易錯處(如附點音符“雪白云彩(. )飄(. )”)反復示范、糾正,引導學生唱出輕快跳躍感。
2. 運用接龍游戲鞏固演唱:學生分組,依次接唱一句歌詞,比一比哪組唱得準、情緒飽滿;教唱第二段時,著重引導學生對比兩段旋律異同,唱出細微變化,強調裝飾音處理,如“鋒利(波音)的剪子咔嚓響”,示范波音演唱技巧,讓學生模仿練習。
(四)拓展與創編(10 分鐘)
1.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舞蹈創編、節奏創編小組。舞蹈創編組依據歌曲情境編排簡單動作,如模擬剪羊毛、趕羊、抱羊毛動作;節奏創編組用拍手、跺腳、敲擊桌面等,結合迪吉里杜管音色特點,創編伴奏節奏型(示例:跺腳 X X | 拍手 X. X | 敲桌 XX XX)。
2. 各小組展示成果,全班共同參與體驗,一部分學生用創編節奏伴奏,一部分學生表演舞蹈,其余學生演唱,融合成完整表演。
(五)課堂總結(5 分鐘)
1. 回顧本節課所學,包括歌曲演唱技巧、澳大利亞風情、樂器知識及創編成果;教師總結評價學生表現,表揚積極參與、創意出色小組與個人。
2. 再次強調勞動光榮,鼓勵學生課后搜集更多勞動主題歌曲,下節課分享交流;在歡快歌聲中下課,學生有序離開教室。
五、教學資源
1. 《剪羊毛》音樂音頻、視頻,澳大利亞風光視頻,迪吉里杜管演奏音頻及圖片。
2. 多媒體教學設備,打擊樂器若干(供創編使用)。
六、教學反思
教學中,學生對歌曲歡快情緒把握較好,演唱熱情高,但裝飾音處理尚欠火候,后續需加強專項練習;創編環節學生創意十足,但小組協作初期存在分工不明問題,今后應提前細化指導規則,提升協作效率;可多引入澳大利亞文化資料,加深學生文化理解,讓音樂與文化融合更緊密,全方位提升教學效果。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剪羊毛》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測試10-21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教學單元的整體設計04-22
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作文06-27
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08-16
第六單元復習教案參考07-30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作文(精選34篇)06-12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600字06-25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教案01-13
剪羊毛兒歌教案02-01
三年級語文第六單元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