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芣苢》學案

時間:2021-07-28 10:41:59 教案 我要投稿

《芣苢》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落實詩歌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背誦課文

  2、領會及比興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

  3、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4、培養學生結合注釋,初步讀懂詩歌的能力。

  二、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培養學生結合注釋,初步讀懂詩歌的能力;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深刻體會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思維發展與提升:把握詩經的表現手法,理解詩歌內容,學會鑒賞詩歌。

  審美鑒賞與創造:培養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養學生結合注釋,初步讀懂詩歌的能力。

  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古代燦爛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

  1、落實詩歌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背誦課文

  2、領會詩歌比興的藝術表達

  三、學習過程;

  (一)新課新知: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圣人以為不習《詩》,都沒法子說話,一開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語言方式就是謙謙君子雍容揖讓的典雅之風。我們已經學過《關雎》和《蒹葭》傾聽了先民的歌唱,領略了中國詩歌源頭的美麗。

  (二)印象《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余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稱“詩三百”。最初稱“詩”,被漢儒奉為儒家經典,乃稱“詩經”。(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詩》《書》《禮》《易》《樂》《春秋》)。

  主題思想,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根據音樂和表現內容,《詩經》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國風”,是各國土樂,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和屈原《離騷》并稱“風騷”,后泛指文學。“雅”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轄區域)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正統樂歌歌詞,即所謂正聲雅樂,分大雅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

  《詩經》按表現手法可分為賦、比、興三類。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鋪敘陳述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物作鋪墊,往往用于開頭,如《信天游》中“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賦”“比”“興”和“風”“雅”“頌”被合稱為“《詩經》六義”。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縮詞來狀物、擬聲、窮貌。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三)整體感知

  《詩經》全集三百余篇,雖篇篇皆為奇葩之作,卻不是每篇都深入人心。唯《芣苢》最搏人喜愛,無論是從其簡練的語言還是其獨特的藝術手法,都堪稱十五國風中的經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寫婦女們采摘芣苢的勞動歌謠,全詩洋溢著歡愉之情。“芣苢”即車前子,古人認為車前子可以治婦女不孕或難產之癥,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婦女順理成章,同時也由此映射當時社會和諧穩定,才會出現這樣洋溢歡樂的景象。《芣苢》中采用敘述平凡的事物,以表達情感寄意的方式為主,通篇無一“樂”字,卻無不讓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悅氣氛。

  (四)全詩賞析讀。

  1、《詩經》在句式上有何特點?

  2、朗讀《芣苢》一詩,尋找聲韻及用詞上的特點。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擷之。

  (1)聲韻上的特點。

  (2)用詞上的特點。

  3、《芣苢》一詩句式上的鮮明特點是什么?

  4、《詩經》中的`主要表現手法有哪些?

  5、《芣苢》一詩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

  6、體會:

  (五)背誦。

  答案:

  四、全詩賞析讀。

  1、明確:作為配樂吟唱的詩歌,《詩經》在句式上斑斕豐富,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夾雜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為明顯,通篇短促的四字句顯得節奏感鮮明,易于傳誦吟唱,是構成全文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

  2、朗讀《芣苢》一詩,尋找聲韻及用詞上的特點。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擷之。

  明確:

  (1)聲韻上的特點。

  靈活運用了雙聲疊韻之手法,全詩總共變換了六個字,在聲韻上都存在著顯著的特點。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語音演變,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具有雙聲和疊韻的特點,但第三句中的“掇”(duo),第四句中的“捋”(luo),第五句中的“袺”(jie),第六句中的“襭”(xie),至今仍然具有雙聲和疊韻的特點,這使得其節奏舒卷徐緩,也在內容中形成了動作的進程和情感的變化循序漸進之效,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以及情感體驗上都耐人尋味。

  (2)用詞上的特點。

  靈活多樣的用詞,把采摘芣苢的動作描繪得具體準確而生動,幾個環節分置于三章之中,三章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成了一個整體,一長三用,曼妙非常,無不體現出詩人敏銳細致的洞察力以及純熟的語言駕馭能力。

  3、明確:重章疊句是《芣苢》中尤為重要的藝術手法,全篇共三章相疊,在不同的詩章里又疊用相同的詩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復疊用,占據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種巧妙的復沓結構,使詩歌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易于流傳,節奏輕盈舒緩,不乏余音裊裊之效,盡顯其音樂之美感。

  4、明確:《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手法,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鋪陳直敘的賦,以物喻物的比,觸物興詞抒發情感的興,這些手法的嫻熟運用,在《詩經》各篇章中俯拾皆是,它們在詩歌創作中共同為作者表達本事和抒發情感服務。極少數詩歌全篇運用單一的手法,絕大多數詩歌往往同時兼具不同的藝術手法,多是交叉使用,相輔相成,共同營造出最佳的表達效果,使各詩篇都獨具匠心。

  5、《芣苢》全篇以賦為主要手法,描寫婦女采摘芣苢這一簡單的事件,表現人民熱愛勞動的勤勞樸素的品質。全篇沒有出現一個表達主觀情感色彩的詞,但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種歡快的勞動節奏,氛圍是極為和諧的。這樣的和諧也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才會有閑情逸致享受勞動的美好,才會出現和睦的集體勞作景象。因此,詩人對當時和諧社會的社會氛圍的喜愛之情也不言自明。

  6《芣苢》無論是從其簡練的語言還是其獨特的藝術手法,都堪稱十五國風中的經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寫婦女們采摘芣苢的勞動歌謠,全詩洋溢著歡愉之情。“芣苢”即車前子,古人認為車前子可以治婦女不孕或難產之癥,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婦女順理成章,同時也由此映射當時社會和諧穩定,才會出現這樣洋溢歡樂的景象。《芣苢》中采用敘述平凡的事物,以表達情感寄意的方式為主,通篇無一“樂”字,卻無不讓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悅氣氛。

【《芣苢》學案】相關文章:

《芣苢》教案01-13

《詩經·芣苢》原文翻譯12-25

詩經第八篇芣苢鑒賞11-29

觀潮 學案09-04

《觀潮》學案11-24

《背影》導學案09-27

《雨巷》學案12-11

《望岳》學案09-01

觀潮教學案10-29

周密《觀潮》學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