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與優美。
過程與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讀文體,學習寫狀物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提升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重點:
1:紫藤蘿花的象征意義及文章主旨的顯現。
2:生動而細致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德育滲透:培養學生感覺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熱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請看──瀑布錄像1。望著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有關瀑布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飛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瀉千里的氣勢。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氣勢恢宏。今天我們將要欣賞另外一種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蘿錄像2。你看,盛開的紫藤蘿真是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真像一條瀑布。難怪作者說是紫藤蘿瀑布。──紫藤蘿和瀑布對照圖3。今天我們師生一起當代女作家宗璞筆下的優美的散文“紫藤蘿”,去欣賞這美麗的花兒,看看它以底美在哪里?
二、讀花之歌
師:先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花之歌,看看紫藤蘿花美在哪里?同學們邊讀一定不要忘記了邊做記號。
(師巡視指點)
三、賞花之美
師:分享是一種快樂,有很多同學已經找到了藤蘿美的地方,也做了批注,下面請同學們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幻燈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蘿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課文的第自然段,它們是:這是美在藤蘿花的)
1、“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美在形狀)
2、“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美在顏色)
3、“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美在情趣)
4、“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美在生機)
5、“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美在生機)
6、“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愛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美在生機)
提問:“張滿”如何理解?怎樣的花才像是“張滿的帆”。不張滿的帆又是怎樣的?很形象地表現了花朵已經完全開放的樣子,很有生機。“笑容”讓我們感受到花兒跟人一樣有著嬌媚、可愛的神態。作者的想像很豐富,由花朵想到帆。我們也模仿作者的寫法發揮你的想像寫一句話,看看盛開的花像什么?
仿寫:例: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一只漂亮的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天使、少女)
每一朵盛開的花像,在那里
7、“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師:大家在這個句子有沒有發現什么?香氣是看不見的,作者卻把它變成看得見的顏色。“淺紫色”給人什么感覺?(朦朧、淡雅、輕柔)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紫藤蘿的香氣就是那種淡雅、朦朧,所以下面說“夢幻般了”。
師:好的東西我們都想擁有,如果將喜歡的語段背下,該多好!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真正為你所擁有。下面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一背,比一比,看誰擁有的美點多。
(生背誦)
四、品花之神
師:我們剛才欣賞了花之美,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下面我們品花之神。眼前的藤蘿盛開猶如一條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樣的?請從課文中快速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藤蘿。誰發現了?
生:“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申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么。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
師: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是稀落伶仃的,花經歷了興衰,那么賞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風順呢?我們一起看:
(幻燈展示。)
①宗璞一家在X中深受X,“焦慮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上。這篇文章寫于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癥,作者非常悲痛。
②小弟是作者最鐘愛的弟弟,也是老父親最器重的兒子。這位20世紀50年代畢業于清華大學航空系的飛機強度總工程師,畢業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最后離開了摯愛他的親人。宗璞含淚寫下《哭小弟》o
③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寫,也不能寫。每一念及,便淚下如綆,紙上一片模糊。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這是事實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經不是他了,已經不是我那正當盛年的弟弟,他再不會回答我們的呼喚,再不會勸阻我們的哭泣。
師:正當在她焦慮和悲痛之時,看到眼前瀑布似的藤蘿,不由得停下了腳步,美麗的藤蘿緩緩流過作者的心靈,帶走連日來的焦慮、悲痛,使她的心歸于寧靜。花經歷不幸還能再開而且開得如此繁盛,那么人呢?經歷不幸該如何面對生活,面對生命,從而將對美麗的感觸升華為對生命的感觸?請大家再小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由悲痛到寧靜的情感變化,勾畫作者從花那里得到的生命感悟。
(生自由朗讀、勾畫。)
生2:作者從花那里得到的生命感悟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讀整個句段,感悟作者的心境。
(生齊讀。)
五、寫花之語
師:生命長河是永無止境的,一朵一朵的花構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是作者從花那里得到的啟示和感悟,也正是花在對作者說話。讓我們也來喚醒心靈的耳朵,傾聽花對我們說了什么,可以說陽光,親情,生死,得失,幸與不幸,理想與現實,昨天、今天與明天等。
請大家看一個例子。
(幻燈展示。)
我聽到花說,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天已流逝,無法更改,何不用一顆樂觀、進取的心把握今天呢?
師:你聽到了花在說什么,請用筆寫一下。
(生埋頭書寫,師巡視,并與個別學生交流。)
師:我們請同學來說一下。
生1:我聽到花說,幸福是短暫的,應該好好珍惜,災難已經過去,無法更改,讓我們再次創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師:幸福是短暫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創造幸福。
生2:我聽到花說,時間是如此的短暫,昨天已經消逝,無法重來,何不用一顆勇于進取的心把握住此刻呢?
師:好,以進取的心把握此刻。
生3:我聽到花說,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的不幸已經過去,為什么不用一顆積極的心為今天的幸福去努力呢?
師:積極的心態,為明天去努力。
六、結花之果
師(總結):從同學的發言中我能感受到,我們從花開的聲音中聽出了樂觀的生活態度。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的花之神吧。的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微笑著面對生活吧。因為,微笑面對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則是整個世界。
好文章像一杯香茗,更像一枚橄欖,需要我們用心去品。向大家推薦閱讀宗璞的《丁香結》,體會從微小的生命中提煉出來的那充盈其間的強大與偉力。
初一語文教案2
【教學目的】
誦讀品味,體會寫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覺,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蘿的遭遇。
【教學程序】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
2。誦讀法。
3。作卡片,摘抄優美語句。
媒體設計
配樂朗讀磁帶;幻燈片投影字詞、作者簡介、配文插圖、語句揣摩練習。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生活中的花鳥蟲魚,你最喜歡哪一種呢?哪一種曾觸發你的聯想,牽動你的情思?(同學們發言。)的確,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樣用"第三只眼睛"——發現美的眼睛細心觀察,并認真體會,那么,山水花木、鳥獸蟲魚等平常之物都會帶給我們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迪。今天,讓我們到一條紫色的瀑布邊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傾聽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題
《紫藤蘿瀑布》是一篇讓人在絢麗的色彩、奔騰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義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馮宗璞,其小說《弦上的夢》1978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生石》獲1977~197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另創作了大量游記、散文,《西湖漫筆》、《紫藤蘿瀑布》、《丁香結》、《水仙辭》、《三松堂斷憶》等,清雅脫俗,溫馨自然,充滿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氣息。
三、研習課文
1。速讀,整體感知
①自由散讀,根據語境理解字詞。
②紫藤蘿瀑布有什么特點?從字面上看,作者把它與什么聯系起來?
明確: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抓住紫藤蘿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蘿聯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悅和生的寧靜”、“生死謎”、“手足情”等字眼,為下文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作準備。
(解說:旨在讓學生根據語境識記字詞,初步感受“寫了什么景”、“抒發了什么情”。)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①前一部分描寫盛開的紫藤蘿,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紫藤蘿盛開的景象。紫藤蘿成片成片地盛開時,居然能"像一條瀑布。。。。。。在流動,在歡笑",那"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的"點點銀光",多像"迸濺的水花",那是陽光下跳動著的紫色的音符,正譜寫著生命的歡歌啊!再看那每一條盛開的花,都是鼓滿了帆的船,漾滿了笑意的臉,何其蓬勃、何其"輝煌"!作者用貼切的比喻、擬人,繪聲繪色地把紫藤蘿開放的盛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解說:讓學生通過誦讀、討論,體會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②怎樣理解特定歷史時期有關紫藤蘿的故事?
明確:蕭殺的政治氣候禁錮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后來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可花兒并沒有枯死,那頑強的根,縱然飽經摧折也孕育著希望的種子,隨時準備破土而出。看,"藤蘿又開花了,開得那樣盛,那樣密",它匯成了奔騰的瀑布。立在瀑布邊,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潤著干涸心田;撫摸鼓脹的花朵,便是起錨生命的航船。
這一段故事,是作者極盡鋪陳點染之能事,描寫了紫藤蘿開放的盛景后,筆鋒陡然一轉而寫的。理解這一段故事,可略為交代背景,設"凋零了的紫藤蘿后來怎么樣?"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紫藤蘿的一榮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價值和希望的可貴。
③朗讀第8段和第11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明確:如瀑布般的紫藤蘿盛開著,散發著蓬勃的生命的氣息,高奏著昂揚的希望的樂曲,解開了"生死謎",撫慰著"手足情"。不是嗎?只要種子在,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只要真情在,許多失去的.還有再來的時候,人生在世,縱有艱難險阻,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暗礁、險灘又怎能阻礙"滿裝生命的酒釀"的"紫色的花艙"駛向彼岸呢?
(解說:讓學生揣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情感。)
3。品讀,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一切景語皆情語。朗讀寫景段,讓學生圖畫出景物描寫中滲透了作者情感的語句。如"輝煌淡紫色"的"輝煌"抒發了作者對瀑布生命力的盛贊之情,"流動""歡笑"傳達了生的喜悅。"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表達了作者失落悵惆的情緒。
(解說: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景中之情,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四、遷移訓練
以《綠色的海洋》為題,抓住森林的特點,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借景抒情,寫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五、布置作業
本文還能給你什么聯想和啟示?課后寫一篇練筆。
(解說:訓練聯想能力,可類比聯想,也可相反聯想)
初一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寫景狀物,表達真情實感。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準備:《紫藤蘿瀑布》原文和作文格子紙打印、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好!今天周老師和大家一起研討的寫作內容,是站在你們語文老師的肩膀之上進行的,關于景物描寫,我們從七年級就進行過專項訓練(展示投影1)
【投影展示】
寫作訓練一: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七上第四單元)
寫作訓練二:觀察和描寫事物的特點(七下第三單元)
寫作訓練三:運用聯想,豐富寫作內容(八下第一單元)
【那么如何運用多種方法來寫景狀物,讓一枝一葉自然地融入自己的真情呢?(展示投影2)
我們先來(展示投影3)【請常棋媛同學朗讀自己寫的這一段文字。】(展示投影4)
【投影展示】
那天,我騎著自行車,扛著相機,想拍幾張美景作為素材留下來。
于是,我來到了公園。
風吹柳絮,枝葉搖曳,這兒真是一個令人心情舒暢的地方。看那片枝頭,小鳥們成群結隊的,熱鬧極了,似乎在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森林演唱會呢!
東臺實驗初中常棋媛
(師)【聽完后,同學們看看她筆下的公園之景有什么特點?(有生機)
選了哪些景物來描寫突出公園是個充滿生機的地方呢?
(柳絮、枝葉和小鳥)(投影紅色字體柳和小鳥)
【是的,在她的筆下,風吹柳絮,柳枝搖曳,小鳥歡鬧,有活潑潑的生命撲入視野,充滿活力。這就是我喜歡這段文字的原因。你也像我一樣喜歡這段文字的請舉手。
可是,我再用研究的眼光看,發現有點不夠味了。
風吹柳絮的季節,應該不是“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早春,而是“煙花三月”,柳絮的色彩,被風吹起的狀態,柳枝的形態,柳葉的質地甚至小鳥的如何歡鬧的,都令人遐想。
(師)【小結過渡:是的',我們寫景狀物就是要做到把身體的全部感官都調動起來,不僅能看到,聽到,還要觸到,嗅到,想到,這樣,筆尖流淌出來的文字就會靈動得很,討人喜歡得很。】
【因此,這節課我們要再向前走一步,雖說我們有意識地運用景物描寫了,但寫好景物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有點難。今天周老師就帶著大家回顧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這是狀物抒情散文的經典篇章之一。我探尋寫好景物的兩個點,和同學們一起研讀,爭取在后面的寫作中有啟發,有提高。請同學們打開手中的材料,我們先看看宗璞是怎么描寫紫藤蘿的】(展示投影5)
【學生讀段落1—6】
(師)【宗璞筆下的紫藤蘿具有什么特點?】(師生交流、互評)
(繁茂、充滿活力)
(師)【作者運用哪些寫景手法來突出紫藤蘿繁盛和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特點?】
【師生交流、互動】
【隨機板書:抓住特征】
【小結:宗璞抓住藤蘿繁茂、充滿活力的特點,調動感官,運用奇妙的想象,匠心獨運的修辭,精心錘煉的詞句來描寫藤蘿,藤蘿仿佛就在我們眼前閃光,就在我們眼前流動。
如果老師把個別句子變換了一下順序,你看行嗎?為什么?】(展示投影6)
【投影展示】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
那深深淺淺的紫
仿佛在流動
在歡笑
在不停地生長
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
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紫色的大條幅上
泛著點點銀光
就像迸濺的水花
而那一片輝煌的淡紫色
像一條瀑布
從空中垂下
不見其發端
也不見其終極
【投影展示】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
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
像一條瀑布
從空中垂下
不見其發端
也不見其終極
只是深深淺淺的紫
仿佛在流動
在歡笑
在不停地生長
紫色的大條幅上
泛著點點銀光
就像迸濺的水花
仔細看時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
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小結:從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然后寫到這片輝煌的淡紫色中深深淺淺的紫,然后繼續寫這深深淺淺的紫當中的點點銀光,這個叫什么?叫從整體到局部。像瀑布,像大條幅,像水花,也符合觀賞景物的習慣,先欣賞整體美,然后才會走近,越看越細。寫作表現的真實也就是這樣體現的。
過渡:我們再看一段文字,當走近紫藤蘿了,我們會描寫什么呢?請你給括號內填寫上描寫對象。
2、添加描寫對象讀。
【每一穗花】
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開的花】
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放似的。那里裝的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小結:從每一穗花到每一朵盛開的花,視線越來越集中,這就像我們拍照,采用的是聚焦法,對盛開的花做定點特寫,再寫它們的形態,甚至香味,這樣可愛的充滿喜悅的藤蘿花如活潑潑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這樣寫景,從整體到局部,甚至再精細點,到花蕊,細致而有序。
2—6節寫紫藤蘿,我們既回顧了寫景的多種方法,又學到對靜態物的描述方法,我們一般叫做狀物。我們可以聯想與想象,可以調動感官,可以妙用修辭,可以精心錘煉詞語。可以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動靜結合等。寫景狀物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哪怕就學會運用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寫法也會讓我們受益很多。這不僅是寫景的方法,還可以是文章段落展開的方式。
初一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沛激發同學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注重同學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同學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公開課教案】
一、導入課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著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生長,有喜也有憂,有神往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名人為我們講述生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快速閱讀課文
(大約3500字)
三、合上書,快速回想課文內容
提問: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內容?
2、課文提到了哪些地點?
3、百草園對于作者來講有什么重要意義?
板書:樂園
四、分組討論
為什么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么樂趣?
五、用自身的話來總結
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干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六、提問
1、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同學會回答泥墻跟一帶,捕鳥)
2、為什么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為什么能寫得如此詳細?
(因為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溢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小結:“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閃爍的星星,雖不十分耀眼,卻透漏著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風箏,整天飛行在嬉笑中。”……
所以當魯迅一天天的.長大,他不得不同他的樂園告別上學去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小小朋友被押解著,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學的情形。他能適應得了學校生活嗎?
六、快速閱讀“我”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
百草園是我用回憶美化了的樂園,三味書屋卻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學堂。
板書:學堂
七、小組討論
1、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對于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于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細致的觀察生活,好奇心)
2、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活比較枯燥,學習內容引不起興趣,老師不允許問課外的知識,原來的貪玩到現在的用心學習,有趣的故事到聽不懂的文章。對長媽媽的依戀到對老師的尊敬)
3、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身的秘密。自身的煩惱,自身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板書:生長。
4、什么才是真正的生長,是年齡的增大?是體重的增加,結合課文,說說你的見解。
八、鞏固
下面我們再一次認真看課文,請找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九、練習
下面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去,文章寫得非常美,我們大家找一個值得你學習的句子,模仿它寫一段話
十、拓展
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朋友?
(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欲強等)
【板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樂園學堂
生長
初一語文教案5
第一課 散步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第二課 秋天的懷念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及母親話語中含著的意思。
2.領會母愛無私、博大、寬容、深厚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以及母親話語中含著的意思。
2.難點:透過生活小事感受母親對“我”的愛,透過生活中的小事表達“我”對母親的深情。
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樂曲《秋日私語》、《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關于母愛,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為她唱著贊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讀殘疾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
二 整體感知
1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你們需要音樂嗎?
2播放音樂,供學生自己選擇。——《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秋日私語》。學生選擇后,配以《秋日私語》,師生共同自由誦讀,欣賞散文的美。
3剛才大家讀得很投入,看來,一篇美的散文確實能讓人深陷其中。讀完之后,感覺怎么樣?(引導學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調。)
三 自由感悟
1不足千字的質樸敘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寫或者說哪個字,哪個詞感動了你?
2學生自由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暢談自己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當一個忠實的聽眾,并要注意適當點撥。
(1)當學生提出第三段寫得好時,相機激發學生興趣,進行朗誦訓練。要求讀出母親的無奈和心痛,兒子的不耐煩和對母親的不理解。可以以比賽的方式進行。
(2)在學生提到最后一個自然段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菊花的畫面,巧妙地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熟讀成誦。
四 質疑解疑
1在欣賞、感悟這篇文章之時,你們的頭腦中是否已經產生了一些疑問呢?
2學生自由質疑。
預想:(疑問來自三個方面)
a關于課題
b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對策:
a零碎的問題隨即解決,可通過生生交流意見,展開討論,教師點撥的方式。談到課題為何為《秋天的懷念》時,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有關秋天的幾處意象——雁陣北歸、樹葉飄零、菊花爛漫
b含義深刻的句子歸納整理后以課件的形式出現,引導學生集中領悟,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感情朗讀、交流閱讀感受、相互解疑,達到引導學生體驗人物的內心感情的效果。
含義深刻的句子主要有:
(1)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到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3)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五 感受母愛
1伴隨舒緩深沉的樂曲,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么?
3課件出示懷念母親的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背誦。
六 拓展閱讀
1閱讀懷念母親或贊美母愛的文章。
2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如《我與地壇》
板書設計:
秋 天 的 懷 念
雁陣北歸
樹葉飄零 母親
菊花爛漫
偉大、無私的母愛
第三課 羚羊木雕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系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討論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為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要求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四、探究思考:
在這場矛盾沖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耶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后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了"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著""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著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著喊了起來""心里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為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為甚么呢?因為"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為人了,只要損害了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么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夸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著墻站了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為什么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了,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么,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為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為人,左右為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為了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著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后心里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愿。"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舍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并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課堂拓展
問題:從課文看,這兩個孩子都沒有所謂"價值觀念",你看,他們那一次交換的禮物,是名貴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這種感情純潔是純潔,可是這種做法畢竟不對,這樣確實給父母出了難題。討論討論,生活中應該怎樣處理這類事情?怎樣預防這類事情?要從課文中找插敘戶根據。
明確: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爸爸"松齡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他的珍貴,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見。如果想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萬法方媽媽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么珍貴的東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萬芳媽媽不要責備孩子。
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課后記:在本課中學生們討論比較熱烈,但是抓不到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平時加強對學生這一方面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機敏進行辯論的方法。
初一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詞語。
2.查資料,了解貝多芬生平經歷,主要故事。
3.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重點與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知識鏈接: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兩耳失聰,但仍堅持音樂創作。他一生共創作了9部交響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最為著名),5部鋼琴協奏曲,1部小提琴協奏曲,16部弦樂四重奏,10首小提琴鳴奏曲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被稱為樂圣。
預習檢測
1、掌握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1)給下列多音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女傭()重荷()喪()失深suì()
chóu()躇喧xiāo()níng()重pán()石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喧囂:
雜亂無章:
惹人注目:
2、認真閱讀(朗讀)課文(含單元提示、課文提示、課文、課下注釋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記敘的線索是什么?
(2)課文寫客人拜訪貝多芬的過程中,寫了哪幾件事?
(3)在文中圈畫描寫貝多芬的精彩語句和你難以理解的句子,認真品讀,準備課上與同學老師交流。
自主學習:
一、展示“預習1、2”成果
二、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展示“預習3”
(二)本文層次清晰,是按照拜訪的先后順序,從三個角度表現貝多芬這一形象的。請瀏覽全文,思考,然后具體說說是從哪三個角度表現的?
小組合作探究:
走進貝多芬心靈,感受貝多芬形象。
1.讀完全文,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其中,最讓你感動的是他的什么精神?
2.我們在感受到貝多芬的堅強的生命意志的同時,也看到了一個作為平凡人的貝多芬,試說說貝多芬的平凡之處。
課外作業:
P99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人物形象及刻畫的方法。
2、理解文中幾個難句的`含義。
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運用肖像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理解文中幾個難句的含義。
自主學習:
1.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刻畫貝多芬的形象的?
2.跳讀課文,圈畫出這些語段(指刻畫貝多芬形象的語段),反復誦讀,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小組合作:
認真品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你感到難以理解的句子,然后分小組討論,弄懂這些句子的含義,最后和全班同學交流。
1.“你們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貝多芬為什么說“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4.“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5.“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在那本大書里流淌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并且加以引申開的。”這句話應如何理解?
6.“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課外作業:
課后聽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從音樂中聽出了什么?
初一語文教案7
教學設計:
創意說明:以合作的形式,層層深入地探究,是本設計的特點。這篇自瀆課文看似淺顯,不過是寫了童年時期一個有趣的游戲,其實作者在這個游戲的回憶中,有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藝術與游戲的關系;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
簡介豐子愷。
二、 小組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2、你認為作者主要是為了寫游戲,還是寫游戲與藝術的關系的?或者還有別的目的?
3、你認為文中“父親”這一角色可有可無嗎?
4、你有過夾雜這藝術因素的童年游戲嗎?與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 課堂交流
1、概括本文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寫了一則童年游戲,它還包括在游戲中萌生藝術的興趣,以及大人對這種興趣的呵護。
2、本文在寫游戲與藝術的`關系時,處理得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因為藝術的游戲的關系確實很微妙,若刻意為之,便會弄巧成拙,索然寡味。(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點中國畫理方面的知識。)
3、“父親”這個角色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很高明的父親,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4、第4個問題,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慨,不要扯得太遠,要緊扣課文。
四、 語言品析
讓學生找文中寫得最生動的句段,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初一語文教案8
教學思路
本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致,布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沖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教學目標
①課文分析:本文寫的是子女與父母的沖突,其中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教學本文,要讓學生在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意識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我們怎樣看待友誼,怎樣看待物質利益,怎樣更好的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怎樣消除我們與父輩之間的隔膜。
②學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1)班學生語文成績處于中等水平,在朗讀與發散思維能力方面尚有欠缺。希望通過本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要領,能夠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并能根據教師引導,發現課文所要揭示和表達的深層次問題,進而闡明自己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思考課文所要揭示和表達的深層次問題。
三、課前準備
學生
①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時就“金錢與友誼”談談自己的看法。
②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①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品味文章內涵,形成自己的觀點。
②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1.導入新課
現在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些金銀珠寶,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有這樣的選擇呢?(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現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有什么不要有病,沒什么不能沒錢。沒有人認為金錢很重要,金錢是萬能的嗎?
(大屏幕投影出示學生的觀點,請作者讀一讀)
“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我看來,友誼是建起人類溝通的橋梁,友誼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友誼的重要性是金錢無法比擬的。”
——七(1)班呂芙蓉
“在人生當中,擁有幾份真正的友誼,比擁有金錢更有意義。擁有友誼,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的朋友會來幫助你;擁有友誼,讓你的生活更加快樂;擁有友誼,你的人生才會更加顯現出自我價值。”
——七(1)班肖玉菲
“如果你沒有了金錢,你可以得到真心朋友的幫助,馬克思年輕時就是靠朋友救濟才度過難關的,不是還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千古名言嗎?但是如果你沒有了友誼,就算有金錢,也會感到很孤單。”
——七(1)班江煒杰
“友誼和金錢對我都很重要。沒有友誼,生活將失去色彩,孤獨和寂寞將始終纏繞著自己;沒有金錢,就失去了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沒有生存,何談享受。”
——七(1)班呂婷婷
的確,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這足以表現友情無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有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羚羊木雕》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好,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初一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系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討論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為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要求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四、探究思考:
在這場矛盾沖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耶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后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著""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著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著喊起來""心里難過極"。可見父母為木雕怎樣傷害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為甚么呢?因為"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為人,只要損害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么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夸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著墻站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為什么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么,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為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為人,左右為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為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著他,止不住流下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我做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后心里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愿。"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兩個極端,"爸爸"舍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并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初一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戰前必須做好政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揮上,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略戰術,善于掌握有利戰機。
2、了解作者及《左傳》的有關常識
3、掌握文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及用法
4、了解本文以“論戰”為中心,裁剪得當的寫作手法
5、分析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及要求:
1、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熟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熟讀課文。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古今中外,軍事家縱橫捭闔、層出不窮,從創作《孫子兵法》的孫武到編著《孫臏兵法》的孫臏,從“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曹操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從“不世出”的拿破侖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的毛澤東……這些名字,我們耳熟能詳,可今天,我們要走進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劌,他不是國君,卻創造了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他不是軍中大將,卻有著主動請纓親臨沙場智慧的風范,他無愧于“平民軍事家”的稱號。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了解背景
春秋初期,齊襄公政令無常,他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逃到魯國和莒國,齊襄公被殺后,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取王位,他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公子糾也在魯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國搶奪王位,但被齊桓公打敗。魯莊公十年,齊桓公借口魯國曾幫助過公子糾,舉兵攻魯,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入侵的齊國。
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左傳》中解釋了《春秋》記載的這次著名的“長勺之戰”。下面我們了解《左傳》。
2、關于《左傳》
《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3、給出重點字詞,引導學生自讀理解課文。
(1)、重點字注音:
guì móu jiàn bó zhé jié mǐ
劌謀間帛轍竭靡
(2)、重點詞解釋:
齊師伐我——軍隊;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衣食所安——養;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小大之獄——案件;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可以憑借;
公將鼓之——擊鼓;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勝。
(3)重點句式及詞語:
1、判斷句式:
①忠之屬也。
②夫戰,勇氣也。
③夫大國,難測也。
(4)、古今異義的實詞:
古義今義
間:參與隔開,不連接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為正義事業而舍棄生命
獄:案件監獄
可以:兩個詞,意為“可以憑借”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5)、重點句翻譯: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何以戰?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8、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5、整體感知
文章以時間先后為順序,記錄了曹劌與魯莊公在戰前、戰中、戰后有關戰爭問題的討論,即:
第一段:戰前(論戰前的準備)
第二段:戰中(敘戰爭的過程)
第三段:戰后(論戰生的原因)
三:學生再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查找關于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了解本文以“論戰”為中心,裁剪得當的寫作手法
2、分析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1、長勺之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2、主要內容
第一段:戰前(論戰前的準備)
第二段:戰中(敘戰爭的過程)
第三段:戰后(論戰生的原因)
二、演角色,品人物,釋疑難
師: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薦兩個同學來分別扮演魯莊公和曹劌,將文中人物的`對話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演一場課本劇。
(學生推薦了三名女同學分別扮演同鄉人、魯莊公和曹劌。)
師:這講臺既是魯莊公的王宮,又是戰斗時所乘的戰車。這場課本劇分三個片斷:請問——參戰——釋疑,每個片斷我先說幾句旁白,你們就開始演。
(三名學生開始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這兩位同學的表演。
學生老師共同評論。
教師設置問題提問:
1、弱小的魯國為什么呢取得戰斗的勝利?
(學生討論,教師巡回)
學生回答
(1)戰爭前做好準備
(2)戰爭中捉住時機
2、針對學生的第(1)個答案,師問:在戰前,魯莊公針對曹劌的“何以戰”提出了幾個條件?
學生回答:三個(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師問:曹劌認同哪一個條件?曹劌為什么僅憑魯莊公提出的第三個條件,就肯定能與齊軍作戰?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魯莊公按照實情斷案,這是忠于職守,為民辦實事,能夠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擁護。春秋時各國遇到大型戰爭時,僅憑常規部隊是不夠的,還必須大量地從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擁護君主,他們就不會跟隨君主去賣命的,正所謂:“君為舟也,民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曹劌深知這點。
板書:戰前——取信于民
師問:如果你是魯國的子民,你會去打仗嗎?
學生回答:愿意
師說:看來,魯莊公的取信于民收到了效果。
3、針對學生的第(2)個答案,師說:那好,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到戰國戰場,看一看仗是怎么打的?
師問:曹劌為什么要等到“齊人三鼓”后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解釋的文字?
(學生閱讀文章,從第三段中找到了對應的解釋文字,并大聲讀了出來。)
師:這表現了曹劌善于捕捉戰機,他在戰中捕捉到哪兩個戰機?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詞語概括出來?
學生:曹劌抓住了“彼竭我贏”之時進行進攻,抓住“轍亂旗靡”之時進行追擊,可以看出曹劌謹慎小心,深謀遠慮。
(教師板書:戰中——捕捉戰機,戰后——分析勝因)
4、分析曹劌的形象
(緊承上面分析)師說:很好,說出了曹劌是一個謹慎小心,深謀遠慮的人,除了這些,你認為曹劌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愛國,有膽有識,非凡的戰略思想,卓越的軍事才能。等等,學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自圓其說。
5、分析魯莊公的形象
學生甲回答:善于用人,善于納諫,是個明君。
學生乙回答:昏君,身為君王卻不懂得打仗。
學生丙回答:是個明君,雖不懂打仗,但他能為老百姓辦實事,忠于職守。
教師小結: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爭的勝利時候先寄托在實行“小惠”上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他急切迎戰,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納諫,說明他與昏君還是有區別。
6、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曹劌,魯莊公,現在如果你們是左丘明,也寫一篇關于長勺之戰的文章,你們會怎么寫?師引導。
生:寫戰爭場面。
師:那本文是怎么寫的?
生;主要寫論戰。
師:抓住了文題,強調論字。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生:不語。
師:本文的主角是誰?
生:曹劌。
師:看黑板。曹劌有哪些特點?
生:謹慎小心,深謀遠慮等等。
師:看來這么寫是有意突出曹劌的嗎/
生:是。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請學生發揮想象,結合課文第二段,詳寫戰斗過程。
教學反思:
我開的公開課是本文的第二課時。
在這一課時里,我嘗試了“學生問題教學法”。問題本應學生自己提出來,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還是保守的自己提出來,所以,課還是略顯傳統。但在學生回答時,例如圍繞曹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對學生的質疑、回答進行了肯定,然后引導他們從文中找依據來爭論,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同時又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這節課的教學,我有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面對學生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我的引導有時略顯生硬。有時會將學生硬拽到自己預設的軌道上來的感覺。當課堂生成與教學預設不一致時,教師隨機應變,相機點撥,順勢引導的功夫,我是要千錘百煉,不斷提高的。
總之,不管是成功,還是不足,這節課給我的收獲太大了,有自信,有啟發,有冷靜的審視,有更多的思考,它將使我在語文教學藝術的探索之路上饒有興趣地走下去。
《曹劌論戰》知識點歸類復習
【注音】
曹劌( )又何間( )焉肉食者鄙( )
犧牲玉帛( )小信未孚( )登軾( )而望之
吾視其轍( )亂夫( )戰,勇氣也望其旗靡( )
【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古今異義詞】
齊師伐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雖不能察,必以情。
小大之獄。
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再而衰。
【詞類活用】
一鼓作氣,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詞】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 )焉?
2.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
3.衣食所安( ),弗( )敢專( )也。
4.小惠未徧( ),民弗從也。”[通假字]
5.犧牲( )玉帛( ),弗敢加( )也,必以信( )。
6.小信未孚( ),神弗福( )也。
7.小大之獄( ),雖( )不能察( ),必以情( )。
8.忠( )之屬也。
9.公將鼓( )之。
10.齊師敗績( )。公將馳( )之。
11.遂逐( )齊師。
12.既克( ),公問其故( )。
13.一鼓作( )氣,再( )而衰,三而竭。
14.彼竭我盈( ),故克之。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故逐之。”
【譯句】
1.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初一語文教案11
教案通常又叫課時計劃,包括時間、方法、步驟、檢查以及教材的組織等。它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依據。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字詞,熟悉文章內容。。
2、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3、感悟斑羚在危急關頭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斑羚飛渡的情境,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感悟斑羚在危急關頭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理解人和動物的關系,激發學生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責任感。
學習過程
一、預習
1、初讀課文,正字音、字形,解釋詞義。
(1)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悲愴()嫻熟()逞能()肌腱()
恍惚()迥然不同()參差()眼花繚亂()
(2)解釋下列詞語
1嫻熟:
2恍惚:
3進退維谷:
4迥然不同:
5一塵不染:
6略勝一籌:
2、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作者,原名,祖籍,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所著動物小說將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識性融為一體,充滿哲理內涵,風格獨特,被冠以“中國動物小說之王”。
二、自主學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請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復述)
3、斑羚為什么要飛渡?
三、合作探究
1、文中的斑羚沒有姓名,作者是如何說清楚的?
2、文中所描繪的斑羚是一群怎樣的斑羚?
一、預習導學
1、聽寫生字、生詞。
2、復述課文內容(重點是飛渡的過程)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不看動物世界?
師:今天,老師就給同學們講一個動物世界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西藏,一天,一只肥碩的藏羚羊被獵人發現了。奇怪的是他并沒有逃跑,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獵人,然后沖著獵人前行兩步,兩條前腿一彎,撲通跪下了。與此同時,兩行長淚從他的眼中流了出來。獵人呢,并沒有被他的憐憫所打動。槍聲響起,藏羚羊應聲倒地,到最后仍是跪拜的姿勢,兩行淚跡仍然清晰的流著。
同學們,請同學們猜猜看,藏羚羊為什么下跪,是怕死嗎?
不是
師:隨著獵人對他的`開膛扒皮,一切便真相大白了,。原來,在這只藏羚羊的肚子里,靜靜地臥著一只小藏羚羊。他已經成形了。顯然,藏羚羊之所以彎下笨重的身體給獵人下跪,是在祈求獵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條性命啊???
師;我被這慈母的跪拜深深地震撼了。可見,在動物的世界里,
也充滿了濃濃的親情與厚意。
師:今天,我么么要學習的這篇文章《斑羚飛渡》,再一次將這動物世界中感人肺腑的一幕呈獻給大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動人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復述課文內容(重點強調怎么飛渡過去的,學生復述完以后,賞析FLASH,電腦演示飛渡的全過程)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斑羚飛渡的悲壯美,課文中的第幾段把斑羚飛渡的過程寫的最具體?是不是課文中的第九段?(這樣悲壯的一幕,作者是怎樣把他寫的生動、真實、感人呢?)我們一塊來賞析這一段。(課文中的第九段之所以把斑羚飛渡的悲壯美寫的如此)
(三)質疑,交流,探討課文第九段。
1.找出主要的動詞。找出運用修辭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讀這一自然段。
師;這些動詞那你寫得好,不用這些動詞或者換掉好不好。
生:不能。
師:對,這些動詞能夠把斑羚飛渡的過程具體而又生動。那么再讀這些動詞的時候應該怎么樣?(生:重讀)
師;誰愿意來讀一下,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飛奔起來,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
教師評價學生朗讀的內容
師:又寫了哪些比喻句呢?
生:讀出比喻句。
四、拓展訓練
你認為人類應該怎樣和動物和諧共處?
五、小結
六、作業
1、熟記本課字詞。
2、預習下節課內容。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復述斑羚的故事,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品讀斑羚飛渡的細節描寫,學習細節描寫的方法。
3、體會本文詳略得當的敘述與具體生動的描寫。
4、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那種在危急關頭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悲壯,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學習重點難點
1、體會本文詳略得當的敘述與具體生動的描寫。
2、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那種在危急關頭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悲壯,體會文章深刻的主題。
學習過程
一、預習
1、這個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讓你感動,你最受感動的句子或內容是哪里?說說你為什么而感動?
2、文中驚心動魄的場面描寫很是精彩,而14、15兩段則運用了________描寫,它通過作者的________,贊美了斑羚的精神。
二、自主學習
根據你預習課文的情況,在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復述課文。(可從斑羚為什么要飛渡、斑羚用什么方法飛渡、斑羚飛渡的結果怎樣三方面來組織語言)
二、合作研究
1、文章那么多只斑羚飛渡,作者是如何安排詳略的?
2、老斑羚是被迫這樣的嗎?還是心甘情愿的選擇?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并且思考一下從老斑羚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精神?
3、鐮刀頭羊是這場飛渡的組織者,文中重點寫了它的哪些表現?談談你對鐮刀頭羊的印象。
4、文中“彩虹”這一意象一共出現了幾次?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并且說一下“彩虹”的作用。
三、小結
通過本文學習我們從斑羚身上能學到哪些品質?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
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
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
四、拓展練習
藏羚羊跪拜
一天大清早,老獵人從帳篷里出來,伸伸懶腰,正準備要喝一銅碗酥油茶,突然瞅見兩步之遠對面的草坡上站立著一只肥肥壯壯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門來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渾身立即涌上一股清爽的勁頭,絲毫沒有猶豫,就轉身回到帳篷拿來了杈子槍。他舉槍瞄了起來,奇怪的是,那只肥壯的藏羚羊并沒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后沖著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汨從藏羚羊眼里流出來。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板機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區流行著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語,“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時藏羚羊給老獵人下跪自然是求他饒命了。但他是個獵手,不被藏羚羊憐憫打動是情理之中的事。他雙眼一閉,板機在手指下一動,槍聲響起,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臥的姿勢,眼里的兩行汨跡了然清晰地留著。
那天,老獵人沒有像往日那樣當即將獵獲的藏羚羊開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現著給他下跪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蹺,藏羚羊為什么要下跪?這是他幾十年狩獵生涯中唯一見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鋪上的他久久難以入眠,雙手一直顫抖著……次日,老獵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對那只藏羚羊開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顫抖。腹腔在刀刃下打開了,他吃驚得叫出了聲,手中的刀掉在地上……原來在藏羚羊的子宮里,靜靜地臥著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經成形,自然是死了。這時候,老獵人方才明白為什麼那只藏羚羊要彎下笨重的身子給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獵人留下自己的一條命,以保全懷在腹腔中小藏羚羊的生命啊!
于是,老獵人明白了:原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圣的。于是;老獵人停下了手頭的活兒。當天,老獵人再沒有出獵,他在山坡上挖了坑,將那只藏羚羊連同它那沒有出生的孩子掩埋了。同時埋掉的還有他的杈子槍。從此,這個老獵人在藏北高原上消失了,再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讀完這篇關于藏羚羊的文章之后,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初一語文教案12
目標:
1、結合課文學習理解詞語:酸澀、慷慨陳詞、屈辱等。
2、理解“教室里自然爆發出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飄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師生之間濃濃的情誼。
重點:了解劉老師是一位溫柔善教,熱愛學生的好老師,體會濃濃的師生情。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多媒體課件
時間:一課時
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一段話,指名讀。
2、師:這段話中的“蘇老師”指的是我國著名作家:蘇叔陽。他曾經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河北北京師范學院、北京中醫學院。這是他的一位學生回憶蘇老師為他們授課時的風采。蘇老師上的“黨史”課之所以吸引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與他的老師——教歷史課的劉老師分不開的。
3、揭示課題,板書
二、學習第一節
1、課文開頭告訴我們什么?自由讀,交流
2、針對這一節,提問
三、學習2-5節
1、作者從小到大,有很多老師教過他,在他看來,劉老師的教學有些什么特點呢?
默讀第5節,思考,交流。(學生答得好,答得不好)
板書:動作、神態、語言;與眾不同
指導朗讀
2、過渡:劉老師教的是歷史課,在很多人的眼中,歷史是比較枯燥的。劉老師上的歷史課吸引作者的`有哪些?
從第四節中找到相關語句,理解“慷慨陳詞”、“哽咽”等詞義。
后來,作者能考入大學歷史系,包括他自己在給學生們講“黨史”吸引學生,這都是與劉老師有很大的關系。
板書:吸引人
3、全文從頭到尾都是在寫劉老師,其中第2、3節是從人物的外貌、一個動作具體展開描寫的。
與同桌一起找找相關語句,讀一讀,說說從中能看出什么?
板書:忠厚,幽默,敬業
4、課文不但寫了劉老師,還寫了“我們”
出示句子,齊讀,分析
文中對于“我們”的側面描寫,是為了說明什么?
板書:尊敬
5、剛才我們從四個方面對劉老師進行了分析,你對那個內容印象最深呢?找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四、學習第6節
1、正因為劉老師是這樣一位好老師,所以作者在幾十年后還會——(深深地、深深地思念著)
2、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但包含著學生對老師的崇高的敬意和無盡的思念。同時又與簡潔的開頭相呼應。
過渡:的確,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都離不開師長的引導,就象花兒離不開園丁的栽培一樣。一位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文中的劉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
五、讀寫結合
剛才我們抓住四個方面對劉老師進行了分析,接下來請同學們模仿這種方法,對某個人物進行描寫。(根據時間,也可抓住一方面描寫)
(參考內容:xx老師教我們課。奶奶是位慈祥的老人。┄┄)
板書:
35、我的老師
劉老師教我們歷史課
忠厚、幽默、敬業與眾不同尊敬吸引人
初一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品味語言,體會運用修辭手法,短句和富有張力的詞語所構成的場面描寫。
4、借鑒本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完成簡單有一定內涵的場面描寫。
導入新課(用時5分鐘)
一曲激昂高亢的《黃土高坡》,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廣袤的黃土高原,這里不是魯迅筆下的杏花春雨江南,這里沒有小橋流水人家,沒有吳儂軟語的咿咿呀呀;這里只有奔騰的黃河、醬色的土地,只有火紅的高粱,和那樸實彪悍的西北漢子。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他們用特有的感情蹦出了一種舞蹈——安塞腰鼓。
放視頻短片,了解安塞腰鼓的歷史和特點。請同學們用詞語概括一下。
今天,我們一起隨著劉成章的生花妙筆,踏上黃土高原,去安塞古鎮,聆聽那從20xx多年前的戰場傳來的戰鼓聲,去欣賞生命的搏擊——安塞腰鼓。
朗讀抒情 (用時10分鐘)
小組自由朗讀,注意節奏、重音和情感。
本文情感線索:好一個安塞腰鼓。
小組代表朗讀展示。
聽名家朗讀全文。
整體感知 (用時15分鐘)
聽名家朗讀全文,整體感知,思考下列問題
本文記述了一個什么過程,描述了一個什么的場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 參考答案:安塞腰鼓表演
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為主體,可以分為三部分,用一個詞概括過程的特點。
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參考答案:安靜 舞動 寂靜
本文場面描寫構成的要素有哪些具體的東西
參考答案: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系著紅綢的腰鼓、黃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紅的高粱
這些東西聚合在一起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參考答案:粗獷、豪放、狂野、大氣、磅礴、活力、張揚、激情的宣泄、生命的激蕩、精神的自由
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呢
參考答案:歌頌了生命中奔騰的力量。表現要沖破束縛的強烈渴望。歌頌陽剛之美。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
主題感悟:
一場安塞腰鼓表演,慢慢沉寂下來的是鼓聲,而久久震撼我們的心田的.是那近乎瘋狂的搏擊著的生命,那千年黃土孕育的、奔流黃河滋潤的安塞腰鼓,它敲擊著生命之門,跳動著生命之舞,燃燒著生命之火。
也許它就是一場人生的奮斗歷程,在起始的安靜中積蓄,孕育到奮斗時的揮灑與張揚,再到結束時的的沉思與寧寂。當遠處那聲渺遠的雞啼響起,我們感受到有另一種生命在涌動。 我們的這些感受都是通過作者的文字描述出來的,可見語言的魅力。
品味語言
小組討論,文章哪些句子很美,請賞析。
賞析格式: 我認為----------------句子很美,因為-------------------
仿真寫作
例一、 段內的排比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樣,是------------;----------一樣,是--------;-----------一樣,是------------……。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參考答案:閃電一樣,是移動的身影;靈蛇一樣,是扭動的腰肢;虎嘯獅吼一樣,是驚天動地的鼓聲;熱火一樣,是燃燒的紅綢;打雷一樣,是震聾發聵的吼聲;狡兔一樣,是移動的腳步;雄鷹一樣,是張開的臂膀……
例二、段落間的排比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
是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x x x x x 上, x x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x x x x x x上,x x x x x x x 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參考答案:碰撞在大地的胸膛上,大地變成牛皮鼓面了;碰撞在華夏兒女的心上,華夏兒女的心變成牛皮鼓面了。
自由仿寫:選取你認為優美的語句或者段落進行仿寫,小組交流。
寫作借鑒
自我小結學習本課之后在寫作方面有哪些收獲。
參考答案:場面描寫的技巧;
調動多種感官描寫人物、景物和場面。
具體有景、有物。
選擇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描寫人物、景物和場面。
描寫要有層次和順序。
使用多種修辭手法。本文的排比、比喻、反復的運用很成功。
我抒我情
播放影片
觀看,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中國的力量。用你的筆,記錄那氣勢磅礴的救援場面;用你的筆,抒寫撼天動地的無疆大愛;用你的筆,刻寫那堅定不移的人生信念;用你的筆,鑄就那頂天立地的中國脊梁。
初一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② 了解這兩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③ 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① 有感情地朗讀。
② 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投影儀、錄音機、磁帶(提琴曲《梁祝》、鋼琴曲《星空》)
學生:了解有關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有條件的查閱這兩首詩的創作背景。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我們跟隨著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詩人所追求的那份美麗,那份新奇。
朗讀課文,先從整體上了解詩歌內容
① 教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讀節奏與重音),播放背景音樂:提琴曲《梁祝》部分,創設一種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課文錄音帶)
② 學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
a.全詩共四個小節,哪些是寫實的,哪些是寫想像的?
b.請你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容及想像過程。
③ 全班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因為這兩個問題都比較簡單,所以很快老師可以明確:
a.第一節是寫實的,第二~四節是寫想像的。
b.詩人想像了牛郎織女在天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品味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①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轉入全班討論。
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么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c.詩中反復出現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這個環節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所表達的主題。討論時老師可以通過提示幫助學生,如討論為什么要對傳統的神話故事情節加以改動時,可讓學生想,神話中的牛郎織女被分隔天河兩岸不得相聚的悲劇是誰造成的?王母娘娘為什么硬要拆散他們?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讓學生了解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結合小組代表的發言,教師可以明確:
a.神話故事中牛郎織女被無情地分隔在天河兩岸,而在詩歌中,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富足;“閑游’’表現了牛郎織女生活的自在、舒適、幸福;“淺淺的”說明了牛郎織女可以自由地往來,已經不是神話傳說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b.上世紀初,中國還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運動呼喚人們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運動結束后中國依然處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沒有到來,許多人因此感到絕望無助,但是詩人沒有因此而放棄希望。他改寫了神話,想像牛郎織女在天上過著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他對理想的向往和執著的追求。
c.詩中的“定然”、“定”表現的明明是想像的內容,卻用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使讀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討論中也可以穿插介紹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時代背景,但是要簡略,不能涉及得過多過深。
②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詩歌,注意聲音不要太高,語氣舒緩,要帶出輕松神往之意。
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 引導學生討論:可不可以刪去第一小節的街燈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為什么?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讓學生明確這首詩運用了聯想與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節運用了聯想的手法,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時隱時現,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這就是聯想,這種聯想既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對現實的不滿,對光明的追求,把內容由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基礎。
第二~四小節,詩人描繪天上街市的美麗,街市上陳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走的幸福,都是詩人想像出來的。這種想像,又是以在人間看到的街燈、明星為基礎的。人間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與追求,體現了詩作的浪漫主義風格。
以上內容,學生討論時可能說不全面,教師可以提示,要幫助學生明白產生聯想要有一定的基礎,要有可以產生聯想的那個相接點,而想像則是以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② 學生討論:舉例說說,這首詩的語言好在哪里?
學生可以從任意角度說,如,a.詩句押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的韻腳“星”、“燈”;b.用詞準確。例“珍奇”、“淺淺的”;c.語氣親切。例“我想”、“你看”;d.表達信心很堅定。例“定”、“定然”。不要對學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論化,學生能結合詩歌把體會說出來就行了。
學生自由背誦課文
小結
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
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誦一遍這首詩,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吧。
布置作業
① 背誦這首詩,會默寫。
② 發揮想像,將這首詩改寫成散文,要注意具體情節的描寫。
課前準備
第二課時:《靜夜》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與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們再面對月光淡淡的《靜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產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讀課文
① 教師范讀,可配背景音樂:鋼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讀節奏、重音。
學生邊聽邊注意老師朗讀的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和語氣的輕松舒緩。
② 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再集體朗讀。
2.探究學習
①討論,理解內容與寫法。
a.這首詩哪部分寫實?哪部分想像?寫實與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點?
b.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么內在聯系?
c.這首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d.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通過討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
a.詩的第一小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小節屬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b.第二小節開頭的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叫咱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像已經像脫韁的野馬穿過茫茫海霧,想像著有“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留下串串珠淚……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c.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d.第4小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可重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如喜歡第一小節的詩句,可扣住寫景的細膩形象,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秘。“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云,而白云之間的空隙里,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如喜歡第二小節的詩句“天河何處”,則可以抓住詩人跳動的思緒,由普通的鄉間夜景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廣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但緊接的“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飛的心緒往回收攏,模糊的海霧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歡后兩句的則又可以把思維轉換到想像的角度,為什么流珠?喜極而泣?傷心落淚?抑或無窮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
a.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
牽牛花開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這個練習很簡單,是學生學習聯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礎性練習,學生說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輕柔地、舒緩地、帶點神秘味的反復朗讀最后兩句,再討論翻譯“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的想像世界。可讓學生對鮫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選擇《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話加以描繪。
這個練習也屬于開放性的,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說,互相補充,培養學生聯想與想像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總結課文
① 讓學生反復朗讀,當堂背誦。
② 教師小結。
“鮫人在岸,對月流珠”的故事,激發了我們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啟示我們,多關注身邊的生活,熱愛生活吧,你會發現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業
① 熟練背誦兩首詩,會默寫。
② 想像練習。
在青島嶗山海濱,有一處風光秀麗的旅游景點——石老人。這里因為湛藍的大海中有一塊狀如老人的大石頭而得此名。請你發揮想像。寫一個有關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家鄉的某一處歷史遺跡,或根據自己掌握的民間故事進行拓展寫作。
③ 薦閱讀:郭沫若詩集《女神》。
初一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會認“乖”等7個生字,會寫“性”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抓癢、踩印、梅花”等13個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真實,具體的表達方式,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4、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2、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課時:兩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詞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導語:(拿出一本卡通書《多啦A夢》)這本書你們都喜歡看,誰能告訴我這本書的主角是誰?(生答:大雄和機器貓)。沒錯,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愛而且無所不能的機器貓,但是它不是真實的`貓,現在我們來看看現實生活中的貓(課件展示貓的圖片)。今天我們就跟隨老舍先生來看看他養的貓。
初一語文教案16
【學習目標】
1.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景的匠心。
2.理解課文在結構、語言上的亮點。
3.品味課文的人文情懷。
【學習重難點】
1.理解課文在結構、語言上的亮點。(重點)
2.品味課文的人文情懷。(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三峽的壯麗風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詠它,古有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商隱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今有劉白羽的《長江三日》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文,更增添了三峽的美。今天,我們繼續來品味酈道元《三峽》一文的精妙之處。
二、自主預習
水是山的眼睛,酈道元是怎樣寫出三峽水的特色的?
明確: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極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后的水流之急。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壯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三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茂”寫草木。“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天,讓人不勝凄涼。
三、合作探究
(一)歸納主題
《三峽》通過對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表現了作者深愛祖國河山之情,同時抒發了對漁民艱險、痛苦生活的悲憫。
(二)難點突破
為什么“亭午”可以解釋為“正午”呢?
明確:“亭午”一詞,是“羲和亭午”一句話的省文,出自東晉孫綽的《游天臺山賦》,它的意思是“日至中天”。因為古代神話中的羲和是替太陽趕車的日神,所以古代詩文中常以“羲和”代替“日”。(《淮南子天文訓》:“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高誘注:“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引自《太平御覽天部》)《釋和》謂“亭,停也”。《文選》劉良注釋《游天臺山賦》謂“亭,至也”。由此可見“亭”可以解釋為“停”或“至”,它是“羲和亭午”這個句子中的動詞。“羲和亭午”這個句子本來是易解的,后來緊縮成一個詞,省去了主語“羲和”,就變得費解了。
(三)美點尋蹤
1.布局美。作者先寫七百里山勢,再寫夏水暴漲,繼寫春冬美景,后寫寒秋肅殺。因為,三峽的山不同尋常,不但多、連、高,而且峽間很窄。可想而知,江水通過這樣的峽谷必然比其他處更急,更壯觀。水漲總有水落時,一年四季,漲落有致。夏天江水暴漲,春冬“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秋天水枯谷空。由此,水成了串聯全文的一根紅線。
2.節奏美。江水通過三峽,時而像一群奔騰的野馬,時而如調皮搗蛋的小鹿,反映到上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七百里山勢寫的是靜態,文氣平靜舒緩;夏水暴漲寫的是動勢,文氣劇變似異峰突起。這里作者運用欲揚先抑,先弛后張的手法,前后節奏,反差強烈,一張一弛,扣人心弦。
3.過渡美。全文寫出四個層次,作者僅用了六個字,就把全文天衣無縫地榫接在一起。用“至于”自然導出夏水,一個“則”字暗示對比、巧妙地過渡到春冬。用“每至”引出肅殺之秋,用“故”總束第四層,引出漁者歌謠。
4.言辭美。課文受南朝文風影響,文句駢散相雜,運用了一些古漢語的修辭方式,互文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種。為避免行文的單調呆板,或適應文體表達的某些要求,把一個意思比較復雜的語句有意識地分成兩個形式大致相同、用詞交錯有致的語句,使這兩個語句的意義內容具有彼此隱含、彼此滲透、相互補充的關系,這種修辭方式就叫互文。這種句子翻譯時應并成一句。如:“隱天蔽日”,實際意思是“隱蔽天日”。
四、板書設計
三峽
布局美
節奏美
過渡美
言辭美
雄偉壯麗
深愛祖國
悲憫漁民
五、課外拓展
三峽的美景不僅僅深深吸引了我們,更有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注全部的感情,難道吸引他們的僅僅是自然的山水嗎?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這樣說:“我發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的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同學們,你們知道在這片神奇的山水背后蘊含了哪些人文的痕跡嗎?
明確:這里曾是無數文人墨客的心靈棲息之所;這里曾是屈原、昭君的故鄉;這里曾是金戈鐵馬的三國古戰場;這里的纖夫文化和碼頭文化還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伏爾加船夫曲”,這些與自然、命運、意志的搏斗之歌,正是中國人所特有的積極人生和進取精神。如果說三峽的美麗是大自然的創造,那么三峽的靈魂則是歷朝歷代文人雅士的結晶。其實,正是三峽的山水成就了這些千古絕唱,而這燦爛的文化奇觀又使三峽聲名遠揚。
初一語文教案17
一、 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做到有條理、有中心地說話。②掌握“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作文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養成愛思考、愛探究的興趣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悟親情、尊敬親人,養成熱愛家庭的情感和對家庭的責任感。
二、課前準備
1、讓每位同學在課前都去收集媽媽(或者爸爸、奶奶等長輩)的嘮叨;
2、讓兩位同學排練小品《媽媽的嘮叨》。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課文,導入活動
同學們,這個單元的課文讓我們感受親情的溫馨。在《風箏》中,我們感受到兄弟之情;在《羚羊木雕》中,我們經歷了一場家庭沖突;在《散步》中,我們體會到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的復蘇;《詩兩首》讓我們重溫母愛這一主題;不過要感受親情,關鍵還是親力親為。今天這堂課,就是給我們一個機會,體會我們的家所帶來的溫馨。談到“家”,我們就會想到一家之主——我們的父母,說到父母,大家總會用“羅嗦”、“嘮叨”來形容他們,下面,我們先來聽聽同學們收集到的父母的嘮叨,看看是不是這世界上的父母都那么嘮叨。
(二)收集材料,談談感受。
聽起來他們的父母真的是嘮叨,我們聽聽這兩位同學對父母嘮叨自己有什么感受好嗎?
(請兩位同學談感受)同學們,覺得父母嘮叨自己的`人其實還不止我們,還有下面小品中的主人公孫萌,我們看看他會怎么做。下面有請小品表演《媽媽的嘮叨》
(三)表演小品《媽媽的嘮叨》
故事就說到這里了,這下可糟了!孫萌要離家出走了!同學們,趕緊想想辦法,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四人小組探討,應該如何勸說孫萌,列出發言要點),過一會再來勸說這位孫萌吧。
(四)口語交際訓練:
以說服小品中的孫萌為切入口,進行下列活動: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大家合作探討,應該如何勸說孫萌,并把想對孫萌說的話寫下來,注意要使用第二人稱。
2、集體活動:討論完后,請各小組派代表來說一說該如何勸說孫萌,然后請孫萌及同學們來評價一下哪些同學說得好,好在哪里?(同學們討論并得出答案)
3、教師小結同學們的表現,提出問題:說話怎樣才有條理,重點突出并有說服力?
通過說服孫萌,大家應該想想這個問題:為什么有的同學說服成功,有的卻不被采納?也就是說,怎樣才能說服別人,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
板書:
語氣溫和懇切
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出發
換位思考
用詞委婉
(五)快速作文,深情告白
引導并布置作文:孫萌最終決定不離家出走了,這真是大家的功勞啊,但是孫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念頭,與他的媽媽平時對他的嘮叨有一定的關系。他們以后要怎么相處呢?現在請你給孫萌的媽媽寫一封信,把你的想法告訴她。
(六)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擴展并完成課堂上的作文訓練:給孫萌媽媽的一封信
附:
劇本:《媽媽的嘮叨》
人物:孫萌(兒子)、媽媽
道具:椅子、桌子、飲料一瓶、掃把、圍裙、漫畫書、碗一個
內容:
孫:(一邊喝東西,一邊看漫畫,坐姿粗魯,大笑)哈哈哈……
媽:(邊掃地邊看他一眼,不解地自語):這傻孩子在干什么啊?
孫:(拍桌子旁若無人地大笑)哈……
媽:(大步走過來,一手拿掃把,一手叉腰):孫萌!你在看什么!這么好笑?
孫:(企圖收起漫畫,放在身后):沒,沒什么。
媽:(喝令):拿出來,快點!
孫:(不情愿地遞給媽媽)
媽:(和顏悅色地嘮叨)什么!你又在看漫畫書!(拍孫的胳膊)我說過多少次不準你看這些書,這些書對你有什么作用呢?看看你這幾次考試的成績,一次不如一次!你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氣死我了!(拿過他的書)這書不要了!
孫:不要!媽媽,這書不是我的。
媽:(怒)不行,你快去做作業,作業都沒做完,快回房間去,怎么還不去,快點!
孫:(不耐煩地):行了,行了。(回房趴在桌子上寫字)
媽:(端著湯走進房):孫萌,累了喝碗湯,……你看你這字寫得啊!東歪西倒像睡著似的,別寫得那么潦草,一字一畫來。(拿起筆手把手教他)快點做啊,別老想著玩!你看樓上的小麗姐姐,她平時讀書多用功,這次考試,聽說考了年段第一名!你可要好好跟她學啊。不認真讀書,長大就沒出息了啊!……
孫:(雙手握拳向天,臉上異常憤怒):天啊!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媽媽啊!我要離開這個煩人的地方!(退場)
初一語文教案18
鄧稼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并理解“宰割、籌劃、彷徨、馬革裹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詞語,并學會運用。
2.高快速閱讀的能力,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情感。
過程和方法目標:
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征。
2.會語言及句式特點,理清各部分的關系。
3.探究作者寫人物傳記的獨特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鄧稼先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圖片)顯示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云,鄧稼先畫像、楊振寧畫像。(針對三幅圖作適當的介紹,突出鄧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兩彈元勛”鄧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課堂設計: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發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②我發現“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斗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斗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恒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發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并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并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探究問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于表達較復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3.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制“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余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總結課文
三、作業布置:完成練習冊
四、板書設計:
教后記:結合美國同伊拉克戰爭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導入課文。鄧稼先,“‘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這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做人就是要做這樣的人!我們隨著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來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的。讓學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
初一語文教案19
【課前導航】
《丑小鴨》是根據安徒生作品改寫的一篇擬人體童話。作者筆下的丑小鴨處處受排擠、受訕笑、受打擊。但它并沒有絕望,也沒有沉淪,而是始終不渝地奮斗、追求,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高貴的白晝鵝。文中丑小鴨艱難曲折的人生經歷,以和其執著追求的頑強精神,深深地蕩滌著每位讀者的靈魂。
本文是同學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情節引人入勝,教學中應抓住同學的年齡特點,根據中同學特有的好奇心和同情心進行教學,強調自主閱讀,自主感悟。以“讀──析──感──悟”為主線,激發同學讀書興趣,引發同學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同學對美好的境界、美好的理想進行體驗和追求。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積累生字、詞語、美詞佳句;
2、能力目標:了解丑小鴨命運的戲劇性變化,理解其社會意義,培養同學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同學懂得友善、懂得追求。
【信息資料】
1、課件、天鵝圖片;
2、了解安徒生的生平,收集安徒生的其他作品進行閱讀。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演練〗
演講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
〖激趣起錨〗
童年,故事伴我們生長:白雪公主讓我們懂得了善良,快樂王子讓我們學會了無私,小紅帽教會了我們機智,或許我們也聽過丑小鴨的故事吧。教師隨即出示“丑小鴨”變成白晝鵝的“flash”圖片,引入課題。
〖學海泛舟〗
一、初讀
1、自讀課文,畫出不熟悉的字詞,利用工具書理解意思,并識記字形,交流鞏固。
自主學習、合作鞏固。
2、分段指讀,師生評議。
培養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二、熟讀
1、引導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文:
考慮:讀懂了什么?沒讀懂的用“?”標出。
2、分組交流談故事的感受:
引導同學初步感知文章內容,分組交流,達成共識。
分組、合作、探究。
3、質疑問難:
交流研討后,你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請說出來。
師生交流,整合問題,適當點撥
4、內容探知:
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談談你的理由。
結合課文內容簡單易懂、情節引人入勝的特點,強調自讀自悟,培養同學的閱讀能力。
5、仿句拓展:
根據例句,仿寫句子,與例句構成排比。
發揮想象、拓展思維、緊扣主題、延伸課外。
丑小鴨讓我們學會了自信和追求;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跳讀全文,深析內容
1、理線索:請找出貫穿全文的線索。
以丑小鴨流浪的足跡為線索。
2、明結構:
請具體找出丑小鴨流浪生活的足跡。
(出生地──沼澤地──老太婆家──灌木林里──老農家──花園里)
3、析內容:
結合語境,簡要概括丑小鴨在各個地方的故事。并用精確的詞語概括大家對它的態度,同時體會丑小鴨是怎樣對待自身的`生活的。
出生地──(被排擠)
沼澤地──(被歧視)
老太婆家──(被訕笑)
灌森林里──(向往美)
老農家──(被追打)
花園里──(被贊美)
二、辨析形象,感悟主題
1、辨形象:
指出你認為可悲、可笑、可鄙、可敬的人物(動物)形象。進行分角色朗讀或扮演。之后,對其評價,體會其實際意義。
小組合作。
示例:老太婆家的短腿雞,它高傲無禮,自以為是,缺少同情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的冷酷,人情的冷淡。
2、悟主題:
你知道丑小鴨變成白晝鵝的原因是什么嗎?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分析。
關鍵句子:
⑴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⑵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
⑶只要你是一只天鵝,就算是生養在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
⑷他感到非常難為情……因為一顆美好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驕傲的。
引導同學悟出主題后,相機出示美麗的白晝鵝飛翔于天空中的畫面。在畫面的下方提示主題。
主題:要成為白晝鵝,就應有寬厚、善良的心,應有理想,要勇敢地追求美與幸福。
三、人生啟示
從丑小鴨的“丑”“苦”“變”的經歷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示例:
1、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2、沒有對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就不可能發明出人生的奇跡。
3、命運無軌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4、愛拼才會贏。
四、拓展延伸
素質作業,任選一題:
1、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也許有許多丑小鴨,他們經過自身的拼搏奮斗,最后也成為一只美麗的白晝鵝,請以《丑小鴨的夢》為題,寫一篇文章,記敘他們的生長歷程。
2、編排課本劇。
3、搜集安徒生的其它作品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模式縮影】
1、學習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關鍵詞、指導、培養、學習、理解、感悟)
⑵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鍵詞、思想、頌揚、贊美、感悟)
2、教學模式:
⑴說、談、講、暢、三分演練(前練)
⑵導入新課、創設情境(導入)
⑶多樣讀文、整理感知(讀熟)
⑷合作探究、深入分析(析透)
⑸賞析句段、說談體會(悟深)
⑹課下延伸、搜集素材(延展)
3、預期目標:
體現三維梯度,溶入聽、說、讀、寫和綜合實踐。樹立人文、人本的大語文觀念,創設合作、和諧、愉快創新的課堂理念。
初一語文教案20
一、疏通句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
2、請學生試讀課文。
3、教師范讀。
4、學生齊讀。
二、理解文義、探究深層含義
1、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討論)
2、請大家在討論時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詞:
⑴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兒女:子侄輩,現代專指兒子和女兒。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迅速欣然,高興地。
⑵空中撒鹽差可擬
擬:比,比擬。
⑶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比不上。
⑷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約定。
乃:才。
⑸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約會,約定。
委:舍棄。
⑹元丘入門不顧顧:回頭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3、提問:大家對于課文有沒有什么疑問?(引入下面的問題)
⑴文中的這一家人是在一種什么樣的氛圍下聚會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⑵“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謝安的話,如果你是謝安,你會說出什么話來?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好?(前者較有韻味)
⑶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⑷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暴躁、易怒)
⑸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
⑹讓學生表演這篇的情景。
⑺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來。
4、總結:全文以寥寥數筆,就將當時的環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煉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
三、拓展延伸
1、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種寫作手法,我們先看看蘇軾的兩首詞,都與飛雪有關,都表達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陶潛。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這兩首詞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織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不同的雪景。
2、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于)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為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⑴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的內容。
⑵陳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親有無功德嗎?
【初一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語文社戲教案06-12
初一語文《春》教案04-08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09-24
初一語文《天目》教案02-16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0-26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12-28
初一語文《社戲》教案11-23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02-18
初一語文優秀教案02-28
初一語文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