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活動<秋天>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1
教學設計:
這是一節以歌唱為主的音樂綜合課。通過唱與動的訓練,充分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幼兒認識、體會、感悟音樂,積極主動的表現音樂。啟發幼兒細心地觀察大自然的事物,并從中體會到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優美、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活潑、親切的音樂情緒。
2、感受春雨悄悄下的意境和種子出土發芽的喜悅,樂意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用優美、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幼兒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春雨悄悄下和種子出土發芽的意境。
三、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感受過春雨和雷雨的經歷。
物質準備:歌曲伴奏音樂、春雨和雷雨的聲音、PPT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的旋律,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節奏和情緒特點。
幼兒跟隨音樂拍手,感受四分之二拍的強弱節奏和活潑的音樂情緒。
(二)創設挑戰任務的游戲情景,激發興趣,發聲練習。
1、播放春雨和雷雨的聲音,幼兒認真傾聽、比較兩種聲音的不同。
春雨——沙沙沙(春雨小、聲音輕),雷雨——嘩嘩嘩(雷雨急,聲音大)。
2、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X X X 丨 X X X 丨
沙 沙 沙 沙 沙 沙
嘩 嘩 嘩 嘩 嘩 嘩
(三)幼兒欣賞歌曲,熟悉音樂旋律,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歌曲特點。
1、教師完整演唱歌曲,提問: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詞里唱了什么?
2、欣賞歌曲第一段,提問:種子說了什么?說話的聲音應該是怎樣的?為什么說“雨水真甜”小種子要做什么?
3、欣賞歌曲第二段,種子寶寶出土和長大時什么樣子的?要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呢?
小結:這是一首優美、輕柔的歌曲,聽著這首歌好像看到了春雨在細細地下,滋潤了整個大地;泥土里的種子悄悄地鉆了出來,伸展、長大,感謝春雨對它的滋潤。
(四)采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學會演唱歌曲,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春雨悄悄下和種子出土發芽的意境。
1、幼兒看圖譜,教師大聲唱,幼兒小聲跟唱;
2、上下句接唱。
(五)鼓勵幼兒自編動作,表現春雨悄悄下的意境和種子出土發芽的喜悅。
1、提問:想想看,唱這首歌的時候你會配上那些動作?請你將的動作向大家展示出來,大家一起跟著學一學。
2、鼓勵幼兒跟隨音樂邊演唱邊進行表演,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五、活動延伸
種子還會說什么話呢?將歌曲的音樂伴奏和圖譜投放在表演區中,供幼兒演唱歌曲,繼續進行創作表演。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2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目標中指出:“幼兒要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其中強調“4-5歲幼兒能用拍手、踏腳等身體動作或可敲擊的物品敲打節拍和基本節奏”。在室內兒童游樂場里,“跳舞毯”游戲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用腳打節奏的方式引起了我的注意。同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幼兒經常接觸的節奏游戲很少用腳來完成,新穎的游戲方式會激發他們更好的理解和表現音樂,于是,我利用孩子們最近喜愛且熟悉的“郊游”音樂,設計了《小腳踢踏舞》的節奏活動。本次活動以學習看圖譜踩踏舞墊上相應方向的箭頭表現音樂節奏為基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設計不同的節奏型并用小腳踩踏的方式表現,實現舞動小腳的同時思維也舞動起來。活動將通過觀察模仿、實際操作、創作表現三個層次讓幼兒玩轉節奏。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譜踩踏舞墊上相應方向的箭頭,表現音樂的節奏。
2.能大膽想象,設計創編不同的節奏型并用小腳踩踏的方式表現。
3.體驗用小腳進行節奏活動的樂趣。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泡沫墊,貼上站位小腳印以及上下方位的箭頭標記;
2.幼兒已開展過《郊游》的節奏活動;
3.黑板,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傾聽音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樂曲節奏。
教師:這是以前學過的打擊樂,今天我們要換一種的方式表現它的節奏。
二、出示跳舞墊,初步了解小腳在舞墊上的踩踏玩法。
1.討論:小腳印代表什么,它和箭頭在一起,可以怎么玩?
2.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跟隨音樂示范用小腳有節奏的踩踏箭頭。
4.幼兒觀察后模仿小腳踩踏節奏。
三、學習看節奏圖譜踩踏地墊上相應方向的箭頭,表現音樂節奏。
1.看圖譜,引導幼兒觀察了解節奏圖譜與舞墊上標記的對應關系。
教師小結:小腳站在墊子中間準備,根據圖譜有節奏的踩踏地墊上相應方向的箭頭。
2. 幼兒嘗試看節奏圖譜用踏點方式在舞墊上進行練習。
3. 個別幼兒示范。
4. 集體跟隨音樂表演“小腳踏起來”
四、認識操作材料中的箭頭圖譜,討論連續兩個箭頭的腳步踩踏玩法。
五、引導幼兒設計不同的箭頭節奏圖譜并用手中的操作材料表現。
1.教師:這段音樂你還想用什么樣的箭頭和腳印去表現節奏?
2.幼兒操作材料,擺放圖譜,教師巡回觀察。
3.展示個別幼兒自己創編的圖譜。
六、運用幼兒創編的各種節奏型,引導幼兒跟隨音樂分別進行相應的腳步節奏游戲。
七、結束活動,小結幼兒表現。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用箭頭和腳印設計了很多不一樣的節奏型,我們拿上跳舞墊,回去以后也試著跳一跳!
延伸活動:
跳舞毯和操作材料、圖譜放置表演區,供幼兒繼續創作和表演。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3
一、開始部分。
出示胖鴨圖,幼兒觀察講述。師:嘎嘎嘎,誰來了?他長得怎樣?(胖胖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用動作表示大肚子)
評:肥胖唐老鴨滑稽、幽默的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大膽夸張地用動作表現這一形象。
二、基礎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課題。
1、探索A段動作
故事:自從唐老鴨住進迪斯尼樂園以后,它就開始懶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運動,結果就越來越胖,肚子也越來越大,你們聽,它來了!
集體聽音樂探索表現胖唐老鴨的動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現出唐老鴨搖搖擺擺,笨重的樣子。)節奏為:XX |XX|
2、探索B段動作
傾聽B段音樂,
a、師:唐老鴨胖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它心里可著急了,怎么辦呢?(運動)那它會做哪些運動呢?
b、幼兒創意繪畫圖譜,探索多種運動的動作。要求幼兒能將唐老鴨可能產取的運動方式用圖譜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欣賞音樂,結合音樂的節奏,把這種運動進行了幾次也用簡單的圖譜進行記錄表現。
c、師:你的唐老鴨在做什么運動?他是怎樣運動的?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繪畫的圖譜單獨表現(根據音樂的節奏)
d、選擇幾幅有創意的圖譜進行集體表演。(強調跟著音樂的節奏變化)
評:這 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怎樣把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圖譜的方式,結合音樂的節奏變化進行表現,要求教師必須能用非常簡短、清晰的語言進行引導,教師在這一環節所運用的教育技巧表現嫻熟,特別是在幼兒第一次圖譜繪畫不是很成功的情況下,用簡短的話語就把幼兒的困惑給化解了,讓幼兒在創編和聆聽的結合點上有機整合,創作出了各具個性和新意的作品,這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鑒的。
3、探索C段動作
出示瘦鴨圖,激發幼兒興趣。
1、師:唐老鴨經過了運動鍛煉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們看,現在的唐老鴨變得怎么樣了?走起路來會怎么樣?幼兒探索表現減肥后唐老鴨的動作(又輕又快)快快走,快快走。節奏為:XXXX| XXXX|
2、減肥后的唐老鴨參加了“動物運動會—百米賽跑”,你們猜,他得了第幾名呢?(冠軍)鼓勵幼兒能用快速的奔跑動作和得冠后的激動表情表現樂曲的結尾。
評:戲劇性的故事情節和以螺旋型上升式的旋律結構正好相得益彰,滿足了幼兒情緒上逐漸高漲的表現要求,音樂的高潮和幼兒情緒的高潮有機整合,讓幼兒在表現音樂形象的同時,在心理上獲得極大的宣泄和滿足。
三、結束部分。
1、完整表演。(根據幼兒設計的不同情節進行2次以上不同表演)
2、提示: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該怎么做?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4
音樂活動: 歌曲《秋天》
設計思路:
1、這是一首抒情優美的音樂,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秋天落葉隨風飛舞的情景,要用輕柔連貫的聲音演唱。
2、在情景中感知抒情優美的旋律,在參加活動,扮演樹葉隨風飄舞的活動中,體驗秋天落葉的意境,萌發感受美的情感。
(一)、活動目的
1.通過視覺,聽覺,運動覺的聯合感知,初步了解歌曲的性質
掌握歌曲的節奏。
2.激發幼兒唱歌的興趣和愿望,啟發幼兒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和不同的動作表現出秋天樹葉飛舞的意境。
(二)、活動準備
圖片教具(秋天落葉風景圖);節奏圖譜;錄音磁帶;歌詞字卡。
(三)、活動過程
(1)音階游戲
幼兒聽琴聲用不同的抒情動作學做小樹葉飛舞,根據鋼琴音
階的高低分別做出相應的動作。
如:低音――小樹葉飄落到地上
中音――蹲著或跪著學做小樹葉兩手飛舞
高音――踮腳,用腳尖走學小樹葉
(2)提問,引出主題。
師:(出示一片枯黃的樹葉)瞧!小樹葉來和我們做朋友了,看看小樹葉穿的衣服,我們一起說什么季節來到了?
(3)出示秋天落葉風景圖,欣賞樂曲第一遍。
請幼兒談談秋天的變化,引導幼兒說出樹葉變黃、隨風飄
落的季節特征。
(4)欣賞樂曲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意境及歌詞。
師:讓我們想想小樹葉是怎樣和風爺爺做游戲的?(隨著音樂幼兒學小樹葉玩耍)
(5)出示歌詞字卡,聽樂曲再次熟悉旋律,記憶歌詞內容。
(老師可以清唱歌曲,幫助幼兒更好的記憶歌詞內容)
(6)跟著節奏圖譜,再次欣賞樂曲,掌握歌曲的節奏。
(7)幼兒跟著樂曲輕聲演唱歌曲
鼓勵幼兒試著看圖譜邊打節奏邊唱歌;也可以請有進步的幼兒進行領唱。
(8)為歌曲起名字
(采用孩子們都喜愛的一個名字作為歌曲名稱,增添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9)音樂游戲《辦家家》
要求幼兒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并積極投入到角色中。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三只猴子》,初步體會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
2、在傾聽和做動作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
3、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亂跳。
活動準備: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張;玩偶小猴四只)。
2、小猴住院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小動物和大石頭》導入。
師:四只小袋鼠啊,出來跳跳跳啊,碰到大石頭啊,跌個大跟頭;三只小猴子啊,出來走走走啊,碰到大石頭啊,跌個大跟頭。
二、觀看手偶,組織討論。
1、師:三只猴子回到家以后,又在床上做什么呢?
(教師操作手偶)
2、師:他們在床上跳來蹦去,結果會怎么樣呢?(幼兒討論)
三、教師示范清唱歌曲。
師:老師還可以把它們玩的這件事情唱出來呢,想不想聽一聽?(想)
四、熟悉并理解歌詞。
師:哦,原來這首歌曲說了三件小事情,第一件說的是: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媽媽急得大聲叫,快快下來別再跳。
第二件事情說的是:兩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媽媽急得大聲叫,快快下來別再跳。
第三件事情說的是:一只猴子在床上跳,他的頭上摔了一個包,媽媽急得大聲 叫,快快下來別再跳。
五、觀看手偶表演,傾聽并嘗試輕聲跟唱。
師:那現在請小朋友們看著老師做的手指表演來把他們發生的事情一起來說一說!
六、學唱歌曲。
(一)師示范唱歌曲
師:把它們發生的事情唱出來就是一首有趣的歌曲了,先請小朋友們來聽一聽吧!
(師唱歌曲)
請大家一起來學唱這首有趣的歌曲吧!
1、引導幼兒用三根手指扮三只小猴演唱兩遍。
在第二遍表演時注意表現猴子痛苦的表情及猴媽媽著急的表情。
2、用兩個拳頭和頭扮三只猴子演唱一遍。
七、歌曲表演。
(1)教師邀請兩個幼兒合作表演。
(2)全體幼兒表演。
提醒幼兒:現在不能唱“三只猴子”了,應該唱成……“許多(一群)猴子在床上跳,……”
3、分組表演。
幼兒每三人一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八、安全教育。
1、師: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現在(唱)“你們看床上靜悄悄,猴子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們去哪兒了呢?(幼兒猜測)
2、出示醫院圖片。
3、師:現在你最想對他們說什么?(幼兒討論)
4、師:我們能不能像他們一樣在高的地方跳啊?那我們來告訴小猴子:(師領唱)“我們不在高的地方跳,頭上就不會有包包,保護自己很重要,做個開心的乖寶寶。”(幼兒圍住圖片唱給猴子聽,自然結束。)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6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能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
2、感知7以內的數量,初步了解7以內的序數。
3、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玩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弟弟、小花貓、小黃狗、小老鼠圖片;大蘿卜一顆;1―7的數字卡片。
2、學具:1―7數字卡片若干,隨機貼于幼兒的腿上;5顆大蘿卜,隨機貼于5張椅子上。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聽!什么聲音?
2、教師在鋼琴伴奏下范唱5.3 2|5.3 2|55 55|23 1|。
3、師:你聽到了什么?(教師帶領幼兒學唱這句歌詞)
師:猜猜會是什么東西拔不動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大蘿卜圖片。
師:原來是一顆大蘿卜。這么大的蘿卜會是誰種的呢?
2、出示老公公圖片,教師邊唱歌曲前四小節,邊表演老公公拔蘿卜的情境。
師:誰第一個來拔蘿卜?(教師在老公公的圖片下面貼上數字1)
3、教師范唱歌曲第1―6小節,帶領幼兒學唱這幾小節。
師:他有沒有拔動呢?
4、教師范唱歌曲7―10小節,帶領幼兒學唱這幾小節。
師:他會請誰來幫忙呢?
師:老婆婆年紀大了,可能沒有聽到,我們幫老公公再請一次吧!
5、教師邊拿出老婆婆圖片邊唱:“哎!來啦!”并在老婆婆的圖片下面貼上數字2。
6、依次學唱歌曲第2―7段。
(1)師:現在老公公和老婆婆一起來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沒有把蘿卜拔起來。
(2)依次出現小姑娘(3)、小弟弟(4)、小花貓(5)、小黃狗(6)、小老鼠(7)。
7、教師小節。
8、游戲:大家一起拔蘿卜。
(1)師:瞧!田地里還有這么多的大蘿卜,數數有幾顆?我們一起來幫忙吧!
(2)師:你們看看自己身上的數字是幾,老公公是數字1,老婆婆是數字2,小姑娘是數字3……唱到數字幾,就請你們說:“哎!來啦!”然后請你們上來一起拔蘿卜。你們準備好了嗎?
(3)幼兒角色表演。
9、教師總結,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音樂啟蒙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是一種藝術形象,通過音樂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幼兒的聽覺辨別能力和敏感性。音樂對于幼兒情感的發展有很好的調節作用,使他們對事物美的認識更進一層。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7
活動設計
本次活動先進行發聲練習,在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問候中,使幼兒感受“高音、低音”,再通過小動物之間的.活動讓幼兒欣賞、感受音樂并能區分這首音樂中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其次,以幼兒了解果樹的生長過程為主線,創設一個活動情景作為本次活動的載體,使幼兒了解水果也是來之不易的,是果農們辛苦種出來的,不能遇到不愛吃的水果,咬一口就扔到,在幼兒表演過程中引導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感知音的高、低變化。
活動目標
1、認知:培養幼兒樂于參與藝術活動,并積極地投入到藝術活動當中。
2、情意:了解果樹的生長過程,體會果農的辛苦。
3、技能:能聽辨高低旋律的變化,并嘗試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不同的旋律。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聽辨高低旋律的變化。
活動難點:利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的旋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帶領幼兒到果園觀看果農們摘梨的情景。
活動準備:課件磁帶動物手偶彩帶背筐和毛巾若干情境創設—果園。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1、教師與幼兒問好(利用高音、低音)。
2、拍手、拍腿等動作感受高、低。
二、欣賞音樂:
1、利用小鳥和大象的動作表演,讓幼兒邊聽音樂邊感受音的高、低變化。
2、利用小白兔和烏龜的情景表演來感受音的高、低變化。
三、了解果樹的生長過程。
1、觀看課件,回答問題。
2、討論:果樹的生長過程中有哪些步奏(剪枝——刮樹皮、噴藥——剪枝、摘蘋果——撿蘋果、慶豐收)
3、創編動作——利用肢體語言表現果樹的生長過程。
4、邊聽音樂邊用肢體語言表現果樹的生長步奏。
四、情景表演:“我是小果農”
教師分配角色后,帶領幼兒邊欣賞音樂邊進行表演。
五、:叔叔、阿姨們種植水果辛不辛苦,我們小朋友以后吃水果時要注意不能遇到不愛吃的水果,咬一口就扔到,你們能做到嗎?
延伸活動:請幼兒隨樂曲創編游戲,充分感受音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
1、認知:培養幼兒樂于參與藝術活動,并積極地投入到藝術活動當中。
2、情意:了解果樹的生長過程,體會果農的辛苦。
3、技能:能聽辨高低旋律的變化,并嘗試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不同的旋律。
活動首先進行發聲練習,在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問候中,使幼兒感受“高音、低音”,再通過小動物之間的活動讓幼兒欣賞、感受音樂并能區分這首音樂中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其次,以幼兒了解果樹的生長過程為主線,創設一個活動情景作為本次活動的載體,使幼兒了解水果也是來之不易的,是果農們辛苦種出來的,不能遇到不愛吃的水果,咬一口就扔到,在幼兒表演過程中引導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感知音的高、低變化。本次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觀看課件部分過長,導致幼兒的欣賞時間不夠。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8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歌曲,并能用形體動作表現大膽歌曲。
2、感知音樂的強弱,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感受歌唱游戲的快樂。
活動難點:能用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理解歌曲、初步感知
1、師:邊操作幻燈片邊講述故事
2、老師念兒歌幼兒跟念
3、哎,這只大灰熊它剛才是怎么發怒的?你們會發怒嗎?好,請你們來學學大灰熊,大灰熊發怒的時候,還會從床上怎么樣?(站起來)請小朋友學一下。
(二)學唱歌曲,動作表現
1、學唱歌曲
(1)老師請小朋友來扮演大灰熊。我來叫醒你們,大灰熊睡好了。鋼琴伴奏唱歌曲。(你們學得真像,把我都嚇壞了)
(2)這只大灰熊學得真像,我來請他學大灰熊,誰愿意和我一起去搖醒大灰熊?(大灰熊醒了,它發怒了,它起來東看看,西看看,什么也沒看見,就又回去睡覺了。)
我們一起來唱,這樣我們就不害怕了!鋼琴伴奏唱歌曲
那么我們是什么時候去搖醒大灰熊的啊?然后我們就變成什么啊呀?(木頭人)
2、肢體表現
(1)小朋友們,大灰熊睡覺了,我們一起出發吧!音樂伴奏唱歌曲
你變成了什么木頭人?我是小兔木頭人!你呢?
(2)交換。
音樂伴奏這回你變的是什么?真厲害!啊,我有些累了,讓我們休息一下。
(三)游戲
1、游戲第一次
聽說山那邊有一只大灰熊也在睡覺,待會我們一起去叫醒它,我先去看看,它有沒有睡著了?瞧,它在睡覺呢!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嗎?千萬要記住哦,大灰熊醒來了,要變成什么?對了!準備好了嗎?來悄悄的跟在我后面吧!音樂伴奏唱歌曲
2、游戲第二次
瞧,大灰熊又睡著了,我們趕快逃回家里去。啊呀,嚇死我了。剛才你們有沒有搖醒大灰熊呀,可是它好像又睡著了呢!音樂伴奏唱歌曲
(四)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幼兒從動作表演中逐步引導到歌曲演唱中,動作也要逐步變小。及時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并進行調整。如當幼兒還沉浸在游戲表演而沒有按照歌詞動作時,教師要及時糾正。最后熊發怒的動作可在念歌詞最后一個字“(生)氣”時用一個造型定點。還要關注到幼兒動作是否合拍,這點很重要。
交流后,我們于本周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教。主要流程與第一課時類似:譜圖引題--師幼有節奏地念歌詞,并表演故事--學習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強與弱。從整個活動效果來看,進步很明顯。首先教師準備充分,不但能熟練地演唱,還用鋼琴錄了伴奏音樂。環節的遞進性明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緊緊跟著教師的步伐逐步從動作還原到歌曲演唱,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當然,也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兒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兒的活動;圖譜的擺放可以按照樂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學習中,動作的表演成分減少得還可以徹底些;教師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靈氣;另外,要加強幼兒對動作節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勢的要求。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9
活動目標:
1.看圖譜學習用石頭打擊歌曲的節奏。
2.感受石頭敲擊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3.喜歡音樂活動,體驗石頭敲擊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兩塊鵝卵石,人手一件金屬物品(如小勺)。
2.音樂磁帶《加油干》,大圖譜一幅,反復標記。
3.在音樂伴奏下學習用石頭敲擊簡單的節奏。
活動過程:
一、運用已有經驗,感受表現歌曲。
1.引入:師:"小朋友,今天的音樂時間又到了。"
2.復習歌曲《加油干》
師 :"上次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加油干》,今天,我們再來唱一遍。""這首歌很好聽,我們除了唱出來,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現這首歌呢?(樂器)"
二、借助圖譜,學習用石頭為音樂配節奏。
1.提問:"我們在什么時候唱這首歌?"(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2.出示圖譜,感受歌曲的力度。
(1)師:" 果園里的蘋果成熟了,農民伯伯要把它們運到市場上去賣,你看看這幾筐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大筐小筐)農民伯伯搬大筐的蘋果時因為蘋果重,所以要慢一點,搬小筐的就?(快一點)為什么?(小的輕)我們用拍手來為他們加油,一筐蘋果拍一下手,我們一起來唱一遍。"
(2)完整的聽音樂拍節奏。到大筐時要拍大力一點,小筐時輕一點,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
3.石頭碰碰響
(1)看,誰來了?調皮的小石頭也要來為他們加油了。
(2)師:"小朋友,老師在你們椅子下面的籮筐里準備了小石頭和小勺子,請你們來玩一玩,待會兒請你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引導幼兒互相交流。
(4)請個別講述小石頭與不同物體碰撞的聲音是否一樣,各是怎樣的聲音。
(5)引導幼兒探索用不同聲音來表現歌曲內容。
4.石頭打擊樂
(1)幼兒分聲部練習
(2)出示反復標記,引導幼兒理解其含義。
(3)教師指揮,幼兒分組演奏。
(4)幼兒指揮,集體練習演奏樂器。
三、總結評價,鼓勵幼兒用樂器繼續表現樂曲。
師:"今天,我們用石頭與勺子為這首樂曲配上了好聽的聲音,那老師這里還有什么呢?"(出示各種樂器)
師:"老師把這些樂器放到區角里,下課后,請小朋友去玩一玩,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的。今天的音樂時間就到這里。"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10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理解并記住歌詞內容。
2、體驗游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培養幼兒動作的創造性。
活動重點:幼兒理解并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小蝌蚪的圖片
2、歌曲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師:老師這兒有個謎語,猜猜是什么小動物?“圓圓腦袋黑油油,細細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轉圈游”小朋友們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小動物?
2、師:對了,是小蝌蚪。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長什么樣呢?(展示真實小蝌蚪的圖片)幼兒講述的過程中老師豐富歌詞。
二、熟悉歌詞引出圖譜。
1、師:小蝌蚪的頭是怎么樣的啊?
對了,圓圓的腦袋,是什么顏色的?
圓圓腦袋,黑油油(師出示圖譜,幼兒集體念一次)
2、師:小蝌蚪還有什么啊?
對了,小蝌蚪還有細細的尾巴,它的小尾巴啊在小河里扭呀扭。
細細尾巴,扭呀扭
3、師:小蝌蚪在小河里面干什么呢?
它在小河里面轉圈游,轉呀轉,游啊游。
4、師:小小蝌蚪,游游游,他在干嘛啊?
小小蝌蚪,游游游,它是在找媽媽,它說媽媽媽媽,在哪頭?小朋友一起說。
5、師:我們一起看著圖譜念一遍歌詞
《小蝌蚪找媽媽》
小小蝌蚪,游游游,圓圓腦袋,黑油油,
細細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轉圈游,
轉呀轉,游呀游,
小小蝌蚪,游游游,媽媽媽媽,在哪頭?
三、學唱歌曲。
1、師:老師把“小蝌蚪找媽媽”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清唱一遍。你聽到了什么?咂咂咂這個詞要學一學
3、老師彈奏并演唱第二遍,可以邊聽著音樂邊打節拍。(邊拍手)
4、第三遍繼續熟悉歌詞與樂曲。老師領唱:我們一邊看圖譜,一邊唱,會唱的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唱。
5、幼兒演唱2-3遍,鼓勵幼兒唱的時候創編一下動作。
四、創編動作。
1、師:剛才我們小朋友在小椅子跳得真漂亮,我們在中間來跳一跳。
起立,站到當中,我們邊聽音樂,自己邊想動作,一起來當當小蝌蚪。
2、師:我看到···做的很好看,請她來跳一跳。然后,大家一起來學一學。(請個兩三個小朋友)
3、師:我們再來聽音樂邊唱邊跳一跳?
4、游戲:小蝌蚪在水里干什么呀?它要找誰呀?(媽媽)我們來做小蝌蚪一起來在水里游一游,去找一找媽媽在那里,找到媽媽要說什么?(媽媽找到了)!(幼兒和老師一起做小蝌蚪,另外一位老師扮青蛙媽媽)游戲二次。小結:今天我們玩了一個音樂游戲小蝌蚪找媽媽,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棒,表揚一下自己吧。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11
有益的學習經驗:
1.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熟悉歌曲內容及曲調,會用歡快的情緒演唱。
2.學習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混合節奏型,并能按節拍做拍手、跺腳的動作。
3.增強身體的協調性,學習踏點步、跑跳步、橫跨步。
4.在音樂的伴奏下能合拍、自如地表演動作,并鞏固節奏感。
準備:
課前帶幼兒練習踏點步、跑跳步、橫跨步。
活動與指導:
1.聽音樂《多愉快》用“手腕花”“跳跳步”等組合合拍的步入音樂室,要求動作優美,腳步輕快。
2.節奏練習,四分、八分、十六分混合節奏。
Х Х Х︱Х Х Х︱ Х Х Х Х Х︱Х Х Х Х Х︱} 拍手
Х Х Х︱Х Х︱Х Х Х︱Х Х︱Х Х Х︱
鼓 掌 跺 腳 拍 肘 兩 側 拍
3.歌曲:《多愉快》
(1)學唱歌曲《多愉快》。
“我們在幼兒園里生活非常的快樂,高高興興的唱起來,歡歡樂樂跳起來,在這明媚的陽光下我們多愉快。
(2)幼兒欣賞:老師充滿感情演唱。
(3)按歌曲的內容練習,節奏說白:重點拍打旋律。
Х Х Х Х︱Х Х Х︱Х Х Х︱
高 高 興 興 唱 起 來 鼓 掌
Х Х Х Х︱Х Х Х︱Х Х Х︱
歡 歡 樂 樂 跳 起 來 跺 腳
Х Х Х Х Х︱Х Х Х︱
在 這 明 媚 的 陽 光 下
重點練習十六分音符Х Х Х︱
(4)幼兒跟老師用“啦”唱旋律同時拍手打節奏。
(5)學唱全曲,利用整體跟唱的方法。
重點是歌曲中Х Х Х Х Х︱Х Х Х︱十六分音符和一字兩音的地方,要把歌詞唱清楚,音要唱準。
4.《快樂舞》
“看你們唱的,跳的多愉快呀!咱們快來跳個快樂舞吧!”
(1)在音樂伴奏下,先分解動作,練習難點動作,如:跑跳步、踏點步、橫跨步、手腕花等。
(2)在舞蹈動作練習的過程中,老師進行巡視輔導,動作要協調,舞姿優美。促進身體協調發展。
(3)待幼兒完全能按音樂合拍做準確后,進行完整的學習舞蹈的組合。
(4)開始音樂的速度適當的慢些,以便幼兒能將動作做準確。待幼兒基本掌握后將音樂恢復正常的速度。提示幼兒時表情要愉快,表達愉快的心情。
5.結束部分
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做著輕松、自如、優美的動作出教室。
附:
多愉快
1=E 2/4 佚名 詞曲
5 1 2 3 5
︱4 3 2︱Х Х Х︱5 1 2 3 5︱4 3 2︱Х Х Х︱
高高興興 唱起來,(鼓掌) 歡歡樂樂 跳起來,(跺腳)
放開喉嚨 唱起來,(鼓掌) 拉起手兒 跳起來,(跺腳)
6 6 6 4 4︱5 5 5 3︱4 4 3 2︱5 -︱Х Х︱Х Х Х︱
在這明媚的 陽光下, 我們多愉 快, (自拍)(兩側拍)
長在祖國的 懷抱里, 我們多愉 快, (自拍)(兩側拍)
6 6 6 4 4︱5 5 5 3︱4 4 3 2︱1 -︱Х Х︱Х Х Х‖
在這明媚的 陽光下, 我們多愉 快, (跺腳)
長在祖國的 懷抱里, 我們多愉 快, (跺腳)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12
一、活動由來:
孩子們前幾天學習了打擊樂《粉刷匠》,學習了節奏xx,xxx,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并體驗這兩種節奏型的不同,開展此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并從中感到快樂。
2、感受歌曲節奏,基本準確學唱歌曲。
3、初步感知音樂的前奏。
4、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并演唱;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三、活動重點:感知音樂的前奏。
四、活動難點:感受歌曲節奏xx,xxx。
五、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小豬,小雞,小貓,小狗的圖片經驗準備:幼兒對動物的叫聲有了解。
六、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1)隨著《粉刷匠》的音樂幼兒律動入場。
(2)故事引入新歌,聽《豬兒在農場》帶幼兒律動,在前奏處帶幼兒拍手。感受歌曲前奏。
(3)鼓勵幼兒跟唱兒歌。
小結:唱歌前有一段只有音樂,但不需要小朋友跟著唱的就是前奏。這首歌里我們拍手的時候沒有唱歌,那就是前奏。
(4)學唱歌曲《豬兒在農場》
師:你聽到歌曲里唱的是哪只小動物?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出示ppt,教師彈琴,幼兒學唱兒歌。
2、游戲,農場找朋友(1)出示ppt,引導幼兒按圖卡仿編歌曲。
師:小豬找到了誰?它在哪?它是怎么叫的?教師彈琴,學唱仿編歌曲。
3、分角色演唱歌曲《在農場》
(1)自選角色輪流演唱師:你喜歡當什么小動物,請去小動物的家里。
師:小豬唱完小雞唱,小雞唱完小貓唱,小貓唱完小狗唱。每個小動物唱歌前請聽前奏在唱歌。
(2)互換角色再次演唱師:你還想當什么小動物,請在一首歌的時間里互相交換角色。
4、自然結束師:農場里還會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又是怎么唱歌的?我們下次再去農場里看一看。
活動反思:
在農場里這首歌,其目標是學唱歌曲,并在學唱的基礎上,進行動物和叫聲的仿編,并感受音樂的前奏。由此,為了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到歌詞,我將圖譜做成了顯而易見的ppt,動物農場xx,動物農場xxx的形式。讓幼兒對著相應的動物和節奏卡進行歌唱。
音樂只有小豬在農場,我以小豬在農場找朋友為線索,依次出示了小雞、小貓、小狗。以三個簡單的問題"它是誰?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引出新歌詞的仿編學習,最后請幼兒自選角色聽前奏輪流演唱歌曲。
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以下幾點問題:
1、幼兒對歌曲中xx,xxx,節奏掌握不好,在"小豬"部分時分析的不夠細致。
2、在歌唱活動中幼兒聲音小,整個活動歌唱時,都需要老師提示。
反思與改進:
1、把1課時教學調整為兩課時,在活動前應預設活動的重難點,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2、讓幼兒在歌唱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幼兒敢于學唱新歌。
3、在活動前應充分了解幼兒水平,抓住難點,想好解決難點的方法。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13
設計意圖: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喜歡用樂器,自己嘴巴里哼哼來為歌曲伴奏,能力強的孩子有時候竟能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而能力弱的孩子一般是觀眾的角色。《蜜蜂做工》這首歌曲節奏明朗輕快,唱起來朗朗上口,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因此,我設計本次活動,希望能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孩子們主動學習打擊樂,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復習歌曲,感知歌曲的節奏。
2、嘗試用樂器進行打擊樂活動。
3、樂意與同伴合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蜜蜂指揮棒一根。
2、音樂區的打擊樂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嗡嗡嗡,嗡嗡嗡,我是一只勤勞的小蜜蜂,小朋友們好啊,聽說你們學了一首關于我的歌曲,請你們唱出來給我欣賞下吧!”
2、教師:“小朋友們唱的很好,那你們有沒有發現其實這首歌里還有一個秘密?”
二、再次欣賞歌曲,感知音樂的節奏變化。
1、教師:“我們聽音樂來拍手,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到?”幼兒邊拍手邊唱歌曲《蜜蜂做工》,教師也隨音樂帶領幼兒邊拍手邊唱。幼兒隨著音樂拍手的同時,教師注意觀察孩子們的節奏。
2、教師:“你能說說你找到什么秘密了么?”幼兒討論,“你好像找到了,可以拍看看么?”請個別幼兒示范,幼兒:第一句、第二句慢一些,第三句快,第四句又慢了,找出歌曲的節奏。“大家一起來試試。”
“除了拍手,我們還可以怎樣來伴奏?”用身體的其他部分來表現,再次感知歌曲的節奏。
3、嘗試分工合作的小組活動:“現在請大家到音樂區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樂器,來為這首歌伴奏。”在每個小組里,教師選擇一個能力強的幼兒做指揮。播放完整的歌曲,幼兒分組練習,教師巡回觀察,并參與到能力弱的小組活動中。
4、小組展示:“小朋友們的排練很精彩,現在請演奏家們到舞臺上表演展示。”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風采。
三、結束部分。
教師:“我們除了可以用樂器來伴奏,教室里還有什么的物品也可以呢?”請幼兒找找,跟著音樂伴奏。
延伸活動:結合娃娃家,結構區等材料,找找還有那些物體能發出聲音,嘗試為其他歌曲伴奏。
活動反思: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一直擔當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歌曲的節奏讓幼兒自己發現,幼兒示范,充分尊重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主性,特別是小組活動時,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和諧,充滿鼓勵的學習氛圍,對于能力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要求,能力強的可以作為者,來指導整個小組幼兒,能力弱的作為學習者,讓幼兒教幼兒,一起共同發展。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把自己也當成小組成員之一,成為幼兒的同伴,和他們一起探索,討論。在活動中,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所以在小組活動中有點混亂,怎樣能合理分配好小組人員,教師對班級幼兒能力發展水平的也會影響整個活動的效果,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活動中反思改進。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14
活動目標
1、體驗模仿拳擊游戲的樂趣,感受音樂的歡快。
2、熟悉音樂的結構,嘗試用動作表現音樂。
3、能與同伴分角色隨樂而動。
重點難點
重點:聽辨音樂重音點,嘗試做出拳動作。難點:隨重音節拍有力地做出出拳動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欣賞過拳擊比賽的視頻,并會隨音樂做律動。
2、物質準備:音樂、拳擊手套18副(教師2副)、搖鈴等。
3、場地安排:椅子擺放為每邊分兩縱排。
活動過程
1、情境導人,聽音樂說感受。
大家好,我是程教練。今天在這里有一場拳擊比賽,它們藏在音樂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聽辨音樂,匹配圖譜。
(1)這首音樂里,哪些地方是在出拳,哪些地方是在做準備?
教師:剛才熱身時哪些動作很有力量?我們要在音樂的什么地方出拳?
(2)隨音樂再次復習律動,并嘗試在音樂的重拍處出拳。
3、探索動作與樂器相匹配。
(1)出示拳擊手套并指導幼兒佩戴,幼兒隨音樂自由探索動作與樂器相匹配。教師:請你們試一試,戴上拳擊手套后我們可以怎么玩?
(2)幼兒分享自己的玩法,集體模仿。
(3)師幼共同隨音樂進行演奏。
4、師幼互動,體驗進攻、防守的游戲氛圍
(1)創設游戲情境:我們的比賽快要開始了,小拳擊手們可以自由選擇隊長,看看隊長們是怎么對抗的?(幼兒觀察兩位教師的示范)
(2)幼兒自選隊長進行分組,模仿練習進攻與防守的對抗動作1—2遍。(教師用語言提示)
(3)師幼互動,隨音樂再次練習進攻與防守的對抗動作。
5、進行游戲,熟悉游戲規則。
(1)兩位教師再次示范。(幼兒觀察)
提問:剛剛誰贏了?你怎么知道的?在音樂的什么地方拍鈴?(了解并熟悉游戲規則)
(2)師幼互動,集體練習在音樂結尾重音處拍鈴,體驗團隊勝利的喜悅。
6、完整游戲。
情境創設:女土們先生們夏季拳擊比賽就要開始了,小拳擊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集體在兩位教師隊長帶領下隨音樂完整游戲)
活動總結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喜歡通過手、口等動作來進行表達表現。
對音樂的情緒的感知需要借助多種感官進行感知,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多通道感知,例如:
1、整場活動我都運用了情景體驗的方式,以拳擊比賽的情景貫穿其中,讓小朋友有很強的參與欲望;
2、在幫助孩子理解音樂結構上,我運用了視覺觀察的方法,依托形象圖譜來幫助孩子更好的感受和分析音樂的結構,為后期的節奏表演進行鋪墊;
3、在孩子嘗試節奏表演的時候,我又運用了語言節奏的方式,帶幼兒進一步熟悉音樂,感受模仿拳擊游戲的樂趣。
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孩子們興趣雖然高漲,但在活動中的秩序有些混亂,教師在游戲的過程中應該明確提煉游戲規則。
2、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的情緒由高到低。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15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辦家家》,感受歌曲中說唱的情趣。
2、能大膽地用聲音、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并根據角色準確地唱出歌曲中接唱和齊唱的部分。
3、與同伴合作表演時,眼睛看著對方交流情感,協調表演。
活動準備:
1、布置娃娃家情境:娃娃家的門、娃娃家桌子椅子、煤氣灶、鍋子、鏟子。
2、視頻:兩個哥哥姐姐邊唱邊表演辦家家。
3、娃娃八個,煤氣灶、鍋子、鏟子八副。
活動過程:
1、設置情境,理解歌曲內容。
(1)教師:這里有一個很大的娃娃家,想進去看看嗎?咦,這里有個小娃娃,她怎么哭了?原來,小娃娃的肚子餓了,想吃東西。我們來炒小菜給她吃,好嗎?先看 朱 老師怎么炒的?
教師示范炒小菜: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了。并喂給娃娃吃:娃娃,我給你炒了雞蛋,快吃吧!
(2)“小朋友,娃娃還沒飽,你們愿意給娃娃炒小菜嗎?”教師抱娃娃走下去,一個個與幼兒互動。
(3)小娃娃吃飽了,心里可高興了,她想跟大家玩辦家家的游戲,咦,什么是辦家家呀?我們平時玩的娃娃家家里有誰?誰來做爸爸?我們請神氣的男孩子來做爸爸,好嗎?誰來做爸爸?男孩回答:我來做爸爸。你會把爸爸神氣的樣子做出來嗎?誰來做媽媽?我們請神氣的男孩子來做媽媽,好嗎?誰來做媽媽?女孩回答:我來做媽媽。請你做一做媽媽漂亮的樣子。
教師扮爸爸,幼兒扮媽媽,面對面,眼睛看著對方,合作表演一次。再請兩對幼兒和全體幼兒表演一次。至“炒好小菜開飯了!”
(4)出示圖片:看,小菜炒好了,聞一聞,味道怎么樣?娃娃肚子餓了,我們來喂她。老師會把這些好吃的小菜唱出來呢,想不想聽?你們也來唱唱看。
2、學習歌曲《辦家家》。
(1)教師:辦家家的游戲好玩嗎?電視里面也有兩位小朋友在玩辦家家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看完教師提問:你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教師可清唱小朋友說到的內容。
(2)哥哥姐姐玩辦家家的游戲可真有趣,想不想再看一遍?如果你覺得有點會了,你可以輕輕地跟著她們唱。
(3)電視里的哥哥姐姐唱得真好聽,我們小朋友一定也可以唱得很好聽,是嗎?一起來試一試。(鋼琴伴奏)(4)客人老師說: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小菜炒得好吃,歌也唱得很好聽,你們愿意轉過去唱給客人老師聽嗎?(鋼琴伴奏)3、用接唱、齊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1)剛才我們發現電視里的哥哥姐姐一直是一起唱的嗎?他們有一個地方是分開來唱的,你們知道是哪里嗎?我們也來唱一唱,男孩做爸爸,起立。女孩做媽媽,坐著唱。交換再來一次。(放錄音)(2)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電視里的哥哥姐姐那樣邊唱歌邊玩辦家家?請媽媽先抱娃娃,爸爸來炒菜給娃娃吃,好嗎?跟著琴聲表演一次。這一次讓爸爸抱娃娃,媽媽來炒菜給娃娃吃,好嗎?交換表演一次。
4、結束。
教室里還有很多小娃娃,她們的肚子也餓了,我們去炒小菜給她們吃,好嗎?
【中班音樂活動<秋天>】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活動《聽》教學反思01-10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15篇02-14
上學期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02-09
中班音樂雪花說課稿11-18
中班語言活動散文詩—多彩的秋天教案04-10
兩只老虎中班音樂創編歌詞活動教案12-31
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02-14
中班音樂《春天來了》說課稿11-30
中班清明節音樂教案02-16
中班音樂教案匯總7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