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班教案范文合集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據現代教育研究,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增進他們的基本生活能力,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立意識,這對一個現代人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們幼兒園也開展了專門的生活活動。通過對幼兒進行日常生活的教育,幫助幼兒提高一些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但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與幼兒生活關系最為緊密的“穿衣”這一活動,并把重點放在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上,以及進一步培養幼兒自己穿衣的習慣。通過運用形象的“小熊笨笨感冒了”這一情景,讓幼兒有了思考的機會,認識到不會穿衣服的后果,從而激發幼兒自己的動手的愿望。活動中,請個別幼兒幫助娃娃的示范穿衣,讓幼兒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使幼兒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以便于增強幼兒在后來活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穿衣,逐步提高自理的能力。
2、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初步的自主意識。
活動重點:嘗試自己穿衣,初步掌握穿衣的方法。
活動難點:能辨認衣服的前后,自己穿上衣服。
活動準備:毛絨小熊一個,及套式上衣一件,小朋友的上衣若干(有開衫式的,有套式的)。
活動流程:
情景導入——探索交流——行為鞏固——分享快樂——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教師出示沒有穿上衣的毛絨小熊,并介紹小熊的名字叫笨笨。
師:我們和他打個招呼吧!
幼兒:笨笨好!
教師以笨笨的口吻說:小朋友們好!
師故意做打噴嚏狀,并以驚訝的表情問:咦!笨笨怎么了?
幼兒:他感冒了。
師:他怎么會感冒的呀?
幼兒:他沒有穿衣服。
師:哦!我知道了,天氣冷了,可是笨笨沒有穿衣服,所以就感冒了。那我們小朋友說說天冷了要干什么呀?
幼兒:天冷了要穿衣服。
師:那我們趕緊告訴小熊把衣服穿上吧!
2、探索交流
教師出示小熊的套式上衣。
師:這是小熊笨笨的衣服,對了,小熊說它自己不會穿衣服。怎么辦呀?誰會幫小熊笨笨穿這樣的衣服呢?
請一名幼兒上來嘗試給小熊笨笨穿衣,教師可適當用語言介紹。
師: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他前后有沒有穿錯。
請剛才幫助小熊穿衣的小朋友說說他是怎樣幫助小熊笨笨穿衣服的。
教師邊念兒歌邊再次給小熊穿一遍衣服,幫幼兒理解穿衣的方法。
師:小熊笨笨說,它現在暖和多了,它說謝謝~~小朋友!
3、行為鞏固
師:你們覺得冷嗎?
幼兒:冷。
師:那我們也趕緊穿上衣服吧,不然,也會感冒的。
師:我這里有你們的衣服,我們小朋友會自己穿衣服嗎?
讓幼兒拿自己的衣服穿或教師分發衣服。
幼兒每人一件衣服,嘗試自己穿衣。(有開衫的,有套式的)
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幼兒分清前后,并幫助個別幼兒穿衣服。
請同伴或者老師看看,你的衣服穿的對不對?前后有沒有分辨清楚?
幼兒相互檢查。
4、分享快樂
師:我們今天都會自己穿衣服了,而且知道哪邊是衣服的前面,哪邊是衣服的后面了,我們的本領真大!你們高興嗎?
幼兒集體拍手鼓勵。
5、活動延伸
(1)告訴家長,在家里盡量讓幼兒自己穿衣,穿的不好時,可加以適當指導與幫助,但絕不能包辦。
(2)在生活區放置布娃娃、小動物等,請幼兒幫它們穿衣服。
(3)平時生活中,多引導幼兒“冷了自己穿衣服,熱了自己脫衣服”。
小班教案 篇2
目標:
1、積極參加活動,體驗為家人準備“開飯”的快樂情緒!
2、能初步根據經驗選擇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嘗試運用手指揪泥條,以準備“飯菜”。
準備:
1、幼兒已多次欣賞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于幼兒人數),每人一張餐墊(自創的,把洗碗布減半,然后在上面貼上孩子,媽媽,爸爸的頭像)
3、紙條、紙片、橡皮泥若干。
過程:
一.萌發參加活動的積極情緒。
1、邊欣賞歌曲《炒小菜》,邊自由跟唱,表演動作。
2、回憶自己在家和誰一起吃飯。
二.感知餐桌和餐具,為選擇餐具做準備。
1、觀察餐墊。
2、觀察碗
三.自由選擇餐具,體驗一一對應。
1、師:爸爸媽媽和寶寶肚子餓了,要吃飯了。請你們為他們每人選一只碗吧!你覺得大碗比較適合誰用?為什么?中碗準備給誰?那為什么把小碗給寶寶用?
2、交流選擇、擺放的經驗,并做調整。
3、幼兒自選勺子,并對應擺在碗里。
四.自主選擇材料做“飯菜”
五.帶領幼兒去洗手,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大衛的調皮搗蛋,模仿媽媽生氣的語氣講述“大衛,不可以------”。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積累生活經驗。
3.感受媽媽濃濃的母愛。
活動重點:
感受大衛的調皮搗蛋,學說媽媽的話“大衛,不可以------”。
活動難點:
知道媽媽批評我們是因為愛我們。
活動準備:
課件《大衛,不可以》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激發閱讀興趣。
1、師:今天,老師的故事書里也有一位媽媽和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大衛,咦!大衛正在干什么呢?
師:你覺得大衛他想干什么呢?(張開手臂想要擁抱)
他為什么要抱抱呢?他想和誰抱抱呢?你們想知道嗎?我也想知道,那我們一起看看這個故事吧!
2、出示大衛拿魚缸的圖片
大衛在干什么啊?(拿魚缸)可是魚缸這么高他拿不到啊!看,他用了什么辦法?哇!原來他踩在了書上,可是他還是拿不到,看這魚缸都要……(媽媽“大衛,不可以”的聲音)?
3、出示媽媽生氣的圖片
這是誰的聲音?(媽媽的)
媽媽看到大衛在那魚缸心情會怎么樣?媽媽為什么會生氣呢?(因為大衛踩在書本拿魚缸,很危險都快要摔倒了,所以媽媽生氣了)你怎么看出來媽媽生氣了呢?大衛的媽媽做了個雙手叉腰的動作,讓我們也來學學媽媽生氣的樣子,還要學一學對大衛說的話。
大衛還做了些什么事情呢?讓我們到大衛的家里去看一看吧!
4、玩泥巴【天哪!大衛,不可以】
師:站在客廳里的大衛,頭上、臉上、手上、腿腳上糊滿了黑乎乎的泥巴,頭上的泥巴還插著幾根草和兩個小蘑菇,糊在腮幫子處的泥巴上居然有一個長尾巴的蟲子,腿上長著草,腳上插著小樹枝。簡直是一個小怪物。干凈的地板上留下了兩串黑腳印和從身上掉下來的黑泥巴。
師:媽媽看見了會怎么說呢?
小結:是呀,大衛,不可以把身上和地板上搞得這么臟,真是太不講衛生了。
5、打棒球【大衛!不可以在屋子里玩!】
師:大衛可喜歡運動了,會在哪里運動呢?家里打棒球,這樣做會怎么樣?那我們趕緊告訴大衛吧:大衛,不可以在家里玩。(花瓶碎了的聲音)
師:聽,什么聲音?發生什么事了?
6、出示反省圖
師:哎呀!大衛打碎了媽媽最喜歡的花瓶,媽媽可是真的生氣了。
師:我們來看看大衛他坐在哪里?看看他的臉,他怎么了??
師:大衛知道自己錯了,躲在角落里哭了起來。
7、張開雙手想要擁抱圖。【寶貝,來這里,大衛乖…我愛你!】
師:可是知錯能改還是媽媽的好孩子,媽媽決定原諒大衛。于是,媽媽對大衛說:“寶貝,來這里吧。”
8、擁抱圖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大衛馬上撲向了媽媽的懷抱,媽媽緊緊的擁抱住大衛,溫柔地說,“大衛乖,我愛你!”
三、感受媽媽的愛
師:大衛每次做了糟糕的事情,媽媽都會生氣說“不可以,不可以”,可是媽媽最后還是原諒了他,因為媽媽非常非常愛大衛。老師這里也有很多媽媽和寶貝們的照片,看這是媽媽幫寶貝穿衣服,這是媽媽喂寶貝吃飯,媽媽是很愛寶貝們的,雖然平時,我們小朋友也經常會做一些調皮的事情,讓媽媽很生氣,但是媽媽最后還是會原諒我們,因為媽媽很愛我們!那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所以呀,我們平時應該更懂事,更聽話,千萬不要做危險的事情,讓媽媽擔心,對嗎?
活動反思
教研組成員通過教研活動,了解掌握了一些評課的技巧,老師們針對這節活動的問題設計上各抒己見,把自己在實踐中的妙招來和大伙分享,還把自己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起討論解決,同時執教教師在聽取的各位教師的評課過程中,虛心受教,找到本節活動中還存在的問題,認真記錄。把活動中的環節部分進行調整、設計,在以后的教研活動中我們還是要依靠集體的智慧把適合孩子的教學活動呈現給孩子,使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思想:
小班幼兒喜歡擺弄東西,對任何東西都想玩玩,摸摸,看看,而對于能夠發出聲響的東西他們則更感興趣。結合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我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幼兒自己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了解瓶子里發出的奇妙聲音,進一步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玩玩說說,初步聽辨不同的聲音。
2、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活動準備:各種瓶,罐,盒各種物品(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蠶豆,硬幣,紐扣,紙,保鮮袋,棉花)。
活動過程:
一、聲音從哪里來?
1、小朋友們,看看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教師出示各種瓶各種瓶,罐,盒和部分物品)
2、我們把這些小物品裝到這些盒子或瓶子里,搖一搖,聽一聽,都會發出什么聲音?
3、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誰能告訴老師你聽到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4、聲音從哪里來的呢?
5、為什么會有聲音呢?
教師小結:盒子里或瓶子里有東西時,我們搖動盒子或瓶子,里面的東西與盒子或瓶子發生碰撞,就會發出聲音。
二、所有的東西裝在里面都有聲音嗎?
1、是不是所有的東西裝到瓶子里都能發出聲音呢?我們來試一下?
教師出示材料:紙保鮮袋棉花。
2、讓誘幼兒自己動手嘗試。
3、你的瓶子里有聲音嗎?
教師小結: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到瓶子,盒子里都能發出聲音。
三、聽辨聲音-------游戲《猜聲音》。
1、教師提供三只同樣的瓶子,分別搖一搖,聲音一樣嗎?
2、分別是什么聲音?
3、猜一猜,瓶子里是什么?
教師小結:原來一樣的瓶子裝不一樣的東西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四、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到家后,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還有那些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進一步訓練幼兒的聽覺及分辨能力。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區域:美術區
活動內容:多彩的民族服飾等
活動目標:
1、能用各彩色即時貼,各彩紙,珠片,綢帶等裝飾各民族服飾,并且有耐心的堅持完成一個作品。
2、活動結束后能將所有材料整理整齊。
活動準備:
各民族服飾的范例、紙、即時貼,彩紙、珠片、綢帶、勾線筆。
活動過程:
1、重點指導:
(1)觀察重點
幼兒是否能安靜耐心地用各彩色即時貼,各彩紙,珠片,綢帶等裝飾各民族服飾。
幼兒在活動結束后,是否將所有材料整理整齊分類歸放。
(2)指導重點:
引導幼兒把老師所給的材料都用上來裝飾各民族服飾,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提醒幼兒要完成一件完整的衣服后,再去制作另一件。
2、交流:
預設:今天你的民族服飾裝飾的最漂亮,你能說說你是怎么裝扮它的呢?
運動活動
活動內容:蹲蹲樂
活動目標:
訓練幼兒大肌肉群的發展
活動準備:
毛巾、衣物籃等。
重點與難點
能準確聽清口令較快速度地反映。
活動流程
1、 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T:我們現在是一個個大蘿卜和大青椒哦。青椒,蘿卜們,動動身體。
2、教師介紹游戲規則
T:現在我們分別要派出18個小朋友分成3組比賽,每組比賽6個人,
6名隊員每個人起個外號,比如分別叫茄子,西紅柿,大白菜,青椒,胡蘿卜。
然后由一個人開始,比如由胡蘿卜開始,他就做坐下起立的動作,然后打出“胡蘿卜蹲胡蘿卜蹲,胡蘿卜蹲完青椒蹲”,這時候青椒就趕緊也做坐下起立的動作,然后再打出下一個蹲的是誰,
誰要是在5秒鐘內接不上誰就被淘汰,如此類推,最后剩下的就是獲勝者 ,切記的是一定要先做坐下起立的動作然后再打下一個蹲的人是誰。
幼兒游戲
T:胡蘿卜蹲胡蘿卜蹲,胡蘿卜蹲完青椒蹲。。
(幼兒聽口令練習)
4、難點練習,重點指導
能準確聽清口令較快速度地反映。
5、游戲結束,放松身體
全體幼兒聽“熊跳舞”音樂,做放松動作回教室。
反思與調整
記錄:
幼兒對這個運動游戲表現出了十分的興趣,老師在沒有明確說清楚游戲的規則前有些幼兒就已經自己開始在那里玩了起來,還不亦樂乎,帶動其他幼兒也開始自己管自己的游戲起來。經老師一再強調后重新拉回了他們。游戲開始了,有部分幼兒聽到是自己蹲的時候沒有蹲。像李兆淳完全反映不過來。一個幼兒反應不過來導致其他幼兒極度興奮得想去提醒他,導致游戲混亂。
分析:幼兒對于戶外的游戲都會十分的興奮,這時就要把常規的抓管放在首位。在教師講解游戲規則的過程中,會有幼兒聽了一半就自行興奮的玩了起來,說明平時常規還沒有抓徹底。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有的幼兒由于其邏輯思維可能發展的相對比較落后,反映遲鈍了點。
調整:
1、增強幼兒在運動游戲中的規則意識。
2、圍三個圈,可把能力差異不同的幼兒分別分在不同的三個圈內。反映最快的一個圈可以在游戲時語速加快,反映比較遲鈍的可以放慢語速,一點點來。
小班教案 篇6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活動,幼兒能夠從眾多物體中區分出圓形,能夠通過觀察,尋找到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2、本節課,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這次活動我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幼兒的興趣為前提,通過幼兒喜歡的泡泡來引出了今天的活動主題 ——認識圓圓世界,幼兒能夠根據老師的引導參與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認識圓形。不足的是,我覺得我的語言還不夠兒童化,有些話語稍顯生硬,幼兒聽不太明白,導致整節課的活動進程有點不流暢,我以后一定要多聽其他老師課,綜合他們的教學語言,最終形成我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堂課,我將利用課件來展示各種圓形,設計吹泡泡的游戲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因為在我看來,通過課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動,更加能夠吸引住幼兒的眼球,設計吹泡泡的游戲,更加能夠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人是慢慢長大的,不能著急。
2.感受長大的變化,看到自己的進步,萌發自信心。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收集幼兒不同時期的照片。
2.故事PPT
3.故事掛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與小朋友相互熟悉,拉近距離。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在教室里已經互相認識過了,現在我來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記住我了。我們互相問聲好吧!小朋友們好!
老師很開心,因為你們都記住了。
二、引出:出示小動物圖片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師:"今天我來是和小朋友們一起學本領的,不過我不是一個人來的,我帶了三個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們嗎?(想)好,我們趕緊把他們請出來吧!"
1.出示掛圖第一張師:"小朋友看看,三個好朋友是誰呀?"(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師:"小眼睛可真亮呀!我的三個朋友心里都在想著同樣一件事情,盼望著。。。
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這三個小家伙啊是天天盼著自己能快點長大……(連接下一環節)
三、重點:聽故事,懂道理。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看掛圖講故事)--師:"這三個小家伙啊是天天盼著自己能快點長大,它們想:"要是能長得像大象、河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氣,該有多好啊!于是,他們想出了許多辦法來。小老鼠拼命吃東西,啊嗚啊啊嗚,可是還比不上大象的腳趾頭,小猴子穿…….可是,還夠不到大河馬的膝蓋呀!"
2.猜測小青蛙會想什么辦法讓自己快點長大師:"咦,小青蛙會想出什么辦法讓自己快點長大呢?"
3.繼續講故事直至故事結束,驗證猜測的結果師:"小青蛙每天都練跳高,跳得頭也暈了,可和大犀牛一比,還沒它的眼珠子大呢!…….他們還是那么小,不過,他們還是天天盼著快點長大。"
4.教師提問,幫助理解師:"看看(指著圖),小老鼠是想了什么辦法讓自己馬上長大的?(拼命地吃東西)小猴子、小青蛙呢?(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戴媽媽的眼鏡,小青蛙每天練習跳高)
師:"它們真的一下子就長大了嗎?"(沒有,他們還是那么小)(銜接下一環節:"寶寶們是一下子就長那么大的嗎?")
四、經驗遷移"寶寶們,那你們是從媽媽肚子里一出生就是這么大的嗎?"
"教師展示小朋友們小時候不同時期的照片,通過比較知道自己是慢慢長大,并同時能感受到長大的變化。現在的你們長大了嗎?想長得更大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自己長大呢?長大了你想干點什么?
五、活動結束:
開著小火車一起去看看大班哥哥姐姐小時候的照片展!
附:
小老鼠,小猴子還有小青蛙天天盼著自己長大。
哎!要是能長得像大象,河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氣,該有多好啊!于是,他們想出了許多辦法。
小老鼠拼命吃東西,啊嗚啊嗚,每天把自己的肚子撐得飽飽的。他走到大象跟前一比,還比不上大象的腳趾頭呢!
小猴子穿上爸爸的衣服,帶上媽媽的眼鏡,嘿嘿,長大了!他去和大 河馬比,可是還夠不到大河馬的膝蓋呢!
小青蛙每天練跳高,蹦呀蹦,跳呀跳,蹦得頭都暈了。耶,這下長大了吧!可是和大犀牛比了比,還沒有大犀牛的眼珠子大呢!
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誰也沒有找到一下子長大的辦法,他們還是那么小。不過,他們還是盼著快快長大。
小班教案 篇8
內容要求:
1、認識幾種常見的動物,分辨它們的名稱和明顯特征。
2、學念兒歌,喜歡模仿動物的聲音或動作。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一座獨木橋(由平衡木充當)、小熊的家(用積木積成)。
2、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貓等動物胸飾各五個。
3、動物課件、音樂《走路》。
指導要點:
一、看課件,猜動物:
1、觀察藏在屋后的長耳朵,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兔)。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兔的特征——長耳朵。學學小兔跳著走路的樣子。
2、觀察藏在屋后的扁嘴巴,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鴨)。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鴨的特征——扁嘴巴。學學小鴨搖搖擺擺走路的樣子。
3、觀察藏在屋后的硬硬殼,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烏龜)。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烏龜的特征——硬硬殼。學學小烏龜慢吞吞走路的樣子。
4、觀察藏在屋后的長胡子和尖耳朵,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花貓)。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花貓的特征——長胡子和尖耳朵。學學小花貓輕輕走路的樣子。
二、學習并理解兒歌:
1、觀察場景: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熊的家。今天小動物們要去為小熊慶祝生日,而到小熊家必須要經過一座小橋。想想每一種小動物都是如何過橋的?
2、學說兒歌短句:
提問:誰來了?它會怎樣過橋?
學說:小白兔過橋蹦蹦跳。
3、想一想:小鴨子、小烏龜和小花貓又是怎樣過橋的呢?
4、一邊念兒歌,一邊模仿動物的動作。
三、伴隨音樂《走路》,模仿動物過橋:
1、幼兒掛上胸牌,裝扮成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2、每念一句兒歌,扮作該種動物的幼兒便模仿著該動物的動作,逐一過橋。
3、學著小動物的叫聲或動作向小熊表示祝賀。
四、小動物回家:
念兒歌,“小動物”按兒歌順序依次“回家”。
活動延伸:想想還有誰也會過橋,嘗試用以上句式說一說,做一做。
附兒歌:
小動物過橋
小白兔過橋蹦蹦跳,
小鴨子過橋搖搖搖,
小烏龜過橋慢慢爬,
小花貓過橋靜悄悄。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兩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設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小猴子和陌生人》
故事大意:一天,小猴子和媽媽去公園玩,小猴子特別高興,一個陌生人走到它面前,說帶它去買火車俠,小猴子就跟著陌生人走了。結果陌生人把小猴子帶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小猴子再也回不了家了,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2.組織幼兒討論
(1)小猴子跟誰走了?(2)什么是陌生人?(3)它怎么會跟陌生人走的呢?(4)結果怎樣了?(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話?(6)為什么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
小結:陌生人里有一些是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說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情境練習:學習一些應對陌生人的方法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來,對某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了,讓我來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師提示:
(1)你認不認識她?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話?
(3)小朋友都來想一想:XX應該對這位陌生人說什么?(讓幼兒練習)
情境二:表演“不上陌生人的當”。
教師提示: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為什么不能吃?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為什么不能?陌生人說帶你去好玩的地方能不能去?
4.活動結束。提醒幼兒在外不要離開集體或成人單獨活動,遇到陌生人時,不能輕信他們的話。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物體有長短,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能比較3個物體的長短并排序。
2.體驗舞動飄帶的快樂。
活動重點:
掌握比較長短、排序的簡單方法。
活動難點:
初步感受長和短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三根不同顏色(紅、黃、藍)、不同長短的棒棒。
2、每個幼兒三條不同長短、團狀的彩紙帶。
3、藝術體操(帶操)的視頻和音樂。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紙棒)導入: 寶寶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今天寶寶們和老師一起來玩有趣的棒棒。
一、基本部分。
1.第一次比較:與同伴比較,感受長、短的意義。
師:請每個寶寶先來拿一根“紅色”的棒棒,試一試棒棒好玩嗎?
請寶寶用自己的棒棒和同伴的比:誰的棒棒長、誰的棒棒短呢?
(操作并驗證)請你分別找三個寶寶比一比,看一看
小結:寶寶們用比一比的方法知道了,原來紅色的棒棒長短是一樣的。
2.第二次比較:自己的兩根棒棒比較,尋找比較的方法。
師:請每個寶寶再來拿一根“綠色”的棒棒。數數你的手里有幾根棒棒了(兩根,一根紅色,一根綠色)
(操作)比一比:兩根棒棒一樣長嗎?那根長?那根短?
你是怎么比出來的?
(幼兒講述并演示自己比一比的方法,教師引導幼兒經驗遷移)
小結:把兩根棒棒豎放、平放,一頭擺齊,就可以比出那根長、那根短了。
3.第三次比較:自己的三根棒棒比較,學習排序方法。
①三根棒棒比長短:
師:老師這兒還剩下一些棒棒,是什么顏色的?請每個寶寶再來拿一根“黃色”的棒棒。數數你的手里現在是幾根棒棒?(點數:1、2、3)
(操作)比一比:三根棒棒一樣長嗎?你是怎么比較出來的?
(幼兒演示并講述三根棒棒比較的方法:豎放、平放、用參照物等方法)
②三根棒棒排排隊。
我們來給三根棒棒排排隊吧?你是怎樣排的?
(幼兒操作:從長到短或反方向排序。教師引導幼兒互相參照、驗證)
③難點解決:黃色(中間)的棒棒是長棒棒還是短棒棒?(感受長短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長和短是“比一比”后得出來的)所以黃棒棒排在紅棒棒和綠棒棒的中間。
小結:寶寶們真能干,找到了這么多比較棒棒長短的方法,還能給不同長短的棒棒排排隊。
二、經驗提升。(幼兒用軟物體—紙條進行比較、排序)
(教師出示作好的飄帶吸引幼兒注意)
寶寶們,看我的棒棒!長帶子飄起來嘍! 你們也來做一根像老師這樣的帶飄帶的棒棒吧,咱們一起玩《長帶子飄起來》的游戲。
(出示紙條)這兒有三根不同長短的帶子,請你找一根最長的帶子,粘到最長的棒棒上,這樣你的飄帶才會飄的美。
(每個幼兒都有三根不同顏色、不同長短的皺紋紙,幼兒要先把皺紋紙展開,然后進行比較。幫助幼兒每人從自己的操作材料中,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最長的一根,并粘到最長的棒棒的一端)
三、快樂體驗:長帶子飄起來
1.幼兒探索讓長帶子飄動的方法(跑動、揮動等),體驗飄帶舞動的快樂。
2.放視頻《帶操》,讓幼兒一邊玩一邊感受《帶操》中帶子舞動的美,并嘗試讓帶子變化出更多的舞動的軌跡。
活動延伸:
教師在操作區提供更多的材料,如毛線、冰糕棒、小紙條、鉛筆等,讓幼兒進一步操作驗證長短比較、排序的方法。
【有關小班教案范文合集10篇】相關文章:
有關小班美術教案10篇02-02
有關小班安全教案4篇01-15
有關小班安全教案8篇02-02
有關小班春天來了教案4篇02-12
有關小班兒歌教案匯編10篇02-05
有關小班社會教案三篇02-03
有關小班兒歌教案匯總10篇01-30
小班優質教案-教案02-16
小班春天來了教案合集9篇02-12
小班兒歌教案模板合集6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