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時間:2023-04-19 11:06:40 興亮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精選11篇)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任務卡片、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口算并說出口訣。

  2、說出算式里各數的名稱,算式的讀法和算式的意義。

  3、情境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真聰明!還有一些小同學,他們也很聰明,你們看,他們學得多認真啊!請你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說一說這些同學在做什么呢?(擺圖形)

  (2)用11根小棒擺出下面的圖形,各能擺幾個?我們也來擺一擺吧!

  (3)學生利用11根小棒拼擺圖形后匯報結果。

  (4)質疑:根據我們剛才擺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擺完圖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擺的圖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數不相同。

  4、揭示課題

  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剩余,恰如我們平常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在數學中,我們叫它余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動手操作,探究意義。教學例1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出示圖片: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怎么擺?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數學信息。

  (2)請同學們拿出6根小棒代表6個草莓,擺一擺,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集體交流平均分的過程、結果及算式。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列式為

  6÷2=3(盤)(板書)

  (3)指名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義。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3盤。

  2、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出示:有7個草莓,每2個一盤,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

  (1)和上一題觀察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2)現在,你還會擺嗎?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動手擺一擺。

  (3)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操作結果。

  生: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1個。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個怎么辦?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樣表示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并匯報

  (5)師:7里面最多有3個2,余下的1不夠再分,余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余數,用除法算式表示為7÷2=3(盤)……1(個)(板書)怎樣讀呢?

  (6)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在商和余數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表示有剩余,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7)引導思考師:這個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稱?分別表示什么呢?

  (8)組內討論并匯報

  生:7是被除數,表示草莓的總數;2是除數,表示每份數;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數;1是余數,表示還剩1個,不夠再分。

  3、比一比,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1)引導學生觀察6÷2=3和7÷2=3……1,這兩個算式,比較它們的異同點。

  (2)學生組內討論,集體交流。

  生:相同點:都是把物體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不同點:一個算式沒余數,另一個算式有余數。

  4、確定有余數的除法中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1)師: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也是要寫單位名稱的,那你知道這個算式中余數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嗎?生是(個)

  師:對,余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那你知道為什么它們是相同的嗎?因為被除數是被分物體的總數,而余數是這些物體剩余的部分,所以它們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

  (2)商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盤”呢?

  商是我們求出的結果,要求的是能擺幾盤,所以單位名稱是“盤”。

  (3)小結:總之,有余數除法要根據除法的意義來確定單位名稱。商的單位名稱要根據“求什么”來確定,而余數的單位名稱要與被除數相同。

  (4)師:剛才我們擺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擺圖形的結果嗎?注意單位名稱的使用。

  (二)觀察比較,發現關系。學習例2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不過教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觀察能力,讓我們來用小棒擺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請同學們分別用8、9、10、11、12根小棒擺幾個下方形,并根據擺的情況列出算式。

  (2)小組合作:擺圖形,記錄結果,列出算式。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8÷4=2

  (4)如果繼續擺下去,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導學生明確有余數除法中余數都比除數小

  (1)師:觀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數和余數,你有什么發現?

  (2)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生:除數都是4,余數有規律,是1、2、3的順序出現的。

  這幾個余數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們用小棒擺圖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發現?

  生:除數不一樣,但是余數也都比除數小。

  (4)有沒有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呢?為什么?

  不會,剩的多,還可以再擺或再分。

  (5)師生共同總結: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6)用一堆小棒擺,如果有余數,可能會剩幾根小棒?最多剩幾根?最少呢?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三、動手動腦,鞏固新知

  1、(1)10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人,列式:

  (2)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人,還剩()支。

  2、60頁“做一做”1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擺一擺、算一算

  分別用6、7、8根小棒擺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幾根小棒?

  4、判斷,并說說理由。

  5、猜一猜,余數可能是幾

  6、思考:

  小花貓和它的13個小伙伴要到河對岸參加森林運動會。白鵝大哥說:“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個乘客”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花貓和它的小伙伴要幾次才能全部渡過河嗎?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具體操作,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難點:

  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展示課件:出示課本51頁的主題圖,創設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擺,最多擺幾組,還多幾盆?

  二、合作探究,創新發展。

  1.自學、交流,學習例2。

  (1)自學、合作探究。

  師: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我們課本P51的例2。

  課件出示問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擺,最多擺幾組,還多幾盆?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跟你們組的小伙伴嘗試解決問題。

  (2)學生自學、合作探究。

  (3)學生自由匯報。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

  (4)師生共同點評學生答案。

  小結:剩余的3盆,我們把它叫做余數(板書余數)像這樣的除法沒有正好分完,還有余數,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2.自學、交流,學習例3。

  (1)猜想-驗證,突破難點。

  a.讓學生猜想:假如除數是5,請猜猜余數可能是幾?

  b.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驗證: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到底余數可能是幾?請同學們翻到52頁看例3,利用小棒擺一擺,再觀察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c.引導學生得出:余數<除數

  d.小結:余數<除數

  (2)看書質疑。

  師:請同學們再看課本51-52頁的內容,有不懂的請提出來。

  三、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堂練習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3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余數出發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過程:

  復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1、教學P49的主題圖。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圖。

  思考問題:

  [1]這幅畫面是什么地方?

  [2]你發現了畫面中有什么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內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組代表匯報。

  (4)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數據。

  [1]這是某個校園里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現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著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著一面國旗。

  [2]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3]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4]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匯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里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全班的總人數,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擺一擺,填一填。

  四、匯報自己這節課學會什么。

  五、總結下課。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生理解"余數"的含義;能夠正確讀、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感受、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探究性能力。

  教學準備:

  圓片或小棒、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春節的時候,你們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嗎,都進行了怎樣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間。瞧,它掛的氣球多漂亮!仔細看看,發現什么?(按紅、黃、粉、綠排列)

  你們能很快猜出第31個是什么顏色的氣球嗎?

  請同學們再說出幾個氣球的號碼,誰愿意跟老師比比猜?

  想知道老師為什么猜得又快又準嗎?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就知道了。(由猜氣球的顏色導入,學生興趣會很高。再看到老師總能很快猜對,不僅能讓學生驚訝,更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會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余數

  1.春節的時候,我們去親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會拿出一些糖果來招待客人。現在我們就幫助小猴子把買來的水果分裝在盤子里,準備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買來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個?(10個)現在我們就幫它把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組為單位,用學具擺一擺,請組長記錄結果。

  余數要比除數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擺法,并說說怎樣列示。(板書)

  4.觀察這些分法,你能給分分類嗎?

  5.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6.你們能說說什么是"余數"嗎?指出幾個算式中的余數分別是幾。

  7.介紹讀法。指名讀、齊讀。

  (學生參與了探究的過程,這會對他們理解余數的概念給予很大的幫助。)

  (二)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1.想想剛才你們分桔子的經過,再看看這幾個算式,你能說一說為什么會有剩余嗎?

  剩下的為什么不再繼續分了?剩余幾個就不能再分了,跟哪個數比比就知道了?記住: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2.余數比除數大或等于余數行嗎,為什么?

  (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思考,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從而使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加深對"余數要比除數小"的理解,使教學重難點迎刃而解。)

  三、鞏固練習

  1.書上第三頁練一練1題、2題。(鞏固基本概念)

  2.拓展練習:一個數除以5,如果有余數,可能是幾?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余數問題,能正確的寫出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豎式計算:28÷9=

  (2)有17個蘋果,每3個分一盤,可以分()盤,還剩幾個?

  17÷3=()盤()個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數量關系。

  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問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2)預設:知道了劃船的人數,還知道了每條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追問:“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滿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應該讓每條船上都坐滿人,22個學生都上船)。

  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

  提示:可以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找兩個學生板書算式并說說理由,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里有幾個4,用除法解答)。

  (1)討論辨析。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討論中規范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2)體會余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1.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5條船,還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6條船,你覺得呢?

  2.看來余下的2人是關鍵,應該怎樣安排他們?

  檢驗: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教師和學生用活動貼紙擺一擺。)

  梳理:在研究問題時大家發現,解決問題要注意考慮實際情況,即使坐不滿,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條船,這樣才能滿足讓22個學生都去劃船的要求。

  四、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有27箱菠蘿,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8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這些菠蘿?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3.至少要運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追問:“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余法”。

  問題:

  1.最多能買幾個?你是怎么想的.?

  2.還余下1元呢,應該再加上1個面包嗎?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同時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題。

  對比分析:這兩道題,我們都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的問題,但上面這道題余下“2人”就要增加1條船,下面這道題余下“1元”,卻不增加1個面包。你發現了一個什么道理?

  鞏固練習:

  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面包?

  總結:今天研究的問題你學懂了嗎?

  六、課堂作業。

  作業:第69頁練習十五,第1~2題。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6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情感態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四、課堂小結、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練習十四第1、2題。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7

  教學內容

  教材第59~60頁例1,以及練習十四第1題。

  教學目標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片、學具和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擺一擺。用9根小棒擺三角形,可以擺幾個三角形?(3個小或者1個大)

  2.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擺,可以擺3個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擺,可以擺1個大三角形。

  3.列式計算

  擺兩個小三角形:9÷3=3(個)9表示什么?3呢?

  擺一個大三角形:9÷9=1(個)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過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師:兒童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在班級聯歡會上擺一些果盤,他們買了一些草莓,準備每2顆草莓放一盤,現在有6顆草莓,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個學具表示6顆草莓來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師:這是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怎么列式呢?6÷2=3(盤)

  (2)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看看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學生動手操作后,反饋結果:可以擺3盤,還剩1個)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師:平均分后還有剩余怎么辦?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組內思考、討論)

  O說明:7里面最多有3個2,這余下的1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余數。

  列式:7÷2=3(盤)……1(個)

  O小結: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3)觀察比較6÷2=3和7÷2=3……1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師: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

  三、練習鞏固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7個紅果,平均分給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幾個?還剩幾個?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紅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師:從這節課中你們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在擺一擺、圈一圈中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當一些物品平均分時,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沒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種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余數。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8

  教學目標:

  1.通過分糖的活動,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2.在分糖過程中,明白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試商)。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2.如何試商。

  教學準備:

  教師:糖圖,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組一包糖(14塊),彩筆,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感知余數。

  1、師:今天,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小禮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好,我們倒出來看看,是什么?喜歡嗎?(老師倒出袋子里的糖)

  生:是糖。喜歡!

  [評析: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兒童喜歡吃糖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2、師: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14塊糖,如果每人分一塊,這些糖最多能分給多少人?

  生:可以分給14個人。

  師:對嗎?好,我們一起分一分。(課件演示:14塊糖,一人一塊,我們就一塊一塊的圈起來,最后分給了多少人?)

  生:14個人!

  師:如果每人分2塊呢?能分給幾個人?

  生:如果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你想的真快!我們來看,(課件演示:14塊糖,每人分2塊,一起數!)

  生:分給了1個人,2個人,3個人……

  師:誰來說說分的結果?

  生:有14塊糖,每人分兩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回答的真完整!

  [評析:分東西是孩子們經常做的事情,教師創設數學原形的生活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這兩次老師帶領學生分,一是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二是給下面的活動做一個示范,以便于讓學生明確活動的方式。]

  3、師:按這樣分法,每人還能分3塊,4塊,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幾塊呢?

  生a:我想每人分4塊。

  生b:我想每人分7塊。……

  4、師: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師給你一個機會,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這些糖,看最多能分給幾個人,然后在圖上圈一圈表示出來,好嗎?比比哪個小組的分法最多!開始吧!

  5、學生小組活動分糖,并在圖中畫圈兒表示。

  6、學生分小組匯報:

  (1)、師:分完了嗎,同學們?哪個小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們組分的情況?

  組1:我們小組有14塊糖,

  第一種分法是,每人分3塊,一共分給了4個人,還多著兩塊。

  第二種分法是,每人分5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最后還多4塊。

  第三種分法是,每人分7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正好分完了!

  (2)、師:聽了他的匯報,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1:我有點不明白,為什么第一種分法還多著2塊?

  生答:因為,每人分3塊,剩下的2塊不夠分給一個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

  師: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問的同學點頭表示贊同。

  生2:那你第二種,還剩4塊呢,怎么也不分了?

  生答:那是每人分5塊啊,所以剩下的4塊也不夠給一個人,否則就不公平了!

  師:有道理嗎?老師把你們分的情況展示出來。

  (在黑板上貼出他們組的分法)

  (3)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說說你不同的那種。

  組2:我們組是這樣分的,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剩2塊。還有一種,是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也剩下2塊不能再分了!

  師:他這兩種分法都剩了2塊,是不能再分了嗎?

  生:是,因為第一次每人分4塊,第二次每人分6塊,都比2塊多,所以不能再分了!

  師:同意嗎?你解釋的真清楚!

  7、師:剛才老師還分了兩種,(貼上)你們看,同樣是分14塊糖,大家想出了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過分,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我發現有的分法有多余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師:你們發現了嗎?就按你說的把它們分成兩類可以嗎?(師生共同分)這樣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

  [評析: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嘗試,在小組內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后,展示不同的分法,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為下面充分理解余數的含義作好鋪墊]

  二、探究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1、師:這些正好分完的,我們以前學過了,會列算式嗎?以它為例,怎么列?

  生1:14÷2=7(人)(師板書)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有14塊糖,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這個怎么列?(指最后一種分法)

  生3:14÷7=2(人)

  師:說說什么意思?

  生3:有14塊糖,每人分7塊,可以分給2個人。

  2、師:看來這些沒剩余的,難不倒大家,那這邊有剩余的分法,該怎樣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種,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分給了4個人,還剩2塊,你能試著寫寫嗎?在本子上試試!

  3、學生試寫。

  4、展示學生的寫法:

  a、(14—2)÷3=4 b、14÷3=

  c、14÷3=4余2 d、14÷3=4……2

  師:寫好了嗎?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

  這是誰的?說說你的算式什么意思?

  生a:我先從14塊糖里去掉2塊多余的,再用12÷3=4(人)。

  師:好,這是你的想法!我們再來看下一位同學的,為什么這樣寫?

  生b:因為有14塊糖,每人分3塊,所以用14÷3,可是下面不會算了。

  師:噢,誰也遇到這個困難了?舉舉手!沒關系,我們來這位同學寫的(出示第三種寫法)解決你們的困難了嗎?

  生:解決了。

  師:怎么解決了,它什么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余著2塊,他在后面寫了個余字。

  師:(問第三種方法的主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生c:是!

  師:你們覺得這樣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可真聰明,幫我們大家解決了困難!這還有一種寫法呢,你能看懂嗎?(出示第四種寫法)跟上面一種有什么不同?

  生:他用了省略號代替了“余”。

  5、師:對啊,他發明了一種符號來表示剩余,想法不錯!其實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不過為了書寫簡便,人們就習慣用六個點來表示剩余,看老師寫一遍:14÷3=4……2,讀作:14除以3商4余2。(齊讀一遍)

  6、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余著2塊。

  師:4在這兒表示4(人),2表示2(塊),(板書單位名稱)指的哪兩塊?生:指圖中余下的2塊。

  師:大家會寫了嗎?下面這些,請你任選一種寫出來!

  7、學生練習,然后匯報。( 教師板書)

  生1:14÷4=3(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余2塊。

  生2:14÷5=2(人)……4(塊)

  有14塊糖,每人分5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余4塊。

  生3:14÷6=2(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余2塊。

  8、師:大家仔細觀察,我們今天學的除法跟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學的除法有余數,以前的除法沒有!

  師:他剛才用了一個詞,什么?

  生:余數!

  師:什么是余數?

  生:分完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數!

  師:在這兒,哪些是余數?

  生:2、4。(學生邊說教師邊指)

  師:這個詞用的好,我們就把這些數稱為余數!象這樣的除法,我們叫它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評析:通過知識的遷移,數型結合,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創造,去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后面練習幾次讓學生寫算式,說含義,整個環節處理的比較扎實,到位。]

  三、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師:大家真厲害,通過分糖,又認識了一種新的除法,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又帶來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塊?

  生:16塊。

  師:如果每人分5塊,最多能分給幾個人?余幾塊呢?怎么列式?

  生:16÷5=3……1

  師:我們看是這樣嗎?(課件驗證)和你想的一樣嗎?

  2、師: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塊,變17塊了,如果還是每人分5塊,現在能分幾人余幾塊?怎么列?

  生:17÷5=3……2

  3、師:仔細看,“啪、啪”又添了兩塊,變成多少了?

  生:19塊。

  師:這次能分幾人?余幾塊呢?

  生:19÷5=3……4

  4、師:都添了那么多糖了,怎么還是只分給3個人啊?

  生:剩下的不夠5塊。

  師:好,再添一塊,現在夠了嗎?能分幾個人了?

  生:能分給4個人了。

  師:我是這樣列的:20÷5=3……5,余5塊行不行?為什么?

  生:因為剩下的5塊還能分給一個人。

  師:同意嗎?仔細看算式,(演示課件)余下的5塊又分給了一人,剛才3人變成了4人,這樣對了嗎?

  5、師:剛才余5塊不行,還能再分,那6塊呢?7塊呢?

  生:更不行了,還能再分。

  師:看來當每人分5塊時,最后可能會余幾塊?

  生:可能會余1、2、3、4塊。

  師:也就是說只要余下的比5塊少就行,是嗎?你能說說,余數和除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余數不能超過除數!

  師:換句話說,也就是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比除數小)

  [評析:借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讓學生明白剩下的不夠每人分的塊數所以出現了余數。并且余數一定比除數小,否則,還能再分。整個推導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只是在巡視時,對于學生的疑難問題,及時地引導,點撥,使每一個學生都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新知,真正的當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研究試商方法:

  1、師:你看,通過分糖,我們進一步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現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題,你會做嗎?試一試:

  (1)13÷5=?可以結合剛才分糖的`過程想想!再來一道。

  (2)17÷4=?算的不錯,下面可要搶答了,想好就舉手,瞪大眼睛,準備好了嗎?

  (3)22÷7=? 28÷5=? 34÷6=?

  2、師:我出的題越來越難了,你怎么算的越來越快?有什么竅門嗎?比如最后一道,怎么想的?

  生:我先想的口訣,五六三十,所以商5,然后用34-30得4是余數。

  師:你想的口訣,五六三十,你怎么不想四六二十四啊?

  生:因為24離34太遠了。

  師:哦,要想得數最接近34還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訣,是吧?

  他的方法行不行,我們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節,通過大量的口算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在快速運轉,最后想出試商的捷徑。然后反饋,教師及時總結,讓學生真正明白試商的方法。]

  五、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兩道自己試試!

  23÷4= 32÷5=

  師:第一題是怎么想的?

  生: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23-5得到余數3。

  2、判斷:

  師:大家學的那么帶勁,把小動物們也吸引來了,瞧,他們還帶來了自己做的題,幫他檢查一下好嗎?(判斷并改正)

  3、實踐題:

  師:我們班同學可真棒,幫小動物們改正了錯誤,哎,今天我們班來了多少人?

  生:30人。

  師:幾個人一組?

  生:5個人一組。

  師:分了幾組?怎么知道的?

  生:30÷5=6(組)

  師:如果4人分一組,能分幾組呢?這個問題,我們留到課下解決好嗎?

  [這個環節的練習分為3個梯度。 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 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余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六、小結:

  師:這節課,老師跟大家度過了一個愉快又充實的40分鐘,希望大家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余數除法的例子,說給你的同伴聽!

  總評:本節課的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形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活動組織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注意創設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本課為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創設了以分糖為主的學習情境。而分糖是學生平常經常做的事情,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原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于他們的身邊,這樣就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喜歡學習數學。

  2、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分糖情境中,通過親自動手分糖、畫圖、列算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幫助學生理解余數的含義,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合作學習,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多媒體課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理解余數比除數小這一環節,借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數型結合,形象,生動。

  5、分層練習,實際應用,提高應用意識:

  練習設計有梯度: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余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事物的平均分、等分的行為的探究,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余數產生的原因及其實際意義,建立余數的概念。

  3、了解余數的含義,知道除數和余數的大小關系。

  教學重點: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發現除數和余數的大小關系。

  教學準備:雙色片15片、小棒若干、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引入新知

  1.小胖的爸爸從瑞士出差回來,帶來了15塊瑞士巧克力,小胖想和伙伴們一起分享。如果想每人分5塊,最多可以請幾人?(教師在黑板上用雙色片擺放,并填寫表格)

  2.如果是你來分巧克力,你想每人分幾塊,那么最多可以請幾人?(學生自己擺雙色片,并填寫表格。

  3.觀察表格,把擺法分類。(有剩下沒分完的,全部分完)

  4.哪種分發你會用算式來表示?(全部分完的學生會列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問:沒有全部分完的可以怎樣來列式?教師演示,板演。

  15÷2=7(人)……1(塊)

  述:……表示“余”;剩下的塊數叫“余數”

  讀作:15除以2等于7余1.

  師:自己試試寫出練習1上的算式。

  2、認識余數

  說說“余數”的特點:剩下的,不夠再分一份的'數量就是余數。

  3、揭示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4、知道除數和余數的大小關系

  (1)8只玩具豬,3只裝一袋,能裝幾袋?還剩幾只?

  算式xxx

  答:能裝□袋,還剩□只。

  (2)10只杯子,3只裝一盒,能裝幾盒?還剩幾只?

  算式:xxx

  答:能裝□盒,還剩□只。

  (3)觀察:以上2題的余數與除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余數比除數小)為什么?(不夠再裝1袋;不夠再裝一盒)。回到分巧克力的題目來驗證一下,用一句話來概括:余數比除數小。

  有余數的除法教案2(許曉燕)

  三、填表驗證“余數比除數小”(實物投影)

  1.拿出小棒搭三角形,可以搭成幾個,還余幾根?

  小棒的總根數每個三角形的根數可以搭成幾個?剩下的幾根?算式

  小結:余數只有1,2.會不會有3.4.那么我們就說“余數比除數小”

  2.如果用小棒搭正方形,余數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那么我們就說“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補充板書。

  四、總結:今天有什么收獲?

  布置回家作業,完成練習紙后面的題目。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頁,有余數除法的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進一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熟練有余數除法算式得讀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培養、解決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難點:

  進一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熟練有余數除法算式得讀法。

  教學準備:

  電腦、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認識有余數除法,這節課,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學的最好,題做的.又對又快。

  二、課堂練習。

  328= 146= 45-5=

  29= 39= 345=

  (學生獨立完成,看誰做的又對又快,同位互相說說做題理由,重點說說有余數的除法做法)

  三、鞏固練習。

  1、老師創設情境,讓小組同學擺出自己的學具:鉛筆數、橡皮數;再數數小組的人數;把這些學習用品平均分,每個人應分多少?

  (小組同學互相說說,再指名回答)

  強調:平均分成幾分有剩余的情況。

  2、分組練習

  引導學生4人一組(一名學生出題,其他學生計算,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3、完成自主練習。

  出示第1題。

  練習時先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說說自己的算法。

  (集體評議時,要關注個別學生)

  出示第3題

  學生認真看圖后,討論

  三種杯子各能裝滿幾盒?各剩幾個?

  集體評議時強調有余數除法。

  出示第5題

  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說說,13個易拉罐可以搭幾輛小車?集體交流,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出示第6題

  學生看圖后想一想

  每種工具都平均分給9個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還能題什么問題?

  聰明小屋

  (找規律的題目)練習時,先讓學生看懂圖意,積極動腦尋找不同的規律。

  練習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說說題目的意思,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探索。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的學習,你們表現的非常好,能認真思考,積極參與,能把所學知識用到實際中。課后把今天學到的知識說給爸爸媽媽聽聽。

  五、作業設計

  進一步認識有余數除法;把學到的知識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考考你。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蘋果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2、使學生經歷余數的形成過程,及把平均分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的形成過程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及余數的單位名稱。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圖片、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蘋果嗎?今天老師把它們帶到了我們的數學課堂上。

  一起來數一數吧!(貼12個蘋果圖)

  下面老師就用這12個蘋果和大家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我想把這12個蘋果平均分放到一些盤子里,誰來幫我分一分?(指名上臺操作)老師用彩筆、尺子把學生分蘋果的'方法畫在記錄單上。

  老師的分法和他的分法一樣嗎?都是把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大家說她是不是我的好朋友呀?

  二、探究新知:

  (一)游戲操作中感知余數

  1.這個游戲你們想玩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盤子、蘋果圖片和記錄單,一起來看看游戲規則吧!

  (1)同桌兩人一組合作。

  (2)1人將蘋果分放到盤子里后閉上眼,另1人快速把他的分法用彩筆和尺子在圖上畫出來,兩人再一起看看你們想的一樣嗎?

  你問我答,用鉛筆填出分的結果:

  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

  (4)規定時間內,比一比,哪一組的分法多?任務完成的快。

  2.學生分組操作,進行活動,教師巡視。

  3.一起看匯報要求:

  (1)每一組選一人匯報,另一人可以補充。

  (2)匯報時完整地說:我們小組把12個蘋果,每()個一盤,能放()盤。

  (3)一個組匯報,其他組認真聽。和你想的一樣,請做個標記。匯報完畢,如果同意就鼓三聲掌,有意見就舉手,一個組匯報過的其他組不重復匯報。

  4.學生分組匯報,老師記錄。

  預設:第一個出現把12個蘋果,每()個一盤,能放()盤,還剩()個。

  有和他們的分法一樣的嗎?指名到黑板前來分一分并說出想法。

  指黑板提問:這是幾個一盤?能放幾盤?也就是幾份。

  這()個能放一盤嗎?為什么?那這()個是(剩下的、余下的、多出來的)算一份嗎?

  這種分法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請大家在記錄單上把黑板上的這種分法畫出來嗎?指名展臺前畫。

  反饋:每()個一盤,能放()盤,分完了嗎?把沒分完的圈起來。圈出來的這部分表示什么?為什么余下了?余幾個?補寫:余()個。

  還有別的分法嗎?有就繼續匯報,沒有就同桌繼續合作。(同上)

  師生互動,請小組臺前匯報:

  1人說分法,1人黑板上擺出來,教師繼續記錄,其余同學邊聽邊把同樣的分法做上標記。

  8.看老師的記錄單:有多少種分法?你能把這些分法分分類嗎?

  一類是正好分完了沒有剩余,另一種情況是沒分完有剩余。

  板書:沒分完有剩余(是平均分嗎?)

  9.像這種分了之后有剩余的情況,生活中你遇到過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二)進一步深化理解余數的意義

  1.看記錄單: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

  這種分法,誰會用算式表示(生說師寫在記錄單上)

  選兩種不同分法,列出算式。同桌兩人可以一人寫一個。(學生列式)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預設:如果5個一盤,能放幾盤?算式怎么列?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

  展示:12÷5=2(盤)

  12÷5=2剩2或12÷5=2余2(不帶單位)

  12÷5=2(盤)剩2(個)(帶單位)

  12÷5=2(盤)......2(個)

  你認為哪一個算式能夠表示圖的意思?

  3.(結合分蘋果圖)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這2個呢?(剩下的2個)沒表示出來行嗎?

  你認為該怎么辦?數學上規定用6個小圓點表示剩下的,在小圓點的后面把剩下的數寫上。板書:12÷5=2(盤)......2(個)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呢?把12個蘋果,每5個放一盤,能放2盤,還剩2個。

  在記錄單上選擇一種有剩余的分法,列出算式,把開始寫得不對的改正過來。

  檢查反饋:板書學生列的算式

  提問:每一個數表示什么?或者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指名說)

  5.這些算式你會讀嗎?

  誰試著讀一下這道:12÷5=2(盤)......2(個)

  (板書)讀作:12除以5等于2盤余2個。(小圓點怎么讀:余)

  練習:指名讀黑板上的算式

  (三)揭示課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觀察一下你們列的算式和老師黑板上的算式

  除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總數)它叫(被除數)

  除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每份數)它叫(除數)

  等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份數)它叫(商)

  小圓點后面的數表示什么?(剩下、余下的數)

  誰能給它起個名字呢?(板書:余數)

  追問:余數表示什么?(沒分完或不夠分剩下的數)

  像這些除法算式中都有余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那除法里的余數表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板書:有余數除法的意義)齊讀課題。

  追問:有余數的除法表示的是平均分嗎?(板書:平均分)

  在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寫成這樣?6個小圓點后面的這個數表示什么?從哪兒剩下的?(總數或被除數里面分剩下的)那余數的單位怎么帶?(和被除數的單位帶一樣的。)

  三、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1.有21個蘋果,如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每人分幾個?)用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可以擺、圈、列算式。

  匯報:結果是什么?(每人4個,還余1個。)你是怎么解決的?

  21÷5=4(個)……1(個)為什么這樣列式?

  21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就是把21平均分成5份所以用除法。

  余下的1個還能繼續分嗎?

  怎樣做能夠正好分完?提示:去掉幾個,就可以正好分完?再添上幾個也可以正好分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看來大家的收獲都不少!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相關文章:

《有余數的除法》教案02-24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案09-22

《有余數的除法》教案(精選13篇)03-15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案優秀10-18

有余數的除法教案模板模板06-19

小學數學除法教案06-08

小學數學除法教案12-17

課堂趣味數學游戲:搶座位——有余數的除法教案(精選10篇)11-28

《野營有余數的除法》的課堂教案設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