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語文教案集合七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識本課10個生字“株、芭、蕉、扇、謎、趾、搔、傅、授、僥”,理解“傳授、僥幸”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繼續(xù)學習提出問題。學習用“如果……就……”的句式,把句子寫完整。
4、初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謹防那些不懷好意的人。
重點難點:
1、將文章中較拗口的句子讀流利。
2、通過閱讀,了解故事內容。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給課文換個題目。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情趣,引出課題
1、板書:貓 老虎
2、請同學說說自己眼中的貓和老虎。
3、補充課題:貓是老虎的先生
4、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5、聽課文錄音,你知道了什么?
二、自學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 形近字組詞
①辨清每組形近字的不同之處
②指名組詞
(2)寫字指導
在教師帶領下書空:右上部分先寫“又”,再寫一點。
(3)理解詞義
①方法:傳授——聯(lián)系上下文,僥幸——查字典
②詞義:傳授——課文指貓教會老虎生存的本領。
僥幸——課文指貓由于偶然的原因免去災害。
3、小組學習,解決問題
師:剛才我們根據(jù)題目提出了問題,挑選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在小組里討論,解決。
(1) 開火車把課文讀正確。
(2) 討論:為什么叫“貓是老虎的先生”?
① 指導朗讀出示的句子:
② 想象老虎向貓拜師時,它們會說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
③ 學生演演。
(3)討論:貓究竟是不是老虎的先生?
讓學生體會出,貓的的確確是老虎的師傅,因為它不但教會了老虎撲、捉、吃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料事如神,真是高明的很!
三、復習鞏固
1、師生配合朗讀
(1)老虎見貓教完了撲、捉、吃的方法,心想——
(2)它打定主意,——
(3)而貓是——
(4)老虎只能——
2、復習生字新詞。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腦筋想,用心去體會,創(chuàng)作與大家不一樣的東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獨特的,更是最有價值和個性的。課文再現(xiàn)了小作者畫紅馬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極富兒童化的語言,既貼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學生一定會很喜歡的。
教學目標:
1獨立學會要求掌握的10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學習運用工具書及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詞語。
2初步了解冒號的一般用法。
3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在學習、生活中只有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體驗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重點:
1、注意“幫”的結構;“待”是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
3、體會文中融洽的師生關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體驗到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難點:
學習冒號的用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讀順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內容。
2了解小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
1你逛過動物園嗎?誰能說說你見到的馬有什么特點?
2你見過紅馬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故事,故事的題目是——
板書并指名讀課題——《紅馬的故事》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法指導:(課件出示)
1、標:標出自然段。
2、記:畫出生字、新詞及不認識的字詞,問一問,記一記。
3、畫: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4、問:不懂的問題。
(二)討論:
小組長檢查自學情況,教師巡視。
1、教師配樂范讀
2、學生按自學步驟自學課文
3、檢查生字情況
A出示文中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文中圈出,再齊讀。
B擴詞。
含苞待放滑稽自由一片葉瓣一只蒼蠅一頭牛一匹馬
C你還能找出這樣的詞組嗎?(一幅畫)
(三)師生交流。
1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課后延伸:邊讀書邊想象并動手畫一畫小作者的畫上畫了些什么?
四、寫字指導。
1、自主觀察“我會寫”中的字,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你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哪個生字?
2、重點師范寫以下幾個字:故、級、粉、板、事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交流。
強調:左右結構的字不能太分開,“事”字的橫要注意有變化。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體會文中融洽的師生關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體驗到嘗試后的喜悅。
一、復習鞏固。聽寫生字,用“事”組詞。
二、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關鍵詞句。
1、平常你最喜歡什么老師上課,為什么?
2、讀了紅馬的故事,說說文中的老師你喜歡嗎?為什么?
3、從課文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這位老師不僅你們喜歡,他的學生們更喜歡?
4、喜歡他什么?從哪些詞句讀出來?
三、朗讀指導,讀中品文。
1、引導學生讀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試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
2、分小組分角色朗讀,讀出對老師的喜愛、敬佩、感激,為我大膽創(chuàng)作得到肯定而驚喜、自豪。
四:引導學生說出冒號的作用
出示句子:
1老師走到我旁邊,笑著問:“畫好啦?這是什么馬?”(表示提起下文)
2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開,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葉瓣在桌面上。
(用于總說后面,表示分說。)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學看到了我的畫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領會蘇洵關心國家、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現(xiàn)實針對性。
2.提高學生對古今異義詞語的準確識別,運用的能力。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用多種論證方法逐層論證的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上學期曾學習過賈誼的《過秦論》,作者借評論秦的興亡來告誡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阿房宮賦》,杜牧就秦國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從而導致覆亡來諷時刺世。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來學習《六國論》,看看作者蘇洵這位封建時代的進步知識分子又在借評論六國滅亡來闡述什么樣的政治主張。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據(jù)說27歲才發(fā)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shù)千言。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帶領兒子蘇軾、蘇轍到汴京(現(xiàn)在河南開封),以所著文章22篇(《幾策》二篇、《權書》十篇、《衡論》十篇)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賞識這些文章,認為可以與賈誼、劉向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他。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人競相模仿。因此,蘇洵將自己的文集命名為《嘉祐集》
蘇洵精于散文,后人因其子蘇軾,蘇轍都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父子三人合稱“三蘇”,并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2.背景
(1)六國滅亡的時代背景(幻燈)
①韓魏楚以地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韓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楚割漢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魏割溫予秦
前273年魏割南陽予秦
②秦滅六國時間
前230年滅韓
前225年滅魏
前223年滅楚
前222年滅趙、滅燕
前221年滅齊
③六國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趙將趙奢擊秦,大破之。
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趙,大破秦軍。
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軍于河外。
前233年秦攻赤麗,宜安,被趙將李牧擊退。
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擊退。
戰(zhàn)國時代由于生產方式的變化,各諸侯國都開始進行改革,眾多的改革中,唯有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成功,為秦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而六國因循守舊,經濟和軍事實力日漸衰落,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攻勢下,紛紛割地求和,終至滅亡。后來秦國用了8年的時間滅了六國,統(tǒng)一了天下。
(2)蘇洵所處的北宋的時代背景(幻燈)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淵之盟”議定。北宋每年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宋仁宗慶歷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與遼訂盟,每年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
同年,宋與西夏達成協(xié)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每年送給西夏銀十萬兩,絹十五萬匹,茶三萬斤。
作者所處的北宋王朝,對內專制集權,對外卑躬屈膝,內憂外患,始終不絕。北宋初期,西、北方邊患嚴重,自開國至英宗治年年間,宋和遼與西夏開戰(zhàn),敗多勝少。軍事上的軟弱無能導致外交上的妥協(xié)投降,北宋為求茍安,年年割地納貢。而這樣沉重的負擔,全落在百始頭上。國難當頭,矛盾尖銳,茍洵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寫作此文,用于諷喻宋王。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速讀,熟悉課文。
2.教師范讀,正音,并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
3.學生依書下注釋,粗通文意,有疑問的地方勾畫出來課堂提問。
4.學生熟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1.對課文熟讀成誦。
2.課后練習二、三、四。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三、四
二、把握文章論證結構
1.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本文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弊在賂秦”,接著從正反兩個不同的角度,即“賂者”和“不賂者”,均受賂秦之害進行論證。“賂秦”的國家因“賂秦”而“力虧”;不賂秦的國家因“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不賂者以賂者喪”。最后總結,重申論點,“弊在賂秦”。
2.第2段以“割城”為例,論證“賂秦”之弊。
緊承第一個分論點“賂秦而力虧”寫韓、趙、魏三國把祖先艱難得到的土地輕易拱手送給秦國,而“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從而論證“弊在賂秦”的論點。
3.第3段,以“不賂者以賂者喪”的事實,進一步論證“弊在賂秦”。
緊承第2個分論點“不賂者以賂者喪”,文中寫齊、趙、燕三國雖“義不賂秦”,但“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從而論證“弊在路秦”的中心論點。
4.第4段承上啟下,提出“為國者”不要被敵國的“積威之所劫”的勸告。
5.第5段,借時諷世,借古喻今,諷諫北宋王朝改變妥協(xié)政策,奮起抵抗。
將六國的情況與北宋情況作對比,證明六國力量遠弱于北宋,警告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六國滅亡的舊事,點明本文主旨,即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
三、論證方法
1.對比論證
用攻戰(zhàn)中秦之所得,諸侯之所失與賂秦中秦之所得、諸侯之所失對比,說明秦不用戰(zhàn)爭就能獲得土地,六國不用戰(zhàn)爭就失去土地,因此六國最終滅亡,是歷史必然,將秦與六國對比,將六國與六國對比,同樣證明六國破亡為歷史的必然。
2.引證法
引用蘇代的話,證明“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的觀點。
3.例證法
列舉六國滅亡的史實,證明觀點。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回顧全文的論證結構。
2.檢查背誦。
二、結合課后蘇轍《六國論》作比較閱讀
1.學生自讀蘇轍《六國論》。
2.分組討論兩文異同。
3.總結
(1)相同點:
兩文都很重視韓魏兩國在七國紛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蘇轍認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因此六國應“厚韓親魏”。蘇洵也認為“以地事秦”中韓、魏兩國最為突出,“為積威之所劫”,最終招致滅亡。
(2)不同點
①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
蘇洵認為在于六國爭相以地賂秦。蘇轍認為在于六國沒有遠略,背盟敗約,自相殘殺。
②兩篇文章的最終目的。
蘇轍就史論史,結尾只表示了悲痛的感情。蘇洵是借古諷今,由論史轉向論策,為六國設想出總體策略。首先,不賂秦,不附秦,不派刺客,不殺良將。其次,“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這些策略實際上也是對北宋朝廷說的。
蘇洵的憂國之心由此也可見一斑了。
三、布置作業(yè)
1.進一步落實背誦。
2.歸納整理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及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
附:板書設計
六國論
蘇洵
一、解題
1.關于蘇洵
二、分析論證結構
三、論證方法
1.對比論證
2.引證法
3.例證法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單元課文內容,分清文章哪些寫得詳細、哪些寫得簡略,領會作者表達的主要意思。
2.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不同詞語表達相同意思有什么好處。
3.了解民間習俗的寓意,說一說寓意吉祥的習俗,和同學交流。
4.試著寫一寫行楷,提高書寫速度。
5.有感情地朗讀《長歌行》,并能背誦。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的內容,分清文章哪些寫得詳細、哪些寫得簡略,領會作者表達的主要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ú⑶覍W習運用。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單元課文內容,分清文章哪些寫得詳細、哪些寫得簡略,領會作者表達的主要意思。
2.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不同詞語表達相同意思有什么好處。
3.了解民間習俗的寓意,說一說寓意吉祥的習俗,和同學交流。
課前準備
請學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動和對應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民俗主題
師:中國的人口眾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斕多姿,在悠久的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熠熠閃光,給人類留下了寶貴而難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動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古詩三首》《藏戲》,感受它們的異彩紛呈,體會人類智慧的結晶,體驗民俗活動帶來的獨特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語文園地。(板書:語文園地)二、請學生朗讀《北京的春節(jié)》,回答以下的問題:(板書:交流平臺:《北京的春節(jié)》)
1.這篇文章有幾個段落?(11)
2.通過觀察(字數(shù)比較),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的段落字數(shù)多,有的少,還有中間幾段字數(shù)差不多。)
3.哪幾個部分,作者寫得比較仔細?哪幾個部分作者只是簡單幾句話?
4.作者為什么不把每個段落都寫的一樣多?有詳有略的寫法,作者想突出表達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有詳有略是為了突出重點,主要是想介紹北京過春節(jié)的獨特習俗。這樣寫可以讓重點突出,但是簡要的介紹也讓文章更加立體全面,詳略得當讓整個文章有韻感,更有美感。)(板書:詳略得當)
5.這篇文章主要想表達什么內容?(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和場景。)
三、揣摩優(yōu)美詞句,體會字詞的有趣。(板書:詞句段運用)
1.請學生讀一讀課本中的句子,體會畫線詞語。出示課件
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全校運動會上,大山在短跑比賽中勇奪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賽中喜獲金牌,思雨在跳遠比賽中摘得桂冠,寧寧在游泳比賽中拔得頭籌。
2.請學生來說說不同的詞語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
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達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處。(可以避免重復,讓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板書:用不同的字表達相同的意思)
4.動腦子和同學比比,誰還能想出類似用法的句子?想想它可以被用在哪里?(作文)
舉例:
班上的調皮鬼又鬧笑話了,淘氣包率先沒繃住,笑得是前俯后仰,班長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就連班上最文靜的小書蟲都情不自禁地嘴巴一抿,險些笑出聲來。
教師總結:原來這些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組近義詞。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可以用哦,一定會讓你的作文讀起來更加有趣!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動。(板書: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動)
師:我們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簡單來說就是人們長期形成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人們?yōu)榱擞袀好的寓意,通常會給這些民俗活動取一個說法,比如說課本中的過年的時候吃年糕,這是人們想要萬事如意年年高,這樣類似的說法就是民俗活動的寓意。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說冬至的時候吃餃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凍。春節(jié)的時候貼對聯(lián),是寓意辭舊迎新、驅邪保平安。春節(jié)前倒貼福字,是寓意福氣已到……
師:那你還知道其他民俗活動和吉祥寓意嗎?
(比如說傣族潑水,寓意去除污穢,迎接美好)
(比如,元宵節(jié)吃湯圓,寓意合家團圓)
請和同學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課本中的題目。請學生來說說自己的答案,和大家交流。出示課件
過年的時候吃年糕: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過年的時候吃魚:寓意年年有余萬事足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從天降事事順
五、教師布置作業(yè)。
嘗試背誦《長歌行》。
鼓勵學生提前了解《長歌行》的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寫詩背景。通過預習課外搜集資料和課外搜集,請學生為新科做準備,更加熟悉和了解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
課堂作業(yè):模仿《北京的春節(jié)》,寫一寫你家鄉(xiāng)的其他節(jié)日的場景。(不少于150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試著寫一寫行楷,提高書寫速度。
2.有感情地朗讀《長歌行》,并能背誦。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導入新課。
1.請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介紹過的民俗活動。
2.回憶上節(jié)課介紹民俗活動的技巧,做到詳略得當。
二、臨摹句子,感受漢字的魅力。(板書:書寫提示:提升書寫速度)
教師提醒學生用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進行書寫,一筆一畫認真照著寫。
鼓勵學生自己在本子上,寫一遍,看看寫字速度、和字體有沒有新的變化。
教師可巡回指導,同時將寫得又好又快的作品挑選出來,供大家學習。頒發(fā)獎品,并交流討論提高書寫速度的技巧。
鼓勵學生大聲朗讀這位名人的.話,想想其中的意思,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讀并背誦《長歌行》(板書:日積月累《長歌行》)
(1)請學生快速誦讀《長歌行》,體會其中意思。
(2)教師簡要介紹詩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教師:
【詩歌意思】早晨,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等待在陽光下曬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生機。
常常擔心肅殺的秋天來到,花和葉都變黃衰敗了。
千萬條大河奔騰著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回來?
如果年輕力壯的時候不知道圖強,到了老年頭發(fā)花白,一事無成,悲傷也沒用了。
【詩歌講解】全詩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來葉落、百川東去等鮮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歸來,發(fā)生了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浩嘆,鼓勵人們緊緊抓住隨時間飛逝的生命,奮發(fā)努力趁少壯年華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其主旨體現(xiàn)在結尾兩句,但詩人的思想又不是簡單的表述出來,而是從現(xiàn)實世界中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體形象,寓教于審美之中。(板書:時光易逝奮發(fā)向上)
四、鼓勵學生以劇目表演的方式,體驗《長歌行》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以身臨其境的方式讓學生更加體驗該詩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反思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習得抓住特點描寫、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p>
2.通過詞語比較,了解了不同詞語表達同一意思的表達方法。
3.結合生活體驗,了解不同習俗的寓意,豐富了生活體驗。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仔細觀察圖畫,了解圖上畫的是什么。
2.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學習本課6個詞,學會7個生字。
4. 初步認識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這種自然現(xiàn)象。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重點
1.借助圖畫學習本課的6個詞,7個生字。
2.初步認識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這種自然現(xiàn)象。(即教學難點 )
教學難點 :“溪”字的教學。
教學準備:錄像機、學生準備彩筆。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課堂
問:誰見過大海?聽到過波濤翻滾時海的聲音嗎?能夠想象得到海浪撞擊巖石的壯觀場景嗎?誰見過江河?誰來學一學江河流水的聲音?(嘩—嘩—)誰見過小溪?誰來學一學小溪流水的聲音?(嘩,嘩,嘩)誰又見過泉水呢?泉水、小溪、江河、海洋都是什么樣的,它們之間各是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錄像。(放錄像片)
這段錄像片的主要內容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看詞學詞學句第3課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一)指導看圖。剛才我們看了錄像,認識了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現(xiàn)在我們來看課文中的插圖,你能不能從插圖上看出它們,并且說一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泉水:是從地下涌出的水,兩山之間的比較細的水流。小溪:彎彎曲曲。江河:比較寬廣。海洋:無邊無際。能不能從圖上看出誰流向誰?
通過看錄像和看圖,你能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下嗎?
(板書:泉水 小溪 江河 海洋)
(二)指導朗讀。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看課文有幾句話?采用什么形式寫的?哪幾句是問句?是誰問的?哪幾句是回答問話的?
2.指導讀好疑問句。
方法:(1)讀出疑問的語氣;(2)每句前的“泉水泉水”、“溪水溪水”、“江水河水”要連續(xù)讀,氣流不斷,表示出尋問時急切的心情。答話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練習一問一答讀、分角色讀、集體朗讀。
(三)學詞學句
1.第二句中的“我”、第四句中的“我”和第六句中的“我們”分別指的是誰?為什么第2、4句用“我”而第6句用“我們”呢?
2.看圖畫一畫: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頭標出它們的流向。(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3.請同學用箭頭板書出來。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全文。
5.再看一遍錄像,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討論:為什么大海能如此寬闊、無邊無際?
板書設計
3.泉水 小溪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照板書讀詞語。
二、學習生字。
(一)讀生字卡片,要求正確、聲音宏亮。
(二)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三點水旁的字較多)。為什么這課三點水旁的字多?
集中學習這幾個字。
“溪”:重點指導分析右邊字形。右上是“”,中間是“幺”,右下是“大”。書空練習;說一說這個字你怎樣記。(板書:溪)
這個字比較難寫,當老師板書時,要求學生要認真看,仔細數(shù)筆畫,認真記字形。
“海”:(板書海)重點指導筆順及在田字格中各筆的位置。
說一說“海”的筆順,你是怎么記住它的?
“流”:怎樣寫、怎樣記?(板書流)重點指導右邊的筆畫和筆順。
用這三個字練習口頭擴詞。“江”、“洋”兩個字組成比較簡單,練練口頭擴詞即可。
“泉”:認識水字旁。下面和“”區(qū)分開。
“都”:注意右邊是“阝”不是“卩”。
(三)指導寫好幾個難字:溪、海、都、流。
三、鞏固復習。
(一)讀詞比賽。目的:認準字形。
(二)說一說“溪”字你怎樣記?書空寫一寫。
(三)猜字游戲。兩人一組,一人在另一人后背上寫字,讓他猜是什么字,并交換練習。
(四)出示練習2。
泉水流進( )里。
溪水流進( )里。
江水、河水流進( )里。
步驟:1.讀題,理解題目要求。
2.說說填什么。
3.填在書上。
(五)改練習2中的第3個句子,加上“和”和“都”,使其成為練習3中的例句。
問:老師在句子中加了什么?加完以后句子的意思變沒變?(告訴學生:頓號有表示和的意思。)
完成練習3,先說,再寫出來。
四、指導做作業(yè) 和本課練習冊。
板書設計
3. 泉水 溪水
《泉水 小溪》是一篇看圖學詞學句。這課的教案突出了以下四點:
一、觀察畫面,認識事物。
學生對“泉水、小溪、江河、海洋”是比較生疏的,老師通過讓學生觀看錄像片段、指導看教學掛圖,形象生動地理解認識事物。初步感知:“泉水”是從地下涌出來的水,兩山之間比較細的水流;“小溪”的形狀是彎彎曲曲的;“江河”指陸地上更大的、更長的流水;“海洋”是無邊無際的。再讓學生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這樣安排,符合“看圖學詞學句”的課型要求。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句。
這篇課文共有6句,句子采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寫的。老師提問:“哪幾句是問句?是誰問的?”“哪幾句是回答問話的?”在學生回答問題和讀書中認識了這課句子的形式。老師再進一步在圖文結合中指導理解詞句意思。如:第2句、第3句中的“我”指的是什么?(第2句的“我”指泉水;第4句的“我”指溪水。)第6句中的“我們”呢?(江水、河水。)為什么前面兩句用“我”而這一句用“我們”呢?(因為第一句單獨問泉水,第3句單獨問溪水,它們回答都用“我”,第5句是問“江水”、“河水”兩個,所以它們回答時要用“我們”。)再如:老師指導學生看圖畫一畫: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頭標出它們的流向,再用箭頭板書出來。(參看教案中的板書設計 。)這樣做,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利于建立詞句的概念。
三、指導朗讀,加深印象。
老師在教案設計中加強了朗讀指導。如:問句要用疑問和親切的語氣讀。讀“泉水泉水”重疊詞時,把第一個“泉水”的“水”字讀音稍拖長一些,另外注意聲音高低的變化。“溪水溪水”,“江水河水”的讀法亦如此。讀回答問題的三句話時,要用親切、肯定的語氣朗讀。特別是最后一句,要在“都要”這個詞語上加重語氣。在理解朗讀的基礎上,可以練習分角色朗讀,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抓住特點,指導識字。
本課識字教案的安排,采用了在語言中識字,音、義、形分步教的方法。學生在第一節(jié)課,已經借助漢語拼音認識了生字詞語;結合課文理解了生字詞語的內容;第二節(jié)課安排重點分折記憶字形,并指導書寫生字。
本課共有七個生字:泉、溪、江、海、洋、流、都,之中有六個字跟水有關,老師抓住本課生字偏旁部首表義的特點先集中學習這六個生字,難字重點指導,易學的字讓學生自己分析記憶。這樣教學便于抓住漢字特點來學習,有利于學生記住字形。
語文教案 篇6
【1】背景
有一種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只是一種“文本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科書等等),更是一種“體驗課程”(這個課程是被教師和學生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和思考到的課程)。
“體驗課程”,意味著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即對課文,有著自身的理解,對意義有著自身的解讀,從而對給定的內容會進行不斷地變革與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主體和創(chuàng)造者,教學中我們就理應加強體驗學習。
對于這樣一種觀念,我是深深認同,但是到底如何體現(xiàn)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倒是需要不斷思考與實踐的,下面就以《公儀休拒收禮物》的教學為例談談我的體會。
【2】教學思路
本文擬用“公儀休是怎樣的人”作為話題來組織學習。
課始,請同學們談談從公儀休拒收禮物這件事中,你覺得公儀休是怎樣的人?然后根據(jù)回答進行下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隨機而定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先后順序)
一、“演、說、讀”,感受公儀休愛吃魚
1、演:鼓勵加上動作。
2、說:“很久”這個詞語,讓你想到了什么?
3、讀
二、“讀,體驗,說”,感受公儀休不收魚
1、設置沖突:前面這么愛吃魚,可是后來他卻說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2、體驗:要是你,你會怎么收?你會怎樣說?
3、說: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人?說完請學生簡練地將觀點寫在黑板上。
4、議論:這么多觀點,請你按順序聯(lián)起來說說。孩子們說不可以,因為有很多是重復的。于是學生通過讀與議論來確定保留什么。這個過程中,討論非常激烈。
5、到最后,學生剩下幾個詞語:三思而后行、不愛錢財。于是,我通過設問等,使得學生自己明白——他不是不愛錢財,而是不貪錢財。總之,他是一個廉潔的人。
【3教學情景】
情景一:
師:課文里面有兩段話,一段是說公儀休非常愛吃魚,一段是說公儀休一聞到魚腥味就嘔吐,哪位同學來讀一讀。
學生讀這兩段話。
師:你有什么想問的,想說的嗎?
生:公儀休這么喜歡吃魚,可是人家送魚來了,他又不收了,還說一聞到魚腥味就嘔吐。
生:公儀休你為什么要這樣做?
生:公儀休不收魚有兩大原因,第一個是他可以自己買魚吃,第二個是他想活著自己買魚吃。
師:從這兩段話以及文章的其他地方,你體會到公儀休是個什么樣的人?請讀課文,好好思考。
生讀課文。
萬程:我感覺到公儀休很狡猾,他想到要是吃了別人的魚,會有什么后果。
請他讀后果那部分。師將“狡猾”寫在黑板上。
馬耀:我覺得他很有禮貌。
師:你們有沒有補充。
生:他說謝謝,還說謝謝你家大人的盛情。
生:公儀休看不起人,因為他不收人家的禮。
生:他很聰明,他知道人家送禮物,肯定有求于他。
生:他很警惕。
下面學生紛紛要說自己的看法,我請同學們安靜地想想,看看能不能將自己的想法用一兩個詞語來說一說,片刻后我請同學上黑板來寫一寫。
情景二:
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了對公儀休的看法,教室里非常“熱鬧”!
學生們在黑板上寫了很多。我請同學先想一想,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板書來說一說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
生:我寫的是三思而后行,因為假如別人送魚給我,我會想,別人怎么那么。而他想別人送魚給他,肯定要他辦事的。
師:他有沒有三思而后行?請讀一讀有觀句子。
生: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
戴天成:他性子慢。
師:我覺得他反映非常快。你看,人家一說完,他就回答了。
生:有同學幫你買雞蛋,但是不肯收錢,于是你就買了書送給這些同學。
師:是有這么回事,我很感謝他們。
生:他很懶,因為他怕收了別人的魚,就要幫別人辦事。
生:要是我,肯定收下,可是他還想到后果。
生:想得真周到。
師:說得周到嗎?
生:你不知道,現(xiàn)在我一聞到魚得腥味就要嘔吐。他這樣說,表示不收魚得原因不是怕幫你家主人做事,而是我實在不喜歡吃魚,這樣說就不會傷害別人得心意了。
生:這是有禮貌地拒絕。
說著說著,黑板上有了很多觀點,于是我對同學說:這里有很多是重復的。請你通過議論來確定保留什么。經過激烈的討論。到最后,黑板上只剩下幾個詞語:三思而后行、不愛錢財。接著,我通過設問等,使得學生自己明白——他不是不愛錢財,而是不貪錢財。最后黑板只剩下三個詞語:“廉潔”、“三思而后行”與“周到”。
情景三:
師:他有禮貌地拒絕了什么呀?
生:兩條魚。
師:兩條魚算什么?
生:不能算什么,比魚值錢的東西有很多。
師:要是你,你會收嗎?
學生有的說收,有的說不收。
生:我收了,可以過兩天也送兩條魚給人家,這樣不是更好嗎?
生:我覺得不好,要看情況,如果送魚的人是好的,那么收下,然后再送給人家同樣的魚,這沒什么關系。如果送魚的人是不好的,那么是不能收的。
生:還是不收好,我覺得是好人,不收,如果可以幫他做的事情,又不違背國家的法紀,那么就幫個忙。反正不收為好。
生:如果是朋友的收下,有什么關系?反正我也會送給朋友的。
師:古人說,禮尚往來么。
……
師:是的,課文里面提到的那個送魚的管家來送魚肯定是有目的的。請同學們讀讀下面的觀點,再來說一說。
公儀休拒收魚的故事,講的是很實在的小道理:受賄就要丟官,丟官以后,人家當然不會再送賄賂給你,你自己卻又因為失去了俸祿,什么愛好也都無法實現(xiàn)了,因此,受賄是不合算的。
——觀點一
公儀休愛吃魚,可不收魚。公儀休不徇私受賄,這是好的,值得稱贊;但他反對貪贓受賄的出發(fā)點是怕自己因受魚而被免相,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觀點二
師:現(xiàn)在,假如你是公儀休,你會收魚嗎?
生:不會。
師:為什么?
生:我也覺得受賄是不合算的。
生:我覺得這樣做,可以保住我的官位,我還可以做我的宰相,別說魚了,我還可以享受別的美味呀!
生:我認為這樣做很清廉,對于其他做官的是榜樣,我做宰相的不瞎收人家的錢財?shù)葨|西,如果有別的官受賄了,我就可以批評他、懲罰他,甚至不讓他做官了,可是如果我也受賄,我怎么管別人?
師:是的,這的確是上梁不正下梁怎么正?
……
師:同學們,每個人不收這魚,都是有各自的理由的,但是我感覺從這不同的理由里面,我感受到了做人的境界。怕丟官是一種境界,樹正氣是一種境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一種境界。我認為境界最高的是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做一個正直的人!下課!
【4教學反思】
課程不再僅僅被理解為“制度課程”,更為重要的還是“體驗課程”。這就表明課程研究不能再僅僅局限于課程開發(fā)程序的論爭,而應將課程聯(lián)系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體驗中促進課程意義的生成。學生不再是課程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課程發(fā)展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會基于自己的經驗和興趣創(chuàng)造性的建構“自己的課程”,學生個體獲得解放成為課程活動的終極目標,并預示著課程理論以及課程實踐必將產生深層次的變革。
一、多渠道感受——建構學生自己的課程的基礎
在感受公儀休吃魚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請學生說說他有多愛吃魚,并結合課文中的詞句來說說,說的過程中,我注重的是學生用口讀、用眼看、用手做、用舌品、用耳聽(結合起來就是用心會),這樣學生將自己的感受世界的渠道立體化,這種感受文章的渠道,可以調動讀、看、聽、做等各個渠道的經驗,這種感受方式,可以調動現(xiàn)時的與歷史的經驗,這成為了建構學生自己的課程的基礎。
二、多元化理解——建構學生自己的課程的關鍵
打開了感受的渠道與方式,其實就等于開放了學生的經驗,他們以各自的經驗去看文中景、文中事、文中情、文中人,肯定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但是,如果我們老師只有一種理解,那么學生的那些與老師相悖的理解,肯定沒有機會見到天日了,比如本課例中,有些學生認為他是周到的,三思而后行的,如果老師只認為學習這課,就只應該感受他的廉潔,那么,這些學生的經驗沒有得到認可,盡管這些經驗是合理的,自然,這部分學生他們建構自己的課程是多么地困難。長期如此,定有礙于學生的語文成長。因此,允許多元化地理解,是建構學生自己的課程的關鍵。
三、多樣性表達——建構學生自己的課程的保障
所謂多樣性表達,主要指的是表達方式的多樣性,表達內容的多樣性,表達情感的多樣性。本課例中,學生感受方式不一樣,表達方式也是有差異的,要允許,更要鼓勵。正如羅素說的,“幸福的命脈,乃是參差多態(tài)。”是的,表達方式,尤其是表達內容的個性得到張揚和保護后,學生自己的課程建構才有了保障。
四、自己的語言——建構學生自己的課程的目的
作為語文課程,到最后他的目的就是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思想。“我也覺得受賄是不合算的。”“我覺得這樣做,可以保住我的官位,我還可以做我的宰相,別說魚了,我還可以享受別的美味呀!”“我認為這樣做很清廉,對于其他做官的是榜樣,我做宰相的不瞎收人家的錢財?shù)葨|西,如果有別的官受賄了,我就可以批評他、懲罰他,甚至不讓他做官了,可是如果我也受賄,我怎么管別人?”這些語言,就是學生的感受,也是建構自己課程的成果,我認為這也是語文學習的目的。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序言的文體知識。
2.正確理解課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3.明確作者寫作《名人傳》的目的,學習名人們不畏困苦,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羅曼·羅蘭寫作《名人傳》的目的。
2.羅曼·羅蘭的英雄觀。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將學生分成四組查閱資料,分別了解羅曼·羅蘭及《名人傳》、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和傅雷。
二、了解羅曼·羅蘭與《名人傳》
1.大聲朗讀課文。
2.請學生簡介羅曼·羅蘭及《名人傳》,突出羅曼·羅蘭寫作《名人傳》的背景,教師適當補充。
(進入20世紀,羅曼·羅蘭意識新的社會大動蕩的時代即將到來。他在尖銳抨擊庸俗的資產階級文化時,主張“應當為新社會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藝術”。因此,他在創(chuàng)作“革命戲劇”集的同時,還和法國文化界的進步人士一起醞釀創(chuàng)立“人民戲劇”。可是,他的這一主張沒有得到社會的支持,反而遭到責難。羅曼·羅蘭一方面感到沮喪,一方面希望重新獲取精神的源泉,他說:“那是一九零二年。我正經歷著一個騷亂不寧的時期,充滿著兼有毀滅與更新作用的雷雨。”羅曼·羅蘭離開巴黎,來到貝多芬的故鄉(xiāng)波恩,在這里尋找貝多芬當年的影子,尋找英雄的苦難、勇氣、歡樂、悲哀,寫下了《貝多芬傳》。隨后又寫了《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統(tǒng)稱為《名人傳》。)
3.在這樣的背景下,羅曼·羅蘭寫作了《名人傳》,那么他的序文中談及了寫這部作品的目的嗎?如果有,那是什么呢?
請學生作答,可用自已的話,也可引用原文。
4.文中,羅曼·羅蘭一再提到“英雄”二字,在他眼里,什么樣的人才稱得上是英雄呢?按照他的標準,羅曼·羅蘭選擇了三位名人作傳,這三位名人又有怎樣的人生經歷可擔得起這英雄的稱號呢?
先請同學為我們簡要介紹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
從三位傳記人物的生涯中,我們可以窺視出羅曼·羅蘭的“英雄”的標準嗎?
小結: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些被羅曼羅蘭尊為英雄的人,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因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杰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借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所以羅曼羅蘭所謂的英雄,不是通常所稱道的那種憑借強力,成就自己功名偉業(yè)的英雄人物,而是把拯救人類,拯救心靈,視為己任的那些人。
5.“在此英勇的隊伍內,我把首席給予堅強與純潔的貝多芬”,為什么呢?
請學生作答,可可用自已的話,也引用原文。
(他以超人的斗爭和努力,克服生活中的苦難,這種頑強的精神有極強的震撼力。且自身飽受生活的折磨,卻能推己及人,希望自己的榜樣能支持其他受難者,這種博大的胸懷難能可貴。而其名言“人啊,你當自助!”和他的行動為患難的人們提供了最有價值的精神啟迪。)
6.從“噢,人啊,你當自助!”這句話里,你能感悟些什么?
三、再瀏覽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1段)揭示歐羅巴令人沮喪的現(xiàn)狀,并因此呼喚自由的空氣和英雄的氣息→(2-5)表明寫作名人傳記的目的,表達對“英雄”的獨特理解→(6—7)表達對貝多芬的崇敬,由此呼吁人們鼓起對人類和生命的信仰。
四、齊聲朗誦全文。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一、二題。
2.劃出文中你不理解的或覺得非常重要的語句。
【【熱門】語文教案集合七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七篇02-04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七篇02-10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七篇02-09
關于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七篇02-01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七篇12-26
關于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七篇12-07
【熱門】小學美術教案七篇02-20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范文集合七篇01-23
精選小學語文課文教案范文集合七篇01-23
關于小學語文課文教案范文集合七篇01-22